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稱大象"的技術看點 [打印本頁]

作者: 冷水黃金    時間: 2013-4-16 23:02
標題: "稱大象"的技術看點
本帖最后由 冷水黃金 于 2013-4-16 23:07 編輯 8 N. g+ _. T1 N. c9 z: g
2 S7 k0 m8 y0 ?) b: B! p
問娃兒如何知道一頭大象的重量,小家伙毫不猶豫的引用了“曹沖稱象”。
! T9 p2 q  ?0 s; v- U
$ ~! k( z. z; s6 j又如此問了二個小朋友,結果都是毫不猶豫的引用“曹沖稱象”。
6 o" w9 u4 J& C) Z5 r* p% A. A
  \; ~0 a: T) Y% u; \3 \問他們還有啥辦法,結果都不知道。+ W4 w5 z. H. Q" M9 R% u: C: [

7 k; H* Q8 F' R21世紀還是采用的“曹沖稱象”* ^1 n$ m6 Y$ [, a; B

5 _' v4 B$ g; w5 L' p言歸正傳,亂吹下“曹沖稱象”:# h0 K3 Y. ?) C1 S" {  o9 r% ~9 o
' Z; y7 I1 x" z5 ]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們想出了不少辦法,有造大的,有割肉分塊的。。。。。曹沖給出了個讓他老子滿意的答案---用船裝,咱們一個個分析:
& O' d! A4 @7 J3 q/ ^- n* V7 f- h; U& B5 o1 X
用船裝:這個辦法真的好嗎?- W/ t1 o% ?$ ~/ b* P
8 B' Q. J3 y$ t; `( b" E8 }8 ]
咱們按亞洲象5t算,這個船可不能太小,不然大象晃悠下,估計得搞翻了,也可能把大象嚇暈了!估計也得十多米長,三、四米寬吧。
; C9 ]" B# f5 O5 y
5 R8 Y7 I/ `, |0 M: }7 m' [+ ~這么樣個船,大象站上面晃悠下,擺下尾,甩下鼻,船都得晃半天,前后左右四個人劃四條線,有難度呀,風吹水蕩,隨便深淺個幾公分也有幾百公斤差別。+ f; w9 \3 p/ b

. T& y0 y3 N: u裝石頭?簡單嗎?上百塊石頭,可不能亂堆,它們堆起來的重心必須與大象站那的重心位置一致,大象站船上時重心在哪兒?只有用四條線作基準了!石頭多少還沒確定,還得找石頭位置,東一塊西一塊,慢慢試吧!說起容易做起難吶!
2 q6 b# W& r" R! K) N' ?0 s' y8 @( T: f& ]9 a

; G6 z7 ^* u2 ^8 K6 N分塊割肉行嗎?重慶有個方言詞:“寶器”。
" n) N4 e. w/ d. a$ J& H! r+ x" p! f" ]0 k* }: E3 N/ P$ `& h
造大秤:
書上說,沒有那么大力氣的人提起來,需要把大象提起來嗎?以前見過店鋪中比較頻繁的稱量,多把提紐吊起,大稱其實也可以吊在一根橫梁上,相信古代大木頭不像現在這么稀缺
0 d7 T/ z- v5 w! {; W) K1 E8 z" p4 Q! n
計算下,假設短頭長1米,弄根長6米的木頭應該不是難事,為了稱起大象,大頭吊大象(這吊法有講究呢),小頭稱砣應該1000kg,裝一木排石頭,這個應該不是問題吧?開始對秤對進較核應該難不到那些造秤大師。并且精度應該很高,估計100kg誤差內沒問題。可惜誰叫你不是老板的兒子呢。0 \; c2 R# E, I3 D$ F/ t

作者: 我飄    時間: 2013-4-16 23:14

作者: wugamp    時間: 2013-4-17 00:21
樓主說得好!
作者: 子子61961    時間: 2013-4-17 01:07
謝謝樓主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俺只是覺得那個提扭要承受6噸的重量,用SS400的話,安全系數按3計算,橫截面積45mm2,直徑至少8mm,這個不難實現。然后是木頭要承受5噸的力,這個俺就沒計算了,不知道是否可以承受得住。最后是那個提扭要掛在什么地方,6噸的力作用在一個小的面積上,面壓會比較大,不知道是否可以承受得住。不管怎樣,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課題。最后俺納悶的是,他們知道大象的重量,到底要干啥,還是只是知道就完事了。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3-4-17 02:30
呵呵,樓主啊,深刻地我就不多說了。關鍵一句,你難道認為杠桿原理的吊秤是準確的嗎?1 z1 H: u" o6 ?8 Q
呵呵,其他方面,為什么堆個石頭需要重心一致?難道一公斤鐵和一公斤棉花也存在質量差別?8 D8 |1 Z* P8 Q6 h
曹沖的故事講的是一種機敏。而且未必有你說得那么玄乎。
; T% }. H; S0 A$ J2 s不說了,不說了。關于這個杠桿,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看。看看杠桿秤誤差在哪
作者: 星火燎原1992    時間: 2013-4-17 06:59
我覺得那個可能是小象。
作者: ttlegyq    時間: 2013-4-17 07:20
樓主都說要與時俱進了,現在稱大象用磅秤或吊稱了,又快又準確。
# ]; l5 p) k6 O何必為古人煩惱,再者曹沖稱象主要體現的是一個原理,肯定不準。
9 G; }9 N: t( a' s3 |古人用的砝碼也非常不準,說不定不準加不準,稱出個準來了呢。
作者: 陳峰007    時間: 2013-4-17 07:53
這可能就是歷史,樓主不是一般人啊,想的那么另類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4-17 08:09
準與不準,有人直接推翻一個看起來不準的方法,嘗試其他的方法;而有人研究為什么不準,然后想辦法提高精度。只要改進,總能提升,不過前者是試錯,后者的結果是用數學分析方法,提升的結果可以用在更多的領域
作者: leungc    時間: 2013-4-17 08:14
想象力真豐富
作者: xlf63    時間: 2013-4-17 08:16
能提出問題,就說明動了腦筋了。
作者: Scott_科平    時間: 2013-4-17 08:45
想象力俱佳
作者: 一毛    時間: 2013-4-17 08:49
時過境遷,就事論事已經沒什么意義了。關鍵是引申出來的思維方式,別人沒想到的你能想到。
作者: 把刀用好    時間: 2013-4-17 09:49
看你給他的公差多少了,±0.1T估計是難秤出來,±1T應該沒問題。
作者: renshenglizhi    時間: 2013-4-17 11:10
哈哈哈  照你的說法,這大象算是沒發稱了
作者: taxiangguoke    時間: 2013-4-18 15:53
任何一個問題,可能不止一種方法來解決。
/ P5 B4 X+ t0 |, R我覺得“曹沖稱象”這個案例可以繼續討論下去,大家可以試著考慮除了用船稱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前不久我侄女(小學二年級)的寒假作業里就有這道題,當時她來問我,說實話,我想了好半天,卻也僅僅想出了兩種方法。當時真的認識到了自己思維的笨拙。
作者: jblzky    時間: 2013-4-20 23:47
我覺得用浮力計算不錯
作者: zerowing    時間: 2013-4-21 04:58
面壓排水計重;水道對稱稱重;整體水平平移定距離測速計重。呵呵,其實辦法有很多。
作者: changkongceyi    時間: 2013-4-21 22:04
干嘛非要造大稱啊,那樣會把過稱的累死的...做個大象天平怎么樣?把大象裝籠子擱一個托盤,另一個放石頭,立柱用鑄鐵,用鐵索把托盤吊起來,找個結構工程師做好天平結構
作者: weijunhao    時間: 2013-4-21 23:14
說的好
作者: 半條街    時間: 2013-4-22 08:37
服了
作者: liunan591    時間: 2013-4-22 22:45
古文明不可估量啊
8 U& R, A3 B% I
作者: yyylllmmm    時間: 2013-4-23 13:14
關鍵是思路問題,完美主義有時候會阻礙技術創新的。
作者: ziqi009    時間: 2013-5-18 16:21
其實根本不用搬石頭,多派點人上去也是一樣的,下來稱人就是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