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關于蝸輪蝸桿模數的糾結 [打印本頁]

作者: 吶喊yu彷徨    時間: 2014-1-16 16:12
標題: 關于蝸輪蝸桿模數的糾結
首先我承認我現場的經驗少,更別說機加工的經驗了,最近遇到一個事情:/ x9 l+ a6 d  {) f+ [
設計:設計的蝸輪蝸桿的模數為1.6,機加工卻做出來1.75的,裝配的時候有困難,我就問中心距沒問題,請問模數你們做的多少?
+ j: \5 l1 f4 u) `+ Z. {# v4 B# k機加工:1.75  ]- a5 h0 T9 D+ x5 s- V6 B3 t
設計:為什么要做1.75?圖紙不是要求1.6嗎?
# k! k4 Y4 l9 R5 S6 C機加工:中國沒有1.6的掛輪,更沒有1.6的模數.; q& d& K* b8 K  f* k4 K$ H: g
設計:是嘛?暫且不論有沒有,你們為什么要擅自更改圖紙,而且還不通知設計部,現在裝不了吧。
7 I, T6 Z) v% s5 N機加工:我們加工的一直是1.75或者1.5的模數。$ X4 u& r4 f0 q  z; ~
設計:好吧,我承認我的實際經驗少,我查過任何資料就沒看到過有標準的模數是1.75的,有1.5的也是第二系列的不被推薦的模數,反而1.6的是標準常用模數.....
( l; N7 D( W- r+ B( Y6 i....................................
8 E' M5 P9 N' @) g( h請問是不是正如機加工所說的中國沒有1.6的掛輪,更沒有1.6的模數嗎?
# D$ X1 q4 _$ x, g請機加工的朋友幫我解惑......謝謝!
$ ~8 p- Q) g" w  p. P# M6 w1 t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14-1-16 19:19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櫪 于 2014-1-16 19:27 編輯
: R5 N7 B" i7 D. j& g1 t* l9 v* Z. I2 g, k/ @
中國大陸有關齒輪、蝸桿蝸輪的標準老的是借用了原蘇聯標準,新標準則向ISO靠攏。6 r. V% _& p( d
舊標準好像1.5是第一系列、1.75是第二系列。我以前設計就常用。1.6和1.8舊標準中好像沒有。9 l6 }/ z$ _) @) o' g7 p2 P+ O
這是新標準和舊標準在打架。設計者按新標準設計了,刀具制造商機床制造商還沒有能跟上。
) N5 P) t& c. J, s9 f2 P這種情況在可以預見不算短的一段時間內還會存在著。設計者應該對加工手段有足夠清醒認識,了解了再設計。
# |: w- s2 f/ a) D" W譬如液壓用O型圈,盡管新標準上世紀80年代就出來了,但現在市場上仍然是老標準容易買到。! x5 D( z! I) s+ @4 j' v4 [6 u

作者: 冷月梧桐    時間: 2014-1-16 19:26
不會給你的是螺紋吧??普車上的就不清楚,數控上是沒有掛輪這一說法,滾磨之類也不清楚。總知問題是出在溝通上,不過你們機加工也確實牛
作者: xiaoxini    時間: 2014-1-16 20:42
二樓說的對,是新標準和舊標準打架!
$ ~4 {+ o9 f* |: L+ U9 P/ Y* [0 u8 d/ u: S# d5 V! w
渦輪的模數的新標準10086,雖然規定了,但是許多地方都沒有執行,依然是用m1.5的多,) }% y+ d& `( L- \6 t2 `
搞不明白,為什么新標準竟然將1.6作為第一系列,明顯的是誤導設計人員。
作者: 上海狐飛    時間: 2014-1-16 21:13
其實寫標準的人,也是到處漂移,今天這樣好,明天那樣好,亂!
作者: 麥香牛奶    時間: 2014-1-16 21:45
在做設計之前還是整清楚自己公司的加工范圍為好啊,車間很有可能根據竟然就把參數給改了
作者: 青春給了誰.....    時間: 2014-1-19 08:02
貌似普車上沒有1.6M這個模數吧
作者: Alex19880319    時間: 2014-1-19 12:55
學習了....
作者: 小馬123.    時間: 2014-1-19 15:34
進來  學習了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4-1-19 20:39
設計人員在設計這種參數的時候確實需要更現場的機加工人員多溝通溝通,人家都是憑以往的經驗做事,就算做壞了,憑借老人的資質,也會把責任推到新設計員身上,說得直白點,人家就是大爺,咱新人裝裝孫子姿態放低點沒啥壞處
作者: 魔神★star    時間: 2014-1-19 21:42
想請教下,現場有個非標的渦輪,怎么算壓力角度數,新人,求教!
作者: 旋轉的木馬    時間: 2014-1-19 22:33
機加工人員挺牛的   沒掛倫也敢做  就不怕批量報廢?
作者: 番茄唐龍    時間: 2014-1-20 08:59
樓主1.6模數的標準是查閱的哪本機械設計資料啊,國標號有嗎,想研究下。* U% `: p; K! M8 m

作者: lngk    時間: 2014-1-20 10:37
以后或是在未來國內總會有自己的新標準。
作者: 獨自莫憑欄    時間: 2014-1-20 11:13
新老標準的問題我也遇到過,只不過沒有LZ這么嚴重。主要是國內標準很混亂造成的。。。
作者: 彼岸孤鷹    時間: 2014-1-20 13:44
呵呵,lz還是太老實了,把你的證據攤開了,看他還說嘛,機加工私自更改這是大忌諱。
( o. `! N) Q2 j! B7 F2 [6 H% o3 ?9 \  ]2 f+ D! l
2l彭老說的情況適用于設計公司本身有機加工的情況,這個機加能力是必須要清楚的。9 E" S7 }9 {6 C6 E% ~) K
: K) h4 W- I$ [* D8 j  c
不過外協的話,借給他100個膽子他也不敢給你改。
作者: liqiang260    時間: 2016-3-26 10:28
標準化問題啊
作者: Mr.林先森    時間: 2017-2-21 15:11
學習了
作者: 愛貓貓    時間: 2017-6-20 15:08
一般小件的非標,能往標準靠,都是往標準靠的,如果非得做非標,也是沒問題的呀
作者: 電機JD    時間: 2017-10-9 10:29
路過 。。。。看看
作者: boy木玉sunshine    時間: 2017-10-13 11:35
長見識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