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東三省每年凈流出200萬人——經濟發展明顯減速 [打印本頁]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4-12-14 15:16
標題: 東三省每年凈流出200萬人——經濟發展明顯減速

繼2013年經濟明顯減速后,2014年東三省這種頹勢有增無減:去年經濟增速位列倒數第三的黑龍江,今年前三季度,以5.2%的增速成為倒數第一,遼寧增速也收窄為6.2%。

這樣的增速不僅低于兩省年初定下的發展目標,也低于全國平均值。僅有吉林狀況稍好,保證了與年度目標相符的8%增長速度。

應該說,這股寒意直接來自于全國鋼鐵、煤炭以及重工業的不景氣和產能過剩,是東三省長久以來形成的產業結構不夠優化所致。

但對東三省而言,還有一個隱蔽但更為棘手的問題——人口危機。多年的人口凈流出以及明顯的老齡化,讓東三省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

在計劃生育政策沒有對東三省局部調整的情況下,新一輪東北振興計劃能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產業升級、工資增長,從而阻止人口流出,甚至是吸引人口回流成為觀察東北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

東北經濟失速

在振興戰略支持下,2007-2010年,東北經濟增速一直高于東部地區。然而從去年開始,外界注意到,“十一五”期間增速靠前的東北,開始陷落。

2013年,遼、吉、黑三省在全國31個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位于后10名,其中黑龍江位列倒數第三。

2014年前三季度,這種情況繼續惡化,黑龍江以5.2%的經濟增速墊底,遼寧經濟增速也繼續收窄為6.2%,而這兩省年初定下的目標分別是8.5%和9%。只有吉林情況稍好,保證了8%的增長,與2014年的年度目標相符。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認為,東北地區結構轉型盡管推進很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業、大型國企為主,今年以來重化工業下行,石油產量的放緩、煤炭價格的大跌,因此經濟受到的沖擊也就比較大。

今年8月,《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印發,其中也指出,東北地區2013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部分行業生產經營困難,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凸顯。

從工業增速上看,根據黑龍江省統計數據,1-10月,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673.2億元,僅比上年同期增長2.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0個百分點。

遼寧的情況也很不樂觀。2014年8月遼寧工業增加值月度增速同比大幅下跌,由7月的8.2%驟降至2.8%。9月、10月更呈現出負增長,分別為-1.6%和-2%。9月份,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4.38億元,同比下降40.6%。

吉林的狀況稍好。前三季度,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886.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高于黑、遼二省,這主要歸功于吉林的汽車等產業尚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吉林汽車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208.48億元,同比增長8.4%,對全省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1.1%。

從投資上分析,受能源價格下行,部分重工業產能過剩影響,東北三省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都不同程度萎縮。

此外,與全國大多數省區類似,三省房地產投資也呈下降趨勢。以黑龍江為例,該省房地產投資與2013年相比明顯呈現負增長。截至2014年10月,黑龍江完成房地產投資1092億元,同比下降12.9%。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原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副主任宋曉梧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東北作為裝備制造業和能源原材料基地,整個中國工業發展快,對其需求大時它就增長快;現在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對以裝備制造業為特色的東北的影響就更大。

人口危機

應該說,各方對此已有清醒認識。

2014年8月出臺的新一輪東北振興規劃中,提出要通過簡政放權,向市場要活力,同時支持東北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增強國企競爭力。

然而,目前看來,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是東北的人口問題。

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東北三省中,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凈流出,雖然遼寧每年還有大約20萬的凈流入,但是遠比不上一個北京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對數十位在深圳工作的東北人的調查發現(以受過高等教育人群為主),他們選擇南下的主要原因是東北的工資收入較低。

數據顯示,2007年,黑龍江社平工資為1615元,而當年廣東的社平工資為3349元;2012年,前者的社評工資才達到2843元,但廣東已經是5313元。

除了人口凈流出外,東北的總和生育率超低。按照六普數據,黑龍江總和生育率1.03,吉林1.03,遼寧1.0,遠低于全國1.5%,比江蘇、浙江等經濟更發達地區都低,僅高于北京、上海等極少城市。甚至比基本同緯度的韓國和日本要低,2013年韓國女性的總和生育率為1.19,日本為1.34。

吉林省長期生育率處在全國低位。今年3月,該省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吉林省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處處長姜國民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政策實施之初,該省預計一年有12000余對夫婦生育,而實際只有6255對申請,申請的還不一定生育,想生育二胎的估計只有5000對,占不到預測的1/2。據了解,吉林一共有87000余對夫婦符合政策。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著名人口學家蔡昉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說,“你想讓人家不生是可以做到的,你想讓人家生,你有什么辦法?”

還有一個是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東北,出生率又極低,整個人口結構自然也更快老齡化。比如,2013年遼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0.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蔡昉在多個場合呼吁盡快放開普遍二胎。他認為,未來人口數量少,人口結構失調,才是中國發展的大障礙。“要擔心說你放了人家不生了,你想調整人口結構的意愿達不到。”

經他測算,如果中國總和生育率能夠達到1.8到1.9,20年以后,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20%。“但這一點很難,我覺得非常難。”

短期來看,放開普遍二胎尚無時間表,而快速扭轉東北地區的生育意愿也不太現實,老齡化問題更是在加速加劇,新一輪振興計劃在著力結構調整的同時,也需要著力留住更多的年輕東北人。

黑龍江10月底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指出,大慶油田明年將下調產量,這導致“量價齊跌”將繼續對黑龍江省工業增速下降帶來挑戰。


點評:
東北文化上是封建社會,那邊但凡有點小權的公務員或公務員編織外走狗,比土匪可是能搶啊!某制造業信息化增殖服務商去年到東北一大型國企集團審計,發現其沒有設立獨立的IT部門,問其原因,說領導嫌麻煩基本上不開電腦,所有的審批都走紙質。后來發現東北很多大型企業的信息化都很落后。計劃經濟時代的畸形工業化發展讓大批農村人口一夜之間變成了產業工人,遼寧的城市化率50%高的嚇人,掩蓋不了人口素質低下導致的80年代以后的衰落,以及從政府官員到市井小民各階層的閉塞保守自大無知,與當今主流的商業規則和發展模式格格不入。
@清華孫立平:我一個在某市做副市長的學生的評論:老師,東三省經濟陷落不是結構問題,是商務成本和政務環境問題,南方人大部分撤資了。核心是對東北干部缺乏信任。



作者: 古支天    時間: 2014-12-14 15:48
“你想讓人家不生是可以做到的,你想讓人家生,你有什么辦法?”

有辦法,一到晚上就停電,沒事做了,都去“造人”玩了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4-12-14 15:49
資源在向兩大城市集中,工業逐步外遷,重工業一步法回歸北米,

以后在大城市也基本就玩咨詢了,
作者: 古支天    時間: 2014-12-14 15:51
本帖最后由 古支天 于 2014-12-14 15:52 編輯

東北文化上是封建社會,那邊但凡有點小權的公務員或公務員編織外走狗,比土匪可是能搶啊!

是商務成本和政務環境問題,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4-12-14 16:09
想起當年在東北念書的時代,人的精神面貌很好的。感慨。。。。
作者: WUHANLIST    時間: 2014-12-14 16:39
個人感覺,東北計劃生育不用狠抓,我看到的基本上只生一個。就算放開二胎,估計要的人也不多。
作者: fmdd    時間: 2014-12-14 17:10
人口問題解決起來也不是太難,用稅收方法處理就可以了,家庭合并報稅,孩子多的家庭退稅,孩子少的家庭稅負增加,輕易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吏治腐敗是無法短期根除的
作者: huaxiangis    時間: 2014-12-14 17:19
哈爾濱全是國企,這效率又差。正在想辦法離開。
作者: changkongceyi    時間: 2014-12-14 18:18
沒去過東北的不曉得那邊啥樣,不過大環境跟趨勢在這兒,俺老家現在要找幾個打墓跟抬棺材的年輕人都不容易…還有,這個頭像真心不像掃大街的,哈哈
作者: 回到過去220    時間: 2014-12-14 18:28
changkongceyi 發表于 2014-12-14 18:18
沒去過東北的不曉得那邊啥樣,不過大環境跟趨勢在這兒,俺老家現在要找幾個打墓跟抬棺材的年輕人都不容易… ...

本人在哈爾濱工作親身體會,在哈爾濱機械行業做機械設計的一月能拿到4000算是很高很高的工資了,還得不停地加班。哈爾濱房價使用面積大概在11000左右。東北工資真心低啊。

作者: 回到過去220    時間: 2014-12-14 18:29
本人在哈爾濱工作親身體會,在哈爾濱機械行業做機械設計的一月能拿到4000算是很高很高的工資了,還得不停地加班。哈爾濱房價使用面積大概在11000左右。東北工資真心低啊。
作者: 好方案    時間: 2014-12-14 19:47
@清華孫立平:我一個在某市做副市長的學生的評論:老師,東三省經濟陷落不是結構問題,是商務成本和政務環境問題,南方人大部分撤資了。核心是對東北干部缺乏信任。


有一說一,俺是嚴守一。蛤蛤蛤。


作者: 國運昌久    時間: 2014-12-14 20:14
東三省的好時光已經過去了。
作者: 塔格奧    時間: 2014-12-15 08:38
當年畢業去哈爾濱面試,
工資才700,單休,而且還有985、211的畢業生。
當時就跑了。
作者: 氮氣彈簧mickey    時間: 2014-12-15 09:10
其實這樣也好,偌大的中國不能到處都是人,應該留一些地方做美好環境的后盾。不發達的地方多設些自然保護區,讓我們的國家的環境更好。
作者: 影子同學    時間: 2014-12-15 11:44
在桂林新區,滿地都是東北口音,老老小小的,舉家搬遷?
作者: 荷鋤望月    時間: 2014-12-15 12:31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東北的企業最為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大部分企業,非東北的基本沒有戲

作者: wdennisw    時間: 2014-12-15 13:24
東北的發達是在國家支持下,衰敗也是在國家的影響下
建國初期,國企林立,那是發展還好,但是一改革,全部下崗,沒工作,只能糊口。
而且政府也是無能,一直循環到現在
我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但是也出來了,那是同學往外走,我問,為什么不回來,同學一句話:家太窮了。
現在我也走了出來,我曾經在哈市工作做,400多的工資,100多大學生,在我走時,只有10幾個了,那是混的不錯,變成小領導了,舍不得走了
東北,好的工業基礎,好的資源,還有農業,但是政策不給力,造成大批的人往外走。
想想真是可惜了。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4-12-15 13:49
我就是遼寧人…………現在在揚州,基本也不會回去發展了…………我也會200萬分之一了!
作者: 凌波漫步    時間: 2014-12-15 18:29
深入刺骨啊
作者: dasauto    時間: 2014-12-15 20:32
東北工資低。。。還冷。。。
作者: huaxiangis    時間: 2014-12-15 21:46
荷鋤望月 發表于 2014-12-15 12:31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東北的企業最為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大部分企業,非東北的基本沒有戲

你誤解了,那是東北企業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它明白非東北學生,即便招來了,也馬上會走,只有東北學生貪圖“離家近”,才能稍微干長一段時間,所以才造成“非東北的基本沒戲”,這種狀況。
作者: pfizer2001    時間: 2014-12-16 08:56
曾經在那邊上學,上學的時候已經開始衰敗了,學校門口竟然有國營的文具店,穿著統一的服裝,愛理不理,那時候已經21世紀了,我老家也不算發達,早都沒有這樣的事情了。覺得東北發展不起來是肯定的。
今年校友會,校長跟黨委書記還有一些留校的校友來了,發現跟上學時候比越來越差勁了,溜須拍馬,不干正事。
東北不是資源,也不是交通,也不是產業,最主要的是人的問題。
或者說是文化的問題。
作者: jesuisdj    時間: 2014-12-16 09:26
我沒去過東北,不過我剛入行的時候,覺得東北是工業基地,應該挺有發展的啊,后來開發了一段市場之后才發現,東北的市場真的不好開發。。。。。
作者: 亞述王朝    時間: 2014-12-19 08:55
長子又能怎么樣,打了天下,還不是拉到朝鮮全部凍死,沒凍死的發配到離家2千里以外的地方,
撫順露天礦,現在多少年了 有人管?剩下的餓死吧!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4-12-20 09:32
雖然并非東北人,但是感覺你們這么說還是不對,因為你們都不去了解歷史。
49年建國后東北工業化基礎最好,因為日本和蘇聯關系。當年是全國一盤棋,計劃經濟體制下,東北援助全國,企業復制到全國。至于國企僵化的問題,又不能全怪東北,蘇聯和國內其他地方都有這個問題。
改革開放后,珠三角和長三角崛起,運行的市場化手段競爭,相對私人和外資當時國企包袱又重。特別是朱主政時期,大量破產國企,對東北沖擊更大。換句話來說,東北的衰落有歷史原因,政策原因和區域原因。
從東北人理解:我當老大的時候供應全家一起吃喝,后來兄弟崛起就分家過,對我歷史貢獻只字不提,還嫌我扯后腿。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