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生存與發展: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區的綜合比較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1-5-9 09:41
標題:
生存與發展: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區的綜合比較
社區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人是最多的。珠三角里移民更多,長三角里移民也不少,但本地人也很多。京津冀或環渤海地區現在發展也很快,濱海新區拿到了一些大項目。
這是中國三個最大的經濟發達區域,但各自又有很多不同。地理氣候自然條件不同,人文環境不同,經濟結構也不太一樣。
記得過去看統計說,長三角一天的GTP是73億,珠三角是37億,北京是12億。
大家綜合各方面,并結合自身以及對各類問題的觀察和思考,生活、工作和創業,機械制造和其它產業,等等,發表一下高見。
作者:
老狼
時間:
2011-5-9 11:41
從人文上講:長三角的企業家更務實點,是不斷的積累和壯大,長三角的技工水品和職業化的教育基礎好,有延續性;珠三角的企業家更多的是趕上了香港和臺灣產業化轉移的時機,很多都是做外貿出生的,靠賺人頭差價發展的。所以兩個地區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長三角的企業抗壓能力要比珠三角的好,金融危機時也證實了這點。打個比喻:長三角更像德國,珠三角更像中國。
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作者:
metalstorm
時間:
2011-5-9 20:25
國家下了一盤很大的棋,車馬炮在哪里,卒子在哪里,這么多年已有定論,與這些既定行業相關的周邊產業鏈跟隨興起,集群化,形成了這種地方特色。
作者:
Michael.MG
時間:
2011-5-9 22:03
未來的中心是武漢長沙株洲湘潭一代,信不信。呵呵。。。
作者:
Michael.MG
時間:
2011-5-9 23:37
中部地區這一塊遲早要崛起的,我有信心。。。
作者:
復蘇之風
時間:
2011-5-10 07:47
長沙不行,這從一下火車站看到的廣告招牌就知道了,前段時間去無錫,一下火車在那個站臺還有過道里看到的廣告全是機械廠家的廣告,長沙有啥,球都木有, 俺就是湖南滴,不是黑湖南,看看那個湘潭至長沙的高速路修成啥樣就知道這地方的風氣是啥樣了.
作者:
metalstorm
時間:
2011-5-10 08:25
不妨看看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支柱性產業最喜歡分布在哪些地方,最不喜歡分布在哪些地方,同時也不妨留意一下執政廣東的領導人最喜歡用的一句話“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過河卒,削藩,這是一些廣東人對指導思想的理解,受港英文化的微妙影響比較早有機會開闊眼界,有些卒子勇往直前打沖鋒過了河,當成車用,呵呵。空客A320的生產線,最早聽說珠海很有希望,最終還是跑去天津了。朝中無人難成大事,追究歷史原因,廣東人的政治性格不一樣,當年炮轟中山艦的廣東軍閥陳炯明,提出執政中國的指導思想是實行聯邦制,這不就是現在的美國聯邦制度嗎?
作者:
cyzy6388
時間:
2011-5-10 11:20
廣東人燒香拜財神還是起作用了,外來人員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從查暫住證到后來的個人所得稅再加上外來人員 在當地的消費。剛到東莞時一點不習慣,報紙都沒有賣的,坐車常被"賣豬仔",有時還能遇到幾個冒充軍車和軍人的宰人的黑車。當時自已問自已這還是共產黨領導的嗎?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1-5-10 21:44
我在珠三角已經十多年了,沒有在長三角呆過,以后打算在長三角呆一段時間!珠三角經濟很發達,但缺少科技含量,也沒有什么重工業,做代工的企業比較多!自然環境被污染的差不多了,人文環境也不怎么樣,一切都是朝錢看!呆了十多年從來對它沒產生過什么感情,感覺奉獻的太多,得到的太少!
作者:
gewp
時間:
2011-5-10 22:04
一直盤踞在蘇州和上海這一帶,很想去珠三角了解認識一番。
作者:
燕客
時間:
2011-5-10 22:30
回復
metalstorm
的帖子
陳炯明, 陳濟棠等南天王, 提倡所謂聯省自治, 骨子里, 隨時是半獨立的王國, 自然為中國大一統文化所拒, 誰都喊打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1-5-10 22:30
大家適當討論下京津唐、西部幾大重鎮,再比較比較。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11-5-11 08:10
回復
gewp
的帖子
我公司幾年前跑了幾個,去了長三角,沒有回頭的!
作者:
surfacer
時間:
2011-5-11 09:41
這種話題太廣,我們不是搞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研究的,即使那些所謂"經濟學者",很多也是躲在屋里,根據一些數字寫些似是而非的文章
每個人接觸的范圍不會很大,都想一葉知秋,但往往一葉障目
不如按每個人自身所處的行業進行比較,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1-5-11 10:25
未來就兩個圈子,一個是以上海畫一個圈子,另外一個是以北京畫一個圈子,你看米國,一下就看懂了,無論誰都得走人家走過的路,我們原來硬說不走,現在走的更偏,
作者:
surfacer
時間:
2011-5-11 12:17
為什么華為一類民營高科技公司存在于深圳而不是北京上海?
假如當初任正非在北京創業,會不會有今天的華為?反過來,如果柳傳志在深圳創業,聯想會發展成什么樣子?
作者:
liufei150138947
時間:
2011-5-11 17:21
在珠三角深圳工作了8年,去年11月份來到長三角城市鎮江。感覺這邊偏機;那邊偏電。相對講,深圳的周邊產業配套做的很好
作者:
微米級
時間:
2011-5-11 21:47
京津冀地區似乎沒人說,我來說說。
京津冀地區的絕對中心毫無疑問是北京——一個巨大的黑洞。正是北京的黑洞效應,導致津冀兩地相當長時期內發展遲緩,尤其是河北。作為京津的腹地,河北幾乎與長三角的廣東,珠三角的江蘇、浙江完全沒有可比性。
天津近幾年來隨著濱海新區的發展,和若干大項目的落戶,發展漸有起色。但與北京的競爭關系仍然沒有解決,從長遠看對京津冀地區發展不利。
如果不理順京津兩座特大型城市之間的關系,以及京津與河北的關系,那么京津冀地區未來發展仍然無法與珠、長抗衡。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1-5-11 22:04
珠三角的電子工業與輕工業較多,重工業比較少,大型的配件都要發到長三角深圳東北去做!以前在這邊工作加班加點是通常便飯,現在少了一些!以前這邊的工資是內地的好幾倍,現在僅有一些優勢!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1-5-11 22:06
回復
黑衣衛
的帖子
大型的配件都要發到長三角深圳東北去做.
現在還是這樣嗎?
作者:
自學成才DE
時間:
2011-5-11 22:07
長三的民營電子高科技能搞得過深圳?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1-5-11 22:08
長三角感覺那里的人文環境比珠三角好,珠三角的本地人很少打工的,基本上是坐享其成,GDP都是我們這些外地人干出來的;來了十多年沒有交過本地的朋友,互相有些瞧不起吧!但其實從內心真的瞧不起他們,感覺他們除了錢,好象就沒有什么其他東西了!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1-5-11 22:14
京津地區也是比較發達的,北京的物價好象比廣州的還要高。都是一些有規模的大型工廠,科技含量也高,當地人也比較樸實直爽,好接觸,感覺素質比珠三角好很多!但夜生活不怎么豐富,冬天一到八點街上就沒有人了,讓人悶得心里發慌!
作者:
599295939
時間:
2011-5-11 23:38
未來看好西部,畢竟那三個地方地就那么大,人總不可能無限多聚在那兒,西部空間倒是蠻大,而且國家政策也在西部問題上給力。
作者:
南通東岳機械
時間:
2011-5-12 09:12
回復
599295939
的帖子
贊同!!!西部大開發的時代已經來了。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帶動一系列的產業發展。包括機械行業。
作者:
投石學藝
時間:
2011-5-12 16:46
長三角比珠三角強啊
作者:
nnew
時間:
2011-5-12 22:07
沒人討論東三省嗎,重工業基地,東三省過不好,全國搞機械的都過不好
作者:
inker
時間:
2011-5-13 15:40
木有經驗,來此開開眼界,便于以后確定地域發展。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2-2-6 23:08
終于來長三角了闖蕩了!感覺這邊比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就是天氣有些冷,然后,感覺這邊的民企管理方面沒有珠三角完善,但經濟很活躍!
勵志:克服萬難,努力的去工作,爭取干出一些事情出來!{:soso_e182:}
作者:
amqq0807
時間:
2012-2-7 12:52
我最看好中部地區....
第一,從發展趨勢上看...目前的經濟發達地區多是沿海地區,兩個因素,一是國家政策支持,依托各個經濟特區,首先扔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包袱,發展更健康.
二是與外國優秀的技術,管理,文化,資源的交流,更利于獲得外國的市場.并且在地理上是外國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橋頭堡,國外投資的重點...
但是在以后,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應該就是中國大陸.
其一,國家大力支持內地的發展,這兩年農民的手上普遍有錢了,雖然都在外地打工,但是最后資金大部分都在老家的存款單上.
其二,一代人的打工經歷,已經適應了比較先進的管理和生產理念,內地的生產力肯定比沿海要便宜,對于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料的獲取也比沿海要方便...當外國人能做的東西大部分中國人也能做時,當外國人將大多數要做的東西放在中國做的時候,外國人就不會再像現在這樣有錢了。國外的市場肯定會發生一定的萎縮, 所以目前沿海的出口能力必將不會再出現井噴式的發展。如果沿海的經濟繼續發展, 其發展空間必然出現在國內, 而從地域上講,沿海地區比中部地區并不占優勢.
第二,從人才優勢上講...中部地區有非常優秀的幾所高校以及種類繁多的職教中心, 并且有相當多的內地人正在外地學習技能,大規模的返鄉也并非不可能,這兩年已經有一定的趨勢了...
第三,從產業結構上來講,不管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我們現在將他們分的那么清楚,是因為國家將他們分的清楚。在某些方面,他們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國家的產業政策已經給了他們定位,他們將在不同的產業領域發展。產業整合,是一個善舉,但是在某些時候也會成為一種包袱.當一種新興產業出現的時候,由于國情,具備優越發展條件的沿海地區,會出現一種船大難掉頭的現象,同時,主管發展的個人或者少部分人,害怕影響已經成熟的現有產業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新興事物的狀大.相比之下,對自己沒有明確定位的中部地區,在整合了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并且面對較小的政策干擾,就有可能會出現一種現象:新的產業和技術在沿海被發明,卻在中部得到發展....
作者:
jutzg
時間:
2012-2-7 17:43
我也算是從中部出來的
中部地區思維模式比較落后,有時有點自大,短期內還不能與上述地區相比;
以前看過一個新聞報導,湖北媒體組團到河南考察,以前瞧不起窮鄰居,轉了一圈發現窮鄰居很務實,發展的還不錯,自己又產生危機感;
作者:
昌緣
時間:
2012-2-7 20:18
長三角實體企業比較多,珠三角可能外貿企業更多,實體企業機械制造這塊沒多少叫得出的,京津區政治色彩比較濃吧。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