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德國第四次工業革命 [打印本頁]
作者: 亮劍 時間: 2014-3-13 02:11
標題: 德國第四次工業革命
本帖最后由 亮劍 于 2014-3-13 02:15 編輯
德國第四次工業革命
張海平2014-3-12
摘要:
本文介紹了筆者在2013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所了解到的一些關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探討。
受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委托,筆者觀摩參與了德國漢諾威2013工業博覽會。這次漢諾威博覽會的熱議話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Industrie 4.0)最早是在2011年漢諾威博覽會上,由三位大學教授提出來的。
制造業在德國的國民經濟中(創造的價值)占26%。作為提升傳統制造業的戰略發展方向,112頁的實施建議由項目研究組在2012年10月2日提交給德國聯邦政府此項目牽頭的教育科研部(BMBF)、經濟部(BMWi)和內政部(BMI)。已撥款2億歐元(約16億人民幣)作為第一步的研發經費。
這是一場有組織的革命。德國的機械設備制造協會(VDMA)、電子工業中央聯盟(ZVEI)和信息通訊新媒體協會(BITKOM)有史以來第一次搭建了一個聯合工作平臺,2013年4月開始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協調已有的和要開始的研究項目。
在德國,工業革命是如此認定劃分的:
第一次,機械化。從18世紀末開始,蒸汽機逐步取代人力。當時,機器采用集中動力驅動,動力 從上空的動力軸通過皮帶傳給機器。機械制造,之前已開始有分工,但直到采用新動力方式,才開始如今天的形態。 機床制造,作為一個行業,最早從英國開始。“Made in Germany”就是當年英國人在德國人造的機床上貼的(作為劣質品的)警告標志。
第二次,流水線生產。始于1913年美國人福特采用流水線制造汽車,規格化生產,成本大大下降,價格從850US$降到370US$。但同時也大大地放棄了個性化。機器和流水線開始逐步由電驅動,更易控制。
第三次,自動化。始于1974年。當時在德國一個小地方(Neuhausen im Enzkreis)的一個小企業(Klaschka GmbH)研發出了由集成電路制成的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邏輯,相對繼電器組成的控制器,可以更方便更靈活地更換修改,邁出了微處理器控制工業應用的第一步。但當時正值冷戰,沒有人想到這個小東西會對工業生產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以致值得稱之為革命。以后,硬件水平、集成度不斷提高,采用了C語言和更高級的編程語言,不僅可以描述簡單的與或邏輯關系,還可以描述各種復雜的控制策略(PID、自適應、自學習等等),現在已被廣泛使用,幾乎無處不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汽車工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的一項耗資500萬US$的調研報告“改變了世界的機器”說,日本汽車工業之所以能在20年里搶占世界三分之一市場,除了“苗條”(零庫存)工廠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廣泛實現了裝配自動化,機器人輔助的裝配大幅度地提高了質量與生產率,因此,今后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工業很難與之競爭。但是,德國的汽車工業挺住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德國的機器人中都裝有PLC,程序可以靈活地不斷更換改進。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目標則是工廠智能化Intelligente Fabrik(Smart Factory)。
中心:讓網絡技術進入制造業。
背景:今后制造業將面臨的形勢——緊缺的資源、能源轉變、員工年齡結構改變、全球化。
技術基礎:網絡和空間分布系統、順暢的通訊,寬帶速度達7000Mbit/s。
特點:靈活易變、高資源效率、考慮人類工程學、以及使企業與顧客、業務伙伴最緊密地結合。
設想的變革大致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生產工藝與信息技術融合
目前所說的數字化工廠,首先強調的是生產計劃數字化和大量使用各種計算機輔助技術:CAD、CAM、CIM、PPS(生產計劃控制系統)、PDM、DMU(數字試驗模型)、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等,較多地是基于一個相對固定、由上而下的生產集中控制系統。而新的革命強調的則是分散,降低集中控制度,增加生產設備的自主控制,把分散的自主的智能化的制造設備,通過網絡的形式緊密地聯接在一起,具有更開放,更積極通訊的系統結構,更具動態性和靈活性,從而能發掘出更多優化的可能,估計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30%。其中,CPS將起一個核心的作用。CPS——Cyber-Physical System,網絡實體融合控制系統是一個由傳感器、控制電腦、執行器以及網絡組合的控制系統。
目前在某些領域,例如航空、汽車、化工生產、基礎建設、能源、健康、制造、交通控制、娛樂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等,已出現了類似于CPS的電子組合控制系統,但這些系統目前通常都是嵌入式系統,比較強調其運算控制能力,CPS則更強調實體裝置和電腦網絡的連結。 CPS是借用技術手段實現人的控制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延伸,本質就是人、機、物的融合。所以,也被稱為人機物融合系統。
2)產品個性化
生產高度靈活的工廠可以迎合顧客對產品個性化、多樣化、不斷改變的要求,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以大批量生產的成本,制造批產量1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回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顧客與工廠頻繁交流溝通,不僅在訂合同前,而且在下訂單后、設計、加工、裝配、調試階段。因此,顧客甚至可以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改動他的訂單細節。
力士樂泵廠雖說年產100萬臺以上,但十幾個大類,每類有十幾個規格,每個規格的變量功能有十幾種,不同的限壓、恒功率值等等要設定。因此,最終產品好幾萬種,每批量并不很多。靈活多變的管理是極其重要的。
3)生產人性化
通過工廠智能化,更多的員工可以有靈活的工作時間,因此工作更安心了。利用網絡,生產可以分散,從而可以分散能量供應。利用網絡,員工可以就近,甚至在家里上班。他們問道,如果大量員工每天長途開車上班,到廠里再花很大力氣節能減排,又有多大實際意義呢? 圖1為一個設想的工廠。
(, 下載次數: 11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圖 1 一個設想的網絡化工廠
A. 所有加工設備、待加工部件(運輸小車)、裝料機器手都裝有 CPS,都具有無線上網功能。
B. 待加工部件不通過中央控制器,直接與加工設備聯系確定,到哪臺設備進行哪些加工。工件控制工廠。
C. 負責下道工序的加工設備直接調用待加工件,獨立自主的運輸小車根據地下鋪設的感應線路,把工件送給裝料機器手。
D. 所有后續工序需要的產品信息,包括生產銷售文件都由各工件自己攜帶。
E. 如果出現差錯,或顧客的特別要求與現有的 CAM 數據不符,研發部的工程師會立刻得到報警。補充改進措施會立刻在一個虛擬的試驗環境下檢查,然后發給工件。德國應用技術研究院的制造設備與生產技術研究所(IPK)與柏林工大的機床與工廠管理研究所合作,自 2008 年起就建立了一個名為 Sopro(生產自我組織)的示范性車間,以筆記本電腦模擬產品,自我安排加工,起中心領導作用。在 Kaiserlautern 市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已經建立了一個示范工廠(圖 2),20 個企業參與了工廠的運營。
(, 下載次數: 10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圖 2 一個示范工廠
德國 Wittenstein 公司在斯圖加特市內新建了一個所謂“住宅區工廠”,機床、生產工具和半成品都已聯網,產品細節在最后一分鐘還可以更改。制造的精密齒輪被用于方程式 I 的賽車、航空與航天等設備中。
力士樂公司推出了開放核心(圖 3),即工程師可以用各種高級編程語言,通過各種編程工具,從各類硬件的各種操作系統出發,調用核心的控制功能,完成各種應用。演示模型是一個平板電腦,通過無線網絡(W-LAN),控制一個六自由度的平臺,隨平板電腦擺動。
(, 下載次數: 104)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圖 3 力士樂推出的開放核心
圖 4 為力士樂設想的將來的工廠,全自動車間,技師帶著平板電腦,利用無線網絡,與各設備聯絡,了解情況,調整狀況。
(, 下載次數: 133)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3 點
“第四次工業革命”在 2013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也被廣泛地討論了。較普遍的意見是:
1)德國在機械制造、自動化及信息技術方面已經很強大,德國經濟就是依靠 know-how(技能)、高質量和首創的產品生存,所以,有最好的前提條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起領導作用,以保持并擴大德國制造業的傳統核心和國際領先地位。
2)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會是一個從今天到明天,一下子拋棄全部已有設備的突變,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20-2030年)。前幾次工業革命中,每個階段也都延續幾十年。因為,在進行實質性的工程技術改造之前,首先需要的是,在參與者的腦子里發生改變,要進行跨技術領域的思考。現在,經濟界、法律界、工會都已參與進來。
3)很重要的是要注重實效,不斷改進、不停創新。
4)最終要贏得的是商業伙伴和員工。如果做不到這點的話,所有閉門思考出來的方案都是沒有用的。
參考文獻 Ampere,ZVEI:Die Elektroindustrie, 2013-1
作者: 神仙老虎狗 時間: 2014-3-13 02:45
很好的文章!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4-3-13 04:02
呵呵,看完了在想,如果第四次工業革命完成了,天朝該何去何從?
跟上步伐,就意味著大量的失業人員。保證就業,就要放棄先進生產力。哈哈。
于是又想起了8爺說的,人在不停的向服務業流動,為啥?哈,因為制造業在不斷的疏散勞動力。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14-3-13 08:12

作者: 宇宙速度 時間: 2014-3-13 08:23
學習了
作者: microsoft_liu 時間: 2014-3-13 08:24
張海平早期在亞琛工業大學搞液壓基礎研究,老了關心國內發展,這個人確實是很不錯的,比起有些 國內混項目混基金發垃圾文章的專家教授,不知道要強多少,這個你懂的。
作者: の小南灬 時間: 2014-3-13 08: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angqing1 時間: 2014-3-13 08:59
我是看不到了!除非出國!
作者: xiaoshxin 時間: 2014-3-13 09:24
這個東西太超前了,感覺還是很抽象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4-3-13 09:27
德國一直是引領著工業的未來啊!!
作者: 杰克阿里 時間: 2014-3-13 09:30
哈哈,美國在“教育改革”,至少《紙牌屋》在宣傳這樣的氛圍;德國在“工業革命”,利用自己的零碎優勢轉化成整合優勢:how about china ???只是為了一個世界工廠之名么?(我不是要求現在改變,而是需要提前設計)
作者: OVM 時間: 2014-3-13 10:26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無論多痛苦,也要改“中國制造”為“中國智造啊”,這是時代的使命、潮流啊!
作者: shikeye 時間: 2014-3-13 11:25
學習了
作者: nba1234228 時間: 2014-3-13 11:58
中國是個喳喳
作者: panyuhao 時間: 2014-3-13 12:38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作者: 624272884 時間: 2014-3-13 14:11
這是不是西門子的智能工廠啊
作者: 陶子成熟時 時間: 2014-3-13 16:45
很好的文章 受用了 但單單對于中國來說第四次革命尚早 對于一個制造大國來說 其實智能化 自動化是及其重要的
作者: 林霸赫 時間: 2014-3-13 18:42
好,很有啟示,好!!!!!
作者: 論壇新人 時間: 2014-3-13 20:21
了解一下!
作者: 雪鷹ing 時間: 2014-3-13 21:25
向前看
作者: 龍游大海 時間: 2014-3-13 21:56
德國一直是引領著工業的未來啊!!
作者: LXNZJL52 時間: 2014-3-13 23:03
只有自己去追求技術的潮流了
作者: 我系@犯賤 時間: 2014-3-13 23:30
看第四次工業革命如何發展!1
作者: industrial_fura 時間: 2014-3-13 23:43
太牛啦
作者: 龍飛船 時間: 2014-3-14 00:10
學習了
作者: hzhuang 時間: 2014-3-14 10:59
了解了。。。。謝謝
作者: 子云繩業 時間: 2014-3-14 17:40

作者: 中國的小鐵匠 時間: 2014-3-14 19:17
長見識了
作者: 忙碌的星星 時間: 2014-3-14 20:41
太贊了!!!
作者: 昨日明月 時間: 2014-3-14 23:38
和物聯網有點類似呢
作者: idwho 時間: 2014-3-15 15:55
這節奏 天朝怎么辦呢
作者: Industrial 時間: 2014-3-15 17:37
我們是很難追了。
作者: 山水好苗 時間: 2014-3-15 17:54
長知識了 希望樓主多分享這樣的好東西
作者: wj_sniper 時間: 2014-3-15 19:17
看著就很激動!不過,感覺在國內這還屬于“概念工廠”,目前,很多公司自動化程度還很低。
作者: 旺旺大叔 時間: 2014-3-15 23:37
不明覺厲
作者: 董小峰 時間: 2014-3-16 10:37
我覺得沒有那么玄乎,要走的路還很長。
作者: 孤云出岫 時間: 2014-3-16 14:09
我要不要自學點編程方面的東西呢,C語言之類的有用嗎
作者: 中等公差belee 時間: 2014-3-17 11:23
前天下午在河邊騎自行車的時候就想,假如我有個公司讓員工可以在家里上班,應該肯定很棒哈哈
作者: 神仙老虎狗 時間: 2014-3-17 15:33
昨日明月 發表于 2014-3-14 23:38 
和物聯網有點類似呢
是的,物聯網,包括RFID等,都興起好一段時間了。
估計這也是NOT-Made-In-China的重要策略之一。關鍵看西方幾個主要發達國家。
例如RFID中的好多專利技術,專利芯片,包括編碼規范,據我所知沒一個中國的。堪憂啊。
作者: 陌上飛 時間: 2014-3-17 17:02
這個對我們國內來說太超前了吧?
我覺得這東西進入中國還要很久 、很久!
作者: 國運昌久 時間: 2014-3-17 21:51
我在微信看到德國智能化工廠,那算不算第四次工業革命?
作者: 拿著牙刷沖鋒 時間: 2014-3-18 09:59
受益匪淺
作者: wuhanlulu 時間: 2014-3-18 10:22

作者: sc526332192 時間: 2014-3-18 16:54
新的東西,看起來總是有點味道
作者: 董市人 時間: 2014-3-18 19:44
這是好的,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要人來操作的.
作者: dowell125 時間: 2014-3-25 11:21
很好的文章!
作者: 女流氓的對象 時間: 2014-4-2 13:34
學習
作者: gsx02 時間: 2014-5-7 17:09
感覺離我們好遠,可能是因為我在小廠見識短淺吧。
作者: yiwei 時間: 2014-5-8 10:42
無人工廠
作者: maple2008 時間: 2014-5-12 10:11
贊,天朝的路在哪里
作者: 549556248 時間: 2014-5-12 10:27

作者: 芳草碧連天 時間: 2014-5-21 21:39
慈禧太后看火車吧抵4次工業革命
作者: 王忠澤93 時間: 2014-5-26 09:44
達到智能化狀態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