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機加工趣聞—工藝是如此先進的 [打印本頁]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2-1-8 14:07
標題: 機加工趣聞—工藝是如此先進的
本帖最后由 六角車 于 2012-1-8 14:17 編輯 h! g! S$ z5 t. W
+ e! x, A+ `9 b6 g0 _" d3 f
6 j1 Y! {# V% h% x1 E, l+ k 某設計所的一批圖紙,來到我廠加工,還跟著幾名設計人員以備咨詢和驗收,產品是艦艇上使用的一種新型深水火箭彈引信,我們只管加工零件,不管組裝,對我們這個廠來說,建廠以來就是專干這類活的,不論產品多么先進,零件加工不是鑄造和冷加工就是切削加工,按著生產未動工藝先行的老套路,車間技術組的幾名技術員按著分工合作的原則,先開始給自己分到的圖紙編工藝。
這個車間是個以切削加工為主,大小數百臺設備,從瑞士等西方國家進口的高級加工中心,到近些年流行的一般數控機床和五十年代的蘇式設備,形成了新老高低的搭配,不管是加工精度還是生產規模在國內都是首屈一指的,這的技術人員自然是見多識廣,在進行技術比武時廠工藝設計所曾向常規研究所叫陣,只要你能畫出圖紙,我就能有辦法加工出來,套用眼下流行的一句話,“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可見技術能力的雄厚。
但這次還是遇到了難題,高精尖的設備能干出高精尖的產品,但再現化的設備也有其局限性。一形狀極其簡單的小零件就把人難住了,材料是10mm左右的65Mn圓球,(幾年前的事了,具體數字記不太準了),是設計院提供的,要求在上面加工一個扁孔,扁寬4,兩頭是R2.5的圓弧,精度0.02,粗糙度0.8。這么小的扁孔,精度又這么高,如要用旋轉刀具加工,那么細的刀桿不論是銑或車強度都是個問題,而更讓人頭痛的是,零件在精加工時,壁已很薄,夾得松了容易松動,夾得緊了容易變形,也就是不輪是刀具還是夾具都有一定的設計難度。說實在的,和這個設計所雖同屬一個部,但一南一北遠隔幾千里,一直沒打過交道,彼此沒多少了解。就是熟悉,除了技術問題,其它問題也不能隨便的詢問,這也是行規。比如為什么要設計成這樣,精度降低一點直接用線切割或電火花不就行了嗎。說這話的一準不是一個有水平的技術人員,人家設計成這樣,一準有人家的用處,說不準這還是個關鍵件呢。可能還有人提出什么專機,還有那個國家加工此類零件的設備如何先進之類的遠水解不了近渴廢話。
搞機械加工的都明白,自己沒有的設備再好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只有在現有的設備上想辦法才是最現實的,何況也就是幾百件,干完這一批人家理順了工藝,再也不會來這么遠加工了。要是為這么點活再置買專機值得嗎。好在國有企業,人們的團隊精神很強,對剩下的幾塊骨頭來個集體攻關,相比那些靠打工仔來支撐的企業,很難有國有企業的這種凝聚力,由于利益和處境的關系,說干不了可能要被炒,有辦法也不能輕易往出說,那樣可能別人拿去到老板或上司面前去邀功請賞,自己落個竹籃打水。只有到自己能得到利益的時候才說。要不然就是爛到心中也不說。國有企業就不一樣了,一個人的價值不全是由領導決定的,不論是加薪評獎都由這個小集體來決定,尤其是技術部門工作的員工,如果你愿意又能努力,絕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干一輩子的,沒有后顧之憂。
閑言少敘,再說這個零件怎么干。工序排列如下,一.臺鉆粗鉆孔,二.線切割粗割成型,下一步精加工怎么干?最后落實到拉削上,用拉削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刀具,這很容易,自己有刀具制造分廠,設計好拿去做就是了。刀具的問題解決了,下來就是拉床的問題了。原來車間有兩臺行程3米來長的臥式拉床和兩臺行程500的立式拉床,從五十年代一直用到八十年代,只加工一種零件,跟專機沒什么區別了。當然用這種拉床加工這活那是小菜一碟,不過,到05年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和6S管理,不少多年閑置不用的設備就都賣廢鐵了,這四臺拉床也在其內。如今要用時卻沒了,設備是沒了,可工人還在,于是就把人叫來一起研究。這個拉床工人50來歲,進廠就干拉床,拉床停了就一直當工長,一直平淡無奇,沒故事。但他的師傅卻有故事。
他的師傅是位老軍工,解放前就是國民黨的兵工廠里的技工,還記得很清楚,老頭個不太高,精瘦。認識他是在文革時期的一次批判會上,罪名是為本派的武斗組織,一次就用立拉加工了100只五四式手槍槍管的膛線。人們這才知道這幾臺拉床不只是能拉槽(過去一直是拉槽的),還能拉搶炮管。這個老師傅如今起碼有100多歲了(但愿他還活著),有其師必有其徒,這回就全看徒弟的了。
工長看了一會圖紙說:“活到不復雜,可以干。”
幾個人立即問:“沒有拉床這么干啊?”
“就這活啊,在車間里隨便找臺機床就干了。”
幾個技術員被他說得云遮霧造的,互相瞪著看。
他解釋說:“咱們不是有幾臺螺紋銑嘛,刀架的進給裝置是液壓的,去掉銑刀桿換成拉刀桿,床頭卡盤固定在空位上。夾具設計成一個能塞進去球料的孔,然后前面開一比拉刀稍大一點孔,以方便拉刀進出。
最后一道難關有了辦法,雖然幾個人還有點將信將疑,但有辦法總比沒辦法好。沒幾天定做的三把拉刀來了,工長已把床子調好,裝好刀和要加工的零件,開始試加工。不但本廠的技術人員,連設計所的技術人員也來了,圍著螺紋銑站了一圈,看這個活雖小,的確讓不少的人為他操心。
工長裝好零件,從零件的孔中穿過拉刀桿,然后插到刀桿孔里固定,輕按液壓開關,刀架緩緩移動,切削刃快到一半時,隨著咔吧一聲脆響。拉刀斷了。圍觀的人員互相看看了看,有的搖頭有的嘆息。
幾個人卸下斷掉的拉刀,研究了一會問工長該怎么辦。
說說這三把拉刀,屬試驗品,活的孔才那么大一點,工差只有2道,也就是刀具最多只有一道的磨損量,設計定額一把刀能加工出一百活就很不錯了。拉刀還開有容屑槽,中心部分已很細了,再加上高速鋼淬火后很脆,極容易折斷,但零件粗加工余量也只有幾道(有些企業稱絲),拉刀的強度也夠用,不應該一個活都沒干到頭就打了。實驗受挫,暫停分析原因,最后還是工長突然醒悟,那就是為了達到精度要求,零件是圓周浮動的,但拉刀卻是夾緊的,稍有一點橫向力就別斷了。于是讓拉刀也浮動起來就好了。事后,設計所技術人員的評價是,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wort 時間: 2012-1-8 14:19
佩服佩服9 t8 M) K! e: L/ p" y
: @1 n1 h! r3 o* l& Z$ y% m
( ^* M# D; Y5 o; Q" k. r r$ q* ^, E; Z$ @) w5 u8 V
4 N0 }" s5 j4 ^* k# U
% o, H# C2 j" v
作者: 冰冷鈊 時間: 2012-1-8 14:30
想知道是怎么讓拉刀浮動起來的?
作者: wangnanxiang 時間: 2012-1-8 15:12
本帖最后由 wangnanxiang 于 2012-1-8 15:13 編輯 6 g2 l3 v) X4 ^3 i' V( k
% d8 {1 V0 W7 Y% @% V) {5 E為了達到精度要求,零件是圓周浮動的,但拉刀卻是夾緊的,稍有一點橫向力就別斷了。于是讓拉刀也浮動起來就好了 不懂這句話 求解釋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2-1-8 15:52
本帖最后由 六角車 于 2012-1-8 16:02 編輯 # w h) E/ c U7 d5 v
wangnanxiang 發表于 2012-1-8 15:12
6 [. w0 w2 ]& O
為了達到精度要求,零件是圓周浮動的,但拉刀卻是夾緊的,稍有一點橫向力就別斷了。于是讓拉刀也浮動起來就 ...
+ E" L* L6 _ Y M7 x7 f
2 B- x6 j0 ]3 R" b: } 拉刀桿是圓的,刀桿套也是圓孔,只是孔比刀桿要大上個十來道,手感有間隙就行了,要是孔的尺寸較大,10以上吧,間隙可達到20道左右就更好了。這時的刀具固定既要定得住,又不能固定得太死,一般有兩種辦法,一是刀桿上開一個淺槽,壓緊螺釘擰到槽內,絆住就行了。當然加工余量大了最好還是在刀桿上設計一個圓孔的好。另外還有其他的浮動方法,就不一一介紹了。
) Z, j+ x" W& Q. j) z 給你發一張帶圓孔的浮動劃鉆圖片看看也許更直觀些。下面的那把四刃劃鉆就是用的浮動夾套,是用銷子固定的。
1 s8 n8 F, ~) Y" P9 u6 q& H( X[attach]237571[/attach]
9 _$ M- N# S2 R; x
作者: 13205069964 時間: 2012-1-8 16:50
比較有新意,佩服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1-8 18:14
好!{:soso_e179:}{:soso_e179:}
作者: 15926852191 時間: 2012-1-8 19:49
有才啊,有才。樓主要是配圖就更好了。
作者: qoiiwi 時間: 2012-1-8 20:48
學習了新的知識,謝謝了
作者: 成形極限 時間: 2012-1-8 20:50
看完后面的工藝,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連刀要浮動我都想到了。有點瞧得起自己了
作者: nulisp 時間: 2012-1-8 21:28
學無止境啊 !都是 干機械,但是感覺行業與行業差距還是挺大的
作者: 鐵血男子 時間: 2012-1-8 21:40
很有技術含量的貼,正在不斷學習中,謝謝樓主及各位前輩...
作者: 仙劍神曲 時間: 2012-1-8 22:29
lz文筆很好,描述的技術也不錯,頂
作者: qingang0 時間: 2012-1-8 22:34
精彩
8 f9 v8 q0 D+ a: S; e9 L1 P搞機械加工的都明白,自己沒有的設備再好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a* w# k7 C' b8 l
設計所技術人員的評價是,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 x1 H' s) a' ~. q3 C; s- B" ~用上以上兩句,謝了。
作者: 真的很蛋疼 時間: 2012-1-8 23:30
在樓主那種企業里干 應該特有激情
作者: huqing1216 時間: 2012-1-9 08:08
這是“變通”的作用4 v- a9 s. v. F
搞設計啊,,,
作者: huqing1216 時間: 2012-1-9 08:08
這是“變通”的作用
1 S0 H9 p9 P4 m搞設計啊,,,
作者: 螺紋愛好者 時間: 2012-1-9 09:23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海山 時間: 2012-1-9 09:41
細讀保存。9 f! P d. l8 o; y/ Q; f* \* L
0 x' Z" b4 J0 k/ z7 r# R
跟“老查做模"一樣可讀,能整理成冊就好了。
作者: cfl806900014 時間: 2012-1-9 09:57
呵呵 真是牛人 這也想的到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2-1-9 10:21
說得很是那么回事哦!!支持一下!!
作者: bianmingxingsss 時間: 2012-1-9 10:28
佩服 雖然不是動 還是謝謝分享啊學西
作者: datafield 時間: 2012-1-9 10:30
有人說啊,技術難點,從前面看一堵墻,回過頭來看,是一張紙,但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 G" A( i; i7 T& ?, ~9 P. x; w另,我對樓主提到的,私人企業的氛圍,深有切身感觸。簡單幾句話,讓我明白了很多事情。
作者: hys-hdjs 時間: 2012-1-9 10:56
這樣的師傅很難找了,現在的工人,基礎太差,通常是沒有師傅帶的,
作者: wwwfffhhh 時間: 2012-1-9 11:03
佩服、佩服,在文中第一次聽到“道”的說法,要不是樓主在文中解釋,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道”、“絲”、“條”、、、、不知道在國內還有什么樣的叫法沒有?
作者: zjnyxhlove 時間: 2012-1-9 11:13
受益匪淺,再好的設計,也要加工出來才行。
作者: 悠悠南山 時間: 2012-1-9 13:38
長見識了{:soso_e100:}
作者: 水手815 時間: 2012-1-9 13:57
不論什么時候,人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河之東 時間: 2012-1-9 14:01
固定與浮動是一對矛盾,也是很容易讓人忽略的一個加工技巧。
作者: 不是帥哥 時間: 2012-1-9 14:10
不懂,浮動起來,精度還能保障嗎?可能問題有點不專業,請前輩指點
作者: 木然 時間: 2012-1-9 14:35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很有哲理。
' L" a7 K% \9 r
作者: 水青日月 時間: 2012-1-9 14:44
很有創意,值得反思一下
作者: hxp9800 時間: 2012-1-9 15:30
感覺像聽天書,不過感覺不錯,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
作者: dasenlovefly 時間: 2012-1-9 16:55
學習了新的知識,謝謝了
作者: gunzhu 時間: 2012-1-9 19:48
佩服!佩服!機器再牛也還是機器!
作者: 戎馬生涯 時間: 2012-1-9 20:21
樓主說的國企和私企工作氛圍的區別很有深意,還有就是工作積極性,這都是很叫人頭疼的問題,不知道樓主企業里是怎么解決的?望指教
作者: 集中力 時間: 2012-1-9 21:02
謝謝樓主 分享 活到老學到老
作者: wangnanxiang 時間: 2012-1-9 21:04
六角車 發表于 2012-1-8 15:52 
: M- k0 k! S3 U+ ]8 A8 w. F 拉刀桿是圓的,刀桿套也是圓孔,只是孔比刀桿要大上個十來道,手感有間隙就行了,要是孔的尺寸較大 ...
' q# t$ y& L" X& n9 D2 x8 j( c" C) C
如果把工件和刀具都固定起來,不行嗎?如果都浮動,精度是怎么保證的,謝謝樓主賜教
作者: 363965941 時間: 2012-1-9 21:55
作者: 棒槌土匪 時間: 2012-1-9 23:09
六角車床 一直是個很厲害的人 很是佩服 懂得多 技術好 很是羨慕 收徒弟不 帶我吧
作者: 大漠05000007 時間: 2012-1-10 07:04
自己接觸的工藝還不是很多,還有待學習
作者: 學習進步 時間: 2012-1-10 10:39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作者: greatoil 時間: 2012-1-10 11:11
比較有新意, 學習了
作者: 天空heaven 時間: 2012-1-10 12:53
一個人的能力實在有限
作者: 雪豹LZW 時間: 2012-1-10 14:40
我剛進廠時,在工具車間,就有一個老頭,原來在沈陽老90兵工廠干過(據說是張作霖創建的),經驗非常豐富。我記得有一個拉鉸刀,所有技術員和工人都調不明白,就找這個老頭,他看看,用一把油石磨磨拉刀,告訴工人用吧,嗨,真的好使,所有的人全佩服。只可惜這個老人已經不在了。
作者: 六角車A 時間: 2012-1-10 17:20
wangnanxiang 發表于 2012-1-9 21:04 
: T/ K. \* q( c4 D8 Z# t$ Z如果把工件和刀具都固定起來,不行嗎?如果都浮動,精度是怎么保證的,謝謝樓主賜教
) K7 }$ J7 K: z$ Y: H8 R
由于主軸的徑向跳動和刀具與被加工零件的不同軸度誤差,和加工孔的刀具圓周多刃特點,硬夾持刀具稍有不正,加工出的孔就大了,尤其是精度較高的尺寸。如用浮動刀具,因為刀桿在夾套內有一定的間隙,可以對刀與被加工零件的不同軸進行微量的修正,所以就可以使加工精度有所提高。
作者: changkongceyi 時間: 2012-1-10 17:46
厲害厲害,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好是公藝,只有更好的工藝
作者: 入門新手 時間: 2012-1-10 19:05
深奧 么懂 可能因為我還小 見實得少哇
作者: owenghui 時間: 2012-1-10 19:36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owenghui 時間: 2012-1-10 19:36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tdrbsm2014 時間: 2012-1-10 20:33
{:soso_e179:}學習了。
作者: lxb6411 時間: 2012-1-10 20:47
圓球翻轉帶動活動的拉刀隨動,這個帶動力不會影響孔的質量?
作者: chidiandong 時間: 2012-1-10 21:44
真是很有才呀,佩服,佩服。{:soso_e113:}
作者: 349673944 時間: 2012-1-11 10:49
學習 學習~~~~~~~~~~
作者: james1226 時間: 2012-1-11 12:52
受教了呀!!{:soso_e100:}
作者: mengfanmmff 時間: 2012-1-11 13:36
大家一起研究,然后解決,成功之后大家一起分享喜悅,這樣的氣氛很是向往呀!
作者: feixiang2011 時間: 2012-1-11 15:19
厲害,厲害,實在是佩服啊。
作者: juanxincai 時間: 2012-1-11 16:39
特別佩服老前輩。真是好好學習了
作者: A青山 時間: 2012-1-12 10:09
厲害,果然是高手啊。
; W. E) d: T6 |9 ^& h& B1 u7 ~# K
作者: Li515414 時間: 2012-1-12 13:46
學習了新的知識,謝謝了
作者: nhm10086 時間: 2012-1-12 14:01
佩服,開拓思路{:soso_e179:}
作者: qdtruck 時間: 2012-1-12 14:29
學習了!寫的不錯!干的不錯!
作者: sol888 時間: 2012-1-12 16:43
嗯,比錯啊,長見識了
作者: lllzp 時間: 2012-1-12 18:04
看完后面的工藝,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連刀要浮動我都想到了。有點瞧得起自己了
作者: 自學成才DE 時間: 2012-1-12 20:21
長見識了,不過樓主千萬別被間諜利用了 s) j( Y% h& ?4 ]: r9 U
作者: kingsky120 時間: 2012-1-13 09:08
技術含量挺高的 不錯 好貼
作者: 聯想3316 時間: 2012-1-13 09:39
wwwfffhhh 發表于 2012-1-9 11:03 
3 O( _. ~% E. R( s佩服、佩服,在文中第一次聽到“道”的說法,要不是樓主在文中解釋,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道”、“絲” ...
6 G7 g' e% s! ` p" }$ {% ~很親切,呵呵,我們廠也叫“道”,一般老軍工企業可能都這么叫吧,進廠學徒 師傅就這么教的哦{:soso_e113:}
作者: machine_益點 時間: 2012-1-13 10:56
長見識了,謝謝六角車的分享,每次看你帖子都能學到東西。{:soso_e113:}
作者: zhangsl5 時間: 2012-1-13 13:39
厲害厲害~真希望能更詳細些
1 C# S8 D+ K5 R' t3 g似乎還是有些云里霧里的
作者: 金屬767 時間: 2012-1-13 18:45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3 a* v- Q( C+ F( w. s4 q2 s0 _
# I% }4 m% b, c# `' L6 {
作者: 小棉庚 時間: 2012-1-13 19:41
wwwfffhhh 發表于 2012-1-9 11:03 
. L; l; f$ s7 \- D5 }# B佩服、佩服,在文中第一次聽到“道”的說法,要不是樓主在文中解釋,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道”、“絲” ...
9 ?6 ?$ J# p7 i" g d
其實,基本就是在南方的叫法叫絲,在北方叫道。
作者: sudajixie 時間: 2012-1-13 21:48
真是牛啊,像是說書的,領導也寫得好
作者: joseph8779 時間: 2012-1-13 23:27
This is the open-mind story, thank you!
作者: huabu 時間: 2012-1-14 10:03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djzhaomei 時間: 2012-1-14 12:55
跟聽評書似得,相當 有意思!!機加工工藝是活到老學到老啊
作者: LB老沈 時間: 2012-1-14 16:53
高手!我也跟著試編了一下,差不多啊!自豪!
作者: caoleijiayou 時間: 2012-1-14 18:06
好文章,看了有感覺{:soso_e113:}
作者: 九頂菊花山 時間: 2012-1-21 20:29
很有技術含量的貼,正在不斷學習中,謝謝樓主及各位前輩...
作者: 九頂菊花山 時間: 2012-1-21 20:40
5 @& ^+ S& ^# U; ^
受教了,以前看的很簡單的拉床還有這莫多的學問,學無止境啊
作者: 摸情 時間: 2012-1-25 12:12
臺灣精密火花機可以做到
作者: lingw94133354 時間: 2012-2-2 11:20
其實這個帖子我來這里看過幾次了,就是想看看還有沒有更新的,更有創意的工藝
作者: 伊水茶緣 時間: 2012-2-2 11:46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佩服
作者: 張撥叉 時間: 2012-2-2 14:24
有些東西永遠是實踐大于理論,雖說理論來自于實踐,并高于實踐指導實踐。
作者: libono1 時間: 2012-2-3 15:48
看著挺解渴的,受益匪淺啊
作者: 小波bo 時間: 2012-2-3 16:31
世上無難事,就怕你想不到,不怕你做不到,學海無涯,永無止境。
作者: ai58 時間: 2012-2-3 17:30
沒太看懂,但還是感覺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說的好{:soso_e179:}
作者: jeffhu2006 時間: 2012-2-8 16: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老斗 時間: 2012-2-12 10:36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makino 時間: 2012-2-12 13:28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
作者: 古秦風 時間: 2012-2-29 15:09
沒有絕對先進的設備,只有先進的工藝,說的好
作者: muhuali 時間: 2012-2-29 15:32
精髓啊,機加工的精髓所在啊。佩服。
作者: qqzhubo1002 時間: 2012-2-29 15:53
確實挺佩服的....{:soso_e179:}
作者: libin2035 時間: 2012-2-29 19:38
厲害!!!!!!!!!!!!!!!!!!!1111
作者: 明哲 時間: 2012-6-7 13:05
佩服了,
作者: kchang0917 時間: 2012-6-7 22:18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一線工人的經驗也是寶貴的,應該多向工人虛心學習!
作者: 智揚點滴 時間: 2012-6-13 14:29
六角車A 發表于 2012-1-10 17:20
( t |2 L( Q6 F/ G4 o
由于主軸的徑向跳動和刀具與被加工零件的不同軸度誤差,和加工孔的刀具圓周多刃特點,硬夾持刀具稍有不正 ...
3 P- h: N O2 y1 j8 t大俠,用慢走絲的線切割直接割成不行嗎?
作者: 智揚點滴 時間: 2012-6-13 14:47
我覺得大家應該勇于思考。最好發表出來的是自己經過思考主題要說的話。我翻看了下帖子想看到火花,結果看到的都是滿目鮮花
作者: 哈佛線 時間: 2012-6-13 19:00
佩服
作者: 一湖青草 時間: 2012-6-13 19:24
好貼啊
作者: 熊anh 時間: 2012-6-16 23:15
真是長見識了,學習一下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