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山寨﹑國產化﹑研發:談談液壓缸行業 [打印本頁]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15:58
標題: 山寨﹑國產化﹑研發:談談液壓缸行業
   本人在論壇是個新兵,在液壓行業還是有些年頭了。想談談油缸行業的發展。以前國產標準油缸主要有工程缸,車輛缸,冶金缸等?,F在的CD250型油缸是力士樂公司的。大概80年代由當時的一機部購買了全套技術工藝圖紙,關鍵制造設備,一定年限的品牌使用權,引進。當時由一機部布點于韶關液壓件廠。這之前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武鋼07工程。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鋼開始了國產化備件的進程。那個過程在今天看來確實有點意思。當時設備上的油缸大部分國外沒有提供備件,沒有圖紙。只有利用大修的時間 把油缸拆卸下來進行測繪。記得當時是冬天,我們在現場,好像是一冶的人把油缸拆卸下來,打開,我們在測繪。測繪完馬上在裝上。說實話,油缸打開后那叫一個震驚,斯特封,格萊圈沒見過,導向帶當時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還有緩沖閥居然是那樣的。沒什么好說的,測繪,整理,繪圖。密封圈由甲方提供,開始了國產化,其實是山寨化。還有一種油缸是日本太陽公司的輕型拉桿缸,就是現在國產化后的W70/140型的油缸。這些都是系列了。

      做油缸的都知道,缸筒對油缸的重要性,現在油缸的缸筒大部分都是絎磨的,進口油缸的缸筒號稱能照見人,絎磨的肯定不行,不過我們那時候的缸筒可以。所以一般的油缸,用好一點的密封圈,用戶對液壓系統保養好一點,使用十幾年不壞,那可不是神話。

       上面說的是標準油缸,現在基本都是國產缸的天下了,冶金設備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非標缸還是要進口,國內如果不能做出來的話,這些缸可都是天價。

        生產高鐵的鐵軌的線上有一條缸,大概重1000KG,進口要90多萬人民幣。周期接近一年。你生產不出來就是這個價。使用壽命呢?,最短5.5個月。不相信嗎?德國的,很有名氣的一家企業。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16:10
   什么樣的油缸這么值錢?缸徑460,桿徑430,行程150.高速,重載,微動。工作壓力20MPa,背壓32MPa。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16:17
    謝謝老鷹版主。能夠給中國制造奉獻一點微博的力量就盡一點力吧。
作者: zhuxiaohua    時間: 2012-8-20 19:14
北京一個哥們買了一臺力士樂液壓馬達,多少錢,呵呵,52萬人民幣!
在一小城市,可以買一個小房子了!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19:56
這個油缸山寨肯定是做不好的。90多萬一噸的油缸啊。機械產品不知道有那些產品能達到。國內10一噸的油缸都是很貴了。對油缸比較了解的應該明白為什么會這么值錢。還有一個,油缸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上面冷卻水不停在噴,攜帶氧化鐵沖擊油缸。
作者: yaowang2049    時間: 2012-8-20 20:16
樓主沒有講完呀!

僅僅是個開頭吧?

期待下文!
作者: SSSLLLBBB    時間: 2012-8-20 20:19
LZ老液壓了,謝謝分享!小生做過油缸,略知一二,所以佩服LZ。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20:35
我寫這些經歷,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下產品設計中的一些方法,感悟。大家共同找出一個比較好的產品研發的方法。山寨不是出路。要國產化但是不要中國特色,呵呵。國產化提高一步,就是研發了。

作者: SSSLLLBBB    時間: 2012-8-20 20:42
從山寨走向自主,走向領先。
作者: GUO18029815663    時間: 2012-8-20 21:14
說得這么容易嗎國情難改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21:21
   接觸這個油缸是前幾年的大年初二。缸壞了,拖到我當時所在公司修理。大年初二啊。拆開,密封圈是MEKER的,孔圈軸圈樣本沒有,60寬的導向帶沒有,應該是專用的。找了一家很有名的密封件公司,用進口材料車,上機不到一個星期密封圈又壞了。從美國母公司帶材料過來,再做,換上去,不到一個月又壞了。進口的油缸備件,大半年還沒到。沒辦法,只有在國內做了。首先開故障分析會,找原因。參加的有甲方總公司的2個處長,大學的教授,修理廠,現場使用人員,領導。原本決定由教授出方案,圖紙,我們公司制造。呵呵,很不好意思的是教授分析的故障原因,認可的人不多,我分析的故障原因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作者: 老板`    時間: 2012-8-20 21:36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998的帖子嘞,嘿嘿,看不懂,但還是想看個究竟,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21:55
這個油缸的密封圈一套是2萬多人民幣,德國MERKER的。哪家做密封圈的公司可能成本更高。當時他們確實是大手筆,不計成本。問各位朋友一個問題,everfree 朋友對背壓32MPa,工作壓力背壓20MPa,感覺不太可信,看帖非常仔細,呵呵。不知看了這個帖子的朋友對這是怎么理解的,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0 22:31
    說來慚愧,我們公司只有普通的機床,沒有數控設備,沒有缸筒生產設備,外圓磨都沒有。當時在甲方開會決定生產廠家時,這是一個硬傷啊。不過甲方還是給了一個有風險的機會。油缸上機后使用不滿3個月,一分錢都沒有。使用半年,可以拿到油缸生產通行證,任何油缸都可以做。零件自己做不了可以外協加工。甲方只考慮3個月硬指標。甲方給了幾天后悔期,告誡我們,以前有幾家做類似的,使用要求沒有這個高的油缸等失敗了。
      在把這個油缸補充說明一下,油缸是用于調整高鐵鐵軌尺寸的,工作行程一個多毫米到十幾絲,每秒3次,帶位移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屬于精軋。鐵軌大概100米長。2個一對,下面的油缸直接受帶氧化鐵屑的冷卻水沖擊。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8-20 22:58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8-20 22:31
說來慚愧,我們公司只有普通的機床,沒有數控設備,沒有缸筒生產設備,外圓磨都沒有。當時在甲方開會決 ...

這就是精軋機上的控制軋制精度的油缸,一般采用伺服控制,油缸帶動軋輥動作保持輥縫大小,32MPa和20MPa都應算是工作壓力。
作者: yuyanlzh    時間: 2012-8-21 15:55
做數控機床的總感覺液壓離自己很遠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1 16:48
(, 下載次數: 77) (, 下載次數: 89) (, 下載次數: 87)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1 22:20
     上面的圖片是拿過來修理的油缸,最上面是整體式活塞桿活塞,中間是油缸前蓋,最下面是我們公司制造的新缸使用后的前蓋。照片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密封圈損壞的情況。前蓋中,最下面的是導向帶,紅色的材料是聚甲醛,暗褐色是夾布,都是德國MEKER公司原裝進口的。兩個前蓋對比看,密封圈損壞情況大不一樣。
       仔細看看,這兩個前蓋有有什么不一樣?上面的密封圈損壞的比下面的厲害的多。呵呵,國產的不比進口的差啊。
       細節決定成敗,一個工程師,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細微不同的雙眼。隨時能夠發出疑問。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1 22:26
yuyanlzh 發表于 2012-8-21 15:55
做數控機床的總感覺液壓離自己很遠

數控機床液壓應該用的還是比較多的。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1 23:26
     感覺現在的機械人太多抱怨,太多浮躁。測繪,模仿制造,永遠走不出這個誤區,很多東西,你的人員素質,設備,工藝,材料熱處理都達不到,就只有特色化了,山寨,還是山寨。仿制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啊,你可以理解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些改動,方便自己加工,制造出來的產品就是國產化了。不要認為這樣做很難,舉個簡單的例子,德國油缸的螺紋基本都是細牙,你測繪啊,仿制啊,好吧你的油缸上機用了,可是不久,你的耳環,活塞絲都拉拔了,都脫了。德國人能用細牙螺紋,你就不能用,當你可以把螺距加大一點啊,他們用1.5的牙距,你可以改成2個的牙距啊。其實,國產化就是這么簡單,但是,你不動腦子,就只能山寨。
       為什么德國人用細牙沒問題,我們一用就出問題?有人能告訴大家為什么嗎?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8-22 11:25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8-21 22:20
上面的圖片是拿過來修理的油缸,最上面是整體式活塞桿活塞,中間是油缸前蓋,最下面是我們公司制造的新 ...

樓主對缸蓋導向部分做了改造,加大導向長度,好像在加大的部分還添加了支撐密封環,同時可起防污防水作用,軋制過程中,冷卻水摻雜污物進入,夾布導向套同時遭侵蝕和磨損。
當時我們的AGC油缸是國產缸,缸蓋導向部分采用的是Y形圈密封,問題很大,系統大量進水,我認為是泵吸作用原因,不知對錯。導致進口伺服閥報廢。換國產“抗污染”的伺服閥,效果簡直是可笑,那就是另個話題了。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2 16:02
everfree 發表于 2012-8-22 11:25
樓主對缸蓋導向部分做了改造,加大導向長度,好像在加大的部分還添加了支撐密封環,同時可起防污防水作用 ...

呵呵,厲害,一點秘密都被看穿了。確實是加了防水的密封。導向增加的效果很有限,空間限制了。水污染確實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這種缸是上下一對的。上面的缸冷卻水基本沒什么影響,壽命要長一些,但是也是很容易壞。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2 16:12
(, 下載次數: 83) (, 下載次數: 74)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2 23:55
     上面的圖片是缸筒,內孔可以照見人,呵呵。中間是裝傳感器的。缸筒是整體的,合金鋼鍛打,熱處理后加工。缸筒給人的感覺怪怪的,與我們印象中傳統的缸筒不太一樣。外面看起來象廢鐵,里面卻是別有洞天。加工難度應該是比較大滴。希望各位從事機加工的大俠能夠發表一些看法。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3 11:58
     基本情況樓主都介紹的差不多了,說實話,拿到這樣一種缸,要你山寨,保證能用3個月,否則一分錢都不給,呵呵,做一條這樣的缸,錢可不是小數目哦。要知道,我們修的一條缸,活塞桿的精度,差了一點點,15天密封圈就壞了。有些東西不是你想山寨就能山寨的,是要付出真金白銀滴。不過,越是困難,越是機會,而且是能帶來高額利潤的機會。就看能不能把握了。
     面對機會,盲目上,那是拿錢漂洋,畏難,不敢把握機會,怎么談發展。樓主當時面對這樣情況是怎樣的一個心路歷程,有時間在和電機分享。
作者: 下雨了天晴    時間: 2012-8-23 13:11
期待樓主的高見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3 16:56
     這個油缸是由德國非常有名的冶金設備全球制造商自己生產的,他們在中國有一個常住的專家,也就大概30多歲,娶了個中國老婆。在中國生活的非常幸福,呵呵,能聽懂中文,但不會說。有點中國化了,跟中國人一樣在我們車間吸煙,遞煙給別人吸,呵呵挺可愛滴。
作者: 子子61961    時間: 2012-8-25 23:16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2-8-26 00:19 編輯

樓主很厲害,佩服一下。

順便俺小聲說一下,調整精軋尺寸,俺們做的類似的事兒,壓力幾百噸以上,用的是另一種方式來調高那么幾毫米。

另外樓主您所說的,調整尺寸是幾毫米到幾十絲,液壓感覺一般行程是固定的,是怎么調節行程的呢?精確改變進油量是么?還是說檢測活塞位移然后控制繼續注油或者停止。不太了解想問一下。謝謝。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27 11:57
子子61961 發表于 2012-8-25 23:16
樓主很厲害,佩服一下。

順便俺小聲說一下,調整精軋尺寸,俺們做的類似的事兒,壓力幾百噸以上,用的是 ...

我不是管設備的工程師,只能大概了解一些,因為鐵軌有直線度要求,在精軋時,誤差已經不太大了,行程尺寸精度是由傳感器控制的,精度比較高,我當時在下面看它工作時,根本感覺不到活塞桿在動,看過液壓原理圖,確實德國人水平很高,另外,你注意一下,油缸的背壓很高。
你能說下你是怎么控制的嗎?

作者: 子子61961    時間: 2012-8-27 19:55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8-27 12:57
我不是管設備的工程師,只能大概了解一些,因為鐵軌有直線度要求,在精軋時,誤差已經不太大了,行程尺寸 ...

謝謝您的回復。
俺們的做法是用一個偏心輪,用液壓推動偏心輪轉動一定角度,偏心輪的外圓位置不變,那么偏心輪的圓心就會偏上或偏下。利用這一點來改變微小距離。
如果有機會你可以看看那個位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即使是用位置傳感器,想控制到微米級也是比較難的,超過距離則放油出來,距離不夠則充油進去,這樣操作,電磁閥會頻繁動作,也不太好,不知道德國人是怎么控制的。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30 22:23
   其實,不管是設計也好研發也好,我們都必須借鑒別人的經驗,當然,自己也需要扎實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測繪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僅僅是其中的一步。國外的東西確實是好,如果我們只知道仰視,感慨,抱怨,那我們永遠只能山寨。借鑒國外的先進產品,理解他的設計思想,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在測繪的j基礎上進行設計,那么,國產化就比較容易成功。如果我們能發現他們的缺陷,加以改善和提高,誰說不是研發?我們要做的不是仰望,而是想辦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樓主最近事情比較多,不過有時間還是會上來,樓主特別歡迎大家質疑,歡迎大家討論。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30 23:12
    做設計,切忌中國特色,何謂中國特色,前面我舉了個螺紋的例子,老外用細牙,沒問題,我們用細壓,耳環拉脫了,活塞拉脫了,鉸軸拉脫了,為什么?因為你對細牙螺紋一知半解,按照中國的通常做法制作的細牙螺紋。在舉個例子,有些油缸的前后蓋,緩沖活塞在使用中經常破,后果嗎,很嚴重,缸筒基本報廢了,很不幸的是,這些油缸生產廠家中就有國內大名鼎鼎的專業油缸廠,還有老外在我國的油缸廠,什么原因,呵呵,因為那些零件的材料是鑄鐵,中國的鑄鐵。呵呵,老外在國外可以用,在中國就不能用。
作者: 孤城客    時間: 2012-8-31 11:34
看來機械行業博大精深呀,夠學一輩子的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8-31 23:21
     液壓缸應該可以說是液壓行業中唯一基本取代了進口產品的行業。生產設備已經比較先進了,不比國外差太多。產值上億的專業油缸廠我知道的應該有4個,江蘇桓立,韶關偉光,十堰佳桓,天津優瑞納斯。
作者: 秋風落葉1    時間: 2012-9-1 15:58
要求技術高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9-4 14:57
   回想起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必須親力親為,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當時,現場去過多次,與現場設備維護人員多次交流溝通,了解工況。修理油缸時每臺都詳細檢查損壞情況,做好記錄。分析原因。在老外來的時候,與老外一起探討溝通。測繪時,沒有要其他人量,樓主親自動手量尺寸。
    測繪完后開始初步設計,山寨圖紙完成后,根據現場工況,油缸損壞情況,基本判斷出油缸損壞主要是以下原因:1.油缸防水效果不理想,在冷卻水不斷沖擊下,混合了細末氧化鐵的水滲進了油缸,導致損壞了密封圈和活塞桿。2.由于背壓過高,速度快,導致密封圈潰爛。
     問題1通過更改設計缸蓋來解決,效果比較理想,樓主貼有照片,2臺缸使用時間差不多,對比效果很明顯。
     問題2,由于工況沒有辦法改變,密封圈也是頂級的,看來只有從設計、制造來查找原因了。雖說是德國全球著名的冶金公司專門設計制造的液壓缸,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值得我們仰視。但是,既然油缸使用中有問題,那么設計制造估計有缺陷。我們也不能光仰視啊,為什么不能爬上巨人的肩膀,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9-8 10:20
     經過現場溝通,山寨圖紙測繪,油缸修復,對于油缸原設計者的設計思想,做到了理解。結合使用工況,對于油缸的存在的問題有了自己的分析判斷。接下來就要開始設計工作了。
    首先,根據甲方的要求,對材料及熱處理進行選擇計算,確定后與甲方溝通,原本甲方想化驗一下原來的材質驗證一下,呵呵,剛好老外在,也許對我們印象比較好吧,或者其他原因,告訴了我們材料,我選擇的材料跟原來的材料基本一樣。
    材料解決了,接下來就要了解國內機加工的能力,你不能脫離國內的加工能力來設計啊,不然,你設計的圖紙即使沒有設計問題也是一張廢紙,或者別人加工達不到你的要求,加工出來的零件,你用上去也解決不了問題啊。與加工廠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加工方明白你設計思想和要求,關鍵點必須要強調。溝通的結果要達到共識。密封圈經分析,決定仍然采用原密封,但要增加防水密封。根據工況要求,與密封件生產廠家進行溝通,要求防水密封圈既要能防水,又要摩擦系數盡可能小,滑動性能好。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9-8 11:07
    做好設計工作需要知己知彼,盡可能了解工況,了解別人的設計思路,同時,需要了解自己,了解加工的情況,設備,人員素質等等。在此基礎上開始設計工作。通過前面所做的大量前期工作,樓主開始了方案設計計算。針對水污染,根據與密封件加工單位的溝通,對油缸前蓋進行設計。根據油缸使用工況:高速、微動、重載、背壓高,而原油缸的設計或制造存在問題,會造成密封圈損壞。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對原設計進行更改,重新設計??赡芎芏嗯笥言诜轮茋猱a品時,都會有困惑,國外的加工精度比我們高啊,我們達不到怎么辦啊?樓主很多時候也有同感。不過,現在國內加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那么我們做設計時,先了解國內加工的能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你對精度的了解達到了什么程度?你真的了解精度嗎?
作者: hu614    時間: 2012-9-8 13:32
只有先山寨、國產,才能到創新,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快則幾年慢則幾十年啊,因為我們的基礎相對較弱,需要一大批腳踏實地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
作者: 茱茱    時間: 2012-9-12 22:20
呵呵,{:soso_e100:},看到我拍的照片了
作者: 茱茱    時間: 2012-9-25 21:40
茱茱 發表于 2012-9-12 22:20
呵呵,,看到我拍的照片了

這個項目我也參與了的
作者: 1329031    時間: 2012-9-26 18:44
山寨別人時要學到思路與方法也很重要啊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9-27 15:39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不上山 于 2012-9-27 15:41 編輯

說到精度,可能很多人馬上會說,你的公差我都能滿足啊。我當時跟一些加工企業溝通時,大多數都是這么回答我的,OK,我知道你能達到,但是,你達到了我的公差,我把零件拿回來,可能都裝不進去哦。精度是一個整體要求,你理解不了,我怎么能相信你啊。有些技術問題,看起來很難,其實是很基礎的理論就能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就是基礎的東西,很多人其實并不能真正理解。
作者: 茱茱    時間: 2012-9-28 21:14
1329031 發表于 2012-9-26 18:44
山寨別人時要學到思路與方法也很重要啊

是呀,說的很有道理
作者: icyarrow    時間: 2012-9-29 09:29
增加見識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9-29 16:20
通過與加工單位的溝通,考察,根據加工能力,綜合精度的整體考慮,對山寨圖紙進行了深化設計,更改了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國內條件無法達到的地方,一套完整的技術資料經過反復修改,終于完成了??梢越M織試制生產了。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9-29 16:35
測繪,山寨,我個人體會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過,我們在測繪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時,要做到學會尊重,做到全盤接受,在全盤接受的基礎上去理解,學習別人的設計思想、方法。俗話說的好,萬變不離其宗,當然,要能做到這一點,沒有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是比較困難滴。如果只是照抄照做,那就只能永遠山寨下去了。
作者: 長江漂流    時間: 2012-10-1 22:14
國內的材料和表面處理是一大坎兒吧。
作者: 862660428    時間: 2012-10-3 22:09
很細膩的思想,好帖應該大力支持,期待您繼續更新……
作者: 茱茱    時間: 2012-10-3 22:23
{:soso_e100:}祝大家雙節愉快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8 16:07
長江漂流 發表于 2012-10-1 22:14
國內的材料和表面處理是一大坎兒吧。

國內的材料和表面處理確實要比國外差一些,使用基本差不多的時間,國產的表面磨損比國外的要厲害一些。不過相差并不太多。在其他方面可以做一些彌補。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8 16:41
制造的過程也是很關鍵的一環,按我的理解,為什么實體企業的技術人員要叫工程師,不叫設計師,可能當時的意思就是你不能只管設計圖紙,不管做吧。我個人的理解,工程師在試制新產品時,必須對生產過程進行掌控,杜絕任何降低要求的行為。嚴格控制質量。但是,你又不能把自己當成超人,要達到自己的要求,要靠其他人的努力配合,如果其他同事能夠發自內心的理解你的想法,他們就會把你的想法當成了他們自己的想法。能夠達到這一點,你真的會有成為孫悟空的感覺,呵呵,你又多了很多替身喔。
作者: 超越自己    時間: 2012-10-9 21:49
樓主寫得直不錯,支持一下,樓主的已經不是同寨了,站在了巨人的肩榜上了,好好學習一定大有可為的,頂你。
作者: zhuomin    時間: 2012-10-10 10:27
從圖片上看:油缸的工作環境溫度非常高。活塞桿表面拉傷;缸蓋防塵圈不耐高。建議活塞桿表面陶瓷處理;防塵用聚四氟乙烯;活塞桿處伸部位增加防塵罩,最好能在缸蓋部位增加降溫設施
作者: 網邦ノWangKe    時間: 2012-10-10 11:55
奉獻一點微博的力量
作者: 紅峰    時間: 2012-10-10 12:25
什么國情難改,只要做出山寨就好,離自主品牌就不遠了。怕的是山寨都不會。
作者: 孤酒    時間: 2012-10-11 10:25
其實珩磨作為油缸的最后一道工序,并不是說表面光潔度越高,油缸就越不容易磨損。
完美的珩磨,最終會是缸體表面形成規則網紋,這些網紋還有存油、潤滑的作用。所以像樓主說表面能照到人的缸,可能更容易磨損。
珩磨是修整形狀的,也就是珩磨后圓柱度、直線度應該會有提高,再想提高光潔度,可以用研磨。不過像這么大的缸,可能不好做研磨了。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11 11:42
孤酒 發表于 2012-10-11 10:25
其實珩磨作為油缸的最后一道工序,并不是說表面光潔度越高,油缸就越不容易磨損。
完美的珩磨,最終會是缸 ...

孤酒大俠說的非常有道理,絎磨的缸筒確實表面能存油,潤滑性能比較好,這個油缸潤滑確實存在問題,也采取了一些辦法來改善。不過我這個油缸比較特殊,速度比較高,微動,高壓,所以配合精度等級比較高,絎磨的缸筒不太適用。使用的液壓油要求拉氏6、7級。當時我們新缸試壓時,用賀德克5µ的濾芯打循環過濾。有時候過濾不到位,活塞桿表面都會有很細微的拉痕。呵呵,一般的油缸,不過濾,都不會有拉痕。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11 13:12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10-11 11:42
孤酒大俠說的非常有道理,絎磨的缸筒確實表面能存油,潤滑性能比較好,這個油缸潤滑確實存在問題,也采取 ...

我們做的缸活塞,活塞桿都是外協加工的,缸筒是數控機床磨出來的,磨的工序比正常要多,活塞桿是進口的砂帶磨出來的,一條砂帶1、2萬元人民幣,精度控制在5、6級。材料熱處理后硬度差不多達到了HB300左右,比較硬。
作者: 孤酒    時間: 2012-10-11 13:36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10-11 13:12
我們做的缸活塞,活塞桿都是外協加工的,缸筒是數控機床磨出來的,磨的工序比正常要多,活塞桿是進口的砂 ...

HB300硬度不算高了,只是調質處理,為什么不用淬火?硬度可到60HRC,不是更耐磨?

作者: tanghb712226    時間: 2012-10-11 13:40
山寨不是出路。要國產化但是不要中國特色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11 15:19
孤酒 發表于 2012-10-11 13:36
HB300硬度不算高了,只是調質處理,為什么不用淬火?硬度可到60HRC,不是更耐磨?

這個問題當時確實是糾結了一段時間,最開始本來傾向于調質后再做表面淬火,不過這樣加工起來就比較困難了。后來綜合考慮,就沒有再做表面淬火了。
作者: 悟寧    時間: 2012-10-11 18:36
虎哥好,我們是做美耐皿,剎車片 的壓力機的。
剛入行不久 所以液壓菜鳥有幾個問題請教您
1,不太理解壓制力和背壓
2,它的壓力是不是和活塞面積和泵浦的壓力有關,靠泵浦和壓力閥不斷的加壓
達到,對嗎?

大哥 您QQ號多少?
作者: zhuomin    時間: 2012-10-12 08:39
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作者: 無錫福鉆    時間: 2012-10-12 08:59
說有有道理呀。國產的液壓系統漏油是最大問題。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12 12:01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不上山 于 2012-10-12 13:10 編輯
悟寧 發表于 2012-10-11 18:36
虎哥好,我們是做美耐皿,剎車片 的壓力機的。
剛入行不久 所以液壓菜鳥有幾個問題請教您
1,不太理解壓制 ...


壓制力就是油缸工作壓力,無桿腔工作就是系統壓力*無桿腔面積。背壓一般是指回油路存在的壓力。背壓力大小為有桿腔環型截面積*背壓。歡迎討論。
作者: 悟寧    時間: 2012-10-14 08:50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10-12 12:01
壓制力就是油缸工作壓力,無桿腔工作就是系統壓力*無桿腔面積。背壓一般是指回油路存在的壓力。背壓力大 ...

恕小弟愚鈍 系統壓力和背壓有什么計算公式嗎?
作者: 臨豐狂客    時間: 2012-10-14 11:38
先測繪,再仿制,再創新。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15 13:12
悟寧 發表于 2012-10-14 08:50
恕小弟愚鈍 系統壓力和背壓有什么計算公式嗎?

呵呵,可能我沒有表達清楚,做液壓的往往壓強、壓力不分的,系統壓力其實就是系統工作油路的壓強,一般由溢流閥調定最大工作壓力(壓強),系統實際壓力由負載決定,實際壓力(壓強)可看壓力表。背壓一般來說,是由于系統的各種元件和管路等產生的阻力形成的。也可在回油路加背壓閥產生。壓制力是指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單位是㎏等。計算公式就是壓力(壓強)*作用面積。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15 13:32
孤酒說的油缸缸筒的研磨,現在可能很少有人采用了,其實研磨的作用是很大的,會用研磨,往往能解決很多問題。樓主曾經做過一條缸徑200的行程200的油缸,要求活塞桿伸出后的直線跳動一個絲左右,缸筒就是最后研磨成型的。200缸徑是我研磨過的最大的缸徑了。樓主剛畢業時,單位課室有一個工程師級的技師,在58年,那時大躍進哦,呵呵,他做了一臺壓力機,油缸缸徑是320的,那時油缸可不好買,結果,他硬是用手把缸筒研磨出來了,用了差不多30年,到了我手里,修過。后來繼續用。呵呵,如果產品都是這樣,用幾十年,那些廠家還怎么活。
作者: 悟寧    時間: 2012-10-15 18:55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10-15 13:32
孤酒說的油缸缸筒的研磨,現在可能很少有人采用了,其實研磨的作用是很大的,會用研磨,往往能解決很多問題 ...

在此萬分感謝大俠耐心解讀,金玉良言啊,這貼收藏了。
我們廠的主缸外徑都是先車后研磨的,最大的一個外徑620,1000T壓力。
以前人多實在啊,現在都學會偷工減料了,金錢觀擺在第一位,呵呵。。。。。

作者: 茱茱    時間: 2012-10-20 11:32
悟寧 發表于 2012-10-15 18:55
在此萬分感謝大俠耐心解讀,金玉良言啊,這貼收藏了。
我們廠的主缸外徑都是先車后研磨的,最大的一個外 ...

以前的什么東西都耐用,實在呀,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感覺什么都變了。
作者: 茱茱    時間: 2012-10-23 21:39
siweite2012 發表于 2012-10-21 21:49
從山寨走向自主,走向領先

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作者: 劉工sz    時間: 2012-10-25 00:23
拜讀大俠的帖子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27 14:40
前幾天到青島、上海去了一趟,高鐵、動車速度降下來,停的站越來越多了,路上花的時間多了。不過給江浙上海一帶的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在虹橋火車站下車時,居然有一些人帶了自行車,呵呵,感覺坐的是軌道交通。
樓主不太習慣先寫后發,一般都是有情緒了就寫一些,邊寫邊發。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0-27 15:52
    再來談談外協的問題。外協其實是個很頭疼的問題,是個技術活,在目前的社會,你如果不是一個很強勢的國企或外企,再或者是一個財大氣粗的私企,那么,你不要天真的以為靠合同、協議就能搞定。樓主前面已經談了溝通的重要性。外協廠家不光要考察設備,更重要的是考察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的作用。制造過程中,也要經常關注、溝通。雙方的信任非常重要,我們與外協廠就只簽訂了加工合同,沒有簽訂技術協議,只有反復強調的幾個重要指標的口頭協議。制造完成后的檢查驗收更是不能有一點馬虎,不能光依賴檢驗報告。特別是第一次合作,肯定有個磨合過程。
作者: qiandanwu    時間: 2012-10-31 14:53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10-27 15:52
再來談談外協的問題。外協其實是個很頭疼的問題,是個技術活,在目前的社會,你如果不是一個很強勢的國 ...

是啊,當今社會找個重信譽、質量的外協真的不容易,我這邊見多了,有很多到你這來考察都是吃吃喝喝的,很少能碰到和你交流技術東西的
作者: yuguohui    時間: 2012-10-31 16:55
不錯不錯
作者: 老虎不上山    時間: 2012-11-9 14:17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當你設計了一個非標或非常規的產品,你要想達成你的目標,把產品按你設計的做出來,你就不能只管設計畫圖,要求生產部門完全按你的圖紙生產出來,要是這樣,很可能就悲劇了。設計和生產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出發點肯定會各有側重。其實換位思考也正常。如果你的做法超出常規,肯定會不被理解,并遭到或明或暗的抵制。做這條油缸時,精度比較高,就會油疑問,有必要這么高嗎,以前做伺服缸都沒有這么高。鉆螺絲的底孔,不愿意按圖紙尺寸,想按常規鉆,當然,按圖紙尺寸鉆,攻絲比較困難。最無奈的是,試壓臺要他們打循環過濾,結果晚上他們停了,搞的試壓時,活塞桿上面很多用手摸不出來的條紋。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11-10 10:36
老虎不上山 發表于 2012-11-9 14:17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當你設計了一個非標或非常規的產品,你要想達成你的目標,把產品按你設計的做出來,你就 ...

一件產品反映出一個體系。
作者: 龔曉慶    時間: 2012-11-10 13:28
受益匪淺!
作者: dolala999    時間: 2012-11-12 09:33
能夠給中國制造奉獻一點微博的力量就盡一點力吧。
作者: 魚尾獅    時間: 2012-12-1 12:48
太好了,頂。。。。。。。。。。。

作者: dexing0317    時間: 2012-12-1 15:46
我雖然不懂油缸,但是讀完樓主的帖子還是期待下文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