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Made in China”用什么樣的形容詞最貼切? [打印本頁]

作者: w91678    時間: 2015-3-6 12:26
標題: “Made in China”用什么樣的形容詞最貼切?
海外網:李克強的王牌計劃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島叔談談中國制造的話題。
  今天,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制造業對中國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在服務業比重超過制造業,制造業全面過剩,且產生諸多環境、安全問題的情況下,國家還要繼續強調制造業不可替代的作用?島叔非常認同李克強的論斷,中國制造業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必須發展,必須轉型升級。
  一句話,中國制造需要正名!
  中國制造有多強?
  這個問題全世界的消費者都能夠回答,中國有超過20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幾十種產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大到輪船、機車、工廠裝備,小到紐扣、吸管、筆芯,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著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如果離開了中國制造,國際市場上工業產品的價格可能會翻一番,且會經常出現斷貨的情況。
  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制造業支撐的中國經濟經歷了考驗,在危機之后,受打擊最大的,外向型程度更高的制造業又率先恢復增長,不僅是中國國民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力量,也增強了其他國家恢復經濟的信心。
  還記得電影《2012》中,肩負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方舟就由中國制造。片中的項目負責人說,只有中國才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建造這么龐大的項目。雖然在中國的語境中,被觀眾認為是略帶嘲諷,但事實上,中國制造確實提高了全世界的福祉,并成為中國經濟三十多年來高速增長的核心動力。所以,可以肯定是的,制造業是目前并且到2025年仍然是我國最具競爭力和最國際化的產業,服務業在比重上雖然超過制造業,但制造業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關鍵的動力來源。
  中國制造又有多弱?
  今年春節期間,日本的馬桶蓋火了。很多中國人不遠千里跑到日本,就是為了捎幾個馬桶蓋回來,看起來挺可笑,也引起了很多人對中國制造的攻擊。
  島叔覺得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到“愛不愛國”的高度,不就是一個消費者的市場選擇嘛。你家東西好,當然是顧客盈門,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后來還證實,大多數在日本出售的馬桶蓋居然產自中國,讓搶馬桶蓋的人好生尷尬。
  這個說明了什么呢?中國用三十年的時間化解了“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與生產力相對落后”形成的產品供需量上的矛盾,目前似乎又出現了“快速提高的消費層次和制造水平相對落后”形成的供需結構上的矛盾。
  為什么我們已經有了載人航天、有了殲20戰機、有了航空母艦,卻不能生產一個讓老百姓滿意的馬桶蓋呢,這其實反映了中國制造的弱點和缺陷。
  從某種意義上講,載人航天、隱形戰機、航空母艦等僅僅代表我們技術的進步和國力的強盛,傾全國之力不計成本的方式并非制造“業”,也并不反映制造業的真正強大。獲得技術,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再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整個過程需要技術轉化和轉移的暢通機制、成熟的人才市場、公平的市場環境、誠信的交易體系等等,而這些是當前中國制造業的短板。
  例如,在代表新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的機器人領域,我國申請的專利數量累計已經超過美國、德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專利申請國(雖然絕大多數為國內專利),但在機器人市場上,中國企業僅僅能說剛剛入門,高端機器人則幾乎被國外壟斷,制約中國制造機器人發展的并非只有技術問題。
  因此,我們用著進口的裝備,雇請外國技術專家和管理者,按照國外的標準生產產品,貼上跨國公司的標簽,直接運到國外,這是中國制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最愿意也是最常見的方式,而隨著土地、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這種發展方式已經走到盡頭。
  工業強國在干什么
  服務業替代制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工業化的客觀規律,這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印證,我國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但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除了極個別人口少、面積小的發達國家(或者說高收入國家)依靠的是金融、旅游等第三產業,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工業強國。
  美國雖然整體淘汰了一些傳統制造業部門(例如家電),但資源卻不斷向新的產業聚集,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新興產業領域,美國占全世界的比重其實并不低。日本企業雖然將生產制造環節大規模轉移到國外,但仍然將核心部件的生產和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的“母工廠”保留在國內,以至于在遭受地震和海嘯之后,全世界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都受到影響。
  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紛紛拋出刺激實體經濟增長的國家戰略和計劃,美國制定了“再工業化”、“制造業復興”、“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德國拋出了“工業4.0”;日本開始實施“再興戰略”;韓國搞了“新增動力戰略”;法國也提出“新工業法國”等。這些戰略措施中包含的政策具有的共性包括:對新興產業的補貼和扶持;對前沿技術(未來技術)研發的扶持;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對競爭環境的優化;對新產品市場的培育;對人才培育的改革。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政策調整重獲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優勢,可見,即便是最先進的國家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制造業,而是不斷實現制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與升級。
  所以,中國作為后起國家,更不能放棄制造業的發展。
  “十三五”以及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端制造出現向發達國家回溯的趨勢,跨國公司加快調整全球布局,新工業革命將逐步的并最終徹底改變制造業的組織方式。從李克強的政府報告中,可以感受到,中央政府發展和升級制造業的決心是堅定的,任務也是艱巨的。
  未來5-10年,中國制造業和中國制造產品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不僅僅取決于制造業自身,只有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吸引最優秀的資源和人才,形成最佳的市場環境,“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目標才能夠實現。(文/蕭哩一榔)



作者: 小布丁123    時間: 2015-3-6 12:44
打鐵還需自己硬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5-3-6 12:51
什么海外網,明明是人民日報的海外版的語氣。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5-3-6 12:58
歌功頌德啊!!
作者: footleft    時間: 2015-3-6 13:20
本帖最后由 footleft 于 2015-3-6 13:22 編輯

乍一看,“我國申請的專利數量累計已經超過美國、德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專利申請國”,不科學啊,竟然在小日本之后?仔細一看原來只是在“代表新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的機器人領域”。雖然我手里沒數據,但是我相信“我們”國家在專利數量方面絕對的世界第一,不!也許是宇宙第一。
P.S  我從歷屆政府報告中都能體會到檔對我們的諄諄關愛之情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5-3-6 13:39
made in China = 沃爾瑪。
作者: 兜里塞滿糖    時間: 2015-3-6 13:52
國家只關心什么來錢快就投資什么,比如房地產。現在房地產被榨干了,才想起來還有個制造業
作者: 無品老羅    時間: 2015-3-6 14:47
想起一個段子:有人問他的英語老師“山寨”怎么翻譯。老師想了想,回答道“made in China ”
作者: aiwolei    時間: 2015-3-6 16:03
為什么我們已經有了載人航天、有了殲20戰機、有了航空母艦,卻不能生產一個讓老百姓滿意的馬桶蓋呢,這其實反映了中國制造的弱點和缺陷。
  從某種意義上講,載人航天、隱形戰機、航空母艦等僅僅代表我們技術的進步和國力的強盛,傾全國之力不計成本的方式并非制造“業”,也并不反映制造業的真正強大。
作者: 桂花暗香    時間: 2015-3-6 16:19
made in China   =   沒的錢吶!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