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3 M6 J* Y& H4 @" w% ^9 M. m ; o) z# A+ E1 Z& K2 D2 E 切削溫度一般指切削區域的平均溫度。切削溫度的分布指切削區域各點溫度的分布(即溫度場)。 8 O0 r% b, _1 {! u6 v% ^8 H圖 2 -25a 為切削鋼時所測得的正交平面內的溫度分布; b 是車削不同材料時,前、后刀面上溫度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 m5 F' e8 K) R: R K G1 ?) V, M
) E0 f: @" x. ^; |( 1 )前刀面上的最高溫度不在切削刃上,而距離切削刃有一段距離; . A! T2 A; T" C+ o3 J ( 2 )溫度分布不均勻,溫度梯度大。工件材料塑性大,分布較均勻,反之,工件材料脆性大,分布不均勻。 ( n6 l, N! n2 r) F" u (三)切削溫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4 n B$ {- {& D; |( _+ C. x 1. 工件材料的影響 & D0 E& ^; r% p 工件材料的強度、硬度高,導熱率低,高溫下的強度、硬度高,都會使變形功增加,使切削溫度升高。切削脆性材料,因變形小,摩擦小,故其切削溫度較低。如圖 2-26 所示。- S$ @: M& O9 C7 {% K a1 E$ N( ]
2. 切削用量的影響 2 d4 E- ]1 H$ ~# F# h4 N6 K! m9 p0 e6 D ( 1 )背吃刀量 a p a p 對切削溫度的影響很小。背吃刀量 a p 增加,產生的熱量按比例增加。 a p 增大一倍,切削寬度 b D 也增加一倍,刀具的傳熱面積也增大一倍,改善了刀頭的散熱條件,切削溫度只是略有提高。 2 h- o5 d; c R6 n0 G+ } 3 W$ D6 h) U; T& W- _( 2 )進給量 f f 對切削溫度的影響比 a p 大。進給量 f 增加,產生的熱量增加。雖然 f 增加使 切削厚度 h D 增加,切屑的熱容量增大,切屑能帶走較多的熱量,但由于切削寬度 b D 不變,刀具散熱面積未按比例增加,刀具的散熱條件未得到改善,所以切削溫度會升高。, C4 c3 @& P; c
由以上分析可知,為控制切削溫度,應采用寬而薄的切削層剖面形狀有利。 . r. ^, m& q; L" Y9 h- j ( 3 )切削速度 v c v c 對切削溫度的影響最大。切削速度增加,變形功與摩擦轉變的熱量急劇增多,雖然切屑帶走的熱量也相應增多,然而刀具傳熱的能力無什么變化,切削溫度顯著提高。 $ @0 v9 w. c! g
因此切削用量三要素中,控制切削速度 v c 是控制切削溫度最有效的措施。圖 2-27 所示是 v c 、 f 、 a p 對切削溫度的影響。 1 ^; E' j- O8 E0 V! X
3. 刀具幾何參數的影響 ' P& N' P) S" Q) ?4 V) K ( 1 )前角 γ 0 γ 0 增大,切削刃鋒利,切屑變形小,前刀面摩擦減小,產生的熱量減小,所以切削溫度隨 γ 0 增大而降低。但前角過大時,由于刀具楔角變小,刀具散熱體積減少,切削溫度反而會提高。圖 2-28 所示為前角與切削溫度的關系。( 2 )主偏角κ r κ r 減小,在 a p 不變的條件下主切削刃工作長度增加,散熱面積增加,因此切削溫度下降。圖 2-29 所示為主偏角與切削溫度的關系。 / {+ ~! z$ l+ }- ^: e- z: ~
( 3 )刀尖圓弧半徑 r ε r ε 增大,平均主偏角減小,切削寬度 b d增加,散熱面積增加,切削溫度降低。. h" [5 |; I4 N9 Y4 i$ j
7 O3 _ N$ }8 B8 n
4. 其它影響因素 4 Q8 x K( [1 }5 k, }- G 選擇合適的冷卻液能帶走大量的切削熱,從而降低切削溫度。從導熱性能看水溶液的冷卻性能最好,切削油最差。切削液本身溫度愈低,降低切削溫度的效果愈明顯。6 o: M( ?0 D: I8 P, I
0 x7 J. l- p) i$ g7 v!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