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1-21 22:06
標題: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目前行業內四色印刷機的紙張同步都存在交接不準的問題,也就是說"重影"或叫做"套印不準";問題的癥狀在于仿制國外機器的同時,交接的核心技術無法測繪,比如叼牙閉合控制凸輪控制問題的測繪不能達到要求所致;如果大家想了解這方面的技術問題,我和大家共同討論,共同提高.
作者: syw開門造車    時間: 2006-11-23 02:27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臘月的黃牛 網友好!/ n# K$ r, K9 [; _  W/ p

) U+ d" n" a9 ~" z我注意到,你是印刷機械方面的專業人士,很想知道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及難點。
* `4 D: R* V2 i6 x4 K+ V
- N! W6 h% I3 y1 ?1 |你說的“核心技術無法測繪,比如叼牙閉合控制凸輪控制問題的測繪不能達到要求所致;”
7 K3 S- `7 z0 |% o4 e
$ W# _2 U2 H9 Q" O4 j我想問的是:“既然是具體的機械零件,為什么說是無法測繪呢”?
; Q- F4 J2 q- k7 z- w7 v. M+ ~0 v$ V# f4 I: P, Z2 K$ C
也想請你詳細介紹一下,你所說的“叼牙閉合控制凸輪控制問題的測繪”問題。
' i: y. ~' {0 Z, i0 Z9 q
3 d0 ^! d  `, d5 f. {6 J8 d% g謝謝!
( B) E; v0 O: @* B) P
1 ]( I! O0 i/ P# E- \5 Vsyw  061123---02.27
作者: kongping    時間: 2006-11-23 11:32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請你詳細介紹一下"叼牙閉合控制凸輪控制問題"基本概念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1-28 21:20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因為印刷機械屬于高速運轉的機械,每小時印刷12000次,所以印刷機上使用的凸輪要求比較高,印刷機械上所用的凸輪是根據印刷機叼牙的運動狀態來確定的,比如:要根據其運動要求以及動力要求來設計,凸輪設計要考慮其升程、回程、速度、加速度、躍度等等,現在在國內只是仿形加工或用三坐標測點后加工得到,不是理論方程所計算的,在測繪的基礎上加注公差,之后所作的零件基本上是70%的廢品(與真實的理論要求相對比),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再者,即便是合格的零件,如果沒有裝配工藝來保證,也不能裝配出合格的產品,例如:印刷機械上印刷滾筒所使用的滾針軸承,要求是負游隙,即:有0.005到0.01的過盈,這個過盈量是在裝配中配做的,而我們在測繪的時候,大家決不會注意這一點,按常規軸承使用習慣標注公差,導致印刷機印刷時出現條杠,這是國內印刷機制造廠這麼多年來應用滾針軸承屢屢失敗的主要原因,類似的問題很多很多,比如齒輪的要求:齒距累積公差,齒形修形,齒向修形等等,我問過國內的比較知名的印機制造企業,他們都沒有這樣的嚴格要求,看到這些,我很是惋惜,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這些細節性的問題,導致行業上的落后于國外;印刷機械設計我是從日本學回來的,當我在日本聽到看到學到這些技術的時候,我很震驚,我們不知道的技術細節很多。所以我想在這里把我所知道的貢獻給大家,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并且這里也有很多我也不知道的知識,也要和大家學習;我也只是在印刷機械上有些見解而已。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1-28 21:27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叼牙閉合控制凸輪”是高速凸輪,如何規避掉“沖擊性”,減小“躍度”降低從動輪的的“速度”和“加速度”是關鍵;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印刷機的套準精度和印刷速度就會受到直接影響。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3 23:09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加大滾筒直徑(如2倍 3倍徑)    使凸輪設計有更大的空間,使滾子運動更平穩, 這可能也是國際,國內上換倍徑滾筒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如2倍徑壓印滾筒,其主機速度在18000時 ,它才9000轉.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3 23:21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如果滾筒經過動,靜平衡設計,  開閉牙沖擊也會影響它的穩定性, 2倍徑就可以平衡一些沖擊,使運轉更完善.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6 18:27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滾筒的動平衡和靜平衡,我們也作了相關的要求,現在看來平衡問題不大,不過通過增大滾筒直徑的辦法效果不一定很好,畢竟凸輪滾子的線速度相對來說是一定的,沖擊性能主要針對擺桿的加速度而提出來的要求,紙張交接過程中要求凸輪滾子不能離開凸輪的工作面(擺桿擺動過程中的推程和回程),我想這應該是我們考慮的出發點。
作者: 皓月當空    時間: 2006-12-13 14:58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赫赫,不錯這里還有幾個高手,新人過來學習一下。。多多指教。。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18 21:30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不知道其他廠家的多色機紙張交接的共紙時間(共同叼紙的度數更準確)是多少,大家介紹一下,我也好借鑒一下,在設計新產品時有個參考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1 00:01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海德堡102    1-1.5度  約2.5-3.5mm  直徑270mm       大部分都在1度左右,這樣看來倍徑滾筒又有優勢?曲率小.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1 00:12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的現有產品的交接度數是0.5--1度,520的機器相對比較小,也夠了,看來大機器的共紙時間還是長一些較好,海德堡有它的道理,值得借鑒,謝謝莫克機械大哥.象CD102這樣的大機器的好的經驗,多提供一下給小的,也有利于我的進步,我所知道的都是日本機器的東西,德國的機器,了解的相對較少,再次感謝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1 00:29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大家相互學習,不用客氣. 不用叫我"大哥"我是80后的,應該比你年輕,哈哈.7 x$ y& c2 ]; s& j
我認為交接可以在不破紙的前提下盡量長些好,高速時更穩定.
$ P1 m( B* A* e你認為8色雙面單張機有必要嗎?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1 22:13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能夠提供技術支持和解答,很感激,不過通過交流看得出,您是行業上的專業人員,如方便的時候,來北京和山東通知我,定盛情款待;8色雙面單張機,高端客戶還是有需求的,但我猜測不會大量,四色機如果增加專色(5+1),再加上上光或模切,更適合市場要求.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2 00:19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先謝謝你的盛情.  有時間一定去你那參觀,學習.  山東大廠還是蠻多的.威海濱田  威海印機 濰坊華光5 I; Q- c# k0 ^4 u8 t* h
青島桑那 .小型的是遍地開花.作坊的公司多如牛毛. 還聽說過配件1條街,這2年倒了不少技術力量差的.  可見企業要發展一定要具備核心的一些技術或能力.    說不定我都有見過您設計的大作哦.
. K! h! W0 M" P/ y3 Y
/ _) z5 S6 I  t1 k$ s& x6 _1 m3 v" w; e, u# j% e
8色雙面單張機 我也和你有同感.  這年頭沒什么用它的.  量大的,  157G以內用輪轉機,又快又好.厚的雙面又不多.! x- A7 Y3 _! G; c
4 q5 |" k, y9 }. x! K
紙張的翻轉機構交接也是麻煩的設計.   日本秋山式上下組也麻煩,   油墨要求高.  三菱新搞的前后上下式較好 但也似乎不好操作.  墨路從下到上也比較不好.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2 22:06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說得有道理,聽說過秋山的斜拉版技術,我沒見過實物,不知道莫克機械是否有了解,給我介紹一下,它是拉版夾還是調整滾筒?很想知道.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2 23:18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同你一樣,我也沒見過實物,由于秋山機國內少,資料也幾乎空白.  斜拉版目前還是調滾筒的多.1是動印版滾筒 2是傳紙滾筒  長遠看都不是很理想.  我想國內誰發明可以調版的機構,就賺了.呵呵.  不知用無限電技術,電池,微電機能否有效果? 或許類似環型電磁鐵的導電也可以?  你機子有自動裝版嗎?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2 23:25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的機器有自動上版機構,是用氣缸驅動的,明天給你上傳幾張照片看一下.秋山的新技術聽說是拉動版夾的,想不通是什么結構,猜想應該是微電機驅動,采用電刷將電力輸入輥筒內部電機
作者: 皓月當空    時間: 2006-12-23 09:06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海德堡102的壓印滾筒交接角度1-1.5度。這個數值和滾筒的半徑有關。
作者: 皓月當空    時間: 2006-12-23 09:15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對于斜向套準,單張紙膠印機多采用調整傳紙滾筒。動印版滾筒在卷筒紙膠印機上見到過。像調整版夾的機構還沒有見過,那位有這方面的資料能夠共享一下?不過有點不明白不管是動傳紙滾筒還是印版滾筒,他的的傳動齒輪在調整的過程中不受影響嗎?還有如果是調整印版滾筒和墨輥的壓力是否變化?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3 11:5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調整印版滾筒的墨輥的壓力是會變化,有連動機構.   海德堡和良民等就有這樣.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3 20:1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齒輪受影響是一定的,但是在許可的范圍內,齒輪的齒形需要經過修行處理。調整印版滾筒,同意21樓說法,鄰居廠家就是這種結構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3 20:43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給莫克機械網友的一個印刷機械上應用交接凸輪,是兩倍徑輥筒使用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3 20:46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這個凸輪是我用相關的方程計算出來的坐標,用于加工中心加工使用圖紙,此凸輪可保證機械開12000轉以上。凸輪的設計方程是一種變形曲線,專門用于印刷機械的,從國外帶回來的技術,看一下國內的印刷機是否有類似的設計?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4 21:49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不是很明白你說的區別.我看了中景的凸輪,差不多,他是2片,分裝,2個閉牙軸承(6200),不知道你是否是整體式的?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5 11:55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就是說,它是在開閉牙部分有2層凸輪.其它地方就1層整圈的 ,至于輪廓曲線我無法測,大概相同. 滾筒直徑500mm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6-12-25 22:05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看你的說法,中景的機器準確地說應該是槽輪機構,不考慮沖擊和躍度(動力學要求),僅僅考慮運動學(位置要求),屬于強制開閉牙,高速性能不一定很好,我的是兩半的,單層凸輪就可以保證高速,凸輪設計時是基于正弦基礎上的變形方程,我所了解到的其他印機廠凸輪曲線都是測繪后或者運動擬合后的近似圓弧曲線,也就是一種圓弧過渡,為保證交接,在外層加一層強制鎖合凸輪頂住,以使凸輪滾子不離開內層凸輪,強制咬牙咬紙,我猜測不會太理想,如果開不到10000以上,肯定是擬合的曲線,不是理論設計的優化曲線。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6-12-25 23:18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可能我表達不清,^_^5 G' W/ F3 P$ F( F2 |: i
  中景的機子不是槽輪的 也就是開閉牙地方加了層凸輪,尺寸一樣,使凸輪更厚,其它地方大概有6200軸承厚.我想它的用意是使機構更穩定 可以微調,分散軸承力的接觸面,提高耐摩度.  中景機子廠家說它的凸輪都有經計算機優化設計, 它廠的cad,cam能力挺可以的.
' u9 e# r7 m& |! o( o" } " ?( w0 U+ {7 I; Q1 }
秋山的是共軛凸輪,結構如何? 是否就類似槽輪?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6 20:33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如果他的機器是這樣的結構,拿他的凸輪設計應該還不是最優化設計,提升段肯定存在動力學上的沖擊,也就是加速度不連續,造成這一部分的凸輪容易損壞,所以認為加強加厚;我們的機器,凸輪在任何一點的受力都是均勻的,不存在沖擊,凸輪輪廓磨損是均勻的,不會存在在輪廓的某一點過度疲勞損壞.我現用凸輪厚度15mm。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6 20:39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的凸輪一圈是整體的,一塊鐵板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加工成型的,優化的曲線不需要更厚的凸輪,強度足夠了。你打開我給你的圖紙就能看到,用AUTOCAD2000就能夠打開。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6 20:41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給你一張圖片參考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6 20:49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莫克機械網友,不但秋山,國外其他的著名印機制造商的高速大型機都應用共軛凸輪,類似槽輪機構,但動力學上要比簡單的槽輪高很多,但它是一種盤形同軸共軛,否則開不到16000轉以上,順便說明,就是它們的飛達頭,也是應用共軛才能保證這種速度的穩定供紙。我的452機器的飛達用共軛理論,15000轉考核穩定順暢,6000張送紙一張不停。現在主機還不是共軛,但能夠穩定在12000轉,套準穩定。
作者: Jacky    時間: 2007-1-6 22:0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非常精彩的討論!
  E% h; l; ]( O2 b& Y我是學印刷機械專業的,覺得你們說的很有道理!
作者: Jacky    時間: 2007-1-6 22:08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不要誤會,我是說我能基本理解前輩的討論,覺得學到不少東西!) H" q% t9 |  G" R6 b4 e+ T
謝謝!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8 18:1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想請教“黃牛”, 印刷凸輪開閉牙軸承更換是否有訣竅。 本人這里換軸承6200麻煩, 短軸太長了碰住墻板, 出軸的孔在高點(閉牙處)。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8 20:45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看看機器上是否有止動塊,我的機器上,在滾筒叼牙軸中間裝配時就加上了,用時裝上一個螺栓頂起來,是軸承脫離凸輪表面,但不要頂得過大,在軸承剛好脫開凸輪工作面且能轉動時即可,提供圖片參考.如果老機器上沒有,你自己專門制作一個,對應不同的機器,相應制作成兩半的也可以,用時緊固在軸上,更換完軸承后卸下來;我圖片中的頂絲在調試時就卸下來.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9 21:45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使咬牙軸轉動(朝更大咬力方向)。我換的時候也是這個思路的,我是用木棍頂起開閉牙擺桿約0.1mm,這樣就成功完成了。
+ R; S8 B7 J! F3 C) m. B3 B 經你指點,我忽然想到旁邊的靠塞了,我笨啊。呵呵!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10 23:1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希望能夠給你提供一點幫助,這是我最高興的事情,我們多溝通,我從你那里也得到了很多其它機型的信息,這對我很有借鑒意義,真得感謝你.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13 22:11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謝謝您的幫助。  g) T0 k5 T% \1 [6 ], g: y" \) h1 P. [

+ B% J1 r) A# f/ c再向您請教: # ~; I) U. F! p5 |. c' y+ c
  多色機滾筒咬牙調節是件費時費心的事。你們工廠是否有使用專用的工具,工裝。(沒有裝機)+ ?0 A% e) o& y  s+ ]$ m6 }
  對于幫客戶(已經裝機了)調節呢?# P9 w$ u* g' P% T. s
  8 p2 n; j% M$ k7 q. Y
  我自己設計制作了個調節工具,但不是很完善。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13 22:50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們有專用工裝,但機器上也有相應的修機器時的專用結構,在機器上調整出叼牙剛剛有壓力的狀態,然后再更換叼牙,并重新調整同步時間,相對比較麻煩。我們的工裝是換掉開牙凸輪的軸承,調整合適后再換回原來的軸承,專用工裝是有相應數據的,經計算得到,我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有個示意圖比較好,我幫你分析一下;叼牙是否為內藏彈簧的結構,這種結構調試比較麻煩(我們的就是這樣的),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如果不是這樣的,就會簡單一些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13 23:40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今天也考慮了換開牙軸承的方案,如以前所述,這軸承軸太長了5mm ,不太好更換。
" r( H0 p* P, s
( K1 _' ^- X* {6 P. ]0 o看來還是要你的方案,我看了機器2倍徑 , 直徑500mm, 彈簧再滾筒2側各1根。
  E6 b7 g1 {4 w" e) c牙片轉動體與固定頂絲間隙0.1-0.3mm ( 說明書數據,無紙,閉合狀態) 考慮印厚紙(0.35) 我選0.3MM0 F  }* I) z; T3 R1 `
我計算是6200軸承30mm-0.3=29.7mm  ,不知道對否?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14 13:43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看來你的也是內藏彈簧結構的,明天我給你一個方案,你參考一下。我需要在電腦上作幾何量分析,確定工裝大小,應該不是你說的數據,因為開牙臂擺動量和叼牙片的擺動量不一定是1:1的關系。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14 17:40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廠的景德鎮機彈簧是在肩鐵外的2邊,滾筒內部并無彈簧。結構布局這跟普通的單色機并無2樣。只是高點閉牙。 跟小膠印機彈簧在滾筒內部不同。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14 21:5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我所說的是單一叼牙內是否有彈簧,我們的有,如果沒有相對就簡單一些了,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14 22:44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哦  我理解錯了。暈。  景德鎮的每個咬牙都有小彈簧的。現在很少沒有小彈簧的機型了。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20 20:52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這幾天一直加班,回復得晚一些,上面提到的問題,近幾天一定給你一個計算公式,望諒解,臘月的黃牛
作者: 莫克機械    時間: 2007-1-21 13:17
標題: Re: 印刷機械紙張交接同步設計---[討論]
沒關系,正事要緊。     謝謝。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29 15:05
標題: 交接時間
交接時間,大家都這樣叫,但說的都是兩滾筒刁牙的共同刁紙的時間過程,有用角度表示的,也有用圓弧長的。我覺得用弧長更簡單明了,六開機3-4mm,四開機4-5mm,對開機5-6mm我認為較理想。我想聽聽各位對牙座高度,兩排牙座間距在設計機器時是如何考慮的?謝了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29 22:58
標題: 回復 48# 的帖子
問的問題很專業,應該首先考慮的是為老鷹主持的網站提供一些幫助,本網站的建設,老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還有各位工程師們的努力,如果能夠做到其中的某一點,我會提供給你核心的設計理論和幫助,這里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不是來到就索取,我說話心直口快,望PINYIN理解,不過我相信你會從這里學到很多未見到過的印刷機械設計方面新理論知識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29 23:01
順便回答你,上面你所說的數據,只是個表征數據量,核心考慮的是紙張的速度。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29 23:39
不明白?速度與交接量有什么關系。大家有啥問題只要我知道,沒說的。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29 23:57
標題: 回復 51# 的帖子
能說說您在哪里高就,希望能夠進一步深入溝通;您提的遞紙機構的問題,我現在已經有成熟應用,估計能夠滿足你們的要求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30 00:02
標題: 回復 51# 的帖子
速度高,叼紙牙內部彈簧要求相對提高,響應時間(壓縮后恢復時間)可能不夠,可能需要增加共紙時間,需要校驗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30 00:09
我沒固定的地方,就像歌里唱的,哪里需要哪里去,最近正在幫一個廠家籌措資金上小森四開的項目,我看好這個機型。你是在東航吧,還是二印機,不管在哪,你是我的老師,向你學習。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30 00:11
速度高,小牙簧要硬一些對吧。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30 00:18
標題: 回復 55# 的帖子
差不多是這樣,但要進行時間分析,最好是調小壓縮量,提高恢復速度S=V*T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30 00:21
標題: 回復 54# 的帖子
我同樣也是“居無定所”,希望有緣見面,共同發展。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30 00:24
標題: 回復 54# 的帖子
我的電子郵箱[email]yinshuajixie@126.com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30 00:31
不知為什么這個網站沉寂了這末久。如果你在多元待過,應該對SM52很熟悉,我對那套進紙擺動機構很欣賞,不知哪里可以搞到資料,哪怕付費呢。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30 00:36
明人不做暗事,我姓沈,這你就知道了,希望能和你見面,我現在在北京,你是哪位?
作者: pinyin    時間: 2007-10-30 00:50
看來你多有不便,沒事。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07-10-30 07:13
標題: 回復 61# 的帖子
我也在北京,現在出差在外地,近幾天回北京,回去后和您電話聯系,我們肯定有合作基礎,詳細面談吧。
作者: 四天四夜    時間: 2007-12-20 19:00
請教樓主,倍徑壓印滾筒的齒輪哪些制造精度會直接影響套線的準確性?
作者: 宋家大少    時間: 2009-9-24 21:52
幾年前就看到這個貼子,但沒能在上面說上話,因為沒有涉及印刷行業。如今進軍印刷行業半年多了,對上海光華,江西中景,河南新機的機器還處在了解狀態,對上面談到的凸輪機構和叼牙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接觸到很多的最終用戶基本上都反映中景的機器比較好用。對秋山機年初時因為機械機構有問題延時出廠,最近有幾批要出貨,有機會拍幾張照片出來給大家瞧瞧
作者: franberg    時間: 2010-5-2 12:19
一般來說1度到1.5度之間,具體用行程來說大約是3mm到4mm之間,保證交接的雙方必須共同控制紙張,使紙張在交接的過程中不失控。+ m$ _! i: n- a; x! z
另外從印刷工藝方面來說,倍徑滾筒的出現主要解決了一下問題:
9 o/ A. j  a) Y* w0 n) q# o1、紙張壓印時間增長,使印刷印跡更踏實;
0 Q- I- R+ K' H8 f2、增大了的直徑可以降低承印材料的變形,適當增加了印刷有效工藝時間,及大的緩解印刷蹭臟故障,同時可以進一步減小印刷壓力,減小機械沖擊,使滾筒軸承及齒輪傳動系統的負擔減小;$ I7 K- R9 \4 n; j
3、傳紙與壓印滾筒倍徑的增大增大了紙路空間,降低了設備核心工作部件的運動頻率,減少了機件運動中的沖擊,使設備在不增加潤滑能力的情況下增大印刷效率,由于平穩的交接、較小的震動、相對較低的角速度,可以避免很多印刷頑疾如:溫升、產品重影、條杠、由印跡不能精確重合導致的產品色變、產品拖花等;) a- v* H6 t/ l+ R. g1 x& T- L
4、增大了的滾筒直徑配合合理的滾筒排列方式(如7點鐘)可以使整個印張在完全完成印刷后再與傳紙滾筒交接紙張,避免了未印完即進行紙張交接,影響印張拖稍部的印跡轉移問題;
7 b8 v$ w% r  r  O2 H# h5、增大的滾筒直徑還會影響到滾筒上紙路咬牙系統及印版、橡皮布裝夾系統的空擋占空比;/ x+ ^/ @% D( E# P( K0 b
6、從機械方面臘月的黃牛網友已經說的十分詳細了,我個人覺得除了加工和裝配變得十分復雜以外其他沒有任何壞處,甚至可以利用增大的空間設計出更加高速、更加平穩、重復精度更高的紙路系統;: y" \; b1 i$ i2 Z4 G, y
弊病:調試難度增加,如海德堡印刷機的三倍徑與兩倍徑滾筒搭配使用,要使各排牙齒的咬紙力度與開閉牙時間完全一直比較困難,一旦出現故障將難以恢復到理想狀態,維修難度和技術要求比較高;  Q, ]3 q$ M0 g% n" c
   
5 J, ?, g% e2 k! q) Y5 E- x   說的不系統也不完全,有些東西還沒深入考慮,希望大家能一起討論,增加認識。謝謝。
' h: j" c* X! j# Q  q5 t: L   QQ:45523441 email:xijun_lee@126.com
作者: jyjxs    時間: 2010-12-23 21:54
本帖最后由 jyjxs 于 2010-12-23 21:55 編輯
2 ^' ]; F4 o- z2 q7 @/ f& Y2 E5 f$ \+ `) y: H+ Y
從2007年10月到2010年12月,三年了,怎么見不到“臘月的黃牛”老師和“莫克機械”老師了,真想再看到您們的高見啊!!!
作者: hoot6335    時間: 2014-7-25 01:21
    咬牙交接時,對紙張的要求是必須共速交接,并且有個同時咬紙的穩定階段(俺設計時取正負0.5度)。如何保證同速及穩定,都是需要經過理論計算驗證才能保證的。沒有理論基礎,僅靠測繪是無法保證的。而測繪的凸輪,有的經過長時間運轉精度早已下降,怎么還能保證印刷的套印精度呢?
作者: 臘月的黃牛    時間: 2014-11-24 15:39
hoot6335 發表于 2014-7-25 01:21 8 |0 O! L! m4 O' y
咬牙交接時,對紙張的要求是必須共速交接,并且有個同時咬紙的穩定階段(俺設計時取正負0.5度)。如何保 ...

  w! B# i* t6 A. j: k0 J8 V是這樣的,不通紙張厚度,共速面層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在凸輪設計中考慮進去。我有完整的凸輪設計曲線模型,是復合曲線,日本帶回來的,這也是印刷機械設計中最為關鍵的設計技術。
作者: hoot6335    時間: 2014-11-24 16:27
本帖最后由 hoot6335 于 2014-11-24 16:44 編輯
+ p4 S% P+ }4 {2 i' C
臘月的黃牛 發表于 2014-11-24 15:39 ; l/ H5 q4 x3 e  ^
是這樣的,不通紙張厚度,共速面層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在凸輪設計中考慮進去。我有完整的凸輪設計曲線模型 ...

" u" W' I- K7 j版主說的是,國內有點技術的印刷企業都是日本流派。歐美的人家根本不在國內研發。" E5 S! k1 L# {
小鼻子當時有個專門的凸輪研究部門。俺有幸進去學習,也做了針對不同紙厚的大量實驗。8 Y6 Y' u2 c  C+ n7 \
但由于膠印主要面向包裝,屬于厚紙,而印刷企業往往是要換不同紙張的,所以設計時需要妥協。
5 y3 p' A: w5 f4 c3 u$ v3 j0 T; Q9 p妥協的最終反應就在凸輪上,所以有的能開20000,有的還在13000.(當然,開高速,不僅僅是凸輪的問題,需要各個機構、電、氣協調)
4 Z( k; Z$ T2 R: W' Z不過后來,小鼻子把所有技術、專利等幾十年的積累都買給我們了。
作者: 1051296198    時間: 2015-9-30 10:10
學習一下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