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產業鏈落后是無解的嗎?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4-6-12 12:14
標題: 產業鏈落后是無解的嗎?
一個產品落后了,搞幾個人,投點資金研發一下,升級換代就ok。
一個企業落后了,換個領導人,減免一點稅收或者給個項目,也差不多能挽救。
如果一個產業鏈落后,應該怎么辦呢?成千上萬的企業,你不知道該救哪一個,也不知道哪一個企業處在產業鏈的關鍵位置。再說了,誰有那么大的能耐。

中國的機械行業就是如此。除了機械,好像哪個行業的問題都比較清晰。唯獨機械行業如此復雜,令人迷茫。這個行業太大了,太基礎了,產業鏈特別的長。

中國工業化走到今天,雖然整天喊自主創新,但關鍵的零部件都要依賴別人。受制于人不說,利潤也都被別人吸走了。關鍵零部件這一關如果過不去,什么機器人,高鐵,大飛機,高級轎車,各種各樣壯觀的整機設備,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國的工業沒有前途可言。因此,中國工業里面,要說哪一個問題最重要,非關鍵零部件莫屬。

令人困惑的是,在各種媒體,各種大工程,大項目新聞里,風光的都是整機設備。做關鍵零部件是不是都躲在山溝里,角落里,為什么他們一點聲音都沒有。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嗎?反正一般人幾乎沒有辦法入手分析。零部件A落后,需要先攻克零部件B;但解決B又需要首先攻克A, 甚至還有C、D。錯綜復雜, 互為條件,循環無解。根本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現在,政府對工業其實也沒什么有效的管理。你指望他拿大筆資金來搞一個零部件的項目,這似乎不現實。你讓他組織企業攻關,給些資金支持,可能很快這些錢就被騙跑了。你指望市場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好像也看不到什么希望。自由競爭,需要多長時間能夠解決,還是根本就解決不了,甚至逐步惡化。列強經過幾百年的工業化,在這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不管是技術還是競爭策略,都讓你深感無奈。

信息化玩得再好,如果不成為工業的催化劑,都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而已。我相信,中國的工業快到一個轉折點了。五十年代轉一次,進入高速的人為的工業化;八十年代轉一次,主要是改革,整垮老國企,興起了無數民企,但都是低端重復,惡性競爭。我感覺這一段也玩到頭了,沒路走了。下一段會是什么呢?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4-6-12 12:30
無解,從上到下就沒那認真做事的勁。
連掃地的都在糊弄
作者: 好方案    時間: 2014-6-12 12:35
一個實際的事例。

一后續行業,采購機械行業的產品。

某地,價格便宜,國產材質產品,型位質量合格。可是回來上機1W次前后,主要部件嚴重變形,需要返修。

轉向,采購另一產地,進口材質產品,價格是上面的近10倍,可是回來上機20W件磨損報廢。


沒有原料質量的前提下,惡性的價格競爭。是一個主要原因。

還有,行政的非理性干預。

前幾年,寧波地區為首的民營塑料“薄膜袋”設備產業已經在國際上擊敗所有對手,一枝獨秀。

歐盟,立即開始用“綠色環衛”開始制造準入門檻。

而當時,國內基于發泡塑料裂解回收工藝已經取得突破。

可是一些部門還是聯手以歐盟同樣的名義徹底打壓終端產品。

。。。。。。。。。。。。。。。。。。。。。。。。。。。。。。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4-6-12 12:40
其實沒有什么‘落后的產業鏈’,而是生存在這個產業鏈里面的家伙,他們落后了,人落后了,就沒有救,有多少好設備也沒戲,給他再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東西,過幾年又落后了,

我在一個場合,談過一個事情,

當你發現在墻根里蹲滿了曬太陽的家伙的時候,唯一的可行辦法就是過去挨個踢他們的屁股,哪怕他罵幾句,只要他肯起來,干點什么就好,起碼他可以救他自己,

可怕的是,你踢他們,每天踢,他們只是挪過窩,繼續蹲下來,沒有行動,證明他們還存在的唯一東西,就是偶爾他們嘴里還罵罵咧咧的,但他們沒有能力還手,就這么繼續蹲著,一輩子就這個德行過下去了,

可怕的是,你從20歲的家伙嘴里能聽到說:以后都會好的,這本是該90歲老頭說的言論,而20歲就開始說這個,還有救嗎?沒戲了,

只要人能行動起來,中國沒有一個產業鏈是落后的,好好玩哪個,到世界上都會有競爭力,

俺以前說過,俺自己監督一個流程,玩出的東西就可以賣到世界哪里都可以,這就證明中國沒有真正的落后產業鏈,

但你不干活兒,幻想以后一切會‘自然好起來’,就完全沒有可能性,

無論是玩螺栓的,玩軸承的,沒有一個是認真的,都認為今天湊合一下,也許明天自然就好了,就一輩子都這個德行,

世界上的例子非常多,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等國家,都是例子,等下去吧,結果就是這樣
作者: 把刀用好    時間: 2014-6-12 12:50
體制才是最無解的。
作者: 西山向日葵    時間: 2014-6-12 13:11
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參照德國、米國、日本工業化進程做一下典型對比分析,以前看過一本吳敬璉的書關于工業化轉型的問題,從規模效益型轉向技術創新型,但是產業鏈這個東西應該和大環境也有關系吧,人可以創造新的環境,但是這個時候是需要人的性格和氣質的,有的國家天生危機感就強,就重視工業,生存靠自己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有的國家覺得差不多就行了,沒被逼上最后關頭不會改變。環境最初決定了一個人和行業的面貌,能走到哪一步,真的只有看人的覺醒和努力了吧

作者: 機械電氣編程    時間: 2014-6-12 13:19
老牌的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包括新興的這些,農業和工業都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任何行業都為這兩個方面服務;

比如說米,本土歷史沒有多久,給人的表象是米玩金融、IT、標準等等這些東西是高人一籌;究其根源,是人家兜里裝著強大的農業和工業,所以玩其他的就非常有底氣,就敢玩;

米的法制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歸屬問題,企業是社會型的,是發散的;和中國完全不同,中國對企業的歸屬認同要么是個人的,要么是國家的;都是集權的;造成了兩種完全相反的國民心態;

米,因國家的農業和工業的強大,使米的政府就不能成為一個特權的階級;沒有特權就談不上與民爭利;
中,因政體是個龐大的特權階級,特權階級壟斷著虛擬繁榮的各種產業,因為是虛假的繁榮,不能支撐特權的消耗,所以他們的手必然要伸向實體經濟,伸向國之根本的農業和工業;這就是與民爭利;

下一步該如何?取決于有沒有勇氣,能不能辦到,砍手;





作者: 牛人阿祥    時間: 2014-6-12 13:33
機械電子都一樣,基礎的東西都是外國的。產品做出了說是國產,把外國的東西拿掉。基本功能都不能滿足。這就是中國工業的現狀,不只是機械。
電腦行業的cpu,機械行業的鋼鐵。
這些問題解決了幾乎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但是沒有人做,基礎的東西是風險最高難度最大的,同時這個基礎或許受限于另外一個基礎。
基礎就是一個行業的平臺,起點。他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檔次。
中國基礎差,所以工業產品不上檔次,也上不了檔次。
作者: 門童    時間: 2014-6-12 13:43
我看要等兩個人出現才行,小陳和小吳,也許出現了,還是一個輪回!
作者: wozaicctv    時間: 2014-6-12 13:55
大部分人認為無解,包括我,或是認為不是自己能解決的,也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所以就跟998說的那樣,都在混,就無解了。
最后都覺得自己猜對了,你看無解吧。
作者: 互通有無    時間: 2014-6-12 14:38
現在一提高科技就是IT
作者: 天水藍    時間: 2014-6-12 14:47
主題論調就是彎道超車。只要這種投機取巧的思維方式和不改變,就沒得變了
昨天不是還有帖子說我們在搞啥暗物質這種高大上的東西嚇破了美國人的膽了么
作者: 恁老廝    時間: 2014-6-12 15:03
老生常談,無人愿檢討自身文化與生活習性,因為沒人認為祖宗有何不對,讀書哪兒錯了?
作者: zyz4190    時間: 2014-6-12 15:28
人沒有6.70年代的踏實了!
作者: W節奏    時間: 2014-6-12 16:03
00后都不愿入行了.
作者: 隨風漂泊    時間: 2014-6-12 16:04
環境使然,大家都熱衷于互聯網和房地產,都在賺快錢,誰還花力氣搞這些費時費力的機械。
作者: liqb365    時間: 2014-6-12 17:13
看看,呵呵。
作者: 1032220424    時間: 2014-6-12 20:31
人家六七十年代的機床,拿過來還能用,而且出的毛病也不是很大。而我們這邊做的新機床運行一段時間就垮了,領導問問題出在哪兒,拆開一看,不是這個部件裂開就是那個部件磨損,總之是達不到要求。零部件水,搞垮一臺整機。追求利潤最大化,能省就省,能將就就將就。如此循環如何發展。

作者: 藍天心    時間: 2014-6-12 21:12
機械越發展越沒能人了,一代比一代差,不知道將來怎么混!哎!
作者: 夢游先生°C    時間: 2014-6-12 23:22
公司國產機器一根軸,三個月就斷,根本依然是材質不好工藝不精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4-6-13 00:27
說這個問題,就要找到矛盾點。
1,政府不可能直接插手負責一個產業鏈的管理,只能調控。其作用就減小了。而整個一條產業,高端的都靠進口,低端的都在拼價格,這個你只靠調控就玩不轉。比如直接插手干涉。比如嚴打假冒偽劣,嚴格清理劣質品。在這個基礎上鼓勵精品工程,才能從根本上有所起色。但這個不是矛盾點。矛盾點在于全民牟利和精品管理之間的沖突。你打假,一幫子把這些假都打死,那么大批的人就沒飯吃了,就要鬧事兒。你精品管理,資金流入,精品企業為了保證牟利就要控制技術,貧富差距將拉大,引發更大的沖突。所以,怎么打假,打到什么力度,怎么平衡利益分配和社會穩定情緒,這些才是政府能不能管控提升一個產業鏈的結癥。
這里不談貪腐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可以直接打壓,不牽扯利益,或者說,不存在社會矛盾因此被激化的問題。
2。拉美化現象。其實就是所謂個人的收入需求增高同產品利潤壓低之間的矛盾。有些人認為提高了產品質量,就可以提高些價格,就能增加利潤。其實遠沒那么簡單。你產品質量提高,在超越其他姓資的國家之前,你想保證市場沖擊國際市場,你的產品價格至少要比對方低10-20個點。這就是你的價值上限。那么對于產業內各公司來說,大投入提升品質和增加高水平員工的投入之和是否能功過提升品質帶來的價格提升彌補,就是最大的關鍵。如果不能彌補,或者彌補后剩余利潤太薄,那么對商人來說,這種投入不如直接買國外技術或產品來的高效。這就是當前產品內就結的另一個結癥。
3。提升一個產業的基礎理論和數據積累不足。這個8爺說過多次,無論在基礎理論上,還是在數據積累上,整個產業都是頹廢的,要啥沒啥的產業怎么談復興?你要提高基礎理論水平,增加數據積累,在這個連論文到造假胡鄒的年代,其難度不言而喻。之前跟一個同樣做鉆具的大俠侃過兩句。張口就是打算直入主題要設計。哈哈,很多東西,從理論到數據你自己都沒有積累,你從我這里拿走設計拿走公式就提升技術了?笑話,換個工況就都抓瞎了。第三個矛盾就是追求品質和盲目抓瞎之間的沖突。還記得上世紀末國企的盲目效仿嗎?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相互瞎抄,最終就是搞垮整個產業。當你自己沒有積累之時,就是你敗亡之日。就這么簡單。
有這3條,基本能解釋為什么整個產業是很難復興的。為什么不可能只靠政府投入就能振興改善的。8爺說得對,本質在人!!!
作者: 大師2012    時間: 2014-6-13 13:42
2266998 發表于 2014-6-12 12:40
其實沒有什么‘落后的產業鏈’,而是生存在這個產業鏈里面的家伙,他們落后了,人落后了,就沒有救,有多少 ...

落后是因為干活的不認真,為啥不認真,因為感覺敷衍過去就可以,認真沒啥用。

當人們普遍認為認真能給自己帶來價值的時候,干活就都認真了,就能擺脫落后了。

作者: 大師2012    時間: 2014-6-13 14:27
看了大俠們的帖子,很有感觸。998大俠說的有道理,工業落后,原因在人。

我們工業的整個產業鏈都落后,尤其是基礎工業,螺栓,軸承,彈簧,甚至材料都不行,要改變現狀,依靠的是各個行業的從業者。

如果每個行業的從業者,都能像998大俠一樣,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鉆研技術,將行業的世界第一作為目標,努力追趕,我們可能在很短時間擺脫落后,或許十年后,我們就能用上比肩SKF的國產軸承。

“認真”成為了越來越稀缺的品質,當稀缺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價值就會爆炸式的彰顯出來。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4-6-13 18:21
這兩天有這么兩條新聞和制造業有點關系
1、巴西世界杯開賽了,CCAV報道巴西世界杯,隨處可見中國制造
都是些什么呢:小喇叭、吉祥物、毛絨玩具
2、李總和院士們談話說了一件事,他和某國政要會面,談到買人家飛機的事,
人送他一個飛機模型,翻過了一看:made in china,李總感慨這得多少模型才能換一個飛機啊
3、還是李總和院士談話,提到創新才是中國工業的希望(具體記不清了),問題是基礎都沒打好
怎么創新呢,繼續創新做毛絨玩具?
作者: 滬北機工    時間: 2014-6-13 21:57
我們面對的來自發達國家的公司,都是十分優秀的企業。記得GE公司給我們培訓時,講到道瓊斯指數初創時,GE公司的股票就是樣本股之一,而今天的道瓊斯指數中,已經沒有幾個有這樣的公司了。可見,在100多年來,發達國家淘汰了多少企業,才剩下這些公司。我們的這個歷程才剛剛起步。我們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點點。這個趕超差距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大家需要耐心,要有信心。
作者: bstronger    時間: 2014-6-14 20:31
我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也不是說一臺設備都要自己國家生產,人家波音飛機都好幾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呢
我覺得還是要結合實際,根據自己的強項,通過有效的扶持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零件。配件外包到小企業等措施形成一個產業鏈,實現一個行業的整體發展才是硬道理,通俗說就是形成一個產業群,幾個老大,帶幾十個小弟沖出去,有錢一起賺,風險一起扛
作者: liushaobo1989    時間: 2014-6-16 10:38
行業基礎必須要國家支撐啊!
作者: 云朵1    時間: 2014-6-17 22:57
不知道怎么解,感覺像一團亂麻
作者: 小一克sheng    時間: 2014-6-18 11:46
      只要還原真實的價值才有得解。機械產品在流通的過程中被無形的黑手一點點的剝奪了原有的價值。
作者: zyk566515    時間: 2014-6-19 09:11
有解和無解基本都是一樣的,我泱泱大國從來都是 “過一天算一天的”。
作者: jenyzou    時間: 2014-8-5 17:24
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產業支持政策+知識產權保護,初次之外咩有辦法
作者: hoot6335    時間: 2014-8-11 13:35
整個工業體系都是老牌工業強國建立起來的,作為后來者很難在別人的體系下與原主人競爭。
不要說小鼻子就能!雖然鼻子工業也很NB,
但跟德、英、美比起來還是有差距。
再加上咱的文明體系,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
在西方看來都是"異教徒"!西方能真心幫咱建立工業嗎?
咱天朝要想"贏",就得推翻他們的體系,這樣才有機會。
當然,如若失敗的話,俺們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從另外的角度看俺們的"山寨"文化,是不是正有推翻老外的潛質呢?
俺們玩什
都不按套路出牌,俺想這正是俺們被稱為"黃禍"的一個原因吧
作者: 旅途者    時間: 2014-8-18 09:44
樓上各位都是大神級回復啊
作者: 絕清小雨    時間: 2014-8-22 16:09
社會大環境對于人的影響,導致了這個局面。
感覺也有基因的關系,決定中國人做事的風格,從古至今,牛人或許很多。但是愿意腳踏實地,就算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特別少。
基因很難改變,而思想,只能依靠少數精英找出影響廣大人民思想的方法了。
而引導的方法,感覺還是要在錢方面做文章。
作者: ygcygx    時間: 2014-9-10 09:08
就跟一個完全不關心弱勢不愛看新聞不知道哪里有河哪里有路不知道貴州是個省還是個市的。。的。。的女孩子拼命去考公務員一樣,您指望她被提拔為鎮長,縣長,市長,省長。。。后能對國民有多大貢獻? ——根源是人。。。
作者: 東海fyh126    時間: 2014-10-6 09:12
無解,大國重器里都說,沒有基礎想干好比較難。大體這個意思,不是原話。
作者: 13544653224    時間: 2014-10-6 13:43
老一輩的說我們的機械行業現狀就和農業現狀是一樣的,都是利潤超低的一個行業
作者: zhangqiyi    時間: 2014-10-6 14:19
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我在一個外企碰到一群搞工藝的,問題不解決不下班,可以搞到晚上12點(是中國人),第二天照常上班,這一點好像國企不多見;另外兩個韓國來調試設備的,每天工作到晚上11-12點。我相信在我國搞兩彈一星的年代有不少技術人員為了理想、為了信念可以通宵達旦的工作,而現在要想把機械行業搞好依然需要這種精神,空喊是沒用的,別人是靠不住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靠自己,在這個行業里混的還是要有點信念和追求!
作者: whdpyin    時間: 2014-10-6 17:00
或許再等幾十年,人人真的都富裕了,有資金干自己想干的事時,古典文化、品質、風氣復興打破現代物質欲望風氣時,有技術的才不會拼命掙錢、玩樂而轉向研究;那不是工業上幾十年的差距而是社會道德風氣的差距。
作者: negtive    時間: 2014-10-27 23:04
有需求才有供給吧。不論終端消費者還是初級生產者,現在都沒有特別迫切的對國內市場的需求,只要是錢夠,基本上能買進口的就買進口的。這應該不只是企業跟消費者的問題。
作者: du_best    時間: 2014-10-28 09:59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存在既是道理。
我們只能以先進的作為目標,以昨天的自己作為比較,一步步的改變就好;
沒有可能一步登天的。
無解只是相對的,不想辦法才會變成無解,既然大多數人都認知到了,就會有解了。
作者: hzband    時間: 2014-10-28 15:15
一個產業可以個人或企業改變狀態,一個產業鏈不是企業甚至整個鏈上的企業所能改變的,需社會政府體制來改變。
作者: 1stupidman    時間: 2014-11-10 01:41
2266998 發表于 2014-6-12 12:40
其實沒有什么‘落后的產業鏈’,而是生存在這個產業鏈里面的家伙,他們落后了,人落后了,就沒有救,有多少 ...

這個問題太深入了,其實什么科學,什么技術,都是表象,本質就是998大俠說的,是人的問題,再進一步講,是人種問題,同樣的西歐,為什么英德和南歐豬國四國的差距那么大,答案是人種不同,盎格魯撒克遜和日耳曼人是整個現代文明的開創者,同樣作為移民后裔國家,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為什么和美加差那么大,因為美加是英德后裔,而拉美的那幾個國家是南歐四國的后裔,再說亞洲,日本比亞洲其他國家科技經濟發達也是人種問題,與體制有點關系但不大,有了優秀的人,才會有優秀的科技文明,如果人不優秀,再好的體制也白搭,投入再多的錢也打水漂,比方非洲、東南亞、拉美,中國人勤勞智慧,但沒有日本人和歐洲人嚴謹踏實,也趕不上俄羅斯的東斯拉夫人嚴謹,所以會在科技上很難有多作為,你今天買了人家先進設備或者武器,但是過今年落后了還要找人家買,永遠在后面跟著人家跑。
作者: 絕清小雨    時間: 2014-11-22 09:17
我覺得應該抓源頭,從螺絲釘,齒輪,材料,熱處理這些基礎工業抓起。
我國很多高大上的產品之所以受制于人,就是很多基礎的做不好。源頭就是別人的,被勒住脖子,產品設計的再美好也空談。
作者: 請叫我財神    時間: 2015-5-8 10:39
原因其實很簡單:精氣神比以前弱了好多,至少以前還有一堆一定要爭氣的中國人
作者: 五民    時間: 2015-5-25 23:09
一賺錢就塞人,一不聽話就查一查,沒有真正的話語權與監督更談不上關心了
可能會好的
作者: deletelxq    時間: 2015-5-25 23:16
總得有人來做一些事,即使他永遠得不到回報
作者: gj13821960702    時間: 2015-5-26 14:11
我在一家機床廠上班,有一次原機床設計所老所長給我們提到過這個問題,他說中國的機械行業遠遠不如外國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在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給自己創造機會,一個產品的成功需要反復的實踐,但是現在往往企業都是一看國產產品不好使,以后就一直用進口的,所以我們根本沒有反復實踐的機會,真正想振興中國記機械,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多給我們國產產品一些機會,多一些包容,讓它們慢慢總結經驗。
本人是個小菜鳥,如果說的不對,請見諒
作者: propowerpump    時間: 2015-9-8 11:38
從上到下就沒那認真做事的勁。,連掃地的都在糊弄
作者: locuas    時間: 2015-9-8 12:09
不是無解,當年老毛一窮二白都可以把工業搞成那樣。腐敗的情況下,美國也能搞成危地馬拉。
作者: 濾油機廠家    時間: 2015-9-23 09:21
偏激的說就是人種有問題,稍微理性點說就是,垃圾的文化早就垃圾的人,垃圾的人制定垃圾的制度,垃圾的制度又利用強制力保證了垃圾文化的延續,往復循環,形成利益鏈條,除非這個食物鏈發生滯脹斷裂,才可能從新洗牌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5-10-31 21:05
一年前的問題,現在看起來還是嶄新嶄新的。
支持樓上的,這里的新問題實際都是老問題,甚至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卻依然是新得锃明瓦亮的

作者: yjmwxwx    時間: 2015-11-26 20:49
整天只想著抄別人東西,光知道悶聲發大財,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作者: 天天_works    時間: 2016-3-6 10:56
把刀用好 發表于 2014-6-12 12:50
體制才是最無解的。

有見地!
作者: 許愿流星chw    時間: 2018-8-13 13:41
減稅減稅,企業成本太高了,再不減稅實體經濟就撐不下去了
作者: jiangsuwanhua    時間: 2019-2-21 16:48

體制是最無解的!
作者: 國統區    時間: 2019-6-5 17:29
鋼材都要進口  你還想指望啥啥呢  美國瑞典 德國 俄羅斯 日本 人家可是剛才大量出口的  剛才強 工業才能強  不然你是在別人的宅基地上蓋房
作者: hmy1010    時間: 2020-3-6 14:27
大家對我們的體制啊,文化啊都這么大意見,別的國家不也都是一個個個人做出來的
作者: 鷹擊長空tt    時間: 2020-6-1 15:55
還是缺少積累的結果。現在我們的文化是典型的快餐文化,一切都在追求快。掙錢要快,技術要立桿見影,缺少技術積淀,缺少深度思考,只能是浮于表面,簡單的模仿。
作者: wlj0202    時間: 2020-8-26 15:24
個人想法,先把公務員待遇降點下來,
因為國內的高水平人才大部分都去政府了,
做技術的辛苦而且待遇低,積極性就小了。
作者: wlj0202    時間: 2021-8-18 11:28
現在已經是21年了,感覺已經進步很多了,
剩下的需要繼續努力,
作者: www31777    時間: 2022-4-27 10:00
當然不是。
作者: 鄀都    時間: 2022-9-9 10:20
掌管權利的人不重視技術,技術工人工資養不活一家老小,還要工人艱苦奮斗,再創新高~~~~~~~~~
作者: 黃驊港李建光    時間: 2022-9-10 15:42
為什么不找因素呢?所有企業因素,逐個排查!
作者: 縉云湖畔    時間: 2022-9-13 10:24
本帖最后由 縉云湖畔 于 2022-9-13 10:58 編輯

需要時間吧,我所在的行業,之前整機都是進口的,現在國內國產占了大部分。整機是國產的了,零部件自然需求上來了,零部件廠商近些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起來,同時零部件廠商用到的伺服電機/驅動器/軸承等更上一級的零件也越來越多的國產化。最終用戶從原來只認進口整機,到國產整機+進口關鍵零部件,再到國產整機+國產零部件,逐漸行業全鏈條實現了國產化。國產的一個是成本比較低,再一個貨期/售后都是方便得很。疫情下一個意大利部件貨期6個月,售后約等于沒有,國產現貨從合同簽訂到送到一星期,量大了供應商直接派人駐廠解決問題,明顯國產更香。而且很多零部件國產/進口用起來差異真的不大,甚至國產質量更好,只是之前國產的沒用過不敢用而已。放到十幾年前說這個產品用的是全部是國產的東西,沒有那個終端用戶是認可的。現在除了一些慣性非常強又不差錢的大型企業,隨著整個產業鏈的進步,國產的產品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作者: 狄奧多西今猶在    時間: 2024-11-14 18:01
2024過來看,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還得要美國人應激玩脫鉤,要不然一股腦傾銷產業升級還慢點
作者: 老鷹    時間: 2024-11-14 18:46
狄奧多西今猶在 發表于 2024-11-14 18:01
2024過來看,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還得要美國人應激玩脫鉤,要不然一股腦傾銷產業升級還慢點


這個問題基本解決了。現在是產業鏈優勢,而且是主要優勢。
作者: 喂我袋鹽    時間: 2024-11-15 19:55
狄奧多西今猶在 發表于 2024-11-14 18:01
2024過來看,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還得要美國人應激玩脫鉤,要不然一股腦傾銷產業升級還慢點

2024再過來看這個帖子,感覺比較魔幻,哈哈哈

作者: 無涯001    時間: 2024-11-16 13:46
一切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