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目前的重點:汽車電子和造型。 [打印本頁]

作者: 我很呆    時間: 2014-3-19 20:14
標題: 目前的重點:汽車電子和造型。
當美國近期推出新的法規的時候,新車燃效到2025年需達到目前的兩倍。這促使制造商減輕車身重量,減小風阻,進一步加強發動機效率。
展現了幾個特別的現象。
1 通用任命新的ceo:她之前負責通用汽車車輛的設計。工程。項目管理和質量。
2 四年前,美國本土很多零部件虧損嚴重,現在多家公司都扭轉。
   代表性的廠商德爾福的業務正在從利潤微薄的方向盤、滾珠軸承和火花塞轉向高科技復雜產品,特別是一些幫助預防事故發生的“主動安全產品”,比如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車道偏離預警系統和前后攝像頭等。該公司還在開發一些允許車輛看到障礙物、標牌和行人并做出反應的技術。
     這屬于汽車電子。非傳統的硬件產品。
Lear Corp.、TRW Automotive Inc.、Federal-Mogul Corp.和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旗下的Visteon Corp.等一度四面楚歌的公司今天都已實現盈利。它們的股價大都已接近紀錄最高水平,有些公司還上調了全年預期。

11月上旬,Visteon報告利潤4,300萬美元,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的兩倍,并同時上調了銷售收入及每股利潤預期。Visteon是一家生產儀表板、后備攝像頭和信息娛樂系統的免提語音激活系統的公司。Federal-Mogul第三季利潤達到上年同期的三倍多,TRW的利潤增長20%至1.97億美元。

Lear的輕量化大豆泡沫座椅和“主動頭枕”(在感覺到撞擊的時候朝著駕駛員移動,以免頸部受傷)。

3 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2014款S級轎車,強調的是科技含量最豐富的汽車。而非他的動力硬件。

大家都在說轉型。米國也在轉型。傳統的動力系統和硬件配置。并沒有帶來多大利潤空間。摒棄了舊的。強大的工業基礎。使得其有動力轉型。
而目測我國汽車市場。仍然在吃著別人不要的東西。與其說國內汽車發展迅速。不如說各大廠家把國內當成了洋人的生產基地。用著國內的資源賺著國內的錢。并且污染著我們的環境。



作者: wrzshud    時間: 2014-3-19 21:09
阿呆可以去寫點專業評論文章發表   還可以賺點外快
作者: ray1221    時間: 2014-3-19 23:32
深有感觸,我也是在一家國有汽車企業工作,就目前工作快兩年所接觸到的,公司著實在吃老本,不注重創新,傳統守舊的制造業何以突破?我們作為管理者與技術人員,應該從思想上就要倡導和主動去接收新事物,開放思想,著眼未來。
作者: solomoon    時間: 2014-3-19 23:53
機械的未來是信息化。可能特斯拉能顛覆汽車行業
作者: ttlegyq    時間: 2014-3-20 07:52
我個人認為國內想在汽車行業取得優勢已不能拾人牙慧,很多別人提出的概念已經是在測試了,國內除了山寨還能如何取得優勢。
我們現在要彎道超車只能另辟蹊徑,從根本上改變汽車工業。
主要幾方面:動力,安全,環保。
國家現在主要方向是開發市場,引入競爭,明確差距,尋找機會,努力翻身。
加油吧騷年
作者: 昨日明月    時間: 2014-3-20 09:10
個人覺得未來是電動汽車的天下,化石能源總有枯竭的一天,期待電池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目前特斯拉和比亞迪的電池技術走在前面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4-3-20 11:05
國內的汽車造型 就是生搬硬套啊,看樣子都跟人家的一模一樣的
作者: 1009248523    時間: 2014-3-20 15:16
特斯拉那個老總還真是很有想法的
作者: 1600545011    時間: 2014-3-20 16:22
今天看新聞。小米也要做汽車了
作者: 艾馬爾    時間: 2014-3-20 21:08
君不知 國內汽車行業的每款汽車都會對應一款以上的標桿車嗎? 問:為什么取120N.m的扭矩,答:標桿車扭下時的數值為此值。你指望這樣企業有創新,天方夜譚!
作者: duanyz    時間: 2014-3-21 11:08
電視廣告有款車就在強調有自動控制與前車車距的功能
作者: 好方案    時間: 2014-3-21 15:22
電池不突破,現在的汽車難以有大的改觀。基礎的研究時間經濟都不是個別企業的能力。
作者: 袞雪76    時間: 2014-3-22 20:31
我現在的公司就是做汽車零部件的,業務上升期,年增長30%以上,就做零件。沒有部件零件的研發。
其實大家也要看到,利潤微笑曲線的反向,就是風險曲線。單純制造業,按圖加工,風險低,其單件利潤低,但是風險小,研發,銷售,利潤高,風險呢。中國的近30年的發展,是走的制造路線,人力路線,現在人力路線的紅利消失了,但是認為自己走的制造路線有錯,那就沒有將這兩個因數分開,混淆了,會有麻煩的。研發,是要搞的,因此而廢掉制造,那就麻煩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