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產假零件致萬輛豪車召回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4-2-6 21:30
標題:
中國產假零件致萬輛豪車召回
【財新網】(特派華盛頓記者 唐家婕)2月5日,英國豪華汽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 (Aston Martin)宣布,由于發現中國分包商在提供給該公司的零件中使用假冒塑材,將召回2007年11月以來生產的大部分跑車,總計17590輛。
阿斯頓馬丁發表聲明指出,這個瑕疵沒有造成任何意外或人員受傷。但仍將召回自2007年11月以來生產的所有左駕車型,以及2012年5月以來生產的右駕車型,新車款Vanquish不在召修之列。
根據阿斯頓馬丁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交的資料,一家名為Shenzhen Kexiang Mould Tool Co Limited的中國廠商,仿造杜邦公司的塑膠,并用這種假冒材料制造由油門踏板。這種假冒踏板容易斷裂,將增加車禍的風險。
該公司發言人表示,油門踏板現在轉委托英國廠商生產。
阿斯頓馬丁是一家英國的一家豪華汽車生產商,創始于1913年,以生產敞篷汽車、賽車及豪華跑車聞名,是電影偶像007情報員邦德(James Bond)的經典用車。1994年,該公司被美國福特 汽車公司收購,成為其旗下品牌。2006年,福特汽車宣稱將售出該品牌。
路透社報導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杜邦公司處理中國塑料仿冒的問題。2011年,一位加州商人涉嫌竊取杜邦公司商業機密,出售給一家中國公司,全案仍在審理當中。
作者:
把刀用好
時間:
2014-2-6 21:40
連個塑料踏板都不給玩啊,惹毛了五毛們給你抵制了。
作者:
風中飛翔
時間:
2014-2-6 21:49
很奇怪,阿斯頓馬丁的SQE呢,供應商管理呢?對供應商提供的東西不要檢驗的么?
作者:
品豐-程
時間:
2014-2-6 22:01
只能說不山寨,不能活,短期改變不了的事實
作者:
小小的售后
時間:
2014-2-6 22:53
新浪上面看到了。。
作者:
decipher001
時間:
2014-2-6 23:22
回收料用多了 !!
作者:
國運昌久
時間:
2014-2-6 23:27
我們應該不知道是幾級供應商了,
就像新聞說的波音787電池系統,交給了日本一家公司,可是這家公司業務太多,就轉包給了另一家日本公司設計,制造又給了下一家。結果就出問題了。
作者:
zdm2007
時間:
2014-2-7 08:09
難道不是價格惹的禍?現在的老外都跟某些不厚道的國人學壞了,他們提出超乎想象的低價格,只要你能接受,就把這個產品給你,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獲得利潤,沒有利潤,企業怎么生存,時間長了,肯定從成本上找回來,結果哪?這篇文章就是答案。
作者:
zsuh1091
時間:
2014-2-7 08:31
用錯料了吧,這種能做高端產品的也不可能是國內民營企業了。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4-2-7 09:09
他們為啥不驗貨的?故意打廣告的吧…………
作者:
xlf63
時間:
2014-2-7 10:02
質量檢測那塊是如何處理滴呢?
作者:
icegoods
時間:
2014-2-7 10:17
老外在砸made in china的牌子,抹黑。山寨貨的帽子當年德國貨經歷過,日本貨也經歷過
不知道made in china什么時候能扭轉到高品質的代名詞,沒有30-50年的努力恐怕很難!
作者:
hzband
時間:
2014-2-7 10:30
呵呵
“中國產假零件”?。。?
或者換另一種看法
某豪車用假零件,在中國生產。
作者:
civiling
時間:
2014-2-7 22:01
這廣告打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大些,畢竟自己的SQE實在太尿了。
作者:
望文生義
時間:
2014-2-8 00:18
英國豪車的油門踏板為什么來到中國仿造,這文章能間接告訴大家真相
北美制造業是怎樣被挖空的(轉載——作者:腦袋)
昨天聽到一個壞消息,一個兄弟失業了。我們來加拿大的時間差不多,曾一起經歷過許多新移民的快樂和憂傷。不過我不太為他擔心,經過這么多年的磨煉,他早就金剛不壞,這次失業對他而言只是被迫再換一家公司工作而已。
他給我講起他們公司的情況,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典型的北美制造業的縮影,所以轉述給大家。
這家公司曾經非常輝煌,是美國的機械制造和軍工領域很有名氣,現在手上握得專利仍然是北美幾百年來,制造領域積累的精華。據我朋友說,曾經北美的90%的子彈生產線都用的是他們公司的設備,其高速沖床是這個領域類的number 1. 子彈生產設備只是這個公司業務領域的一個小塊,它在其它更多更大的地方,到現在都還是執行業牛耳。
但從90年代開始,美國的產業空心化開始甚至波及到軍工領域。機械制造算不上其核心高科技,于是也漸漸開始外包。這個企業業務開始出現困難,到90年代末就維持不下去,在2000年初賣給了一個加拿大私人公司。這個私人公司也很龐大,owner是伊朗的前皇族。他們在大多的Brampton(一個印度移民集中的城市)建立一個巨大的工廠,把美國的生產設施都搬了過來。不幸的是,這個公司在這個時候做了一個巨大錯誤的決定:老板聘用了一個印度裔的MBA作總經理。
這個印度人的許多決定讓人匪夷所思,但MBA的訓練,讓他熟練的使用excel做出了很多有說服力的報表,老板都采納并堅定地執行。這個公司從雖然奄奄一息,但還手握那么多重量級的專利的情況下,迅速走到了萬劫不復。
剛搬到加拿大時,這個經理不愿意花高價繼續挽留美國的核心技術人才,許多技術專家在公司搬遷時跳槽走了。少數當時留下的人,也在待遇下降的情況下,很快都離開了公司。這個經理不太在乎,因為他認為專利 和技術資料都在手上,技術就在,只是在加拿大再找一幫人來干就行了。所以在技術上的銜接沒做好,許多工作出現了技術斷層,許多業務接不下來。這對公司的頭幾年的業務的影響很大,老客戶會因為這幾年的不穩定,開始尋找其它渠道。
但幸運的是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這個國家可能缺民工,但技術經驗豐富的各行業工程師卻是極大豐富。經過幾里掙扎,新雇的工程師慢慢開始熟悉業務,雖然還不能完全恢復到公司最初的程度,但有的項目已經可以開始做了。這時又發生一件事,工廠的工人罷工,要求提高待遇。這個經理的應對是,干脆乘機關了工廠,只保留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甚至工程師部門也以臨時雇傭居多,只保留幾個核心工程師。他的算盤是,這樣可以極大地縮減開支。只要管理和業務部門在,公司的支柱就在。找到了項目,再去現雇工程師,給他們圖紙,讓他們看懂后,再派到印度和中國找工廠,指導中國和印度工廠生產。這個打算在財務上算是完美方案,老板很堅定地支持他。
我的這個朋友就是在各種情況下被雇傭的。中國的大飛機項目中有許多要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子技術項目。湖南的中南大學的國家試驗室就接到了一個這樣的項目,大飛機中有幾種高級鋁合金材料,我們還不能制造,這個實驗室承擔了其中的幾個填補空白的任務。恰恰,這個公司就握有這些材料制造設備的專利,于是他們也就接到了一個大合同。這個朋友接到工作offer后,就被要求先看圖紙和資料,然后派回湖南作設備的調試安裝任務,設備制造也由一家中國公司代工。朋友剛接到工作后,了解了一些情況后,很興奮地告訴我,這次去了一家好公司,看他們的技術和設備太棒了,不管能干多久,肯定能學到很多先進有用的技術。唯一的苦惱就是沒有老 工程師帶,根據項目,被給了一大堆技術資料,讓自己學習,然后就派到中國去作項目。東西是好,但自己新學,又沒人指導,沒有多大把握能做好。我這朋友是自動控制業內資深工程師,技術上水平很高的,在上一家公司也是出差去全世界調試設備。但由于工業領域不一樣,上一家是一般的輕工業類設備,這次是軍工,業務上差別還是很大,沒有有經驗的 人帶,純靠自己看資料來摸索,困難很大。
我朋友工作期間,公司還接了韓國國防部和泰國國防部的項目。雖然現在公司的能力不如以前了,但公司的老招牌還在,還能接到一些訂單,日子就這么不好不壞地混著。我這個朋友也抱著學習先進技術的心思,在這個公司能多呆一天就多呆一天,沒有說公司危險了就jump ship,所以一直沒有去跳槽。
讓這個公司走入最后窘境的是這個經理的業務轉型項目。估計看到搞軍工的設備制造沒前途了,他和奧巴馬選到了一個方向:太陽能。安省的省長也推出了產業幫助計劃,對搞太陽能的企業進行產業扶持。這個公司于是貸巨款從德國進口設備,準備生產太陽能的什么東東。結果從訂貨到建設生產線,到設備調試完成的 2年時間后,太陽能市場上出現驚天逆轉,市場上的中國貨的價格已經低于他們的成本價,生產沒有任何商業意義。這個公司只好和德國設備公司達成協議,德國公司把全部設備拆回德國,然后返還他們一半的錢。耗時2年,安裝了然后拆除,損失一半的投資,殺死了公司的現金流。
以后的日子,這個公司靠有時接東亞的某國防部的一兩個項目,茍延殘喘。直到現在,我朋友這個部門整個砍掉。但奇跡般的,這個印度MBA還擔任著總經理,搞得我很想問問他是在哪個學校上的MBA。不管怎么說,這個學校在教學生怎么不被老板開除這點上,是極度成功的。
朋友有時開玩笑說:“如果這個總經理是中國裔的MBA, 我會有點懷疑這家伙會不會國安派去的臥底,故意搞垮這家公司?!蔽蚁耄斐蛇@個公司的悲劇的大環境是北美的去制造業化。本地的人才都去了整大錢、整熱錢的行業,制造業這種掙辛苦小錢的行業,沒有充足的本地人才。而中國來的人才,雖然具有完整的工業經驗,但由于語言還有忠誠度的懷疑,他們很難走上這種公司的總經理職位。于是不多的選擇就給了印度的人才。印度國內不存在有效運作的大工業,印度人才具備大工業經驗的不多,但他們的教育背景和語言能力更和這邊合拍,思維模式,工作習慣也更適合去制造業后的北美氛圍。結果整出了這個極品,把制造業頂尖公司快操作成了貿易公司(不要生產和技術部門,只抓管理 和業務部)。中國公司在外部環境中逼得北美制造業生存困難,印度人從內部把北美的制造業印度化
作者:
路園山
時間:
2014-2-9 23:24
有可能確實是供應商的問題,也可能是推脫責任,原因到底是啥,說不清楚?!,F在只是一家之言。。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