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未來前景如何? [打印本頁]

作者: JasonDeng    時間: 2014-12-5 13:58
標題: 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未來前景如何?
有感于這個問題是自己本身就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工作。

首先汽車零部件數千種,這里只談主要的幾大模塊,比如制動系統、汽車座椅、內外飾,車燈,冷卻系統、以及廢氣排放系統等等,據我所知目前國內幾大合資主機廠商此類零部件采購供應商幾乎為外資企業(馬瑞利、佛吉亞、李爾......),鮮有本土優秀零部件供應商。

1)本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企業處于什么樣發展狀態呢?
2)外資零部件企業帶來的質量管理和工業技術水平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

作者: 我很呆    時間: 2014-12-5 14:19
1 大多數必死。福耀玻璃。匯眾。萬向之類除外。
2 不知所云。合資車廠和零部件的歷史差不多。也沒見國產零部件有什么進步。
作者: 老周veius    時間: 2014-12-5 15:03
我親戚在一個生產尾管的廠子,最近幾年發展還挺不錯的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4-12-5 15:12
等死的節奏

作者: zdm2007    時間: 2014-12-5 15:14
總而言之,外國人的管理經驗不適用于絕大多數中國企業,費用太高,利潤太低,合不上。
就象一個月收入二千元的人,去買6000元的手機,咬牙買了手機,交不起話費。
外國工業水平高,一是因為人家起點高,二是因為人家專業。
我父親單位以前有個柴油機維修工,光聽聲音就知道柴油機故障。現在的人有幾個那么專的?
講個故事,我哥單位有個機修工,把設備拆了,裝不上了,找他師傅。師傅給他發了一堆圖片,然后訓他,媽個逼的,手機的拍照功能不是用來臭美的,要用正地方。
作者: 我是丹尼巢    時間: 2014-12-5 22:23
本帖最后由 我是丹尼巢 于 2014-12-5 22:54 編輯

有了解汽車安全氣囊發生器的大俠不??絕對的高精尖項目,日本和瑞典壟斷。曾經的產品工程師飄過~!~
作者: JasonDeng    時間: 2014-12-6 16:04
看來都是企業壟斷的原因比較多
作者: shootbomb1    時間: 2014-12-7 18:15
發展趨勢是標準化,規模化,"工廠化"(找不到別的詞來形容),體現出來是兼并整合破產重組等手段,結果是"百家"和"山寨"都沒法生存了

我觀察,人家的管理,本意是人盡其材,物盡其用,讓企業的每個單元都發揮最大的價值
而當這種管理模式來到了中國,無論初衷如何,結果成了,讓人主動或者被動失業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作者: dhihi    時間: 2014-12-7 19:11
我很呆 發表于 2014-12-5 14:19
1 大多數必死。福耀玻璃。匯眾。萬向之類除外。
2 不知所云。合資車廠和零部件的歷史差不多。也沒見國產零 ...

呆俠,福耀玻璃。匯眾。萬向這類型企業是因為屬于行業寡頭類嗎?

作者: dhihi    時間: 2014-12-7 19:13
shootbomb1 發表于 2014-12-7 18:15
發展趨勢是標準化,規模化,"工廠化"(找不到別的詞來形容),體現出來是兼并整合破產重組等手段,結果是"百家"和 ...

前輩,工廠化的意思是大多數工程師都往事務型工程師發展,往技術空心化的“代工”發展嗎?

作者: shootbomb1    時間: 2014-12-7 21:37
dhihi 發表于 2014-12-7 19:13
前輩,工廠化的意思是大多數工程師都往事務型工程師發展,往技術空心化的“代工”發展嗎?

    你有點硬件,可以試著找些公司實習下.
    歐美本部的不好找,就找日本的,或者新加坡的.

    傳統的機械設計公司,無論公司內部管理如何優化,在技術傳承和人才培養上,依然沿襲著學徒制,這點沒法改變.

    剛開始,跑腿,畫圖,端茶倒水,車間實習
    然后跟著師傅出去提包,旁邊坐著邊看邊聽,見世面拓展視野
    然后有資格在會審時做記錄寫紀要了,這個時候別人才可能開始記住你,但你這時依然沒"名片"

    國內能有這種環境和條件嗎?
作者: donggaord    時間: 2014-12-8 16:04
單純做零部件國內企業還可以分一杯羹,但要做系統就只有看著外資零部件大佬流口水了。要做系統必須很懂汽車,而不僅僅是一些機電零部件。
EMS, ABS, TMS, EPS,...。外資零部件的大佬,都是靠做系統打包賣零部件。
作者: victry    時間: 2014-12-8 16:30
學習了,大俠
作者: dhihi    時間: 2014-12-8 17:56
shootbomb1 發表于 2014-12-7 21:37
你有點硬件,可以試著找些公司實習下.
    歐美本部的不好找,就找日本的,或者新加坡的.

謝謝前輩的指點!
前輩說的機械人才成長路徑感覺和998大俠的經歷有點像,但我感覺我們現在很難重復以前那些前輩們的成長經歷了(大設備的自主設計,在機械領域豐富多樣的項目經驗等等),有時代的原因,環境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因素。我想還是先走走看,希望我們這代人也能找到適合時代的發展方式,即使達不到998大俠的“工程師”標準,也要把養家糊口的生存問題解決了。謝謝。


作者: shootbomb1    時間: 2014-12-8 19:26
dhihi 發表于 2014-12-8 17:56
謝謝前輩的指點!
前輩說的機械人才成長路徑感覺和998大俠的經歷有點像,但我感覺我們現在很難重復以前那 ...

確實,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路也不同

我再說點自己的感覺,就當閑聊,你可以斟酌參考

5年前,我們公司招人的思路,是在中國國內,找好學能吃苦,有基礎又能實干,工資在我們這存在不錯上漲空間(注意這點)的年輕人
然后公司,個人能力,個人收入一起穩步上漲

現在不同了

現在,我們公司直接在歐洲招愿意回中國工作的年輕人,而我,在歐洲找愿意來中國干活發財的能人

我不敢說這是趨勢,但這是周圍已經發生的現實,而且不少
作者: 我是丹尼巢    時間: 2014-12-8 19:59
我是丹尼巢 發表于 2014-12-5 22:23
有了解汽車安全氣囊發生器的大俠不??絕對的高精尖項目,日本和瑞典壟斷。曾經的產品工程師飄過~!~

呆俠你好啊!!~!~   通過看帖子,了解呆俠是做通風工程的,不知是否?  大賽璐不知道有聽過沒有,奧托立夫有幾個前同事在那邊的。  連這邊的生意也做,佩服呢!能否說說你們公司的產品,也看看眼!~!~

作者: 王會鎮    時間: 2014-12-8 21:21
拿電氣件來說,幾乎所有的市場都被德國、美國等公司占領,就是中國本土勉強還可以的公司其重要零部件如芯片、電容什么的也全是進口,感覺中國的企業主要優勢還是人力,
作者: dhihi    時間: 2014-12-8 21:48
本帖最后由 dhihi 于 2014-12-9 00:34 編輯
shootbomb1 發表于 2014-12-8 19:26
確實,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路也不同

我再說點自己的感覺,就當閑聊,你可以斟酌參考

非常感謝前輩提供的信息!

人才無國界的現象越來越明顯了,記得前輩以前提過可能以后國籍的概念會越來越模糊,慢慢只有窮人和富人的區別。
論壇有位年輕有為的大俠也提到公司直接從美國本部調了兩年輕美國工程師過來,國內招的水平不夠;
韓國三星也直接從臺灣清大招電機系的畢業生到韓國;
還曾在別的網站看過有前輩開始在國內美鋁工作,后來跑到瑞典做全球項目管理,現在在那邊定居了(沒有國外學歷)。
互聯網行業就更不用說了,國外it公司都直接跨國招國內本科學生了。

“不錯的上漲空間”,看來達不到998前輩那種名氣,即使同等水平的我們還只能以價格取勝,哈哈。
作為沒什么背景的普通人,只能努力了。謝謝。
作者: wjiafu72    時間: 2014-12-9 10:11
不看好國內的企業,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沒有做強意愿不強。較注重眼前利益
作者: W節奏    時間: 2014-12-11 09:08
在一家做機加工的汽車零件部公司上班,覺得現在很難做,人工成本上升,人越來越難招.零件價格一年比一年低.還有遇到國內的某些人(想潛規則的)更慘.
作者: G766115    時間: 2014-12-12 18:19
中國的汽車零行業是整車推動零部件,不是零部件技術推動整車技術。
想想看,整車廠的所謂技術中心一個系統部門就那么幾個人,指望他們潛下心來鉆研一個產品改進,幾乎是不可能的:1.精力不夠,2.術業有專攻比不上零部件企業,3. 聯系實際不多,4. 你懂得的原因。這樣使得零部件的企業研發欲不迫切。
國外則相反。
什么時候能零部件技術推動整車技術了,行業才會有前景,不然都是拼價格,偷工減料。
作者: 凌波漫步    時間: 2014-12-12 22:41
國內的水平還是有限的啊,希望中國能盡快趕超把
作者: panycbob    時間: 2014-12-13 23: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6763763    時間: 2014-12-14 11:44
再輝煌15年左右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