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技術人員創業的種種誤區 [打印本頁]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學    時間: 2014-8-7 17:14
標題: 技術人員創業的種種誤區
    這些年關于創業的故事我們聽到了不少,也看到了不少,尤其是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各種創業成功的神話和各種成功的典型,但是我們也看到和聽到更多的創業失敗的案例,跟那些成功的典型相比,那些失敗的案例要多得多。有個統計數字(來源不確切了,某領導講話提到),北京中關村創業公司中95%最終在7-10年內失敗。于是就出現了,每年大量的創業公司的誕生,而差不多同等數量的創業公司倒閉。1 J' R; u+ V3 A8 F6 U3 t/ M
9 V, B) I+ L/ r& L: G4 c2 F* T
成功者的案例往往都有詳細的總結,但是失敗者的經驗似乎還缺少系統的分析。
! U/ p& U4 c% `8 |! `
( _- V/ X# B# g3 {1 I隨著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崗位的欠缺,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創業,這是好事。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其實是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如果成功率提高一些,那就可以顯著增加社會效益,讓潛在創業者多些熱情。但是現實是,過高的失敗率,會讓那些潛在創業者失去創業的動力。我覺得成功者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是失敗者都有其共同點。下面是基于我的觀察得到的一些看法,我認為,技術人員在創業的過程中,往往會不自覺的踏入一些誤區,有些誤區的副作用還不足于讓企業死掉,但是有些誤區卻是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 `4 h! E' Q* I2 G+ {8 o' i7 \4 \2 w: X
& v( [* ^# ~0 ?0 m7 e
創業的過程大體上是如下一個流程,1、技術積累,2、組建團隊,3、引入資金,成立公司,4、產品開發;5、產品銷售;6、規模擴大;7、成功上市或者其他資本退出的機制。就在上述的若干過程中,似乎都有其誤區。
! q: g6 w* D$ q. l& \% e
6 T3 x$ o+ b, B  D$ G' `誤區一、技術是第一位的,資本等其他要素不重要;( h7 R0 X6 \; i7 W
; q, H3 X4 ^. m, D: j, T
技術人員創業之前,一般都掌握有一定的技術積累,這些技術可能是自己專業研究成果的不斷積累,也可能來自于專業學習或者打工積累的經驗技術等等。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創業人員的技術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而且在市場上也往往有類似的技術公司開始有起色。這給人一個假象,那就是技術很關鍵,而技術持有人擁有絕對的談判權。這是最常見的誤區。9 _- s9 `% L; T1 W% D
# [; O; \3 _) w
事實上,除了極少數情況,技術到成熟的產品,再到成功的商業的距離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技術必須加上合理的市場營銷策略,相對成熟的管理,數目恰當的資本和相對成熟的團隊,然后才可能(還不是必然)獲得一定的成功。  r9 G& }* {" a' K; ~4 _0 `
! M) k  Z6 z4 B8 G' [
我們見過很多案例,技術持有人和資本持有人進行談判,一開始就在持股的比例上糾結,相當比例的創業過程就止步于持股比例的不妥協。很多技術持有人期待和資本市場的股權期待有很大的差距,這就導致雙方合作就很困難,大多數情況下,期望過高的技術持有人拿不到優質資本的資助,即便獲得了一定的資本支持,也因為雙方一開始的期待差異給后續的發展埋下禍根。
5 G' L% Z& F* L0 ~; c
( u/ L2 x0 z$ J 此外,由于無休止的談判和不斷積累的欲望,技術持有者不斷調整自己的持有比例期待,最終導致技術的退化。大多數情況,一項技術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暫,今年比較有創業價值的技術,可能明年就失去的價值。市場是瞬息萬變的。+ y$ i' Z% X' X
9 f* Z0 ?7 R  G2 z
誤區二、產品需要完美,不完美不推向市場;
! r0 d2 ?# Q* C" h, o; y
( ^) ]6 a) k' Y  k 技術人員往往有完美傾向,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不斷的調整產品的功能、性能甚至形態,最終發現,資金已經耗盡,而期望中的產品還在研發過程中。尤其是對于個性化很強的一類產品,客戶的要求是不斷提高的,一開始的要求似乎并不高,但是隨著討論的深入和理解的加強,需要越來越多。看似有很多的技術需求,但是由于技術成熟度不同,團隊能力的欠缺,大多數情況下,團隊為了追求完美導致最終沒有一個合適的產品可以銷售。, c! N  e+ W5 H
1 F5 `- m  B, Q' c* ~, B$ x9 @
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能指望拿出一劍封喉并且一勞永逸的技術產品,讓我們橫行天下,我們只能小步快跑,先推出具有核心功能,但是可能并不完善的產品,盡管如此,部分客戶也愿意為此買單,在資金不斷回收的同時,快速進行產品的完善,甚至產品線的完善。這種策略對于沒有大把大把的風投讓自己可以揮霍的創業企業來說是金科玉律。
+ ~* p6 n' T; Q* J" I5 |; D
+ A+ S& a& H! L) V誤區三、團隊湊熱鬧,來者都是客;
+ n  Q0 T( u) o
, T9 X6 `9 o+ `  W; n3 [: S' ~ 組建團隊是所有創業者必須完成的第一關,一個好的團隊可以讓創業變得更加容易,也可能更加長久。但是,由于個人人脈的關系,以及個人用人的愛好,大多數情況下,技術人員一開始組建的團隊和最終能夠完成公司任務的團隊并不是同一個團隊,甚至可能除了核心的個別人員之外,初創人員大多數都不適合在公司繼續工作。不能因為創業有風險,就對凡是愿意參加的人都來著不拒,都給以相當比例的股份,很多情況下很快這個團隊就會遇到內部管理上的困難。有的因為是朋友和哥們,憑著一股熱情就拉在一起創業,實際上可以在一個平臺下共同工作,不一定能夠一起創業。可以是很好的哥們,但是不一定是好的創業伙伴。
. {/ h5 d9 w4 L* X3 T- `8 S8 G! R
+ I- i- N+ }, q 理想情況下,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應該具有如下特點:1、小而精,給后來者以足夠的空間;2、心理地位合理,有靈魂人物,互相服氣;3、搭配合理,各種人才具備;4、素質匹配,有共同的工業語言。時間關系就不再細說,這是一個專門的話題。  . Q% `# Z% b; Q8 V
0 `: `6 E. }' V9 C$ R3 L; u  N/ K# c& R
誤區四、管理上因陋就簡,能湊合就湊合;! u: _% [! \  g; c
1 x: ~" A/ H6 i
創業伊始,人員少,資金緊張,在管理上往往是怎么省錢就怎么來,這似乎是必然的選擇。但是這種湊合式的管理需要有個度,在多數情況下,后期管理混亂的根源往往就來自于一開始的湊合。很多公司之所以走不下去,并不完全是方向錯誤,技術沒有競爭力,而是管理上跟不上,產品研發過程時間表控制不住,質量控制不住,成本控制不住。
' P$ A; [# v7 B3 N* n
9 n8 ]# y6 B# a( [8 E( X, O/ [  J 事實上,從一開始就進行力所能及的規范是非常重要的。這給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礎,并且看似有點浪費的規范往往能夠省下更多的資金。由于產品周期的延長導致的成本增加比湊合所帶來的好處要大得多。由于產品質量所帶來的市場聲譽的惡化比節約一些資金要嚴重的多。很多公司就在這種湊合模式的管理中不斷的透支自己的潛力,最終止步于資金鏈的斷裂。. A5 w" e" K! C; h8 O. M" D. X

- ~! J  t# d3 }5 z誤區五、什么資金都重要,蚊子也是肉;0 Q9 X* K8 U) z. }4 P. c
* |) n) [  m- P7 `
  在創業初期,資金往往都很緊張,很多企業會希望能夠短期內拿到其他資金進行彌補,比如政府的資助,比如某個工程。很多情況下,這些資助和工程項目與公司的產品研發的目標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可能由于某些渠道,這些資金可以獲得。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依然愿意拿這些資助以緩解資金的緊張。可是情況繼續發展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公司發現政府資金因為有特殊渠道,就逐漸退化成靠政府資助活著的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型企業,永遠吃奶。這種公司在北京非常多,他們有很好的概念,有很好的社會人脈,不斷的利用國家的產業政策,不斷的獲取政府的資助,也就是不斷的吃奶。最終逐漸忘卻自己的創業初衷。有些工程項目看似美好,實際上,工程項目和產品路子完全不同,很多情況下,為了工程,丟了產品。
) I3 K5 Y' t5 a# X5 ^7 E7 C4 ?2 P8 s3 i! w
誤區六、用低價殺入市場,看看再說;1 K: P1 Q8 G" Q  f8 U( ^/ N

: O  A3 K2 C  |* O 創業初期,非常期望自己的產品能夠掙錢,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我們并不是第一個來到這個市場上的公司,已經有了一些先行者,于是就有了競爭。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面對國際公司的競爭時,我們習慣于采取降價的策略,以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情況往往變得更壞,由于價格較低,資金回來的慢,隊伍的構建速度慢了,產品的低價格形象建立了。在大多數情況下,低價競爭在高技術領域都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這不僅僅會毀了自己的公司,有時候甚至會毀掉整個行業。這樣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舉。9 m0 u4 }  F. u
7 H7 b! s  J# ]  k% e- Q! F
誤區七、市場混亂,可以渾水摸魚;4 E( z6 ^/ I6 S+ j) F

4 o7 [! ~2 w3 W( b. z0 J! o 在很多新技術領域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創業公司都能比較輕松的獲得市場的認可,客戶也比較傻,很容易忽悠。于是有很多創業企業以為這就可以了,我們都渾水摸魚,能掙錢為什么不掙?對了,不管在任何時候,靠渾水摸魚永遠都不是好策略。突然有一天醒來發現,客戶變聰明了,變得挑剔了,有些公司做的產品更加正規化了,自己的聲譽垮了。很多渾水摸魚的創業企業在剛剛混個溫飽就被市場淘汰。嚴肅認真,一心做好產品是正確的創業態度,不管市場如何混亂,走得正才能走得遠,不能因為別人趁亂掙錢,我們也去做。因為最后的勝利者就是那些從一開始就態度端正的公司。1 [% o' ^9 u* ?) j4 q

- w6 @5 ?6 M/ X/ ?: [& |/ j: M誤區八、有關系,盡量依靠關系,錢來得快;
4 j% Y. f1 ^/ L" W/ @, {, E; m* a' d. V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太多的技術領域被政府和國企壟斷,在這些領域創業遇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銷售渠道。在一些創業公司中,有一些可能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源,從而能夠很輕松的拿到政府的單子,從而也能夠在某一段時間內變得有些富裕,似乎是挖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掙來的金子一方面并不多,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就變成了某一個政府或者企業的附庸,不大重視產品的升級,不大重視公司的管理,當一個領導走人之后,他們的人脈將不復存在。當一個領域開始規范的時候,他們發現他們沒有像樣的隊伍,沒有更好的產品。靠關系吃飯的技術公司其實就是另一種權錢交易,所謂的技術產品在很多情況下只是個噱頭。最終這樣的公司沒有一個能夠長大,有的甚至進了監獄。; j5 f- J$ q6 I' Z5 D! B1 Z/ |% w
( X* Z6 W9 o- L
誤區九、很多方向都不錯,拉開架勢都做;2 f1 H% I. J9 b
5 `1 u- w% E; h" P$ {% k
創業很多情況下都會有回報,當有了一定的回報時候,人的頭腦往往很興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頭腦發熱。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產品似乎都很有前景,都值得開發。于是擴大隊伍,擴大產品線,擴大銷售,最終只會出現一種情況,辛辛苦苦掙來的利潤被沒有利潤的產品消耗殆盡,以至于很多企業走上了繁榮-擴張-蕭條-裁員等惡性循環。這樣的公司在我們身邊都很多。集中精力做好產品,重視產品研發的成功率,而不是看做了多少產品,是非常關鍵的。
. P4 i5 n  J3 Q2 l" d' O1 w- \
$ h" Z% s. l, G( W$ a( c8 I誤區十、有錢了,我們可以歇歇了。  v" t; ^# {( f. y) Q. A
; M& X) n0 R: R9 E4 a" t" ^; n; Q
如果沒有陷入上述種種誤區,這樣的公司如果加上點運氣,是可以掙點錢的。當企業到了一個平臺之后,掙錢帶來的副作用將是非常大的。一些創業團隊成員的創業目標似乎已經達到了,他們覺得,夠了,我們可以歇歇了。可是創業如逆水行舟,從來就沒有可以完全輕松的時候,一不小心,一覺醒來,一片紅火的日子成了昨日黃花。公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的心理素質往往準備的不夠,從一開始的齊心協力走向了分崩離析,最終辛辛苦苦走過來的路成了一種記憶。中國企業最終沒有長大,跟管理核心團隊的分裂是有很大關系的。) X9 A& x2 x. g1 L. X
! b2 |) D5 X' W$ |
創業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技術人員創業,由于缺少成功的經驗,總會不自覺地陷入一些看似很容易選擇的陷阱。這些陷阱有的可以彌補,可以走出來,而有的陷阱就是黑洞,一旦走進去可能永遠出不來。歸根到底,想要創業成功,想要避免陷入上面的陷阱,有幾個原則似乎是有用的:要認真做事,不能忽悠;要有點理想,不能過于現實;要有社會責任感,不能不顧一切;要有團隊共同進步的理念,不能只顧自己。如果不斷的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理性,上述陷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想要創業,就需要不斷的思考學習實踐,不斷往復,如果運氣好一點,那么就可以期待創業的最終成功。
作者: shootbomb1    時間: 2014-8-7 17:30
因人而異吧
% Y; [2 B, f) @
& S, j* d  O4 T, }很多小老板,今天做玩具,明天做衣服,后天做加工,再過一天做房地產了,最后卷款跑了: h8 N7 Q- w1 b7 }8 M
我是本份的普通百姓,按我的觀點,這就是失敗,"浮躁","不深入""朝三暮四"....
5 E; X2 G+ c2 I. n/ Z
& E% \6 ~5 Z& F( c% v( \+ N但是在他們看來,他們本來的目的就是順著市場大潮刮一筆,潮來人至,潮去人走,至于技術,品牌,信譽,包括責任什么的,他們統統不在乎,對他們來說,錢到手就行了2 a: v0 g  L3 J* p' d, D/ C7 }+ R
' o) ]- G  \' g3 \  G8 Z5 K
他們也很清楚,對他們來說,他們不可能像德國日本美國那樣,窮一代人精力去創建一個品牌,然后依靠技術和品牌去賺取豐厚的利潤,他們的人生哲學是:及時行樂
" w* H- n0 K, F0 U3 o  `" h7 W" K# N  V0 g* K  ^% v2 W; a  x3 Q
你說這是騙錢吧,也不是,除了卷款跑出去,其他流程都合法,最多也就在道德批判下,人家可能還就笑笑,壓根不在乎$ q* [$ u* H2 Y1 a. ^, l% t. I* {/ d

4 Z% l/ \. Y2 |/ c% ?! x. S說更遠點,那些出去的裸官,是輸家還是贏家?
作者: dhf654    時間: 2014-8-7 17:33
很好的文章,學習一下
作者: 宇宙立方    時間: 2014-8-7 19:31
樓主的這一套,肯定不適合998,他失敗一次,他就滾犢子了,哪還有機會在咱們面前吹牛;他技術不精堪,直接就出局;干什么都不會,誰給機會呢。
' |( d6 J2 L  z+ I3 j
作者: xlf63    時間: 2014-8-8 08:08
留爪。
作者: 志士心    時間: 2014-8-9 13:05
感謝分享
作者: 風追云    時間: 2014-8-10 09:45
總結得很全面。謝謝分享。是原創嗎?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學    時間: 2014-8-12 11:44
風追云 發表于 2014-8-10 09:45 6 f9 q5 q* d0 S$ k( `1 E( t  D
總結得很全面。謝謝分享。是原創嗎?
, A+ Y; E' ~6 m; ?) B& U3 \
不是原創,是轉載的。有好的可以大家一起來分享。. t. J$ }- l& a7 T8 m' n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學    時間: 2014-8-12 11:46
shootbomb1 發表于 2014-8-7 17:30
1 d3 b/ N! W. r% c3 o因人而異吧
# r0 X5 d9 x, h: a. A6 C
1 `* t9 T0 X9 C8 J2 ~  q" z- A很多小老板,今天做玩具,明天做衣服,后天做加工,再過一天做房地產了,最后卷款跑了
3 D. J( m, `8 }# |) q. L8 O
感覺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看的總是很明白。# c0 _' c$ f8 i

作者: HEIXINGYA521    時間: 2014-8-12 14:47
站在未來看現在,不錯# T* n5 p3 b  H, A" g6 k
有幾點寫的很不錯,創業是種投資、也是對人生的挑戰。
$ t# o) |7 ]: A' O  R% D, M5 f0 x創業初期一切不好的苗頭都不能忽視,抓住主線,狂奔吧。。。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