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為什么造不出高檔機床?---[討論] [打印本頁]

作者: immortalking    時間: 2007-2-14 22:58
標題: 中國為什么造不出高檔機床?---[討論]
我國數控機床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按照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控機床技術水平的認定》的分析,我國的數控機床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可能相差20.5年,這個結果是否能得以公認,尚有待商榷。那么,我國數控機床技術與國外的差距究竟是在什么方面?是水平、精度、功能、剛性還是可靠性問題?不妨聽聽業內人士的看法。

    聲音一:

    中國造不了高精度機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缺乏工人和一般的企業培養不了高技能人才。舉個簡單的例子,培養八級鉗工耗資就不是個小數字,而且時間也很長。并且,8級鉗工也不能止步不前,也需要時不時去進修一下,另外還要經常給他高難度的工作(小工廠根本培養不起),不然技術會生疏的。總結一下,培養出一個高水平工人,沒有5~8年的時間根本辦不到,再換一個角度,即使培養出了高水平的工人,如果企業制度不能提供優越的條件,也留不住這樣的人才。這就造成了很多工廠不愿意在資金去培養優秀工人。

    其次是沒有這個精力去設計生產高水平的機床。有時候一臺機器造下來要花兩三年的時間,以德國為例,以前加工一根臥式銑床的刀具軌需要的工人數為一名工程師,兩名技師,3~5名高級工人(大約相當于國內剛拿到8級鉗工證的人),而且也非常耗時間,大約要半年(包括精加工和表面處理,以及修配)。

    這樣下來,除非是大規模企業,小企業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開支和時間。以前,國家也不足夠重視,所以高精度的機床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不過現在機械工業作為國家工業的基石已經成為最薄弱的一環,各方面已經開始不斷重視機械工業的發展。估計不久應該能有較大的進展。

    聲音二:

    中國機床差主要是在質量和數控伺服系統,而質量差很多時候是由一個員工的責任感決定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配合不到就用錘子敲進去,不使用浮動鏜來保證孔的型位誤差。

    另外,數控伺服系統是硬傷。中國主要使用西門子和日本發那科系統,自己的數控系統就差一些,還有主要在伺服電機上的差距。中國的材料也不行,比如,刀具材料無法在6000轉以上的環境工作,在新型材料的研究上中國落后了很多,在相同條件下國外的材料和工藝都比我們要好。

    一般國產的機床可以使用4~5年,但是要年年校正,用激光校正儀,還有就是精度和容錯性比較差,故障處理更是跟不上。還有在航空業使用的機床上有很多設備是專用機床,一般數控機床的精度在0.05mm到0.001mm之間,但是遠不能滿足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只能加工一些中高精度要求的產品,對于象陀螺儀這類零件就需要專用機床,而像航天飛機,美國是用整塊鈦合金去挖出來的。

    虛擬機床、快速成型技術、納米機器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已經打開了機器制造業新的大門,遺憾的是由于我國電子工業、材料技術的落后,已經落后10~15年了,所以,從某個角度看,我們的機床和國外的機床差距還在加大。

    聲音三:

    在中國制造業,工藝遠比制造難度要大的多,如鈦合金焊接技術,大型彈射器的氣密技術等等,中國缺的不只是技術工人,更缺的是工藝師。可以說,中國機床嚴重缺少各方面專家、人才,許多關鍵性技術(如剛性、熱變形、振動、噪音、精度補償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還有就是材料、模具、數控的人才缺乏,沒有這方面足夠的人才,中國的機床產業要趕上國外先進水平又談何容易!

    聲音四:

    機床工業對機床的特點與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夠清楚,不仔細研究國情和實際需求,盲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而不去認真打好技術基礎,因此常沾沾自喜于個別產品的開發,而整個主機及配套件的科研、設計、制造和供應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對國情缺乏深入分析,就想當然地要盲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雖然我們利用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合作生產了許多一、二流先進機床產品,但沒有解決好內因這個根本問題,因此,雖可能興旺于一時,但不能持久。

作者: wangbin627    時間: 2007-2-15 09:04
標題: Re: 中國為什么造不出高檔機床?---[討論]
沈陽機床是世界前十了.不會相差那么多吧,具體也沒有對比過
作者: 浣溪沙    時間: 2007-2-18 23:00
標題: Re: 中國為什么造不出高檔機床?---[討論]
數控伺服系統是硬傷+ S7 T7 N- ?- d1 y
還有就是硬件和軟件問題!
作者: yonker99    時間: 2007-2-21 22:01
標題: Re: 中國為什么造不出高檔機床?---[討論]
我覺得,在機床行業.中國的制造工藝和技術相對更差些. 在很多工廠,我們最熟悉的工藝和技術也是最需要改進并有很大提高空間的地方.可就是這些地方最容易被領導和工人忽視.現在的時代好象新的知識不斷涌現, 人們都去追求新東西,往往忽略了我們身邊最熟悉的東西.可以這么說,從技術上來講,我們身邊的每一樣東西,都有無窮的改進空間.
作者: herui1012    時間: 2007-2-27 18:47
標題: Re: 中國為什么造不出高檔機床?---[討論]
中國機床嚴重缺少各方面專家、人才,許多關鍵性技術,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還有就是材料、模具、數控的人才缺乏。問題不是一個兩個,要干上發達國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作者: waren2569    時間: 2010-11-11 15:20
20.5年,我覺得好像不止吧!國內的機床行業大部分關鍵功能部件都要外購才能保證精度和運行穩定性,更不要說系統和電器件了。相對于機床產業落后,我們要追溯到功能部件,甚至是研發能力。制造業是國家工業現代化的根本,是一個國家文明的具體體現。制造業的成熟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時間積淀。我國的工業只能說是剛剛起步,距離歐美和日本差距仍然很大。希望國家能從職業教育入手,長期規劃,盡快縮短與歐日的差距。
作者: 丟了翅膀的鳥    時間: 2010-11-11 17:40
我國數控機床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按照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控機床技術水平的認定》的分析,我國的數控機床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可能相差20.5年,這個結果是否能得以公認,尚有待商榷。那么,我國數控機床技術與國外的差距究竟是在什么方面?是水平、精度、功能、剛性還是可靠性問題?不妨聽聽業內人士的看法。
! U. }" u/ [* M$ H
0 p% V. q1 ]! p
作者: wuqiang1114    時間: 2010-11-13 15:26
材料領域、技工、設備、工藝都欠缺
作者: 曠野孤狼    時間: 2010-11-13 16:13
首先工人素質要提高,但是我們知道現在大學里學的是些什么垃圾,還有一些技工學校,那些磚家叫獸真正的實踐有多少,全憑一些理論知識,理論嚴重脫離實踐,我覺得既然找到了問題所在就應該從源頭抓起!歡迎大家來拍磚!
作者: yangshuocn    時間: 2010-11-13 18:28
我感覺樓主說的不完全對,一、中國不缺乏高水平的技工,缺的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事的領導,二、不是我們造不出來好的機床,而是,我們的工人工資太低,一個月1500塊錢,甚至更低,人家為什么給你造那么好的床子,領導更多的要的是量;你說的6000轉我不知道,我們廠造的床子跑到5000轉是一點沒問題的。有一個老工人說我們現在的床子質量跟以前比差遠了,想象一下以前的時候工人是什么地位,現在呢,越來越不被人看得起,沒有人愿意做一個工人,我們常有很多好工人,但是因為工資太低,他們都不是很盡力!這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作者: zhouli1974    時間: 2010-11-14 11:38
收入低了,誰會那么賣力的去干。
作者: 810523282    時間: 2010-11-19 19:37
任重道遠啊 材料領域、技工、設備、工藝都欠缺
作者: xwjgzu    時間: 2010-11-19 21:45
主要是工人工資太低的緣故,你看現在那么高的的房價和物價,誰還能夠全心全意 的去搞機床呀?
作者: waren2569    時間: 2010-11-20 10:15
中國造出了高檔機床賣給誰?研發費用,制造費用勢必很高。而且在中國人的思維中,中國機床已經是廉價低檔貨,同樣的東西只要貼個洋標簽就貴了很多,差不多的機床,中國價格高,哪個會買?適應市場的前提下,中國是無需也不必制造的,除非價格低廉,但這又與高檔機床想沖突,況且國內粗制濫造的惡性競爭。。。。怪圈。。。。中國人什么時候能不再崇洋媚外或許中國就可以試著做高檔機床了!
作者: 無風不起浪    時間: 2010-11-22 14:40
  好像我們要的是量  不是質
作者: sunny_fans    時間: 2010-11-22 15:40
態度決定一切,從機床廠家的領導開始,到普通的技術工人,譬如,有些機床廠,前幾年,還不錯,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產值來自房地產,他們能做好機床嗎?領導一味做大做強,那是一句話就能做到嗎? 如何做大做強,這需要多少細致的工作需要做,中國的工廠有多少人做細致工作,大多數好大喜功!
作者: kaka1987    時間: 2010-11-22 18:33
沈陽機床會讓你們看到希望的'
作者: 喝雪花干車床    時間: 2010-11-23 21:45
365663398 發表于 2010-11-13 16:13 1 n( a% y4 S1 F8 P) e; s7 I
首先工人素質要提高,但是我們知道現在大學里學的是些什么垃圾,還有一些技工學校,那些磚家叫獸真正的實踐 ...
+ @( j5 c' z# e/ T
頂?。。。。。。。。。。。。。。。。。。。。。。。。。?!1
作者: 木然    時間: 2010-11-26 11:20
10樓說的很對,現在誰看得起工人呢?連農民也不如?。?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0-11-26 12:43
造龍芯就是典型的自主研發成果。。。。。。其他行業也都差不多這樣
作者: 疤瘌梨    時間: 2010-11-26 14:17
關鍵是制度,同意樓上的說法?,F在有幾個領導重視技術工人,重視工藝的,都在想辦法往上爬。
作者: ywjianghu    時間: 2011-9-1 20:48
文章寫得很有水平。
& {( k, A1 V* v6 r/ V9 n風格也獨特。
作者: 抽筋的蘑菇    時間: 2011-9-2 07:54
這是一個過程,中國發展數控才多少年?日本又發展了多少年?. F; P1 S! F, l2 ]$ k
5000轉不行?你沒見過吧?雙主軸的30000轉見過沒?中國做的!?。?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抽筋的蘑菇    時間: 2011-9-2 07:57
我可能是錯了,30000轉的刀具材料不知道是不是中國生產的,不過高光機的速度是有那么快
作者: 靜心盡力    時間: 2011-9-5 20:20
  臺灣淘汰的TV510,在我們這賣的很和諧。
作者: zga3318060    時間: 2011-9-6 12:34
中國造,可以實現嗎
& W. b+ r5 h" F& D3 E; R; F( @1、現在國產機床主要配套件均為進口3 D2 v1 H+ o3 p6 m7 w3 I4 g; U
機械主軸:臺灣產;電主軸:德國產;絲杠導軌不用說;系統基本全是進口的3 `6 Q4 v+ ?. S, h- k' \9 Q% R
2、主機方面基本只生產鐵件,其余件均外購,還有就只生產的鐵件都精度保證不了+ R1 A0 K+ o; E6 u+ Q0 I5 |5 a
3、基礎重視不夠,材料,熱處理等基礎性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 y! B1 C/ e( S; u
作者: xiaopeng1990115    時間: 2011-9-6 19:40
因為中國目前國情根本就不適合國產高檔,現在是以經濟型數控為主,產品的定位是粗加工,而且鑄造上也有所欠缺
作者: asdks    時間: 2011-9-8 11:36
      本公司從事生產刀具近三十年,2007年的一次機遇讓我們公司轉型從而組裝五軸聯動工具磨床,我想談談我們在詢找供應商的過程,當然有時候可能是我們運氣不好,沒有一下字找到合適的配合商,但是我只想與大家分享一下詢找幾大重點的過程。; v4 V- m" i& R# Q% J
1.控制器3 a' v; u7 o9 X7 B5 E
    剛開始我們想詢找國內的一些控制器來完成五軸同動的功能以及是否達到的效果,但是很失望(根本沒有相對應窗口)。從而只能選擇臺灣產品(因為它的性價比高且可滿足我們的所需),這是臺制品與國產品控制器的差距。
3 {" a/ I0 S. o& ~7 y2 @2.軟件開發商
4 t0 l# q8 V0 d. b, y0 D4 Q    想找相關學者(博士)共同開發相關軟件,但是也很失望。從事相關軟件開發近三十年的談到最后均無法再談(根本對刀具一無所知,自認為學識很高,能力很強),最終與北京清華大學來共同研究開發,由我們提供技術,他們寫成代碼。但是至今未能夠完全滿足于我們所需,后來我們與瑞士一家軟件公司合作,我們用了近4年所做出來的還不如人家僅用一個月所做出來的,這個讓我所看到的就是差距。  M% }1 |8 E! L- h7 t9 [
   
! o5 }6 T- p8 j& {9 C# W5 n: X3.主軸3 X6 b$ p( ~+ T5 U3 ~! v
    對于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有時候訂做產品且量不大的情況下實在是有些麻煩,進口產價成本高交貨期久,想找國內生產商,國內有點技術的好像你得求著他且態度傲慢(真是無語),最終不得已又詢回臺灣,這是國人對工作的態度讓我看到了差距。2 C+ _, N7 E3 F7 g/ }, j  U2 E
4.床身) Y' @4 {2 F1 @& J( c4 Y1 i
    國內做光機的廠的確很多,但是他們主要都是做雕銑機與加工中心以及銑車類的光機,想找我們所需要的光機還真是太不容易了,2008年雖然是金融危機,但是如果你只有一臺,想讓他們修改某些尺寸,實在是比登天還難,我們問精度,他們只問數量,只要聽到一臺有些都不想講了,無奈只能買差不多的機身自己回來修改,這應該就是版主所說量的差距吧,因為他們只要求量。
5 G+ E6 t; |9 c, C8 V   以上這是本人在產品開發期所經歷過的事情,我只想說明一點,有時候態度很重要,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1-9-15 10:25
哈哈大家都沒說到點子上   中國能做高精度的機床這點毋庸置疑 可是做了賣給誰   國有企業不買因為你不知名  私人買不起太貴  國家不支持稅收太重   
作者: ray1112    時間: 2011-9-15 12:52
抽筋的蘑菇 發表于 2011-9-2 07:57
4 i, T& K" x+ L& O( e, ]0 H# e我可能是錯了,30000轉的刀具材料不知道是不是中國生產的,不過高光機的速度是有那么快

7 ^: b& \  m- k* r. Q$ f30000RPM的主軸~~哪家的電機?哪家的驅動?軸承是誰家的?' |6 a6 F: d" F' J$ y7 A

作者: 曠野孤狼    時間: 2011-9-15 21:39
記得我剛來公司的時候老板找我談話,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段話是“我才不會像XX機床廠那么傻的自己設計,必要的時候我會買一臺別人的機床回來你們幫我測繪,然后出來就是成熟產品,這樣就節省了我一大筆的開支”從這句話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的態度,同時也看到了中國機械行業的未來!我們這些技術員在他們眼里什么都不是!
作者: 零度的冰    時間: 2011-9-16 21:04
本帖最后由 oswineo 于 2011-9-16 21:07 編輯
1 i, c* p% Z& R3 @$ ~' O3 j8 T
* j& H4 P- i5 s$ g  B/ ]4 k9 Z3 Q我現在的小公司,大老板一天到晚開會,要求做大,把活做好,把自己的產品改造研發,機器做的漂亮,最后呢?我還因為買幾把立銑刀給工人用向二老板申請,二老板叫我給他們做個簡易的開口鏜桿,裝手磨刀當立銑刀用,還能要多大直徑就有多大直徑。沒辦法的,中國普遍現狀。要習慣。中國現在就是要用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賺最多的錢,做那些機床干嘛,人家是人工費用高,中國呢?我買一臺加工中心,能車能銑能鏜,多少錢?我買3臺2手車銑鏜多少錢,人工費多少錢!沒話說了吧
作者: bb545807    時間: 2011-9-19 11:17
鼠標一抖 一分到手 打醬油路過  順便幫頂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1-9-19 13:06
中國大而不強,不是一個方面的問題,需要系統解決的,但是現在恐怕是沒有人能做、敢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國歌還是要唱“到了最危險的時刻”?。?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頭發甩甩    時間: 2011-9-19 15:03
熙熙皆為利來/ Z+ n! M  O9 \& d- f' R' W) y
攘攘皆為利往# `% Q& F$ r6 X
好產品沒有拼裝積木賺錢,
( w' ^2 o6 {; `# t! f/ H) l
作者: smallstone    時間: 2011-9-19 18:56
現在的人沒有前輩能吃苦。以前的老師傅一個月才40-50元,鏟導軌,修主軸,樣樣干。現在的人2000-3000元一個月,什么都不會?就會吹牛皮!整個形勢看起來大好,事實上退步了。現在是靠賣資源,低勞力吃飯。吃子孫后代的飯。
作者: 抽筋的蘑菇    時間: 2011-9-19 19:57
ray1112 發表于 2011-9-15 12:52 1 `+ @  U) f* ]& e
30000RPM的主軸~~哪家的電機?哪家的驅動?軸承是誰家的?
8 j8 U. h5 c$ r
驅動是松下的,其它的不清楚。應該不是國產的吧
作者: 抽筋的蘑菇    時間: 2011-9-19 20:09
抽筋的蘑菇 發表于 2011-9-2 07:54
& P6 [. F- b6 x$ f4 R這是一個過程,中國發展數控才多少年?日本又發展了多少年?* ?! T1 \% {% I3 D  {: b
5000轉不行?你沒見過吧?雙主軸的30000轉見過 ...
3 P: \$ j) I* A, _3 l
是不行,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是一個過程,底蘊從何而來?需要積淀。一個高檔的機床不是一個好的系統,或者一個好的驅動,一個電機,一個軸承......所能解決的,是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的。% y" M6 F4 M2 o9 v+ Q
我目前遇見的同一家機床廠出的機器,用的是同樣的材料,但有一臺機床就老出毛病,究其原因還是裝配的問題。有時候還需要的是員工的職業道德。2 z! U9 q, y* `0 m* C6 t" w+ g
.......
/ l. e; U: L) T9 T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們能造出屬于自己民族的高檔機床。( Y" i( [7 y. l8 i% B

作者: 安陽老鶴    時間: 2011-9-19 21:17
急功近利是現有機床行業的通病,他們并沒有認真去做這些事情,而是啥都想做啥都想成為自己的,沒有自己的特色和高端產品,即使有也是抄的。
作者: gl200261049    時間: 2011-9-20 19:31
現在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心態問題,大家都太浮躁,搞機床的搞房地產,搞酒店,錢是掙到了,但是傷的是國家。而干機床的,又想著降低成本,偷工減料,能偷懶肯定不真人做。問題太多,情況太復雜,但是中國人是非常智慧的,仿照并國外的機床技術,現在已經達到了,如果是大項目,重要的,不允許出錯的,機床的質量就會好,普通出產的大部分都是次品。
作者: yangyixin1983    時間: 2011-9-24 11:41
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浮躁了
作者: yzy_yxy    時間: 2011-9-26 20:26
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沒有高科技 但要有高質量  有責任心高質量就能做到
作者: zdh0000009    時間: 2011-9-26 21:25
主要是人的思想,特別是企業老板的是只想賺錢,不想搞精品,設計人員為了符合老板的思想,只設計一些低檔的機床。另外工人的素質也要提高,金加工只是基本符合圖紙,不是全尺寸合格,裝配工人更要提高,鏟刮點基本都不夠,點,線,面的關系沒有完全符合技術要求,都是差不多,沒有德國人嚴謹的工作態度,我們應刻先學臺灣,日本,再學德國。爭取二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作者: 蛋炒飯扳手    時間: 2011-9-28 21:55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9 T& {- x2 m% z& k! F1 k/ p! t2 Z- D關鍵是心態、態度一定要好
' p4 U. Q1 d& `
作者: crazytnnd    時間: 2011-9-29 09:24
我在這里觀察一下,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作者: l19731121    時間: 2011-9-30 11:28
浮躁的社會,浮躁的人,干的活只要不影響使用
作者: tianchisunlin    時間: 2011-9-30 13:38
{:soso_e100:}{:soso_e130:}同感
作者: 曉☆    時間: 2011-10-31 22:30
現在越來越少的人愿意當技工了  有實力的沒人愿意在骯臟的一線車間過一輩子   剩下在一線奮斗的 都是靠手藝混口飯吃的      
6 K  T, T$ q/ D  s+ Z& c$ @9 ~4 M  高素質人才怎么會愿意當生產工人呢   反過來生產工人里面哪有高素質的人才  ? 還搞什么進修啊   理論能學進去的人 絕不會去當個小鉗工 哪怕你是八級 十級你不還是個工人 何況還是 NNNN年以后的事    凡是當工人幾個能學的進去理論的   還進修
作者: 沖床160    時間: 2011-10-31 23:20
鼠標一抖 一分到手   順便幫頂.
作者: 太陽升起    時間: 2011-11-1 08:46
我覺得關鍵是沒有培養技術工人的環境,人制造機器,人排在第一位。還有就是培養工人的教師應該有社會地位。最關鍵的的當然是國情啦。
作者: jinyuwang    時間: 2011-11-1 12:01
機床業振興需要的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全面提高了,機床業也就自然上去了。還是從基礎做起吧
作者: 超哥曬    時間: 2011-11-1 13:00
不是我們技術不行,是我們的素質不行,不要噴我,這個的確確實實 現實擺在面前的。你們想想一臺有含量的機械設備有多少環節,要保證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一絲不茍,我們國人做得到嗎?即使有人會站出來說做得到,可是你可以完成每一個環節嗎?目前我們的做機加工的還有大部分人的思想是【能用】就行。就憑這個思想能做出高端品質的東西嗎?
作者: cvn_77    時間: 2011-11-2 23:28
最差的不是那些所謂關鍵技術,恰恰是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鑄造,溫度,行程等方面的控制技術和材料合成技術,光一個普通的生鐵鑄造,有幾個工廠敢說做的非常好的?
作者: 有牟有    時間: 2011-12-5 15:29
社會引導  一切向錢看    于是其他問題被忽略了
作者: 軸承軸承    時間: 2011-12-5 17:44
還是技術力量的薄弱,中國科技發展這些年雖然去得了較大的進步可是跟國外比,核心的技術還是有差距的。
作者: liyepeng    時間: 2011-12-8 19:11
我是做機床皮帶主軸單元的,雖然現在主軸精度可以達到1um。但是在穩定生產上,扔需要更多實際經驗支持。我們起步慢,現在已經很不錯了。多給點中國制造一些時間,會越來越好的。加油
作者: zdh0000009    時間: 2011-12-8 19:56
我覺樓主說的不全對,一、中國是缺乏高水平的技工,更缺的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事的老板,民營企業的老板都是近功近利的,二、老板要的是量;三,現在沒有人愿意做一個工人,我們常有很多好工人,但是因為工資太低,老板賺多賺少同員工沒有關系,員工沒有股份。
作者: yangyixin1983    時間: 2011-12-9 22:05
沈陽機床似乎有些專注于量了,就算以前的cA系列和鉆出都沒七八十年代做的好了
作者: 真正的高手    時間: 2011-12-11 10:57
其實中國也造的出高檔次的機床!我就是干這個工作的(機械部分),但問題是太多的核心技術是進口的。我掌握的更多的是高精度的機床的集成技術:布局,零部件設計,裝配工藝;數控系統或運動控制卡依賴進口;精密級機床的導軌絲杠軸承依賴進口;超精密級機床性能20年來無進步。
作者: gsjonline    時間: 2011-12-11 12:33
“刀具材料無法在6000轉以上的環境工作”
/ P5 P! \- h9 h# H/ O' r. T3 c* ?  q不只是刀具材料的問題,轉速主要還是根據切削的線速度來定。
. ]2 e1 e6 a4 y; S2 n  v“高速切削”指定應該是線速度而不是轉速吧
作者: 懶得不要命    時間: 2012-1-2 23:52
差多少年咱不知道,但我見過7幾年的奧地利數控車,很大那種,帶自動上料機械手的,到現在還正常工作,數數,差多少年
作者: list2012    時間: 2012-1-4 10:12
我覺得市場的短視思維,影響了機床發展的長遠規劃,這需要國家統籌安排和相應的政策支持
作者: Mr.BāoZǐ    時間: 2012-1-4 10:32
我的理解是,中國人窮瘋了,更多時候考量的是量,而不是質,因為量大,供應渠道也可以拿到好價錢,進而成本低了,那在市場上也可以做到薄利多銷,人人都在創業,于是就容易出現惡性競爭,進而就導致了許多的偷工減料.殊不知,只有站在市場最高端的,才真正的能拿到利潤.而且東西賣出去后也省心.
& B# y9 e, U: v( l) u+ ]3 ^5 U我在深圳有一認識的人,開個工廠加工些東西,順便也做些機器,曾聽他說過一句話,讓我感覺非常郁悶,一邊做老板的人怎么能有這樣的觀念:我現在的機器,客戶能用三年,保修期一年過后故障率就會非常高,那每次過去維修都可以賺一筆維修費.并且機器一壞又找我買新的..現在研發的這臺,客戶用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幾乎都不需要維修,找我要下一臺機器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聽完這席話,我差點想吐血.丫的全國就只有這一家客戶會用你的東西嗎,???鼠目寸光...品質弄好了客戶用好了客戶幫你去做宣傳那是最好的無形宣傳.就好像,客戶介紹的客戶成交率基本能達到80%以上.
6 m$ G2 R5 w# Q于是我認為,國人不是沒有能耐沒有技術制造好的東西,而是沒有好的態度去對待第一個細節.把應該重視的角度和方向弄錯了/ W, j: D/ k# u$ G% M3 M3 A

作者: changjiang0595    時間: 2012-1-4 21:28
不用說了!一個字國家根本沒把機械工業作為發展目標,工人福利、行業技術交流、學校教育等,其實在中國很多搞機械的多開始離開這行業,這個行業也瀕臨被其他的行業擠壓。人才多跑去了房地產、考公務員,有時翻開改革開放時期的書本,感覺比我們現在寫的機械類的書寫的好。對于機械我想應該要有危機感,機械決定國家命運!
作者: ayhx    時間: 2012-1-4 21:37
盲目追求GDP的時代,能做出什么好東西。
作者: tip200305    時間: 2012-1-4 23:01
問題總是有的,需要我們一代代的機械人去慢慢解決,急不得,也不能急
作者: Mozart    時間: 2012-1-4 23:05
技術還不行,數字化程度太低!
作者: makino    時間: 2012-1-20 18:56
機床采用鑄鐵實效太差。沒有好的工藝。其次結構不行。也不合理。多用心學習日本普通機床制造經驗。不要一窩風搞數控!' V/ U3 W9 T7 m" ?$ H, l

作者: TT杜蕾斯TT    時間: 2012-1-20 22:02
我總覺得歸根到底還是材料問題,說技術有技術,說理論有理論,有些設計思路還是很前沿的,但是一到實際生產上往往是材料上出問題。
作者: 天空之楠    時間: 2012-2-3 23:13
差距不止20.5年!不是我不支持國產機床,就拿沈陽的來說吧,真的和進口的沒法比,做工呀什么的太太太粗糙了,精度也不好
作者: A青山    時間: 2012-2-3 23:26
只是在模仿,沒有技術積累
作者: garnettbao    時間: 2012-2-4 11:29
數控系統問題任重而道遠??!
作者: 怡祥飛龍    時間: 2012-2-4 11:30
機床企業領導浮燥心,應付心; 盲目心;利益心;仿作也做不好;  國家的寄生蟲 ;        我這里有一臺86年左右的日本宮野數控機床,當時對中國是禁運的,有美國二手過來,從床身;外殼;電氣;液壓系統;軸承;   三角帶看到那做工;質量那真是絕美的說的9 W; @% q+ h. ]& B/ L; ]& p* J
- m! c" U, a6 y0 t, T1 C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