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美、中大學之異:沒有“班級”的美國大學
[打印本頁]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2-3-5 12:01
標題:
美、中大學之異:沒有“班級”的美國大學
美中兩國大學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從大學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課程安排到學生入學以及入學后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區別,而且美國的大學本身也互不相同,沒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教學體制。
" W# |+ B8 n" Y- b
& n# y, ^7 z% i2 b$ T! O" R9 `
要了解美國大學教育的本質,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美國的大學本科十分注重“通識”教育、而研究生才是以專業教育為主的。在經濟、社會和技術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大學生需要得到基礎廣泛的教育,通識教育可以滿足他們應對個人、社會和專業的各種挑戰;通識教育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使學生成為“受過教育的人。”
8 q$ O" l9 s* v& h: Y/ t
, p, W; R- V) T6 P) b3 L/ K0 i) s W
我們常常聽到中國的家長們問準備考大學的孩子“你準備考文科還是理科?”因為在中國,高考是分文理兩科的,而文科、理科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報考了理科就不能報文科,反之亦然。在美國,考大學是不分什么文科理科的,學生們也沒有這樣的概念,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上哪個專業哪個系,先入了學再說,等到二、三年級時才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這個做法與中國的大學完全不同,中國的大學生,在被大學錄取時,就已經確定是進入數學系還是中文系了。
) ` ]. s, a2 _
/ t" w/ p, J* V' p, S9 M7 x+ R4 |1 r; N
讀者看到這里,一定會感到疑惑,美國的大學新生,如果入學時不知道自己進入哪個系,那么他們如何在大學學習?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引出了美、中大學體制的核心不同之一,而這個不同,很多中國的大學生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 }- G$ Y) x) k& k3 F9 T1 g5 \
8 X; V2 l8 v% S8 W$ R7 P
在中國上大學時,不但入學時已經定好了進入哪個系,如果系里招收的新生比較多的話,還要分班,比如中文系一班、兩班、三班等。此后的四年大學生活,就以班為基礎,每個班有班長,還有各科代表等,模式與中小學一樣,系里則會派出年輕教師擔任年級輔導員。所謂同窗,主要就是指同班同學,除了選修課外,大家在四年中上同樣的基礎課與專業課,四年下來,結下深厚感情。所以,班級不但是學生的核心組織,也是大學的基礎:沒有大學是沒有班級的,同樣,沒有學生是不屬于班級的。
% k+ U6 w3 K: B* v' q
& U% a2 O* n" w" g4 J
中國的大學這種以系為單位的“班級”,在大多數美國大學中是不存在的,美國大學的所謂“班級”,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所有同一年進入大學的學生,就是一個“班”,與中文的年級意思相近。所以講到班級,美國大學生的概念只有“某某年班”(相當于某某屆),比如1990年班(class of 1990)、2012年班(class of 2012)等等,也就是說1990年、2012年畢業的學生,都是同班生,前面再冠以不同的學校校名(注意,不是某某系或學院),比如耶魯大學1990年班、馬里蘭大學2012年班等。
7 e- B+ l! _/ N, U# [6 G* V* Z
# v2 c: \9 d2 k' q- M( z
此外,在教學中則有教學班,比如同一門課的學生,就是一個班,一個學生需要上不同的課,所以他就有不同的“班”,但這樣的班是十分松散的,大家上課時在一起,下了課就各奔東西,同學間沒有緊密的聯系,也沒有什么班長、課代表,更沒有對學生有管轄大權的教師輔導員。許多時候,一個學期下來,同班同學只知其人而不知其名的屢見不鮮。美國的大學生就是在這種松散而又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的。有時想,我現在最好的朋友不少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如果像美國的大學生一樣,幾千個人一個“班”,這些好朋友豈不都不見了?
& A' e% g5 ?% o- b; |* V+ P
8 \0 Z: V( V2 x
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學生每天與不同的同學打交道,他們又是如何建立感情的呢?說起來,美國大學生之間建立感情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學生宿舍,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往往以后就是好朋友。由于沒有班級,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選擇專業往往各不相同,可以是學化學的,也可以是學音樂的。由于大多數大學的學生宿舍只給一、二年級學生使用,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基本上在第三年就分手了,有些可以繼續結伴在校園外面找房子住,有些就回家住。也有不少學校的住宿規定是每年重新組合,因為一到暑假,學生必須全部搬出宿舍,到暑假過后再回到學生宿舍時,就不一定是原來的宿友了。除了宿舍之外,參加各種學生社團也是加強同學間相互聯系的重要途徑。校園內的兄弟會、姐妹會及各種興趣團體五花八門,參加這些學生團體不但能夠滿足課外活動的需求,也是聯誼的重要方式。
/ n! J: g O- N, H' S; y; I; [; {. p
$ O: C0 y$ [) z0 T* M T
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管理呢?簡單說來,學校主要從學生的學業以及學費方面管理學生。美國的大學絕大多數實行學分制,學生修完規定學分即可畢業,學校會根據學生每年取得的學分情況,監督學生是否在規定的期間內選擇專業并按時畢業。一般來說,學生最遲必須在第三年時將專業定下來,也就是將自己歸屬到某一個系或學院,如果到第三年學生還沒有將專業定下來的話,就很難在最后一年里完成規定的學分,也就是說不能按時畢業。不過話說回來,是否按時畢業對許多學生來說不是要緊的事,只要經濟條件許可,不少學生往往有意多讀一、兩年,這個現象在前幾年經濟不好、就業市場不理想的情況下更為普遍。對此,學校是不會干涉的,只要學生按時付學費就可以了。這在中國可能會被視為留級,但在美國沒有人會這樣看,這也是兩種教育體制與觀念的不同。
% j/ B5 }0 f6 d: C3 p/ v) T" d
: c8 m% z9 \$ _: j# O
美國的大學之所以在學生入學時不急于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專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大學信奉“通識”教育,希望學生學習各門學科,廣開知識面,為將來的進一步深造打下知識基礎,另外一個就是學生剛從高中畢業,對自己的能力以及將來究竟要學什么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希望讓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有一個適應、學習、了解的過程,然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潛能以及特長。
& {4 p$ k* H- {& X2 {% \
( r1 t+ \- B" \/ \3 [9 O* l3 D
美國的大學,每所都有各自不同的課程讓學生選擇,這就是大學的多樣化。但在不同的課程中,還是有共通之處的,也就是有公共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課程之分。在公共課程方面,數學、英語、寫作等是所有學生都必須修的,其它的就各取所需了。至于華盛頓理論或者杜魯門思想這一類課,基本上屬于政治學門類,絕大多數學生根本不會感興趣,學校也不可能強迫學生學這一類課,只有少數對政治思想、歷史人物感興趣的學生,才會選讀這一類的專業課。
- l% _) b2 b8 z' F u- e
1 J, J# s n" W0 Y
至于“美國大學不考核就業率嗎?”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說,學生的就業率根本不是大學教學的考核指標,也沒有任何教師或學系、學院會因此受到壓力。但美國有不少大學評級機構,這些機構在對大學評分時,是會考慮每所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的,就業率越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從學校的角度看,雖然就業率不是考核教學的指標,但就業率畢竟關系到學校的聲譽,所以學校會在課程設置、教學以及輔導學生就業方面下工夫,為學生畢業后能夠找到好工作提供便利。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3-5 12:40
教書育人和毀人不倦,大不相同啊!雖然一樣辛苦。{:soso_e128:}
作者:
互通有無
時間:
2012-3-5 12:44
長見識了,體現中美兩國的社會管理模式,中國是按中國社會的管理模式管理大學。
作者:
絮兒
時間:
2012-3-6 14:03
教育方式不同 所塑造的學生也是不一樣的吧 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發展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2-3-8 06:35
我的認知范圍內只能說“有趣”~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