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富士康將增加100萬臺機器人取代人工 [打印本頁]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7-31 11:51
標題: 富士康將增加100萬臺機器人取代人工

新華網深圳7月29日電(記者彭勇 烏夢達)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29日晚間表示,未來3年內將新增100萬臺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動力,屆時富士康的生產效率將大幅提高。


郭臺銘是在當晚舉行的富士康萬名員工街舞晚會上作上述表示的。郭臺銘說,目前,富士康的員工總人數已經接近120萬人,其中大陸員工超過100萬人,僅深圳就超過40萬,因此富士康將加快轉型步伐。


郭臺銘說,未來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取代工人。目前富士康有1萬臺機器人,明年將達到30萬臺,3年后機器人的規模將達到100萬臺。記者了解到,這些機器人主要用在噴涂、焊接、裝配等工序上。


據悉,隨著全球先進制造業陸續轉移到中國,以及中國制造業人力成本的逐步增加,要想保持競爭力,引入機器人成為富士康的必然趨勢。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曾自主開發出“富士康深圳一號”機器人。


郭臺銘同時宣布,富士康深圳總部也將加速轉型,深圳龍華、觀瀾兩個廠區將成為“產品技術研發、銷售展示及人員訓練、模具制造技術研發和新設備與自動化制造研發中心”。此外,富士康也將進軍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深圳的兩個廠區將成為重要的研發中心。


據悉,富士康科技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之一。2011年位居《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第60名。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7/31/8069882_0.shtml

補充內容 (2011-8-6 19:39):
這篇新聞報道不錯:"揭秘富士康機器人帝國:協助而非替代人力"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8-06/09585891975.shtml
作者: yaoshenggang88    時間: 2011-7-31 12:05
機器人代替簡單的人工操作事在必行,是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郭臺銘前瞻好。
作者: 習慣風暴    時間: 2011-7-31 12:06
當"饅頭自動化"被取代的時候,就業也會是個問題,社會組織和關系也會發生變革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7-31 13:05
不會有跳樓的了
設備維護還需要崗位
設計制造這些機器人需要人員,對一些生產線自動化企業也是機會
裁撤下來的工人何處去是個問題,我國是需要大規模的基建啊
作者: laters    時間: 2011-7-31 13:20
現在上自動化是一種趨勢了。
作者: 有你相隨    時間: 2011-7-31 13:34
看來計劃生育要常抓不懈啊
作者: 加色魔    時間: 2011-7-31 14:12
看到他正在大跨步前進的前景了 ,干起來更得勁兒了  加油啊 中國正是需要這樣不斷創新不斷引進的企業
作者: 彼岸孤鷹    時間: 2011-7-31 14:26
就業問題不是問題,看中國的技校怎么改革了。

技校要是繼續走中專路線,那就是問題了。


作者: 木子001    時間: 2011-7-31 17:08
看來以后富士康也不好進了
作者: 復蘇之風    時間: 2011-7-31 17:31
看上去很美
作者: yct174    時間: 2011-7-31 18:59
   機器取代工人是社會發展大勢所趨,中國社會是否有前瞻決策就不是草民能左右了。別忘了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1-7-31 19:01
5W一臺就是500WW也就是500億
還行
作者: hhjjrj    時間: 2011-7-31 19:48
是社會的進步,社會的變革
作者: 丟了翅膀的鳥    時間: 2011-7-31 21:20
旺旺貍  馬上會出現:又有一臺機器人跳樓了...                                      機器人革命的新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跳吧跳吧不是罪

作者: gaolaodajiayou    時間: 2011-7-31 21:30
期待,中國自動化上臺階,更希望制造業上去。
作者: 無路車    時間: 2011-7-31 21:46
機器人的時代已經來臨,富士康是財大氣粗先行一步了。
作者: mixin0756    時間: 2011-7-31 21:53
自動化是發展趨勢。
作者: seebb    時間: 2011-7-31 21:55
工資高了  人比機器成本高了  不得不上~~除非老郭準備去非洲
作者: xiepan    時間: 2011-7-31 22:05
這個有點幽默了     搞笑呢
作者: 蘭羽飛矢    時間: 2011-7-31 22:48
人力 物力 財力  還是機器劃算,品質也好控制,加工業必然的趨勢
作者: houbaomin0620    時間: 2011-8-1 08:21
這是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作者: tuvia    時間: 2011-8-1 09:05
這樣的話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已經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作者: kingwfwf    時間: 2011-8-1 09:20
趕快進ABB做銷售去
作者: 鈴蘭    時間: 2011-8-1 10:15
解放廣大女工,好事
作者: beileyt    時間: 2011-8-1 11:13
其實這種高密度的生產型企業早就想到了用機器代替人工,只不過中國的勞動力太廉價。
現在是被逼的沒辦法,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只好硬著頭皮去搞了。
作者: 徐道平    時間: 2011-8-1 12:03
party會讓富士康這樣搞么???
作者: 小樓聽雨hn    時間: 2011-8-1 13:25
自動化不用發薪水,還不用建宿舍樓,更不會動不動又跳樓,你說他會選誰
作者: 小樓聽雨hn    時間: 2011-8-1 13:25
÷н
作者: 烈日當空    時間: 2011-8-1 13:29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那些搞自動化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作者: hmy1010    時間: 2011-8-1 14:47
機械代替人工是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同時也必然帶來一個問題,被機械取代的人分流到哪里去,不能安置就會影響社會穩定,一個富士康如果可以取代一半的人,那就得超過50萬人失業,要是像富士康這樣轉型的企業越來越多,失業的人怎么辦?
作者: wwwfffhhh    時間: 2011-8-1 15:14
希望如此,也許會提高中國的自動化進程。
作者: 張撥叉    時間: 2011-8-1 16:43
這是大勢所趨啊,看好富士康
作者: 張撥叉    時間: 2011-8-1 16:43
這是大勢所趨啊,看好富士康
作者: minglin_li2007    時間: 2011-8-1 18:28
相信不是什么情況下都可以有機器代替人的。
機器一旦出現問題,就意味著全面停產。
,,,,,,
作者: iamqius    時間: 2011-8-1 23:27
勞動力成本提高了就會自然而然的走自動化的路子了,這本來就是別人走過的。
作者: luxiang821    時間: 2011-8-1 23:42
可能不會這么快替換
不過深圳富士康那邊做自動化設備的還是比較強的。
接觸過他們搞的一些東西。
作者: minglin_li2007    時間: 2011-8-2 00:49
minglin_li2007 發表于 2011-8-1 18:28
相信不是什么情況下都可以有機器代替人的。
機器一旦出現問題,就意味著全面停產。
,,,,,,

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是一個趨勢,但其條件是高級技工的普遍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人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一個高級技工的工資至少是普通工人的兩倍或者更高。支持機器人運轉的維修技師的工資可能是普通工人的幾倍或十幾倍(有的高級技師比高級工程師掙得多啊,并且是自己開公司,在家里等維修電話呀。 中小型公司一般都養不起這種人才)。機器人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灰塵也會對其造成影響,檢修比較頻繁。

不知大家對折彎機器人熟悉否?
折彎機器人應該是比較簡單的一種??商〉募錈o法裝卡;孔多的件,吸盤無法工作;太大的件力量不足。如果遇到合適的大批量制件,其確實能其很大的作用??梢姍C器人的廣泛應用,其實要取決于支持其運行的各類人才的狀況啊。

藍領技工在歐美社會里的地位與財力,應該是相當高的。一個藍領技工直接與老板對話、談價。老板心甘情愿的禮遇并付出高額費用。你能接受嗎?社會能接受嗎? 不然的話,機器人的故障率會更高。


作者: wyw423    時間: 2011-8-2 11:20
人可以休息了??礄C器人干活。
作者: wfsoochow    時間: 2011-8-2 12:00
富士康是被逼無奈
作者: wxd123    時間: 2011-8-2 12:19
看來還是有N多人,愿意國民做富士康之類的黑奴啊,沒有富士康,難道要餓死,
作者: Gavin-    時間: 2011-8-2 15:06
以后會兩極分化,懂技術的人和不懂技術的人,懂技術的可以控制機器,操作機器,維修機器。這個才是趨勢!
作者: 耶穌愛子    時間: 2011-8-2 15:16
在制造業,隨著機器人的成本越來越低,而自然人的成本越來越高,機器人取代自然人就是必然的。
作者: wf2002love    時間: 2011-8-2 16:25
技術發展的進化而兒!
作者: jilisujiao    時間: 2011-8-2 17:05
機器取代工人 社會發展的必然
作者: 渃梨梨    時間: 2011-8-2 21:49
理想化,一樣有矛盾,只能折中找平衡點
作者: 鐵未銷    時間: 2011-8-2 22:44
自動化,意味著要更多的機加工,進而意味著更多的機加工人員,更多的設備,更多的技術人員,更多的物流;更多的機器人也意味著更多的生產線技術員和設備開發人員,更多的自動化產品諸如氣缸馬達PLC工控機及其配套零部件,就業還是會有的,只是人力資源的結構要發生一些變化,做簡單重復勞動的人是必然要被淘汰的!
作者: minglin_li2007    時間: 2011-8-3 10:06
社會在進步,工廠現代化了,事事都要人為。關鍵之中的關鍵:找準你要所在的位置。

記得有人在論壇中提到“瑞士手表的技工們也是高收入層”,這就是“適者生存”的道理。
作者: kaixinmaliu1    時間: 2011-8-3 10:29
他說了
你就信了?
他說出來這話也許只是打擊對手,提高聲譽,搶奪訂單的一種手段而已

作者: kaixinmaliu1    時間: 2011-8-3 10:42
標題: 郭臺銘說了,你就信了?
“富士康未來3年導入100萬太機器人代替人工”
這消息自是大大刺激從事機電行業的同事們,感覺時代的進步可以讓自己大展拳腳了。

他說了,你就信了?
他們這個層次的人說的話通常并不是只有一層意思,這句話不知經過他的公關團隊多么長的時間設計出來的。
也許只是為了打擊對手,提高自己聲譽,搶奪訂單的一種手段而已。

不可否認,機器取代人力是發展趨勢。但這種趨勢并不是因為他的一句話就會實現大躍進。
大勢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通常是緩慢的。
若真是大躍進,三年內一個富士康就能讓一百萬人失業,那中國所有的公司呢?怎么也得有1000萬失業吧,社會承受得了??

作者: 靜靜跑    時間: 2011-8-3 11:20
三年內用100萬臺機器人=一百萬人失業????
作者: kaixinmaliu1    時間: 2011-8-3 12:31
三年內用100萬臺機器人=一百萬人失業????
-----------------------------------------------
如果一臺機器是代替十個人的
那就是1000萬
作者: debug_cfl    時間: 2011-8-3 12:34
就業不是問題,很多國家都有失業保障,要是機器人多了,企業的利潤大了,政府能靠稅收返還給人民不就解決了嗎,就是怕國家體制不健全呀。貪呀。
作者: xuejunzh    時間: 2011-8-3 15:27
中國房地產的飛速發展,加快了人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機器取代人工做簡單重復勞動就是必然了!
作者: 只能一笑    時間: 2011-8-3 20:48
請幫機器人 設計好發泄程序 哈哈哈 要是機器人也跳樓了 怎么辦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1-8-3 21:33
xuejunzh 發表于 2011-8-3 15:27
中國房地產的飛速發展,加快了人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機器取代人工做簡單重復勞動就是必然了!

到了獨生子女這一代,沒人愿意簡單重復的勞動。自動化設備前途無量!

作者: ouzhuhuan    時間: 2011-8-3 23:53
機器是永遠不可能取代人的
作者: 明日之星    時間: 2011-8-4 00:17
以后會兩極分化,懂技術的人和不懂技術的人,懂技術的可以控制機器,操作機器,維修機器。這個才是趨勢!
作者: dawn_ag    時間: 2011-8-4 13:35
不知道富士康的這個事業群好進嗎?好像是剛成立的部門。
作者: lxb1212    時間: 2011-8-4 13:59
Foxconn所說的機器人,也就是生產線上面的自動,半自動機器,而非電影里面所見到的哪些超能機器人,這些自動,半自動機器還是需要人員去操作的,只是人員的勞動強度會有大幅度的下降,不會再有那么多的人跳樓了,如果說郭總要全部搞成全自動化工廠,那就不得了啦,
120萬至少得失業60萬以上。。。
作者: hongjianjx    時間: 2011-8-4 18:31
難道我就要飯碗不保了?趕緊多學點知識吧!
作者: 鐵未銷    時間: 2011-8-4 22:21
lxb1212 發表于 2011-8-4 13:59
Foxconn所說的機器人,也就是生產線上面的自動,半自動機器,而非電影里面所見到的哪些超能機器人,這些自動 ...

這種機器人我們部門就正在做,做好的機器自己連續跑,工人就只管送料和取產品,,報警出錯了簡單的問題比如卡料什么的工人自己解決,稍微有點兒難度的技術員解決,工人大部分時間就是傻傻的站在機臺旁邊看著機臺,一站8小時12小時,估計跳樓的都是這么單調瘋了的
作者: lwp52003    時間: 2011-8-5 15:29
富士康聽說是相當黑,機器代替人也許是好事
作者: yang106    時間: 2011-8-5 21:19
那人來維修機械 結果不還是一樣嗎?
作者: topnqy    時間: 2011-8-5 22:02
看著大家的討論,也談一點點體會:

  1.制造業利潤本來比較低,boss能分給咱們的本來就不多;工人們再遇上通貨膨脹,房價飛天,不失望才怪!但再失望,boss們也不可能分給你再多了,因為他的利潤有限。
  2.中國的企業管理現在基本上還是人制,制度更多的是擺設,誰會逢迎領導基本上升遷就很快;再加上浮夸這個毛病,所以企業很難培養出高技術的工人隊伍,現階段的學校培養就更不靠譜了;
  3.所以對富士康這樣的制作業,采用機器人是個很好的替代方式,只要培養一支稍高素質的維修隊伍,至少工期、產品質量不用愁啦!
作者: 浪子001    時間: 2011-8-6 11:19
這下換機器人跳樓了,不過修修還可以繼續使用,
作者: sdxdjc    時間: 2011-8-6 16:27
增加100萬臺機器,一方面是為了轉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公司的影響吧,近幾年來,跳樓事件時有發生,對形象有所影響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8-6 19:40
這篇新聞報道不錯: "揭秘富士康機器人帝國:協助而非替代人力"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8-06/09585891975.shtml

61歲的郭臺銘依然故我,他簡單的幾句話,就讓一場關愛員工的“街舞晚會”變成了“巨大的新聞發布會”。

  7月29日,身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2317.TW,母公司鴻??萍技瘓F,內地習慣稱為“富士康”)董事長兼總裁,郭臺銘攜妻子在深圳參加公司萬人晚會,情緒甚高的他口無遮攔,透露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明年達30萬臺,3年后機器人規模達100萬臺。

  目前,富士康僅有1萬臺機器人,一年內引入30萬臺機器人,以保守價格估算,鴻海需投入巨資約300億元人民幣;同時,作為全球代工航母,鴻海集團位列2011年財富500強第60位,2010年營收約951.9億美元,全球員工總人數接近120萬,大陸員工逾100萬,僅深圳一地就超過40萬。

  這條消息的“爆炸性”可想而知。

  毋庸置疑,一年前因員工頻頻“墜樓”引發的富士康轉型仍在提速,而業界的疑問是“機器人”時代是否真的到來??紤]到7月11日,鴻海集團剛剛宣布投入100億元人民幣(合15.5億美元)用于賽博數碼廣場(Cybermart)的品牌零售店建設,新增加的300億元投入,鴻海的現金流能否足夠?

  四項轉型:機器人呼之欲出

  一年多前的2010年3月,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開始爆發,截至到當年6月底,前后約13起事件,讓強硬如郭臺銘、強大如富士康也不得不“低下頭”來,于2010年5月底帶領全球媒體參觀公司深圳龍華總部。

  從當下向前追溯,一年多來,郭臺銘采取的應對舉措主要有四:提高員工工資,深圳逾85%以上的工人底薪由每月不足1000元調高至2000元以上;加快富士康產業布局調整,北上河南、西進成都、重慶等員工薪酬較低的中西部省份;內部開展關愛員工系列活動,包括宿舍管理外包,建立員工心理咨詢中心,舉辦更多體育、街舞等活動豐富員工業余生活;啟動機器人戰略。

  其中,前三項舉措,外界有目共睹;而機器人戰略則更多潛藏在富士康的轉型戰略下。

  按照彼時的描述,富士康深圳總部將加速轉型,龍華、觀瀾兩個廠區將成為“產品技術研發、銷售展示及人員訓練、模具制造技術研發和新設備與自動化制造研發中心,新產品量式生產基地”。此外,富士康還將進軍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深圳兩個廠區是重要研發中心。而為了提高薄如刀刃般的利潤率(3%~4%),一直期望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的富士康,新設立通路事業群及電子商務部門。

  一年后,郭臺銘的講話再次肯定了前述轉型,唯一的“猛料”是其新拋出的“機器人戰略”。

  郭臺銘所稱的“機器人”,在富士康內部被稱為Foxbot,由于郭并未對外仔細描述機器人戰略的具體內容,外界多將其與“富士康深圳一號”機器人關聯起來。

  “富士康深圳一號”最初與公眾見面始于2006年10月的深圳高交會。彼時,作為富士康自主研發的自動化機器人原型,該款機器人深情款款地在展臺上演奏了中國名曲《茉莉花》,顯示其具備相當的復雜工藝操作水平。

  而此次郭臺銘刻意強調產線3年引入100萬臺機器人,釋放出公司科技轉型及渠道戰略進度的“并不如人意”。畢竟,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發非一朝一夕之功,商業應用前景更與國家的相關政策息息相關;而十多年前即開始渠道布局的富士康通路建設,所遇到的困難亦遠比規劃復雜(詳見2011年7月25日C3版《五路遇阻 富士康“失陷”最后一公里》)。

  從這個角度出發,生產線3年引入100萬臺機器人,似已成為郭臺銘認為富士康科技轉型提速的“突破口”。畢竟,相對于在流通領域并未取得足夠積累的富士康來說,已開展至少5年的富士康機器人研究,由公司一向擅長的IE(工業工程)研發、模具設計及規模制造作為保證,有助于其“機器人”戰略的實現。

  機器人計劃:協助而非替代

  盡管郭臺銘對于富士康Foxbot戰略語焉不詳,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方采訪,該戰略的基本框架仍然比較清楚。

  首先,從定位上來說,富士康機器人不是為了裁減雇員,而是為了減少員工枯燥、簡單工序的重復程度。

  “富士康在大陸最寶貴的財富仍然是100多萬名產業工人。”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內部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機器人在新建的成都工廠也有使用,但參觀過生產線的人都知道,為iPhone帶來眾多粉絲和追隨者的外殼拋光工藝,機器人基本無能為力,更多要靠工人手工操作?!?br />
  所謂“拋光”,是指利用機械、化學或電化學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獲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

  “拋光車間的那些年輕工人,剛開始進入車間時,手上都滿是磨出的血泡,讓人看著非常心疼。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培訓及適應后,才能減少對手掌的損害程度?!痹撊耸空f。

  而互聯網上傳出的iPhone6樣機圖上,如透明的新材料引入固然是關鍵,拋光工藝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其次,100萬臺富士康機器人不會從外購買,而是由富士康SHZBG(Super Precision Mechanical Business Group,鴻超準產品事業群)自主研發及制造。

  來自富士康官網對SHZBG的介紹稱,該事業群掌握世界領先的精密模具設計制造、機器人 & 自動化設備機構/控制系統研發、光電/光通訊技術、塑膠/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精密機械加工技術等。早在2007年1月15日,SHZBG AR(Automation Robotic,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就已成立,主要產品為工業用機。

  再次,100萬臺機器人絕大多數會以低層級為主,但不排除個別智能程度較高。

  7月29日晚會上,郭臺銘透露,富士康的100萬臺機器人將主要用在噴涂、焊接、裝配等工序上。顯然,這些工序重復操作多,比較枯燥,但功能相對簡單。而富士康已經投入使用的1萬臺機器人也主要用于這些環節。

  軍備競賽:蛋糕or稻草

  當然,外界之所以認定富士康Foxbot戰略推進困難,還有諸多判斷理由。

  “短短幾年之內,蘋果手機已經推出了四代,這也是電子工業和汽車生產的最大不同。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快,模具和生產工藝需要不斷變化,投入資金巨大的機器人雖然很耐用,但顯然很難滿足靈活調整的需要。”上述知情人士稱,“與此不同,目前全球機器人研發及使用水平最高的日本、德國,使用者主要是豐田及德系眾多知名汽車廠商,汽車廠商的生產線雖然也有車型的不同,但基本上標準化程度比較高,3年小改款、5年大改款,較長的工藝流程調整時間保證了機器人的使用頻度比較持久?!?br />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300024.SZ,下稱“新松機器人”)是國內目前唯一形成了工業機器人規?;a能力的企業,該公司2010年實現營收約5.52億元,2011年中期營收同比增長52%。即便如此,該公司現有年產能不超過1000臺(套)。相形之下,富士康到2012年引入30萬臺機器人的巨大需求,遠非一般供應商所能提供。

  “根據型號、功能、復雜程度的不同,國產機器人的每臺售價高可達六七十萬元,低則十幾萬元。如果富士康所需機器人的功能不過于復雜,通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其產品成本有望控制在10萬元/臺以內?!辈辉妇呙臉I內知情人士稱。

  如此估算,富士康2012年引入30萬臺機器人,至少需要投資300億元;而3年100萬臺的計劃,則至少需要投資1000億元。

  這絕非一個小數字,即便對于財大氣粗的富士康來說。

  “鴻海集團的現金流還不錯,但是比較緊張。如果要運用流動資金來購買機器人,公司財務壓力會很大,而且由于這筆投資不是馬上能夠消化得了,成本增加可能會使公司的毛利進一步降低,或許要8年才能分攤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分析鴻海精密的財報稱,機器人戰略或將進一步限制富士康的其他大規模投資,2012年的財報也將更加難看。

  林江的解讀可謂中肯。但對于郭臺銘來說,他心里或許還有另一本賬。

  經過2010年的調薪之后,富士康深圳員工絕大多數底薪2000元/月起,絕大多數工人包括加班費、保險等在內,人工支出每月將超過3000元。考慮到富士康生產線一天24小時不停產的“三班倒”原則,工人休息時間除外,深圳一條生產線3個工人一年的支出在10.8萬元以上,如果這3個工人的簡單重復勞作工序可由機器人所代替,一臺成本10萬元以內的機器人投資無疑相當合算。

  此外,比亞迪作為富士康目前在國內最大的手機代工競爭對手,2011 年,該公司需要償還銀行的借款為113.63億元,整個集團一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約62.55%,相對于2009年底的52.96%、2010年底的 60.06%,進一步上升(詳見2011年7月11日本報C1版《比亞迪泡沫》)。

  是帶來公司新業務、壓縮工人工資支出、通過“軍備競賽”擠壓競爭對手的“蛋糕”,還是發展中增加公司現金壓力、影響其他投資的“稻草”,富士康Foxbot戰略的輕與重,或許只有2012年才能解開。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8-6 19:41
(續)

富士康武漢園區F區,某沖壓車間的劉向(化名)成了一名特殊的“監工”,他每天都要操控一臺機器人,在生產電腦機箱的流水線上進行作業。

  這臺機器人是一臺6軸機械手,是目前能實現任意運動方向與角度的最佳自動化設備。該機器人由電腦控制,通過編程人員進行調試后,能模擬人的操作,對流水線上運來的鋼板進行沖壓加工。

  “這機器操作速度比人慢,只能頂半個人,不過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會累。人是要累的,累了得休息。”劉向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在廠區有少量崗位已用上機器人,它們分布在各廠區產線上。

  劉向監控的這臺機器人,是從國外進口的:“具體什么牌子不清楚,只看見上面寫著一些洋文?!逼湓靸r20多萬元,屬于富士康廠區較高端的機器人,據劉向說,這種機器人生產的次品率比人工操作高一些,因為“比較容易出問題”。

  據了解,富士康武漢科技園自2008年起開始在沖壓、成型、涂裝等產線引進機器人。零散分布,并配合人工生產。目前,武漢科技園主要從事相機、臺式電腦等產品生產,機器人相對適用。而劉向稱,未來該園區還將會進一步增加機器人,但具體數量未定。

  事實上,未來將進一步增加的機器人,基本可以確定將由富士康自己制造,按照公司目前所稱的應用生產環節,這些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會太高,外形像一個機械臂,通常稱為單臂機器人,估計每臺造價約為10萬元以內。

  據劉向分析,這個富士康內部稱之為FOXBOT的機器人在工作效率上,目前一臺相當于一個普工24小時的工作量。但機器人可以24小時工作,而富士康工廠目前則采取工人一天24小時三班倒制,滿打滿算一臺機器人相當于3個普工一天的工作量。以一臺高級的機器人平均價格20萬元,工人年薪4萬左右來計算,那么一臺機器人第一年的投入成本相當于5個普工一年的工資成本,但由于機器人屬于第一年一次性投入(第二年只需投放維護、調試成本),因此機器人使用年限越長(一般為5~10年),對人力成本的下降越明顯。不過,考慮到機器人“每次換一個機模,調試時間都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工時的延誤損失,也抵消了一部分節省的人力成本費用”。

  目前來看,富士康3年制造100萬臺機器人的重擔將落在鴻超準事業群身上。據了解,富士康科技集團的機器人由富士康旗下鴻超準事業群(SHZBG)負責研發。鴻超準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為生產設備與機器的事業群,該事業群為富士康科技集團的生產線提供模具、刀具、金屬加工等產品。該事業群年產值約為鴻海集團的十分之一,但其技術水平卻在全球領先,代表了富士康的核心競爭力。

  而富士康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的社會招聘中,也多出了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技術崗位——機器人應用工程師,日常主要是維護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正常運轉。而富士康晉城工業園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還與相關院校合作建立了“機器人實訓生產車間”,專門培訓機器人應用工程師。

  不過,現實與未來的趨勢總是有些落差,在現實運用中,劉向們的感覺難言滿意。

  富士康深圳龍華園區工程研發部門陸燁(化名),早在2007年初就看到過富士康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當時覺得好強大,我想這個機器人技術方面應該在國內算不錯的了?!?009年,他所在的研發部也安裝了一臺組合型機器人。

  “這臺機器人其實是一個加工中心,它是獨立的,需要一個服務員來操作?!标憻钫f,但實際上,該機器人的使用率并不高,近半個月以來,這臺機器人一直在“休假”。原因在于,陸燁的部門負責開發模具等,產品款型變化較快,功能相對單一的機器人暫時無法代替靈巧的手工。

  但顯然,富士康的研發實力絕不止于此。機器人的“智商”和動手能力其實與其身價或者說制造成本呈緊密正相關。

  2006年之前,富士康曾從國外引進了各種類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于噴涂、焊接、裝配及搬運、取放等生產現場,但經過大規模試用,最終發現這些機器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為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機器人,富士康開始自主研發,經過努力,2006年10月深交會,富士康就推出了會演奏樂曲的FOXBOT工業機器人,并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

  2007年10月的深交會,富士康展臺上的綠色小恐龍Pleo吸引了一大群孩子圍觀。這個小東西是只兩周大的圓頂龍寶寶,走路一晃一晃,見人會高興地抬頭搖尾巴,被罵的時候會傷心地低頭垂尾,睡覺時會打呼嚕,一覺醒來會伸伸懶腰。早在2006年底,美國《時代》雜志將其評選為最有創意的科技玩具,在美國,它的售價高達300美元。而在這個機器人身上有7個微處理芯片、14個馬達、38個感應器。

  這也表明富士康早就掌握了最佳化結構設計、精密加工技術及PC-based運動控制系統。由于操作精度不錯、穩定性強,由此制造的機器人可以承接生產線精密零件的組裝任務,更可替代人工在噴涂、焊接等不良工作環境中工作,并可與數控超精密銑床等工作母機結合制造模具,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替代部分非技術工人。

  機器人距離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多遠?

  眼下,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更多還是通過影視科幻作品來體驗和衡量。2004年,一部由艾薩克· 阿西莫夫短篇小說《I,Robot》(即《我,機器人》)改編的科幻電影上映,故事背景設定在2035 年,彼時,地球上每15人就擁有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機器工人、機器助理無處不在,它們甚至滲入家庭,擔當保姆、護理,而影片主人公與機器人發生了感情糾葛。

  如果說科幻電影還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那么,對于富士康3年內生產線引入100萬臺機器人來說,真實性如在身邊。當下,富士康在大陸的員工超過100萬人,3年后,即便這一數字有所增長,人均近一臺機器人的接觸機會,還是將我們拉向并不遙遠的機器人時代。

  當然,受限于人工智能系統的研發水平和實驗室技術到大規模商用的距離,工業機器人的普遍使用也許尚需時日。但規?;a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迅速降低“簡單機器人”的制造成本,進而推動更多資金進入這一領域,促使其快速發展。

  機器人(300024.SZ)作為國內唯一機器人領域的上市公司,其2011年中期營收同比增長52%、凈利潤同比增長54%,顯示了良好的業績增長。而在日本領先的川崎機器人有限公司發展過程中,從1969年投產第一臺到1990年下線第1萬臺機器人,用了21年;但從2006年第7萬臺到2007年第8萬臺,時間只用了1年。

  從這層意義上說,“I Robot”時代正加速到來。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考慮到“十二五”期間將是中國居民的收入倍增時期,企業人力成本的不斷推高將是必然。這種情形下,對于期望24小時不停班生產的工業企業來說,1臺機器人的售價只需達到3名簡單操作工人的年工資,機器人工業時代就將轟然來臨。

  誠然,我國還沒有類似日本當年鼓勵大資金開設“機器人租賃公司”的優惠推廣政策,機器人的操作水平也相對初級,但藍領工人操作水平升級、機器人研發升級、產業基金投資關注,恐怕已近在眼前。對于利潤微薄的國內大批中小企業來說,制造業“I Robot”時代的到來,恐怕是比OEM(代工生產)到ODM(原始設計制造)更需認真重視的轉型節點。(完)

作者: luoyang315    時間: 2011-8-6 21:51
現在富士康就有很多機器人(機械手),主要是用來做產品的拿放和傳遞,精心的東西還是要靠人來做,對于我們做自動化設備的來說根本沒有太大影響
作者: 樺鷹    時間: 2011-8-7 10:27
那么多人去那里?是接續開分廠?
作者: jian4317    時間: 2011-8-7 16:53
富士康走這步才是正確的 不然名聲還得降                                       
作者: 20002009    時間: 2011-8-12 08:29
未來發展肯定是第二產業從業人員轉移多第三第四第五產業,大家不要大驚小怪,淡定面對
作者: b_jianwen    時間: 2011-8-12 21:52
我們公司也非常重視自動化工作,只是不知道結果會怎樣
作者: momi.liao    時間: 2011-8-13 16:45
kaixinmaliu1 發表于 2011-8-3 12:31
三年內用100萬臺機器人=一百萬人失業????
-----------------------------------------------
如果一臺 ...

一臺機器人代替10個人,夸張了。人機比能做到3就很好了。


作者: 荷舞清風    時間: 2011-8-16 10:05
產業升級不是口號喊出來的,是形式逼出來的。

中國制造正走在十字路口上,這一輪是挑戰也是機遇,看誰能抓住了。
富士康升級了,溫州企業倒閉了。
前進的再前一步,后退的是萬丈懸崖。

溫州模式是一種投機模式,是一種浪費資源,耗費人工,踐踏人權的最無恥之發展模式。
溫州老板們說的:“十萬不是富,百萬才起步”是最最典型的暴發戶嘴臉。

支持富士康產業升級,還要忠告一句:別一直為人家代工,有出息一點行嗎?
作者: huxz84    時間: 2011-8-16 21:35
minglin_li2007 發表于 2011-8-2 00:49
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是一個趨勢,但其條件是高級技工的普遍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人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一 ...

贊一個,從當前的情況看,機器人取代人只能是一種理想……
作者: 前景錢    時間: 2011-8-22 14:44
主要是國內還沒有一個品牌的機器人生產廠家,就算有商機也是便宜了國外的
作者: 605785594    時間: 2011-8-22 20:28
這是發展,也是機遇,支持
作者: JASON.FANG    時間: 2011-9-8 10:52
贊同,自動化生產是國際大趨勢。。
作者: mza-1919    時間: 2012-2-22 23:12
就算是都用機器人 那樣也得有人操作的  得有人編程 有人保養  必須要有人才能有機器人 所以人才是主體!!
作者: hongjianjx    時間: 2012-3-4 20:07
說實話,沒人才,做起來很難!
作者: 前景錢    時間: 2012-3-10 09:05
說實話,不太喜歡富士康,從心里排斥它。
作者: 笨笨123    時間: 2012-3-10 14:58
我朋友正在深圳培訓CNC
作者: pfizer2001    時間: 2012-3-10 15:57
這個是必然的
自動化 機械化 是未來的方向

作者: doublek    時間: 2012-3-13 14:56
其一:這幾年內大力提高國內人工,富士康這幾年內是多次提高在職員工薪資,導致全行業薪資水平的高漲
其二:發展機器人代替人工技術,等到一線員工薪資5000元每月的時候,富士康可能只要用原來3成的人力資源了,成本效應馬上出來了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郭臺銘導演的一出好戲。
作者: 非常    時間: 2012-3-14 13:08
像富士康這樣的企業,自動化是必然的。
作者: lzljx    時間: 2012-3-14 14:06
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而設備成本相應不斷的降低,自動化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作者: zhuweist    時間: 2012-3-14 14:21
人還是人,機器總規還是機器{:soso_e128:}
作者: ntliubo    時間: 2012-4-16 10:08
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自動化取代人工
作者: Mr.BāoZǐ    時間: 2012-4-16 10:29
富士康的訂單不要想得太多
很多零部件會直接從臺灣采購
作者: 笑看風云2011    時間: 2012-4-16 15:19
沖啊 同志們            
作者: 丄.丄`簽?    時間: 2012-4-16 16:58
中國“機器人之都”在哪?
作者: wgw747    時間: 2012-4-16 22:00
是啊,就是我們接不到這樣的業務啊。誰有需要做,可以聯系我QQ:33999039
作者: 不懂就問123    時間: 2012-4-17 16:18
現在的人工費的確很貴。
作者: 昆山專業CNC維修    時間: 2012-4-17 16:22
這條新聞最起碼要個五年時間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呢,呵呵,不過又有一個新興的行業要發達了,設備維護服務行業,大家努力啊1
作者: www92lvnet    時間: 2012-4-17 17:28
富士康大出血啊。。。。。。。。。。。。
作者: luiw    時間: 2012-4-17 19:48
今年從大公司接到富士康的二手單,全年排爆了,24小時開工,有陣子忙。
作者: 人民群眾    時間: 2012-4-20 17:32
”未來3年內將新增100萬臺機器人“ 期待分享一杯羹
作者: 我要亂來    時間: 2012-4-20 19:35
我在想100W臺機器可取取代幾個人
作者: 潤東科技    時間: 2012-4-21 14:45
機器人代替簡單的人工操作事在必行,是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郭臺銘前瞻好。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