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關于大蒜機械,社區人才濟濟,定有辦法 [打印本頁]

作者: 夕陽書生    時間: 2012-2-29 20:37
標題: 關于大蒜機械,社區人才濟濟,定有辦法
我的老家是山東的,也算是個產蒜區,大蒜種植面積很大。但是由于大蒜的特點,種植和收獲還沒有實現機械化,幾乎全部是人工作業。老家的人也說過我,看看有沒有什么機械,我也考慮了很久,基本上還沒有成熟的想法。

大蒜生長于地下,埋藏不深,按照原理來說,與土豆、花生收獲機械沒有太大區別,應該稍加改造就可以。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由于大蒜絕大部分是在粘性土壤里面種植,干了挖不動,無法完成大蒜與土壤的分離;濕了機械會陷進去,無法工作。現在現有的大蒜收獲機在沙性土壤里面可以工作的很好,一到了粘性土壤里面就不行了。

還有大蒜種植機械。大蒜種植有個要求,必須根朝下,芽朝上,不能翻過來。現在大蒜種植機械的難題就是無法簡單有效的區分上下頭。一旦根部朝上,大蒜不會生長或者生長很慢。

頭幾年,中國農機化科學研究院和韓國一家企業各自做了一次大蒜機播實驗,在金鄉縣實驗了半畝左右。基本上根部百分之九十都能朝下,但是不是正下。他們機械是根據重力的原理,讓大蒜瓣的肚子朝下,大蒜瓣斜著種在土里。這樣發芽也能發的不錯,但是長得大蒜頭不圓,產量和外觀受影響。

咱們論壇人才濟濟,希望大家都出出主意,看看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

作者: liuping_1966    時間: 2012-2-29 20:54
我就是這個地區做機械的,做技術20多年了,真不好解決
作者: 河豚會吹泡泡    時間: 2012-2-29 21:32
半自動化行不行呀。行的哦。應該不錯。
作者: 拆彈專家    時間: 2012-2-29 21:47
頂一下,路過而已。祝你早日找到
作者: 雪豹LZW    時間: 2012-3-1 10:54
據說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種植的玉米,長出來葉子都是一個方向,我分析就是在播種時種子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如果這是真的,那么大蒜的播種就能解決,期待高人公關。
作者: tt255302    時間: 2012-3-1 11:26
我是金鄉縣的  這個不好弄啊
作者: tt255302    時間: 2012-3-1 11:27
缺少規模話的實施  很難啊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2-3-1 11:50
  我戶籍也是那片的!如果簡單容易的話,別人早就搞出來了。繼續努力吧,可以參考國外的相近設備!
作者: GQIANG    時間: 2012-3-1 12:46
農機的發展,靠簡單的模仿是不行的。沒有高效,高質的設備只是一堆廢鐵。我想,既然要做,就從新審視目標。關鍵動作不是模仿來的,再說也模仿不來。money都擺在那了,我們花不起那個錢。自己花些工夫去想去查資料吧!農機……
作者: johny188    時間: 2012-3-1 13:57
關鍵還是要配合。歐美國家的種植很多都是機械化的。種植出來的作物都排列規律。。。
作者: 伊水茶緣    時間: 2012-3-1 14:24
這個是玉米的播種機文稿 (, 下載次數: 109)

作者: copland    時間: 2012-3-1 15:37
肚子朝下,可以再讓它翻轉一下啊,可能實現起來比較麻煩
作者: 黑色罌粟    時間: 2012-3-1 15:53
我記得自動螺絲機的進料機構是從料斗里把螺釘刮到一個條形槽里,螺釘單排排列,釘帽向上,是否可以參考,大蒜的頂端是比低端小的,做個合適的槽我覺得應該可行!
作者: okmeiyou    時間: 2012-3-1 16:46
先在濕地把大蒜用機器自動挖出,然后離心,加熱,震動,把泥搞干搞裂,就剩下大蒜了。至于播種,可以先用手把蒜頭壓入一個裝有濕粘土的罐子,放正了,然后罐子一個個地裝入機器,機器在地上挖出圓柱形孔,把先前做好的罐子插入,拿出。ok,絕對不會歪。工人都在房子內做罐子,很舒服的。
作者: 黑色罌粟    時間: 2012-3-1 17:11
okmeiyou 發表于 2012-3-1 16:46
先在濕地把大蒜用機器自動挖出,然后離心,加熱,震動,把泥搞干搞裂,就剩下大蒜了。至于播種,可以先用手 ...

首先,這樣做成本增加臺多,其次效率會很多!我覺得不合適!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2-3-1 18:43
先人工培養小蒜苗,然后像插秧一樣植入土中
作者: 霹靂神鉆    時間: 2012-3-1 19:06
只要根部能朝下,可利用蒜瓣三角形的形狀設計軌道,然后用機械手中下去。只是初步設想,有待證明。
作者: 霹靂神鉆    時間: 2012-3-1 19:07
機械手的設計可參照水稻插秧機。
作者: 吳緒勇    時間: 2012-3-1 19:24
我這里也是蒜區,收獲時大部分用機械,地干時效果還不錯,濕了不行。主要是種植機械不好弄,我也在考慮,還沒有找到好的辦法
作者: 薄云天    時間: 2012-3-1 21:36
關注一下,等高人解決。
作者: wdaijiang    時間: 2012-3-1 22:23
okmeiyou 發表于 2012-3-1 16:46
先在濕地把大蒜用機器自動挖出,然后離心,加熱,震動,把泥搞干搞裂,就剩下大蒜了。至于播種,可以先用手 ...

多出來的罐子,會增加成本,也不知道這罐子是不是會對蒜的生長產生什么影響。加了罐子,挖出的時候 ,是不是也要考慮吧。

作者: okmeiyou    時間: 2012-3-1 22:48
wdaijiang 發表于 2012-3-1 22:23
多出來的罐子,會增加成本,也不知道這罐子是不是會對蒜的生長產生什么影響。加了罐子,挖出的時候 ,是不 ...

播種的時候已經拔出罐子
作者: okmeiyou    時間: 2012-3-1 22:50
反裝的蒜頭,不知道蒜頭要種多深。
作者: 忍者斗士    時間: 2012-3-1 23:40
新疆建設兵團 發明出了收割番茄的機器 可能對你尋找大蒜機械有參考意義 電視有介紹過 當時也遇到土地干濕的問題 他們可能解決了
作者: 忍者斗士    時間: 2012-3-1 23:48
番茄的機械 收割的時候 連根帶果含土全部鏟起來傳送進機械內部 內部有裝置進行果和雜物分離 再是有區分果子質量的系統 傳送進旁邊同行的卡車
作者: 伊水茶緣    時間: 2012-3-2 09:06
okmeiyou 發表于 2012-3-1 16:46
先在濕地把大蒜用機器自動挖出,然后離心,加熱,震動,把泥搞干搞裂,就剩下大蒜了。至于播種,可以先用手 ...

按你這種想法,人工把蒜瓣按方向尖頭朝上擺好,擺在環狀的卡槽里面,然后再放到播種機上播種,就類似于機槍的盤狀彈夾一樣。不過個人認為,機械本身就是適用于大批量的播種,這種思路不適合大批量生產。成本太高,而且播種在田間地頭,環境不會很好,一般農機的精度不會很高。價格也不會很貴。

作者: 伊水茶緣    時間: 2012-3-2 09:12
我是農村出來的,做農機是我的夢想,總想有一天能設計出來農用使用的機器。等我有錢了就辦一個工廠自己設計制作。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2-3-2 09:22
這個東西需要實地研究,可能少有人會去下功夫,還是樓主多研究吧!
作者: okmeiyou    時間: 2012-3-2 09:51
yishuichayuan 發表于 2012-3-2 09:06
按你這種想法,人工把蒜瓣按方向尖頭朝上擺好,擺在環狀的卡槽里面,然后再放到播種機上播種,就類似于機 ...


大哥的想法是對的。不過國人什么時候擺脫“不花錢用好東西”的思想,什么時候就超過美帝。

作者: huhuhao    時間: 2012-3-2 10:17
http://wenku.baidu.com/view/75c9d4116edb6f1aff001ffb.html
找了這么一份資料,是靠重心自動調整的,但我覺得問題可能會比較大!供參考
作者: huhuhao    時間: 2012-3-2 10:31
http://www.tiaozhanbei.net/project/8838/
這是另外一個,據說很好的解決了頭上腳下的問題
作者: scl2001409    時間: 2012-3-2 11:18
百度一下,“大蒜收割機”很多
作者: gunking07    時間: 2012-3-2 11:29
johny188 發表于 2012-3-1 13:57
關鍵還是要配合。歐美國家的種植很多都是機械化的。種植出來的作物都排列規律。。。

暈 哦 說白了就是中國還沒有符合農機的條件
作者: 鷹頭貓    時間: 2012-3-2 13:39
歪的?把土地刨成斜的!!!!{:soso_e130:}
作者: liuping_1966    時間: 2012-3-2 13:58
大蒜挖掘機這個項目,已經使魚臺好幾個工廠垮掉了。在10年前就開始設計研究了。我在當時國營公司的時候,魚臺縣的一家工廠和山東農機研究所合作搞過。小批量出過大蒜挖掘機。在田地完全理想的情況下,挖掘機能正常工作一天,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挖掘機散架,幾乎所有的焊接件全部開焊,工件變形。如果陰雨天,拖拉機在地里就出不來了。但是還不能 使用大馬力的拖拉機,因為在收大蒜的時候,棉花苗已經在地里生長了,這也是制約大蒜挖掘機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的同志提出大蒜播種機借鑒玉米播種機的事,我要說明的是:每一個玉米種子大小都差不多,而大蒜種子就差的太多了。
作者: ZYL1979419    時間: 2012-3-2 16:30
我也是金鄉的,大蒜大小差別太大,要求通用性特別高。設備要求能分出蒜瓣的頭和根。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2-3-2 16:36
  關鍵是成本與市場,以上所述問題點在現代科技的范疇內都可以解決!
  地濕的話機器會陷到地里去,可以在機器上面加個類似于直升飛機螺旋槳的機構,可以在地濕的情況下啟動,來減輕整個機器的重量!播種時篩選定位蒜種可以采用視覺系統輔助來識別。關鍵還是成本與市場,現在機械設備跟著市場走,否則沒有生存的空間,這也是我們搞機械的比較被動的一件事,好多的工作不是怎樣把設備做的更好,而是去想在現有的基礎上怎樣去減少成本。
  現在是人都從農村流到城市里面去了,但是很多先進的技術還是沒有從城市里面流向農村,農機沒有接觸過,但聽別人說國內好像做的不怎么樣,有些農機天天都要修,而且噪音也挺大的,可能比國內其它種類的設備要差的多!
作者: wdaijiang    時間: 2012-3-2 20:07
okmeiyou 發表于 2012-3-1 22:48
播種的時候已經拔出罐子

噢~   謝謝解釋   理解了~
作者: zuozuo2013    時間: 2012-3-2 21:59
農民用機器選擇的主要標準是:便宜,好用。

在中國大多數農村勞動力過剩的情況下,大家都還是選擇了那些簡單,便宜,需要大量人力的半自動的農機。

畢竟在我國那種大規模的的種植還是少數。大一點規模的農機市場不是很大。農機基本沒有什么發展,就是在以前的基礎上變變花樣,忽悠下老百姓,或者盲目的抄襲一些國外的樣子。
作者: harborluo    時間: 2012-3-2 22:07
期待高人。。。。。。。。。。。。。
作者: 【洲際子彈】    時間: 2012-3-3 21:20
培育出可以雙向生長的蒜苗~~可以算是一個辦法嗎
作者: 無路車    時間: 2012-3-3 22:36
研制大蒜播種機,有一種可能在蒜瓣播種輪分種后用風吹進播種犁的一段異形導管內,蒜瓣在風力吹動下大頭朝下通過播種犁入土完成播種。



作者: wanghuanzhi    時間: 2012-3-3 23:52
這到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啊
作者: ysu-gs    時間: 2012-3-4 22:39
本人機械方面道行很淺(學生),但是既然對干濕地有要求,能不能在濕度最合適的情況下開發機器。然后在大蒜快成熟的時候監測控制土地濕度,從而讓機器在最適合的情況下工作,這樣可以減小開發機器的難度。至于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大蒜的成長和質量,如果碰到雨天能否延期等濕度合適時再收割未做了解。只是說下自己的想法。
作者: 夜頭文字D    時間: 2012-3-4 23:32
話說農業機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的
作者: 伊水茶緣    時間: 2012-3-5 08:31
(, 下載次數: 110) (, 下載次數: 95) (, 下載次數: 101) 網上的資料,拿過來大家參考一下。

作者: 吳緒勇    時間: 2012-3-5 08:51
真正有迫切需求的是蒜農,可他們沒技術沒錢,有錢有技術的不一定對這感興趣,只能靠自己。如果讓有技術的到地里實際操作一下,也許問題很容易解決,可這樣的人有幾個那
作者: XT52000    時間: 2012-3-5 10:42
這也倒是啊,從經濟的角度看,農戶賣出去的價格很低,消費者買到手價格又很高,那些利潤都在中間那一截,農戶沒有高的利潤,也就沒有高技術設備的需求了,因為買不起啊!
作者: 0610310725    時間: 2012-3-5 14:46
還是得向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學習。。
作者: anthony1989    時間: 2012-3-6 17:26
應該是一體系的工作,長得很規律肯定不單單是播種的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無土種植,更適合機械化,現代化。像大蒜這樣的種植方法,大小固定一定的坑是最好的了,在土壤上因為邊上的土對大蒜的方向還是有影響的,無土化種植或者用土種植的坑必須很規則,需要相當的一體系的機械了……按照國內的實驗,投入不多,不成體系,所以結果不好。可以試試振動盤加上軌道,然后一起像插秧機那樣……
作者: wsh_30    時間: 2012-3-7 13:19
fastarrow 發表于 2012-3-1 18:43
先人工培養小蒜苗,然后像插秧一樣植入土中

先育秧再插秧還不如直接插蒜瓣省事呢。蒜苗比水稻秧苗大多了,下部還有個大蒜瓣,育秧的時候頭也要向上的,秧苗的運輸就更麻煩了。不如直接栽蒜瓣省事的。

作者: ZYL1979419    時間: 2012-3-7 16:20
育苗不現實,因為大蒜種入地內后,要覆蓋地膜保溫。
作者: 十年磨刀    時間: 2012-3-7 23:13
多年前,同學回山東,與我討論過,種植時方向性不易保證,收獲可參考拔麻機結構,即用凸凹配合的皮帶加持起拔,要求有適當的墑情,曾見過胡蘿卜收獲機資料,就是這種結構。
作者: 夕陽書生    時間: 2012-3-8 19:44
感謝這幾天大家的回復,提的意見都很好。人多力量大。

46樓的Y兄提供的圖片很好。可能這些機械還是停留在圖紙上,沒有變成實物。真正效果怎么樣,必須得實驗才行。

至于收獲機用拔的方法可能不行,對土壤要求太高,粘性土壤可能辦不到。
作者: 南豐    時間: 2012-4-4 22:22
只有農業機械化了,農產品的價格才降得下來,大家努力啊
作者: 極速北極光    時間: 2012-4-5 00:18
這東西搞出來,有人要嗎,種大蒜需要機械化嗎,
作者: 黃風云    時間: 2012-4-5 09:34
頂一下,支持。。。

作者: 不作醬油男    時間: 2012-6-8 20:10
加油,,爭取早點解決它
作者: 第15軍軍長    時間: 2012-6-8 20:46
吳緒勇 發表于 2012-3-5 08:51
真正有迫切需求的是蒜農,可他們沒技術沒錢,有錢有技術的不一定對這感興趣,只能靠自己。如果讓有技術的到 ...

我愿意去,可是沒地實踐,不知道哪里可以讓我去實踐
作者: 吳緒勇    時間: 2012-6-8 21:39
第15軍軍長 發表于 2012-6-8 20:46
我愿意去,可是沒地實踐,不知道哪里可以讓我去實踐

不知你在哪里,我這里是蒜區,等種蒜時你可以來看看,順便幫我種蒜
作者: 第15軍軍長    時間: 2012-6-8 21:44
吳緒勇 發表于 2012-6-8 21:39
不知你在哪里,我這里是蒜區,等種蒜時你可以來看看,順便幫我種蒜

家在溫州,人在西安上學,呵呵
作者: 明月照青松    時間: 2012-9-3 17:01
支持搞開發的。
作者: 周benbendage    時間: 2012-9-3 17:58
支持一下,我是山東的,有機會的話想看看現場。頂起!
作者: 孫啟明    時間: 2012-9-3 20:22
大蒜的收獲應該不是太難,關鍵是松土。在松土時同時要加振動,以使土塊碎裂,同時可以減少牽引阻力。
作者: 旋刀    時間: 2012-9-3 21:40
加個攝像頭,進行對比,應該可以吧
作者: 唉唉WF    時間: 2012-9-3 21:48
這個還是需要我們機械的兄弟們努力。
作者: xuruicumt    時間: 2013-1-23 10:09
這個問題提的狠好!
作者: 明月照青松    時間: 2013-6-9 22:24
繼續關注中。。。。。。。
作者: 86299263    時間: 2013-6-10 22:20
學習中                        
作者: ihaizi    時間: 2013-6-19 11:37
剛從社區里面看到的,轉給大家看看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7861

作者: dongfangzhizi    時間: 2013-6-20 17:30
研制大蒜播種機,有一種可能在蒜瓣播種輪分種后用風吹進播種犁的一段異形導管內,蒜瓣在風力吹動下大頭朝下通過播種犁入土完成播種。

作者: dongfangzhizi    時間: 2013-6-20 17:31
收獲可參考拔麻機結構,即用凸凹配合的皮帶加持起拔,要求有適當的墑情,曾見過胡蘿卜收獲機資料,就是這種結構。
作者: ajdwangwei    時間: 2013-6-20 17:34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農業的機械化,也能看到我們未來的發展
作者: 大唐才子    時間: 2013-8-28 17:10
歐美發達國家在這塊基本做的很好了,只是我們國內規模化種植沒實現,制約了很多。
作者: tghzs    時間: 2013-8-28 17:29
關注一下,
作者: tghzs    時間: 2013-8-28 17:43
哥們兒,http://bbs.cmiw.cn/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你看看這個設備不行嗎?我看著挺牛的。你看播種,收割都沒有問題啊。不過,好像在播種前進行過,篩選。
作者: 創意無限    時間: 2013-8-28 19:06
雪豹LZW 發表于 2012-3-1 10:54
據說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種植的玉米,長出來葉子都是一個方向,我分析就是在播種時種子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如果 ...

有點象水稻嗎?
作者: 明月照青松    時間: 2013-9-6 14:57
美國和意大利的大蒜播種機是不分頭和跟的,他們的播種機不適合中國國情,機械人繼續努力啊
作者: hzq1106    時間: 2013-9-6 16:12
對于大蒜播種,應該可以實現自動化,不過要借助于傳感器來判斷根朝上還是朝下。蒜下落可以設計兩個軌道,當蒜根是朝下的話直接下去,當朝上時,自動進入第二個滑道經過一個旋轉機構使蒜旋轉180度,落下時就是根朝下的。大致是這樣的。
作者: hzq1106    時間: 2013-9-6 16:17
據我所知在農機方面,國內外差距非常大的,在一款游戲《模擬農場》里邊的農機是相當牛x的,那些機器在國外都是投入使用的,在國內可能還是空白,或者做得不好。即使國內有的比如說:番茄收獲機、棉花收獲機等都是仿照國外做的,價格比國外便宜,但是收獲速度和效果卻落后一截……
作者: hzq1106    時間: 2013-9-6 16:18
據我所知在農機方面,國內外差距非常大的,在一款游戲《模擬農場》里邊的農機是相當牛x的,那些機器在國外都是投入使用的,在國內可能還是空白,或者做得不好。即使國內有的比如說:番茄收獲機、棉花收獲機等都是仿照國外做的,價格比國外便宜,但是收獲速度和效果卻落后一截……
作者: hzq1106    時間: 2013-9-6 16:28
忍者斗士 發表于 2012-3-1 23:40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這個是仿照國外的……看過了。效率略低

作者: cmg689041    時間: 2013-9-8 18:39
買臺外國的來山寨。
作者: 明月照青松    時間: 2013-12-22 16:05
國外的大蒜播種機是不分大頭小頭嗎
作者: 喂我袋鹽    時間: 2016-1-9 19:59
明月照青松 發表于 2013-12-22 16:05
國外的大蒜播種機是不分大頭小頭嗎

應該是有分的,沒這么傻的國外設計師。只不過鱗芽正向成功率和直立度還不夠滿意而已。
日韓使用壓穴法,靠穴位來控制鱗芽朝向;法國艾龍通過振動和特定機構來扶正蒜頭。但都不太完善,沒看到太成功的案例。
兩年時間過去了,不知道國內現在都是什么行情了?

附圖是上網看到的整機照片,具體的性能參數和原理沒有。

(, 下載次數: 76)
(, 下載次數: 83)
(, 下載次數: 69)



作者: 王力wangli    時間: 2016-1-9 21:07
可以實現
作者: wei496970574    時間: 2016-1-12 10:19
學習了
作者: wei496970574    時間: 2016-1-12 10:19
學習了
作者: 北國小熊    時間: 2016-1-12 11:55
本帖最后由 北國小熊 于 2016-1-12 12:16 編輯

如果要找可實施的方案,就必須考慮農民愿意接受的價格,大蒜播種機成本不能超過500元。所以只能采用機械結構,可以靠人力調正大蒜位置,傳送機構要保持大蒜方位,尾部播種機構主要考慮翻土機制,下蒜方式,可以考慮爪式挖土,實現圓形槽保證大蒜位置。動力考慮拖拉機拉拽產生。作出這個機器應該可以。
作者: rwj321    時間: 2016-1-13 13:02
黑色罌粟 發表于 2012-3-1 15:53
我記得自動螺絲機的進料機構是從料斗里把螺釘刮到一個條形槽里,螺釘單排排列,釘帽向上,是否可以參考,大 ...

大蒜是兩頭尖中間胖,所以這種方式肯定不行。
作者: 王力wangli    時間: 2016-1-13 13:37
大蒜收獲機械已經很成熟了,種植機械真心不好弄

作者: rwj321    時間: 2016-1-13 14:55
伊水茶緣 發表于 2012-3-5 08:31
網上的資料,拿過來大家參考一下。

明顯不行,設計者不清楚蒜種大小的差異
作者: rwj321    時間: 2016-1-13 14:57
極速北極光 發表于 2012-4-5 00:18
這東西搞出來,有人要嗎,種大蒜需要機械化嗎,

非常需要機械化,最好是半自動的。我親自種過,非常累人。
作者: rwj321    時間: 2016-1-13 15:00
北國小熊 發表于 2016-1-12 11:55
如果要找可實施的方案,就必須考慮農民愿意接受的價格,大蒜播種機成本不能超過500元。所以只能采用機械結構 ...

這個思路是可以的。
作者: rwj321    時間: 2016-1-13 15:01
北國小熊 發表于 2016-1-12 11:55
如果要找可實施的方案,就必須考慮農民愿意接受的價格,大蒜播種機成本不能超過500元。所以只能采用機械結構 ...

這個思路是可以的。和我想的一樣。
作者: weipie    時間: 2016-1-14 11:15
總會成功
作者: 喂我袋鹽    時間: 2016-1-14 19:19
北國小熊 發表于 2016-1-12 11:55
如果要找可實施的方案,就必須考慮農民愿意接受的價格,大蒜播種機成本不能超過500元。所以只能采用機械結構 ...

500是說單路么?各種鏈條傳動機構+至少2輪子都不夠本了。

作者: liuwen830122    時間: 2016-1-22 11:01
我設計了一臺打算栽植機,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實用新型6項專利。通過2014~2015年試種效果很好的。
作者: liuwen830122    時間: 2016-1-22 11:02

我設計了一臺打蒜栽植機,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實用新型6項專利。通過2014~2015年試種效果很好的。
作者: 明月照青松    時間: 2016-6-17 22:40
期待盡早設計出實用的產品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