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V帶傳動n1、d1是小帶輪參數還是主動輪參數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是小皮    時間: 2014-5-5 10:46
標題: V帶傳動n1、d1是小帶輪參數還是主動輪參數
各位大俠,現在要設計一v帶傳動,增速,功率1KW,主動輪(大帶輪)轉速1450rpm,基準直徑355mm,被動輪(小帶輪)轉速4000rpm,基準直徑125mm。% z0 i! X' Q6 M8 d
我按n1是小帶輪計算,得出SPA,3根V帶。
9 S  p- B. R0 M7 p8 P3 F1 A
  W) z; x* q5 \8 z' e$ p領導說不能俺這么算,他認為n1指的是主動輪,而不是被動輪。" V+ S- s9 s0 q* _

4 F+ S+ o. N$ C我認為n1就是小帶輪轉速,d1是小帶輪直徑。我認為之所以以小帶輪作為設計目標,一個原因是因為小帶輪包角小于大帶輪(1:1傳動不算),包角小容易打滑,因此只要滿足小帶輪包角要求,大帶輪的包角可能滿足要求。另一方面,V帶傳動裝置不變,功率、傳動比、中心距其他參數全都不變,這個V帶裝置既然可以減速傳動,當然也可以增速傳動(增速傳動的功率稍稍小于減速傳動,工況系數稍微大些)。
: j0 Q7 B* f! k, }
: v, C* D1 Y+ _( n請教各位大俠,我和領導的觀點哪個對?謝謝大家!!  o6 S- [4 a' @

作者: 蝦米游海    時間: 2014-5-5 13:18
那些計算公式就是按減速來的,所以或許就不能用于增速?或許只能用皮帶計算最基本的公式來推導出增速情況下的公式?那個最基本的公式見過好像挺長的,最好直接查如何算皮帶的增速
作者: 我是小皮    時間: 2014-5-5 16:29
蝦米游海 發表于 2014-5-5 13:18 1 ^+ {6 U; }4 h5 E3 H2 t% w
那些計算公式就是按減速來的,所以或許就不能用于增速?或許只能用皮帶計算最基本的公式來推導出增速情況下 ...
. W# n& N) i* W. u) d& l& H
謝謝蝦米游海大俠指點!
5 Q) H$ n. \, P8 ~皮帶傳動多用于減速,但也有增速的,只是增速應用范圍小于減速。4 v9 A0 @( J: _
以前不管增速、減速,我都是按n1是小帶輪而不是主動輪計算的,今天領導指出n1是主動輪而不是小帶輪。5 Q) v& W& L& N+ H# H# X0 X7 i
我堅信自己的觀點,卻一時找不出資料、標準說服他,因此特向各位大俠求助。2 c; w& i) u) b1 n, l3 F. s/ R
不知大俠說的皮帶計算最基本公式是怎樣的,只知道機械設計手冊手冊的公式,還望指教,謝謝。
4 _7 o% W2 h4 ^! R
7 m- K. w! D: Y! Z; @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4-5-5 17:04
我是小皮 發表于 2014-5-5 16:29 % f3 N! h& g: `! |- X7 j# E9 ^
謝謝蝦米游海大俠指點!1 D7 Y8 O6 {$ u- D
皮帶傳動多用于減速,但也有增速的,只是增速應用范圍小于減速。
9 d; ^# e/ G& i6 X以前不管增速 ...

. b1 H+ ]1 C0 O* w輕輕的問一下,書里在帶傳動都是將主動輪 定為 n1、d1,樓主的習慣顯然和常規用法不同。
# J% i8 T  j) ?+ m8 |5 T5 n) \) @
0 k* K1 r" b. N' L- w. a1 I再說計算式吧,如果是減速時,n1 是小輪,應該沒錯吧;$ v  s9 g0 C$ p7 [: n2 J
本帖是增速,主動輪是大輪,被動輪是小輪,也沒錯吧;
, q. s0 z+ \' N6 d, L3 k9 \" e  k/ S0 o) p& [# x3 B
所以算輪系時都是從主動輪定為 1 ,是大家通認的,
8 Q. r: {8 _) x7 o4 p8 J! }$ B那么可不可以請樓主列個多輪系的計算式來看看,% ?! ?' E& C$ [) p1 F* ^6 @" U4 {
就用二級增速來列吧,( [& v5 v8 O/ }6 T. x3 G; h0 F
! y; M5 \) S0 p6 |' h
+ s5 _/ c3 I: F. g) n! x$ ^% b
$ R8 c1 f0 t% L* `  @

作者: 我是小皮    時間: 2014-5-5 21:11
本帖最后由 我是小皮 于 2014-5-5 21:15 編輯 8 t4 o7 T* R0 g+ k+ Z, w+ A0 P
LIAOYAO 發表于 2014-5-5 17:04 ' n) C6 Y, s) W& Q
輕輕的問一下,書里在帶傳動都是將主動輪 定為 n1、d1,樓主的習慣顯然和常規用法不同。
  F" x( D0 g, g+ Z6 x) g9 I% B# J% e& f* J- J7 n2 F( K  U8 R1 ~
再說計算式吧 ...

  ]9 J/ K( l+ A& N/ V8 n% s) x4 K請問“算輪系時都是從主動輪定為 1”是什么意思,不懂,還請指教!# V9 ]! f$ }+ h% `1 }+ s, \# a$ U+ m

% I/ D% b( k" B7 _5 s% |對于您提到的“書里在帶傳動都是將主動輪 定為 n1、d1”,我有不同看法。/ p) n8 {, ^( @$ [. e
減速傳動,n1是主動輪(小帶輪)轉速,這個大家都認同;
+ f8 C: T( Z* `9 x7 V區別就在于增速傳動,打個比方! b  K' R' x1 a" `/ k4 h6 |# t2 C8 ?
如果此時還把n1看做主動輪(大帶輪),那么d1也就是大帶輪的基準直徑。假設根據手冊選型,SPZ,確定主動輪(大帶輪)基準直徑63,增速2倍(單級傳動),即被動輪(小帶輪)基準直徑31.5。而手冊中明確規定SPZ最小基準直徑大于63(圖1),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 T& I9 W1 ]. ~  y[attach]318340[/attach]$ S% L, V5 X" ?, z

, S, C, p+ M3 m9 s: k$ ~+ ?7 Q4 v因此我還是認為帶傳動中n1、d1指的是小帶輪的轉速、直徑,而且手冊中也是這么寫的,手冊并沒有說n1是主動輪的轉速。(圖2)
# M3 d9 i1 Q: v& m* D" v. e[attach]318341[/attach]; @* a- T5 I" x3 q) y0 |6 J, T

. O) h, I1 a+ ?" C( B說到底,也就是圖3中的兩個問題。2 g& J" c1 l" j/ O9 V' h& e) L
[attach]318342[/attach]
5 r3 Y5 h' L) C! Y2 l我個人答案:傳動比2,n1指的被動輪D的轉速。
- y3 E) h- }9 E1 R  X( G& h, h
4 u; b; C# n. s0 O  K) i/ D% ?' B以上觀點只是晚輩個人淺見,并沒有相應的資料、標準做支撐。
6 a4 E. b. D/ W* ~, v如有錯誤,還請前輩多多指點,最好是提供資料、標準。
+ n. v" U+ D1 P' f/ `/ Q謝謝前輩!: P. K7 H: g/ w& ~. S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4-5-5 21:47
: q, I+ j: U  m' D8 p

6 D/ Z1 w- D) ^) y將這截屏圖原始全貌給看看吧!這是在說明減速的吧。
! F7 c, v  Y* y) b$ b& A* k! N( t3 Q6 g- B' n1 \" {
3 D  p; _7 ^% g% `3 H2 o
一般習慣是這樣的, A:1 ;B:2 ;C:3 ;D:4  ,即A 輪為1號輪 ;B 輪為2號輪 ;C 輪為3號輪 ;D 輪為4號輪 ; n:表示轉速 ;d:表示輪徑 。
4 ^1 G+ X" f. k# H4 K" f6 \
作者: 我是小皮    時間: 2014-5-5 22:51
本帖最后由 我是小皮 于 2014-5-5 22:56 編輯 ( S7 Q" F/ ?& z  Y
LIAOYAO 發表于 2014-5-5 21:47 1 [3 r8 W2 w, C2 k

6 o- v+ M4 W* I7 O4 ?6 I$ v, O% f0 }4 e6 A
將這截屏圖原始全貌給看看吧!這是在說明減速的吧。

* i7 L4 s4 b( N+ ~; P6 R8 X3 J4 K前輩,是我表達不清,沒有把問題說清楚。我是挺犟的,一根筋,腦子不會拐彎,。9 f2 b; {, S- Y$ m; O
我再梳理一遍:4 h% Y' J' a$ ]$ |5 c
①皮帶減速傳動,小帶輪主動,n1、d1指的小帶輪轉速、直徑,按照機械設計手冊設計我沒有疑惑;0 l* [: K) @- k* m# d3 ?
②皮帶增速傳動,我該怎樣設計?
$ `( x3 W+ z: u& G0 m( J$ ?# s. _1 i
晚輩愚鈍,還請前輩海涵! 謝謝!, v' R, ~3 X" Z! F. q
' o# H* t3 K% f  X) c

作者: 我是小皮    時間: 2014-5-6 08:34
@LIAOYAO
' P! \% `: v8 q+ Q3 Z按照您說的,無論減速還是增速傳動,n1、d1都是主動輪的轉速、輪徑。
3 J$ e- [% C% D& y( |還是拿SPA舉例:
, m$ h; C5 b/ I, @) @* X設計減速傳動,速度降低1.78倍,主動輪(小帶輪)輪徑200,被動輪(大帶輪)355,這個沒問題,是可以做到的吧。. I/ @# @. r% N3 S6 I
反過來,增速轉動,速度提高1.78倍,主動輪(大帶輪)355,被動輪(小帶輪)200,傳遞功率小于減速傳動(傳動效率減小),這個也是可以做到的吧。
: `) Z& u" H# ]9 P+ G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n1是主動輪,設計手冊上(SPA)d1的范圍是90-250,主動輪355超出使用范圍。這個就說不通了吧?
作者: 滕工    時間: 2016-5-18 16:15
您好,我最近也在糾結這個東西,請問大俠有結論沒?
作者: 江蘇阿虎wyh    時間: 2016-9-2 11:50
領導的觀點對!* l8 @$ M* b6 u$ A& M7 f* m. m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