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工業大數據時代到來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4-9-25 12:28
標題: 工業大數據時代到來
         從全美制造業創新網絡,到德國的工業4.0,再到正在醞釀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工業革命的輪廓已逐漸清晰。
  
  “未來的制造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臺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系統化,而生產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將成為常態。”在9月18日~20日舉行的第七屆亞洲制造業論壇年會上專家這樣表示到。
  
  記者從本屆論壇上了解到,在歐美國家重振制造業過程中,“工業大數據”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而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工業大數據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工業大數據的價值
  
  梳理歐美國家重振制造業的規劃,將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融合是共同的特征。那么,二者的融合究竟將如何改變制造業?這一點從工業大數據的應用中可見一斑。
  
  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智能維護系統產學合作中心主任李杰看來,制造業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看得到的問題,一類是看不到的問題。
  
  所謂看得到的問題,指的是生產中的各類設備,而看不到的問題,則是生產的精益和穩定性。
  
  “工業大數據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隱性的操作問題及未知的變化,及時地做好預防,從而避免故障。”李杰說。
  
  以機床為例,以往都是出現問題后再進行維修,而通過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則可以提前了解機床的哪一把刀具,或是哪一個環節可能出現問題,在問題出現之前進行維修。
  
  據李杰介紹,他的團隊和豐田公司合作,對豐田的某一生產線的機器人進行了智能維護,可以提前三周發現它們的問題,為豐田公司減少了裝備維護成本近50%。
  
  事實上,工業大數據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可預測性維保,德國電氣委員會電子與信息技術協會董事長伯恩哈特·蒂斯指出,其對制造業的影響還包括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及售后服務。
  
  “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優化產品價值鏈,改善工廠的生產質量,增加透明度,減少庫存。最終我們產品的質量會更高,消費者的滿意程度也會更高。”伯恩哈特·蒂斯說。
  
  服務新藍海
  
  工業大數據的應用除了可以幫助用戶實現預測性維保,并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驅動生產價值之外,還將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改變。
  
  SAP公司快速增長市場戰略部副總裁徐莉介紹說,SAP在幫助某空氣壓縮機客戶實現可預測性維保之后,該客戶發展出了一種新的業務模式——不再僅僅把空氣壓縮機賣給客戶,而是把服務賣給客戶,按照為客戶提供了多少壓縮空氣來算錢。
  
  在徐莉看來,這是工業大數據驅動制造企業向服務轉型的典型例子。
  
  對此,李杰亦表示認同。他指出,目前中國的制造經濟已經發展到了相當規模,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應該是服務經濟。“發達國家的服務經濟是70%以上,而目前中國是20%。”
  
  在李杰看來,服務經濟時代,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目前,中國制造企業大都追求規模效益,而在服務經濟時代,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將創造更多價值。
  
  “我們做大數據分析的目的是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自己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李杰說。
  
  在李杰看來,中國制造的優勢在于,內需市場很大,積累的數據也很多,因此,如果做好數據挖掘和分析,中國制造無疑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中國的挑戰
  
  當然,看到未來趨勢的不僅僅是中國。面對新工業革命,歐美國家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略部署。
  
  德國工業4.0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托馬斯·保爾漢森表示,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美國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依然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美國有很多知名的IT公司,比如谷歌、思科、IBM、惠普等。因此,他們在新一輪競爭中依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并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到美國投資。”
  
  同時,歐洲也不甘落后。據托馬斯·保爾漢森介紹,德國工業4.0科學咨詢委員會,由軟件協會和電子器件協會合并而成。同時,德國制造在經驗和可靠性方面,也具有長期的積累。

  在托馬斯·保爾漢森看來,中國有很多行業,目前正從工業2.0邁向工業3.0,因此,對于中國而言,要想一下邁入工業4.0,仍然面臨不小的困難。
  
  “在我看來,中國需要在人才方面下功夫。把重點放在教育和科研方面,并重視對人才的培訓,把企業的員工和工程師盡快打造成適應工業4.0的人才。”托馬斯·保爾漢森說。
  
  徐莉也表示,當制造業變得更加自動化和網絡化之后,對工人和工程師的要求也會發生諸多變化,因此對人才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徐莉認為,在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中國的制造企業應該發揮積極作用。“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了創新的‘無人區’,很大程度上需要企業對轉型有著強烈的意愿,才能更好地推動創新。希望中國有一些標桿型企業真正做起來,為中國的新工業革命提供路徑和標準。”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4-9-25 12:49
工業大數據,與消費類,銀行類大數據,還是完全兩碼事兒,沒有任何關聯,

互聯網可以統計出賣了多少雙鞋,但沒有辦法知道一個具體工藝,也無法知道一個大設備的利潤到底是多少,更無從比較是卡特的車厲害,還是小松的車厲害,到底誰的壽命更高,

當然,對于一般消費品,比如家用轎車的數量統計是可以的,但對于具體供應系統,就完全無從統計,因為抓到你一個數據,就可以罰款數億,許多數據都是嚴格保密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屬于計算機,

我知道的一些單位,關鍵數據都是只能輸入,而無法輸出的,想打印,只有老板或老板授權的幾個人可以看到,
作者: zgsdcrc    時間: 2014-9-25 12:54
新的工業革命很快就會到來,中國差距還是很大呀。
作者: icegoods    時間: 2014-9-25 13:01
跟上時代就行了,好的創意玩法到美國納斯達克的各個上市公司看看,搬回國內玩也是個辦法
作者: Gary丁    時間: 2014-9-25 13:02
nice!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4-9-25 13:11
洋人那是有數據可提取,國內是壓根沒有數據,提取什么。連技術都不能傳承,還大數據。
作者: 562079301    時間: 2014-9-25 13:22
電腦的普及,傳感器的應用,催生的大數據。
其實生產上有些數據沒用,大數據也要篩選著記錄。
作者: amone    時間: 2014-9-25 13:52
差距啊,大數據是以數據為基礎,中國哪來的數據?
作者: 東方淺淺丶    時間: 2014-9-25 13:54
技術的傳承,人才的不斷層,以及高端人才的培養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 機床護罩    時間: 2014-9-25 15:09
我國的大數據怎么沒有?國家統計局發改委那群人是干什么吃的,這工業大數據算什么啊?

他們連中華民族的復興指數都能算出來,還有什么算不出來呢?哈哈
作者: wcyxy    時間: 2014-9-25 15:12
想玩大數據,軟件、硬件兩手都要硬,SAP,ORCAL這種ERP不是一般的企業能上的起的。就算能上,也要有熟悉本公司相關業務的管理人才來設計記錄點,整合分析,再來拿到效益。需要付出金錢和時間~
作者: 709079691    時間: 2014-9-25 15:46
  數據個屁;我以前呆過的化工廠,化學反應過程記錄都是人為改動的;就算現在拿出1堆數據,誰能保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
作者: leo620    時間: 2014-9-25 16:40
中國的大數據水分太多。。。
作者: 小布丁123    時間: 2014-9-26 11:49
圍觀
作者: 云中鶴666    時間: 2014-9-26 13:55

作者: 劍龍卸甲    時間: 2014-9-28 17:11
數據的收集以及真實性無法保證,所以大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一定準確
作者: 鐘不傳ZZ    時間: 2014-9-29 16:57
大數據火,就什么都往上扯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4-9-29 18:42
本帖最后由 吟嘯徐行 于 2014-9-29 18:52 編輯

工業大數據只能核心大公司玩,例如蘋果,封閉環,軟件,硬件都自己搞,從材質到成品的全流程化。
核心企業必須夠強勢,零部件企業不交正確數據就滾出供應商序列。
信息化時代核心企業的權力更大了,變成了一個系統與另外一個系統之間的對抗。

國內我估計就軍工可能靠譜點,民用的暫時都沒辦法,只能等,最后估計很多企業都是被整合的命運。

現在競爭目標還是臺資,韓資,德資等。工業化大數據那是美國人玩的,目前只能是跟隨,在數據鏈中爭取占一個好位置。


作者: frinkpu    時間: 2014-9-29 19:08
大數據確實有用,不過收集確實有難度,對設備的要求也高
作者: 恒至鑿巖    時間: 2014-10-11 14:29
大數據光靠收集憑我們這些小網站是達不到的,做調查,和去大的官網上借鑒一些或許有用,但是我們要潛伏在最底層,一躍而起。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