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請教:關于凸輪無因次方程的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4-11-17 15:40
標題: 請教:關于凸輪無因次方程的問題
本帖最后由 luxiang821 于 2014-11-17 15:47 編輯 , I1 f8 m1 K' c% }/ A- p5 T
1 p. o5 B; U/ ]! E
看了壇子里大俠都在高談凸輪,小菜鳥也想附庸風雅一下,找了《自動機械的凸輪機構設計》和《自動機械機構學[1].[日]牧野 洋》想從零開始。沒想到看到凸輪曲線的無因次化,就理解不了了。下面是無因次參數定義
3 D1 w. Q) Y0 w7 u8 ^[attach]336285[/attach]8 ]; _' ]2 |* S
對于等速運動用運動學基本公式,可以推出
3 f: j- x% D- \* n) b/ O" c k[attach]336284[/attach]
( f3 M/ Y. t6 t0 b8 b$ `9 Y[attach]336283[/attach]3 l5 o. r) n+ o X+ Y1 g
但是對于等加速度運動的描述
" ]9 Z" ?) Z R' ]. n+ p[attach]336281[/attach], b$ v7 A5 X1 d) _/ Q/ C2 v) b1 r
卻死活推不出S=2T^2,只能推出A=V 。是我方法不對還是怎么回事,請大嬸不吝指教。
/ ]8 A- Y" L! T% s3 G' c5 w( R這還只是基本曲線都搞不定,后面還怎么進行下去啊。苦思一天了。
作者: 海鵬.G 時間: 2014-11-17 16: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4-11-17 16:45
海鵬.G 發表于 2014-11-17 16:27
W! F( t/ w6 H. x5 Q
無因次化,也叫無量綱化。其實就是個偏微分過程,《CAMS DESIGH HANDBOOK》論述的細一些
/ M( |/ s% M' Q2 j大俠,你在論壇上分享過這本書,我也下載了,英文太差,所以先看的中文的凸輪書籍,捧佛腳也來不及了
* y- E! Y+ `) n0 Q5 B0 c* }' n大俠能否指點一二啊,偏微分也得有微分方程不是,我發現書上都是先有的S函數然后有V、A、J
: ?7 r9 y" K8 T由S函數對T求導,得出V、A、J,很好理解,問題是S函數怎么來的呢,拿我舉例,等加速度運動規律的S函數是怎么來的呢?0 S& e$ E& }) g
還請大俠幫忙解惑?2 }1 [( Z/ B& ?. z+ g
作者: 米fans 時間: 2014-11-17 20:53
luxiang821 發表于 2014-11-17 16:45 
- r. Q* Y8 b" W( M+ D% |& V1 L大俠,你在論壇上分享過這本書,我也下載了,英文太差,所以先看的中文的凸輪書籍,捧佛腳也來不及了
( `8 Z) Y3 r' ~& X* |大 ...
& \4 O8 w9 Y$ D, k我建議大蝦還是先從數學看起吧。一切原因都得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說白了,就是用數學思維去理解就好了。看完數學,再來理解這些公式,你就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以前上學哪會,看老師寫得滿滿的公式,天書一樣。后來陪同學一起考研,把數學又研究了一下,再看這些曲線方程,一下子就明白了。$ Q( L) U9 L2 b! i2 T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4-11-18 11:06
按hoot6335 大俠的說法,是先有的V、A、J要求才推出的S函數,順序和我理解的是反的。: z6 ]0 j% h% s, u5 f' Q* t
那還請教hoot6335 大俠,A=4又是怎么來的呢?而且是最小,為什么不能有A=2或者A=36 ]5 N2 \: u, h$ h$ p
或許我的問題太小白了,剛開始自學凸輪理論知識,還請大俠指教!@hoot6335
作者: hoot6335 時間: 2014-11-18 13:32
本帖最后由 hoot6335 于 2014-11-18 13:48 編輯
8 U4 u: A8 N, K; Q; p1 l* Dluxiang821 發表于 2014-11-18 11:06
( I8 U8 ]6 T6 n* M$ ]) Q
按hoot6335 大俠的說法,是先有的V、A、J要求才推出的S函數,順序和我理解的是反的。
/ {. w" `( W1 Z) o那還請教hoot6335 大 ...
% i: T4 N: Z/ [6 d# L/ [: n
& k/ l' V N$ M& s大俠,關于理解順序的問題,說明如下:2 L/ A( |! L! T6 n# @: C o2 P
1.對于設計一個凸輪機構來講,在沒有現成參考借鑒的情況下,到底“采用何種運動規律才更合適?”這是設計人員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 P8 @; H4 u& v' A2.現有的幾大系列的運動規律主要是:多項式、三角函數以及拼接函數(其他曲線比較特殊不在討論之列)。
/ q2 W& C% a& G; ]3.要解決以上三大系列的運動規律,都是有一定“套路”的——即都有現成的數學模型。
+ \6 `( k, Z: x$ f4.明白了以上3點,那么現在就可以理解我講的“先有V\A,再有S”的目的——對于某一設計實例,要先分析該設備對凸輪有哪些要求:除了基本的A連續外,需要對V有控制嗎?此外,有沒必要J也需要連續?等等一系列問題。設計時把這些問題都搞清了之后,畫出加速度A的草圖,并根據草圖把加速度A的“數學表達式”——即模型寫出來。最后,根據“A的數學表達式”,對時間T求積分,推導出S曲線。 W, O3 V! R8 M; `& J2 h8 S
5.關于”理解順序“的問題,可能并不是大俠關心的主要問題,俺說這么多就夠了。; q2 W$ Y% {: O; Q( Z
. T3 O. O; I: {. c$ i) K* E, u回到本貼,大俠困惑的實際上就是”等加速等減速“曲線的推導。主要思路如下:* n! L' i0 i, K3 T" y" w1 u
1.”等加速等減速“的實質是——其S曲線是2次多項式。明白了這點就可以直接寫出S的數學表達式,而不再需要根據A來倒推。
) |% k! s3 _2 I2.”2次多項式“的通用表達式為:s=C0+C1*δ+C2*δ^2) q# r) o& _( ^5 s7 v. Y) \
3.對s(t)分別求一次導數,二次導數,可以推出:
4 E4 b! a% f: H1 @ v=C1*W+2*C2*W*δ
[4 ~/ _2 i9 G J3 a! x a=2*C2*w^2
, \ K7 \# r) v) N0 J' K4.已知邊界條件(前提假設:加速段與減速段各占整個行程的1/2。當然也可以不是1/2。):
9 S: I4 b( S$ b3 ~# Y" [/ a- P 加速段邊界條件:
& V% B- V' f$ H' R; S# u$ J4 x% N 在起始點 δ=0,s=0,v=0$ }; T3 g# W# h+ b
在終點 δ=δ0/2,s=h/22 s. R( K7 C; Y9 B+ @5 h
減速段邊界條件:
`. `9 L, e5 L8 v6 d j 在起始點 δ=δ0/2,s=h/2
7 B9 y& ^! H% U# H 在終點 δ=δ0,s=h,v=07 R7 Y4 t$ x H& m0 T
- O! M% v8 A3 \0 q; `5.把4代入2和3,可以求出各段的C0、C1、C2的值
. J+ o/ S/ }" K. O) q/ o0 ?6.所以,”等加速等減速“曲線的完整方程是分段函數:) k7 }$ O) h( E/ g2 C
加速段:
0 ?- L( T# |1 P: g s=2*h*(δ/δ0)^20 m) T" y( C% y- W+ y- N
v=4*h*w*δ/δ0^2( r6 P6 A- R Y0 I1 @
a=4*h*(w/δ0)^2
F% N) v) O( ~' L+ e' a D7 o 減速段:
- k b% g, {$ {' t s=h(1-2*((δ0-δ)/δ0)^2)
4 m8 r5 t- X0 p v=4*h*w*(δ0-δ)/δ0^27 r+ F7 w0 t1 ]- m( k2 F6 d7 |
a=-4*h*(w/δ0)^2 * U9 l5 g' h7 Z. e$ L; i
7.注意,以上都是有量綱的公式,下面開始無量綱化。1 W- C0 O: X/ V5 F$ x( S. D# a
8.定義無量綱 ,注:大寫字母為無量綱,小寫字母為有量綱。th:整個位移S升程h所用的時間,% u+ A; P4 I# V/ S. A) c
T=t/th 3 L+ k* s2 m+ z- e% b
S=s/h . T; Y2 y: X9 R( y& O/ G" A' h
9.在6 的有量綱公式S的表達式中 ,我們發現,”δ/δ0“表示了”凸輪的轉角δ與整個推程區間角δ0的比例關系“ ;
7 ^' I7 Y: l7 h7 w, U8 u& X' s 另已方面,在8的無量綱公式中, ”t/th“表示了””凸輪的轉過δ角的時間t與整個推程時間th的比例關系“ ;
9 D7 ^/ c o- R 而這兩者是等價的,所有我們用無量T直接代入6的有量綱公式S的表達式中,取代”δ/δ0“,進行對S的無量綱化。8 \, r% x( h/ P* O6 l
10.根據9的思路,同時把8中的無量綱S轉化為s=S*h,代入6的有量綱公式S的表達式中,可以得到S的無量綱方程為:
7 P, q7 m1 ~; k9 ? 加速度段:) c: r" w- c* Y5 y8 F
S*h=2*h*T^2
+ `* b, p' t e! R! X+ a1 k (兩邊約去h)→ S=2*T^2 ——即S的無量綱方程
* P# @. l* [1 i" _. F0 _/ W11.對S(T)分別求一次、二次導數,即可得:7 c2 s8 m% X" p0 W3 Z
無量綱 V=4*T3 i& N% r1 ?8 J
無量綱 A=4
# H) r8 t! J! \' f& m6 k* Q# ^/ C12.推導完成。以上只演示了在”加速度段“的無量綱化的過程,即LZ大俠附件圖片中的 0≤T≤0.5區間段。$ C8 H6 }" l5 K# ?7 o
全手打,寫公式累, 至于在0.5≤T≤1區間段,LZ可按如上思路自推導。+ K& o# a" |$ V L l0 y
13.注:需要說明的是,本貼”等加速等減速“的假設前提是:加/減速段各占1/2,即所謂的對稱。
' J2 t! [" \: r# D 若不對稱呢?當0≤T≤2/3,2/3≤T≤1時,該”等加速等減速“的A是否還是A=4呢。有興趣的可自行驗證,就當練手好了。
, H' V5 g3 w6 N. S8 S( G14.LZ大俠的另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能A=2或3?“。要講請這個問題,就要擴展往下講”曲線的優化“的問題了。, s! k# ]9 r7 ~; ~$ ]5 J( B1 `" ?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若有不對之處,望海涵。
, p: F H$ b0 M ( k+ U% p" C* |: v
% S+ o. c2 _; ~% l D! d6 v
5 Y) a# q/ s1 L, s0 I5 ]6 W + v! ~. d# I H4 |" L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4-11-18 14:50
hoot6335 發表于 2014-11-18 13:32 
; e+ `) o% a' A8 X大俠,關于理解順序的問題,說明如下:/ f* c) Q! m9 S( l3 t
1.對于設計一個凸輪機構來講,在沒有現成參考借鑒的情況下,到 ...
- A' H$ ^8 w1 P: Y
非常感謝hoot6335大俠這么有耐心、辛苦碼字!& r0 H$ X) v2 Y' N6 d$ n a
經大俠細致解答我總算明白了,無因次方程的內在關系。8 L* N z( Y2 b5 Y5 |) |% J
米fans大俠說的對,用二項式表達曲線方程確實是數學方面比較基礎的東西。) q* A& f, l& J3 Y& Z9 y( G
看來我真得惡補一下相關數學知識,尤其我看書喜歡刨根問底,到了強迫的程度,不懂得不求甚解3 y; f5 Y+ z8 Z" j# \* }' |" s
遇到阻力就進行不下去了。之前看《機構設計--分析綜合》里,關于凸輪運動規律的推導也是用
8 E# y$ i2 S1 Q/ o: _0 B角度,沒有仔細推敲和時間的聯系。經大俠這么一說茅塞頓開啊。再次感謝!
作者: 米fans 時間: 2014-11-18 17:03
米fans 發表于 2014-11-17 20:53 
% C1 f! P6 |2 i我建議大蝦還是先從數學看起吧。一切原因都得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說白了,就是用數學思維去理解就好了。 ...
( } \9 H" v% T; L, a相互學習哈。 我覺得你第一步應該把高等數學仔細的看一遍,個人覺得很有必要。應該占不了多久。然后回過頭來想想剛體的運動過程中,如何減小沖擊(函數的連續光滑可導性等若干問題),慣量以及的問題。還有就是力學分析(比如尖端從動件受力分析時,會用到瞬心定理(這個你得明白吧,最基礎的東西)。還有高速六次七次曲線、組合曲線,讓你來設計,你會怎么做?怎樣去優化,才能讓運動更穩定,壽命更高。回過頭去看看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吧,真的很有必要,磨刀不誤砍柴工。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