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軸斷了!從事設計第一次碰到這問題,大家幫我分析一下! [打印本頁]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19 23:19
標題: 軸斷了!從事設計第一次碰到這問題,大家幫我分析一下!
這根軸如圖所示,就是兩個連桿之間鉸鏈的軸,大概計算一下切應力2700N!
連桿8秒一次的正反轉!每天12小時工作,大概使用一個月后斷了!
當初設計的時候是估算的,我們老大今天看了一下,說有兩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外加工把那M10的牙鉆的太深的孔,本來只有10mm牙深最多15,不能超過臺階!而現在斷的軸是空心軸(按圖加工是實心),導致強度不夠!
第二:老大說看斷層面應該是瞬間崩斷,硬度過高(給家工商要求是軸材料是45號鋼調質處理,28-32的硬度)老大說肯定超過35的硬度!由于當時沒有硬度測量儀器所以不好確定硬度值!
對于老大第一點的解釋是可以理解,可是第二點的解釋我確實不太理解!
希望大家幫忙發表意見,看看斷面層,幫我多多分析分析!謝謝啦!

作者: 我愛大機械    時間: 2014-3-19 23:28
設計不合理,軸肩太高,軸承都卸不下來,估計就是因為軸太細了
作者: g2096    時間: 2014-3-19 23:30
從圖看彎曲力更大,彎斷的。
作者: decipher001    時間: 2014-3-20 00:01
材料調質沒搞好把!
作者: 工程制圖醬    時間: 2014-3-20 00:14
一個月23個工作日,正反再乘2,共248400次,樓主不認為是疲勞斷裂嗎?疲勞校核再算算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4-3-20 00:16
本帖最后由 zerowing 于 2014-3-20 00:17 編輯

1。彎扭組合懸臂梁,不能只考慮彎曲強度。
2。從斷裂截面看,應該還是屬于疲勞斷裂。
3。M10的孔鉆孔過深,會導致截面抗彎扭模量降低,特別是延伸到了危險截面附近。當尺寸受限時,這個孔的確不能做太深,10個深已是大限。
4。不能完全說跟硬度無關,但是硬度影響的只有韌性,即抗沖擊能力,除非你的斷裂是一個偶然過載,否則不敢茍同硬度原因。
5。最后,不得不說,這個結構本身設計的也有問題。軸承蓋過大,一面頂住軸承內圈限制內圈轉動,一面貼合連桿限制連桿轉動。降低了軸承使用的效果。所以,這個端蓋的作用值得懷疑。全圖來看,本身就是開式軸承,端蓋沒有密封的意義,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用一個軸用擋圈作軸向定位?連M10螺紋孔都省了。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0 06:50
zerowing 發表于 2014-3-20 00:16
1。彎扭組合懸臂梁,不能只考慮彎曲強度。
2。從斷裂截面看,應該還是屬于疲勞斷裂。
3。M10的孔鉆孔過深 ...

講的跟詳細,由于給的裝配圖只有右邊,其實左邊也有一個被動連桿,安裝軸承方式是和貼圖一模一樣的,只是另外一個連桿長度最長!由于我們此連桿機構是平行于地面的,當時要確保不相鄰的連桿之間要平行所以要頂住!

作者: 菜鳥hong32696    時間: 2014-3-20 08:07
交變應力作用下的強度不夠。
作者: 寂寞如水    時間: 2014-3-20 08:21
奇怪為什么這樣設計,按樓主說的意思這兩個連桿是做翻轉運動!此處如此設計有點想不通!
作者: 學武書生    時間: 2014-3-20 09:02
來看看瞧瞧,怎么軸承蓋是頂內圈的
作者: 裝逼指數十顆星    時間: 2014-3-20 09:33
水平低,只提點小問題,同軸度位置要調整,內螺紋畫法可改進
作者: 天路客向東    時間: 2014-3-20 09:45
本帖最后由 天路客向東 于 2014-3-20 09:47 編輯

切應力2700n,是指這么大力,還是應力?應力單位是Mpa,如果是2700Mpa那肯定是太大了,應該是指力吧。這么大剪切應力不大,彎曲應力是主要的。
為了提高軸的直徑,可否把滾動軸承換成銅套這樣外部零件孔不更改的情況下,軸徑可以增大。
作者: 曾經我愛你    時間: 2014-3-20 09:55
來學習學習
作者: zsd525    時間: 2014-3-20 10:45
看下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0 10:47
裝逼指數十顆星 發表于 2014-3-20 09:33
水平低,只提點小問題,同軸度位置要調整,內螺紋畫法可改進

謝謝你的提醒,軸很短同軸度可以保證!至于內牙畫法確實是沒注意!當然我需要的答案不是制圖哦!幫我分析結構和力學!

作者: 茉莉素馨    時間: 2014-3-20 11:01
1.軸環直徑太大,再加上沒有圓角,所以第二個軸承位處應力集中嚴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這根軸 理論上 可是說是心軸,只受彎矩,沒有扭矩,只需要考慮彎曲疲勞就可以;
3.M10的鉆孔不是主要因素,它只使斷裂截面的抗彎模量降低了12%左右,影響有限;
4.底下兩個深溝球有預緊的跡象,游隙減少,中間軸承剛度增大,減少了下部軸段的協調變形;
5.檢查一下上面紫色的板子和端蓋是否有摩擦的跡象,有可能因為摩擦有附加扭矩和彎矩(猜測);
6.檢查一下,上部軸承游隙和跳動,看軸承是否有磨損(猜測);
7.材料的問題,沒辦法講,可能性太多了。只能說,硬度高,對應力集中敏感性會增大,斷裂韌性下降。

本人用有限元算了一下靜力,應力還是比較大的,建議應該重新校核一下
建議下部軸承固定,中部浮動,軸環去掉,改為光軸加軸套過渡配合,上部去掉軸承,剛性連接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0 12:19
茉莉素馨 發表于 2014-3-20 11:01
1.軸環直徑太大,再加上沒有圓角,所以第二個軸承位處應力集中嚴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這根軸 理論上  ...

謝謝!!!!

作者: 憤怒的小鳥    時間: 2014-3-20 12:43
結構改進前面的大俠都說過啦,我就不多說啦。從你圖片的斷裂面上來看的話,仔細看,外部斷面基本是黑色,只有螺孔周圍有很少一點的亮色。分析,黑色部分為疲勞斷裂,或是熱處理時都有裂紋。疲勞斷裂要么存在長期摩擦形成的光亮鏡面,或者是油和灰塵侵入的黑色。熱處理的裂紋就很明顯啦。最后一點亮色是瞬間斷裂,瞬間斷裂為亮色且有很明顯的粗糙顆粒感。
作者: 工程機械液壓件    時間: 2014-3-20 12:45
軸肩應力集中了,在軸肩那倒個圓角再加個軸套避開圓角,別的一位沒看到整支梁,不知道彎扭情況,沒法分析
作者: 吉祥哥    時間: 2014-3-20 14:02
取消主動桿的軸承,軸與主桿緊配合就可以加大軸徑了,采用擋圈固定。
作者: 1009248523    時間: 2014-3-20 14:07
茉莉素馨 發表于 2014-3-20 11:01
1.軸環直徑太大,再加上沒有圓角,所以第二個軸承位處應力集中嚴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這根軸 理論上  ...

不好意思大俠  新手問個問題  這個軸為什么是心軸  只有彎矩  沒有扭矩?
作者: 鴻鋒機械    時間: 2014-3-20 14:40
設計有嚴重缺陷,沒考慮到強度問題
作者: 以花之名    時間: 2014-3-20 15:40
為什么不考慮用端桿軸承?
作者: 1009248523    時間: 2014-3-20 15:58
茉莉素馨 發表于 2014-3-20 11:01
1.軸環直徑太大,再加上沒有圓角,所以第二個軸承位處應力集中嚴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這根軸 理論上  ...

我不大明白的是怎么看出來的這是個只承受彎矩  不承受扭矩的軸的
作者: 飛雨來    時間: 2014-3-20 16:13
材料本身是否也有問題,熱處理后有裂縫沒注意,用后很容易斷掉。
作者: lucky19851109    時間: 2014-3-20 16:45
過盈量太大,導致軸受擠壓,材料處于受壓狀態,加上疲勞所以導致在很短的時間斷裂。修改方法是適當減小過盈量。
作者: 五民    時間: 2014-3-20 19:40
圖的結構很有深度,只是對斷面的分析少了些
作者: fmdd    時間: 2014-3-20 19:51
這個設計不講究

軸的斷口已經被磨損了,難以看出是脆斷還是疲勞斷裂,不過就其結構和斷裂的位置來說,軸肩處受到反復彎扭,疲勞斷裂的可能性很大。

軸肩要做弧形退刀槽,要圓滑過渡,表面粗糙度Ra1.6

材料45,熱處理T265,是比較合適的,更好的可以用20CrMnTi,滲碳淬火

軸頭可以加長,螺紋可以減小,讓螺紋底孔遠離軸肩處
作者: 論壇新人    時間: 2014-3-20 21:35
來看看高手們的解答!
作者: li1574    時間: 2014-3-20 22:00
個人覺得是疲勞斷裂,可能是軸肩根部圓角過小,造成應力集中,疲勞斷裂。
調制處理硬度過高可能會造成材料脆性增加,在沖擊里的作用下斷裂
建議采用較大倒角或圓角,適當增加直徑及合理熱處理,或更換強度韌性好的材料。

作者: 塵世天涯    時間: 2014-3-20 22:14
軸的兩端都是通過端蓋固定。端蓋同時壓住軸承內圈和主動/被動桿。而端蓋是被螺絲壓住的。因為看不到圖紙,所以暫且假設樓主為了防止主動/從動桿發生軸向攢動,一定會放置非常小的間隙或負間隙。

樓主不覺得這個結構在旋轉的時候會產生非常大的摩擦阻力?也就是說軸在承受一個交變扭矩。而軸肩處是應力最容易集中的地方。長時間使用以后疲勞斷裂?

以上是個人的猜測。供參考。
作者: ajijianwei    時間: 2014-3-20 22:32
非常好的一個課題,讓大家一起討論商量
作者: 國運昌久    時間: 2014-3-20 22:44
學習一下,折斷的判斷理由,
作者: 我愛大機械    時間: 2014-3-21 08:56
我愛大機械 發表于 2014-3-19 23:28
設計不合理,軸肩太高,軸承都卸不下來,估計就是因為軸太細了

定位唄
作者: ljc7605    時間: 2014-3-21 11:04
本帖最后由 ljc7605 于 2014-3-21 11:08 編輯

為什么?
看圖

作者: lovelu1990    時間: 2014-3-21 11:25
zerowing 發表于 2014-3-20 00:16
1。彎扭組合懸臂梁,不能只考慮彎曲強度。
2。從斷裂截面看,應該還是屬于疲勞斷裂。
3。M10的孔鉆孔過深 ...

強烈同意第三點 圖示的孔過深有助于裂紋擴展  扭力好像可以不計 主要應考慮彎矩和剪力

作者: lovelu1990    時間: 2014-3-21 11:34
茉莉素馨 發表于 2014-3-20 11:01
1.軸環直徑太大,再加上沒有圓角,所以第二個軸承位處應力集中嚴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這根軸 理論上  ...

仔細看的話斷面的位置正好是螺紋孔的過度地方

作者: 李天水    時間: 2014-3-21 13:11
改成光軸不成嗎?
作者: ДЛd1.    時間: 2014-3-21 14:07
學習了
作者: yccando06    時間: 2014-3-21 14:32
好貼,正在學習相關知識
作者: ilyric    時間: 2014-3-21 14:42
軸承端蓋為什么要頂住內圈?不明白
作者: scuxyz    時間: 2014-3-21 22:41
主要承受交變彎扭載荷,另外沒有軸肩沒有過渡圓弧,造成過渡應力集中,大大降低了使用壽命。個人覺得應該考慮重新進行結構設計和材料選型及熱處理
作者: yym525    時間: 2014-3-22 15:47
采用擋圈,
作者: yym525    時間: 2014-3-22 15:51
不是都被卡死了么?軸承是什么作用?
作者: 纏繞指間的煙    時間: 2014-3-22 20:27
恩  疲勞斷裂
作者: 自然對數    時間: 2014-3-23 08:32
本帖最后由 自然對數 于 2014-3-23 08:33 編輯

支持16樓意見,斷裂處應力集中或應力突變導致的疲勞斷裂,孔深的部位正好在應力集中部位也是一個因素,再深點說不定就沒有問題,16樓建議改成光軸有道理,原來的軸肩位置用隔套,壓蓋引起附加應力的問題也存在可能,可以改成卡簧,總之,16樓是高手。
設計時應盡量避免懸臂梁。
作者: 祖彬    時間: 2014-3-23 10:35
R角太小了
作者: 祖彬    時間: 2014-3-23 10:39
g2096 發表于 2014-3-19 23:30
從圖看彎曲力更大,彎斷的。

材料是45鋼,彎斷的話應該有縮緊的情況吧,一邊手拉一邊受壓應力,不應該是這種斷面

作者: 祖彬    時間: 2014-3-23 10:44
首先,連桿的受力情況不清晰,接軸受力不清楚,軸承定位臺j肩尺寸應該是根據軸承的定位尺寸來定,有標準可以查的不要太高,不要太大,不然R角要做大,這樣會和軸承R角干涉,不大的話,應力太大,長期收到彎曲應力,或者在疲勞應力作用,極容易在這處斷裂,從你這個斷面應該是應力過大,在沖擊載荷或者疲勞下斷裂,個人理解,不知道有沒有理,歡迎指正
作者: popianoplayer    時間: 2014-3-23 16:24
軸肩過渡區域要倒圓角(圓角半徑要小于軸承倒角)
  順便說一下,軸承間距這么小,剪力應該是主要作用力。LZ要是能發一張完整一些的圖或載荷信息就好了
作者: 馬亮1986    時間: 2014-3-23 16:27
圓角過渡要參考設計手冊的
作者: 祖彬    時間: 2014-3-23 20:52
祖彬 發表于 2014-3-23 10:39
材料是45鋼,彎斷的話應該有縮緊的情況吧,一邊手拉一邊受壓應力,不應該是這種斷面

脆性材料可能是,塑性的應該不是,斷面得看下有疲勞源沒有,

作者: 平凡生活127    時間: 2014-3-23 22:36
個人觀點:
一、首先看材料合不合格,熱處理到位不?現在有些外協加工商未必會給你真正按照圖紙要求來干。真的用的是45號鋼么,調質處理不到位是有可能的。從照片中看,應該是軸的熱處理硬度高了,造成材料變脆了,軸肩處扭剪綜合受力。這么細的軸不斷才怪。
二、根據樓主介紹,兩個連桿只是不停的軸向正反轉,沒有其他方向的轉動,可以去掉軸承,反正也不起作用,改為銷軸,估計連桿的厚度大概分別為40mm、60mm。銷軸直徑計算按手冊選。
三、如果連桿鏈接結構需要一定的平面轉動,可以把幾個角接觸向心球軸承軸承換成一個關節軸承,這樣就OK,怎么計算不說了。
    其實到最后我也沒明白樓主的鏈接機構為什么這樣設計,要說兩個位置不一致的連桿一起正反轉,還是有很多別的辦法,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焊接、套筒鏈接、螺栓連接等等,只是不知道現場實際情況,瞎說了惹人笑。一家之言,希望能幫到樓主。
作者: yinzengguang    時間: 2014-3-23 23:42
本帖最后由 yinzengguang 于 2014-3-23 23:49 編輯

樓主設計的有問題
1、軸應該和其中的一個連桿是緊配合,不存在相對轉動,按樓主的考慮,有點畫蛇添足
2、按圖所示,端蓋直接壓住,軸承不起作用,軸不僅受彎矩還有轉矩,不知道怎么轉的(端蓋是否有磨損跡現)彎扭復合作用使軸剪斷
3、軸環處有應力集中,應該做出減荷槽,還有粗糙度要高些,有人提出用套筒,很好的點子,減少加工,你這個軸不是很長,如果長的話,臺階就不合理了
4、樓主可以設計成對稱結構,這樣軸的受力就可以減半了。粗略分析的。可以借鑒典型的鉸鏈結構,還有公車配合里面有個例子,發動機汽缸活塞和連桿的配合,一松一緊,還有個套筒
還有這是什么場合用的,

今天看了本書,里面說的很好,道理都懂,不過人家描述的比較好。

“學習、掌握、積累一些典型結構設計方案,是初學者拓展機械設計知識、提高設計水平的有效方法。”
結構設計的多解性
“在結構設計中遵循被實踐證明為正確、有效的設計原則,有利于做出優秀的機構設計方案。”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作者: 天天工作室    時間: 2014-3-24 11:23
建議樓主多看看機械設計手冊,有些結構多參考一些別人的經驗。補充一句:你們老大就是個吃白飯的!為你們老板罵他一句,呵呵。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4 12:21
yinzengguang 發表于 2014-3-23 23:42
樓主設計的有問題
1、軸應該和其中的一個連桿是緊配合,不存在相對轉動,按樓主的考慮,有點畫蛇添足
2、 ...

不知道是我圖紙沒表達清楚,還是你沒仔細看!那根軸是“自由的”不能和連桿直接連接!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4 12:23
天天工作室 發表于 2014-3-24 11:23
建議樓主多看看機械設計手冊,有些結構多參考一些別人的經驗。補充一句:你們老大就是個吃白飯的!為你們老 ...

你太狂了!由于涉及公司技術機密問題所以沒有把整個圖表達清楚!所以你們不能這樣評論!

作者: 獨自莫憑欄    時間: 2014-3-24 12:56
zerowing 發表于 2014-3-20 00:16
1。彎扭組合懸臂梁,不能只考慮彎曲強度。
2。從斷裂截面看,應該還是屬于疲勞斷裂。
3。M10的孔鉆孔過深 ...

軸用擋圈是不可以承受軸向力的,在這個實例里面,從動件有將軸承向外翹出的趨勢,使用軸端擋圈有可能會使軸承脫出或者脫離原有位置。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4 13:14
本帖最后由 pengzhiping 于 2014-3-24 13:16 編輯
pengzhiping 發表于 2014-3-24 12:21
不知道是我圖紙沒表達清楚,還是你沒仔細看!那根軸是“自由的”不能和連桿直接連接!


只是起到一個關節作用!當時這樣設計是為了更靈活!我也不知道這樣說,有沒有說明白!早知道這樣我就不發這帖子了!

作者: 建行后生    時間: 2014-3-24 13:56
樓主看了上述應該明白自己的缺陷了,此設計確實值得懷疑你老大的專業性!軸承的這樣用法,好好考慮一下!
作者: 社區主任    時間: 2014-3-25 15:58
學習了!!
作者: 天天工作室    時間: 2014-3-25 21:02
pengzhiping 發表于 2014-3-24 12:23
你太狂了!由于涉及公司技術機密問題所以沒有把整個圖表達清楚!所以你們不能這樣評論!

好吧,可能我說的有點過了,其實這也和我沒啥關系,只是為你感到氣憤。你還是多看看大家的建議,比如“yinzengguang”說的軸承問題,你確實可以取消一端的軸承,與連桿剛性連接,一端軸承固定,這個兩根連桿也同樣可以轉動,作為一個工程師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接受別人意見,只少多思考一下別人提的建議。這會對你有好處的,我們在這里給你提建議對我們有什么幫助么?我們都是想真心幫助你,沒有什么設計是沒有缺陷的,所以你自己好好想想吧,希望我的話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 居雅齋    時間: 2014-3-26 07:26
lovelu1990 發表于 2014-3-21 11:25
強烈同意第三點 圖示的孔過深有助于裂紋擴展  扭力好像可以不計 主要應考慮彎矩和剪力

大家都說內螺紋孔深的影響,既然這樣這里改成外螺紋用螺母壓緊端蓋會不會好一點?

作者: lovelu1990    時間: 2014-3-26 09:52
居雅齋 發表于 2014-3-26 07:26
大家都說內螺紋孔深的影響,既然這樣這里改成外螺紋用螺母壓緊端蓋會不會好一點?

會好一些   主要還是強度不夠()

作者: 水水5    時間: 2014-3-26 10:26
1009248523 發表于 2014-3-20 14:07
不好意思大俠  新手問個問題  這個軸為什么是心軸  只有彎矩  沒有扭矩?

(, 下載次數: 73)
雖然是書本上的東東,也忘記的差不多了,也許這個也能給樓主一些啟發
作者: 水水5    時間: 2014-3-26 10:40
pengzhiping 發表于 2014-3-24 13:14
只是起到一個關節作用!當時這樣設計是為了更靈活!我也不知道這樣說,有沒有說明白!早知道這樣我就不 ...

更靈活也不能那樣設計啊?沒道理啊
軸承的游隙也有松緊之分
可以選松的啊

兩組軸承和一組軸承究竟哪里靈活了呢?
理論上講,任何一個摩擦副總會有機械效率損失的,多一組軸承反而降低傳動效率
作者: 兇獸將軍    時間: 2014-3-26 10:58
這個,干脆不要軸承了,估計好一些不。軸和軸肩處圓滑過渡,轉動部分開幾條儲油槽就行了。軸可以做大一點
作者: 1009248523    時間: 2014-3-26 11:28
水水5 發表于 2014-3-26 10:26
雖然是書本上的東東,也忘記的差不多了,也許這個也能給樓主一些啟發

十分感謝
作者: 依維斯    時間: 2014-3-26 14:27
看了各位的點評 受益匪淺 謝謝各位大俠
作者: shixzc    時間: 2014-3-26 14:54
應該是設計沒有多想超負的原因、感覺應該是偏離杠桿撬斷的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4-3-26 19:18
天天工作室 發表于 2014-3-25 21:02
好吧,可能我說的有點過了,其實這也和我沒啥關系,只是為你感到氣憤。你還是多看看大家的建議,比如“yi ...

我可以以一個包容的心接受你們的指點和批評!但你說我上司是白吃,語言極具有攻擊性!!!我想再說一次當時時間倉促沒有考慮到那里會有問題,機臺很大,我的老大按經驗估算了一下,基本上沒有計算!所以我貼出來,與大家分享,大家提出各種的見解我是非常高興的,而你發出的語句是讓人無法接受,你可以換位思考!一個小的失誤就把別人罵成白吃!

作者: 伏虎降龍    時間: 2014-3-26 19:55
我看到圖的第一想法就是干嘛要這么多軸承呢?往下一看原來早就有人指出來了。
作者: 想做工程師M    時間: 2014-3-26 23:20
根據所學知識觀察斷痕的話,應該是臺階根本有小裂痕,疲勞口張開,然后到一定時候過載扭斷的。
對臺階根部做處理。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作者: 小于TR    時間: 2014-4-9 22:33
用20CR或40CR試試
作者: 水木一人    時間: 2015-2-2 16:49
感覺結構有問題
作者: 紐格爾減速機袁S    時間: 2015-2-2 16:55
路過看吐槽
作者: 天下有雙    時間: 2019-3-26 21:39
這個連桿還涉及有軸承呀
作者: kevin-Lee    時間: 2019-3-27 09:46
怎么感覺設計怪怪的,兩個連桿連接處最重要的地方都做了軸肩,而且軸肩臺寬了,可能因為軸太小了的錯覺,斷裂出在軸肩,一是整體零件整體硬度上來了導致的,二是可能零件在加工時在軸肩出現了微小裂痕,導致在后續使用的過程中,零件出現疲勞和應力集中出現斷裂,建議核算一下軸的直徑大小
作者: 小機123    時間: 2019-3-27 10:03
學武書生 發表于 2014-3-20 09:02
來看看瞧瞧,怎么軸承蓋是頂內圈的

因為按這個圖紙來說頂外圈軸可以拔出來


作者: 郭季流年    時間: 2019-3-30 13:35
加粗直徑
作者: 管理團隊    時間: 2024-11-18 15:50
公眾號留言選取
(, 下載次數: 12) (, 下載次數: 11) (, 下載次數: 15) (, 下載次數: 9)

作者: ericshen12    時間: 2024-11-23 21:38
手算了下,空心軸危險截面彎曲應力在86MPa左右,實心軸危險截面應力在80MPa左右,45調質軸在對稱循環載荷下許用彎曲應力約60MPa。所以這里就是軸小了,計算過程還沒考慮應力集中的影響。即使是40Cr也不滿足要求的,加大直徑吧。至少加到23。考慮應力集中的話,還要再大點。25,剛好軸承規格配對上了。
作者: FKUEDEJXSQ2    時間: 2024-11-25 11:08
感謝加工的給我們小白上了一課。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