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如何提高SolidWorks裝配體性能 [打印本頁]

作者: verysedate    時間: 2011-3-12 12:15
標題: 如何提高SolidWorks裝配體性能
本帖最后由 verysedate 于 2011-3-12 12:42 編輯 , [/ t, }+ r2 ?6 c+ o" c' j- m

% t9 N  `) N# O6 W0 }3 W
如何提高SolidWorks的裝配體性能
SolidWorks是一個優秀的、應用廣泛的3D設計軟件,尤其在大裝配體方面使用了獨特的技術來優化系統性能。本文給出幾種改善SolidWorks裝配體性能的方法,在相同的系統條件下,能夠提高軟件的可操作性,進而提高設計效率。4 C" t6 f7 b* e. p6 M7 C! O4 B
眾所周知,大多數3D設計軟件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隨著裝配零件數量和復雜度增加,軟件對系統資源的需求就相對增加,系統的可操作性就會下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種:一是計算機系統硬件配置不足,二是沒有合理使用裝配技術。本文對這兩種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d9 Y* e" P  ], s  z6 h& j
一、計算機系統配置不足的解決方案
0 w1 D, s8 R' ]- @/ a/ j( M
; ?$ n4 L- F, Z" V3 j% J
SolidWorks
使用過程中,計算機硬件配置不足是導致系統性能下降的直接原因,其中CPU 、內存、顯卡的影響最大。如果計算機系統內存不足,Windows就自動啟用虛擬內存,由于虛擬內存位于硬盤,造成系統內存與硬盤頻繁交換數據,導致系統性能急劇下降;CPU性能過低時,延長運算時間,導致系統響應時間過長;顯卡性能不佳時引起視圖更新慢,移動模型時出現停頓現象,并導致CPU占用率增加。

5 [. n1 b2 P( |9 }3 N* a, I. x5 ~運行SolidWorks的計算機推薦以下配置方案:

. m3 ~# Q0 h- k, b
) k8 b/ c2 D# k" ^( N) ICPU
:奔騰以上
5 [# a- G: @/ l
內存:小零件或裝配體(少于300個特征或少于1000個零件),內存最少為512M;大零件或裝配體(大于1000個特征或2500個零件),內存需要1G或更多;虛擬內存一般設為物理內存的2倍。

& I0 b# O6 x+ f1 _0 _顯卡:支持OpenGL的獨立顯卡(避免采用集成顯卡),顯存最好大于64M

& p! r! H7 Z/ Q6 L7 J' t; x對于現有的計算機,使用以下方法分析系統瓶頸,有針對性地升級計算機。

- N3 y; G8 G" G' Q% p/ I/ e4 E6 k: k# t* v/ {
(1)
SolidWorks使用過程中啟動Windows任務管理器,在性能頁,如果CPU的占用率經常在100%,那么系統瓶頸就在CPU或顯卡,建議升級CPU或顯卡;如果系統內存大部分被占用,虛擬內存使用量又很大,操作過程中硬盤燈頻繁閃爍,這說明系統瓶頸在內存,建議擴大內存。以筆者的個人計算機為例:如圖1包含2500個立方體的裝配體,CPU利用率正常,內存偏低,系統操作性能有些下降。如圖2包含10000個立方體的裝配體,CPU利用率100%,物理內存不夠,啟動了虛擬內存,此時系統操性能急劇下降,無法正常進行設計工作作。 [attach]206714[/attach]
(2)使用SolidWorks RX(性能診斷)工具測試您的計算機系統是否滿足SolidWorks的需求,該工具得出更加詳細的診斷結果和建議。如圖3 SolidWorks Rx診斷報告,SolidWorks2006版以上軟件包含該工具。 [attach]206715[/attach][attach]206715[/attach]
二、合理使用裝配技術提高系統性能的解決方案 : {! e* W& Z) C  s' e, R$ A" _
# D  Y4 z( s1 R/ K1 t, E1 T5 {" j2 v
1.
輕化零部件
, @  _2 ]8 A5 ^" {/ g# d" tSolidWorks裝配體中,零部件有多種狀態,分別是:還原、輕化、壓縮、隱藏。不同狀態的零部件占用不同的系統資源。零部件的各種狀態定義如下:, U8 ^/ ^! n5 l
還原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完全裝入內存;
: T  t8 ?( A- {3 a+ `+ l6 R( r( I) U輕化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部分裝入內存,只在需要時才裝入內存并參與運算;
& P- T) O' D4 p, |& M/ P壓縮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暫時從內存中清除,零件功能不再可用也不參與運算;
, s; w1 z; h4 E. s隱藏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完全裝入內存,但是零部件不可見。
9 h/ ~1 y( K1 ?8 n: K# y5 n零部件在各種狀態下的性能比較如表1

作者: verysedate    時間: 2011-3-12 12:18
回復 verysedate 的帖子
& V" K- w! C. H( F, N
" R; s7 m1 a6 J
二、合理使用裝配技術提高系統性能的解決方案 * I1 M) z: K) P. H" R$ [

* K& C" ~7 Z% s" T! h6 {: z& b# S1.
輕化零部件
% V/ i% Y( Y. X9 m! M0 @
SolidWorks裝配體中,零部件有多種狀態,分別是:還原、輕化、壓縮、隱藏。不同狀態的零部件占用不同的系統資源。零部件的各種狀態定義如下:

+ }$ y$ S4 \; z還原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完全裝入內存;
: h0 f5 I$ u& R- l4 j5 [& u0 W
輕化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部分裝入內存,只在需要時才裝入內存并參與運算;
5 K1 E( T" X- ?. z3 w' K; Z
壓縮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暫時從內存中清除,零件功能不再可用也不參與運算;
, c5 {* E6 Q2 g6 H
隱藏狀態:零部件的模型信息完全裝入內存,但是零部件不可見。

- T/ [. q8 n' M7 o2 h零部件在各種狀態下的性能比較如表1 [attach]206716[/attach]
零部件占用系統資源越多,系統總體性能下降就越多。通過表1得出,輕化零部件使裝入和重建模型的速度加快;壓縮零部件不僅加快裝入和重建模型的速度,還加快了顯示性能;隱藏零部件加快顯示性能,但不能改變裝入和重建模型的速度。通過綜合使用不同的零部件狀態,設計人員能獲得更高的裝配體性能。
/ R4 s7 u% X! X  ?( G  o5 \( ?0 X/ l: h& E. T  h, v+ P
2.
使用簡化零部件( Y7 {! G" ~0 C1 S' t  P
零部件大都帶有裝配體不必要的模型信息,如裝飾性圓角、倒角、部分孔、凹槽和凸臺等。如果零部件把這些信息帶入裝配體內,就會占用部分資源,降低系統性能。設計人員通過創建零部件的簡化配置,壓縮不必要的信息(如圖4所示),簡化零件資源消耗,裝入/重建模型時的速度就會更快。另外,裝配使用簡化零部件后,選擇和瀏覽模型就更加容易,設計工程圖時,也不會顯示不必要的細節。
[attach]206717[/attach]
3.使用裝配體配置
0 u; E" f* L! I3 _" Y裝配體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一般針對裝配體某個模塊進行集中操作。如圖5的電控柜,設計人員分別設計電容、熔斷器、柜門、銅牌等模塊。設計銅牌時,熔斷器、柜門和開關等與銅牌沒有任何關聯,它們的存在不僅降低系統性能,還會干擾設計人員的視線。所以設計銅牌時,設計人員通過壓縮熔斷器、柜門等不相關的零部件,就能明顯提高插入和重建模型的速度。圖5 a)b)c)分別給出未簡化、簡化和使用裝配體配置的三種圖例,分析如下: - K& ?( X3 |$ B" `# q3 Q3 l: ^. \* U
0 v& e  Q) D3 q' `  }$ G3 ^
(1)
5 a)所示的未簡化配置圖例,裝配體中顯示很多細節。如:立柱上的孔等,這樣會消耗大量系統資源,導致插入/重建模型速度慢,顯示速度慢,拖動模型時出現明顯的停頓現象。 ; l  s/ ^+ C, N8 r2 }4 `# C
; {5 A  Z# Q3 D8 v
(2)
5 b)所示的使用零部件簡化配置圖例,零部件的很多細節都不顯示也不參與運算。這樣插入/重建模型速度明顯提高,顯示速度明顯的改善,拖動模型時基本沒有出現停頓現象。
: E8 h7 o! s7 w3 _3 X: x! \  e9 G* H2 j- l% L. J* Y% V/ I' o& i3 O
(3)
5 c)所示的使用裝配體配置圖例,在設計銅牌時,使用裝配體配置,壓縮掉不必要的零部件,并使用簡化配置,使插入/重建模型速度大大提高,顯示的速度也有很大的提高,拖動時不再出現停頓現象。
% u, J7 K# b  _( q) g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同等條件下,使用裝配體配置得到的系統性能優于使用簡化零部件的性能,使用簡化零部件得到的系統性能優于未使用簡化零部件的性能。
; E6 `2 @1 ?5 m; y: b) _2 u設計人員根據裝配體的功能模塊,分別創建裝配體配置。設計時根據需要切換到相應的配置,這樣與在整個裝配體內設計相比,局部設計能大大提高系統的性能。 [attach]206718[/attach]

作者: verysedate    時間: 2011-3-12 12:20
本帖最后由 verysedate 于 2011-3-12 12:23 編輯
& c+ L3 @9 a7 O: m% U: }# o' K  U/ z% l
4.使用子裝配體, Z7 `( Z9 ^! o0 B& u1 B  p" ]
裝配體設計中,部分設計人員在單個裝配體內裝入大量零件,而不使用子裝配體,使單個裝配體內同層零件過多導致以下問題:

3 q& i8 K5 F' i7 m  h" X2 S! E' c# g2 M- V" [2 ^
(1)
插入/重建模型速度慢:同層零件過多,每插入一個零部件或重建模型時,所有配合關系、幾何信息都重新計算,這樣就占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如果裝配體劃分為多個子裝配體,整體操作時,就不計算子裝配體內的配合和幾何信息,使計算量大大減少,提高系統性。
$ }; |( s/ ~- _3 r. ^# K

( ~9 t1 {$ _2 W6 q(2)
查找指定配合困難:如果同層零件過多,配合數量會更多,這樣就很難在其中找到指定配合。一旦配合出現錯誤,分析和更改就十分困難。按模塊劃分子裝配體,錯誤就被限制在子裝配體內,分析查找錯誤就會更容易。
/ Y  ^1 K5 R+ ~4 Y! F4 i0 f7 U

7 }( f; k$ L2 Y9 z; i(3)
查找零件困難:如果裝配體內零件過多,那么要查找指定零件就變得十分困難。把零件劃分到不同子裝配體,按樹型結構查找就方便得多。

# l" Y  J3 w" ?& m5 j所以設計裝配體時,按照功能模塊劃分子裝配體,這樣整體結構就更加清晰,更改和排查錯誤更方便,同時也縮短插入和重建模型的時間,挺高系統性能。

/ |& @' V  @% O8 I  g4 E  p! C- i5 ?6 \0 `
5.
使用大裝配體選項

1 X& }2 |  Q& i/ T0 ?2 y7 H  Y! {, r8 s" [. ?8 l+ N
SolidWorks
對于大裝配體設計作了大量的優化。通過使用選項中的大裝配體選項就可以優化軟件的系統設置,提高大裝配體的性能。當大型裝配體模式打開時,以下選項在其各自系統選項頁或工具欄中不可使用(變為灰色),并且如表2所述自動設定。當大型裝配體模式關閉時,選項返回到其先前設定。 [attach]206720[/attach]
三、結束語
  x' o  L+ F/ t' `通過升級計算機硬件可以直接提高系統的性能,通過合理使用裝配體技術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獲得最佳的系統性能,綜合使用以上方法能以最小的代價提高設計的效率。

作者: IORI23    時間: 2011-3-12 12:34
看過之后  發覺自己對sw了解的還是太少了  謝謝樓主
作者: suncaishui    時間: 2011-3-13 23:45
感謝樓主總結,樓主辛苦了。
作者: dawn_ag    時間: 2011-3-14 12:29
帖子好長啊,先收下,慢慢看
作者: pish    時間: 2011-3-14 19:24
對我非常有幫助,謝謝樓主
作者: 未完不續    時間: 2011-3-15 12:30
很受用,謝謝樓主分享》
作者: 風追云    時間: 2011-3-15 15:04
這個可以有加分
作者: free-fly-h3    時間: 2011-3-15 22:52
不錯,現在都是用SW,CAD都忘差不多了
作者: wjh520    時間: 2011-3-27 22:26
感謝樓主總結,樓主辛苦了。
作者: sylwxj1980    時間: 2011-3-31 13:20
有體會,學習了,不使用子裝配體,裝配零件太亂了
作者: 9782350xy    時間: 2011-3-31 22:06
每次將子裝配體加入新的裝配體時,原有的配合關系都不能用了!
作者: a1000777    時間: 2011-4-1 09:23
帖子好長啊,先收下,謝謝樓主5 z& q( {* I, D8 K+ z, {/ g: }

作者: JUST_DO_IT_NOW    時間: 2013-2-1 10:11
謝謝樓主奉獻
作者: gaokkk    時間: 2013-2-12 09:01
以前感覺能畫出就好,這些細節沒去注意,所以今后要多向高手們學習。
作者: shudapeng    時間: 2013-2-27 21:53
好貼,
作者: stinby    時間: 2013-3-27 19:33
電腦配置有點過時了吧?
作者: shudapeng    時間: 2013-3-29 11:39
好貼,加分
作者: 半生緣YH    時間: 2013-4-5 17:48
本帖最后由 半生緣YH 于 2013-4-5 18:04 編輯
+ y9 h4 e$ @' I+ O, V( n0 o9 d# X( N/ }# @4 B
不錯,感謝樓主的分享!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