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機械巨頭的國際化惡戰 [打印本頁] 作者: treasure 時間: 2012-6-26 19:38 標題: 機械巨頭的國際化惡戰 機械巨頭的國際化惡戰 : _% w1 i! M m5 O/ w
經過多年打拼和國際金融危機催化,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收獲了兩大機遇:第一,全球重型機械產業重心移到中國;第二,陷入危機的跨國巨頭,向中國企業伸出被并購的橄欖枝。 ! t) h' n, d b6 ^$ y5 b
排在中國工程機械三巨頭末位的三一重工,如何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內幕是什么?是否陷入國際并購的“陷阱”?并購后,還有哪些危機在等候它? ) x1 C. O) } T* k/ V4 x8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沈偉民 蘇龍飛 & n0 ]# }! t. u9 ~0 z* w# s* d4 { & I: J" A# v' J! s 文 / 沈偉民 蘇龍飛 Z6 |& j( z |6 B/ ?
+ I. a* P( D5 \( p
2月29日,歷經10多個小時的飛行,諾伯特·肖毅(Norbert Scheuch)再次飛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過廊橋時,他對布滿四周的中聯重科的廣告,毫無表情地掃了一眼。就在2個月前,這位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因生產“大象”泵車聞名,以下提及簡稱“大象”)的全球CEO,還在梁穩根(三一集團董事長)與詹純新(中聯重科董事長)之間,為挑選誰是他的新老板舉棋不定,但現在,他是梁穩根陣營里的人。 % y: g4 C' b! x# |" o 梁穩根告訴諾伯特·肖毅,每年3月1日是集團的“三一節”。這天全員放假,但按慣例,前一天要舉行兩場重大活動。白天,集所有一把手,召開年度高層會;晚上,則為員工舉辦表彰晚會。但今年,高層會成了對諾伯特·肖毅的歡迎會。會上,諾伯特·肖毅再次申明:“三一是普茨邁斯特的唯一選擇。我也將迎接新的挑戰。”正是30天前的此地,梁穩根正式宣布,旗下三一重工聯合中信產業投資基金,以3.6億歐元共同收購大象100%股權。其中,三一重工通過子公司三一德國,出資3.24億歐元占股90%,而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出資3600萬歐元占股10%。這一幕,震動了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也打得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6 @; b* M& y. U1 _7 N ' t! j( D, {. f" S9 A x 當時,“隱形冠軍”概念的提出者—赫爾曼·西蒙,及時給三一重工送上了“玫瑰”:“通過戰略并購,三一重工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全球第一。”但西蒙話音未落,三一重工麻煩就接踵而至。不僅被購方的中、德公司發生了員工抗議,同時也遭到湘江彼岸另一家中國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關于“路條”的炮轟,更有甚者,認為三一重工在買一頭“病象”。+ T* @3 M; u1 V& a, ~$ G* J: Y/ ]
' P8 O. m2 H, a5 r) N 高調的三一重工,為什么這次并購行動前毫無征兆?中聯重科炮轟三一重工是否有理?普茨邁斯特究竟是不是“病象”?與跨國公司“初婚”,如何應對整合?懸問,讓三一重工這次國際并購變得動態萬千。9 {+ i# o2 o7 N; x% b
0 \* U1 n5 t, x. ?- l
兵敗CIFA 地位受損 - f. C# i5 W/ o6 _* d1 U 7 B9 D, o/ M" [( @9 ?* D 對大象的整個并購期,應從2011年12月20日,諾伯特·肖毅到長沙拜訪梁穩根算起,至今年1月21日,雙方在德國簽約為止,歷時僅33天。以如此短促時間,梁穩根就掏巨資對前者實施并購,在近年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中,確為一宗罕見的“閃購案”。梁穩根出手何以如此迅速?0 g5 w: g" M& r7 T' d, }1 d
0 N* G+ u8 ?8 Q4 B) F) u
讓我們先把視線調回到2008年。這一年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生了一起重大事件。據當年財報,一直是行業老二的三一重工在規模上被中聯重科反超。) p4 P8 ]8 j# }9 {
( B) j/ [: P, y) L' G6 L. \ 三一重工緣何輸給中聯重科?《經理人》研究發現,中聯重科當年做了一件震動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大事:聯手弘毅投資、高盛和曼達林基金,以總額5.11億歐元,對全球混凝土機械行業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公司,實施了全資收購。其中,中聯重科占股60%。- K7 ?. Q$ [5 y$ J" A j+ y
4 D y7 P7 n! o" ^
CIFA是一家什么公司?這是一家擁有80年技術沉淀的世界頂級混凝土機械公司,且是全球第一臺混凝土泵車的發明者。其市場主要分布在歐洲。在意大利,CIFA泵車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其他歐洲國家也有超過15%的市場份額。CIFA出賣緣由是,因過度依賴歐美市場,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出現約6000多萬人民幣虧損,控制人—私人股權投資基金Magenta和另兩家私募基金,無力回天,決意出售。(如表1), G) L$ y p! P# q& z
) J% `* w# ]0 I! R+ W9 m7 n9 @
詹純新曾就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說過一個重要觀點:“將來誰在國際市場上做得好,誰就是老大,只守在中國市場就會憋死。”因此,CIFA出賣的信息一出,詹純新立馬跟進。但是,于1995年就與CIFA提過合作計劃的梁穩根,更希望把CIFA攬入懷。梁穩根和詹純新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誰得到CIFA,意味著誰在打開歐洲市場大門、獲取最頂端的品牌和技術上,占據主動。從2007年泵車業務在兩家公司營收上的比重看,三一重工近60%,而中聯重科約40%。泵車業務系兩家公司的核心業務,爭奪CIFA,實為一場“泵車之戰”。 9 Y- @7 m" J+ U% ^ 3 ~' Q F9 @; h# B. i 但CIFA最終被中聯重科摘走。當年,中聯重科在泵車業務上,同比增長33.4%,達到46.8 億。從這一年開始,中聯重科對三一重工的核心業務發起真正的競爭。除此,中聯重科還在技術上發力,推出一款融合CIFA技術的優勢產品—“52-6RZ”,這款產品獲得次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最高獎“金手指”。三一重工怎么會在這次收購CIFA的“泵車之戰”中輸給對手? & o- z- c4 x7 ^$ ?; m) X) g. v& `. S
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向《經理人》表示,第一次“泵車之戰”,系三一重工在最后時刻主動退出。中聯重科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怎么會讓梁穩根、唐修國、向文波這些以“嫉慢如仇”著稱的人主動讓步? ' D( W& R+ D2 X1 P0 J % |3 A( _) r8 Z# ^ 和梁穩根等人1989年創業相比,中聯重科的成立晚了3年。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下稱“長沙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當時拿了院里給的50萬,帶領7名同事,以泵車為主業,成立了中聯重科。此后,中聯重科經歷了與長沙建機院的業務合并、上市和股東改制等三個基礎階段。2007年,詹純新提出“產業鏈中間裂變,上下延伸”的戰略后,在國內發起連環并購,在資產和產業上迅速膨脹,由此成為三一重工家門口的對手。中聯重科有兩大特點:第一,因其國資背景(實際控制人為湖南國資委),容易獲得政府支持;第二,自走上“并購即發展”的擴軍道路后,中聯重科一躍成為行業并購戰中最具威脅的一股力量。. j4 s8 \# X; S" j" w* O4 G( v$ s3 T9 U
據唐修國介紹,當時三一重工也對CIFA進行競標,但如果彼此不讓步,糾斗下去,即使成為最后的贏家,也勢必承擔高額收購成本。后來,省發改委找雙方協調,希望其中一方做出妥協。三一方面的代表是唐修國。唐與梁穩根、向文波等人商議后提出不再報價,但希望和中聯重科聯合收購CIFA,卻遭中聯重科拒絕。“發改委給了我們一個態度,這次就把機會讓給中聯重科,如再有并購機會,三一優先。”唐修國表示,三一重工在這一年試圖打破自主投資的藩籬,增添并購戰略,但未果。 * Y( e c' m1 m8 R' B! D. c- h$ W% N; ]0 N# G4 ` z
三一方面有怨。2010年11月,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與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就前次并購CIFA的代價是50億還是20億,發生了一場口舌戰。郭學紅爆料:“當時三一方面提出,愿以1億歐元代價,向其買斷并購資格。”孰真孰假,這已是一宗迷案,但雙方在國際化并購戰上的火拼,不僅此一幕。 8 d: e4 {* E% U% o% e* n7 F H' l1 U- r3 g0 q
鐘情“優質的弱象”$ y) ~" H% X z- T: p# y* b1 v
: c; p' H! m, B+ v" l9 g$ L; k
梁穩根和詹純新都很清楚,在全球混凝土泵車領域的冠亞季排名上,只剩下兩家德國公司:積50多年歷史,生產“大象”牌泵車的普茨邁斯特;其次是施維英。其中,施維英已被徐工鎖定,只剩普茨邁斯特這個懸念。 ' d8 f: d! K( T, `擋在三一重工面前,不僅有徐工,在2008年“泵車之戰”后,又多了一個梁穩根最不愿看到的對手中聯重科。2011年全球各大工程機械公司排名(針對2010年營業收入)上,在中國公司中,最靠前的分別是:第7名徐工集團、第8名中聯重科、第9名三一集團(如表2)。這個整整掛了一年的排名,令梁穩根團隊很不爽。《經理人》發現,在三一官網上,一直堅稱自己是全球第六。, n7 ^5 L, a* V
* ~" n9 p( l! w" I/ u7 |
從徐工、中聯重科的高速擴張路徑看,無一不是通過國際、國內的雙重并購實現。對此,唐修國表示,如果當初能夠獲取CIFA,三一至少將并購戰略的落地提前4年。# }3 K3 E* M7 R b9 }% S
( S r) ?- ~, B) K1 M; x 老天弄人,誰會想到,被赫爾曼·西蒙研究了26年、在全球專注于混凝土泵車領域的“隱形冠軍”—普茨邁斯特,會在4年之后,緊隨CIFA的腳步,到中國尋找買家?) v' Z! U6 M( m: p6 ?
9 _' m/ y. |) Y. P+ _
普茨邁斯特由卡爾·施萊西特于1958年創立,在上世紀70年代以大象為品牌,在全球混凝土泵車業務上成為單項冠軍,其經典案例是,“大象”曾在25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一顯身手。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一度擁有絕對話語權。但和CIFA一樣,也因過度依賴歐美市場,在2008年出現第一次虧損,成為失血但擁有頂尖混凝土泵車技術的“優質病象”。另外,隨著全球重型機械產業重心東移,在中國,三一重工、徐工和中聯重科等中國公司對其構成強大的壓力,令其在中國始終未能突破10%的占有率。為延續企業生命,施萊西特決意出售。 , J7 f H% R0 ^+ o6 w5 N ; \9 i& D3 n% S v 2011年12月初,正值隆冬。一位自稱是摩根士坦利的高級雇員來到三一總部,告訴梁穩根,受普茨邁斯特之托,欲尋找并購買家,并透露說,普茨邁斯特會派遣全球CEO諾伯特·肖毅,到潛在中國買家中逐一考察。 - T. U9 N1 B) R) z 1 N/ O% w7 p0 }* Y7 d “大象”之于梁穩根,或是未來5年內再也難覓的機遇。! D% ^6 P4 }9 ^7 R( v' ]2 s% l& Z5 I
6 R8 q8 B1 b) J E% N0 g
首先是借此在國際化上扳回對手一局,為三一艱難的國際化打開新通道。三一重工2009~2011年(上半年)海外銷售收入占整體銷售收入比重,已連續出現下滑,分別為9.02%、6.46%、3.98%,這一下滑趨勢雖與中聯重科相似,但和徐工相比,差距巨大,徐工占比近14%(如圖1)。因此,利用這次并購,收獲“大象”分布于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借此甩開中聯重科,和徐工拼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 T+ n, F4 [! ~ 4 h. d( c5 y9 N) V! X8 @, @: P 其次是獲得來自普茨邁斯特全球頂尖的質量控制、生產流程、制造技術和工藝,“這將是三一獲得的最重要的‘資產’,并購幫助三一重工提升自有品牌產品的技術制造、穩定性和可靠性”,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戰略管理組首席研究員劉巳洋如此分析。 # a# r J, D# R, a) z. w' s( u* G5 I& W
再次是品牌。普茨邁斯特成立于1958年,是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被業界譽為“大象”。三一重工的產品同樣以混凝土機械為主,但并不是世界級品牌,并購之后的“雙品牌”運作將有效提升公司的品牌實力和知名度。5 Z, f9 ^7 S7 U$ x, f1 y& Z"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