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做原創為什么這難——兼答國內為什么愛跟蹤研究 [打印本頁]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3-1-3 21:31
標題: 做原創為什么這難——兼答國內為什么愛跟蹤研究
中國學術界和工程界的一個現實,是做跟蹤研究的人,遠比做原創和系統研究的人牛。
很多人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其實道理非常簡單。

原創性研究獲得突破不容易,因為要做的工作從概念到研究方法以及具體適合的研究對象都需要摸索,所以耗費的時間也比較長。在這艱難的摸索期間,很多問題也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需要翻來覆去地折騰自己。就算有一些突破的苗頭,即使是同行在一開始也可能會是一頭霧水,不然的話他們自己很快也就把這些問題給研究出來了。
當有原創的工作真做出來,同行一般會有三種反應。
第一種是表示理性的懷疑,這是任何原創性工作接受檢驗的第一步。如果這樣的工作在概念上很容易,也很容易直接重復出來,其原創性的意義一般來講估計也不會很大。這個被懷疑的過程可長可短,一般有個一兩年或幾年的時間是常事,有的甚至會長達幾十年。
第二種是被不理性地反對或者被低估甚至被剽竊。這種情況科學史上有很多的例子,就不去多說了。
第三種是少數同行的贊賞,并且幫助進一步發展相關的概念和研究細節。
等到這些工作被更廣泛接受,很可能已經不知是換了多少個總書記了。{:soso_e120:}
一般來講,六到七年時間的持續支持,有研究潛力的人能夠做出比較有原創性和系統性的研究。這也是為什么在美國的任期制度中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年進行任期審查的道理。如果按照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在第三年進行終評估的辦法,時間太早,不太可能選拔出能夠做出原創性和系統性工作的人來。這正是為什么中國科學院通過“百人計劃”引進的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追求“短、平、快”的原創性不夠的研究的原因,而且他們中的不少人確實會在“百人計劃”的評估中得到優秀的評價,獲得追加的研究經費。其結果自然是造成追蹤比原創牛。
評估體系設計的不合理,并不是中國科學院特有的問題。在過去十幾年,國內高校和研究單位普遍用數研究論文數目和影響因子的辦法來評價研究人員。按照這樣的評價標準,做“短、平、快”的跟蹤性研究的人當然有更大的優勢。
前面講過,做原創性工作不僅在研究上難度,而且在獲得接受方面也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因此在開始的階段即使是從小同行那里也會有一個階段難以獲得確切評價,就更不用說大同行了。
在國內的體系下,學術評價基本上都是靠大同行或者外行。大同行評價往往也只能看一些表面的指標,比如論文發表數目,論文發表在什么樣的期刊上,有沒有大牛的肯定性引用之類。這樣的評價,其結果當然非常不利于開展有難度的系統的原創性研究。
另外,比較有原創性的研究,往往在開始階段只是針對比較簡單的體系。盡管如此,由于在這一階段研究概念和方法還不夠成熟,也還是很難做到“短、平、快”,研究結果往往只能發表在很專門的學術期刊上,這樣的期刊發表的論文往往缺乏的正好是廣泛興趣,而這些期刊也往往不會有所謂的高影響因子。這樣的工作,將給外行聽,也很難產生共鳴。
那些跟蹤性比較強的研究,概念和方法往往比較成熟,通過對不同的材料和體系做相同方法的研究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套路,由于相同水平的研究人員比較多,所以研究結果也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更多的人感興趣,也相對比較容易發表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做這種研究的人,在國內也不斷地鼓吹和強化這一類的研究,從而為自己和自己的手下獲得更多的研究資源和學術獎勵。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做原創性研究的人累得半死做出點突破性的東西之后,那些跟蹤能力很強的人因為有很多資源,很快就能復制性能一樣或者稍微更好一點的設備,去做出更多的數據并發表更多的文章。
這不僅在在國際上如此,日本和歐洲的很多研究就是這樣,但是國際上那些做出原創工作的人相對來講會得到更多和更及時的肯定和持續支持,在學術榮譽上得到更多的承認,跟蹤性的工作一般得不到多少學術榮譽;而在國內因為各種鼓勵跟蹤的評價機制和信息滯后的原因,做出原創性工作的人往往得不到更多和更及時的肯定和持續支持,也很難得到恰當的學術承認和學術榮譽,而跟蹤性的工作往往比較容易得到學術榮譽。
真正的科學家,看重的是同行的肯定,而不是在外行眼中的虛名。在一個比較成熟的社會中,人們會尊重專業同行負責任的意見,而不是用自己的古怪標準去胡亂評價。國內流行外行和大同行評價的那些混亂標準,所以很多自以為聰明的年輕人也覺得他們也懂得如何用類似的標準進行學術評價。
國內學術界評價體制目前最好的地方,就是讓那些研究水平比較低的人有不少機會能夠混到高位或者獲得話語權。壞處是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之間會出現更為殘酷的競爭。而那些還沒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學術的年輕人,則在抱怨自己分得一杯羹的機會越來越少。盡管這樣,還是有不少的人想要躍躍欲試,樂此不疲。
那些本來水平較高和發展潛力較好的人,要么留在國外進入不到這樣的體系中,要么進入之后被同化或者排擠,極少數也許會陰差陽錯地存活下來,更多只能在美好的青春活力被消磨殆盡之后感到莫名的憤懣。





作者: militery1    時間: 2013-1-3 21:39
因為不知道需要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實老毛說的很有道理的額,為人民服務的就是我們要去設計和創造的!
作者: WUHANLIST    時間: 2013-1-3 21:57
掃街大俠說的精辟!以前公司請了很大多大學的博導,公司年會上老板說現今的博導都沒有什么真本事,可能是覺得說過火了,加上一句,本公司的除外!不過從側面說明了一個中國的現狀。
作者: ntit_2000_0    時間: 2013-1-3 21:59
切中要害 ,
老美做航空發動機的 航空合金,耐高溫,耐高速,耐高壓,耐蠕變,都是從基礎理論開始研究 ,砸了幾百億美元才弄出來。
你跟蹤也沒有什么用 ,
只有國家投入 巨額的資金,龐大的人力,無數的資源 才能確保實現
作者: xlf63    時間: 2013-1-4 08:43
原創,時間長,風險大,見效慢,獲利遲。。。以國內評定機制,誰做誰虧。
跟蹤——這是比較好聽的說法。短,平,快,符合國內的一些快速發展理念。誰不做誰虧。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3-1-4 09:27
深表認同。現在都是學術追求短平快,是否熱門
作者: 魚尾獅    時間: 2013-1-4 09:31
我覺得還是我們發展的時間短,沒到原創的階段,創新的東西也沒比抄來的好,誰買啊,要是創新的東西有很大價值,那就有意義。
作者: qdtruck    時間: 2013-1-4 10:03
基礎的東西、新的東西當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一定成功。當然不容易了。
模仿的東西省時省力,成功的概率大。所以很多人會走捷徑。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3-1-4 10:32
國內學術界評價體制目前最好的地方,就是讓那些研究水平比較低的人有不少機會能夠混到高位或者獲得話語權。壞處是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之間會出現更為殘酷的競爭。而那些還沒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學術的年輕人,則在抱怨自己分得一杯羹的機會越來越少。盡管這樣,還是有不少的人想要躍躍欲試,樂此不疲。
那些本來水平較高和發展潛力較好的人,要么留在國外進入不到這樣的體系中,要么進入之后被同化或者排擠,極少數也許會陰差陽錯地存活下來,更多只能在美好的青春活力被消磨殆盡之后感到莫名的憤懣。

==========



作者: 佛狼    時間: 2013-1-4 14:39
國內這種體制選地就是些投機分子,這些人越來越多,而且自以為NB地不行,老實人認死理地認必定受抑制。惡性循環,發一大堆沒用的垃圾文章,整個圈子假地狠。
作者: biggunner    時間: 2013-1-4 15:00
基礎研究就是需要國家投錢來搞的
企業肯定都是逐利的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