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qū)

標題: 輕信, [打印本頁]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1-12-23 17:23
標題: 輕信,
   國人好輕信,對一些東西容易采取輕易相信,之后又匆忙輕易否定的態(tài)度,容易在兩極之間跑,高鐵沒出事兒之前,你要告訴他這里面有鬼子的決定性的技術(shù),他不信,因為他信這個是‘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而有問題以后,又說所有的都不值得信任。

   輕信與許多東西有關(guān),有些是時代性的,是那個時候按著你的頭讓你必須信,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為什么說鄧大人偉大?因為鄧大人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在某種程度上開放了大家的思維。使你可以思考某些對象,特別是技術(shù)方面的。

  開放伊始,要打開外貿(mào),強調(diào)出口,必須有船,有海運能力,鄧大人聽有關(guān)方面匯報的時候就打斷這些家伙對造船事業(yè)的大肆吹噓,鄧問:我20年代到法國去的船的噸位,你們現(xiàn)在誰能造?

  當你直面許多東西的時候,你就進步了。

   國內(nèi)玩工業(yè)的,也容易輕信一個東西,一個是輕信有很多‘沒有出山的隱士’,這些家伙平常都躲在深山里,到需要的時候只要你一招呼,立馬就神威大現(xiàn)。這是什么?阿拉覺得是一種愚昧!

  另外一種東西就是什么都不能玩,這個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就不好好玩,誰認真了,那個家伙首先被淘汰出局了,這個與其說玩不好,還不如說是一種悲哀,民族的悲哀。

  工業(yè),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什么能玩,什么玩不出,自己要分析,有人就認為飛機發(fā)動機就隨便玩,只是高人現(xiàn)在沒出來,荒唐在哪里?你連非晶態(tài)都玩不好,就玩不了葉片,沒有葉片就沒有發(fā)動機,阿拉從來不否認國人能玩,你花米國那么多時間,那么多銀子,肯定就玩了,但你要是花了那么多時間,把本該玩這個的銀子給騙出來干其他東西了,就是再給你幾年也沒戲,因為你就沒有認真玩。

有些東西沒有上面說的這么復雜的,我就玩過些人家以為不能玩的東西,為什么不能玩?因為專家說不能玩,專家怎么知道不能玩,鬼子說的,你自己捉摸過嗎?他沒有捉摸,只是聽說,你把那東西認真計算了,證明就是能玩,怎么樣?人家說責任你自己擔!其實這沒有什么,一個數(shù)據(jù)證明可以玩的東西,就是能玩,否則不是見鬼了?

  國內(nèi)許多以前著名的東西,都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為什么,因為愚昧,不懂世界,不了解人家怎么樣?

  阿拉說,所有東西你要橫向比較,就是今天,你與鬼子到底差在哪里?你自己必須知道,你不了解這個,你玩什么?一個東西玩不出來,你必須知道卡在哪里了,有些是今天不能解決的,但死要死個明白,稀里糊涂就死了,不值得。

  許多東西玩不好,比如汽車,什么問題,就是沒有人認真玩,你從底層開始玩,有十年肯定你很厲害,但大家就不這么著,這就無可奈何。但說回以前的紅旗轎車,厲害嗎?肯定不厲害,無論誰說什么,你把它拉到高速跑一天看看結(jié)果,誰都不必說什么,就像大奔跑長途怎么都跑不過羅-羅。

玩工業(yè),一定要有你自己的分析能力,無論誰說什么,自己要分析一下,無論什么專家,學者,無論誰,誰說什么阿拉都要分析一下,計算一下看看人家說的是否對,說的不對的,有各自的目的,比如弄名聲的,弄銀子的,各種情況都有,你輕信了,最終害自己,



作者: 一兩酒    時間: 2011-12-23 17:37
接受大俠的教誨,終于頂?shù)缴嘲l(fā)了。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1-12-23 17:39
本帖最后由 寂靜天花板 于 2011-12-23 17:41 編輯

板登。大俠給解釋解釋冰箱門事件吧。云山霧罩的,不懂。
首先是技術(shù)問題,家里的曾經(jīng)名牌冰箱,大力關(guān)冰箱門也是關(guān)不上的,我以為使勁關(guān)門,把多余的空氣壓進了冷凍室,有內(nèi)壓了必然關(guān)不上,關(guān)的上的才是不合理的設計。恰恰證明冷凍室是密閉的。還有大力關(guān)門作用在冰箱上的力會反作用在冰箱門上,這就像你用力打墻,手會疼一樣。關(guān)于閉門器,我以為這是為了彌補大力關(guān)門關(guān)不上門的后果,在高檔冰箱上一個補救措施。以彰顯高檔之高。
其次是道德問題,就國內(nèi)這種環(huán)境而已,糊弄消費者也是外資品牌本地化的必然產(chǎn)物,適應國情有錯嗎?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12-23 17:49
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以及親自實踐的習慣和能力,即使都說路邊的李子是苦的,也得去小嘗一口試試,很多事情也都是甘苦自知,或許是別人摘不到或不合他的口味呢
作者: xiaoyetongxu    時間: 2011-12-23 19:03
俺以前組裝的臺式機,裝好后。搬到同學寢室,開始玩游戲,一伙人分配好時間;不停的上。測試測試。
用了三年多后,顯卡燒了。拆開發(fā)現(xiàn)。長期使用;導熱硅脂沒有更換,流出來。短路燒了。
親戚大多迷信,原裝的才是好東西。車要進口。
殊不知人家普通家庭買了車直接進卡爾森,改改。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1-12-23 19:09
大飛機的廁所都是進口的!自己不能玩嗎?

作者: solomoon    時間: 2011-12-23 20:47
恩,別人說什么都得自己試試,算算,這個有點體會。今天還編程序算了算防后傾,
不過最后的結(jié)果是老頭們的經(jīng)驗很是很管用.....
作者: 隨風漂泊    時間: 2011-12-23 20:48
小鬼子是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我們是引進、引進再引進,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抄襲。
作者: 好域安閤閤    時間: 2011-12-23 21:00
盲從,自卑,軟弱,好投機,小聰明,這就是為毛容易輕信了~
作者: zhanhaipeng    時間: 2011-12-23 21:00
本帖最后由 zhanhaipeng 于 2011-12-23 21:15 編輯
  開放伊始,要打開外貿(mào),強調(diào)出口,必須有船,有海運能力,鄧大人聽有關(guān)方面匯報的時候就打斷這些家伙對造船事業(yè)的大肆吹噓,鄧問:我20年代到法國去的船的噸位,你們現(xiàn)在誰能造?

鄧去法國坐的是5萬噸的船。  

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大連造船廠設計、建造了5萬噸載重量的大型油船“西湖”號。該船吃水12米,排水量6.44萬噸,主機采用B&W8K74EF型低速柴油機(功率為1.118萬千瓦)。該船由于機座多處未能按圖施工和施工超公差,曾出現(xiàn)剛性不足和振動等質(zhì)量問題,修整后達到要求,于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日交廣州海運局使用。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3 21:03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什么根子結(jié)什么果。
播下狗尾巴草的籽兒,能結(jié)出西瓜?
作者: zhanhaipeng    時間: 2011-12-23 21:05
  許多東西玩不好,比如汽車,什么問題,就是沒有人認真玩,你從底層開始玩,有十年肯定你很厲害,但大家就不這么著,這就無可奈何。但說回以前的紅旗轎車,厲害嗎?肯定不厲害,無論誰說什么,你把它拉到高速跑一天看看結(jié)果,誰都不必說什么,就像大奔跑長途怎么都跑不過羅-羅。
紅旗車厲害不厲害我不清楚,不過大俠也沒有把它拉到高速跑一天看看結(jié)果吧?
七十年代造的東風卡車還是不錯的,在80年代初人民幣的高匯率下還能出口。


作者: 夸父追日    時間: 2011-12-23 21:11
我現(xiàn)在就不信專家的,放在面前我都不信,也不知道這是為啥{:soso_e122:}
作者: amqq0807    時間: 2011-12-23 21:21
998大俠總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詮釋社會的種種弊病.大俠這樣的人物越多,我們民族越有希望...

每每看完998的新帖,總是產(chǎn)生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帖文讀完之時,我的思維卻還在繼續(xù).總是感覺大俠見解獨到地拋出了一個個問題,提供了一條條思路,卻總是看不清道路盡頭的迷霧中隱藏著怎樣的風情,以為憾事!

我嘗試著發(fā)散一下:

國人好輕信,緣于對自身的不自信和對社會的不信任和國人的面子問題.

對自身的不自信,一則民族百年積弱,整個民族就沒有自信心,對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標準都產(chǎn)生了懷疑.因而一旦出現(xiàn)超級大國,文明古國的言論,必民情激昂,借助這些不實的消息以及超高的GDP來逃避這種不自信...


二則我們的生存條件決定了我們的視野,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人員,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是怎樣的.舉個例子,我是從泥巴堆里滾出來的,十歲去親戚家第一次看到電話,十五歲上高中第一次坐汽車,二十三歲畢業(yè)赴外地工作第一次見到大山,火車.之后又發(fā)現(xiàn)乘公交是可以自動投幣的,坐地鐵是可以刷卡開閘的,做飯居然是可以用電的.扳手是叉子梅花兩頭用的,螺絲居然還有內(nèi)六角的...


得虧我相信別人說的都是對的,才能夠適應這些出現(xiàn)在我人生中的嶄新的事物并學會如何使用他們,如果我事事慎問,處處懷疑,不弄清楚他們的原理機制我就不敢相信他們帶來的便利,可以想見我是多么地愚蠢與另類..生活中的這種經(jīng)驗肯定會自然地就帶到了工作態(tài)度上,思想層次上....


社會的不信任.急劇發(fā)展的社會,讓一切都變得那么不穩(wěn)定,讓思想和道德沒有統(tǒng)一的方向...我們剛剛學會用軋花機分離棉絮與棉籽了,卻被告知收購站直接收皮棉了.我們剛剛將戶口轉(zhuǎn)為非農(nóng),卻被告知工糧水費不用交了.我們剛剛知曉油田賺大了,卻被告知油價又漲了.我們剛剛學會怎么開車了, 卻被告知油快要用光了.我們剛剛掌握開機床,能拿得起活掙得起銀子,卻被告知老婆跟著蓋房子的跑了.我們剛剛扶起一位老人,卻被告知你撞人了.我們剛剛路過一片墳地,卻被告知"你到家了"...我們剛剛發(fā)現(xiàn)老板的做法有問題,卻被告知"少說多做",不想干有的是人候著.我們剛想兩袖清風一心為公,卻被告知不收錢就滾蛋,你頂頭上司都貪你不貪,你出門你好意思嗎你...我們能相信什么,我們什么都不敢相信,卻什么都不敢不相信.


面子問題,隨大流.人家都信的,你娃為什么不信,你娃腦子是不是秀逗了.你娃就是大米粥里的一粒老鼠屎.你娃就是麥田里的一棵毒苗.你娃就是少根筋.你娃笨得要死.....為了證明我不比別人笨,不比別人蠢,大爺,我信還不行嗎.漸漸地,不用別人你娃你娃地喊了,別人說什么,你就信什么,反正你不是第一個信的,出了事也找不到你頭上....眾人皆濁我獨清的時候,我這叫不成熟,叫不現(xiàn)實,叫盡想那些虛的,有的沒有的...沒用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1-12-23 21:28
(, 下載次數(shù): 81)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3 21:34
本帖最后由 everfree 于 2011-12-23 22:14 編輯

1919年,江南造船廠就已經(jīng)造出萬噸輪

=====這不是吹牛。
也轉(zhuǎn)點網(wǎng)上的,老說有不良信息,看看這幾句行不行。

抗戰(zhàn)時國民黨武器自給

抗戰(zhàn)軍興后,國民政府的兵器生產(chǎn)能力更是得到長足發(fā)展,兵工署直轄兵工廠(不含修械所)為二十四個,在陸軍常用的武器彈藥中,僅憑國產(chǎn)就能完全滿足消耗的有三大類(迫擊炮、重機槍、各種榴彈),能夠基本滿足消耗的有四大類(步槍、輕機槍、槍彈、迫擊炮彈)。從1939年到1944年,國民政府生產(chǎn)步槍364,0111枝、輕重機槍42,189挺、迫擊炮8,441門(含60mm、82mm、120mm等口徑)、擲彈筒91,098具、槍炮彈上億顆, 還造出半自動步槍、戰(zhàn)斗機、轟炸機、運輸機等裝備。直到1958年,新中國第一機械工業(yè)部部長趙爾陸還在國防工業(yè)電話會議中說:“我們工廠生產(chǎn)的沖鋒槍,只打了十幾發(fā)子~~~彈,擊針尖就斷了,還不如閻錫山兵工廠生產(chǎn)的好?!?/font>


作者: zhanhaipeng    時間: 2011-12-23 21:47
everfree 發(fā)表于 2011-12-23 21:34
1919年,江南造船廠就已經(jīng)造出萬噸輪

=====這不是吹牛。

可惜遇上了民族工業(yè)的克星--國民黨。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3 22:17
本帖最后由 everfree 于 2011-12-23 22:53 編輯

試試這段
晚清與民國:可造槍支大炮軍艦飛機

清末,洋務派集中國家力量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在短時間內(nèi)開辦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nèi)軍械所等近代軍工廠,以及漢陽鐵廠等配套工業(yè),讓中國獲得了槍支、大炮、輪船等裝備的制造能力。在甲午戰(zhàn)爭前后,江南制造局就成功量產(chǎn)了120mm、150mm口徑艦炮,福建船政局也造出了全鋼甲戰(zhàn)艦“平遠”號。辛亥革命后,福州船政局又于1919年8月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雙翼水上飛機“甲型一號”,此后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17架飛機。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于1920年
以上就是新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的故事。事實上,早在1920年,建造“東風”號的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造船所,就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萬噸輪,而且還不只是一艘,而是美國政府訂造的四艘:“官府”號(Mandarin)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天朝”號(Celestial)于1920年8月3日下水;“東方”號(Oriental)于1921年2月23日下水;“震旦”號(Cathay)于1921年5月26日下水,四艘船的規(guī)格均為載重量10000噸、排水量14750噸。據(jù)《江南造船所紀要》稱:“船殼、鍋爐、煙箱等由富有經(jīng)驗之匠目甘(火肅)初、李慶祥等包工承造,木作工程由何祖康、慶瑤等包工承造,機器、輪軸等件由本所機器廠制造?!边@四艘船完工后均開赴美國交付,直至二戰(zhàn)時仍在美歐航線上使用。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3 22:19
everfree 發(fā)表于 2011-12-23 22:17
試試這段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于1920年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于1958年

1958年11月27日,由前蘇聯(lián)專家?guī)椭O計,大連造船廠建造的“躍進”號貨輪建成,排水量22100噸,載貨量13400噸。大連造船廠特地制作紀念章,銅質(zhì)鍍金,紅色琺瑯彩,副章上鑄有主題文字“第一艘萬噸遠洋輪紀念”。當時各大媒體也載文歡呼“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下水”,競相稱贊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這一偉大成就。為了宣傳這一重要的工業(yè)成就,郵電部于1960年12月15日發(fā)行特種郵票(編號T32,全套1枚)《中國制造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畫面為“躍進號”航行在大海中的英姿,船頭有“躍進”二字。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于1960年?

但僅過了三年,在1960年4月15日,又一個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的船臺下水了。如果讀者對同時存在兩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感到疑惑,可以仔細閱讀當天《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報紙的頭版頭條,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前邊多了一個定語——“自行設計”。為何會特別強調(diào)“東風號”是“自行設計”的呢?回顧歷史,1960年正處于中國與蘇聯(lián)交惡時期,“蘇聯(lián)替我們設計的”第一艘萬噸輪當時自然是不好意思提了,由于“躍進”號在首航中便觸礁沉沒,以后更不好意思再提了。





作者: laker    時間: 2011-12-23 23:03
呵呵,這個貼子有意思。也湊個熱鬧,借別人的話酸一句。
資料信息是否公開共享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還是在自身吧: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作者: sgbsunday    時間: 2011-12-23 23:42
隨風漂泊 發(fā)表于 2011-12-23 20:48
小鬼子是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我們是引進、引進再引進,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抄襲。

同意啊   我們公司就是這樣的 ~~~~~
作者: xuechaoqun    時間: 2011-12-23 23:52
看了這個貼子,我震驚了,好好反思一下所受的教育和未來的方向了。
作者: 真正的高手    時間: 2011-12-23 23:58
先有文藝復興,跟著就是工業(yè)革命才對啊,其實真正搞技術(shù)的不會輕信的,不是真懂技術(shù)的領(lǐng)導才容易輕信的。
作者: 冰冷鈊    時間: 2011-12-24 09:24
我畢業(yè)三年之后看到的認真工作的人一個公司其實就那么一兩個,還總是受排擠,不知道這個社會是腫么了!哎......
作者: 上海狐飛    時間: 2011-12-24 10:14
昨天去一家電廠,2x1000MW機組,一次風機電機5000kW1495rpm,實際運行滿負荷時只有不到3000kW,想用永 磁 調(diào) 速實現(xiàn)節(jié)能。永 磁 調(diào) 速是美國一家公司生產(chǎn)的,他們最大做到2500kW995rpm和1500kW1495rpm。美國設計的這臺設備里,有稀油潤滑,有潤滑脂潤滑,有水冷卻,結(jié)構(gòu)復雜,存在漏油等很多問題,國內(nèi)引進的幾臺用的都有問題,反復修理,甚至返廠,到現(xiàn)在還是沒有解決。
你說美國公司出的產(chǎn)品值得信任嗎?2、3百萬一臺啊。
我給這家公司的評價就是占著茅坑不拉屎(因為專利問題,只能他獨家生產(chǎn)),這么好的技術(shù),卻做不出好的產(chǎn)品,引用聯(lián)合國的一句話,反人類罪,阻礙技術(shù)進步。
其實這個機組用液力調(diào)速就可以解決,很成熟的技術(shù)。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4 12:00
純屬分享資料,不涉及政治觀點。老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信哉此言。哈哈
=========
1930年,海軍部代部長陳紹寬兼任江南造船所所長,十分重視艦艇的更新和船廠的發(fā)展。1931年建成護航艦“逸仙”號,總長82.4米,排水量1545噸,主機功率4296馬力,最高航速19節(jié)。裝有150和140毫米大炮各1門,高射炮、機關(guān)炮等10余門。1931年開工并于1937年建成巡洋艦“平?!碧?,長109.8米,寬11.9米,型深6.7米,吃水4米,排水量2400噸,雙機共7427馬力,航速25節(jié)。裝有140毫米雙聯(lián)炮塔3座,魚雷發(fā)射管4具,80毫米高射炮6門,60毫米炮4門。“平海”和“逸仙”是江南造船所建造的兩艘最大的軍艦,代表了中國近代艦艇工業(yè)的最新水平。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4 12:36

說說歷史按說不算罪過,但是在一些人看來這是該砍頭的大罪,實在是荒唐邪惡。
以下摘自《中國通史》,使我相信,只要正派,中國人能領(lǐng)先世界,要知道那是個充滿戰(zhàn)亂的動蕩年代。
==============
中國的航空工業(yè)起步并不算晚,1918年建立的馬尾海軍制造飛機廠是我國的第一家飛機制造廠,以后又相繼建立了廣東飛機制造廠、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公司、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成都飛機制造廠。中國也擁有世界一流的航空科技人才,如巴玉藻和王助。他們于191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19年,巴玉藻在中國設計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飛機。王助畢業(yè)后則到美國西雅圖波音公司工作,該公司研制的第一架飛機就是由王助總設計并監(jiān)制的。他于1918年回國后,便致力于飛機研制工作。然而,由于中國支持航空工業(yè)的基礎(chǔ)工業(yè)的落后、航空教育和科研的薄弱,由于政府的腐敗和戰(zhàn)亂不斷,中國始終沒有建立起可以稱為獨立產(chǎn)業(yè)部門的航空工業(yè)。
(一)飛機研制工作
航空技術(shù)是現(xiàn)代高技術(shù)。設計制造飛機不是簡單的工匠手工藝所能勝任的。早期的先驅(qū)者沒有取得很大成就的關(guān)鍵原因之一是他們?nèi)狈娇展こ碳夹g(shù)教育。他們對航空有一些認識和了解,但技術(shù)上所知不多。選派航空留學生則開始改變了這種局面,也使中國航空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最早派出學習航空工程的有巴玉藻、王助、曾詒經(jīng)和王孝豐等。巴玉藻和王助則是成就非凡的代表人物,他們?yōu)橹袊娇展I(yè)的開創(chuàng)作出了重大貢獻。
1.海軍制造飛機廠。
1918年,巴玉藻和王助回國后,即籌備成立了海軍飛機工程處(即馬尾海軍制造飛機廠),巴玉藻任主任。這是中國第一個正規(guī)的飛機工廠。馬尾海軍制造飛機廠在巴玉藻主持下設計的第一架飛機于1919年8月完成,取名甲型一號,這是一架水上飛機。這種飛機共造了三架,性能不亞于歐美的同類產(chǎn)品。巴玉藻在飛機研制成功后,提出了一個擴建工廠的計劃,“以圖多制教練機,養(yǎng)成多數(shù)人才,逐漸試造軍用飛機,自制發(fā)動機,以期達到建設空軍增強國防之目的”。①他提出撥款60萬元建廠研制飛機的計劃雖獲得批準,但未能實現(xiàn)。在他和王助的努力下,設計制造飛機的工作在艱難中進行。到1929年共制造出6種型號的飛機12架,以水上飛機為主。在1922年,巴玉藻和王助共同設計建造了世界第一個水上飛機浮塢。
海軍制造飛機廠在生產(chǎn)飛機過程中,所用的金屬材料均從國外進口,發(fā)動機也全部依賴進口,其他木質(zhì)材料、蒙皮材料和油漆則使用本國貨。自1919年完成甲一教練機后,到1922年又完成了甲二、甲三、乙一等初級教練機。1924到1925年又設計制造了丙一、丙二水上轟炸機,它們的重量已達2.95噸,最大速度已達每小時170千米。
二十年代后期,海軍制造飛機廠在繼續(xù)設計生產(chǎn)教練機的同時,也研制了幾種偵察機和魚雷轟炸機。如1927年研制的戊一“江鳧號”、戊二“江鷺號”、丁一“海鷹號”、丁二“海雕號”。這些飛機雖都是雙翼木制水上飛機,但外形都相當簡潔美觀,性能也不錯,可以同外國同類飛機相媲美。①
1931年,海軍制造飛機廠遷到上海。這個時期,飛機設計和制造技術(shù)也有了一些進步,如改善飛機機身流線形、翼剖面也更加科學,支架采用了焊接技術(shù)。除繼續(xù)研制水上飛機外,也開始生產(chǎn)陸上飛機和仿制外國飛機??箲?zhàn)前,海軍制造飛機廠先后研制和仿制了教練機和偵察機7種,其中1934年研制的“寧海號”
艦載偵察機是相當出色的,它的機翼可以折疊。由于當時的政府不重視自己的飛機,因而沒有通過大量采購等手段扶持自己的研制工作。這些飛機幾乎都沒有投入批量生產(chǎn)。1936年,海軍制造飛機廠以很快的速度為軍方仿制了18架美式飛機。抗戰(zhàn)爆發(fā)后,海軍制造飛機廠被迫遷到成都改組為第八修理廠。從此,這個中國最早的飛機制造廠再也沒有在飛機研制上取得多大成就。
2.廣東飛機制造廠。
廣東飛機制造廠是中國第二個正規(guī)的飛機制造廠,1920年在廣州建立。1923年楊仙逸從美國運回四架寇蒂斯“珍尼”式飛機。楊仙逸以這種飛機為基礎(chǔ),與美國工程師一道,研制成雙翼教練機。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親自主持了試飛典禮。首次試飛由黃光銳駕駛,據(jù)說宋慶齡也一同乘機上天。孫中山以宋慶齡的英文名為這架飛機命名“樂士文”。為了鼓勵中國人自己研制飛機,孫中山特別題寫了“航空救國”四個字。②
從1928年起,廣東飛機制造廠開始研制飛機,并將所有的飛機都定名為“羊城號”。由于廣東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國飛機,也敢于使用本國飛機,這使廣東飛機制造廠的飛機研制工作相當出色。1928年廣東的梅龍安設計制造了第一架飛機“羊城51號”,并親自駕駛飛行成功。接著又設計制造了“羊城52號”,時速128千米。1929年又造出時速超過160千米的“羊城54號”、“羊城55號”、“羊城56號”等飛機。1933年又造出了“羊城57號”,它的速度達到220多千米。據(jù)統(tǒng)計,廣東飛機制造廠在1936年前共研制生產(chǎn)了“羊城”系列的教練機、驅(qū)逐機、轟炸機達60多架,成為中國當時在飛機研制方面成就最大的航空工廠。①
1934年,廣東飛機制造廠改為韶關(guān)飛機制造廠,與美國寇蒂斯—萊特公司合作生產(chǎn)飛機。這時,該廠的主要任務轉(zhuǎn)為修理和仿制外國飛機,但也自行研制出“復興”式教練機。到1939年,該廠共仿制成美國“霍克”Ⅲ式飛機44架,生產(chǎn)“復興”式飛機4架。1939年,韶關(guān)飛機制造廠又遷到昆明,改為空軍第一飛機制造廠,1941年再遷到貴陽。工廠除了繼續(xù)制造外國飛機外,還自行研制了“研驅(qū)一”飛機,這是中國最早的下單翼式布局飛機之一。雖然它的機身相當笨重,但也達到了每小時547千米的高速度。它只制造了兩架。該廠還計劃研制性能更好的研驅(qū)二,但未能實現(xiàn)。另外,自行設計的“復興”式也進行了改進,其中“新復興”丙的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292千米,“新復興”甲的速度為每小時285千米。不過它們的制造數(shù)量都很小。
隨著戰(zhàn)爭的進行,計劃研制的幾種飛機都未能堅持下去。擔任工廠廠長的朱家仁后來在自己家里繼續(xù)研制飛機,取得了很大成績。①朱家仁在1936年就自己設計制造了“蘇州號”雙翼教練機,相當成功。從1943年起,他又在自己家的后院里設計制造了“研驅(qū)零”驅(qū)逐機。1945—1948年,在國際上直升機剛剛開始發(fā)展之時,他就開始研究、設計直升機。他先后設計制造成功了兩架共軸式“蜂鳥”號甲型和乙型直升機。其中“蜂鳥”乙型直升機的典型技術(shù)數(shù)據(jù)為:發(fā)動機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徑7.62米,機高2.63米,總重725.5千克,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36千米,航程219千米。②這架直升機看起來也十分漂亮,采用封閉式坐艙,可以說超過了國際上同類直升機。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3.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公司。
1934年,國民政府和美國合作在杭州建立了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公司。這個飛機制造廠先是修理外國飛機,后逐步過渡到組裝、仿制美國飛機,包括全金屬飛機。后來制造的美國諾斯羅普式轟炸機為全金屬應力蒙皮結(jié)構(gòu),共制造了25架。這是中國首次制造帶有應力蒙皮結(jié)構(gòu)的大型飛機。這也表明了中國具備了水平較高的技術(shù)人員和飛機制造技術(shù)。在將美國的偵察機改制為轟炸機的過程中,任務完成得也相當出色。
抗戰(zhàn)后,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公司遷到云南壘允,在杭州和壘允期間的8年里,共裝配和生產(chǎn)了各式飛機約二三百架,成就相當突出。從生產(chǎn)的飛機性能上看,說明這個工廠也具備了設計新飛機的能力。但由于戰(zhàn)時主要目的是多出飛機,因此自行研制飛機的工作一直沒有開展。1942年日軍侵入昆明后,工廠關(guān)閉。
4.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
1935年,意大利人來中國與國民政府在南昌合辦了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
1936年,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首先修理了“美齡”號飛機和兩架意制菲亞特式飛機。1937年開始,該廠按計劃制造20架教練機和6架大型S—18雙發(fā)轟炸機。盡管中國只承擔了約20%的生產(chǎn)工作,但設計制造這種雙發(fā)動機大型飛機在中國還是第一次。①抗戰(zhàn)后,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遷到四川的南川,改組為空軍第二飛機制造廠,朱霖任廠長。
從1939到1947年,這個廠研制了6種飛機。忠28甲下單翼驅(qū)逐機是仿制蘇制伊—16飛機。但由于沒有圖紙,自己設計的比例很高。它的重量為1556千克,最大速度每小時455千米。先后造了3架。空軍第二飛機制造廠后來又將這架飛機改成教練機,共制造了30架。這個數(shù)量在當時是很高的。
1940到1942年,第二飛機制造廠試制了兩種滑翔機,生產(chǎn)量有30多架。該廠還曾在緬甸裝配過當時最先進的戰(zhàn)斗機之一—美國的P—40“戰(zhàn)鷹”式99架。這個廠在抗戰(zhàn)期間成就最大的工作是自行研制了中國第一種中型運輸機“中運一號”以及它的改進型“中運二號”。“中運一號”總重454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342千米,航程1600千米,乘員數(shù)11人。“中運二號”與“中運一號”相似,但在起落架、尾輪、襟翼和內(nèi)設計方面有許多改進。它的最大速度為每小時345千米。于1946年試飛成功?!爸羞\三號”的設計速度則達到353千米。由于金屬材料缺乏,飛機均采用木制結(jié)構(gòu),但設計與制造都十分精良。“中運一號”和“中運二號”從設計到制造都堪稱杰作,飛機性能優(yōu)良且外表美觀,外國人看了都不相信是中國自制的。①
5.成都飛機制造廠。
1941年,滇緬公路被日軍封鎖,外國軍用物資進入中國十分困難。由于對飛機的需要十分迫切,于是,航空委員會又籌建了空軍第三飛機制造廠,地點設在成都,目的是訓練設計和制造飛機的技術(shù)人員,利用國內(nèi)材料,自己設計制造飛機。這個廠逐步發(fā)展為成都飛機制造廠。
1942到1943年,成都飛機制造廠仿制了15架美國教練機、15架“研教一”雙翼教練機和30架“大公報”號滑翔機。1942到1944年,成都飛機制造廠根據(jù)蘇聯(lián)的SB—3轟炸機資料,設計制造了研轟三式轟炸機。除功率達600千瓦的發(fā)動機、金屬螺旋槳和可收放起落架是原蘇聯(lián)的外,其他部件和材料都是國產(chǎn)的。全機總重量達13200千克,可謂是中國當時生產(chǎn)的最大的飛機。此后,成都飛機制造廠的成就不那么突出了。計劃研制運輸滑翔機的工作也沒有完成。
據(jù)統(tǒng)計,在1949年以前的40年間,中國人自己生產(chǎn)的各種飛機大約在600—700架,而大部分是組裝或仿制的。自己設計制造的雖然很少,但這些個人的或飛機工廠設計制造活動是很難能可貴的,有些飛機可與國外的同類飛機相媲美,有的還超過了國外飛機,顯示了中國設計師的水平和天才。

http://china-culture.jlmpc.cn/%C6%E4%CB%FB%C0%FA%CA%B7%CA%E9%BC%AE/%C0%FA%CA%B7/%CD%A8%CA%B7/%D6%D0%B9%FA%CD%A8%CA%B7(%B0%D7%B0%E6)/21/0073.htm

作者: xiaoyetongxu    時間: 2011-12-25 00:09
小打小鬧,資本主義的小打小鬧的時候;你文藝復興還沒個人影呢。
作者: andyany    時間: 2011-12-25 03:53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老話不余欺也。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11-12-25 06:28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櫪 于 2011-12-25 06:41 編輯

看著諸位大俠激揚文字,指點江山。

作者: 小樓聽雨hn    時間: 2011-12-25 10:45
進來看各位大俠的精彩論點!
作者: 小鼠大膽    時間: 2011-12-25 12:36
中國的現(xiàn)狀是什么?活著是為什么,靠無能的官僚為百姓牟福利而我們百姓為了養(yǎng)家糊口,哪還有多少精力和愛好去為工業(yè)做多少貢獻。
作者: 小鼠大膽    時間: 2011-12-25 12:38
現(xiàn)狀一切就是為錢,或許不擇手段???
作者: 5230    時間: 2011-12-25 14:41
本來我覺得國產(chǎn)的技術(shù)不行,可看了這個后,我覺得國產(chǎn)的技術(shù)并不是那么差!如果處處跟國際領(lǐng)先,國際一流比,固然有些技術(shù)差的沒邊,但是用國際平均來衡量,咱得技術(shù)差嗎?甚至有些領(lǐng)域還是國際前沿!
作者: 非池中    時間: 2011-12-25 18:51
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實在難能可貴,相信科學,不能做思維上的懶人

作者: 非池中    時間: 2011-12-25 18:53
sgbsunday 發(fā)表于 2011-12-23 23:42
同意啊   我們公司就是這樣的 ~~~~~

同意,其實川崎的制造泵的技術(shù)就是來自德國,我們的華德也是源自德國,但是現(xiàn)在的川崎K3V已經(jīng)雄霸世界的小挖機的市場,差距啊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1-12-28 09:29
谷歌老是不能用,草他媽的!
作者: bill06    時間: 2011-12-29 17:24
算了,企業(yè)都基本再吹自己有多厲害,沒事時候還好,一旦出了事就這個推那個,推來推去還是底層的慘字
作者: 949457130    時間: 2011-12-30 14:55
說的什么意思迷迷糊糊的
作者: zhanhaipeng    時間: 2012-1-4 20:55
everfree 發(fā)表于 2011-12-23 22:17
試試這段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于1920年

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網(wǎng)友對此事的評論:
“這個我要糾正一下,不是那么回事,技術(shù)人員,施工設備全部從美國運來,江南廠除了提供工人和場地外,什么都沒撈到,包括當時最先進的船體焊接技術(shù),造完之后,技術(shù)人員和設備也重新運走。簡而言之,這四條船江南廠壓根沒把它們當成什么大功勞,我就一句話,之后幾十年直到建國,中國還造過這種萬噸級船嗎?”
“我原來就是江南造船廠的,江南自己的那個博物館對這些東西都只是淡淡一提,應為實在沒法解釋后來二十多年干過啥事了,倒是滿清的那一段和建國后的那一段照片很多”

針對“據(jù)《江南造船所紀要》稱:“船殼、鍋爐、煙箱等由富有經(jīng)驗之匠目甘(火肅)初、李慶祥等包工承造,木作工程由何祖康、慶瑤等包工承造,機器、輪軸等件由本所機器廠制造?!钡恼f法,這位網(wǎng)友說:
“說這話的……有一個基本概念沒搞清楚,鍋爐是什么?中國那個時候有能建造這么大的的鍋爐的生產(chǎn)廠家?船殼包工承造,說這話的知道那幾艘輪船是用什么技術(shù)建造的嗎?是焊接,自從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后,造船行業(yè)就拋棄了曾經(jīng)的鉚接技術(shù)造船,改用了最新的焊接造船法,這種技術(shù)能那么快傳到中國?以今天中國為例,一個新手尚需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培訓才能完成焊接的基本培訓,那個時代的工人能有這么快的速度?何況作為造船的新技術(shù),國外能那么快傳進來。 ”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1-5 13:20
    曾昭掄,曾國藩侄重孫,與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國知名學者,1949年兩人滯留于香港,蔣介石欲搶救二人去臺灣,兩人斷然拒絕,歸來報國。文革時紅衛(wèi)兵將俞 大絪教授上衣剝除,用皮帶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憤難抑,是夜仰藥自盡。4個月后曾昭掄也被含冤折磨死,興盛百年的曾氏傳承,至此香斷。
     
    潛艇專家、船舶工程專家王榮璸,第一代潛艇研發(fā)核心,曾在英德美三國學習,1949年積極參加“反搬運反疏散反破壞”斗爭,留住了許多本想前往臺灣的技術(shù) 人員,1969年被打為走資派、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美蘇雙重特務,關(guān)入牛棚,遭殘酷批斗和抄家。1938年冒生命危險從德國帶回國的潛艇資料底片也被抄走遺 失。
作者: kenily    時間: 2012-12-21 14:46
原來如此??!
作者: crazytao    時間: 2012-12-29 22:46
看到這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作者: 林中竹    時間: 2012-12-31 09:05
搞技術(shù)的,需要有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才會有進步。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