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工業勞動力都跑哪去了?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4-9-24 14:39
標題: 工業勞動力都跑哪去了?
看到零點精密社友發帖說人難找,人留不住。所以想起這個問題。

就在幾年以前,工業里的人還是滿滿的,招人難也是指找技術好的比較難,找個普通人并不難。現在真是應了那個笑話,3000元的工資要想找個大學生還可以,找個民工卻有些難了。

人都跑哪里去了呢?計劃生育導致孩子少了,可供應的年輕人少了。另外是教育問題,大學生占比太多了,愿意去工廠的人就少了。不過主要的原因還是制造業的比較優勢下降了,薪水遠不及房地產和其它服務業。房屋中介里帥小伙多得是就可以證明。是不是還有一個原因,生活水平高了,啃老的多了,寧愿失業閑逛也不去工廠。

工業如何獲得比較優勢呢?房地產過去幾年吸干了各行業的血,傷害了許多行業特別是工業,但房地產的勢頭很快就會過去了,工業的比較優勢還能回來么?

大家從身邊熟悉的人和事情說說,原來在工業里的人都跑哪去了,你身邊轉行的人有多少?





作者: wangqing1    時間: 2014-9-24 14:43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1 于 2014-9-24 14:46 編輯

時間都去哪了,爸爸去哪了,人都去哪了嘎嘎,先占一樓,以后編輯
先說一個例子,我有個小徒弟,以前跟我學數控,11年去北京,改做買樓和做保險,理財,業務了,現在工資13000不算提成,只能說機械太限制他,他是武警退伍,精力充沛,能吃苦,如果在機械行業,現在還是那B樣,3000都擋住了!
作者: civiling    時間: 2014-9-24 14:55
機械專業,全班29人,入學十年聚會,仍做機械的不足十人,知道“屈服強度”的,不足5人。
現在的問題不是“老王為什么不干活”,而是“小張是機械碩士,做房地產中介在北京買房了”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4-9-24 15:05
這就是典型‘南美現象’,完全不值得奇怪,以后還會更甚的,

現在巴西,阿根廷,南非,西班牙,葡萄牙,包括毛子,都是這個現象,毛子的服裝鞋帽,靠歐洲貨維持,窮人買中國產品,但自己不做這些,閑著也不玩,

去江浙一帶,就看到了,大批小廠子完蛋了,而閑著溜達的年輕人很多,跟阿根廷一樣,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4-9-24 15:09
百分之99.9轉行,就剩我自己,原先有一個一直堅持做研發的,后來改做技術支持了,就是跟各設計院對接,把設計院的活拿來給公司做,光從差旅費中就省出不少銀子,更別提其它的。現在有幾個企業有研發的,招聘時早就沒人問什么基礎知識了,招聘方那邊都沒有多少懂理論的。現在是現得利,有專利沒,有圖紙沒。本公司要的人就是從對面公司跳過來的,帶著圖紙來更好,哪管什么職業道德。

作者: 暉GL    時間: 2014-9-24 15:15
我是90后的大學生  由于家庭條件(父母不喜歡托人辦事,找關系,家里也沒錢讓我啃老)
只好靠自己努力在城市邊緣的工廠上班。。。拿著3000塊的工資    。
忍受著苛刻的辦公環境。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 ,好處就是能學到點東西。只好先忍著干。。。不過和以前的生活 落差很大 。家里有三室兩廳的房子。卻在另一個城市里租者農村的小民房住。 冬天冷 夏天熱。。
我的很多好朋友 家里條件和我差不都。 大約30個
上研究生的有10個左右  天天在實驗室LOL
畢業后托關系考公務員的14個左右  大概有5個目前考上公務員(基本上是關系比較硬,或者家里舍得花錢的)已經就職了  還有9個一直在考.也算在變相啃老吧
沒考上研究生 重新再考的2個左右
啃老的不多2個
還有3個 和我一樣在車間里受苦。。。



作者: wozaicctv    時間: 2014-9-24 15:18
為什么我覺得玩的人少點更好呢?
作者: 精密凸輪分割器    時間: 2014-9-24 15:33
現在的人稍有點想法的都計劃創業,我見過不少人大學畢業后哪怕去擺個地攤,開個網店啥的都不愿意進廠打工,以前沿海的城市經濟好,大家都往外跑,現在內地老家發展也很快,只要肯干也不會比外面差多少,以前幾個做模具的老鄉都改行回家開出租車,投資店鋪去了,能顧家和小孩在一起,收入也不會比外面差。
作者: 桂花暗香    時間: 2014-9-24 15:39
拉美化的節奏啊!
作者: 無冕游俠    時間: 2014-9-24 15:45
中國經濟以后就不依靠工業了嗎?一個國家的強大單靠金融業就能富強起來?
作者: zgsdcrc    時間: 2014-9-24 15:53
現在真是應了那個笑話,3000元的工資要想找個大學生還可以,找個民工卻有些難了。
這句話這看似笑話,其實,反應出現在大學生實用知識少,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少,所以才得到的少。
作者: whdpyin    時間: 2014-9-24 15:55
暉GL 發表于 2014-9-24 15:15
我是90后的大學生  由于家庭條件(父母不喜歡托人辦事,找關系,家里也沒錢讓我啃老)
只好靠自己努力在 ...

一樣啊,不過工資可比我高,還能學到東西

作者: wdennisw    時間: 2014-9-24 16:03
感覺還是中國總體經濟不平衡,反映在機械行業就是在二三線,機械的工作內容很累,但是工資真的不高
在一線城市,工資會高一些,但是只是相對于二三線的,與統一城市的其他行業比,還是有些差異。
又累又賺不到錢,還要靠積累經驗的機械,自然吸引力就小了
作者: shootbomb1    時間: 2014-9-24 16:10
物價被迫上漲(確實是被迫),泡沫越來越大,導致勞動力的生活成本不斷提高,于是就這樣了

說實話,如果在機械行業這個強調基礎和積累的行業,從事沒有差異性的簡單工作,那么在機械行業工作確實不如做點別的,或者干脆不做,因為回報確實太低了
這就像你做加工,報廢率太高,做一件廢一件,最后一算帳,還不如閑著不做

但是我也覺得這不是壞事,至少不完全是壞事

和今年炒這明年炒那的行業不同,機械行業是實體行業,是有實實在在市場需求支撐的行業,而且是長期穩定的市場需求,可以說,哪一天郭嘉XX了,"新主人"也需要這個行業,永遠不會消失,永遠都有碗飯放在那里,只是你吃不吃得到.

而且,衡量收入水平,看行業中低端收入水平沒有意義,比如干純體力活的操作工
操作工的收入,更多反應的是"當地生活消費水平",這個收入的指導標準,不是"能夠提得多高",而是"能夠壓得多低",這個前提就決定操作工收入水平高不起來
除了操作工,所有"無差異性"的工作都一樣,今天你干,明天他干,誰做都一樣,收入也一樣

衡量收入水平,一定是結合貢獻看回報

看看周圍,就在這個"衰敗"的爛行業,有貢獻能做事的人,收入都不低,而且,行業越衰敗,個人能耐越大,收入差距越大,畢竟物以稀為貴,還不能速成

如果說以前招人定工資,只用考慮這個人本身"行不行"和行業標準,那么現在招人,你還得考慮"其他人都不行"這個因素,然后再多加一份不菲的收入給他,因為現實是質勝于量,拳拳到肉,單單掙錢,這才是全世界的統一追求
同理,以前說過,1個月入2萬的人,所擠掉得月入2千的人,肯定不止10個,越往上走,擠掉得越多

這就是現實,現實就是大魚吃小魚,高端壓低端.大魚吃得越多,小魚越餓得難受,小魚變不成大魚,就只能隨波逐流,沒別的路
作者: n9ga1    時間: 2014-9-24 16:24
風水輪流轉 , 干的越少越好 哈哈
作者: xmdesign    時間: 2014-9-24 16:31
鍛煉身體要緊!哥今年的身體鍛煉的棒棒的

作者: 縈繞著的    時間: 2014-9-24 16:54
大學剛畢業,研究生在讀。畢業時,6人讀研,剩下的基本在車企及下游公司,或者建筑公司里做設備維護云云(話說今年建筑行業吸納好多人就業)。所以我覺得不是不愿意進工廠,而是在畢業后幾年人員流失。還有可能是生產實習時的影響,大部分同學是不愿意待生產一線太久,重復單調沒有生氣
作者: changkongceyi    時間: 2014-9-24 17:17
與土鱉同班的現在有開館子的、賣珠寶的、做房地產的、通信維護的、做裝修的、賣電話卡的,還在制造行業的已經沒幾個了(差不多都在國企),今年在西寧轉車時見舍友,他就跟俺講“還不找份穩定的工作?我這是央企(太陽能),怎么混都成”,可惜土鱉一直不安分...
作者: 逆轉的地球55    時間: 2014-9-24 17:20
哎,機械行業什么時候才能好起來
作者: 核動力三輪車    時間: 2014-9-24 21:25
酒店里招文員很難,而且流動特別大,但路邊的小火鍋1000多一個月招人還沒問題。這就是低不成高不就,閑在家里啃老。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4-9-24 22:51
房地產繁榮的十年,就是制造業蕭條的二十年
作者: 黨員先盡興    時間: 2014-9-25 08:52
大家都在說制造業蕭條,現在產能過剩得厲害啊,感覺商場里什么產品都是滿坑滿谷的/
作者: dhihi    時間: 2014-9-25 09:09
wangqing1 發表于 2014-9-24 14:43
時間都去哪了,爸爸去哪了,人都去哪了嘎嘎,先占一樓,以后編輯
先說一個例子,我有個小徒弟,以前跟我學 ...

也許很多人的天賦本來就不在機械領域,在別的領域反而能發揮出自己的稟賦呢。

作者: dhihi    時間: 2014-9-25 09:11
寂靜天花板 發表于 2014-9-24 15:09
百分之99.9轉行,就剩我自己,原先有一個一直堅持做研發的,后來改做技術支持了,就是跟各設計院對接,把設 ...

前輩的堅持很可貴啊。如果這么多企業都是這樣,新人都沒法成長了。

作者: 昆蟲1982    時間: 2014-9-25 10:46
說說我們老家的一件事吧。本人是農村出來。鄰居姐姐家的孩子初中在鎮上學,上課經常逃課,嚴重的是晚上自己跳墻出去上網,整宿不歸。老師訓了家長幾次,家長訓了孩子幾次。不管用,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到最后,退學。孩子初中還沒畢業,能干什么呢?孩子他爸帶孩子到北京打工,聽說跟他一同學在倉庫里干些體力活,收入不詳,前途渺茫。我們村好些孩子初中畢業都去技校了,很多沒畢業都出去打工了。其它農村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呢?
作者: HIWIN晶輝機電    時間: 2014-9-25 11:29
縈繞著的 發表于 2014-9-24 16:54
大學剛畢業,研究生在讀。畢業時,6人讀研,剩下的基本在車企及下游公司,或者建筑公司里做設備維護云云(話 ...

不是單調而重復。只能說沒用心去做事。想往上發展,就得底層干起。

作者: 楊善梅    時間: 2014-9-25 18:46
機械類的工廠招不到人有多種原因:(1)機械行業本身工資不高,且活又臟又累,九零后的年輕一代多數是不愿意干的,他們寧可在街上幫人打小廣告,也不會進機械廠上班。
(2):能夠在廠里一直堅持下來的人,多數是六零后至八零后的,且這些人多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或是家里沒有后臺的,如果家里有后臺能找到關系的,早就轉行做來錢快的事了。
(3):家里條件好的人早就改行做別的事了。
(4):制造業的工資普遍都不高,普工的工資是3000大洋一個月,按工作時間30天算,平均是100元每天,但如果要是去工地打小工的話,至少也是120元以上每天。并且在工地上上班農忙時節可以請假回家收莊稼。而在工廠里上班就不能這樣做。
(5):老板們不重視培養人才,要時就想盡一切辦法從別的工廠去挖,等用完了又隨便的扔掉。時間久了,一傳十,十傳百,即便有人想做也會談虎色變。
作者: amone    時間: 2014-9-26 08:59
怎么樣才能實業強國?讓大家覺得當操作工不在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讓干機床的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甚至到退休,技術需要沉淀和積累。還一點讓干機床也能買房買車,過有尊嚴的生活
作者: 托夢傳說    時間: 2014-9-26 11:39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相信風水輪流轉,那些靠虛擬賺錢的,你不生產他買什么賣什么呢,就像現在的中國農村,都沒有幾個人了,都想在大城市里玩玩,累得要命存了點錢,被政府一條小小的政策就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擼得干干凈凈。商品堆積如山,這些都是吃不得的。農業是國家的命脈,而工業是各行業效率的保障。做有信仰的人,做自己的事吧,我倒是覺得這個行業搞的人越少越好,九曲黃河萬里沙,淘盡黃沙始見金。
作者: 楊善梅    時間: 2014-9-26 12:04
amone 發表于 2014-9-26 08:59
怎么樣才能實業強國?讓大家覺得當操作工不在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讓干機床的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甚至到退休,技 ...

這是永遠不可能的事,。。。。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4-9-26 12:09
hnhycgq 發表于 2014-9-26 08:00
現在我們附近的公司一線員工基本上是招不到了,做勞務派遣的公司的生意就風生水起了。現在公司對員工基本上 ...

勞務派遣是哪里弄到人的呢?
作者: leo620    時間: 2014-9-26 16:36
一方面,物質上逼的自己不愿在工廠里干,在工廠里苦點累點不算什么,主要是一個月兩三千的死工資,不夠養活孩子老婆的,逼的自己去擺地攤,賣水果賺個活錢;另一方面,面子問題,覺得在政府部門或是在銀行等白領行業當個小文員,一個月一兩千塊錢,但是有面子。所有去工廠的人漸漸的人了。
作者: 楊善梅    時間: 2014-9-26 22:23
leo620 發表于 2014-9-26 16:36
一方面,物質上逼的自己不愿在工廠里干,在工廠里苦點累點不算什么,主要是一個月兩三千的死工資,不夠養活 ...

老板對員工的要求也比過去要高很多,特別是工程師與大師傅一級的人員,老板幾乎要求是萬能工。要會修機器,工裝,工藝,設計,熱處理等。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多干事情,少拿工資。有這樣要求的工廠他們是常年對外招工的。我在中國齒輪論壇上看到內地的一家齒輪廠招一個齒輪總工就招了兩年,好象是人才去了一批又一批,不過都是呆不了多久就跑了。現在還在招高工呢。哈哈!!

作者: hate323    時間: 2014-9-27 00:15
樓上諸位,答案,僅供參考吧
之前機械行業的興旺,建立在。。。。。。balabala省略
目前:
1機械行業第二次革命——自動化浪潮
2人口紅利結束,負資產時代來臨
3市場飽和
4國內機加心態
5大型化的集團公司(資本+總成技術)、專業化的小公司(某項或幾項尖端技術),只有這兩種能夠生存下去

ps 俺不是機械行業的,前幾個月買鉆銑床,廢鐵價1700,俺研究了下,結論是只能下行,最多持平,不信者眾,現在1550。。。


ps2,誰有不用的小鉆銑,俺收一臺,私信我,tks
作者: 陶然詩社    時間: 2014-9-27 10:05
現在工人的工資越來越高,反而辦公室的人的工資不行了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4-9-27 10:34
人難找和人留不住其實是同樣一個問題,福利待遇不行,而且公司的氛圍不好,我朋友的公司,一年的員工算老人了,單休,沒加班公司,不交公積金,法定假日不按規定放,十一就放三天,中秋什么的甚至只有一天,沒有年終獎,沒有任何獎金,工資又不算高,領導層又勾心斗角不喜歡帶下面的人,怕教了徒弟,餓死了師傅,試問,這種企業誰會愿意去??就算當初被忽悠過去了,做了一段時間看到這個樣子??又怎能不走呢??留不住人,招不到人,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吧!
作者: yxd198911    時間: 2014-9-27 11:02
咱這行有學歷的不好混,有經驗的好混,但是真正頂尖的就是另一片天了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4-9-27 13:14
人力成本上去了就都買機器,咱以前好多活都是純人工批量做的呢。等自動機普及了,人就要的不多了,生產效率提高企業利潤率下降是經濟規律嘛。

話說回來,招不到人不是因為工資高或者低,而是那份活本身利潤就只夠那份工錢,再高就不如不干。

再者說,也許這些招不上人的廠子,本身早就該調整經營方向了。

汽車剛出現,馬車夫也是成批失業。
作者: 建寧    時間: 2014-9-27 14:30
我這房價7,8K的三線小城市,平均工資2K多,今年6月份來了12個技校的小朋友,到現在剛好3個月,廠里給他們1K6,現在還剩2個。
4個去當兵了,3個去和家人搞小吃了,還有1個回家接手家里的手機貼膜店,還有1個和親戚去廈門高奶粉銷售了,還有一個家里有關系給弄到縣政府當編外司機了。就這樣的人員流失率,搞個毛線工業
作者: 573717004    時間: 2014-9-27 16:36
hnhycgq 發表于 2014-9-26 08:00
現在我們附近的公司一線員工基本上是招不到了,做勞務派遣的公司的生意就風生水起了。現在公司對員工基本上 ...

哎,要人干啥啊,上設備啊!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14-9-27 23:53
我到希望工業里面都被工業機器人替代。
就我這個行業來說,自動貼膜機已經可以完全替代人的操作。
人眼檢驗也在朝著被自動識別方向努力。
獨生子女成了啃老族,算是一部分原因,另外一個就是父母的慣縱。
社會總是會曲折前進的,我們所經歷的,必定是別人走過的路。
作者: 好方案    時間: 2014-9-28 16:40
大學生當搬運工,2500/月,包一個中餐。近來身邊好幾例。

想想,也對,沒有責任,聽吩咐干活,一天的勞動量大約300KG上下。

建筑工地就有一定的危險了,至于工廠?也許.........


作者: 鋼鐵蒼穹    時間: 2014-9-28 22:32
別想了,以后你家裝修墻面都是機器人噴涂炒菜也是機器人炒。。。然后機器人暴動,天網發威,人。。。乖乖當個人寵吧~
作者: 鋼鐵蒼穹    時間: 2014-9-28 22:53
鷹哥,俺是本帖hate323回復您的,之前那hate是公用賬號,這個新申請自用賬號守了2個小時掙了7分熬到中尉,發帖發消息加好友多有不便,能不能分潤點積分,累死俺了。。。
作者: 竹蟲吟    時間: 2014-9-29 08:48
我們專業57人,畢業兩年后,從事行業相關的不超過10人。。。
然后至今未見有其他行業的人轉入本專業相關的行業。。。
作者: 天水藍    時間: 2014-9-29 12:24
保安, 協管, 安檢,送快遞,等

作者: cheney0726    時間: 2014-9-29 15:10
是呵,現在工廠招個調機技術員都難找。
前段時間朋友托我幫他找個技術員,就是會開斗山車銑機床,月工資六七千的樣子,我認為這待遇不錯了,應該好找,結果發動了周圍做加工的朋友,竟然找不到人。
作者: masterzhuce    時間: 2014-9-29 16:28
搞工業的  都不愛 吹牛比,我有個朋友 搞手機手機游戲的,老能吹 牛比了。。如何如何。。很多人都信,能掙大錢。。其實呵呵。。
作者: einsteinab    時間: 2014-9-30 08:15
所有設備都要維護,好吧,最后還是大量需要都是修理工
作者: 2001013201    時間: 2014-9-30 15:39
非常同意老認鷹的觀點,房地產傷害了所有的行業。
蓋一棟房子居說是35%-100%的凈利,沿海制造業,富士康做一個手機才掙30多元。一般的工廠的毛利在5%左右,內部經營稍不留意,就要賠錢。拿我們工廠來講,一家銷售收入達10多個億的公司,去年一年就掙了150萬元。我們一個財務老總就講過一句話,一個集團還不如他一年炒股的錢,可想而知。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