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qū)
標題: 作為一名工人,對中國制造業(yè)的深深憂慮 [打印本頁]
作者: shong66 時間: 2013-12-15 22:51
標題: 作為一名工人,對中國制造業(yè)的深深憂慮
本人是一名機械加工工人,從事這行也有些年了,對于一線是比較了解的。有些事情是不吐不快!那就是大部分工廠的生產力比較底下!當然,我這是從作為一名機械加工工人的角度單純地從加工去看問題的。
舉例 ,一名工人加工某一零件,從開始到完成,有幾種可能:
第一,其產生的效益很低,甚至對于大功率的機床,還不夠電費。經檢測,質量有問題,需返工,甚至只能報廢。檢測技術手段有限或者檢驗人員水平低下(尤其是稍微復雜的),檢測不出來到了安裝測試發(fā)現(xiàn)問題,造成交貨延期或者對客戶蒙混過關或者訂單被客戶取消。第二,零件勉強合格過關,效率低。第三,零件勉強合格,效率高。第四,零件質量很好,效率低。第五,零件質量很好,效率也很高。
通過本人的經歷來看,針對難度一般零件,能達到上述第五種情況且能長期保持的,比大熊貓還珍貴,鳳毛麟角。如果絕對按照圖紙要求摳的話可能就沒有了。
從工人具備的技能來看,大多一般,甚至很低,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從業(yè)素養(yǎng)都沒有。當然有些綜合技能很好的老工人是存在的。
從工齡上看,從事六年以上的比例都不多。
從敬業(yè)態(tài)度上看,具備端正的敬業(yè)態(tài)度的人不多,磨洋工現(xiàn)象多。計時,計件,跟上班態(tài)度有些區(qū)別,但又不是絕對的。個人素質,薪資體系,是決定因素。
工資范圍: 目前按5天8小時算,熟手大多集中在3000-5000之間。
時下工廠針對技工實行的薪資體系,主要弊病:
計時:和大集體一樣,干多干少一個樣,還存在能力強的比能力差的工資少的情況,也存在混混比實干工資多的情況,問題各公司都有,不一樣而已。
計件:多勞多得是個偽命題,此種公司目前不存在。
工時不合理,隨意更改,甚至先干活在給工時,不停地壓制你。沒有人真對工時有深刻認識,就算這個人干了一百年的床子也沒有用。剛出道的就可能比老手工時多。雖然計件,有的公司也會出現(xiàn)干多干少一樣,能力強的比能力差的工資少,存在混的比實干工資多的情況。
如果在加上關系戶,官系戶等情況,請吃請喝等,就變得更微妙了。
一般隨著工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都不會再怎么增長了,最多隨著物價提一點。很快當初的新手就趕上你了。
如此環(huán)境,工人能有工作的積極性?誰能積極的傳授徒弟技能?能積累多少技能?產品質量能保證?
拓展開來看,其他行業(yè)好像都面臨一樣的問題!
如果能踢開阻礙生產力的石頭,那中國的GDP上升幾個點應該不成問題。其意義應該是劃時代的!
在我觀察來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出在管理!
補充內容 (2013-12-20 21:41):
最近從德國來的鬼子來培訓設備的使用(據說是目前賣到中國的最先進設備了)。需要在其它設備上準備試切件,老外只管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其它的不管。幾個家伙在打下手做。當天,找一陣子材料,然后調整卡爪→吊裝工件→對刀編程→加工。干活的過程(干活的架勢,切削用量,干活的方法,基礎知識)老外全看在眼里,期間我經過,鬼子轉過身一個忍俊不禁的表情被我撞個正著。只需簡單加工的零件做了一天半才做好。鬼子期間來回踱步,不時詢問,聽到最多的是What are you doing?抱怨太慢了。在就是It is a wrong way.The righ way is,,不多懂英語,其它沒有聽懂。到了準備裝夾適切的時候,好了!裝夾校正可以說完全沒有概念。過程很是奇葩!我也急的不行,這笑話鬧的太大了,無奈人多手雜,都急著在幫忙呢,加不進去。在說我一新來的。鬼子說沒有裝正,然后索性閃到旁邊看手機,你們看著辦吧。到了吃飯時間。下午終于能加上手去校正了。然后試切開始。
作者: 孤城領主領主 時間: 2013-12-15 23:04
不知道國外是什么模式
作者: 冷月梧桐 時間: 2013-12-15 23:30
有些時候效率低在你眼里看到的是先量后質,小至你車間的安排,大至你們整個工藝規(guī)劃都會有問題。什么樣的量,什么樣的精度都決定著他本身的利潤,進而限制著你的工藝安排。
難道你不知道天朝是個口號最響的國度嗎??無論哪個方面都是口號響,辦事能力低下有不僅僅是存在在機械行業(yè)。除非有人能組建一批有能力又敬業(yè)的小組,再配置中端的機械設備,如果再有好的單子,,那么這個小組在這一某個領域會有統(tǒng)治的一天。
作者: 喝雪花干車床 時間: 2013-12-15 23:35
我經歷過的廠子,車間的模式都被大俠說中了。
大企業(yè)沒去過。都在小地方打工。感覺“靠技術賺錢”的地方康越來越少了。也不需要了。
一個稍難點的活,你費勁巴力的做套胎具,設計刀具。廢了半天勁加工好了。領導會說:這玩意,外協(xié)干省事多了....外協(xié)里的老板接了活,手下的工人費勁巴力的干好了,老板又覺得:就一件啊,你整這老半天.....
我現(xiàn)在所在的工廠就是扯,設計的小伙們快被裝配的大爺給罵死了。沒辦法。焊接后要鉆孔,發(fā)現(xiàn),鉆孔的尺寸比大外圓都大,往哪鉆?擰螺栓的空隙實在太小,嬰兒手都進不去,而且那實在沒必要、設計的回復說:有必要,好看用的...好看你妹,你來裝上,我這個月的工資不要。最后書記看看:你倆解決吧!我擦!
計件這個怎么平衡呢,一個活,給CA6150車床干,5小時出活,給CA6180干,就得7小時。工人感覺不公啊,人家那床子大,有勁,當然快啊,我這賺錢怎么跟人家比啊...這樣的情況多了,每個人心里都有小九九了。
一個車工,同時兼顧兩臺線切割,兩臺數控車,工資跟其他的工人無異。領導的回復說,車間有平均數的....他自然不愿意了.....
現(xiàn)在有技術的,不教新手,也不展露。沒用。湊合著掛著保險,不影響裝配,就那么回事了!!
作者: 希傲 時間: 2013-12-16 07:59
從我工作10來年的感覺來看,效率與大家的積極性密切關聯(lián),影響積極性的原因:一是現(xiàn)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二是工作崗位看不到前景。
保證利益分配由老板和工人博弈決定,國內多數是老板說了算,且有時不守誠信(定好的計件工資經常隨意變動,員工做多了就砍掉一截),工會僅僅是個擺設。
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至少要保證兩點:
1、公司需要一套明確的利益獲得與崗位晉升制度(給予大家不變的希望,讓大家有章可依)。
2、科學準確地去測試統(tǒng)計各種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效率,然后統(tǒng)計數據來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以及今后情況變動的調整平衡原則。
作者: 昨日明月 時間: 2013-12-16 08:28
管理結構不科學,以及待遇不平等。
作者: 891154223 時間: 2013-12-16 08:32
用我同事的話,一個月就那么點錢,我干啥要弄那么快。還不如慢慢弄,免得老板領導來了,看我沒事做
作者: mfka 時間: 2013-12-16 08:54
以此為話題,說點與主題不相符東西。
大家認為銷售好,如果遇到不良老板,與車間技工的處境差不多。
比如,他去年銷售1000W,工資+提成得了10W;今年他銷售3000W,工資+提成應該是(30+)W,實際得到卻是(10+或15+)W。老板一看某銷售錢得多了,挖空心思給他做減法。銷售工資+提成與回收款進度相連,預付、提貨款不成問題,產品到場、安裝完畢后款不好收,質量保證金一般收不到的,有些款要幾年才收到,此時該項目銷售員已經離職了,錢就沒得了,簽勞動時已規(guī)定了。
作者: 東東2012173 時間: 2013-12-16 09:36
質量意識不好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3-12-16 10:47
中國的機械企業(yè)不都這個鳥樣子嗎……
作者: wolf-huang 時間: 2013-12-16 11:02
看一個企業(yè)是什么企業(yè),看他的老板就知道;很多時候,“合則留,不合則走”,在很多地方,即使你是總經理或廠長,都不一定能改變廠子;
作者: 黃海是我 時間: 2013-12-16 11:14
本帖最后由 黃海是我 于 2013-12-17 11:10 編輯
做到每五種情況的,絕對比熊貓不少一半。說說我們當地的情況。檢驗 ?我們這檢驗員大多數是婦女。量具基本上也就兩把卡尺。檢驗是歸車間主任管的。檢驗說不行,車間主任說行,這就沒問題。過。管理?關系戶,官系戶。談什么管理。會做的不如會說的。非生產人員太多。工人比較少。連上倉庫找個產品就得找半天。根本就沒有庫管的想法。
待遇?當地都是壓一個月工資,小作坊是有錢才發(fā)。平時鐵屑錢,打發(fā)工人。有的企業(yè)是壓三個月工資。很多廠子工作餐都沒有。有工作餐的也是一菜一湯。上班時間基本都在9到10小時。機械廠哦。不是電子廠。加工也是計件。根本沒有周六周日上班加錢的概念。請假要扣錢的。國慶之類長假基本上兩天左右。之后的上班也是計件。經常更改工時,單價。
當地HR流行一句話。“你不跳槽,證明現(xiàn)在的工資你還能干。”
作者: zhangqiyi 時間: 2013-12-16 11:18
深有同感
作者: 玫瑰色 時間: 2013-12-16 11:19
本帖最后由 玫瑰色 于 2013-12-16 11:24 編輯
這個提的太好了,我工作時就遇到過 印象太深刻了。某零件因為批量大,成熟,那就計件吧,生手剛初中畢業(yè)也可操作(當然一般人是不用想能分到這美差的),一月6K+;一些大件,特別是開發(fā)件,很多人圖紙看個一天還沒折騰明白具體咋回事,非在本廠本行業(yè)做過幾年的經驗豐富技工和設計者在旁邊把關 ,根本做不好,工資多少?5000左右(因為技術好,經驗豐富...算是跟計件絕緣了)。11年的時候某段時間業(yè)績比較蕭條,老板天天在車間里轉悠,發(fā)現(xiàn)了這事,對廠長說,這不行,在我們這做了10來年的老工人還沒新手多,這不公平,下令拿出方案。....不久就聽說幾件單價被砍了,還貼了個通知:工齡滿1年,每月100工齡獎,每增加一年加100...依次類推2000封頂(當時公司成立12年,做設備的,員工基本保持400來人規(guī)模)
作者: 楊善梅 時間: 2013-12-16 11:35
本帖最后由 楊善梅 于 2013-12-16 11:38 編輯
在內地廠上班是會做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有后臺的。你就是能親手造出一臺機床出來,我老板也看不上你,因為你的長象不好看。還有老板說得更加出格,因為你是一個女人,你就是做得再好,我也不會給你漲工資的。
作者: 2012過客 時間: 2013-12-16 12:11
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質量才是真的
現(xiàn)在機加的現(xiàn)狀是:愿意干機加的人不多,招工很難,能干點活的都是爺,你敢得罪嗎?
為了有人能干活對有些事老板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了。
如果你的產品利潤較高或訂單穩(wěn)定(質量穩(wěn)定,信譽好),提高工人待遇,能夠留下一些好的工人,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作者: 工廠自動化零件 時間: 2013-12-16 16:42
的確如樓主所言啊
作者: lsxmy0723 時間: 2013-12-16 18:14
我們企業(yè)也差不多,老板看你拿的多了就想方設法克扣掉點錢,弄得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生產積極性就完全沒有了,全車間里的人都懶懶散散的,
作者: 上進的娃 時間: 2013-12-16 18:46
看來大部分的機械廠都面臨著不公平的對待!只有表現(xiàn)我覺得還是利益的分配和工人的積極性,而積極性表現(xiàn)在工作與工資和前景的銜接上面。
作者: wzdybyqhtt 時間: 2013-12-16 19:05
發(fā)展到這個時候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 專業(yè)醬油男 時間: 2013-12-16 19:08
打工者看自己的心態(tài),永遠覺得自己干的最多,做啥都沒什么前途,老板一點都沒有伯樂的眼光,老板看員工的心態(tài),就干這么點活天天喊著漲工資,天天就知道抱怨懷才不遇,大事干不了小事還不愿干,隨便找個新人培養(yǎng)起來又好又便宜。
作者: hc2003 時間: 2013-12-16 19:18
發(fā)現(xiàn)的很徹底,的確是這個樣子。干好了又怎么樣
作者: 短路B 時間: 2013-12-16 21:02
這里不存在希望,失去希望了
作者: 孤城領主領主 時間: 2013-12-16 21:11
其實,能調動工人積極性并不一定是工資,尤其是現(xiàn)在我們80后90后開始成為工廠主力的情況下。除了工資,還有認同感,被尊重的程度。有的廠給的工資高一點,但是對工人要求很苛刻,見了老板或上級必須笑臉相迎,一起說話必須迎合老板或廠長,一起吃飯必須給老板或廠長敬酒,。。。。這些如果一點沒做到就給你穿小鞋。如果老板能對工人尊重,將他看作是人格平等的合作伙伴,基本的勞保用品再及時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在工資上的劣勢,增加凝聚力。
作者: 纏繞指間的煙 時間: 2013-12-16 21:50
大師透徹
作者: 沃沃牛仔 時間: 2013-12-16 22:13
有什么好的方法么?
作者: 我系@犯賤 時間: 2013-12-16 23:22
分析很透徹!!贊一個
作者: BHYF 時間: 2013-12-17 10:18
說白了就是工廠的激勵制度有問題,還有工人沒有職業(yè)素養(yǎng)造成的。工廠老板沒先學會管理,卻先學會剝削了;工人大多沒接受過系統(tǒng)的職業(yè)教育,個人素質也可能不是太高。歸根結底還是管理問題,好的管理,可以讓懶人無所依存。不過目前國內沒幾個企業(yè)認認真真去學管理的,不僅員工浮躁,老板、管理者也浮躁。沒人真正靜下心來做自己該做的事。
作者: sivlerduck 時間: 2013-12-17 17:37
整個社會都這樣,都想著發(fā)財,賺錢。老板克扣工人,工人對付產品。大家都在坑社會。
周圍有太多的人通過各種渠道發(fā)了橫財,許多人就又眼紅,心態(tài)就又不好了
作者: 小一克sheng 時間: 2013-12-17 18:58
我覺得其實還是很樂觀,為什么?必需把目標放到最大化。就比如一門技術吧,你超過了國內,玩過了日本,再超過了歐美,但還沒有達到終點,你得超過自己呀,能超得過自己嗎?永遠也是超不過的。哈哈
作者: 好似浮云 時間: 2013-12-17 21:09
贊成,說的很明白,看得透徹。
作者: newlife2012 時間: 2013-12-17 22:08
確實很有問題啊,得改改
作者: tr596 時間: 2013-12-17 22:20
悲劇是肯定的…
作者: jucc 時間: 2013-12-18 10:57
管理,比較困難,現(xiàn)在國內都有是民營企業(yè)比較多,都是家屬制管理,哪有什么道道呢。而且都是能力低的管理能力高的,無知識的管理有知識的。說白了剛始部分人還提出點看法,久而久之,就不講了,混兩個錢就走人吧。
作者: 餓了就吃飯 時間: 2013-12-18 15:13
喝雪花干車床 發(fā)表于 2013-12-15 23:35 
我經歷過的廠子,車間的模式都被大俠說中了。
大企業(yè)沒去過。都在小地方打工。感覺“靠技術賺錢”的地方康 ...
你是姐們還是哥們啊....?
作者: 農夫山泉有點甜 時間: 2013-12-18 18:54
嗨 吃地溝油的命 操釣魚島的心啊
作者: 餓了就吃飯 時間: 2013-12-19 11:23
餓了就吃飯 發(fā)表于 2013-12-18 15:13 
你是姐們還是哥們啊....?
你介,一口一個老頭,一口一個老婆的,那你是誰?老頭老婆中間還有人?
作者: mqy1967 時間: 2013-12-19 12:26
這是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或者是私企的通病啊,縱觀這些個體經濟的發(fā)展成長史,不難看出中國社會國情存在的弊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除了從體制上人的思想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因素。
作者: 燕語涵 時間: 2013-12-19 17:06
機械工人怎么也算個手藝人吧,怎就沒落到如此地步了呢?戲子都翻身把歌唱了,手藝人反倒墊底了 哎 時代在變啊
作者: 7990 時間: 2013-12-20 14:55
因為中國人太多了!
作者: yuan668 時間: 2013-12-21 12:46
我看這也是現(xiàn)階段我國產業(yè)工人的社會地位造成的,既不穩(wěn)定又看不到前途,管理得再好也沒用。這也是初級階段的必然吧,也許等到了發(fā)達的資本主義階段就好了。
歐洲是這樣的。你讀技校或大學,出來就是技工和工程師的差異。但是技工是有等級的,學校出來就是A級,滿3年可以考B級,滿10年可以考C級,滿20年可以考D級。考試分筆試和操作,及格后才能升級,升級后就能加薪。D級的薪水和生產經理是一樣的,那是很多人的夢想。公司的基本結構就是只有幾個D,十幾個C,大部分都是B,還有一小部分A。而且等級和社保一樣,是跟人走的,也就是說你跳槽的話是不影響等級的。
還有關鍵的關鍵薪水這個問題不是老板決定的,是工會決定的。你去面試招工,那是人事和老板的事情,如果老板決定要你,那么工會就會根據你的等級給你定工資,絕不會因為你是新人而虧待你。基于通脹的壓力,工會每過幾年就會組織罷工,要求老板漲薪或提高福利。所以這方面作為工人是沒啥可憂慮的.
至于操作方面,一般都是按照實際時間來的。假如有一件新產品,主管會找?guī)讉€老工人和新工人,各自操作一遍,然后根據他們實際操作時間的平均值定一個工時,然后確定每天的產量。而且歐洲工人追求的是質量,非數量。他們要求的是首件合格,件件合格。至于想把次品混進合格品里面,在歐洲工人眼里那是不可想象的,他們會認為那是犯罪。如果你實在能力太差,每天都完不成或老是不合格,那么當然也會下崗回家。如果你能力太強,每天都超額,那么主管也不是傻瓜,減工時是一定的。這時候工會就會找你,會說你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影響了別人的生存(減工時了),會激起民憤的,所以要悠著點。所以從這點上來說,歐洲人是很死板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遙想毛太祖時光,我國工人也是這樣干的。那時候操作工也是有等級的,也和工資掛鉤的,也不會混不合格品的,而且那時候也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到了現(xiàn)在貓論時代,一切已金錢論英雄,什么等級,什么不合格,都沒用,只認利益,這也相當于歐洲的圈地運動時代吧。沒辦法,只有等時代進一步發(fā)展了,我國的產業(yè)工人才能再次翻身作主人吧。那時候你就不會憂慮了。
作者: ANYS 時間: 2013-12-21 15:57
現(xiàn)象很普遍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