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qū)

標題: 自動化學習成長之路 [打印本頁]

作者: cmxsn    時間: 2012-4-17 10:29
標題: 自動化學習成長之路
轉貼:自動化學習方法之“見識模型化”

   自動化從業(yè)者,一直在執(zhí)著地追求著技術的精益求精。一般來講,造詣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個人悟性、努力和機遇,以及見識。悟性,表現(xiàn)為積極思考,快速消化和掌握;努力表現(xiàn)為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機遇,則是指工作方向和內容有逐步向前往深拓展的空間;而見識,即見多識廣視野開闊,這個在自動化行業(yè)尤其重要,甚至可以說,熟悉設備三百臺,不會設計也能談。本篇重點要談的,就是”見識“這個概念,以及管理見識的一個思路”模型化“。

      見識,其實是同機遇捆綁在一起但不是決定性關聯(lián)的。打個比方,甲在一家技術背景雄厚的大公司待5年,乙在一個生技落后的小廠混8年,在同樣條件下,結果如何,可想而知。盡管甲的年資偏低,但見識可能會比后者要先進,我們說,甲的機遇比乙的好。可是,我們不能下結論,甲的見識就比乙的深和廣。換言之,同樣一款產品的設備制造,乙有可能有自己一套雖然拿不上臺面但卓有成效的方案,值得甲引用甚至嘆為觀止,而甲可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或缺乏創(chuàng)意。如果各自固守城墻,輕則見識具有局限性,重則可能成為“井底之蛙”。如果甲乙相互間有些交流或見識,取長補短,則相得益彰。

     模型化,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將研究對象進行一些歸納和總結,以形成一個通用模型。模型好比一個骨架,你需要的時候,只要添加血肉注入精神,就會成為一個活躍的人。我們見到的人,通常是看不到骨架的,具體到設備,更是千差萬別,所以,模型化的過程,并非簡單的分門別類,而是需要分析和思考的。打個比方講,目前業(yè)界做一些散件組裝,其中一種很通用的做法就是”震動盤+分度盤+機械手(氣動手指+滑桿/滑塊氣缸)+普通工藝”模型,當然,有的可能會有真空吸嘴,也可能采用載具形式,還可能有其他特殊形式。這個時候,不管是做DC插座,還是微動開關,或者是什么卡,只要具備這樣的特點,我們都可以納入一個模型。

      模型是有技術層次和應用范圍的,也就是說,只是一個設備的技術核心和重點所在,需要我們進行技術消化的。通常來講,我們應該著力于掌握最新最先進的模型,但是建議不要放棄所謂過時或落后的模型。可嘗試對其進行改進,也可考慮是否引用到現(xiàn)有設計,因為曾經存在的東西,必然會有亮點所在。模型,當然希望是普適的,但并不是漫無邊際的。例如,上面做散件的模型,事實上是用一種仿手工動作的方式來達到裝配的目的,那么適用面是比較廣的,但不是說,手工可以做的,都可以設計成這樣的機器。以我個人的觀點看,一些精密度較高的場合,這類機器就很難駕馭了。。。

      既然模型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對紛繁復雜的設備進行模型化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回到見識的闡述中去。要形成模型,首先得有見識,獲取方式是多方面的,一是工作實戰(zhàn),一是資訊教材,一是道聽途說...不管通過什么途徑,一定要讓自己多接觸多感受,不管是行業(yè)前幾大還是小作坊,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去“見”,越多越好。在“見”的同時,一定要注重下“識”,或思考或印證或咨詢,方法也是很多的。在不斷“見識”后,我們總會有些積累,或資料,或經驗,或感觸...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套模型的雛形。

       何為模型雛形?顧名思義,是雜亂或不成熟的一些模型組合。然后我們需要抽取時間去整理和分析,同時通過工作或其它便利,大膽將其實踐化,最后再輔以一定的改良和思考,就形成了自己的模型了。大家可以看看我新整理的“盤點凸輪自動機的模型”一文,就是遵循這樣一個過程,將行業(yè)內應用較普遍的自動機的凸輪形式進行了模型化。盡管只有區(qū)區(qū)幾個模型,但是每個模型都適用于許多產品,拓展開來,大家可想而知,可以設計成多少臺做不同產品的自動機-------F公司的立式凸輪,可以做SATA,可以做SIM,可以做HDMI....太多了;圓柱凸輪的單插模型,可以做btb,可以做fpc,可以做IPASS...太多了;盤形凸輪的排插模型,可以做USB,可以做battery,可以做....太多了。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可是產品有差別,同類產品也有不同設計啊,你這機器又不是萬能的?沒有錯,機器不是萬能的,否則閣下就失業(yè)了!這里,涉及到另一個概念,“模型具體化”。您的角色就是克服機器無法萬能或者盡量使其多功能,也就是一個改良和修正的具體化過程,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掌握這個模型。或許,您會說,機器是我自己設計的,沒有模型概念。那么您就錯了,如果機器本身完全是嶄新的,如果成功,恭喜閣下,為別人創(chuàng)造一個模型;如果失敗,呵呵,那就不提了。總之,模型無處不在,有人在創(chuàng)造,有人在應用,在產品講究系列化標準化的趨勢下,更是如此。

追求技術層次的持續(xù)提升,可以說是一個增進模型數(shù)量和加深模型理解和應用的過程。這里需要強調三點:

1.必須有謙虛好學的心態(tài):再牛的人,都沒有別人牛。也許自己曾經業(yè)績輝煌,也許受人尊重,也許自我感覺良好,但在技術這個圈子里,永遠沒有止境,沒有滿足。也只有這樣的心態(tài),才能更好的去管理和優(yōu)化好自己的技術模型。

2.遵循一個"搜集--------整理-------思考--------應用--------整理“的過程,不要僅僅停留在表象,例如本論壇目前類似設備資料不少,雖然都是發(fā)布人認為已過時或不重要的技術資料,但對于初學者或者有心人來說,也都是可以化為己用的模型資料。但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地下載------存放,用途是不大的。

3.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的,要上升為模型層次,必須有自己的理解和觀念!這點很重要,否則您的所謂的模型,只是些簡單的資料,真的要應用起來,可會手忙腳亂或錯誤百出的哦:)

自動化之路,共勉
作者: 酸書生    時間: 2012-4-17 11:24
難懂,但覺得好有道理!
作者: 南豐    時間: 2012-4-17 11:44
方法很好,給還不是工程師的人指明了方向
作者: 丶H    時間: 2012-4-18 11:08
學習了                        
作者: diamondsp    時間: 2012-5-17 10:59
這樣的肺腑分享太少太難得了,還沒有看,就忍不住先贊一個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2-5-17 11:32
說的不錯
“盤點凸輪自動機的模型”一文
在哪啊,想拜讀一下
作者: 放手一搏_    時間: 2012-5-17 12:26
難懂,但覺得好有道理!
作者: 風追云    時間: 2012-5-17 12:45
“模型化,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說得好。
作者: jianbococo    時間: 2012-5-17 14:16
講解的真不錯,贊一個
作者: 找方向    時間: 2012-9-11 23:25
有道理
作者: 寒塘落葉    時間: 2012-9-11 23:53
挺不錯的
作者: 森林883    時間: 2012-9-12 09:36
經驗所得--推想LZ 一定是非常有經歷并且善于總結了,
只有會總結的人才會真正得到提升自己。
謝謝分享,其實這不只是適用于設計,所有的事都是這個道理

作者: 酒城過客    時間: 2012-9-12 10:09
寫得好,對我這種初學者太有用了
作者: northcliff    時間: 2012-9-19 09:35
說的真好。“搜集--------整理-------思考--------應用--------整理”我覺得搜集的過程也是循環(huán)的一部分。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