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制造業價格戰的經濟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依然在路上
時間:
2012-8-12 21:54
標題:
中國制造業價格戰的經濟分析
我們的商品在整個市場(世界市場)上占的份額有多少呢?
看到下面的數字,我估計大伙都會感到很欣慰。比如我們的電風扇、節能燈等商品的份額占到了世界的90%以上,顯示器、自行車、MP3等都占到了世界市場的85%以上。事實上,根據全球行業咨詢機構TDC的統計,全球75%的玩具產于中國,而服裝、禮品、電子等消費品領域,中國也是絕對值超過50%的出口大國。那么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我們應該能夠掌握定價的主動權把成本的上升轉嫁出去啊,為什么實際情況好像并非如此呢?
關于這個問題,郎先生曾有過一番論斷,我認為講得比較通俗明白,所以把大致意思引用過來:比如說有三家企業,ABC。今年A得到的外商訂單是100臺,B是100臺,C是200臺。到第二年,外商又來了,他給A的訂單加一倍,B也加一倍,C呢,說你開價那么貴,你看看人家A、B多便宜啊,所以我不給你那么多訂單了,給你降到100臺。A和B這個時候當然高興嘍,自己的訂單多了一倍,看來今天就等著數鈔票了,于是A跟B一起激動起來,把產能從100臺擴大到200臺,趕緊生產啊,不然完不成訂單任務啊,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但是,產能這個東西不是像我們企業的財務報表一樣可以隨便改來改去的啊,它代表的是實實在在投下去的固定資產啊,不是說降下來就能降下來的。所以,C還是200臺的產能,于是加起來變成多少了呢?200,200,200,變成600臺的產能。外商又來了,說我現在只需要300了,你們怎么辦呢?那就只有相互砍價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夠不死,能夠維持成本,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還想抬價?別胡思亂想了,趕緊洗洗睡吧。那么大家到這兒也應該能看出來了,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價格被壓低到某些廠家承受不了,退出這個市場競爭,而留下的廠家也都是那種半死不活的。
估計大伙在這兒肯定很氣憤,老外凈耍這些手段欺負我們中國人,而郎咸平先生作為專業人士自然也總結得比較專業:這就是你自己不掌握銷售渠道,埋頭做制造的惡果。其實,老外有老外的伎倆,我們也有我們的絕招,只是我們自己沒用好罷了。
我國企業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內斗,這似乎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了,都說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就成了一條蟲,這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現在我們很多產品都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的份額,如果我們團結起來,就應該能掌握國際定價權,即使沒能掌握定價權,至少也能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我們其實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但是沒有使用、沒有充分利用。
這種做法在經濟學中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做“廠商的勾結行為”,但是話糙理不糙,它的實質就是“團結就是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斷,咱們的老祖宗老早就總結出來的道理。但是要讓我們的企業抱成團和外商作戰,這其中還是有一個非常大難度的,這來自一個大名鼎鼎的博弈論的范例——囚徒困境。下面我就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在經濟學和博弈論中都非常經典的案例。內容是這樣的:
警方以謀殺與非法持有槍械的罪名逮捕了兩個人犯,警方可以輕易地證明這兩個人違反了槍械法,但是沒有確切地證據證明他們犯了謀殺罪。如果兩個人都招供,則他們都會被判處無期徒刑;如果一個人招供另一個人保持緘默,則招供的人將會被釋放,緘默的人會被判處死刑;如果兩個都保持緘默,由于缺乏證據,兩人都只需要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那么,顯然兩人都保持緘默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從每一個人自身角度來考慮,無論對方的選擇怎么樣,招供對自己而言都是一個“占優”的選擇。所以最后的結果往往就是最壞的結果:兩人都招供,都被判處無期徒刑。這就是所謂的各人都采取對自己最優的選擇而導致整體的更壞的結果.
作者:
依然在路上
時間:
2012-8-12 21:55
這樣的情形同樣出現在我國的制造企業中間。如果大家聯合起來都提高價格,那么對大家都有利,外商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價格;如果大家都打“價格戰”,最后將沒有一個勝利者,被外商占便宜;但是如果其他廠家都出高價,只有你開出低價,那么就能獲得更多的訂單,取得更大的利益。正是在這種“囚徒困境”下,各個廠商都采取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導致了整體受損,受制于外商。所以,要讓廣大中國制造企業聯合起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顯然是一個技術工種,要靠我們廣大企業的智慧和定力。那么除了這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來獲得定價權,進而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創新,我們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想這個才是最根本的。所謂創新就是我們的商品要具有差異化,和別人的不一樣。一旦我們的企業的商品和別人的有了差異,我們面臨的市場需求就和別人的不一樣了,相當于我們又創造分割出了另一個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中,我們就是唯一的供應商。“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這樣我們企業的日子就大大好過了。比如,大米是幾乎沒有差異的商品,所以你很難提高價格;而手機就是一個典型的差異化的商品,同樣是手機,就是不太一樣。以Iphone為例,它就是通過創新和差異化,把自己和其他手機產品分開,使消費者認識到,Iphone的體驗就是和其他手機不一樣,就是潮流,所以愿意支付相對更高的價格。這種差異化的戰略使對手只能模仿、追趕,卻始終很難超越。所以,我認為只要蘋果有這樣的創新精神和差異化的產品,即使它不控制銷售渠道,即使它不控制原料采購、物流運輸,它照樣可以在行業里笑傲群雄,光賣產品就能保證它數錢數到手抽筋。
所以說,產業鏈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在我們的大多數企業暫時還沒有能力把其他五個方面都做好的情況下,我們當務之急是不是應該集中精力搞好創新,搞好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這兩個環節?我們是不是應該逐漸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可能有人會說,你講得到輕巧,創新有那么容易嗎?可能那些較大型的企業相對來說容易一點,那么那些中小企業,甚至小作坊呢?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水平不高也確實是一個事實。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設備投資有60%以上要靠進口,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而美國、日本僅為5%左右。比如,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內地企業不得不將每部國產手機銷售的20%、數控機床銷售的20%到40%,拿出來向國外支付專利費。
這些固然是嚴峻的事實,但是無論這個轉變有多么困難,我們必須要從現在開始轉變,“窮則思變”,現在已經快到“窮盡”的地步了。而其實,創新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有時候和技術、產品、企業的規模并沒有什么直接的聯系。像意大利,它主要依靠的就是那些很多人看不起的中小企業,但是他們照樣有很強的競爭力。為什么?就是因為創新。
一些內部的小的改進,甚至外觀的重新設計,都是一種創新,只要這些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而做出的改進,必然能獲得成功,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而且,搞工程的人往往會發現,有時候一些所謂的創新設計、創新發明、創新產品,其內部蘊含的技術往往并不如何高明、如何先進,它們只是在合適的地方用到了合適的技術,它們就勝在那些“idea”。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企業固然掌握的技術不是很先進,但是在創新這個領域還是大有可為的。可惜的是,目前我們的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跟風的階段,模仿的階段。如果這種情況再不改變,那我們的制造業就真的相當危險,我也不知道它的出路到底會在哪里了。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叫“產業升級”,似乎產業也有高級低級之分,我看產業其實只有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分,而這個區分僅僅是時間上的區分,和高下無關。現在老有人瞧不起傳統產業,說中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要生產“高級”的東西。我們自然要生產高檔的商品,但同時我們也要生產“低檔”的商品,我們還有好多農村的勞動力要轉移出來,我們還要解決嚴峻的就業問題。人們一說起我們大量生產的紐扣、襪子、襯衫,似乎就抬不起頭來。
其實大可不必。只要你能不斷做好創新,不斷做好產品設計,并保護好自己的創新成果,做到不斷貼近消費者,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利潤力,這就是所謂的產品的競爭力。沒有“低級”的產業,只有不賺錢的產業。要在傳統產業里面做大做強,要使“印度阿三”之流無法模仿,要讓那些高傲的洋人還得巴巴地跑到中國來買優質的產品,我們就必須樹立并保持創新的精神。
從制造不斷走向設計,不斷向上下游滲透,最終才能掌握整個產業鏈,如果你連設計和制造都做不好,談其他就更無異于癡人說夢了。要是真能做到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即使我們再生產幾十年襯衫又有何妨?
【轉】
作者:
hzhfjpt
時間:
2012-8-13 00:14
人性自私啊。都想讓別人挺著然后自己吃獨食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2-8-13 06:19
那么多的衙門老爺要伺候,伺候好了,連創新基金都可以給了,伺候不好,明天倒閉,試想,誰會認為在中國創新可以救企業,哈哈。
創新的環境是言論自由 思想自由,連編個電視劇都要限制一二三四,你怎么創新。在一個束縛重重的國度,你創新的激情從哪來。
作者:
az.456456
時間:
2012-8-13 08:52
高談闊論。{:soso_e179:}
作者:
whb179
時間:
2012-8-13 10:13
自己沒核心技術就在這樣的,被別人牽著走!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2-8-13 13:59
囚徒困境不串供無解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8-13 18:16
只說一個方面,造成企業老板短視有兩個主要原因:
1,體制、制度原因,這不多說了,說也沒用。
2,老板們自身素質太低、知識水平太差,沒有足夠的道德感,就不可能有長遠的眼光,也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產品只是人內心世界的映射,一坨狗屎映射不出鉆石。
這兩個原因不可互相替代。
作者:
大禹123
時間:
2012-8-13 18:47
第一,行政制度,工商稅務形成成本太高,隱形成本太高
第二,竟低的環境,大家都去做次的產品
第三,人文,社會觀念
作者:
qujingguo
時間:
2012-8-13 19:29
好像不怎么 行得通
作者:
極速北極光
時間:
2012-8-13 20:58
原因是中國人太聰明,太自私
作者:
杭州學徒
時間:
2012-8-13 22:18
現在一個單子幾十家公司搶,太累,自己的公司歇業,繼續打工{:soso_e182:}
作者:
長江漂流
時間:
2012-10-8 13:44
我看需要企業自發組織形成行業協會,而不是由哪些不懂行業規律的公務員們來指揮企業,由行業協會出面協調產品價格,對于破壞行業規則的害群之馬給予封殺,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有定價權。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