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制造實力提升 中國能否挑戰德國? [打印本頁]

作者: xiaoyetongxu    時間: 2011-6-6 18:53
標題: 機械制造實力提升 中國能否挑戰德國?
來自中國的競爭日益激烈,德國機械制造商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讓機械制造業成了支撐德國出口推動型經濟的關鍵。中國機械制造商在本土市場上不斷取得進展,這讓德國企業對于占本國經濟7%的德國機械制造業的競爭力感到緊張。德國公司發現自己面對的中國機械制造業是國家主導型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收購和廉價勞動力取得增長,并從20年前中國紡織業中吸取了經驗教訓。
中國德國商會(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前會員萊特邁耶爾(Bernd Reitmeier)說,德國要注重產品質量和創新,因為在面向大眾市場的機械制造方面,中國將很快占據上風。
很多業內專家說,中國希望在鉆探和工廠設備等高端機械設備及其它工程領域占據領導地位,不過德國公司因工程質量和可靠性創下了良好聲譽,應該可以幫助德國機械制造業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話雖如此,中國企業的增長勢頭卻凸顯出德國公司在保持創新優勢方面所面臨的長期障礙,因為德國本土工程師和其他技術工人的數量在不斷減少。
震動德國中小企業

德國咨詢集團Struktur Management Partner研究員伯克(Axel Berke)說,主要由小型家族企業組成的德國機械制造公司在中國高端機械市場上依然占有最大市場份額,這個市場的規模估計在750億至850億歐元之間(約合1,100億至1,200億美元)。伯克和萊特邁耶爾最近合寫了一份有關德國向中國銷售汽車、能源、建筑和航空等領域高端機械設備所面臨挑戰的報告。

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期間,制造上述機械設備的中國公司國內收入大漲了76%,至人民幣1,237億元(合191億美元)。2009年是有相關數據的最近的一年。
據德國政府的統計,德國向中國出口的高端機械設備去年達151.3億歐元(合217.9億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4%。雖然中國和德國數據嚴格說來還有很大差距,但似乎中國企業正在逐步趕上。

分析人士說,競爭加劇不太可能影響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等德國大企業,但會對德國數千個中小型機械制造商沖擊最大,它們是德國出口經濟的中堅力量。

創新速度

在美國和法國等核心、成熟市場的需求增速放緩之際,保持優勢對德國的機械制造業來說至關重要。迅速發展的中國已經是德國機械設備的最大買家,占了德國機械制造業總量的11%。

Struktur調查的在華德國機械生產商普遍預計,未來五年競爭將來自在中國以外基本鮮為人知的小企業。

裝瓶和包裝設備生產商Krones AG中國總經理布拉特(Christian Blatt)說,作為德國企業,我們需要保持一個非常快的創新速度,以領先中國競爭對手,否則我們就無法銷售我們的產品。

中國機械制造業的增長讓人想起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對紡織業的做法,如今中國在紡織業占據著主導地位。這兩個行業都得益于政府財政支持。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3月份宣布了在主要行業投資逾5,000億美元的五年規劃,其中就包括機械制造業。北京兩年前出臺了機械制造業振興計劃,旨在擴大中國機械制造業在全球的份額,減少對外國企業的依賴。

此外,中國企業比德國企業支付的工資低,使用的部件更便宜,還享受政府補貼或退稅政策。分析人士說,結果就造成中國產品常常比德國產品成本低10%到20%。

萊特邁耶爾說,中國項目免費提供土地和廠房。很多中國企業獲得退稅優惠,這樣的支持是德國政府無法給予德國企業的。

德國工程企業一直擔心中國競爭對手侵犯知識產權。隧道掘進設備生產商海瑞克股份公司(Herrenknecht AG)已經放棄了在中國保護其知識產權的希望。

這家私有公司所有者海瑞克(Martin Herrenknecht)說,作為一家中型企業?一點機會都沒有。

相反,他與一家由政府部分所有的中國企業成立了合資企業,利用德國的部件和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他說,對一些企業來說,中方持有部分所有權會更好。這是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大優勢。

中國企業還通過收購,主要是收購知名度不高的小企業來獲得德國的專業知識。據并購研究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在德國的收購交易總額從2006年的360萬美元增至9,800萬美元。今年以來收購交易總額已達8,340萬美元,幾乎全部的并購交易都涉及工程企業。

快速學習

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等中國國有企業一直在投資和收購德國等國家的設備制造商。Struktur說,從2003年至2009年,中國企業進行了數百樁機械相關收購和投資,共投入約900億歐元。

Struktur的伯克說,他們收購這些企業……以便很快學會如何自行制造高質量機械設備。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拒絕置評。





求指導,這里面說了多少謊話?

作者: lei_0605    時間: 2011-6-6 19:21
路還很長很長。。。。。。
作者: 847844951    時間: 2011-6-6 19:49
100年內每希望。
工業革命才多少年啊。
作者: lh412243059    時間: 2011-6-6 20:09
我們在進步的大多還是中端技術,高端技術和德國比差的太多,就拿我們公司采礦設備用的截齒,國內做的最好的,都用不住,都是進口的,這個東西國內也研究了10多年了還是不行,關鍵還是材料和工藝國人應該有一種緊迫感,我們在進步,人家也在發展,似乎我們在拉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其實說白了,是我們基礎差,就像學習,考試成績60分向70靠近很容易,95分再向100分靠近相比就難得多了,所以務必真抓實干,切忌不可松勁,回頭看,應該看到的是信心,千萬別想可以放松一下了,呵呵
作者: 黃海是我    時間: 2011-6-6 21:07
這里面基本沒什么真話!,中國的機械制造實力遠不到挑戰能力吧!,在一些低端技術,,價格上到是有的一拼!生產成本是比德國低,工人,材料都便宜!震動德國中小企業,我想應該30年后在看吧!
創新速度???,中國現在還有多少創新,,你想創新,沒那環境,沒那資金,,給你資金研發,,還不如用來投資房地產!

快速學習???,,就沈陽,和大連也出來跳,,這能叫學習,復制都復制不好,還學習!去看看這兩年沈陽產的數控車床,還不如他自己5年前的產品!,大連更沒資格跳了!
作者: ahexuguang    時間: 2011-6-6 21:34
我覺得我們制造業和德國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人的因素啊

作者: 大路朝陽    時間: 2011-6-6 21:48
中國的制造業是不可能超過德國的,因為熱處理不過關,外國的鋼材就是好,還有嚴謙的技術,這是我國長期的不重視技術工人培養的結果,現在有幾個年輕人肯吃苦的,大學生怎么多有幾個在車間里干的,企業招不到操作工,杯具
作者: coosol    時間: 2011-6-6 21:54
在一個不是市場經濟主導下的社會,沒有對科技從業者的尊重與重視,是不談什么超越的。德國由于二戰后不能發展軍事科技,于是民用方面就發展很快,而我國這種情況呢?剛好就相反了,但是軍品是不計成本的,所以我覺得,目前這種狀況不太可能,不過我們國家的人確實很辛苦,工作量是外國人的好多倍,科技工作者當民工用,所以在下目光不夠遠,不知道以后是個什么樣子。
作者: oscar30000    時間: 2011-6-7 08:41
本帖最后由 oscar30000 于 2011-6-7 08:42 編輯

請問誰在研究熱處理,緊固件,如果您能明白這個的話,那你就會明白中國機械,中國真正的差距在哪里了。

不說了,不說了!

作者: cjlcjlcjlcjl    時間: 2011-6-7 09:00
有目標是對的,不自量力是不對的
作者: 安忍不動如大地    時間: 2011-6-7 09:26
基本都是謊話。昨天端午,老姐回家看老爹,難得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因為都是學理工科出身,又都是在制造業混飯吃,自然也就聊到這些了。老姐在一家意大利的獨資企業做質量控制,她說這幾年公司也不景氣,總是徘徊在倒閉的邊緣,而且外資對中國越來越失去興趣了。隨著工資的提高,中國失去了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他們的外籍主管直言“你們中國現在出了還有一個可以期待的市場,還有什么呢,論設計你們比不上歐美,論勞動力你們比不上越南印度,也就是一個市場還值得期待”。換句話說,沒大市場外資早就走了。可是這個市場又有多少期待呢,外資也越來越不耐煩了,盡是游資進來炒作短線的,進行長期投資的越來越少了。別說什么挑戰德國了,當中國的市場不再被外資期待后,我們還有什么,這才是我們要考慮的。
作者: LITZ-CHINA    時間: 2011-6-7 10:28
樓主,有信心嗎?能否挑戰。說原因不是與一兩個人有關的事。
作者: 滾刀魚    時間: 2011-6-7 10:33
      我個人覺得,現在說不可能,有點為時過早,你想啊!中國人的創造力還是很強的,只是現在做事的嚴謹度不夠,這種做事情不嚴謹是全社會的問題,是社會環境和國家的政策導向有問題,中國人現在講究的是掙多少錢干多少錢的活,歐洲的一個機械工程師掙多少錢,國內的一個機械工程師掙多少錢,也許你會說個人水平不一樣,不對!整體水平標準不一樣,國外的工程師是中產階級,衣食住行無憂,他們做工作是為了興趣,心情愉悅創新層出不窮,而國內的工程師不太會炒作自己的,不跟政治掛上鉤的大多數都處于社會底層,“溫飽問題”和“生存問題”是國內機械工程師主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工作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再加上國民教育的戕害,當然不會心情愉悅,當然不會創新了,這樣怎么去超越人家,想超越就要從根上解決根本問題。
    你們還記得“水變油”的鬧劇嗎?你們還記得上萬人練“香功”的場面嗎?這是國家的政策導向問題的直接結果,全社會的愚民政策,如果沒有這些年的無聊的鬧劇,中國早就發展起來了,國家的騰飛,人民的富強需要政策,好的政策得由好人來定,“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既然政策是人定的,那就等待王者來吧!中國的中興需要王者,估計我們這一代是等不來了。但是革命尚未勝利,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 威克諾軸承    時間: 2011-6-7 10:34
目標很偉大,但是我們的工人的素質不知道的N年能達到要求。
作者: haozb    時間: 2011-6-7 11:46
有點不合實際了吧,我們只能算基礎工業,并且基礎都沒有做好
作者: yxugdahtbupm    時間: 2011-6-7 13:00
國內的價值觀的導向是錯誤的!
但是還是有有識之士,有錢沒錢都要搞技術,還是有大把的人!而且我相信,這些熱愛技術的人,加起來不會比德國人少!
只要國家有關部門稍加引導,必然會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
就算不引導也沒關系,只要餓不死,我還是繼續搞研究。
作者: ⑨蕶後&蔂    時間: 2011-6-7 14:47
回復 黃海是我 的帖子

    不錯 . .   頂一下   .. .   深有同感 啊   .. . .   
作者: tralin01    時間: 2011-6-7 16:20
這個差距不是一個方面,是全方位的,材料,設計、制造技術、人員技能,努力吧,從點滴做起!
作者: 孤酒    時間: 2011-6-7 16:33
不能說一點都不真實,成本低、政府補貼、還有一些小的海外并購應該是事實。
但這些并不是國內機械行業能夠超越德國的依據。
依據是人,是管理,是所有機械工程師的敬業精神。而這些在文中并沒有提到。
作者: 孤酒    時間: 2011-6-7 16:33
不能說一點都不真實,成本低、政府補貼、還有一些小的海外并購應該是事實。
但這些并不是國內機械行業能夠超越德國的依據。
依據是人,是管理,是所有機械工程師的敬業精神。而這些在文中并沒有提到。
作者: liwenji87    時間: 2011-6-7 17:45
呵呵
努力就有希望啊!!!
作者: 58083356    時間: 2011-6-7 20:17
我覺得有可能 為什么房地產發展有那么快?
是因為有錢賺 ~  這是政策給的條件
要是哪天搞機械的 有搞房地產這么大的賺頭  那中國機械能不發展嗎?
什么創新 什么發展 說到底也還是錢的問題
有錢都能使鬼推磨,何況是人 ?
順便說一下 ,這幾年建筑上面的創新 ,比前面幾十年的還多,工程機械的發展也是比前面多少年的總和還多,
這里面有沒有錢的關系?
我看很明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作者: aniljiang    時間: 2011-6-7 20:32
impossible is nothing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1-6-7 20:40
東西南北風,亂吹一陣,就是沒有紅中!

作者: 喝雪花干車床    時間: 2011-6-7 20:53
挑戰不挑戰,說遠的沒用。你的單位里有多少是進口的床子?換成國產的行嗎?就是我一年一換,半年一大修,若是這樣的話能達到老外的床子,也值了。軍品單位里,多少專用機床都是老外的。人家不賣你雜辦?......知能祈禱世界太平了
作者: hhjjrj    時間: 2011-6-7 20:54
基礎啊       基礎很重要
作者: 溫暖機械    時間: 2011-6-8 15:44
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后,我們最大的優勢也跟著消失了。在這歷史的轉折點處,我們必將經歷痛苦的掙扎,一個民族不經歷危機就不會有長足的進步。活在這個比較安逸的環境中的國人才有心思搞食品危機,搞房地產泡沫,也正是因為安逸才有那官場的浮華,教育的裹足!……我們機械行業也跟著浮躁起來!接受一次歷史的洗禮,給我們一個清新的環境……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1-6-8 15:55
我感覺這也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一種變種!千萬不要上當。
作者: tww    時間: 2011-6-8 22:15
回復 xiaoyetongxu 的帖子

中國一定強1111111111111
作者: hcolin2009    時間: 2011-6-9 09:55
別說大話了 國人普遍不重視試驗
作者: 春風剪景    時間: 2011-6-9 10:59
希望快速超越
作者: 奕樊居士    時間: 2011-6-9 13:08
技術是一個方面
更多的中國企業先天不足,急功近利
可以做大,但都是做不強
整體來講是:有利不代表有質
不要盲目攀比了
作者: wwwfffhhh    時間: 2011-6-10 16:49
"我們在進步的大多還是中端技術,高端技術和德國比差的太多,就拿我們公司采礦設備用的截齒,國內做的最好的,都用不住,都是進口的,這個東西國內也研究了10多年了還是不行,關鍵還是材料和工藝國人應該有一種緊迫感,我們在進步,人家也在發展,似乎我們在拉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其實說白了,是我們基礎差,就像學習,考試成績60分向70靠近很容易,95分再向100分靠近相比就難得多了,所以務必真抓實干,切忌不可松勁,回頭看,應該看到的是信心,千萬別想可以放松一下了,呵呵"     4樓說得很對!
作者: gziitw    時間: 2011-6-11 15:41
價格優勢在逐漸喪失, 社會效率、人員素質,未知的、具有中國國情的風險,與德國都沒個比。假 大 空
作者: waren2569    時間: 2011-6-12 00:10
不要提并購了,中國并購外企主要是為了拿技術,可是企業是并購了,錢是花了,可是哪個企業真正把技術拿來了?
作者: bacon1989    時間: 2011-6-13 15:55
快速學習. P: Q7 V/ j7 B& ?& Z

8 `8 Z- q6 r. a. \! c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等中國國有企業一直在投資和收購德國等國家的設備制造商。Struktur說,從2003年至2009年,中國企業進行了數百樁機械相關收購和投資,共投入約900億歐元。
8 Z" L: b4 z2 S3 P/ W# E: ]8 m: q+ X* \! A9 g2 w" v  l& S/ g. C
Struktur的伯克說,他們收購這些企業……以便很快學會如何自行制造高質量機械設備。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拒絕置評。/ f8



作者: bacon1989    時間: 2011-6-13 15:57
如文中所說,中國還是學生,還要學習,雖然后勁很足。。。

作者: 春海來了    時間: 2011-6-14 23:00
有目標是對的,不自量力是不對的
作者: 制造業者    時間: 2011-6-16 12:29
普通話叫“癡人說夢”家鄉土話叫“毒潵”
說的是這個命題
呵呵。。。。。。。。。。。。。。。。。。。。。。。。。。
作者: wangzy8123    時間: 2011-6-17 13:33
中國培養的大學生都去考公務員去了, 誰愿意去車間里去真正地解決問題?
作者: eason34503    時間: 2011-6-17 14:58
中國這幾年在機械制造上還是成績不小的,就拿我的經歷來說吧,剛開始97年學數控時全是進口的,車床是臺灣的,加工中心日本,磨床德國,大概02年吧,有廣數系統的機床了,當時還是混合步進的,然后有沈陽的加工中心,雖然還是FANUC的系統,現在廠里的金切機床大部分是國產的。差距是有的,但進步是不可否認的。有興趣的朋友百度一下:中國超級機器,會有感慨的。
作者: 學習2010    時間: 2011-6-19 07:22
石器時代的人怎么與鐵器時代的人相比?就算腳踏實地的積累經驗也要幾十年,何況就知道耍小聰明,弄虛做假,玩的石器都是假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作者: oiio    時間: 2011-6-19 09:18
總有一天會超越的!但是時間的問題!只要我活著能看到超越,就OK!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1-6-19 10:02
中國的機械制造實力肯定可以挑戰德國。  
阿非利加洲國家的機械制造實力肯定也可以挑戰中國。    (不包括南非共和國)

結果都是一個樣。
作者: xiaoyetongxu    時間: 2011-6-30 17:25
我師父說了,凡是回答這個帖子的。都是水貨。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LIAOYAO    時間: 2011-6-30 21:04
xiaoyetongxu 發表于 2011-6-30 17:25
我師父說了,凡是回答這個帖子的。都是水貨。哈哈,哈哈,哈哈。

原來閣下的師父是水貨的源頭。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