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職場人物之——“引進人才” [打印本頁]
作者: xlf63 時間: 2012-12-29 08:43
標題: 職場人物之——“引進人才”
為了增強設計部門的設計實力,在企業總師的親自考察下好不容易從人才市場引進了一個寶貴人才G工,這在當年俺們廠可是一件比較時髦的事件喔,它一能緊緊跟著大形勢,又能給企業帶來新鮮血液,再能沖擊觸動一下俺們這些朽木兒腦瓜兒。。。
從G工的外表上看也只有和俺們差不多歲數,據帶G工到俺們部門時的俺們部門的頭介紹,此G工出于名門,原就職于某一國有大企業,精通機械,熟悉液壓,也略懂電氣。。。(部門老大是電氣出身)
哇靠,太牛叉了吧。機電一體化復合化人才哪。
俺們可不能比哪,想想別人,看看自己。雖然年齡差不多,但是人家可已是“人才”了,俺們還只能做做抄圖工,搞點相類似的仿制產品。。。幾個比俺們稍稍年輕一點的多開始要用敬仰的目光望他了。
因為G工剛過來,對俺們企業的產品不熟悉,所以頭們決定先將他安排在俺們小組熟悉一下。。。
行哪,有高手加盟,對俺們小組的設計工作只有好處哪。。。
正好手中有個設計活,本來是俺拿總體,另一個兄弟做液壓,一個搞電氣,另一兄弟做機械。因為機械工作量比較大,機械人手明顯是不足的,就是搞液壓也得兼一些其他機械活。一個團隊哪。現在來了高手么,正好充實到機械上來。。。哈哈。
快快快,將繪圖板,繪圖儀,三角板等畫圖工具領出來。。。位置先定下來。
將俺們要做的工作先和G工說明了一下,又將機械上的設計任務書給了他,給他提出了他所設計部分的要求,再帶他上車間參觀了一下相類似的小型機,得熟悉機器的功能和式樣什么的哪,這個俺們明白,術有專攻哪,換個行業總得有個熟悉過程。。。
G工要設計的部分是機器上夾持工件的小車機構,主要動作是可以夾持工件前進后退,正反旋轉,夾持和松開,小車帶浮動結構。。。要夾持零件的最大尺寸數據,以及一些與其他部分聯接部分尺寸。
再和他說明了時間要求,并和他說,如果有啥疑問哪,不明白之處,就提出來。。。
讓他慢慢邊畫圖邊計算設計吧。。。得先將結構方案弄出來哪。
俺接著做自己的活。。。
過了一陣子,搞其他部分的兄弟過來和俺說了,G工對他們說:他在原企業解決了他們企業N多工程師沒有解決的某一難題。不過俺們看過他畫的方案圖,不乍行哪。幾種結構,總是取了個最不合適的。。。俺們多提醒他了,也不聽,你看乍弄。。。
不會吧?!不可能哪。多能解決原企業多年沒處理好的問題哪。。。
去看看,到底啥會事?
暈哪,這么長時間,只畫了個大概,有些結構明顯不合設計中的一些最優化原則。。。
再問一下:將計算書拿來,俺看一下,軸,齒輪及蝸輪蝸桿的應力情況到底乍樣?軸承的壽命情況如何?夾緊力是多少?
G工兩眼望著俺,也不響,搖了搖頭。
哎。。??瓷先]有正真經歷過方案設計哪。這得提醒幫助一下了。
將G工帶到了會議室,兩個人面對面地單獨交流了一下。
“G工,可能原來俺沒有和你講明白,俺們這邊搞方案,必須在畫圖的同時將計算書搞定,否則乍能知道為啥這根軸要多大,用啥材料,要用啥熱處理?齒輪要多大,模數要多少?。。。夾緊力多大才是最適當的?!?/font>
俺接著說:“說句不中聽的話,你現在搞得這種方案,俺一天可以搞二個,但是沒一個是有用的。。。因為沒有計算作支撐,天知道是不是最合適的?可能你對俺們的流程不乍熟悉,俺再給你說一下子。。?!?/font>
俺將俺們企業設計流程再詳細和他說了一遍,最后問道:“明白了么?有啥不明白的你提出來?!薄岸恕!?/font>
“不明白可要問哪。。?!?/font>
接著讓他繼續做下去吧。
。。。
可是隨著評審時間的越來越近,他工作的進展卻沒啥進步。。。而且可怕的是還不詢問。
因為涉及到與其它部分的連接,與之相聯的別的設計人員的圖一些尺寸也定不下來。。。。幾位兄弟多開始急了。
性格溫和的只在背后說說,性格麻辣的當面就開始在語言上刺了。。。
有幾位知道內情的還將一些G工的隱事說了出來,說他經常晚上上總師家中去。。。
哎,太復雜了。不過俺可不管,到時間就得評審。
沒辦法了,抽空便過去看一下他的圖,再和他討論一下有關結構,給他作出一些建議。有些東西只能讓他自己考慮確定。因為這個部分是他負責的,他得自己考慮。但是計算那塊還是缺乏。
哎,算了。先讓G工趕緊將與別的部分有關聯的部分尺寸先確定下來,否則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進度了。他自己的部分看上去只能做到啥是啥了。。。先大約定一下吧。
終于,到了方案評審時間。
別的部分多沒啥異議,只有G工負責的這一塊,多位評審大佬提出了看法。。。結論是建議繼續完善。
唉,繼續讓他搞下去吧。
誰讓人家是“人才”呢。
作者: wangqunfeng1979 時間: 2012-12-29 08:57
我曾遇到一個在慶安集團106所做飛機液壓的寶貝,竟然看不懂華德的普通減壓閥工作原理。他到每個公司就說自己很厲害,騙到高工資。經過一段時間,大家對他熟悉了,公司不給他漲工資,他又去其他公司行騙。
作者: 老電工 時間: 2012-12-29 09:04
機械行業路子有多寬不知道,但是在我這個行當里面,似乎干上幾年,大家互相認識,見過面喝過酒的的,十之八九了。到處行騙,不容易啊。哈哈。
作者: yeqlin 時間: 2012-12-29 09:30
樓主在賣弄么,剛開始說人家牛逼,其實在說自己牛叉,剛跳槽進公司的很多確實是名不副實,一般能呆下來的也能適應的,對比不會很差,而是自己對人家期望太高,排擠心理,他又不是過來當領導的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12-29 09:40
做設計,必須從計算入手。曾因此使老板很不開心——他們認為計算純屬浪費時間。
作者: 思考中 時間: 2012-12-29 09:42
我個人認為就憑一個方案是看不出來他的功力是否深厚。想問樓主:你們公司主要是做哪一方面的產品?高學歷,搞計算能力說明不了什么。設計出來的機器不用計算應力等參數,照常能正常運轉且優良。不用計算都是靠經驗得出的
作者: pengzhiping 時間: 2012-12-29 09:57
我個人認為 從事機械設計同行 都由一點排斥同行心理有時候會挑一些微不足道的毛病 也有一種完全依賴心理 覺得是高手是萬能 什么都行!其實人都是一個腦袋 只是有些人經驗豐富 以前做過善于思考罷了!但是我們做為技術人員都應該謙虛好學!{:soso_e102:}
+ K$ U& o' P$ P1 o$ J( V: R# p% ^/ `# U7 K* H
補充內容 (2012-12-30 11:26):6 } A0 o9 s T: F- a2 ]
只是我個人片面的見解,有很多局限性!謝謝大師的點評!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12-12-29 10:12
本帖最后由 憨老馬 于 2012-12-29 10:14 編輯
$ t$ }8 g' c* X# H
9 ~+ U$ Q- C! ]* ?# {7 n8 Q“...而且可怕的是還不詢問...”,{:soso_e180:}1 s" E1 J( _* h* m" L. B
無論多N的人才,到一個新單位,需要一段熟習的時間,是可以理解的,但最怕的就是不和老員工溝通。
! ^4 l) T& X! l0 i8 [, z0 g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12-29 10:23
國企搞引進人才的年代,沒經歷過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 I% U, e3 W8 S" v& w2 G% o
( r1 L9 n! ]9 E& [* l那個時代的公有制企業,做產品設計還是很嚴謹的,程序也很嚴格,甚至超過現在天朝的研究院、設計院、大學,能稱得上是人才的,不會計算真是奇聞,樓主當時感到難以理解,就很正常了,企業里能畫會算的很多,有些工人技師畫的圖都很了得。
5 w8 e+ l5 T, b
5 _1 z. ?$ E; Y. ?+ o: H現在人才真是嚴重斷檔了。所以很多人認為一個人才不會計算是很普通的事情。嘆息!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2-12-29 12:33
大家看過我的車間見聞系列吧,那個C工的帖子很多人都讀過,人家現在牛B大了,申報高級職稱,是高工了,誰也想不到,那么水的一個人,竟然能通過,哈,這也叫本事,申報副高,得到省里答辯,、正式出版過10萬字以上的專著。 B、在國家出版部門確認的重要專業公開刊物上發表本專業論文三篇以上。 C、在同行專家認定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本專業論文二篇以上。 D、在同行專家認定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本專業論文三篇以上。 E、撰寫由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生產項目或工程設計項目的技術報告(總結)三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在行業內產生較大影響。
; ^, V& n) N$ l9 Y5 L* F& Z反正人家是得到了,打破頭想不明白,不過人家會說話,會搭人脈,會處理人際關系,反正跟人打交道,就是有一套。
作者: zga3318060 時間: 2012-12-29 12:36
噢耶,我們以前也引進過G工人才,不過是在工藝,不在設計。哈哈哈!
作者: WUHANLIST 時間: 2012-12-29 12:53
我們以前所在的事業部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高工,那設計水平,實在是看不過眼,沒有一個結構是合理的,裝配時還怪工人沒有水平,公司沒有專用工具。還有一點就是總怕別人學到他的東西,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東西,還象絕世武功秘笈一樣,還怕別人知道。獨來獨往,一個項目組的人都不相互交流,能做出好東西嘛。弄得人人看不起,只人好走人啦。做技術的,雖然不要巧舌如簧的談話水平,正常的交流溝通還是很重要的,現在都講的是個團隊協作,多交流是沒有壞處的。
作者: wangqunfeng1979 時間: 2012-12-29 13:02
國企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忽悠人的,其實10個高工中能有兩三個名副其實就不錯了。在國企,高工是一種待遇,不是說明能力的。
作者: 孤酒 時間: 2012-12-29 14:02
其實都是普通人,不能迷信高手,也不能忽視高手,重要的是要了解對方怎樣成為高手的!
5 b9 _6 f% G5 [4 ?/ Z Y個人理解應該是性格使然,而不是之前做過什么。
/ M8 x$ X0 C. M/ w+ P9 {真正的高手,應該考慮的是如何使無變為有,如何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H) ?- y0 A7 ]* J# |0 w1 y
至少總是固守自己以前的成績的,不可能成為高手。0 ~4 b, P0 R5 }, T% C
G工的悲哀不是不會計算,而是明知道不會卻不想辦法提升自己。
作者: 兩岸猿聲啼不住 時間: 2012-12-29 20:47
說句樓主不愛聽的,我覺得很可能問題出在氣場不合。
% T3 Y2 ]- n4 i' z2 o. H簡單分析一下,如果實打實的進行技術比武,樓主整個設計室的工程師,不一定人人都比那個G工強。 g) ^# T$ J% l' j; m
有時候,氣場不合,就是會計算,計算出來也沒有意思,因為不“認”,哈哈。" R+ L: M8 u6 |; ]
瞎侃,誰也沒到過現場,侃錯了莫怪。
作者: 兩岸猿聲啼不住 時間: 2012-12-29 20:47
說句樓主不愛聽的,我覺得很可能問題出在氣場不合。
* F0 }) t5 U9 @簡單分析一下,如果實打實的進行技術比武,樓主整個設計室的工程師,不一定人人都比那個G工強。
: Z3 P8 M0 R Q. N9 T有時候,氣場不合,就是會計算,計算出來也沒有意思,因為不“認”,哈哈。
! A1 w) b5 o- S4 `# H- U瞎侃,誰也沒到過現場,侃錯了莫怪。
作者: 輕風開心 時間: 2012-12-29 21:29
開闊眼界了.
作者: 張聾子 時間: 2012-12-29 21:47
快快快,將繪圖扳、繪圖儀、三角板等工具領出來……時代久了吧?樓主;
作者: heartblue1023 時間: 2012-12-29 22:18
個人感覺G工只是個職稱而已,與一個人的能力不成比例關系,一個人的能力是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歷練出來的。所以lZ也不要太“鬧心”了,給人家一個適應的機會,慢慢來吧!
作者: 張聾子 時間: 2012-12-29 22:25
引進了“人才”吹得那么牛逼,時間久了不過爾爾,與其繼續時間等得起嗎?
作者: 思考中 時間: 2012-12-30 09:44
思考中 發表于 2012-12-29 09:42
4 f$ [# w0 U! }# n7 x' i2 x
我個人認為就憑一個方案是看不出來他的功力是否深厚。想問樓主:你們公司主要是做哪一方面的產品?高學歷, ...
1 I* h$ n3 v* l4 a9 u說實話我設計的機器幾乎是沒經過計算,除了一些必要的電機選型等
作者: 半先生 時間: 2012-12-30 22:33
求樓上幾位說不計算大師的作品
作者: 活的自在 時間: 2013-1-5 14:09
瞅瞅{:soso_e103:}
作者: hbkl2006 時間: 2013-1-5 15:21
一直就聽說國家在引進人才,比如什么千人計劃。像這樣的領軍人物的水平怎么可能讓樓主都看不上,以前做過什么樣事情難道大家都不知道?
作者: eddyzhang 時間: 2013-1-5 16:29
呵呵,樓主也不必認真。這年頭不騙,想必會餓死很多人。路遙知馬力,很多領導卻不管這一套。我的印象是,國企嘛,唉!不必說。
作者: ☆隨風の落★ 時間: 2013-1-8 16:49
項羽力強,最終是留的一世英名,卻把江山留給了劉邦。參考參考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