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加工時的首檢如何判斷可以生產,這點很困擾 [打印本頁]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18 23:02
標題: 加工時的首檢如何判斷可以生產,這點很困擾
個人在一個以機加工為主的工廠。加工時的首檢是如何判斷可以生產,這點很困擾。比如平板上鉆一個孔,孔中心距邊要求為10±0.1,8 E0 d* l+ g% Z, |( ]6 N3 b

7 k$ M/ u: d5 J+ l* U1、車間師傅調機后做首件為1件,數值為10.06,判斷OK可以生產。結果連續生產一段時間后,巡檢時發現不良,推卸責任說加工能力達不到需要工程部改善。 個人純粹從理論上判斷,假如這個時間段生產的產品此尺寸均值為10.07,即使CP為1.8,CPK因為偏離了中值而為0.72,也有3%不良率。
( X; _6 v/ C0 m) u) _6 v( A' C- j4 X3 y6 ^
2、而另外一個師傅調機做首件為3件,檢測數值為10.08/10.06/10.09,做首件為1件結果連續生產一段時間后,巡檢時發現不良,推卸責任說加工能力達不到需要工程部改善。個人純粹從理論上判斷,假如這個時間段生產的產品此尺寸均值為10.07,即使CP為1.8,CPK因為偏離了中值而為0.72,也有3%不良率。
5 ?0 o& c4 d5 {  T5 l: b( W$ E& _# u2 z
實際情況比這個復雜,我只是簡單舉例。以上所說的有不良出現,個人認為主要是尺寸均值偏離規格中心太遠造成。) Q& [9 g3 i. F1 ]* |0 O
  s* ?: s" h0 r8 |( z0 J: X8 s5 f8 Z$ W
個人想制作一個文件規范首檢的改善,所以想請教一下:+ E% ~' l, M; _, z0 y; \) ?
1、零件實際均值偏離規格中心多少可以接受,這個有沒有個標準或者經驗值?   有人說偏移一般在1&#8203;.&#8203;5&#8203;σ內,有人說是Ca<25%,不知道哪個準確。假如是1&#8203;.&#8203;5&#8203;σ內,這個σ不是幾個零件能確認的,首檢也不可能太多吧。
8 g5 J+ o& {# S6 e) t/ |1 ^' I0 }2 j8 @( x
2、首檢像上面的情況,各位大俠建議為多少個,1個,3個,5個??* s- q# i3 `( p1 {( x' f: O
5 C6 N. Y* D" i% B& x; a% J9 F1 _
, X0 c. V- ^, `
   最好不好要告訴我要使用SPC控制,或者每個工序在生產前已經測定過CPK,因為成本考慮,這個不是本廠目前能夠實施的。
0 K. H$ w7 M' d3 z1 I0 x4 X, K

1 C, e) L' U+ b: d) L' a2 k3 [+ v6 g; z3 ~, z: s
補充內容 (2014-6-19 23:11):
5 u4 K2 j) _: o! ?' M, `我想說明的是生產設備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只是調機偏離太多造成.首件檢驗合格我不否認。
6 G$ n" |: |" k+ G0 |7 v
4 n4 a* t3 a+ I就如簡單舉例,目標尺寸為10±0.1,生產設備的能力為0.25內,你首件調機為10.09,雖然合格,批量生產肯定有不良。因為你調機雖然為10.09合格,但是批量生產肯定是圍繞10.09上下跳動,機器不是人,怎么能那么聽話只往小的方向跳動。10.09往上跳動0.02就超差了?
作者: 冷月梧桐    時間: 2014-6-19 08:17
這是空調房里玩的理論,何用?到不如設計工裝,按批量抽檢
作者: 709079691    時間: 2014-6-19 08:41
CPK做出來的結果是什么,3%不合格嗎?9 j& S. @1 l1 Z; B) [$ I
如果有3%不合格,做首檢檢查1件是不是超過做CPK時的最大值就可以了。6 K0 {7 W* R0 i
干完這道工序,下道工序就要全檢把3%挑選出來。
作者: 藍天心    時間: 2014-6-19 08:53
你應該把首件檢驗的目的搞清楚,首件能起到你所說的那么多內容嗎?
作者: 冷月梧桐    時間: 2014-6-19 08:59
&#127840;&#127847;
作者: 流浪兄弟    時間: 2014-6-19 11:06
首檢,首檢,顧名思義,就是首次生產(停機后再次開機,或者機器換另外產品加工)檢驗,數量一般都是檢驗一件。首檢的目的更多是發現錯誤,也就是說看你生產調機有沒有調錯,首檢目的最主要是識別出錯誤。首檢是不能保證批量的加工精度(但是某種情況,是可以根據首檢的測量數據對機器進行微調,保證加工的產品盡量能到標準范圍內)。你說的這種情況還真不能完全說是做首檢的人推卸責任。確實是在前期FA的時間就沒有完全評估到位。是加工過程能力不足。某些工廠為為了獲得訂單,在FA的時候即使是發現加工過程能力不足,但是還是要硬著頭皮把訂單給攔下來,FA的時候生產20件,本身就發現有超標準或者是CPK評估確實會有很大風險,但是還是要挑選幾件最好的給客戶,表示我們能完全做到。這種情況批量加工的產品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公司默許要這樣做,只有兩個方向,第一:能搞定你的客戶,讓他默許允收你的超標準產品,因為這種超標準一般都是在臨界值,或者不會超出標準要求太多。第二:搞不定你的客戶,公司內部加工過程能力又沒法保證,怎么辦?那就只能投入更多的成本,實行全檢啰!但可以做一些工裝、通止規之類的來篩選了。一般客戶是不太認可全檢這種方式的,畢竟還是一種不可控的方式。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4-6-19 11:24
國內加工行業,甭玩什么理論,尤其新產品,新零件,就是100%全檢,讓加工的工人有個意識,就是你超差了是混不過去的,他有這個意識以后,質量就大幅度提高,
# i3 P. Z* z: ]) `; R$ P
; }5 ?9 C+ x* I國人是沒有什么質量意識的,你稍微一松,他就松懈了,4 F! Y% R: I, ?$ ^  o
/ `4 C# K# N- x3 m/ G4 C
舉個我的產品例子,2 {& I& Z) x: c+ _/ [$ V% M
8 E* D* p/ m; V. \9 Y/ p
我有些東西是出口的,加工廠也非常熟悉,定期有活,老板是多年朋友,我從來都不賒帳,按道理說,加工應該是完全保障的,開始產品質量不錯,過一陣就下降了,反反復復,沒轍,
- ]4 P$ u) ~) G1 ]' t2 @$ K+ V
" }( y/ F- p! n: f9 {我就安排人到廠里全檢,騰出一塊地方來,所有件在平臺上一個尺寸一個尺寸測量,合格的就按數量付賬,你弄幾次,你的產品就比那個廠子其它產品質量高許多,因為他不知道你哪次要全檢,即使你一次不全檢,超差也非常少,是偶然的,$ p  I$ {1 x2 ?3 s& S; H

# y  H/ b* O1 x. U+ h我說過許多次,現階段,中國,提高質量一個是全流程材料跟蹤,清清楚楚材料怎么來的,再一個就是100%全檢,過50年,再玩西洋那一套理論體系,現在沒戲,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19 22:44
本帖最后由 liuxiaojiexs 于 2014-6-19 22:49 編輯
' q' U3 V3 J; X3 ^  i/ [
冷月梧桐 發表于 2014-6-19 08:17 # c9 a" |6 ?  n/ U$ i
這是空調房里玩的理論,何用?到不如設計工裝,按批量抽檢

0 h; V9 l0 v, Q3 Z拋開空調房里玩的理論不說。我想說明的是生產設備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只是調機偏離太多造成.8 ?7 h) J1 L6 t" d# g

4 U# I8 w: R2 H$ u到不如設計工裝,按批量抽檢”,工裝沒有問題,按批量抽檢是事后補救。品質的關鍵是預防,即使事后檢查出了,零件需要報廢或者返工,那就是成本。有沒有好的預防方法?
: b) V) n+ u! K' c$ @7 I, d. W- G! |: {6 m$ T
就如簡單舉例,目標尺寸為10±0.1,生產設備的能力為公差0.30內,你首件調機為10.09,雖然合格,批量生產肯定有不良。因為你調機雖然為10.09合格,但是批量生產肯定是圍繞10.09上下跳動,機器不是人,怎么能那么聽話只往小的方向跳動。10.09往上跳動0.02就超差了?8 A* Q- v; c; W, V2 i

) X/ @! U5 k; g0 O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19 22:54
藍天心 發表于 2014-6-19 08:53
' @4 c# }8 `- n# i) x+ X) f你應該把首件檢驗的目的搞清楚,首件能起到你所說的那么多內容嗎?
/ o! `$ T& B1 s7 X
生產過程中的首件檢驗主要是防止產品出現成批超差、返修、報廢。如果首件不能防止批量不良,那就失去首件意義。  q2 z9 \, u4 @* H2 I2 C
0 ]/ d6 D7 z, p; ?3 a8 t9 S+ z$ y
退一步講,即使這不是首件能夠承擔的,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善呢?) J3 U. |- q% ^8 n6 `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19 22:55
本帖最后由 liuxiaojiexs 于 2014-6-19 22:58 編輯
1 U0 B8 G5 m( M7 w
我想說明的是生產設備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只是調機偏離太多造成.
: w7 S# g0 u. d& Q
就如簡單舉例,目標尺寸為10±0.1,生產設備的能力為公差0.30內,你首件調機為10.09,雖然合格,批量生產肯定有不良。因為你調機雖然為10.09合格,但是批量生產肯定是圍繞10.09上下跳動,機器不是人,怎么能那么聽話只往小的方向跳動。10.09往上跳動0.02就超差了?
% H) }+ F1 e7 V- c) V  t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19 22:57
709079691 發表于 2014-6-19 08:41
  ?) x5 [6 }7 ZCPK做出來的結果是什么,3%不合格嗎?
* T# t, H, U; H* ?7 n' y如果有3%不合格,做首檢檢查1件是不是超過做CPK時的最大值就可以了。 ...
* T  j- E5 I2 @! v+ @4 Y
品質不再是事后補救的時代了,重點是預防。你檢驗出來了,報廢了,那是錢啊3 o: n# Q0 k5 s5 x4 b4 C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19 23:01
2266998 發表于 2014-6-19 11:24 5 Q3 r1 q# G# H" l$ T3 q
國內加工行業,甭玩什么理論,尤其新產品,新零件,就是100%全檢,讓加工的工人有個意識,就是你超差了是混 ...
9 J0 i" n7 Q. ~/ Z+ j7 ]4 X
兄弟,你的想法個人不認同,按照你這種思維,中國制造什么時候能變成中國智造?
) {4 `$ m$ z9 M; }7 p品質的關鍵是預防,即使事后檢查出了,零件需要報廢或者返工,那就是成本。100%檢驗不代表100%合格
8 J1 N# H0 ~% u1 J  U( v
作者: liuxiaojiexs    時間: 2014-6-21 09:01
liuxiaojiexs 發表于 2014-6-19 22:54 8 M1 U% h* x. D" f1 C
生產過程中的首件檢驗主要是防止產品出現成批超差、返修、報廢。如果首件不能防止批量不良,那就失去首件 ...
- q& c3 h* \" V2 q) b% j. U
如果所有工序多做,成本不是很高。還有許多廠的人,連控制圖都沒聽說過。
0 X- Z1 ?1 Q$ j7 A2 @8 w
作者: 打工    時間: 2014-6-26 11:17
首檢件這要符合圖紙要求,說明是可以加工的,除非有附帶說明此次加工的不穩性出在那,這要定型其他沒什么可說的。首件加工不管是你采用什么方法方式最終必須對應符合圖的特性及滿足圖紙要求。
作者: zjjwin    時間: 2014-6-26 11:54

/ E' t9 W7 a& H/ t首檢,首檢,顧名思義,就是首次生產(停機后再次開機,或者機器換另外產品加工)檢驗,數量一般都是檢驗一件。首檢的目的更多是發現錯誤,也就是說看你生產調機有沒有調錯,首檢目的最主要是識別出錯誤。首檢是不能保證批量的加工精度(但是某種情況,是可以根據首檢的測量數據對機器進行微調,保證加工的產品盡量能到標準范圍內)。你說的這種情況還真不能完全說是做首檢的人推卸責任。確實是在前期FA的時間就沒有完全評估到位。是加工過程能力不足。某些工廠為為了獲得訂單,在FA的時候即使是發現加工過程能力不足,但是還是要硬著頭皮把訂單給攔下來,FA的時候生產20件,本身就發現有超標準或者是CPK評估確實會有很大風險,但是還是要挑選幾件最好的給客戶,表示我們能完全做到。這種情況批量加工的產品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公司默許要這樣做,只有兩個方向,第一:能搞定你的客戶,讓他默許允收你的超標準產品,因為這種超標準一般都是在臨界值,或者不會超出標準要求太多。第二:搞不定你的客戶,公司內部加工過程能力又沒法保證,怎么辦?那就只能投入更多的成本,實行全檢啰!但可以做一些工裝、通止規之類的來篩選了。一般客戶是不太認可全檢這種方式的,畢竟還是一種不可控的方式。
作者: seekfor    時間: 2014-7-5 20:37
1、調機當然最好往中差調;
' [" @+ T3 G0 I1 C2、后期的控制線當然是基于前期能力研究定出來的。
5 V8 ^1 N6 |+ ~2 [' o3、實際均值偏離中心多少。一般前期PPK>1.67,穩定后CPK>1.33,至少也得1;你這個0.2的公差應該不難吧,是到毛坯面的尺寸?還是普通鉆床干的?其實歸根到底調機調的太偏上了。- f% }  o; H9 U# [5 L

作者: DFSBT    時間: 2014-7-15 21:42
首檢產品應該留樣
作者: 13706150046    時間: 2014-8-2 17:54
停機調整,技術評審
作者: 永遠的字母    時間: 2014-8-13 13:05
本帖最后由 永遠的字母 于 2014-8-13 13:10 編輯 0 t3 b% B; |, U. {5 l

+ e: R- j2 m2 Y- U! P# c4 @. h# f我以前的那個廠子,首檢必須前五件全檢,像上面舉例說的,鉆一個孔,那我一般就是要求尺寸控制在10+-0.05以內,如果超過這個尺寸了,雖然是合格的,但也不能批量做,因為像鉆孔類的,本身每次打孔,都會有一定的誤差范圍的。首檢完開始批量做了,第一次巡檢的間隔時間相對來說會安排得短一點。& G" J# }1 g8 `+ ]9 S4 D* ^
首檢的產品,尺寸不能靠近極限公差,不然的話,后面批量做的時候,肯定會有不小的報廢率的。
作者: 永遠的字母    時間: 2014-8-13 13:18
再回復一下,同樣的鉆一個孔,要求孔徑是10+0.15的尺寸,我都檢到過孔兩端,有上口大的、有下口大的,更離奇的是,有上口跟下口都符合尺寸的,但孔中間一段大了的。
作者: 橫刀揭斧看    時間: 2014-10-17 20:34
做個調機作業SOP,把調機作業標準和重點明確出來,培訓下作業員,再找個班組長生產前點檢確認就行了
作者: lanjianlong    時間: 2014-12-8 16:58
機器的加工能力不是應該批量生產然后   綜合評估出值來的嗎? 然后再反應到隨機加工的單個零件中去?而不是調機的第一個零件合格了,就來反應機器的加工能力吧
作者: 王海長xy    時間: 2015-4-12 11:51
為998大俠喝彩!!!!!!!!!!!
作者: fifochl    時間: 2015-4-12 22:05
對于鉆孔或鉸孔來說是只計算cp不計算cpk的
( J6 ]% g4 |( u6 {) Y0 d因為刀具會越來越小所以首件結果會偏上限,
# [2 \" |9 [9 c你可以給個首件調整的對刀尺寸,當然這個
4 @% m- G, V( e( b5 f$ r& q尺寸是基于試驗的。如果你想簡單點那就增加抽檢頻次
9 Z4 B( U7 I  }  [% f, ^6 @4 ^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5-15 15:41
學習一下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