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怎樣控制質量?
[打印本頁]
作者:
TONY198031
時間:
2011-6-23 00:03
標題: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怎樣控制質量?
機加工車間60多號人,部分三班倒,還有的就是兩班倒。共有50臺精密機床。只做精加工。毛坯和粗加工多是委外。產品特點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
作者:
三皮1680
時間:
2011-6-23 16:11
派人跟班了QC
$ ^& g2 H6 m( i2 C7 F1 [8 q" q
班組交接時要有報表記錄。
( D- b r& L) l
作者:
想瘦享受
時間:
2011-6-23 19:10
只做精加工,那么精度一定很高,各方面要求也嚴。品種多,批量少,建議全檢,必要的話做一些檢具。如果產品投訴多的話,一定要做到產品可追朔性。另外要翻班,容易出質量事故。要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
想瘦享受
時間:
2011-6-23 19:10
只做精加工,那么精度一定很高,各方面要求也嚴。品種多,批量少,建議全檢,必要的話做一些檢具。如果產品投訴多的話,一定要做到產品可追朔性。另外要翻班,容易出質量事故。要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
TONY198031
時間:
2011-6-23 21:11
目前配備2名檢驗員,2班倒1班一個,但目前的情況是:檢驗員基本是在實驗室給每臺機床生產第一件做首件檢驗。所有的首件做完差不多一個班也就下來了。過程巡檢基本失控,且操作人員自檢意識不強。
作者:
xiao念兒
時間:
2011-6-24 09:30
做到三自三檢,交接班有記錄,產品要有記號,到時候出了問題有追溯性,若是很精密建議全檢,配好檢具,檢驗員可不定時抽檢,大概就這些了,其他細節自己琢磨。
作者:
max_liang
時間:
2011-6-30 20:42
建議增加人手進行全檢,統計好檢驗數據進行后續質量分析,逐步改善產品品質。
作者:
wailang
時間:
2011-7-2 22:02
和你的狀況一樣,目前我們采取的措施就是加人
作者:
kxyx01
時間:
2011-7-5 16:55
照樓主所講,主要還是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對操作工培訓,制定一些相關制度,以提高質量意識。2、如果批量小的話,而且產品比較重要,最好是全檢,相應的也要增加檢驗員,過程是很關鍵的。
作者:
kxyx01
時間:
2011-7-5 16:55
照樓主所講,主要還是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對操作工培訓,制定一些相關制度,以提高質量意識。2、如果批量小的話,而且產品比較重要,最好是全檢,相應的也要增加檢驗員,過程是很關鍵的。
作者:
kxyx01
時間:
2011-7-5 16:55
照樓主所講,主要還是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對操作工培訓,制定一些相關制度,以提高質量意識。2、如果批量小的話,而且產品比較重要,最好是全檢,相應的也要增加檢驗員,過程是很關鍵的。
作者:
TONY198031
時間:
2011-7-5 22:10
同意樓上的,關鍵是要發揮操作工的主觀能動性。還有就是要制定好具體可操作性的游戲規則。畢竟好的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
作者:
神奇寶貝
時間:
2011-7-6 11:17
對,一定要制定好具體可操作性的游戲規則
作者:
隨風求學
時間:
2011-7-7 12:58
我們的做法是操作者對關鍵尺寸全檢,巡檢抽檢,再專檢
作者:
feiliong
時間:
2011-7-8 07:49
增加質檢人員,小批量要全檢,大批量可以分為10%,20%,50%,80%檢驗,作好工作日記,達到每批產品的可追溯性.
作者:
derek_xu
時間:
2011-12-23 13:54
檢驗是手段不是目的,精密加工設備好,則重點控制首檢與末檢及設備狀況監控
作者:
tianyuxiang
時間:
2011-12-29 10:40
我的建議:1.產品質量要生產管理者引起重視,從而帶動員工引起重視,提高員工的自檢意識;2.從技術性文件(比如作業指導書上的自檢頻率等等)上要求工人的自檢頻率;3.當然還得對工人進行培訓;4.適量增加有責任心的檢驗員。我覺得這些應該可以解決樓主的問題。
, u) V3 t2 v% b) `
作者:
河中之萍
時間:
2011-12-30 16:34
1.增加檢驗人員;
, V1 I5 I7 }! j; b/ \/ c8 F
2.對操作者進行培訓,操作者要填寫自檢表;并且首件產品要放在指定位置;
; X# ^, a- w7 o' z( u; X1 t$ @! O
3.每班都要有首檢和自檢記錄;
@: C+ q1 e) b8 f; l. \9 D
主要還是靠操作者自己檢驗,檢驗巡檢只是起監督作用。
作者:
張春曉
時間:
2012-1-3 10:43
1、設置進貨檢驗,百檢,可以利用工裝等自制檢具;
- |1 s# u- n, S7 X# B& D* ?8 j
2、過程檢驗,上下工序采取自檢和互檢,重要工序增設抽檢,由檢查員專檢;
8 b8 g; B% `5 t& x1 \$ _9 v
3、完工檢驗,百檢。能留記錄的盡量保留記錄以利于其后的質量統計和產品追溯。
作者:
dashu555
時間:
2012-7-4 10:56
質量分析
作者:
楊曉好
時間:
2012-7-4 14:08
本著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原則想辦法吧,其實純機加工的產品只要質量部把規則訂好,加了生產部門的配合,質量還是好控制的,主要是國內企業只注重產量,不關心產品質量,出了問題還是質量沒管好。。。。。。所以國內企業做質量還是份挺累的工作啊!{:soso_e118:}{:soso_e109:}{:soso_e119:}
作者:
33300732
時間:
2012-7-4 23:00
既然你們是精密機床應該不會給產品加工尺寸帶來太大的變異。
3 `' p Z6 N1 k: C9 L, M' r0 f5 {
1、首先操作員的操作必須要培養他們的技術、自檢能力與積極性,落實首件確認與工序員工全檢,配備充份的量測儀器與檢規,可以縮短檢測時間,建立良好的獎利機制,給員工取得實際鼓勵,增強他們參與質量監控的積極心與必要投入的責任。
0 C$ p0 M s; C; q% n0 w; M
2、過程記錄標示要清楚,通過產品切實可靠的包裝與存放設計保證產品的外不受損傷與受力壓制變形,過程指引性文件完整性也必不可少。
' \5 Y. V9 I! v
3、建議老板通過成本估算,淘汰沒有利潤或虧本的產品,培養品管員具備實際能力與執行力,應該不難。
作者:
pmhpang007
時間:
2012-7-10 09:58
這種情況, 必須加強員工自檢,同時,專檢的力量也須加強~
作者:
西北風zlh
時間:
2012-7-11 15:34
如果不能增加檢驗員的話,我建議采取“三檢制度”,加強工人間的自檢和互檢。
作者:
JXTTTTT
時間:
2018-5-24 14:38
增加人手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