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qū)

標題: 這樣無級變速可以嗎? [打印本頁]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5-30 23:33
標題: 這樣無級變速可以嗎?
本帖最后由 向左看齊 于 2011-5-31 00:02 編輯
( }+ p# d; I, }% a! ]  S, A  ?
7 G! l+ K! k% P  E1 P用兩個錐盤壓一組錐形滾子。9 i0 Y( V/ M8 O2 Q/ K& U
通過調節(jié)錐盤距離,錐盤分離的時候,滾子向中間壓,2 e' W' h: I; p& E3 a
錐盤靠近的時候,滾子向周邊分散。+ F7 F" Y7 ~$ N3 J; Q' E
利用驅動錐盤傳遞給滾子的線速度的五級調節(jié),
0 `3 g3 q2 P; [( X從而再傳遞給輸出錐盤,得到無級變速輸出。) N$ y1 F8 s2 q
這樣的結構,要求錐角為45度,才能保證滾子與錐盤保持線接觸,不發(fā)生滑動,得到純滾動摩擦。  l+ r$ h" S( C7 G
想出這樣的結構,是因為覺得國外的IVT技術還是有滑動摩擦的。不是一個好的方案。如果對IVT的這一點理解錯了,
4 @) p( u% s2 z: L! U+ A那么我這個方案就是多余的了。8 t' G+ t" I" |% C3 A- M
采用平盤壓圓柱滾子,是無法得到純滾動摩擦的,其他角度也不行,比如我一開始在圖中標了個22.5度就是不行的。8 L  ?/ p9 Y0 U8 f  _
是會發(fā)生滑動摩擦的,那樣就不行了。
0 P  ?+ |. `2 v7 `+ l# I1 |不知道這樣的機構,對于滾子和錐盤的控制機構要求有多高,以現(xiàn)在的工藝水平能否做出來。[attach]214399[/attach]
, Y8 C3 Q4 C) O
9 R% f. |+ t2 [; p3 m, Q/ q4 I1 r( z5 r8 m+ c$ ^8 P: f" a, o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5-30 23:55
好像不行,像是個推力軸承,傳遞不了扭矩,不確定,看看其它大俠怎么說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5-31 00:00
本帖最后由 向左看齊 于 2011-5-31 00:21 編輯 ! p  O- B* A3 y) Z& d" k3 Y

( p( v5 l- W! w滾子不做行星轉動,只是繞滾子自身的軸旋轉。所以是可以傳動的。
' N$ A9 R/ r9 n# H其實其原理與ivt沒啥差別,只是接觸線是直線,不是弧線。
1 e! N& m8 O, L- x5 Q, ^, n/ D* I" _; |
) }( g, h/ @, q4 [. ^ivt的接觸面是圓弧形的,我理解滾子和弧盤之間會有滑動摩擦,- ~7 g3 X- G2 p( o( n
哪位高手給看看我理解的是否正確。
7 l( J6 i' L3 j$ z, X$ T5 K1 Y我是這樣評估的:
: i" f  ?* a' C3 N9 o滾子的上邊緣與下邊緣運轉一周的情況下,線速度比是一定的。( E$ S4 e5 z0 T( r0 x
而隨著與弧盤接觸位置的改變,滾子上邊緣和下邊緣接觸到的弧盤上的點,線速度比卻在不停變化。+ @  o' T, _* m% K
比如滾子水平的時候,弧盤接觸點上下兩點間線速度差距最大,
1 s# f& A( p) u  T3 M' s, C* v隨著滾子逐漸傾斜,逐漸接近弧盤軸心,弧盤接觸兩點的線速度差逐漸縮小。6 @4 {) @1 d# |0 {
這種情況下就說明滾子、弧盤之間始終發(fā)生滑動摩擦。不是純滾動。于是就問題多多了。
" U; c) C9 Z2 b[attach]214405[/attach]( q0 e( ]6 `( T
# m' k) d4 S9 Q. C0 g. l& G2 w& d, R

4 j9 V7 g, T7 q" g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1-5-31 00:29
回復 向左看齊 的帖子. o0 V7 s' g; W  A9 n  `, D8 m: u

' K. c0 T3 R6 H+ G; ?噢,看圖不仔細,沒看到滾子中間的軸,那可以傳動,但能傳動的扭矩可能不大,因為容易打滑,在轉的時候滾子也容易向外脫開,可以考慮加個彈簧。滾子表面不能光滑,需要粗糙以增大靜摩擦力,就像汽車輪胎一樣。滾子和左右錐盤能做成齒輪嚙合式的嗎?那樣能傳遞的扭矩就大了。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5-31 08:29
回復 chntod 的帖子
* {5 i  l& v; `0 Z+ o5 n; l1 U) f  n3 [2 r% L0 Z- y9 T
謝謝回復。
* L0 l0 Q  b; z: f這個方式是做不到齒輪傳動了。好像現(xiàn)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齒輪嚙合無級變速傳動的。
' S8 b/ @  r7 u' g: U! P8 j只有一個北京維艾迪叫王國斌的人,做了一種活齒齒輪方式的無級變速器。
) T( F2 B  S  e$ w8 _再就是石玉山做過一種多邊形可變半徑導軌加傳動鏈的無級變速機構。
5 q/ W( t. \- `% A5 ]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摩擦傳動了。1 P$ t$ ?' C9 _) T
關于加壓問題應該是我這種方式的主要難處了。
' w; r, b% ]7 i6 d+ Z! G- d7 t滾輪要加壓,錐盤要加壓,互相之間要配合起來。加壓機構恐怕比目前最普遍的錐盤鋼帶式無級變速器要復雜些。
9 R8 z5 T5 i1 v& v7 W1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45度的角度。角度較大,可能會使錐盤和錐形滾輪的尺寸比較大。
9 Q' ]9 Y9 K- U( C& Y/ v壇子里有有條件的高人,可以嘗試設計和做一個原型試試。
' B7 p6 y* B3 e( c+ T, j( z! m8 \' s
4 W9 Y8 d' |, z& d6 Q
2 J5 I9 I' B& J3 j) f5 z8 e
作者: wfsoochow    時間: 2011-5-31 09:27
新人學習,現(xiàn)在無級變速的難點在哪里啊?請教各位大俠
作者: taojiannong    時間: 2011-5-31 10:26
這種無級變速是可以的,我看過這種結構.比效老的一種傳動方式.
作者: xy210032    時間: 2011-5-31 10:51
本帖最后由 xy210032 于 2011-5-31 10:55 編輯
+ j7 B2 F9 F$ u( U+ C: ?2 C/ C& V- |) L6 Y, V* w( m) A
還是沒有看懂樓主的圖。。假如輸入錐盤和輸出錐盤是一摸一樣的。那么輸入盤轉動一圈,輸出的盤也會反向轉動一圈。這應該與盤的大小沒有任何關系啊。兩個盤是一樣的,減速比也應該固定了的啊。那怎么可能變速呢?但是如果是那個綠色的盤作為輸出軸,我倒是覺得可以變速呢。
; {9 I+ D3 I, R+ ?" r4 z呵呵。。。我沒有接觸過這一行,可能不知道你們里面的一些術語和一些標準機構。。只是提出些問題。。。學習學習。。。
+ d1 D' [- l* T* n$ a
, E3 L- s) d; G1 v# H9 u, y
作者: wzhzh    時間: 2011-5-31 12:05
好像變不了速.彩圖那個可行,不是滾子線速變化問題,而是主從兩輪接觸位的直徑比產生變化.
作者: wdn36409    時間: 2011-5-31 13:32
也算是一種cvt無級變速器吧,CVT是軸間變速,樓主的是同軸軸套變速,用來調和兩組行星齒輪的速比,即行星組變速時因轉速突變而使中間的摩擦傳遞輪軸向移動,從而使兩邊的壓緊輪產生轉速差,并逐漸回復等速,時間與負荷有關。! h: g; c# W4 u) d5 d
汽車無級變速器,同軸的都采用行星組合加液力反作用變扭器,技術成熟,沒有明顯的沖擊。2 V1 f' ~6 w6 _; F$ \
再有一種最簡單的三角帶無級變速器,用在輕便摩托車上。
( r) ?( R2 T8 w/ N1 U. s關于摩擦轉動,樓主可參看“波輪變速器”,設計手冊上有的。
作者: cjlgl    時間: 2011-5-31 14:11
應該能變速的,設計手冊上有。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1-5-31 15:16
呵呵,這樣傳動沒有問題,但是不能變速:看你的輸入和輸出總是一樣的哦!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5-31 16:06
xy210032 發(fā)表于 2011-5-31 10:51
0 i# c# m. S) R  N( Y還是沒有看懂樓主的圖。。假如輸入錐盤和輸出錐盤是一摸一樣的。那么輸入盤轉動一圈,輸出的盤也會反向轉動 ...
2 C6 k" B$ r$ o4 _8 L8 F
好像你說的有道理。你一說,我也發(fā)現(xiàn)不對了。謝謝。
4 u" a4 P8 a$ Z: ~: `. J輸入或輸出錐盤必須有一個與滾輪相對位置保持不變,才能變速。同步變化就變不了速了。
% O% ?' d. R. j- i" ^0 }6 c綠色的滾輪軸做輸出才能變速。但是這個輸出點好像不太容易處理。0 ?8 l6 M) v! s1 j; e" u* Q, ~+ B
因為為了增大傳動能力,需要多個滾輪,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各個滾輪軸上都再加一個齒輪,用一個環(huán)形齒輪與各個滾輪軸上的齒輪同時嚙合,做為輸出。
8 j! `3 Q4 p! r5 @) B: ]) W5 y* }8 ^

作者: xuechaoqun    時間: 2011-5-31 16:29
一般無級變速都是用V帶+彈簧,靠調整皮帶的張力來改變皮帶的接觸位置,一般也是進口的無級變速機構比較好用,國產的沒得過好評,不敢用國產的
作者: trilemma    時間: 2011-5-31 18:42
本帖最后由 trilemma 于 2011-5-31 18:42 編輯
- K5 r2 j' ]- t( m; u- E
) W  w4 j" m1 k( A回復 向左看齊 的帖子
9 W0 L- P0 L# g7 \& B  [
1 i$ h6 }4 L3 Y/ j, d樓主說只有滾子錐角取45°才能沒有摩擦?我印象中只要滾子錐角和盤錐角錐頂重合就可以吧?- k& n3 ]+ b- Y3 \: Z" @
就可以避免幾何滑動的啊,能否賜教* w7 W$ n1 v, N: w. n! q

作者: panxj0712    時間: 2011-6-2 09:13
樓主的設計無法作為無級變速傳動。原因如下:9 z0 S! J, p* W' O# C

: N- |9 T) S3 L3 i9 K1.錐齒的嚙合需要保證兩錐的錐頂重合,因此樓主的中間傳動輪不能無限自由的里外運動,' ~3 ~- N8 m; x& P+ Y
2.顯然,輸入與輸出軸的轉速是一樣的。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6-7 18:00
trilemma 發(fā)表于 2011-5-31 18:42 : _6 r, L1 \% W7 I/ u6 v
回復 向左看齊 的帖子0 ~9 _. F# ]* h( t. X6 D
2 m2 t, J/ u' @
樓主說只有滾子錐角取45°才能沒有摩擦?我印象中只要滾子錐角和盤錐角錐頂重合就 ...

$ |  x4 {$ k2 S. c7 p其實這個很容易算出來的。: x  |- e/ I# e: a
隨便假設一個滾子的尺寸:滾子厚度為(根號3)cm。滾子母線就是2cm。滾子母線與滾子軸線夾角30度,滾子大端半徑5cm。那么小端半徑就是4cm。
& f; H- f. H, z7 X- m$ ^4 e以這個為基礎來模擬一下:滾子整體轉一周,滾子大端轉過10π,小端轉過8π。
  k$ h9 h- ?( e) D% S再看錐盤。在錐盤上任意取一段,作為與滾子接觸的部分。那么接觸的母線長度為2cm。假設外緣半徑為4cm,那么內緣半徑為4-(根號3)。這時,錐盤轉一周,外緣轉過8π,內緣轉過(8-2*根號3)π。內外緣轉動距離比為(8-2*根號3)/8.而滾子內外緣轉動距離比為8/10。這兩個比值明顯不等。所以肯定不能純滾動。) Y+ \9 o  N/ k9 Z. I/ g) ]) _
而滾子母線與滾子軸線夾角為45度的時候,就可以保證比值相等了。從而純滾動。
2 C3 d# [" m0 \" ?; m3 ]至于書上說的“要滾子錐角和盤錐角錐頂重合”可以純滾動。我沒有算過,既然寫在設計手冊中了,應該沒有問題。! [  T8 _/ D6 q: F9 q' e
但是這種滾輪錐盤式的結構,滾子上下移動,不能保持錐頂重合。所以不能使用這個原理了。
3 Z/ @  f1 {& Z: o9 Y. K/ ~我覺得目前傳統(tǒng)的錐盤v帶式的無級變速器,也應該將錐盤做成母線與軸線成45度的形式。從而保證推塊與錐盤之間的純滾動。* D& q9 C4 `+ Q5 |0 f- _
也許這是目前傳統(tǒng)無級變速器的一個被忽略了的嚴重問題吧。1 _& |& r3 w6 c& {- u" Q5 N/ d3 d
我想的這種方式,由于結構形式的限制,滾輪不能放置太多個。其實,只要將傳統(tǒng)無級變速器錐盤角度按這樣修改一下,我覺得會有大幅度的傳動能力提升的。
: v$ N+ L# k, W% q
) D$ a- p" m8 ~' U/ Z" g# r( G% x, C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6-8 09:39
進一步想了一想,覺得45度角度也是不行。看來這是一個死胡同。如果必須錐盤和滾輪的錐角頂點重合才能純滾動,那么錐盤滾輪方式的無級變速就只能是雞肋了。因為滾輪注定要移動,從而破壞純滾動摩擦的條件。包括錐輪鋼環(huán)式的等等變形。目前錐盤鋼帶式的運動形式不同,鋼帶上的推塊與錐盤同軸轉動,沒有滑動。看來這種形式能夠走到今天也是有道理的。呵呵。
作者: by447199831    時間: 2011-6-8 19:49
可以傳動,和變速啊,很像是斜齒傳動 為何不做成錐盤和斜型滾子之間齒嚙合,通過調節(jié)滾子與輸入輸出軸距來調速??
作者: 向左看齊    時間: 2011-6-13 14:02
滾子和錐盤之間齒嚙合,就無法相對滑動了。從而也就不能變速了。
作者: 13601435018    時間: 2011-7-16 16:38
網上有很多這種無極變速的視頻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