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V* k1 b8 _$ H# ~+ D; V小松最終通過什么樣的舉措才使自己脫離了這一窘境?絕非僅僅通過工程機械售價的辦法來提升利潤這么簡單。即便是在日本國內市場持有首位占有率的小松,也無法輕易地做到給產品提價,這就是日本當今的實情。“與國際市場相比,日本的工程機械的市場價格相對較低”,這一趨勢至今也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j1 X5 n* r B2 R4 j0 ` S
+ J: O- N8 X b再看昔日好比龐然大物的競爭對手,近年來亞洲市場的快速成長是使小松與卡特彼勒之間的關系發生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卡特彼勒在其祖國的美國市場具有壓倒性的競爭力。長期以來,雖然小松也在美國市場竭力拼搏,這個堡壘還是難以輕易地被攻克。近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的比重日漸低下,其他的新興市場卻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的高速增長尤為令人矚目,這也讓小松的表現越來越顯得卓越。* _+ [" B. C3 ^2 g! A8 S
" a% F5 l% ^3 H5 m1 w兩次危機,沒倒反而更強 $ Y ]/ I0 Z9 k6 u* O! s4 C8 A / j4 z+ o9 p# {# H! p當危機來臨之時,企業的經營層究竟會采取怎樣的行動將成為兩類企業的分水嶺。是做一個轉危為機、順勢而為、果斷實施徹底改革的企業,還是做一個消極等待、修東補西的企業,行動的不同將使兩者在危機過后的發展勢頭涇渭分明、截然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危機就像一個篩子,通過它,杰出的企業和平庸的企業將被明確地篩分出來。 ; x( y/ s1 @5 C m' {6 D3 }1 c& F" P/ J6 f. p. ]
2001年,在坂根正弘剛剛就任小松社長之后不久,第一個危機悄然來臨。* m" `) k+ K j; i
6 g- D) g3 ]5 w
這一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就在此前一年美國IT泡沫破滅,日本也有大型電子工廠家因此陷入困境,不得不實施了大規模的裁員。工程機械行業當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日本國內市場早已進入冰河期,縱觀整個世界,曾經風光一時的美國經濟也已經開始減速,新的成長引擎又尚未現身。 ' Z( R5 [4 R2 v$ ` 9 G; g5 @ ?* Y! U# Q M5 Z! P c小松2002年3月期的決算結果是營業赤字130億日元,最終赤字800億日元。鑒于此,坂根正弘向全體員工發出了進行經營結構改革的宣言。 % H2 f9 G' O1 p- f- X; X& k( @: [ 赤字原因在于“固定費用” ( m# C' Z0 _& V) A9 r+ z+ q1 _7 u, H/ i `1 C: i; a
最先著手的是設法找出對讓小松陷入赤字境地的真正原因。為此坂根正弘決定首先實施一項小松在全世界的工廠的實力比較調查。除日本外,小松在美國、中國、英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國生產著機型完全相同的工程機械。調查中,將所有這些工廠的生產成本一家一家嚴格地算出來,目的在于弄清讓小松陷入赤字的究竟是不是因為日本國內的生產成本較高這一問題。如果確實是這個原因,那么,除了將工廠遷到海外之外,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他決定將注意力集中放在成本中的“變動費用”這一項上,這也是他被派駐到美國工作期間所學到的方法。$ U. a3 U6 I" M9 B6 B7 e; z
[attach]276855[/attach][attach]276855[/attach]! @2 [6 _4 X, o" {' [0 {
& `- P! A' H$ ~" \1 k然而,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日本的工廠仍然具有充分的競爭力”。按照2001年當時的兌換率計算,生產成本最低的是日本,這多少是一個令他們自己覺得有些意外的結果。雖然日本的人工費以及電費等基礎設施費這些項目的價格相對較高,但由于日本的工廠具有的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彌補這些高價格項目綽綽有余(2011年,或許跟匯率變化有關,中國的生產成本較日本低5%左右)。; f% o( U, Z+ ?+ U6 w+ j4 `0 y
3 m" O# M- k; _' I1 i那么,既然擁有如此強壯的生產體制,那究竟為何小松在利潤方面輸給了競爭對手呢?又是因何原因陷入了赤字的境地呢? & O& A2 e. a8 _) V u0 o% ^3 g; j' G4 V4 ?
經過多方面調查,最后終于弄清了小松的低收益的原因,原來,其最根本的原因在“固定費用”上。 4 n; h; n0 [* H% Y+ ^; |; H+ q R8 |" }/ ~' L
過高的固定費用本質上是一種迄今未將成長與成本分開來考慮這一做法的負面遺產,其出處在于公司內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無益的事業或業務”之中。例如,與其他許多日本企業一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小松在推進事業多角化(多元化)的過程中成立了相當多的子公司。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下滑這些5 f" o& U0 ^6 S) f
子公司中許多成為了虧損企業,但出于維持員工就業等方面的考慮,這些企業還是讓其存續到了今日。這些慢性赤字的子公司群以及能夠讓其存續下來的體制才是固定費用高企的根本原因。 . i E$ a; P- ]8 b' }' j
2 X/ J3 k0 {) H4 N2 h( f
被小松一直作為標桿企業的卡特彼勒的營業利潤率,在2001年之前基本上比小松高6個百分點左右。這種情況下,假設兩者的銷售額都為1萬億日元,那么,對方的利潤就會比小松多600億日元。此外,在相對于銷售額的銷售管理費(銷售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的比率上,當時小松比上述對手高約6個百分點。. P2 d. b' w- C4 ^
- H E$ t" A+ t/ p! W j0 y6 m- @+ A4 Q. V終于弄清了問題之所在。于是坂根正弘立即開始著手實施削減固定費用的措施,對處于虧損狀態的業務板塊以及公司總部的業務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梳理。之后,又實施了呼吁員工自愿退職以及子公司的關停重組等措施。! O* Y- H$ x. k/ X
: T, f( r3 x( z9 v: I
這些舉措的目的實際上就相當于把身體中多余的脂肪徹底地清除掉。而小松在開發能力和制造能力方面本來就不遜于競爭對手,只要這些舉措真正得以貫徹,小松就一定能夠重振雄風。 : x1 U1 h! h0 n) m$ h( v9 @( J7 a% i6 |8 T+ x0 L 一次到位的大手術 6 m$ `% X0 _* ]9 o " a0 k/ M0 q1 c許多企業在進行裁員時喜歡采用一次次地實施小人數裁員的切香腸似的做法,殊不知這種做法的后果往往是使患者(企業)的體力一點點地受到損害,反而降低了企業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S( D! f& D8 t3 E4 D
& v4 k5 K! J2 Y5 v/ a0 V( u7 n. S20世紀90年代主導了IBM裁員并帶領企業最終走向復蘇的IBM前CEO郭士納也曾說過:“拖泥帶水的裁員只會給員工及合作伙伴帶來更多的痛苦,這是企業經營者絕對避免采用的做法。” 7 d, @4 z! M: W6 r3 A& H p+ q ~. r4 l. q1 ^
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通過僅限于一次的大手術使公司實現再生?當公司業績將陷入赤字的態勢變得愈發明朗的時候,坂根正弘下定決心,決定抓住這個時機去碰碰此前被視為禁區的這個與雇用相關的問題。除在在職員工中征集自愿退職者之外,還實施了將派駐到各子公司的總公司員工正式轉為子公司員工。能讓他感到些許安慰的是,當時公司的資金平衡表上的數字尚佳,因而得以向這些員工支付了最大限度的補償。 - q% T" d( P) u, s0 F1 ?& ]5 ]- F& E4 R6 c, c; e
實施上述舉措的結果,共有1000名員工響應公司號召提出了自愿退職申請,轉為子公司員工的總公司員工也達到了1700名,總共相當于當時小松日本國內20000名員工中的15%。 : x0 S8 ^- U+ V' d- N# I + A4 R4 Z2 f" z與上述舉措同時實施的還有對子公司的關停重組。當時因子公司的虧損業務每年為小松帶來的赤字達到了將近400億日元,總共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使子公司的數量由原來的300家減少到了110家。例如,通過對所謂的“企業內(in house)公司”的關停,進而將各種各樣的公司內部業務進行外包。 ) s, M2 M% ]# x! T) s& k 8 y3 y+ }9 y) Q- q! s8 W* }/ j以所有產品都做到世界上數一數二為目標[attach]276856[/attach]9 P) x4 u- V( u, U' P$ U
, }6 b2 n, m% H0 O, n
實施經營結構改革期間,小松對事業的合并重組進行了徹底的推進。在事業合并重組上,小松的基本方針是:“無論什么事業,只有擁有了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地位,才能取得最后勝利。”為此,小松持續地實施了對事業與產品的選擇與集中,其時所根據的方針就是:“擁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技術,并以能讓這些技術發揮出綜合效果為目標,讓事業向著世界第一、第二努力。”9 P$ E# k6 ]2 I6 c
; E% v! B6 U* x& w5 j O3 R1 p
這些措施取得了豐碩成果,現在,小松銷售額的約50%由處于世界第一位的產品所貢獻。如果將處于世界第二位的產品也包括進來,占整個銷售額的比重將達到約85%。當時,認為小松作為世界第二大工程機械生產廠家,所以很自然地推測其大部分的產品肯定在第二位以內的人不少,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第三以下的產品并不在少數。今后,對于目前處于世界第三以下的產品,小松確立的目標是以自己“卓越”(絕對優勢)的技術將其打造成世界第一,同時,努力使其成為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上占據第一的產品。3 O: f" S$ w) m$ L4 X
& s: t! u, Y& b' f2 K
通過募集員工自愿退職實現了人工費降低100億日元的成果之后,小松又在2001年之后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里進一步削減了固定費用400億日元。其結果,盡管市場環境并未發生任何改變,小松業績卻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改善,實現了由2001年營業赤字130億元到2002年300億日元黑字的轉變。 $ A' D# [% K$ L) g$ L4 n- x ; _2 R$ D |+ P之后,小松銷售管理費占銷售額的比率也出現下降,到了2007年,已低于卡特彼勒,利潤率也大大超過了對手。2 U, q' d$ c' m
, n5 a. g" D& x/ g- `. J[attach]276857[/attach]) K8 W' t, N# S
8 ~# g0 c; h; H5 l2 x$ \由上圖的一組數字,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機對小松經營造成的沖擊有多大。. f: d3 {; A6 E1 M, ^4 y
首先看各季度營業額的變化情況。2008年第1季度的合并營業額達到6139億日元,創最高季度營業額紀錄,該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再看看危機過去一年后小松2009年第一季度的營業額的情況。情況正如人們所說“需求蒸發”了,營業額比前年同期減少38%,為3790億日元。之后的3個季度營業額也都保持在3000多億日元上下。考慮到危機以前營業額一直保持在6000多億日元水平,幾乎減少到原來的一半。2010年第4季度仍然停留在4400億日元多一點,因此還不能說已經企穩回升。 4 y, J- z& a% ?- I$ q: k4 x$ h# Y+ [( \- n8 a! @; u9 Q3 s
工程機械作為生產資料,它的市場本來就容易隨經濟形勢而劇烈波動,甚至有人說:“如果經濟形勢不好轎車銷量減少一成的話,工程機械就得做好減少三成的思想準備。”雖然小松習慣了這種市場的大起大落。然而盡管如此,這一次的需求銳減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甚至有那么一段時期,何止“減少三成”,是“只剩下三成了”(即減少了七成)。$ y1 ]2 M1 H. s1 j
# d0 T, W; N. Q
停產至庫存恢復適當水平 ' n# k% s* L% g" I2 d7 d( F- W7 X0 z" l! Y) i
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短期應對措施,小松首先果斷實施了調整庫存的措施。危機以前,連續多年市場需求旺盛,由于生產跟不上需求,為避免“商機流失”,各代理店都盡可能多地囤貨。然而突然之間,銷售形勢猛地來了個急剎車,本來能高價賣出的庫存瞬間變成了不良庫存,使廠商和經銷商的經營(資金運轉)變得困難。, n+ m% H5 q' j3 h. s0 P( y8 W; r
0 D7 D; t2 C6 Y" k) K- r1 d
截至2008年3月末,小松在全世界的庫存達到了18000臺。這在行業內也屬罕見,這些庫存足以支撐4.2個月的市場銷售。后來小松在中國市場率先實現的“零流通庫存”,最初的起因就是對這次庫存過剩的反省。 I9 {* X+ }: l4 |0 E& k: I - G& w# R1 N7 E- N7 P5 G這次小松對庫存的調整工作做得非常徹底,在庫存恢復到適當的水平之前保持停產。2009年的2~3月,小松的主力工廠之一的粟津工廠(石川縣小松市)每周只開工2天。后來發現庫存情況還是不理想,8月份再次實施了一次每周開工兩天的庫存調整措施。7 }6 W8 P, n5 M6 U; d
3 o% z t7 \0 f9 H1 H6 a, R* K/ c在小松,每當啟動新產品的開發項目的時候,相關部門的部科長級干部都會聚到一起開會。坂根正弘成為中層干部以后,也常常出席這些會議。會議本身作用很重要,因為它將決定產品的規格、性能、價格區間等的開發目標值,然而這么多人坐在一起,各自提出自己的主張,最終得出的結論往往就是沒有特征、被磨平了棱角的東西。1 k' {7 z/ u* o+ V
1 z3 L1 A! I% L4 n7 e* d8 E在坂根正弘擔任小松社長之后,就把營業和開發負責人召集到了一起,向他們做出了如下這樣的指示:“現有的開發機制不可能開發出足以顛覆既有常識的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今后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營業和開發部門要首先就該犧牲什么達成一致。”在日本國內市場不斷縮小的形勢下,為了盡可能多地把產品賣出去,品類眾多、只在日本國內銷售的特殊規格產品越來越多,他做出了將這些產品的機型數減少一半的指示。- K8 H a/ i4 X2 m
4 H& B$ Y8 @* f( g" Y" k3 c 開發令對手望塵莫及的“絕對優勢產品”6 ^8 k& O0 _1 B7 d
7 _2 i+ M$ Z( \ ?1 x
為了防止這一方針變成一句空話,小松啟動了“絕對優勢工程”。絕對優勢在日語里是“DANTOTSU”,意為絕對首位、好中更好,也就是卓越。而且這個詞的日文發音聽起來能夠給人一種“真爺們兒”感覺,作為工程機械廠家的口號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 4 X' [( `8 O# O$ @3 O" k3 ^
4 }6 X. _# V6 Y9 A( | k
果然,這個詞匯一出口,立即讓開發技術隊伍鼓起了士氣。不過,要被認定為“絕對優勢工程”項目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首先一點就是:“在數個重要性能或規格配置上,具有讓競爭對手花上幾年時間也無法趕上的突出特征”,這也是“絕對優勢工程”本身的定義。 * v* V1 i) L, x6 r3 ?0 W o$ y" `9 d& t: i f
另一個條件是:“與迄今的產品相比,成本降低10%以上,并把這部分節省出來的成本用于絕對優勢的實現上。”另外還有幾個關鍵詞分別是“環境”、“安全性”、“ICT”等等。坂根正弘給全公司下達了指示:“一定要在這些方面與競爭對手的產品之間實現差異化。”+ d2 f" k6 Q# J" r, t
9 g- y9 X; \% H# ?( C" @ 把開發與生產放在彼此距離都很近的地方+ r; d8 K3 K j8 d
h/ m1 F. u% i8 E! n: k要想實現絕對優勢產品的條件之一——“成本削減10%”,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n8 y: f- `, _% C3 x4 F! x- U- V) b: }; J2 r% \8 E1 g
關鍵是讓開發部門和生產部門從早期就開始彼此合作。例如,液壓挖掘機的母工廠是大阪工廠,而液壓挖掘機的開發部門也在大阪工廠。由開發總部部長和生產總部部長作為負責人一道推進項目的進行,這樣才能使成本的大幅削減成為可能。 7 n9 g, ~, v' Q( j# _- i# E: Y , z* I4 m) w) u如果是按照以前的程序,則是由開發部門先開始新機型的設計,在設計基本完成時才與生產部門協商。如果能從早期就讓生產部門參與到設計工作中來,就可以得到他們很多具體的建議,如“要想降低成本的話,這樣的設計是不行的,必須這么改”。1 n% F0 i" M' g* R$ p Q5 d
2 @) A! x4 C! w; s5 `; u0 q5 \這種協作之所以能夠實現,得益于開發部門與生產部門同在大阪工廠廠區之內這一點。一年到頭都可以見面并討論這一點也不容忽視。如前所說,之所以把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開發和生產都集中放在國內進行,也是因為如果把開發和生產分開了的話,創新就會變得困難。小松過去也有過這方面的教訓。所以管理層應當銘記,開發與生產的物理性距離的遠近極為重要。 7 T: ] o- S0 [9 M- M3 t3 v i; R4 o" I( \ 對機型數量的“瘦身” _( U5 h7 k* z+ b)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