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說說刮研和鏟花,我從事機械20年,被社區深深吸引了 [打印本頁]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3-1-26 13:56
標題: 說說刮研和鏟花,我從事機械20年,被社區深深吸引了
先介紹一下  。本人東北沈陽的,從事機械制造20年 ,自從被機械社區吸引,就一直默默的吸收社區的營養來健壯自己的身體,武裝自己的大腦。
( J+ D1 n4 ~+ L% _! Q$ o. d. k( u( B& p2 j* J
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東北的叫法,我們叫刮研 。刮研是動詞  ,刮是用刮刀刮掉高點 ,  研 ,是用平板 或其他研具把所要刮的面的高點研出來 。  再說鏟花 ,我的理解是裝飾用的, 比如說 鏟燕 鏟圖案等。  A# \! c& u6 i/ p. Q  a1 }- t# W% i: I
" w7 z, Q% t0 m8 d7 ~( C' L: n/ A
現代機床的制造在高端的機床也離不開刮研,刮研是機床精度完美體現的有力保證。現代機床刮研主要是機床導軌滑動部件合研刮研,工作臺平面精度刮研,工作臺旋轉面刮研 主軸箱滑動結合面刮研  。由于科技的進步,以前機床導軌的刮研已被高精密的導軌磨取代,機床導軌的工藝也發生變化,機床鑄鐵有H200被H300取代, 導軌面也增加了中頻淬火 ,提高了機床的耐磨度, 提高了機床的使用壽命。機床滑動部件也由鑄鐵摩擦變成貼塑 或鋅基合金板 ,但再好的材料也必須人工刮研 。: S4 o7 V) s0 c4 R1 M" r9 k

作者: 騎著龍看海    時間: 2013-1-26 15:31
我們公司的也是好多接觸面都有鏟刮,運動起來比較好。
作者: 畢永佳    時間: 2013-1-26 16:23
刮研屬于老的手藝活兒了 不知道再過多少年是否還有人會這門手藝
作者: siterkiso    時間: 2013-1-26 16:52
文化遺產?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1-26 17:05
必將被完全機械加工代替
作者: qiushui1688    時間: 2013-1-26 18:06
似乎是很古老的技術!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13-1-26 18:20
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5 Y, d  J# z' R/ k6 H% g! u

作者: 行中    時間: 2013-1-26 18:30
由于科技的進步,以前機床導軌的刮研已被高精密的導軌磨取代,機床導軌的工藝也發生變化,機床鑄鐵有H200被H300取代, 導軌面也增加了中頻淬火 ,提高了機床的耐磨度, 提高了機床的使用壽命。
. _1 o2 g: @* R1 b5 N+ S' H: B* m    {:soso_e113:}呵呵,但愿如此: G7 E2 w- F' x+ L( B# F2 g; ]
   只是現在的廣州數控車床磨損很快,我有臺93年的數車導軌還只有點點磨損。主要問題可能是成本吧。
作者: 迷茫的維修    時間: 2013-1-26 18:52
這個不可能被取代,我們還天天用
作者: farewellll    時間: 2013-1-26 21:53
都在說不會被取代,到底為什么啊?是不是第一臺工作母機總是手工打造的,精密傳動部分總得刮研,不然哪來的高精度直線運動,哪來的導軌磨,這么想對么?
作者: qdtruck    時間: 2013-1-27 09:01
機床生產、維修有大量的刮研工作。
作者: zdh0000009    時間: 2013-1-27 09:02
線軌機床基本不要刮研和人工研磨,但硬軌機床還是要刮研和人工研磨,這也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K$ ^% A3 ]$ z# G9 K! C
- n2 C& e" j/ |

作者: zdh0000009    時間: 2013-1-27 09:02
線軌機床基本不要刮研和人工研磨,但硬軌機床還是要刮研和人工研磨,這也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 F: |' q8 d* J
4 B2 r; Q' b9 F2 J$ @" x
作者: 野嘉森    時間: 2013-1-27 10:08
我到目前的體會是:科學、技術、技藝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間。要說哪一個完全排擠另一個,是很武斷的說法。
4 f/ L* A+ f% C4 U9 b1 i5 _$ @) a5 }- D; B: h8 T
同樣的技術,在不同的人力技能下,也有精細和不精細的差別。所有的精細度都是有級別的。3 }  ?+ e! _: ^# ~" [! ]2 I1 n

3 D7 h" _7 w' Q0 Q8 O除非真的像《黑客帝國》那樣,機器人可以自己生產制造,升級改進自己。
: |; [% |5 N! j' M3 A5 H7 l' v& {" h7 H
但我相信這種級別是不斷變化的。沒有太絕對的事情。
作者: qiushui1688    時間: 2013-1-27 10:14
根深蒂固的技術,很難被取代。
作者: 立式車床    時間: 2013-1-27 10:40
我就是刮研工  沒有失業跡象 呵呵
作者: 叫我赤腳大仙    時間: 2013-1-27 16:26
fastarrow 發表于 2013-1-26 17:05
+ ^/ X5 d1 Z8 w9 B2 P1 }必將被完全機械加工代替
2 Y2 |3 l$ [7 v7 p/ M$ v/ t% o. ^
不可能( S! C* [. [5 B: K3 t

作者: 螺旋線    時間: 2013-1-27 18:37
需不需要手工鏟刮取決于許多客觀條件,不能硬畫個杠杠。比如機床導軌:
) `- l- M/ o! D0 M5 n以前,沒有大導軌磨時,精刨完,生生的刮,那個費勁啊。. }4 V8 H- a8 i  p+ ~+ p8 b
現在,有大導軌磨,但磨出來還是達不到要求精度,也得刮,但工作量減輕不少。" A* Z; ^/ H( ?& q
有些企業有好的導軌磨,磨完就能直接用,不需要刮。. E/ @5 L4 b: y- F
也許有人說,刮不僅僅是精度問題,還有存油什么的。這些,在設計制造的過程中是可以解決的。比如某些的導軌,下導軌面是“浮點”的,你刮還刮不出那效果呢。
作者: 風的樣子w    時間: 2013-1-27 19:31
刮研的技術超高的。。。
作者: piupiu    時間: 2013-1-27 21:11
老鉗工刮出來的就是漂亮  
& Q3 f5 B' h7 @  D! g" y- ~
作者: 好男兒1    時間: 2013-1-27 21:53
不可能被取代
作者: chenyao1981    時間: 2013-1-27 23:30
我也想學習一下,尤其是在裝配的時候用的到,學習中
5 U2 j6 K; Q! M0 n* F0 i1 L3 w% B% R& P/ x5 b/ w
% n# `# b2 P% N! d& B9 {4 h

作者: c620    時間: 2013-1-28 22:06
好多年前看老師傅干過這活,有技術,也很累人,現在會的怕是不多了。
作者: lihuameng    時間: 2013-1-29 02:21
刮研和人工研磨可以說是生產母機的唯一手段。所有的工業化機械只能做產品。
作者: 天史    時間: 2013-1-29 10:16
lihuameng 發表于 2013-1-29 02:21
7 f& o) k, ?5 b$ R7 _. T- [刮研和人工研磨可以說是生產母機的唯一手段。所有的工業化機械只能做產品。
# J- ?9 j+ q1 e
     大家都說母機母機的,難道還有公雞不成。我還很疑惑,既然有母機,那么母機又是誰生出來的呢?2 m4 g, X( {9 q7 f2 u
     其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母機,高精度的加工設備是通過很多種工藝方法制作出來,老說母機毫無意義,反而顯得很業余。- {) ^* i% a, O3 l

作者: TD-SKY    時間: 2013-1-29 11:15
手工做的活,機器不一定能做
作者: yxd198911    時間: 2013-1-29 16:12
害怕伏櫪 發表于 2013-1-26 18:20 $ h" G' z( E8 t
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6 i' M! a  q' n) Y7 m' N5 R這技術不錯,我也干過,純手藝啊。在現代化的前提下,希望可以保持下去,當然也希望科學發展
作者: NL35°    時間: 2013-1-29 16:38
刮研被取代應該是遲早的事,首先我們都明白,刮研用的越來越少,另外加工技術越來越高,刮研的精度也就是幾個μ,現在都開始有nm的加工技術了
作者: 長江漂流    時間: 2013-1-29 16:46
我在想:機床刮花是否也可以采用自動化的方式來實現,幾個動作可以分解為:下壓、前推、上挑、扭轉等,應該可以用機械的運動模擬實現,其他只是人眼對采刮點位置的判斷,還有點的軟硬、大小需要進行分類,也許借用視覺識別可以達成一部分吧,如果可以實現自動化,那么就把人徹底解放了。我曾經幻想過一個方案,等以后有機會試試玩玩,只是電氣控制部分很難設計哦。
作者: zymch    時間: 2013-1-29 22:00
主要是接觸精度高,好看那是副產品。其實刮到十點以上想不好看都難。
作者: duanyz    時間: 2013-1-29 23:06
螺旋線 發表于 2013-1-27 18:37 3 v# P" f. p( K" [$ A$ W( z
需不需要手工鏟刮取決于許多客觀條件,不能硬畫個杠杠。比如機床導軌:, N) M# r1 f0 x( F0 ~
以前,沒有大導軌磨時,精刨完,生 ...

; F- y; u6 T  f2 Y請教這個下導軌的“浮點”又是怎么加工出來的呢?! O: Y  n" I7 @. B! e4 j

作者: farewellll    時間: 2013-1-30 08:24
豆丁上看到的一篇,好像是某大學機械專業的考前輔導,但是總結整理的很好,可以看看機床發展史4 i( ]3 e: Y6 P
機床基礎知識大全 5 }- P) X+ n, F: j. C2 H2 G
機床概述      機床是將金屬毛坯加工成機器零件的機器菠是制造機器的機器所以又稱為”工作母機”或”工具機”惠慣上簡稱機床。現代機械制造中加工機械零件的方法很多擠切削加工外還有鑄造、鍛造、焊接、沖壓、擠壓等但凡屬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à般都需在機床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最終加工。在一般的機器制造中機床所擔負的加工工作量占機器總制造工作量的機床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0 }+ ]! T9 T; P0 p( `一機床的發展簡史   * X- F  X4 |) _8 W6 v" c, }9 f
1.1 古代樹木機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現的樹木車床是機床最早的雛形。工作時腳踏繩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樹枝的彈性使工件由繩索帶動旋轉手拿貝殼或石片等作為刀具沿板條移動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紀的彈性桿棒車床運用的仍是這一原理。  1.2 十五世紀的機床雛形十五世紀由于制造鐘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現了鐘表匠用的螺紋車床和齒輪加工機床以及水力驅動的炮筒鏜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曾繪制過車床、鏜床、螺紋加工機床和內圓磨床的構想草圖盠中已有曲柄、飛輪、項尖和軸承等新機構。中國明朝出版的《天工開物》中也載有磨床的結構用腳踏的方法使鐵盤旋轉,加上沙子和水來剖切玉石。  1.3 工業革命導致了各種機床的產生和改進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床的發展。1774年英國人威爾金森發明了較精密的炮筒鏜床。次年他用這臺炮筒鏜床鏜出的汽缸滿足了瓦特蒸汽機的要求。為了鏜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臺水輪驅動的汽缸鏜床,促進了蒸汽機的發展。從此機床開始用蒸汽機通過曲軸驅動。 1797年英國人莫茲利創制成的車床由絲杠傳動刀架能實現機動進給和車削螺紋,這是機床結構的一次重大變革。莫茲利也因此被稱為“英國機床工業之父”。 19世紀由于紡織、動力、交通運輸機械和軍火生產的推動各種類型的機床相繼出現。1817年英國人羅伯茨創制龍門刨床,1818年美國人惠特尼制成臥式銑床1876年美國制成萬能外圓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發明滾齒機和插齒機。 十九世紀最優秀的機械技師應數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測長機該測長機可以測量出長度誤差萬分之一英寸左右。這種測長機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過轉動分度板可以進出的螺紋夾持住工件翠用滑尺讀出分度板上的分度。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歲時發明滾齒機。除此以外惠特沃斯還設計了測量圓筒的內圓和外圓的塞規和環規。建議全部的機床生產業者都采用同一尺寸的標準螺紋。后來英國的制定工業標準協會接受了這一建議從那以后直到今日這種螺紋作為標準螺紋被各國所使用。 工業技術發展的中心從十九世紀起就悄悄從英國移向美國。把英國的技術聲望奪過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稱佼佼者。惠特尼聰穎過人矠有遠見卓識他率先研究出了作為大規0 g' i! K$ ~/ b7 m+ v6 o6 i  t
模生產的可更換部件的系統。至今還很活躍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紀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種轉塔式六角車床。這種車床是隨著工件制做的復雜化和精細化而問世的在這種車床中裝有一個絞盤各種需要的刀具都安裝在絞盤上這樣通過旋轉固定工具的轉塔就可以把工具轉到所需的位置上。 隨著電動機的發明,機床開始先采用電動機集中驅動,后又廣泛使用單獨電動機驅動。二十世紀初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夾具和螺紋加工工具相繼創制出坐標鏜床和螺紋磨床。同時為了適應汽車和軸承等工業大量生產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種自動機床、仿形機床、組合機床和自動生產線。  1.4 1900年進入精密化時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嗠S葎晶誏已逐漸演化出了銑床、刨床、磨床、鉆床等等這些主要機床已經基本定型這樣就為20世紀前期的精密機床和生產機械化和半自動化創造了條件。  在20世紀的前20年內人們主要是圍繞銑床、磨床和流水裝配線展開的。由于汽車、飛機及其發動機生產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狀復雜、高精度及高光潔度的零件時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動的銑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線刀刃銑刀的問世基本上解決了單刃銑刀所產生的振動和光潔度不高而使銑床得不到發展的困難使銑床成為加工復雜零件的重要設備。 被世人譽為“汽車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車應該是“輕巧的、結實的、可靠的和便宜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研制高效率的磨床為此軠國人諾頓于1900年用金剛砂和剛玉石制成直徑大而寬的砂輪以及剛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發展使機械制造技術進入了精密化的新階段。  1.5 1920年進入半自動化時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機械制造技術進入了半自動化時期液壓和電器元件在機床和其他機械上逐漸得到了應用。1938年液壓系統和電磁控制不但促進了新型銑床的發明而且在龍門刨床等機床上也推廣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開關——電磁閥系統幾乎用到各種機床的自動控制上了。  1.6 1950年進入自動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數控和群控機床和自動線的出現,機床的發展開始進入了自動化時期。數控機床是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后運用數字控制原理將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換刀具的操作數碼和文字碼作為信息進行存貯并按其發出的指令控制機床按既定的要求進行加工的新式機床。  1.6.1 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銑床誕生1951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美國的帕森斯 在研制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美國空軍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們正式制成了第一臺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以后一方面數控原理從銑床擴展到銑鏜床、鉆床和車床另一方面則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集成電路方向過渡。1958年。美國研制成能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1.6.2 世界第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1968年英國的毛林斯機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條數控機床組成的自動線不久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工廠自動化的先決條件是零件加工過程的數控和生產過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現了自動化車間自動化工廠也已開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機床控制出現了三次技術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數字控制器使一臺小型電子計算機同時控制多臺機床出現了“群控”第二次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用一支光筆進行設計和修改設計及計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實際情況及意外變化反饋并自動改變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現了自適控制系統的機床。  經過100多年的風風雨雨機床的家族已日漸成熟真正成了機械領域的“工作母機”。
4 D. |8 U3 j+ ^# |! e4 H
作者: 俊 ̄━┄    時間: 2013-1-30 10:40
我有這手藝,做了16年,感覺累并且快樂著。
作者: Muller    時間: 2013-1-30 10:43
手工操作近二十年不可能被取代,機器加工可以提高效率是肯定的。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3-1-30 15:12
我認為還是會被取代的,因為人工的工作,一致性還是不行!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3-1-30 17:04
請教樓主一個問題,之前在國企見過鑄鐵平板互研. D; H7 J0 N+ t+ `0 b
要求是下面一個平板以一固定圓心旋轉,上面那個在上面走8字形
0 d6 a9 _( n& W. ~$ N' M% l后來還專門做了個機器。這有什么講究嗎,還有其他互研方式嗎?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3-1-30 18:09
你說的是最原始的方式刮研平板   方式就像你說的差不多
作者: 老圖    時間: 2013-1-30 18:53
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0 i0 L  @% A1 y & q- X# f+ d8 U$ V  P$ N3 g

作者: yuanaiyang    時間: 2013-1-30 20:37
對刮研有一點點理解,當然能被取代,不便宜的刮研設備,工作效率高,質量穩定。我的一個同學做模具裝配的,經常出差,一個人一把刮刀就OK了。你派臺設備去干嗎。機動性、成本不能比的。感覺取代不該單單是模仿,之前聽到過曲軸連桿大段的加工工藝,先分開再精加工內孔,現在采用先精加工后漲裂分開的工藝;  高精度方面,古代的銅鏡的平面度現在似乎還沒有什么設備能達到(至少在我畢業那年還沒有)
/ f* p5 P0 k2 o! L# }
6 W! T  t5 w) y' j
作者: 世界真美好    時間: 2013-1-30 21:36
這個不是磨床可以替代的,
作者: liming344    時間: 2013-1-30 22:11
不知道 會這手藝的工資多少?
作者: vjyy    時間: 2013-1-31 03:58
farewellll 發表于 2013-1-26 21:53 0 G+ c3 b% w9 t9 R
都在說不會被取代,到底為什么啊?是不是第一臺工作母機總是手工打造的,精密傳動部分總得刮研,不然哪來的 ...
4 r% d2 l$ @' B4 L1 t! O
現在高精度的三坐標用的是花崗巖導軌嘍,想刮都沒辦法刮嘍,不過人工研磨的情況恐怕還是不能避免的。另外現在的三坐標用的都是空氣潤滑軸承,對一些微小的跳動有一定的補償能力。, R8 g9 }$ A! d& P+ ^' Y3 }

作者: 小車不倒    時間: 2013-1-31 09:41
不大可能取代,機器也是人組裝的
作者: 空空船老大    時間: 2013-1-31 13:11
高級技工才會的手藝活,現在機床廠都缺這樣的人,要斷層了
作者: 頭發甩甩    時間: 2013-1-31 16:29
手工刮研,現在很少見了
作者: 小小鉗工    時間: 2013-1-31 17:43
這些技術會慢慢消失的 哎 沒機會嘗試啊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3-1-31 18:30
頭發甩甩 發表于 2013-1-31 16:29 0 u+ t/ j$ ]" U( z" N- e8 _
手工刮研,現在很少見了
3 t8 L5 k6 N- a7 F1 \
機床制造 難道不刮研嗎?
0 F# ]1 i, r' H. \% C
作者: 老榔頭    時間: 2013-1-31 21:00
應該是初級工就開始學,一直到高級工還適用的東東。前幾年到一個廠里去看見韓國的一臺進口床子在調試安裝,一伙韓國工人在那里進行鏟刮。到是這些年我們會這玩意東東的人太少了。依賴設備的現象現在已經是很爛了,把志氣讓自己給完沒了。真可惜。現在的床子導軌看上去使用中已經說明了這一切。吹牛還行,像那些廣告一樣,吹牛又不犯法。
作者: 笑流    時間: 2013-1-31 22:42
提起刮研,容易讓人想到機床導軌,這方面使用刮研工藝的確實少了。但高精度機床還是必須刮研,包括運動的和靜止的接合面。準確的說,機械制造中最高精度是研磨出來的,比如量塊。, G- W. T% H' y' Y* D, f

作者: kongping    時間: 2013-2-1 09:47
刮研是一種體力活,非常辛苦,但性情粗狂好動的人是干不了的,必須是精心細致的人才可。原來我們單位有好多老職工由于年輕時干刮研的活到上了歲數腰都落下了毛病,平時稍微彎一會兒腰,再馬上直起腰就直不起來了。
+ a% @1 a! h8 e% G有時會想一想,刮研這個工藝能不能用特殊的機械設備代替,只是刮研的工藝原理方法不改變。這樣可以減少多少體力勞動呀。
作者: gxj7976    時間: 2013-2-1 10:25
刮研這個工藝能不能用特殊的機械設備代替,只是刮研的工藝原理方法不改變
作者: /_cast_王珂    時間: 2013-2-1 14:39
廠里的平臺是找人這樣修的.
作者: asfndnafoi    時間: 2013-2-1 19:42
78年的上海一機  車床的導軌上就有刮花
作者: lsdsh2008    時間: 2013-2-2 08:41
《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東北的叫法,我們叫刮研 。刮研是動詞  ,刮是用刮刀刮掉高點 ,  研 ,是用平板 或其他研具把所要刮的面的高點研出來 。  再說鏟花 ,我的理解是裝飾用的, 比如說 鏟燕 鏟圖案等。》。我也是經歷過高強度的刮研實際經驗的機械工程師,刮研那些圖案我都曾經引以為傲的,那些燕子的陣列是一種很美麗的圖案,但是我的理解是有很深奧的東西存在的,不只是簡單的裝飾作用,1;凹坑里可以很好的存油,對潤滑有非常大的作用。2;最后裝飾用的那些圖案刮的會是比較深(比普通刮研稍微深一些),另外排列也是很有規律,刀痕是很復雜的一個圖案,我刮的是燕型,用了5年到10年的時間來不斷改進,至今腰部還有一些刮研時留下的痕跡,那些有規律的圖案可以使潤滑均勻,刮研出來燕子的形狀其實是可以形成油契的,在重壓下會產生支持作用的(油膜支撐),這個可能很難理解,但是真正存在的。我相信精通刮研的人會贊同我的意見的。3;根據圖案可以知道很多的技術參數,比如使用年限,大修次數等等。4;刮研出來的東西是點接觸,降低了摩擦系數……哈哈,很多很多的,先寫到這里吧,我現在做管理工作,對刮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絡我。QQ542716495 劉工
作者: vjyy    時間: 2013-2-2 23:56
現代化的工具也是有的,比如電動刮刀,工作原理有點類似曲線鋸,但行程可調,可大幅度的降低工作強度,而且老外還把這東西裝到數控機起床的主軸上進行純機械的刮鏟。$ d0 K, M: d( w; f8 R% M+ e
這種電動鏟刀,有普通的刮削和鏟波浪花紋兩種工作狀態。到頭甚至可以說機夾的,說實在的感覺國內某些廠家用導軌磨代替刮研,應該純粹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
作者: 88650461    時間: 2013-2-3 12:25
這個我不懂.我們廠機修會,.大修的時候都是他們在搞
作者: 枯林小鳥    時間: 2013-2-3 19:17
lsdsh2008 發表于 2013-2-2 08:41
) \+ N- h/ n' z《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東北的叫法,我們叫刮研 。刮研是動詞  ,刮是用刮刀刮掉高點 ,  研 ,是用平板 或其他 ...

: ?9 b' q$ r: k" v- S" S: M請問 鏟燕是怎么鏟的 我一直鏟的不太好.8 t" X1 t. x  Q( f2 T" D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2-3 23:09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wMzQ3NjQ0.html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2-3 23:1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jg2NTk2.html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2-3 23:15
本帖最后由 fastarrow 于 2013-2-3 23:16 編輯 1 s6 ]; s! h! Q1 o
% Q( q# W: C9 J' I/ D( [
http://share.vrs.sohu.com/my/v.swf&topBar=1&id=52033583&xuid=e29762366&autoplay=false- @4 E* \7 f- _/ t5 F1 m
: S  c$ ?' }3 k; R

作者: 黑天19    時間: 2013-2-4 21:28
害怕伏櫪 發表于 2013-1-26 18:20
5 A  c% [* B1 A6 L0 Q! ?' I! j( C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 R9 T5 D5 I& N) `) r5 w3 Q) G真正的高精度還是靠人工加工出來的。
5 p, G% A4 o: ^5 X. O+ l  D
作者: 我是機械愛好者    時間: 2013-2-8 22:05
那位高手不干刮研了。把好用的刮刀讓給我?好嗎,先謝了。
作者: 我是機械愛好者    時間: 2013-2-16 22:39
真正的高精度還是靠人工加工出來的
作者: choeyee    時間: 2013-2-17 00:12
人工為什么厲害,就在于人工可以邊測邊修,靈活調整。所以關鍵的高精度零件還得靠人
作者: zzzcpu2013    時間: 2013-3-7 22:28
老前輩說得有理。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不可能消失的。 只是現在精通這門技術的人越來越少了。
作者: 遠思    時間: 2013-3-10 19:28
  我們對這個的叫法 是  平面叫鏟花
/ R; ?" G; b& z& ?, n( |! I1 X6 |
曲面叫刮花4 v% r8 }9 h6 u5 _5 n4 R2 [
" E+ a9 ?( X, E% o0 y
平的不能一刀刀的刮, 曲面的沒有辦法鏟
8 s9 \. [) r* j- K5 w! t: v
6 n( {) b, q; ~1 I" D" A研  只是用來看接觸點 , 另外就是研磨,貌似跟 鏟和刮  沒啥關系了
- n5 [) S7 }. C% @; U
作者: 遠思    時間: 2013-3-10 19:42
本帖最后由 遠思 于 2013-3-12 13:18 編輯
8 K- |/ l; d" L0 Z$ \+ A* N7 g8 ^6 ~- ~- }
幫你上幾張圖( C0 F( G  O5 n3 F; c0 R- g9 U
( }! W& {! J: ]+ X+ _2 v1 a2 g
鏟花
1 d" u: u, R/ N0 P3 v, k" [; t( C$ t
[attach]276091[/attach]
4 m) _1 q, _" r6 x  ?! \% v5 R; U- M. Z

1 k* A; |+ Y+ [  C& X! a[attach]276092[/attach], k7 s$ E; w+ _& K" f( U+ W' k

" W8 B+ y6 D' ^1 h  O6 P# q/ ~/ @7 h3 O
[attach]276093[/attach]3 I  i7 [% D% N" v
& `$ r( i: H3 c" z7 R% w

: R; @* d7 f2 {9 J  C' q0 `[attach]276094[/attach]
. N4 t" V: ?9 W0 l2 {, |% ?( `! T: t- c

' n! C5 ~" D! O) ^6 f5 g' G- r( Q$ j# H7 t5 g4 O7 P
+ x/ {, E, w3 O. W$ X' ]
刮花8 U: }+ h# v. F8 W
  W* C5 B+ r8 X: C
[attach]276095[/attach]
9 F7 s$ @4 V2 P: C* A
1 l8 i2 g% G5 v8 C- V
# [! L& v$ F7 i7 x1 @/ f' X[attach]276099[/attach]
( f: E/ ]2 \; R8 e
作者: Nstart2012    時間: 2013-3-10 20:14
上學時老師就一直對這道工藝的流失感到痛心,可能真的是太費勁了。
作者: shuke1226    時間: 2013-3-12 12:47
好文章。關于刮研后,我國檢驗標準號是哪個呀?
作者: prima1    時間: 2013-3-13 19:25
手工做,精度高,是設備加工無法代替,只不過很多廠家已偷懶了,或者外包了
作者: hds19810306    時間: 2013-3-13 20:39
上學的時候見一老師弄過
作者: 哥£祇噯ぎ鎂釹    時間: 2013-10-24 17:34
主要就是提高精準度增強潤滑度從而減少摩擦保持精準度不變。。。。
作者: hmhja    時間: 2013-10-27 12:52
文化遺產變成技術遺產。一直做
作者: 眾程磨床    時間: 2013-10-28 23:09
請露兩手出來讓大伙學習一下
作者: 妖言    時間: 2013-10-31 14:02
我們公司會這個的6000+
作者: bzq596615861    時間: 2013-10-31 21:27
這玩意鏟的我腰酸背痛的。。。。。。
作者: 索工    時間: 2013-11-7 16:21
成形極限 發表于 2013-1-26 17:05 9 s5 O2 x' X- R* }: c- S( E3 l
必將被完全機械加工代替

6 }, h9 p8 V# A(成形極限)你一定不是從事機床制造和修理的。“必將被完全機械加工代替”完全是一派胡說。
7 F& b  C% r8 [$ m! o別不懂裝懂!!!
( e$ p' u# t: F4 }3 M不刮研就別想制造出精密機床!!!!
1 e' k3 k: G3 Q; J
作者: xtw77wh    時間: 2013-11-11 21:36
害怕伏櫪 發表于 2013-1-26 18:20 2 R6 }+ P! l5 o  O
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保證最高精度的唯一手段,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
! f# F( H: i* D7 ~- a. I  ]
我認為 之所以不會消失 是因為它需要人不斷的感覺判斷工件是否加工到位,而機械卻不會智能判斷?
# x+ B  \8 \: e+ M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11-11 22:10
索工 發表于 2013-11-7 16:21
& s3 A5 I* D% m" @7 i) a% B(成形極限)你一定不是從事機床制造和修理的。“必將被完全機械加工代替”完全是一派胡說。9 H& H( B" C' M2 \
別不懂裝懂 ...
; L0 U  p6 @% p- U' C
我的意思是刮研的機械化,全自動化機械進行,比如機器人研配加視覺測量,再由機器人自動刮研,效率和精度絕對比人工高。網上看到臺灣的視頻,不過是在機床上進行的,速度還有點慢。另外國內也有人研究這個的自動化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11-11 23:0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3MzQxMjQ0.html
作者: 昆山專業CNC維修    時間: 2013-11-12 15:22
迷茫的維修 發表于 2013-1-26 18:52 + \1 [8 }8 N; k  j+ ]
這個不可能被取代,我們還天天用

  v9 r$ I* i: E7 z4 J修機的行業,還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哦3 ~0 e" @7 V, p! g/ W

作者: 索工    時間: 2013-11-26 00:17
“我的意思是刮研的機械化,全自動化機械進行,比如機器人研配加視覺測量,再由機器人自動刮研,效率和精度絕對比人工高。”# d0 h% _0 n0 t) ~' N: h
對不起,我有些不理冒!!!。在機床軌導和定位面的刮研過程中,需刮的點子有很多種,大點子,小點,中等的點子。點子又分賊亮的,亮的,一般的黑點子,不太黑的點子。有經驗的刮研工會跟據點子具體情況來刮研,用力的輕重,下刀的位置。有些點子還要保留。工件推研點子時紅丹涂抹的薄于厚對點子的亮度有很的不同。這些情況要求機器來分辨,很困難,這是機器的短板。軌導的加工是要跟據軌導的技術要求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藝。軌導在精刨后上導軌磨床磨就能達到技術要求,我們就采用導軌磨加工。達不到精度要求就只能人工刮研或研磨。比如說美國著名穆爾(MOORE)公司制造坐標鏜床,坐標磨床,萬能測量機時其軌導都是人工刮研。它們的軌導鑄造成型——拉荒(粗刨掉導軌表皮)——長達幾年的自然時效——粗刨——半精刨——精刨(絕不用導軌磨,磨削產生的內應力遠遠大于刨)——人工粗刮——人工半精刮——精刮——超精刮。/ a0 |' x' k$ C6 J7 y( N% F
用導軌磨加工機床軌導和采用人工刮研軌導是我們的兩種手段,各有所長。刮研的精度高,產生的內應力少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人工刮研效率極低。因此我們改進,改革人工刮研。西方國家就制造出電動刮研工具,工效提高幾倍。一臺電動刮研工具要幾萬太貴了!!!。我的索氏新法刮研的工具就非常符合中國國情,每個刮研工都買的起。相比電動刮研工具都有很大提高。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3-11-27 19:25
索工 期待你的新工具面市
作者: dove2199    時間: 2013-12-1 22:43
寫的非常不錯。最好的精度都是刮出來的哦!
作者: NL35°    時間: 2013-12-2 14:54
畢永佳 發表于 2013-1-26 16:23 * x' ]- Q/ Z/ S/ E$ W8 D4 d
刮研屬于老的手藝活兒了 不知道再過多少年是否還有人會這門手藝
- R% c( W+ `) E9 H
以前我也是這么想的,不過發現來公司的新員工,一年后都會刮研了,這種想法也就打消了。相對來說,刮研的精度和成本是很劃算的,老外目前還在用的,所以不用擔心會失傳。
8 H1 r+ R/ {3 L% S9 o) }* ]+ I
作者: 獨孤狼    時間: 2014-6-8 13:19
務實應該是立國之本,可現在浮躁充斥著整個行業,機床制造不再用刮刀,改用角磨機了,滑動面粗糙 大大增加了機床的磨損系數,浮躁 凋零 是工業制造的最大弊端。
作者: 逛逛論壇    時間: 2014-6-8 14:27
有點意思,不是大蝦能隨便說說的。
作者: 燊利精密機械(    時間: 2014-6-8 15:15
人工鏟刮這工藝還是很好的,雖然現在精加工的設備越來越好了,但是人工鏟刮技術關鍵時候不能小看。
3 N. @1 _- e) z8 s: z0 b8 a
作者: mamaxf    時間: 2016-11-13 16:48
NL35° 發表于 2013-1-29 16:38  @* W' S, y* K: K6 t! m+ f
刮研被取代應該是遲早的事,首先我們都明白,刮研用的越來越少,另外加工技術越來越高,刮研的精度也就是幾 ...
, q( Q1 X) C/ F5 E; J* E1 h
用的少??你說的只是中國偷工減料的后果!國外進口的機床刮研的多得是。你也根本不明白刮研的真是目的,比如導軌中凸雖然只有幾μ,但是集中在中部   刮研的目的是讓接觸點平均分布 很明顯這樣精度保持會更長!國外這種技術到處可見并且有電動刮刀
$ K5 a: \5 ^' S3 G5 Q  y' i
作者: lingwei52014008    時間: 2016-11-30 23:34
我們廠做機床的,離不開鏟刮,很多地方機加工根本做不到,必須要工人鏟出來。曾經有幸拆過一臺,韓國大宇機床,機床任何接觸面都沒有鏟刮,精度靠銅片類似于塞尺一樣的東西墊出來的,關鍵是精度保持性人家也不差阿,4年的機床,幾何精度都在0.02之內。
作者: 深海魚wyf    時間: 2017-12-8 23:04
螺旋線 發表于 2013-1-27 18:37( d- P* ?& M3 X# N& V1 A
需不需要手工鏟刮取決于許多客觀條件,不能硬畫個杠杠。比如機床導軌:
2 _7 I; q& y4 V" Z0 {以前,沒有大導軌磨時,精刨完,生 ...
9 k2 ^1 h- Z% P" Q9 d, A( }3 y
請問師傅,是什么浮點?; |. K9 X# U) m3 T% f- F

作者: 太陽升起    時間: 2017-12-13 12:26
首先我也是一名20多年的裝配鉗工,刮研也有十八個年頭了,自我進廠時,就聽這個名詞叫刮研,不只東北人這樣叫的。還有那個刮花,比如刮月,刮燕等等。刮研可以被取代的,比如原來銑床圓盤的底面刮研,人工費時費力,后來廠里做的干麼,鏟刮的面就用砂輪磨削取代,而且質量和數量都大幅提高。不論什么技術取代,都要有個前提,就是要比原來的加工方法省力,而質量要比原來的提高,所以,刮研不是不可被替代的技術。
* B9 b8 @( T( C* Z) |
作者: wang_wangrui65    時間: 2019-3-25 20:10
現在刮鹽的也很多!!!
作者: 702736    時間: 2019-3-26 09:12
一般精度的已大多被機加工代替,但高精度和特殊場合還是無可替代的,比如大部分萬噸輪主軸,電視里航天二院那種單位
作者: wx_cs6ssSwe    時間: 2019-3-26 13:49
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不可能消失的。
作者: yumian568    時間: 2019-8-8 14:29
非常好!正需要這個資料!感謝樓主!
作者: 林森森森森    時間: 2020-11-23 00:31
說說刮研和鏟花,我從事機械20年,被社區深深吸引了, Y  y  y6 `6 j/ F! u. e

作者: btshenyangsm    時間: 2023-8-14 10:10
lingwei52014008 發表于 2016-11-30 23:346 {- |; x; `7 l3 Z* E2 b
我們廠做機床的,離不開鏟刮,很多地方機加工根本做不到,必須要工人鏟出來。曾經有幸拆過一臺,韓國大宇機床, ...
0 N4 V+ \$ S( V8 |' s' {! _
你確定是銅片,是不是被坑了?
% t& t% i: Z9 p* i2 e  U; H
作者: 浣溪沙    時間: 2023-8-15 21:06
不論地域關系!
0 x0 g5 s( k4 W$ t* y# f今年年后,我服務的公司來了三個河南專門修復平板的鉗工,平板是1250*2000,只帶了一個平尺,還了兩個左右找平,我說這種方法不對,對方還白了我一眼,我沒做聲,又隔了兩天,看到精刮了,刮的花就象含羞草,我就問了句,精刮了嗎?(其實錢又不是我給),對方說是,我說我試試看,整了3分鐘的精刮點子,對方幾個看了,集體沉默了。。。。。。第二天,我去看平板,我刮的點子沒了,說實話,刮研,本人是經過三個六月的,只是體單力薄,粗刮腰力可以6分鐘以上,精刮只有3分鐘左右了,現在有10年沒刮過了,不過工具還在,放在車上,可以給客戶吹牛,當年俺是如何如何的,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