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制造,需要一個勵志故事 [打印本頁]

作者: cc果凍    時間: 2013-6-17 14:12
標題: 中國制造,需要一個勵志故事
文章《“中國制造”需要一個勵志故事》,感觸很深,轉到過來給大家都看看。
  
  我很想坐在機床邊或者流水線前,聽德國工人兄弟講講過去的故事。從德國媒體的集體回憶看,那可真是一部心酸屈辱的歷史。
  
  日前有中國媒體轉引德國《明鏡》周刊的報道:厚顏無恥,這是125年前英國人給德國造產品扣上的帽子。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后,世界市場不易進入,在夾縫中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不得不“不擇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并廉價銷售沖擊市場。偷竊設計、復制產品、偽造制造廠商……德國產品因此被扣上那頂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國制造”由此成為一個法律新詞,用來區分“英國制造”,以此判別劣質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
  
  德國人顯然記住了這個日子,以至于125年后的今天,報紙、雜志、電臺都在談論它。談論恥辱的同時,他們還在談論些什么呢?是榮耀。
  
  “德國之聲”稱,從125年前的那個日子起,德國人爭氣地讓自己銷售到世界各國的產品比當地貨的口碑還要好。100多年來,整個國家源源不斷從中獲益,任何一件“德國制造”產品“都像一塊熱氣騰騰的蛋糕”,受到各國的歡迎。《南德意志報》則稱,“德國制造”125年的歷史就像一個童話。
  
  與那些窮小子打拼成億萬富翁、灰姑娘變身公主的“炫耀帖”一樣,德國人講出了一個**裸的勵志故事。
  
  我們的“中國制造”還就需要聽聽這樣的勵志故事。國際上,“Made in China”時不時就會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在國內,各種揶揄和抱怨聲也不絕于耳。“中國制造”的處境,恐怕并不比當年“德國制造”要好多少。
  
  當如何應對?閉目塞聽,歸結為中國威脅論、列強毀我之心不死?自暴自棄,承認我質次價廉,愛怎么著怎么著?未免太沒出息了吧。
  
  繼續聽德國故事。英國1887年頒布《商標法案》,然而到了1894年,德國制造業界已經可以驕傲地稱,“德國制造”比“英國制造”還要強。眼光再放寬些——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上德國產品被視為廉價的劣質品時,德國學者就開始呼吁工業界清醒過來:占領全球市場靠的不是廉價產品,而是質量。20年后,英國的羅斯伯里伯爵表示:“德國讓我感到恐懼,德國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絕對的完美。我們超過德國了嗎?剛好相反,我們落后了。”
  
  記住這部勵志大片的時間跨度:7年,或最多20年。無論如何,這樣的時間跨度相對于一個國家的工業歷史來說,都并不算長。一旦意識到了,下決心去改變,令人痛苦的頑疾其實并非那么可怕。
  
  一名德國工程師告訴中國記者:“質量是設計、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如果能關注每一個細節,就可以實現零缺陷的目標。”此話發人深省。面對當下“中國制造”的粗劣,人們往往寄望于監管。監管不力,監&管者甚至與制造者相勾&結,這確實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央企、國企、龍頭民企們,需要聽聽這個來自德國的勵志故事。請設計、制造出“中國質量”來,而不是總想著跟檢驗和監管躲貓貓兒。
  
  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們,需要聽聽這個來自德國的勵志故事。請從一只打火機、一個螺絲帽做起,把“中國質量”推向世界市場。
  
  剛從技校畢業的小伙子、剛從村寨來到城市工廠的姑娘,也需要聽聽這個來自德國的勵志故事。故事里其實是有“人”的。以嚴謹著稱的德國產業工人,其令人敬佩之處,在于職業操守。做好每個程序,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機床邊或者流水線前也可以是散發光澤的地方。
  
  還好,“中國制造”尚未遭遇125年前“德國制造”遇到的那種恥辱。但在質量改進上猛擊一掌的時刻同樣到來了。談論質量時,我們在談論些什么?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勵志故事,但愿也是未來的榮耀,而非恥辱。

作者: Michael0576    時間: 2013-6-17 14:23
:“質量是設計、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作者: 水掉哥頭    時間: 2013-6-17 14:50
中國制造確實是很多人放心不下的啊!
作者: hc2003    時間: 2013-6-17 15:07
期待的中國制造也能清醒過來吧
作者: hzband    時間: 2013-6-17 15:17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個故事可以改變???
在我國一個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學急功近利,做假,說大話,5歲的孩童在娛樂界被推崇,娛樂大人,上小學中學大學。。。。。。。。。。
學校已變成不是育人的地方

作者: zdm2007    時間: 2013-6-17 15:32
主要責任在政府,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再加上地方的保護傘,中國制造成為勵志故事,難哦!
作者: 白云飛雨建虹橋    時間: 2013-6-17 15:51
世界是平的.
作者: superworkroom    時間: 2013-6-17 15:52
國外技術可以借鑒,但文化很難復制,思想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作者: jianqiangliulan    時間: 2013-6-17 15:59
謝謝!!!!

作者: 羅寧信使    時間: 2013-6-17 16:05
好文章~ 但是太多的中國制造是為了利益,尤其是眼前利益~ 哎

作者: 環銳重工    時間: 2013-6-17 16:20
贊一個!贊一個!贊一個!贊一個!贊一個!贊一個!
作者: hujiaozouqi    時間: 2013-6-17 16:28
中國教育失敗,現在就連幼兒小朋友都知道釣魚島了
作者: ihaizi    時間: 2013-6-17 16:32
發人深省
作者: chenqiwq    時間: 2013-6-17 17:11
德國也有這樣一段過去啊
作者: anthony1989    時間: 2013-6-17 17:17
恩恩,通俗點,需要一次完美的逆襲……
作者: 影wfgfs    時間: 2013-6-17 17:25
我們的制造真讓人放心不下
作者: Ricardo719    時間: 2013-6-17 17:47
如何在短短的七年里實現這種轉變?
作者: 老潘子    時間: 2013-6-17 17:56
發人深思!
作者: windsun    時間: 2013-6-17 18:52
好文章,德國人的成功,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深思!
作者: 把刀用好    時間: 2013-6-17 18:58
制造決定產品的下限,設計決定產品的上限。當一個產品和人一樣沒下限的時候,想想就可怕吧。
作者: ivorchan    時間: 2013-6-17 19:43
一腔熱血的人很多,但是 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實在讓人無奈的憋著
作者: xiao_9802    時間: 2013-6-17 20:22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作者: Nstart2012    時間: 2013-6-17 21:16
思想很難改變,但也要努力去改變。
作者: LXNZJL52    時間: 2013-6-17 21:26
國人還需努力
作者: 歐陽絕痕    時間: 2013-6-17 21:42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作者: 浪跡天涯的潘潘    時間: 2013-6-17 21:47
晚晴不斷的學習西方最后還是滅亡了,知道為什么嗎?封建社會的體制在那!
作者: WAST1989    時間: 2013-6-17 22:43
嗯,說到重點上了,質量是設計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檢測出來的!
作者: 阿nooo    時間: 2013-6-17 23:29
質量不是檢出來的
作者: 我是霖    時間: 2013-6-17 23:56
這個要頂一下
作者: 奔跑的小樹    時間: 2013-6-18 00:01
這樣的理念如何去實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作者: shasu    時間: 2013-6-18 07:04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者: zym1981    時間: 2013-6-18 07:36
期待的中國制造也能清醒過來吧
要腳踏實地做好手中的事,再規范下去,只有靜下心來做才能有收獲的
作者: 小白丶經典    時間: 2013-6-18 08:00
中國制造都上外國大片了。
作者: 浪人tjl    時間: 2013-6-18 08:10
學習了
作者: ztf198887    時間: 2013-6-18 08:12
好文章
作者: ミ百分│汗水    時間: 2013-6-18 09:25
了解下
作者: 鐵未銷    時間: 2013-6-18 09:57
中國制造其實不乏好東西,但是國人圖便宜,質量好的再國內沒法兒暢銷;即使買到國外去,質量也沒做到極限,因為人家覺得你的東西質量不行,不肯給高價,只肯給低價;我們缺乏一種寧缺毋濫的精神,明明是現有技能才有人敢用你,先有質量人家才能給你好價錢,但是國人大多迫于生活壓力或者為了短期利益犧牲質量降低成本,陷入惡性循環,致使中國制造走不出粗制濫造的惡名
作者: zhonshui    時間: 2013-6-18 10:58
人才是關鍵,做事的態度,思想不轉變,質量永遠也上不去

作者: 83145321    時間: 2013-6-18 11:09
china走出這一步很難,大環境下很難做出自己的產品
作者: yongquanfengjie    時間: 2013-6-18 12:02
受教了
作者: 信客xly    時間: 2013-6-18 12:36
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原因!德國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德國人思想里沒有奴性,所以有人監督和沒有人監督都能夠安安分分的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天朝“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持續的時間太長了,奴性思想根深蒂固,在有監督和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判若兩人!天朝制造想要成為神話,估計得等到傳說中的共產主義了。。。
作者: wolf-huang    時間: 2013-6-18 12:39
其實我們都是掙著夠吃米粉的錢,卻都操著賣白粉的心!
作者: 其名為鯤    時間: 2013-6-18 13:16
wolf-huang 發表于 2013-6-18 12:39
其實我們都是掙著夠吃米粉的錢,卻都操著賣白粉的心!

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作者: 獨孤峰yi    時間: 2013-6-18 13:16
天晴了,但烏云也就跟著來了
作者: whb179    時間: 2013-6-18 17:03
振興中國制造!
作者: 遙遠的考拉    時間: 2013-6-18 17:31
看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制造,覺得我們的路還很長,市場空間廣闊

作者: 吊死數控學生    時間: 2013-6-18 18:34
任何發展都有軌跡可循,并不是一朝一日。所以我們不要灰心
作者: 追夢中國夢    時間: 2013-6-18 19:30
設計是累死人的活,什么都是設計出來的,把一切都歸在設計上也是不對的,社會基礎很重要,要不然設計師要求的,制作不照著做,設計就是個夢想!
作者: 專業醬油男    時間: 2013-6-18 20:01
說的太真實了,如果照中國現在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中國制造總有一天會被世界所淘汰
作者: bafcptg    時間: 2013-6-18 20:08
現在一切向錢看,
作者: 范宗祥    時間: 2013-6-19 11:58
“質量是設計、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贊同
作者: waiwai0809    時間: 2013-6-19 13:02
值得借鑒啊。

作者: 悟寧    時間: 2013-6-19 14:03
我感覺不要怨天怨地,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也許社會就會變了
作者: 李澤    時間: 2013-6-19 17:25
社會什么時候獎勵過誠實勤勞的人?
作者: 小一克sheng    時間: 2013-6-19 17:54
質次的產品還有很大的市場呀,當到了絕望的時侯就會回頭的。很難改變中國人的心態。之前媒體報道地震中一塊巨石踏下一座古橋而橋毫無傷損。在當今稍重一點的車輛都會把橋梁壓垮。以質量來說我們好像是在一步步的倒退呀
作者: 水水5    時間: 2013-6-19 18:21
怎么樣讓每一個人都重視質量呢?
這是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么?
作者: 纏繞指間的煙    時間: 2013-6-19 20:04
中國就這樣  共產黨都是復制的俄國的馬克思
作者: 朱守武    時間: 2013-6-19 21:54
發表一下個人見解,其實,這個東西,還是看領導的意思啊!領導的一句話,頂我們千千萬啊!
作者: 朱守武    時間: 2013-6-19 21:55
發表一下個人見解,其實,這個東西,還是看領導的意思啊!領導的一句話,頂我們千千萬
作者: 李亞林修    時間: 2013-6-19 23:53
中國制造的浮躁一時片刻太難改變
作者: ayi880119    時間: 2013-6-20 07:45
希望以后能看到高質量的中國貨
作者: wreqtt    時間: 2013-6-20 09:18
質量要有民族意識
作者: 一重科技    時間: 2013-6-20 09:32
不知道華為算不算勵志呢!!!
作者: dymeaststar    時間: 2013-6-20 10:46
沒辦法
德國人知道自己東西不好,于是用心改善質量;中國人知道東西不好,于是降價
日本人知道自己的制度不好,于是明治維新了;中國人知道東西不好,于是改良,最后廢了
人家的政府知道自己不好,于是自我反省;中國政府知道自己不好,于是開始愚民。
作者: limlf3    時間: 2013-6-21 10:02
有創造能力的人是人才”。我自己就是幫一名索尼工程師設計一支筆一按就有一粒小鋼珠跑出來,那個工程師拿了我的設計去索尼日本總公司比賽得了最佳創意獎。我只是讀到高中,那個工程師是美國大學畢業。

集成電路芯片的運輸保裝管子的長度難以控制問題是在生產線的速度是非常快,每分鐘是在十五米的高速,這世界還沒有這樣準確的傳感器可以很準的割這管子。以零點一秒的公差就會長六到七個里米。可以這管子非常弱小,要用管子去推切割機必需把切割機迷你化。要設計這部機器我用了不少心思。我從來沒有放棄我的理想才能把這部機器完成。馬來西亞的電子工業一個月就要用到三千萬根的IC管子。我發明了世界第一部IC管子全自動切割和打洞機,這部機器能全自動切割和打洞只用三秒鐘的速度來完成切割和打洞的動作。一天可以生產四萬根IC管子。我做了二十臺這樣的機器在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八十萬根IC管。這部機器是我人生最得意的作品。
我的機器的控制系統是我自己設計的,我要懂得機器設計,電子控制系統和機械繪圖才能一個人完成整部機器的發明。現在年輕人就只懂一個專業就很了不起了。要懂得不同的專業才能發明一部機器。不懂其他的東西就是不能一個人發明一部機器。我只讀到高中二就沒有機會上大學了,很多時候我的專業是靠自己去上課程去學回來的。我要感謝我以前的日本公司給我一個寶貴的機會派我去日本學習。在日本我學到日本日的敬業的精神和對工作上要求完美主意。我覺的上天對我不薄給我機會去學習。我會講的語言
日語 英語 馬來語 普通話 廣東話 潮洲話 閩南話. 我上過的一些課程 :-
德國 FESTO PLC 電腦的管理德國 FESTO
氣壓自動化的設擠德國 FESTO 電子化的應用.
我覺得大陸現在的教育的體系下培養不到像我這樣的人材,只要學生照著課本去讀死書以分數來定好與壞學生,不讓學生有自幾的想法,沒有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創意.我是從機件加工的技工開始,學習加工零件再去學電腦繪圖之后再去學怎樣做自動化的控制的系統.
我從不放棄我的理想.我要成功我不要去讓人家幫我,我要全部由自幾去完成

作者: 望盡天    時間: 2013-6-21 19:56
我是一個剛剛畢業學機械的應屆生  有點小迷茫  
作者: 二兩破    時間: 2013-6-22 08:46
粗制濫造
作者: da_lao__    時間: 2013-6-22 10:09
中國制造。。。
作者: danver    時間: 2013-6-22 13:20
說的很不錯,,但是前段時間看新聞調查大學生畢業計時,介紹德國的教育是90%的職業教育和10%的高等教育。德國國家規劃就是工業強國。教育就為了培養產業工人。中國現在開始要改變這些都需要至少兩代人。在看看中國的社會導向。現在是地產和金融嚴重吞噬著實體產業。所以中國制造要真變成德國制造那個樣子是整個社會的事情!
作者: mrlala    時間: 2013-6-22 14:19
有生之年還有希望么?
作者: 雷心聽戲    時間: 2013-6-22 14:56
技術號復制,而文華,制度是我們需要自身改變的
作者: 洛倫lr    時間: 2013-6-22 22:50
現在的一切都是被逼著向錢看齊,不改變這個現狀,想要再現德國神話,幾乎不可能
作者: 長路漫漫1989    時間: 2013-6-23 09:20
牛逼,產品是設計出來的,是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作者: 非你不娶    時間: 2013-6-23 10:00
中國這個社會 已經沒救了
作者: for。    時間: 2013-6-23 19:04
很好啊
作者: 好方案    時間: 2013-6-23 23:19
故事早就有了,喜BOSS不是剛講嗎?

“中國夢”啊。
作者: 起個名字好糾結    時間: 2018-9-11 10:48
值得干機械行業的老板們一看

作者: lkw010101    時間: 2018-9-11 15:38
中國只追求眼前利益,很多學機械的都被迫轉行,還想要什么高品質的產品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