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臺“中研院”院長——我所知道的大陸科研
[打印本頁]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2-12-17 19:19
標題:
臺“中研院”院長——我所知道的大陸科研
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科研機構,也是目前臺灣地區的最高學術機構,擁有包括高錕在內的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的話說,中科院與“中研院”同根同源。而在1949年之后,兩個學術機構走過了不同的道路:前者體現了中國式的科研體制特色,而后者深受西方模式影響。
正如人們所知,大陸在2012年啟動了新一輪科研體制改革。在這個背景下,本刊記者就兩岸科技體制問題,專訪了出席“海峽兩岸生命科學論壇”的現任“中研院”院長翁啟惠。
“海峽兩岸生命科學論壇”由中科院主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承辦,主要議題涉及基因組與進化遺傳學、生化分子生物學、植物與農業、醫學與神經生物學四方面內容。
作為兩岸科技合作的一個代表,有20位中科院與“中研院”院士以及兩岸科學院相關人士參加本屆論壇并作大會報告。
現年65歲的翁啟惠在2006年成為“中研院”第八位院長,并兩次獲得連任。作為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權威,他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瞭望東方周刊》:在你眼中,“中研院”和中科院在管理上有什么差別?
翁啟惠:我覺得中科院人數眾多,非常龐大,并且在各省區分散著眾多分院,從管理上來講更具有挑戰性,白春禮院長比較辛苦。
“中研院”的科研院所比較集中,人數較少,總共才8000人左右。
正式工作人員大概有1200名,其中約900名是研究人員,約300名是行政人員。
另外還有近4000名工作助理,以及1000多名博士后和2000多名來自臺灣各大學的學生。而中科院人數則超過10萬人。
同時,我們的科研經費主要是來自政府部門,每年都有一定的預算,大概有100億科研資金。
中科院每年超過千億元的科研經費也是來自政府,但與我們不同的是,政府提供給中科院的科研經費,一部分需要科研人員通過競爭才能拿到。而在我們這里對科研經費的競爭很少。
從結構上,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沒有分出去,院士涵蓋各個領域,并有近百名院士同時擔任美國的院士,有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科院原來的哲學社會科學部獨立出來后,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此外大陸還有一個中國工程院。
我們的定位是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主要任務是從事學術研究,培養學術研究人才,并與臺灣地區的大學進行合作。但不能授予學位。而中科院下轄兩所大學,可以授予學位。有時,我們還要給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做科研政策的參考。
其實,臺灣一直非常重視科研。臺灣缺乏自然資源,只能靠人力和科技,通過對人才的培養,提升經濟的發展。所以,政府部門以及整個社會,對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都一直很重視。
《瞭望東方周刊》:在科研方向上的主要差別是什么?
翁啟惠:科研的發展,一般分為兩個方向。一種是讓科研自由地發展,有點像放牛吃草,在國家資源比較豐富的時候,更能夠采取這種方式,讓其自由發展。當然,有的可能會失敗,有的可能會成功。不過在自由的發展之下,一定會有一些新的東西研究出來。另一種發展方向是政府掌握大的科研方向,具有很強的規劃性,由上而下引導科研的走向。
在臺灣,問題導向型的重大問題的研究,科研經費占到一半以上。為了科學而研究的自由型研究,其科研經費超過40%。
我的觀察,大陸也在這樣做,但是更偏向于問題導向型、計劃型的研究,用大的投資來解決大的題目,而個人自由型的研究則相對較少。這從我們兩個機構的研討會上可以感覺到。對于科學發展,這兩種都非常重要。大陸的計劃型的研究,可能會使科學家功利性較強一些。在我看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自由型跟計劃型要并重。
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科研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很多東西都是目前無法想象的,只有帶著好奇的心理投入進去,才會有新的發現。具體采取怎樣的科研發展策略,要看國家和地區的資源與人力情況。
大陸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臺灣也有一個科學發展委員會,不過,它只是扮演對科學研究進行補助的角色。
大陸最近幾年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使科學研究得到快速成長,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將為社會的長久發展奠定好的基礎。
另外,大陸人口較多、人口基數大,更容易培育出優秀的人才。同時,大陸出國深造的人數非常多,他們的學成回國也會促進大陸的科研發展,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我通過尖端的研討會了解,相比而言,大陸做的科研項目都是規模宏大的問題,涉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方面。而臺灣地區,選擇的題目可以說是小而美,比較精致,比較個人化。所以,臺灣地區和大陸的科研合作,有一定的互補性。在未來的合作中,將有更多的機會。
《瞭望東方周刊》:你談到的這種宏大與精致的區別是如何體現的?
翁啟惠:比如在這次“海峽兩岸生命科學論壇”上聽到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康樂院士講關于蝗蟲的研究,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院士關于肝臟蛋白質體的研究,這都是大規模的研究,對生物、生命科學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臺灣資源有限,沒有辦法什么都去做,必須要通過很好的選擇,選擇一些自己有能力、有辦法和國際競爭的項目去做。縱使一些比較迫切的議題研究規模比較小,如果在問題的選擇上較為合適,也會產生較好的影響力。
現在,全世界的科研經費不斷減少,申請經費的難度增大,造成往重點方向發展的趨勢。大陸科研經費相對充裕,在選擇題目的時候,有些是針對國家發展需要大題目投入。大陸幅員遼闊,南北差距較大,存在多種問題,如果國家對發展的重要問題進行科研研發的投入,對將來,無論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還是在探討未知事實真相的角度來看,都非常有幫助。
《瞭望東方周刊》:目前大陸輿論對科研經費的迅速增加也很擔心,因為涉及分配的評估機制還不夠完善。
翁啟惠:是的。所以說,評估機制的建立很重要。一個好的評估機制,對科學界、學術界來說就是一個好的游戲規則。一旦建立起來好的評估機制,將會推動整個科研體制健康發展。
目前臺灣的評估機制做得比較細致。有些人抱怨評估中太偏重論文的發表,缺乏對社會效益的重視。有些人建議,要根據學校發展的特色來設計不同的評估指標。
學校應該有發展方向的差異性,評估的方式和內涵應該有所不同。現在看來,學校比較一致化,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同質性太高,無法凸顯特色。現在在臺灣,針對科研評估的制度,以及整個科研機制也在檢討,探討怎樣做才能更精進、更符合大家的期待。
我對大陸的科研評估機制不太了解。只了解一些百人計劃、千人計劃,通過人才引進計劃,進行重點投入,但具體怎么評估、科研經費怎么核定,我不太清楚
點評:
真給天朝面子,
翁院長講得很客氣,實際上呢,大陸不是科研,是項目。教授不是教授,是科技包工頭;研究生不是研究生,是高學歷包身工。
作者:
老電工
時間:
2012-12-17 19:57
對手是不會給你挑毛病的。只會給你灌迷魂湯。給你挑毛病讓你明白了,不是純屬給自己找不自在。
作者:
羊角高
時間:
2012-12-17 20:59
對頭
作者:
fmdd
時間:
2012-12-17 22:16
翁院長是個厚道人啊,不想說的就說不了解,哈哈
作者:
我很呆
時間:
2012-12-18 10:07
圓滑。得罪你沒有價值。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12-18 10:30
人家知道你們的猴舌記者最怕聽到實話。
作者:
dhf654
時間:
2012-12-18 13:05
這些事情或許就是事實擺在那,根本不用說
作者:
dymeverstar
時間:
2013-1-5 16:21
一巴掌打得真響。。。
作者:
sdqrh
時間:
2013-1-5 20:17
人家也知道,有些話沒必要說,說了對誰都不好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