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一個日本在華員工眼中的中國工業 [打印本頁]

作者: 張旭明    時間: 2012-5-1 18:50
標題: 一個日本在華員工眼中的中國工業
我是一個典型的被稱為“經濟動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國已經6年多了,先后在中國5個城市工作和生活,能聽懂中文但口語還不流利,能看懂中國字的大體意識但不會寫,對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有自己的認識,就我個人感覺而言,覺得中國的生產能力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作為世界工廠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世界工廠不等于血汗工廠。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螞蟻,但與吃苦耐勞的中國人相比,日本人差得遠。在中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江浙一帶,有數不清的技術落后、產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廠,這些工廠技術低、效益差,唯一的優勢就是有螞蟻般吃苦耐勞、牛馬般順從的中國人在支撐,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 10小時以上,住著簡陋的房子,過著最低級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會保障,如果以小時計算報酬,他們是全球工資最低的。一些計件取酬的工廠,工人們的勞動時間平均長達12小時以上,不被工頭逼著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業有一些從事環境衛生的中國女工,她們一聲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勞作10小時以上,沒有人督促她們、也沒能人直接管理她們,只因為她們比其它工廠的衛生女工收入高一點點,她們就十分珍惜。當聽說她們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時沒有人不驚呀,以日本人的觀點看,她們余下的那點錢連維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費都不足,何況她們還必須付房租水費。我曾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工作過,即使在落后的緬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難的,他們會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賓,這樣的苦活他們是不會干的,而且菲律賓人干一個月后會休息一個月,等把上個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凈凈后再去干活。在印尼,這樣的工作根本沒有人去干。所以我認為,這些所謂的世界工作落戶中國,是由吃耐勞的中國人的血汗支撐著,這些工廠在世界其它地方是不可能生存的,除非有中國人
  二、沒有熟練的產業工人不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在中國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勞動大軍等待著就業機會,但真正懂技術的熟練工人十分稀少,這是由于大部分中國工廠沒有長期計劃、缺乏技術支撐造成了,大量來自農村的工人們今年在這家工廠、明年到那家工廠,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裝,產業人員的流動性極大,沒有有效的組織管理,沒有基本的崗位培訓。同時由于工廠也缺乏長遠計劃,往往是什么好賣就一窩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術也必須隨著產品的更換而變更,大部分情況下,工廠會開除現有工人,然后到市場上重新招,這就造成絕大部分工人難以在一個技術工種上從事較長時間的,產業技能就無從提高。日本在技術開發上不占優勢,但有一支世界無可比擬的技術精湛的產業大軍,他們從事相關工作幾十年,他們靈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產品,這雙靈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來的,也不是短期培訓能達到的,而是多年磨練出來的,中國人有比日本人更靈巧的手,他們曾造出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但現在中國工廠的就業模式沒有給他們磨煉雙手的舞臺,中國工人象流沙一樣今年在這明年在那流動,他們難以達到技術熟練所需的條件。
  三、沒有規模化的工廠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中國工廠大都規模小,制造相同產品的工廠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標準來衡量,這些工廠只能算作坊,達不到產業化的生產標準,在中國工廠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部工廠加起來的年產值只有日本一個大型企業的總產值。一樣的產品無數工廠分開來做,其結果是工廠開工不足、產品成本高,企業無多余資金進行技術開發,也無多余資金供養一支技術開發隊伍。同時由于勞動力成本低,企業也無意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設備。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從事電視機、微波爐、空調、冰箱、電話等低技術家用電器生產的正規企業和作坊式企業數不勝數,但沒有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從事服裝、鞋帽、玩具的工廠更是滿目皆是,同樣也沒有一家達到起碼的規模化生產標準。
  四、以低技術為主體的工廠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享譽世界的企業基本都有產品自主開發能力,能形成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而大部分中國工廠基本上是仿制或為別人代理生產,技術上受制于人,利潤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別人手中,中國的科研體系與生產體系品基本處于脫節狀態,產品開發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為主,自主開發的產品極少。
  五、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企業生產越是進步、對管理的要求越是嚴格,這是中國最缺乏的。中國工廠總數比日本多無數倍,但能生產成套設備的工廠很少,大部分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在中國各工廠可以看到,相對先進的設備、工藝要求高的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在這方面中國最缺的不是生產能力,而是對成套設備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力,成套設備不同于規模生產的產品,一套生產流水線設備幾年也許只能賣一套,要想產生利潤,就必須把各相關材料、廠家、規格、標準等各種復雜因素進行綜合組織、象裝配鐘表一樣進行精確裝配,一個環節的管理錯亂就會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國還缺乏這樣精確的組織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基本上是政府官員式的管理方式,規模較小的工廠沒有這樣煅煉機會,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車飛機的生產放在中國、并由中國人來管理的話,那么造價會高很多。以我個人觀點看,中國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對管理者進行科學的選撥標準,大量無能、人格低下、好鉆空子、工于心技的無能之輩占著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優秀管理人員的發展空間。
  中國有世界上任何地方無可比擬的最能吃苦耐勞的人民,但缺乏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廠,但沒有一家世界級規模的企業;能造成種類齊全的產品,但技術先進并自主開發的產品很少;有龐大的生產能力,但難以造出技術先進的成套生產設備
  中國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只能是一個初級產品加工基地,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
作者: 荒原獵豹    時間: 2012-5-1 19:21
望天朝的相關人士能改觀現在的狀況
作者: mayuqi    時間: 2012-5-1 19:24
望天朝的相關人士能改觀現在的狀況
作者: ntliubo    時間: 2012-5-1 19:37
呵呵,現狀不容樂觀啊

作者: 桌前一盆花    時間: 2012-5-1 19:59
也就這么個樣子了,所謂的中國特色。
作者: 張旭明    時間: 2012-5-1 20:09
說不定 ,你們就是天朝的相關人士!
作者: 燕客    時間: 2012-5-1 20:34
鬼子說的, 可能是幾年前的情況. 現在中國工人的維權意識挻高. 另, 菲律賓工人, 我覺得並不如他說得那么懶. 或者馬可斯時代可能是. 人家紀律和素質, 平均比國內一般工人好. 最重要, 外語水平, 菲律賓工人出國比中國工人強. 但論吃苦, 是比不上中國工人, 非洲黑土地, 例如尼日利亞, 都有約三十萬人國人在那里混飯吃
作者: liujiaoce    時間: 2012-5-1 21:25
什么事物都有個發展過程,從初期到中期最后到沒落。
作者: ﹃錯愛    時間: 2012-5-2 15:14
望天朝的相關人士能改觀現在的狀況
作者: dxfzr    時間: 2012-5-2 16:20
情況基本屬實,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努力啊
作者: 1359119607    時間: 2012-5-2 23:32
客觀的分析,
作者: 時刻快樂    時間: 2012-5-4 12:30
說得很有道理。為了中國的民族企業能更快的發展進來,老板們好好看看、認真思考思考吧
作者: 仙劍神曲    時間: 2012-5-6 22:03
說的太對了,可是天朝還在以這個為榮,并洋洋自得
作者: lbc198806    時間: 2012-5-14 22:47
這種現在就是國情所致啊 ……
作者: 大屹    時間: 2012-5-15 00:01
在中國工廠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部工廠加起來的年產值只有日本一個大型企業的總產值。大哥:鬼子是什么時候說的這番話 啊?
作者: mashengchang    時間: 2012-5-15 08:21
同感
作者: 13593188489    時間: 2012-6-11 10:14
中國特色
作者: RAJRLZD    時間: 2012-6-11 20:39
只是一家之言,下的判斷不足以信
作者: 哈哈2嘿嘿    時間: 2012-6-11 21:47
分析的很透
作者: jidianchanping    時間: 2012-6-12 11:17
事實如此,還需努力
作者: zhang19917    時間: 2012-6-13 11:33
這樣下去!中國就完了
作者: 長江黃河    時間: 2012-6-15 10:15
現實基本是這樣,盼望加快改變的步伐,這樣我們各位才有尊嚴,一起努力。
作者: ┅隨風┅Gavin_L    時間: 2012-6-15 13:50
中國政績體系的計算方式有問題!!!
作者: 26℃的風    時間: 2012-6-15 14:42
deepen  reform, transform development pattern
作者: 活的自在    時間: 2012-6-15 18:31
"日本在技術開發上不占優勢,但有一支世界無可比擬的技術精湛的產業大軍,他們從事相關工作幾十年,他們靈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產品,這雙靈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來的,也不是短期培訓能達到的,而是多年磨練出來的,中國人有比日本人更靈巧的手,他們曾造出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這可能是中國基礎工業難以發展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 活的自在    時間: 2012-6-15 18:36
“中國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對管理者進行科學的選撥標準,大量無能、人格低下、好鉆空子、工于心技的無能之輩占著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優秀管理人員的發展空間。”這一系列的問題只有一個人能解決——GCD,但是他要做著這個嗎 5
作者: 云楓    時間: 2012-8-9 01:08
中國特色
作者: zj20404    時間: 2012-8-9 10:26
中庸的傳統思想是對發展的絆腳石!
作者: zj20404    時間: 2012-8-9 10:30
中庸的傳統思想是對發展的絆腳石!
作者: 弓長張    時間: 2013-6-4 21:07
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