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拿什么拯救你,東莞制造業? [打印本頁]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3-12-3 20:35
標題: 拿什么拯救你,東莞制造業?
東莞,一個倍受爭議而制造業又空前發達的地方,常常是制造業大國的一個樣本區域,但凡任何有關制造業的風吹草動,總能在東莞找到分析樣本的一塊區域。

  2008年的金融危機,東莞的制造業,十停去了三停,產業工人一年中喪失160萬人,但東莞仍然維持著龐大的制造規模。

  事實上,2008的危機,只能算是一場急病,來得快,去也快,真正令企業難受的是現在,以及將長期需求不暢的未來很多很多年。簡單講,這一次,是一場慢性病,無法治愈,只能靜養。東莞的制造業規模,將會持續縮減。

  不必要驚慌,事實上,浙江區域比東莞難受得多,溫州的打火機,十停已去八停。

  未來幾年的東莞的將會如何?

  1、制造業的小微化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當老板的時代,制造業的門檻已經變得很低,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以及技術門檻較低的領域。原先有規模的這種類型的制造業,將難以為繼。

  2、企業的數量將大幅增長,但制造業的規模將大幅縮小。現在,跟任何一個老板談未來,沒有一個希望把企業做大,最多是想把企業做強,知識產權受到空前重視,產品創新也被倒逼不得不提上日程。低端加工業的小微化將化解供應的矛盾。

  3、外資將持續看空中國制造,規模化制造業將持續縮減規模及數量。除了歐美資本的回流,臺資及港資本就是低端制造的始作俑者,將會大批量倒閉。臺資曾經在07年空前地達到60萬家(全國),現在只剩35萬家左右,未來或許10萬,或許5萬,臺資在大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港資更不用講,比臺資更不如,管理能力低下同時制造水平更加低下,加上港人較臺灣人懶散,所以將來是全軍覆沒的概念,這里基本不用再談港資。外資的撤離帶來的是配套企業的大量倒閉,比如合俊玩具的倒閉或者金臥牛的倒閉,都連帶拖累數百家供應企業或倒閉或縮減規模。現在在東莞,最便宜的是二手機械,CNC,注塑機,火花機,磨床銑床都是最便宜的時候——要創業來東莞,這個時候是進入門檻最低的時候。

  4、出口受阻。事實上東莞制造甚至中國制造,所堆砌出來的出口數據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制造的產品走了一趟海關,然后得出的數據,真正的國內企業出口量,事實上很有限的,東莞制造中的本土,出口能力十分弱小,甚至不值一提。

  5、內需持續擴展,東莞獲益不多。企業小微化將壓低制造利潤,國內工資將持續上漲,消費能力有所增加,因為產品價格的再次下探,將令消費能力提升,所以國內需求會有一定程度上漲,但東莞制造得益不多。比如網購所涉產品,東莞獲益的將基本集中在數碼產品,但又遠遠比不上深圳。至少東莞基本沒有開發能力。

  6、企業轉型難上加難,并不占據產品創新領先水平的東莞基本無法突圍。

  所以未來,東莞制造將風光不再!但制造業規模仍然較大,盈利能力持續低下,創新受阻。


  舉一些實際的例子:

  A、前幾天去一個朋友那里,他專收二手設備,意外的發現,他的氬弧焊機堆滿了一個倉,足了一百七八十臺,都是日立松下林肯及三社,問他怎么搞了那么多,他說現在倒閉的企業太JB多了,收都收不過來,問我要不要,1000塊一臺,自己拿去修,或者拿兩臺同型號的去拆機組裝一臺好的出來,壞的還給他買廢鐵。我說你自己拆,變壓器也值1000多了,他問誰要,堆在這里要付房租。無語了,原先一臺最便宜的松下,也要2.5萬,原來三社林肯這些,沒三萬四萬下不來。

  B、另一個朋友,專搞法院拍買的整廠設備,上個月收了一個注塑廠42臺機,250T的20多臺,300T的10幾臺,200T以下的有幾臺,350T的有幾臺,原來這些設備全新要值1300萬,拍賣價格100萬拿到手,平均一臺4萬元的價格往外賣,一周之內就處理完——創業的人大把人,原來在注塑廠里當師傅的,租個小門面,可以放三四臺機,就開始創業了,所以機臺非常好賣。前幾天跟他去看一個港資廠,800多臺注塑機,連同原料1500余萬元(現價打7折),總共3000萬出售,要現錢,他自己沒那么大實力,沒收,被一群廣東佬組合起來收購了。原先這800臺注塑機投資超過1.8億。

  C、從前每個鎮都有數家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現在基本已經很難見到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僵尸工廠現在也不少。一個朋友做塑膠原料,前幾天被港資客戶告知工廠難以為繼,所欠145萬被要求按3折還款,同樣的經銷商有300多家,涉及貨款4000萬元,去到工廠處理,設備已經被法院查封,這個老板還算有良心,沒有跑路,積極配合處理后續資產,工人的工資及村委的房租以及政府要收的各種稅費是不能拖的,只能坑供應商。

  D、用工量持續降低,臨時工、暑期工對象用工量加大。原因是定單不穩定。

  E、廠房分租的越來越多。

  D、房地產繼續成為支柱,政府樂此不疲的開始打“三舊”改造的主意,目標對象基本都是工廠,特別是有價值地段的工廠。這在靠近深圳的幾個鎮尤其明顯。騰籠換鳥壓根就是個笑話。搞地產能換什么鳥進來,換的只是一些鳥人進來。

  F、今年下半年經濟有些許回升,但整體來說仍然十分困難。深圳廠往東莞搬遷的多,制造了投資蒸蒸日上的傳奇,實際這是深圳房租大幅上升的必然結果,情況更令人擔憂。但深圳即便這樣仍然較有活力,深圳人才密集,山寨能力強,創新能力也不差,所以仍有活力。但深圳是職業環境最差的一座城市,所有去深圳的人都想著人生的奇跡,所以只要能夠撈到機會,立即想著價值最大化,這方面體現在企業的人才流動性大,技術幾乎無保密可言,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在深圳基本就是狗P,我認識一個老板做太陽能控制器,嵌入式芯片是這里面的核心部件,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幫他寫的,這個老板可憐到每一次拿芯片都自己晚上12點以后到我朋友這里來拿,怕人跟蹤,至于快遞什么的,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一個芯片,也要自己上門來拿,他怕他的業務員及技術員知道供應商,分分鐘自己跑出去搞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他說他只需要賺三年就夠了,以后再不開工廠,他的產品早就有人盯上,只不過這個芯片的程序——我的這個朋友在嵌入式芯片的編程方面在深圳絕對是頂級的,一時沒有人能夠破他的程序——其實呢,他用匯編編的,現在這些剛出道的軟件工程師恰恰不懂匯編,東想西想以為這里面有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這就是深圳的職業環境,看看艾默生就知道,這家公司里出來的人,辦出過百家搞變頻器的企業,直接把普通低功率變頻器的價格拉到底——這行業也沒得玩了。華為是做系統集成,所以被人模仿也不會產生什么影響。應該說深圳公司的開發能力在國內還是第一流的。哪怕山寨,現在也越來越有水平。


  G、如上所說,東莞的大多數公司都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制造,未來公司小微化會進一步阻止創新能力——沒有團隊組合怎么創新?任何一項產品都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識,不是一個人坐在屋里想就能夠把全部事辦明白的。現在要養一個技術團隊,好難啊。我同學的企業,173號技術人員,每年光薪水要2400萬,七七八八每年要花掉4000萬。幸好他的產品已經做到國內一流,年銷售額也差不多達到4億,尚能支撐。小微企業是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實力去支撐創新的,華為開的價碼就算是應屆生萬元月薪,放到小型企業哪里付得起。所以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不大。

  H、創新的另一個風險是職業道德,我的一個朋友,開發一款產品,試驗成功之后,開始寫專利,等他把專利文件遞上去,以為沒什么問題了,過兩個月去查詢,發現與他一模一樣的權利要求,產品說明,就是一樣的專利文本,而且寫都是他自己寫的,在國家專利網上被公開了,一下傻眼了,被福建的一個人率先申請了,經一調查,竟然是在申請準備期間辭職的一個技術人員,讓他十八歲的兒子作為權利人申請的。把他眼都急綠了。后來他仔細留下了這個人的工資記錄,當初的勞動合同,以及后來詢問這件事情時候的電話錄音,等到專利生效之后,要打一場官司。這就是我們的職業環境。幾乎已經無語了。人與人之間更加缺乏信任感,尤其是企業在下行環境當中的時候。老板對員工,員工對老板,均缺乏信任,企業可以做大做強的時候,員工與企業之前是可以有信任的,這個階段就比較難。這樣的從業環境,也同樣令制造業難以為繼。

  J、人工成本仍然不斷提升。在東莞,現在一個普工,包吃住沒有3000,基本上是沒人給你干的。加班固然是較長一點時間,但即便每天八小時五天工作制,你不付出2500以上同樣沒人給你干。身負一點技術的師傅、工位操作工,5000是最基本的。至于管理人員,這不好講,你工位操作工拿5000,管理人員該拿多少?沒8000你管得住這幫人?更重要的是:普工工資肯定還要上漲,這是根本沒辦法的。

  我常說,現在干制造業,比在老家種地都不如,每天早上醒來,一兩萬就不見了,工資,房租、水電、稅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單做完了,下一單在哪里。養幾個業務員,但凡是建立了好的關系,自己一腳把老板踹了。現在二手設備到處都是。


  制造業,不要說東莞,整個國家,都會面臨一場很大的危機,我涉身其中,了解較多,以我體會,看待東莞的前途。
出口的受阻還存在一個普遍的原因,就是生產機械的大幅降價,降低了制造業門檻。比如十年前的伊朗,很多產品直接從中國進口,現在他們學精了,開始大量從中國購進加工機械,中國的機械產品價廉物美:看看加工業最常見的兩種加工:一是塑料,二是金屬——這兩大領域是加工領域最大的兩個領域:

  1、建材中塑料制品,比如管道、PVC的型材等等產品,能夠滿足生產投資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即可。比如普遍使用的PPR室內管道,投資12萬元就可以生產D20-63的管道。——國內干PPR管道的企業能夠做大規模是國內這10年房地產支撐的結果,至于上市那基本上是騙錢的。這個時候還在設想上市的企業基本是準備收手不干了。可以預料他們上市后不出三年即ST。

  2、塑料制成品,產品自重在2千克以內的,投資一臺450T機即可,投資60萬元左右,模具一套2-6萬不等。沒有任何技術門檻。如果只是做做鼠標這樣大小的如充電器等等產品,150T機臺即可,新機10萬左右。現在國內注塑加工業倒閉潮已經顯現,如果有技術人員,現在到珠三角購買二手設備很劃算。

  3、金屬加工,CNC,30萬已經較好,基本滿足金屬件600mm以內尺寸加工要求。車磨銑三件套,12萬元以內解決問題(各一臺),加工能力視單加大。同理,珠三角的二手設備很多。

  4、精密五金,沖床全自動20萬左右,普通沖3-8萬(看噸位)。五金精加工領域二手設備珠三角更是奇多。

  5、與塑料金屬有關的噴涂、烤漆等這些,投資4萬以內即可,全自動20萬左右,有輕度污染。

  所以看一看,今天國內企業大規模出口機械設備的結果也是我們低端制造產品出口受阻的一個原因,至少我知道,我認識的幾個伊朗客戶每次來中國,都沖著機械產品這一塊,包括模具他們喜歡到中國來開,同樣價廉物美,他們國家還沒有積累到象東莞一樣龐大的產業集群,也沒有那么多的技術人才以及工人。認識好多做模具的企業,都有接伊朗土耳其訂單,前幾年他們還不怎么懂的時候,我一個成都朋友,把整廠設備連同近兩百套模具打包給伊朗客人,賣了1300萬,實際上他就全新的投資也才500萬不到。(幾臺CNC,幾臺注塑機,200套正準備賣廢鐵的模具。)


  東莞的塑膠、金屬類的加工企業非常多,因為門檻低下,所以這個領域是絕對難容下大型企業,當初的臺資港資大部分從事的就是這一領域,所以不倒閉天理不容。

  在東莞,與塑膠金屬類加工的小微企業(租個門面放三五臺機,能夠從事電腦鑼、火花、車磨銑、深孔、注塑加工)每個鎮都有近1萬家,這是非常恐怖的一個數據,而且這個數據的來源是一個銀行的行長,他們在研究向小微企業投放貸款(5-10萬規模)跟我閑聊時告訴我的,依我的觀察,10000家可能夸張了點,但應該不少于6000家。比如我常經過的一條路,長度2.4公里左右的兩邊,大概有CNC加工的17家,機加工12家,激光雕刻4家,注塑3家,五金沖壓件的6家,火花6家,深孔一家,與之關聯的金屬材料購銷至少6家,金屬精磨的3家,各種刀具的銷售單位至少6家、潤滑油2家。而周邊原先較大的模具企業所存不多。
十多年前,我剛畢業出來打工,有幸去過一趟臺達,這個企業在東莞做過事的人應該都有聽過,當時,他的一個號稱是千級無塵車間里擺了四臺自動貼片機(SMt),非常寶貝,不但價格昂貴,而且當時在珠三角,能夠投資得起這種設備的基本上投的就是印鈔機。這樣制造出來的產品,算不算低端制造呢?肯定不能算。但現在,做SMt的企業就是低端制造,貼片機能夠有環氧地板就算好待遇了,至于無塵室就不用指望了,SMt已經淪為民工產業,現在大量企業只是做了一個硬性規定:每單最低600元起,所以貼一塊板他會收你600元,你貼200片也是600元,600元相當于就是上機費。是不是做貼片機的就算高端制造呢?也未必,現在國內有很多家都已經能夠制造,技術是要落后一點,一般的電腦主板都能制造,價格不足30萬,甚至只要十余萬。相對于90年代六七百萬甚至過千萬的投資,這個行業一下子變得沒有了門檻。

  任何時候,高科技與低端制造常常都是一步之遙。而我個人人為,只要有我們中國人介入的領域,都會成為低端制造,這跟我們的國民性有關系。有中國人從事制造業,是全球的災難,除了我們對知識產權的無視,山寨成風,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于成本利潤的計算方式,以及我們對于利潤的預期及發展的預期。

  關于技術方面的高端,恰恰是中國企業的短板,這是不是表明中國企業大部分還只能從事低端領域?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概念,在廣東的很多企業在制造水平上并不低于國際知名企業,但難于在關鍵技術上取得進步,這一點朗咸平的觀念是對的,在產業鏈中中國人選擇了制造,制造恰恰是產業鏈分工中價格較低的一款。這也是我所認為的只要中國人涉足的領域或者說能夠涉足的領域,都不是高端,都無法高端,因為內部的惡斗會很快把這個領域斗成垃圾產業。


  實際上更多的企業參與了產業鏈條的全部過程,又會怎么樣呢?
  在廣東,從廣州到珠海,途經佛山中山等地有一條國道叫106國道,在這兩邊有一群風光無限的企業,美地,格力,格蘭仕,萬和,萬家樂,華帝等等,你如果用心分析他們的成長,可以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什么結論:摧毀行業投資價值。

  什么叫摧毀行業投資價值,就是我進來干了,你就別干了。我進來干之后,這個行業就不再具有投資價值。什么意思?我會無限撥高行業的保本點,以前做干同樣的產品,1萬臺每年活得很好,我一上來就把保本點定到50萬臺,所以達不到50萬臺的企業將會全部死亡。這就是106國道模式,這個詞是我取的,但你可以分析尤其是佛山、順德這一帶的企業,可以講他們的營銷人員互相竄場,基本都是這樣的理論在玩企業。


  高端一定不能只是技術水平的高端,而是整體產業鏈的‘高端’,我說的以上企業是具有這個鏈條的,而且能力也并不弱——也樂于見到日本的大部分家電企業節節敗退。

  如果我們放寬一點想,整個中國正在玩的,實際上也是這一套,只不過我們是松散型的,我們自己在內部先惡斗,這種惡斗最原始的玩法還是價格戰,這價格戰是刀刀見血的,國際同行連在旁邊看熱鬧都得要小心點,這一玩,不就把臺資港資都掃地出門了嗎?我們這樣玩下去的結果,是今后還將層出不窮的國際貿易爭端,還有深刻的傷害了制造業的利潤和發展,這是我們對于制造業無限悲觀的根本原因。

作者: 1600545011    時間: 2013-12-3 20:45
看了感觸非常
作者: 蝦米游海    時間: 2013-12-3 20:47
很好的文章,雖然是轉載的,但感謝樓主提供資料
作者: jilisujiao    時間: 2013-12-3 21:02
,雖然是轉載的,但感謝樓主提供資料
作者: 云楓    時間: 2013-12-3 21:42
感慨啊世道啊
作者: angel1399793    時間: 2013-12-3 21:46
寫的很真誠,感慨良多
作者: 781995655    時間: 2013-12-3 21:53
這類型的老板見過。靠著8、90年代的迅猛發展,撈了一筆,廠子也有點規模了。現在寶馬開著,票子晃著。但是隨著同行業的廠子越來越多,業務越來越少。又不肯降價,也不肯降低身段,廠里蕭條的不行。他們心里也急,也在找高回報的做,但是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又玩不了,自己的管理也上不來。就這樣晃悠晃悠的過。
在做這種低端制造的,管理好點的,還在活,活得也還好。那些管理差的,都死掉或者在死掉的過程中。
再不搞創新或者是提升技術,都等著死吧。哈哈。
作者: 幻雪藍    時間: 2013-12-4 00:50
這文章寫得非常深入,分析得非常好!我也見識了,的確是,有時我在這里看到的加工費是低得嚇人的。我都不知怎說了…好歹也是個技術性行業吧!
作者: gsbo88    時間: 2013-12-4 00:56
價格戰刀刀見血
作者: 大海無邊    時間: 2013-12-4 07:58
看到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為什么國內沒有百年老廠了
作者: 草藤樹    時間: 2013-12-4 08:20
那怎么辦呢?我們怎么活呢?
作者: 嗜血Viscount    時間: 2013-12-4 08:47
寫得很深入實際,以前搞大制造業的都去搞地產,制造業不掙錢
作者: whb179    時間: 2013-12-4 09:04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的,亂世出英雄!低端制造只會浪費國家的資源,污染環境!
作者: leungc    時間: 2013-12-4 09:11
基本是事實
作者: tangjingsh    時間: 2013-12-4 09:35
國人的本性嗎?樓主提出了問題,有沒有人思考出路?
作者: 天路客向東    時間: 2013-12-4 10:03
門檻低,是什么造就了這個。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沒有品質意識,競爭模式?
而門檻低,小企業多,與產業升降本身就是矛盾的。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3-12-4 10:18
感觸頗深啊!!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13-12-4 10:28
我覺得在東莞最發財的是垃圾佬,社會上最黑的是廢品收購行業!
作者: xlf63    時間: 2013-12-4 10:29
好文章
作者: 937496740    時間: 2013-12-4 10:47
很有感觸  目光短淺啊
作者: 2012過客    時間: 2013-12-4 11:12
中國人壓力太大,都想出人頭地。只要有機會就不會錯過,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作者: 學武書生    時間: 2013-12-4 11:31
國人玩的就是玩爛一個行業
作者: luiw    時間: 2013-12-4 11:39
真實,透徹!要想出路。
作者: hzband    時間: 2013-12-4 15:36
雖缺泛數據支持的說明,也是分析深入。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3-12-4 16:30
文章寫的很好,但是結論太悲觀了。當然他的目標地是東莞也有悲觀的理由
其實從出口制品到出口機床,這個本身就是產業升級。

至于知識產權的這種事情只能說現在在逐漸增加 (專利這種的從來都不靠譜,都是大公司大資本才玩的起)
作者: heroos    時間: 2013-12-4 16:56
很好的文章,雖然是轉載的,但感謝樓主提供資料
作者: 孫啟明    時間: 2013-12-4 18:23
文章寫得太好了,一劍封喉啊。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3-12-4 19:47
網絡發展,電商崛起,物流加速,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對中西部其實是利好的。對國內平衡也是有好處的。

僅對國內而言,如果你想買件衣服,在東莞生產,還是在鄭州生產將來差距感覺會縮小。東莞背后的供應鏈的優勢相對會弱化
作者: 吟嘯徐行    時間: 2013-12-4 19:47
網絡發展,電商崛起,物流加速,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對中西部其實是利好的。對國內平衡也是有好處的。

僅對國內而言,如果你想買件衣服,在東莞生產,還是在鄭州生產將來差距感覺會縮小。東莞背后的供應鏈的優勢相對會弱化
作者: 五月天2990    時間: 2013-12-4 21:02
寫的比較透徹,有同感。
作者: ws456456    時間: 2013-12-4 23:26
東莞還有實力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作者: 小一克sheng    時間: 2013-12-5 00:30
       看情況是沒得救了,又要進入下一輪惡性偱環
作者: surpriseing    時間: 2013-12-5 09:55
不好混啊,這環境
作者: 瘋一般的男子    時間: 2013-12-5 11:40
現在感覺機械行就像一個大黑洞,在黑洞里的想要看到光,黑洞外的一部分躊躇  一部分往里面擠  然后都開始觀望該怎么走  感覺就是缺龍頭啊   聽過一句話特別好“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堆中國人是一群蟲”,沒有領軍人物或者產業  機械行業也就這么半死不活的了
作者: 風吹落葉    時間: 2013-12-5 19:07
是的 干我干的4個車工 有3個買臺車床自己單干了 而且都沒初中畢業的 現在的人 都感覺老板能掙多少錢 哎 都想當老板 不踏實
作者: 東東2012173    時間: 2013-12-5 19:07
主要是治安太亂。

作者: 東東2012173    時間: 2013-12-5 19:08
08年金融危機。09年走了900萬人。
作者: 纏繞指間的煙    時間: 2013-12-5 19:56
感慨
作者: xiaojianzhang0    時間: 2013-12-6 08:54
太精辟了。
作者: laodongxia    時間: 2013-12-6 09:21
現在正加速的向著一個方向滑去,誰都拉不住
作者: autosand    時間: 2013-12-6 12:01
見血了,危機真的來了,快跑啊!不是逃跑,是要跑步跟上歐美!
作者: 胡地迷沙    時間: 2013-12-7 08:26
解決思路就是讓大的做的更大,更強,然后從新的起點開始和外國品牌斗。美的不都是這么出來的么,中國國內人那么多,起步沒有50萬臺怎么行,小廠,浪費多的廠,用這種競爭淘汰一批。或者轉移,往內地轉移,正好平衡沿海和內地的經濟。
作者: 鈈莋贁chien    時間: 2013-12-7 12:09
確實是啊。制造業現在蕭條的厲害。
作者: surfacer    時間: 2013-12-7 20:13
應該是轉的吧?
這種傻X作者還真不少,一些傻X文人連粵語還沒搞懂,就敢研究廣東珠三角的東西
文字還很“宏觀”嘛,比李總還牛啊,不過,本P往返順德數十次,怎么就沒發現有條什么“106國道”?
這位作者同志號稱來廣東十幾年了,既然對什么"順德模式"門清,那問你,順德“南方大廈”怎么回事啊?
可能這問題俗了點,那深圳有哪些做軍用雷達天線的公司啊?
作者: 藍徽龍騎士    時間: 2013-12-8 00:45
好文章,廣東這就這個情況!
作者: 276696334    時間: 2013-12-8 08:57
剛在天涯經濟上看到這文章,在咱們社區就看到了!樓主應該注明一下轉載!(沒準樓主是原創呢,別人轉載你的,那抱歉了)
作者: 品豐-程    時間: 2013-12-8 13:50
gsbo88 發表于 2013-12-4 00:56
價格戰刀刀見血

捅刀子的,一般最后也沒啥好下場

作者: menber2623    時間: 2013-12-8 13:59
內部價格戰惡性循環,等哪天一垮就是一大片
作者: 南瓜鄭曉楠    時間: 2013-12-8 19:08
牛逼
作者: 65th    時間: 2013-12-8 20:37
深有感觸,我們現在6臺數控車床,卑微的生存著~
作者: hmhnh    時間: 2013-12-9 12:02
大勢——無力不爭
作者: 年羔clt    時間: 2013-12-9 18:27
分析得非常好!我長知識了,謝謝樓樓
作者: 八師兄    時間: 2013-12-10 14:06
又何止東莞,整個大陸都是這樣的
作者: icegoods    時間: 2013-12-10 15:13
看著眼熟,天涯論壇的轉帖跑這里
作者: 麥兜11    時間: 2013-12-10 20:32
文章很好, 慢慢的看完了思考很多我也是做機械的。

作者: ywjianghu    時間: 2014-1-14 23:44
這篇文章寫得有深度,有廣度!
這篇文章我在別的論壇看到過,但不是用樓主現在的這個簽名。

作者: dove2199    時間: 2014-1-18 13:25
非常有深度,很不錯的帖子!
作者: 歐揚    時間: 2014-1-22 13:32
1600545011 發表于 2013-12-3 20:45
看了感觸非常

一語驚醒夢中人

作者: lucam    時間: 2014-1-23 09:04
很好的文章,全部看了,無論市場如何,生活還得繼續,努力吧!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