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60多歲再騎烈馬…… [打印本頁]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1-4-23 16:24
標題: 60多歲再騎烈馬……
退休生活很清閑,幾人結伴到陜西隴縣的關山牧場去春游,那是一處典型的高原牧場,群山懷抱著一塊幾公里長的盆地,山坡上春花爛漫綠草如茵,空氣中飄蕩著醉人的香氣;一條小河蜿蜒流向遠方,一群群馬兒悠閑地吃著青草,山腳下一座座農舍內炊煙裊裊,傳來隱約的雞鳴犬吠聲,這對那些整天置身于喧囂鬧市中的人們,真像進入了桃花源般。和那些一處處現代化的游樂場截然不同的是一座專供游人騎乘的馬場,欄馬桿內,幾十匹鞴好鞍具的馬兒仰頭看著我們這些外來人,發出一陣陣歡快的叫聲,十幾個主人也熱情地迎上來。來關山牧場不騎馬,那就等于沒來。人們站在欄馬桿外挑著馬的顏色,高的,矮的,不一會就坐在馬上,由馬的主人牽引著,在草地上信步的游蕩者。看我站在那里沒動,一位小伙走過來問,“師傅看上那匹馬了?”小伙身形不高,卻很精悍,他大概已觀察我好一會了。
“有跑得好的顛馬嗎?”
“師傅懂馬?”
“當過幾年騎兵,好多年沒騎馬了,想在你這過過癮。”
“我這有一匹烈馬,名字叫‘追風’,很野的,不知師傅敢不敢騎?”
他喊了一聲,那匹馬被牽了過來,那是一匹土著馬,身形很壯實,鼻孔比一般的馬大,前襠寬,肌肉蓇葖,特別是在行走時后蹄超越前蹄有一尺多遠,根據我的經驗,這馬不論是耐力還是速度都要優于其它馬,就接過馬韁說:“就這匹吧。”
“咱們可先說好,這馬是你挑的,萬一要是有什么意外,我可不負責任。”
我故意逗著說:“我也先說好,萬一要是馬匹不聽招呼,傷到哪里,我也不負責。”
他牽著馬對我說:“好,你上馬吧。”
我認鐙上馬,自我感覺體態還行,就說:“你丟手吧?”
沒想到他這的馬已養成了習慣,單個不出群,得專門有人拉出去。這馬大蓋閑得久了,突然被騎鬧開了情緒,頭一揚把牽馬的提了起來,一下子甩飛了。我吃了一驚,側身想招呼他注意不要被馬踩了,馬卻嘶鳴著立了起來。我認為旅游區的馬,經常給游客騎的,就是再野也野不到哪去,就大意了,可能也是多年不騎馬,加上年紀也大了,反應不靈敏,馬立起時,淬不及防,從馬背上滑了下來,摔了個屁股蹲。我一彈跳了起來,抓住韁繩,翻身跳上馬,撥轉馬頭,兩腳后跟使勁向馬的后腹磕去,皮鞋雖然不像馬靴有刺馬針,但這匹馬絕對是頭一回受到這種刺激,立時一激靈,四蹄騰空竄出馬群,在山腳下的土路上狂奔起來,速度能達到500m/25秒,基本上能達到騎兵戰馬的水平。我聽到人們的喝彩聲,得意的站起身,向人們揮手致意,要是有把馬刀就好了。跑了幾里路后,接近了一個小村莊,我拉偏馬韁示意轉彎。馬被拉得頭彎向一邊,四條腿卻直直的向村內跑去。我有些心慌,萬一要是踩到人可不是鬧著玩的。我立即全力勒緊馬韁,馬的速度慢下來,卻一頭闖到一個農家小院內才停下。我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這是馬主人家。就高聲喊:“你家的馬想家了,快出來看看吧。”
一位四十來歲的婦女走出門,吃驚地說:“這個二蛋,咋把這馬給客人騎?快下來。”
我撥轉馬頭,狠勁地磕了幾下馬腹,馬才極不情愿地走出院門,但再也不好好的跑,一出村莊就不走正道,專往山上跑。我撥了幾次馬頭都沒撥過來,也就由著他了,看它有多大勁。立陡的山坡,很快就耗盡了馬的體力,它四腿顫抖著一步也邁不動了。乖乖的向山下走去。到了山腳下,它看到了馬場,立即又來了精神,撒開四蹄,向回飛奔。濕滑的草地,小河岸邊的陡坎,泥濘的泥潭幾乎拔不出腿。都被它闖過了,當他大汗淋漓的站在主人面前時,我下馬把韁繩交過去說,馬是好馬,就是沒訓好。你們這能騎馬的人多,能馴馬的人少。這馬要是訓好了買給部隊上,能多賣一半的價錢。
小伙子誠懇地說:“你能留下來幫我們馴馬嗎,吃住全包還給工錢。”
我笑著說:“你看我這個年紀還能馴馬嗎?”
說到馴馬還真有故事,我服役的部隊很有名氣,世界軍事雜志好像九七年吧?那一期忘了,專門有一篇文章介紹過。標題是,奮戰在死亡之海 ,副標題是,記二炮某部騎兵連的風采。我退役后,在工廠工作,后來鐵道兵利用我廠的鐵道專用線建立了一個臨時鉆運站。一次卸下了十五匹軍馬,有一個后勤班的戰士負責訓練。戰士全是南方兵,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訓。因為是在廠內,看的人很多。有人知道我當過騎兵,就帶著負責的排長來請我幫忙,我也很痛快的答應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全部訓好了,他們主要的是在山區馱送物資,偶而也騎乘。
都說藝多不壓身,人多學一門技藝,到需要的時候,總會派上用場的。
作者: 火焰 時間: 2011-4-23 17:17
威!
作者: 腆仔 時間: 2011-4-23 18:10
莫非內六角老先生曾經是傳說中的套馬的漢子???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1-4-23 18:47
我這有一匹烈馬,名字叫‘追風’,很野的,不知師傅敢不敢騎?
六角車是和追風干上了???
作者: 舟航 時間: 2011-4-23 19:15
前輩就是那種見證很多廠里傳說的任務,佩服啊。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1-4-24 08:16
前輩居然是騎兵出身啊,厲害!我十幾年前去蒙古草原騎了一下馬,感覺還真不容易呢。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1-4-24 09:16
深圳九龍一語提醒,我要是不做點解釋怕要引起誤會了。此次騎馬的時間是在06年,那匹馬的名字“追風”的確不是我起的,這可以想辦法去印證,那馬當時也就是五六歲口齡,現在也就是十歲左右的口齡,應該還在那里,即使買了,當地人也會有印象,因為在當地那必竟是一批很有名氣的烈馬。在我騎時,馬的主人對我說,那匹馬只有一個人騎服過,那人是馬戲團的馴馬師,不過沒有敢在生疏的地形上放馬狂奔。而我是第二個騎服這匹馬的人。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最后的騎兵》里的一段,即馴馬師和騎兵團長的騎術理論,一個是把馬訓得規行矩步的會踏舞步;一個是要能在荒漠草原上龍騰虎躍,縱橫馳騁,沖鋒陷陣的戰馬。不是一個概念,沒辦法比對。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1-4-24 09:33
回復 腆仔 的帖子
套馬,做為高原騎兵中的馴馬兵,也算基本功之一。不過不是影視上看的蒙古牧民用的套馬桿,而是藏族牧民用的用牦牛毛編的長繩,掄起來加速后甩出形成一個圓圈,套到目標上。即可騎馬追套,也可在地上使用。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1-4-24 11:53
回復 六角車 的帖子
好文采,好技藝!超贊!哈哈
作者: andyany 時間: 2011-4-25 16:38
原以為老師是以靜制動型的,沒想到動起來也是強悍得不得了。
作者: 揚天測量 時間: 2011-4-28 10:59
很羨慕
很佩服,所以很認真,速度可能沒有那么快,軍馬也達不到那個速度,可能是筆誤
作者: 腆仔 時間: 2011-4-28 16:06
老前輩所說的那種套馬方法感覺很像美國的“西部牛仔”的套馬手法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1-5-29 08:54
關于戰馬的速度,我專門測過,以五百米為限,連隊的大部分馬可達到30秒左右,有個別馬達到15秒左右,這還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根據戰史記載,抗日戰爭時有一匹馬日行500多華里,那是少有的個例了。
作者: 無心2010 時間: 2011-5-30 19:09
六角車 發表于 2011-5-29 08:54 
關于戰馬的速度,我專門測過,以五百米為限,連隊的大部分馬可達到30秒左右,有個別馬達到15秒左右,這還是 ...
呵呵,專業的數據,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作者: smxkjt 時間: 2011-7-20 16:52
過癮!
作者: bjyrh 時間: 2011-7-21 13:59
原騎兵第五師吧?我看過回憶錄《騎兵戀歌》
作者: xiongjie-sky 時間: 2011-8-12 15:05
很是佩服,六十多歲還可以騎烈馬
作者: 六角車 時間: 2012-3-27 16:38
揚天測量 發表于 2011-4-28 10:59 
很羨慕很佩服,所以很認真,速度可能沒有那么快,軍馬也達不到那個速度,可能是筆誤
想不到我服役的那個騎兵連隊,現在還在繼續執行戰備任務,而且還被發表在網上,標題是《走近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惟一一支騎兵分隊》如感興趣,請打開看看。
作者: USACHINA 時間: 2012-3-27 21:39
高手在民間!臥虎藏龍
作者: 翱翔天下 時間: 2012-3-29 14:53
我只能說您真是老當益壯啊,身體真好,我很擔心像我這樣一天要在電腦面前做10個小時的,到60歲時還走得動不。
作者: 曠野寂星 時間: 2015-6-1 17:19
佩服前輩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