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
標題: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國際化戰略報告(中篇) [打印本頁]
作者: 英德康 時間: 2011-3-6 13:01
標題: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國際化戰略報告(中篇)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國際化戰略報告(中篇)
上篇中,我們講到了危機下國內市場的重要性,2009年以一場危機重拾起國內市場。2009年是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第8個年頭。在這8年中,國內有多少企業走出國門加入海外投資的浪潮,受經濟政策的帶動,工程機械行業雖從理論上處于行業周期發展的“波谷”,
, t& g0 v8 J$ H& c# h7 x
' w1 X8 R5 w3 o7 F$ ?, i二、危機中的中國式資本輸出
( v0 ?% r. g$ P% x% z; V7 G% V" z, }8 G* y+ T, M, [
2009年1~8月,機械業的內銷量增速繼續保持著逐步回暖的態勢,但大部分產品的出口同比增速仍呈負增長。不過,政府的出口刺激計劃和中國企業的對外工程承包將有利于工程機械出口的恢復和增長,尤其是履帶式起重機、推土機和汽車起重機,將受益于資源國內需求回升。同時,隨著國內建筑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將進一步拉動工程機械的出口需求。
- m! a+ v9 Y" E. M0 z
# _$ q# k8 g) J9 F+ ]5 M7 q在此次經濟危機中,國際資本市場最活躍的因子就是中國,今年以來,中國企業逐漸開始其海外并購計劃,這其中雖然失敗多于成功,但也標示著一種新力量正在崛起。
4 ^) P" \! G8 I0 f% ]' h B7 E! A( T
. i# W" n+ j4 u$ Q W在工程機械領域,2008年9月,中聯收購意大利工程機械公司CIFA,一舉成為世界最大混凝土工程機械制造供應商;繼進入美國、印度創辦生產基地之后,2009年1月,三一在德國投資1億歐元建立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2008年12月6日,徐工在海外的第一家裝配廠在波蘭羅茲省沃維奇市落成,預計2009年下半年投入生產。徐工集團在巴西東北部設立組裝廠和銷售中心,并可能將巴西發展成為輻射周邊國家的銷售平臺;2004年柳工在澳大利亞成立了第一個海外子公司,2007年8月27日,柳工印度公司在印度首都新德里OkhlaIndustriesAreaPhaseⅢ工業區正式掛牌成立。2009年7月,柳工印度生產基地正式投產。
# p1 H6 H1 P i/ M/ `
: H5 Y. H5 U% g7 C) c8 B! l徐工、中聯、三一、柳工等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雖分別用不同方式實施自身的國際化,但其根本的市場并沒有改變,國內依然是他們最大的市場,國外市場依然只是附屬(很小的)。對于已經喊了近十年的“國際化”這個詞,頗有一些對不起這個稱呼的意味。但是沒有辦法,無論從實力還是眼光,無論從產品質量和技術本身還是從制造水平和管理經驗,中國企業只能實行“高筑墻,廣集糧,再圖長遠”的戰略。
5 j% N& c% ?% A) k! d- x, z( r
5 v; J3 `- C, H: }8 \
在這些名目繁多,但大同小異的“國際化”進程中,各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推出的策略形成了工程機械行業第一波真正的“國際化”風潮。而中國企業認為必須“國際化”的原因,卻是時勢所需。
7 ^; U: Z/ K7 I" h% {' z
0 P! i3 J Z5 `) z
國際化有利可圖
( H$ d; q5 [$ ~$ T1 `( h
6 {7 M& N4 q9 }* D5 G0 H在商逐利無可厚非,但把“國際化”標榜成“國家和民族救星”也大可不必。在商言商,一句話,適度的“國際化”對于資本積累過程中的企業有利可圖。中國企業以低成本為最大優勢,以全球配套為根基,肆無忌憚的沖擊著全球市場,這樣的“國際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攪局者”更為準確,以至于在一些大型國際展會上,有一些外企看到中國企業生產出的新產品便高呼“中國人進來了”,雖是笑話,但也道出事實——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策略有問題。
. j4 ~$ ]+ x4 F. k
- V! |& w. j+ u7 b
在海外市場上,不斷創造滿足當地需求的高度差異化產品,并在海外市場主流渠道銷售主流產品,最終實現以高度差異化創造高附加值的利潤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之路。
7 O" o( T" J7 t9 p$ l1 B- Z
9 @9 M% P. x3 ?" T9 d; O
有限“國際化”迫不得已
. x7 X1 [2 c y# N7 ^
* y" o; ^, _+ f: t' j3 Q4 o4 h除了利潤之外,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還建立在當前國內市場的競爭局勢之下,國內主要的工程機械生產企業負責人均在公共場合不只一次的表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產能已經出現過剩,產業周期內可能會出現大整合。而面對國內市場競爭的特點,擴大海外銷售和布局,成為一種有限的“國際化”進程。大企業通過走出去消化競爭帶來的不利因素,小企業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加速資本積累,保存自己,可以說,這種有限“國際化”進程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現象。
4 i) ~4 ^3 m9 ?' }$ H1 f0 w
% ~% F W9 f; w& i" [4 g國際化可抵御風險
2 P$ V6 d0 j6 E' @% L
( Y+ G8 p: H6 v( V0 _$ x; F7 }% z9 s不可否認,在本次經濟危機中,行業內主要企業受影響都很大,國際化程度與波及程序成正比,但也不得不承認,從歷史上看,正是由于企業的國際化日益加深,也增加了企業抵御經濟低迷和危機的能力。卡特彼勒的經驗告訴我們:海外市場與本土市場的均衡發展有助于其抵御單一市場經濟波動對產品銷售的影響,在美國1929-1932年和1974-1975年的兩次經濟衰退中,正是海外市場業務幫助其抵御住了風險。
* K$ n# J) Q2 ]% g) y0 w/ r& c/ o5 m" W5 L" K2 E( m4 ]+ p/ @
國際化步伐因人因時而異
# c6 ^. ]8 [. C; M- Q; p% B3 O3 E# O8 ?3 d
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之所以如此艱難,一方面是因為市場體制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卻是中國當前制造與管理水平與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不相匹配,企業在根據自身特點實施收購、海外建廠、控股等一系3 V7 U. ^1 L2 U- I
列“走出去”方式時往往會因為以上原因給別人作為“嫁衣”。在中國主要生產企業中,跨國并購和海外建廠(研發中心)者都不乏其人,但單就“國際化”這一標準來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企業是實質意義上的跨國企業。
. j; Q* W! W5 J$ \
" t. u3 k+ q& q' N' m$ g三、新興市場的福音
% L% Y% U+ p1 o' D
6 R+ R3 Q( D9 C/ b/ E5 m2009年世界經濟深度下滑已成定局,發達國家經濟普遍衰退,發展中國家未來受到的影響可能比發達國家更嚴重。我們必須利用好“土豆效應”:搶占基本商品市場,并千方百計開拓新興市場。對以出口導向為主的中國而言,要順利渡過金融危機,應大力加強對新興市場的控制力。金融危機下市場整體需求降低,新興市場的生產和采購也會減少,市場的流動性也在降低。對于那些希望進入新興市場的企業來說,新興市場存在的信息少、信用風險、匯率風險等因素都應在制定企業戰略中充分考慮。
% c- L% Z- U2 ~6 s7 y
6 A2 [/ b U3 B$ _ c7 o6 o1 T新興市場被認為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救命稻草,尤其是“金磚四國”被寄予厚望,甚至有許多投資機構的經濟學家對新興市場高呼“兩個經濟增長極”、“新興市場風景獨好”。對于世界經濟而言,新興市場正變得格外重要,它們不僅僅提供資金,更將提供市場。從長期來看,市場可能比資金更為重要。
. w) C! t; \% [# U! ?, L' q7 A! H o. ^8 S, V$ n8 }. X0 E# \2 I K
“金磚四國”一詞之所以從誕生那一天就受廣泛關注,與其說是這四個國家代表新興經濟力量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對原有力量的沖擊,倒不如說是世界經濟需要一種新的精神推動力。而這種精神力量中,中國無疑是最受關注的。
$ ^& G- a5 o1 P& s6 a5 E
" }9 P, z' M& a+ ?+ d. E一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快;二是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其他“金磚”三國也基本上是基于同樣的理由入選。但真正突顯中國的是另外的原因,一是中國市場正逐漸敞開的大門;二是中國人均消費水平提高;三是中國正步入一個持續發展的歷史進程。正是基于以上三個原因,對中國經濟悲觀者是緣于此,對中國經濟樂觀者也緣于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1月經濟增長預測最新的數據,2009年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分別為-0.7%、6.7%(目前看來保8應該不能問題)、5.1%、1.8%和-0.3%;而在2008年,這些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分別為6.2%、9.0%、7.3%、5.8%和1.8%。相關機構估計,2009年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1.1%。
4 d( G0 O8 L8 l! |2 a2 L
! H- X6 ?4 z" L: `在談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之時,無可避免的要提到中國企業步伐、方式、特點及關注的市場,以下就當前中國工程機械主要市場作如下簡述:
) b. P6 I' T$ ]
" l; M8 S6 k# X1 ~+ \
國際市場,不同于中國市場,經濟形勢仍不樂觀。目前歐美經濟雖已出現復蘇跡象,但速度較慢,目前工程機械出口僅略有好轉,但2009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將同比負增長已成定局,下半年降幅逐漸縮小。當前的主流聲音是:世界經濟到2009年下半年或2010年將觸底,然后出現小幅反彈。在這段近3年的時間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好進行擴容,金融危機過后,預計今后我國工程機械的出口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會逐漸上升,預計2012年世界經濟恢復后,這一比例將逐步達到35%左右。
5 H9 F" k8 e7 |7 @9 J X
: K% Q6 z& Y% D7 f9 W& v
美國市場——預料中的低迷
0 l8 w& a/ B: b
7 [- Y6 n" I! G+ c目前美國房地產業依然很低迷,預計建筑業支出2009年將同比下滑嚴重,2010年開始小幅上升,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刺激政策,美國GDP出現了2%~3%的同比增幅,下半年增幅縮小,而利率會逐漸升高,原材料價格將上漲,預測2010年下半年,原材料漲幅將超越通脹水平。美國工程機械行業2009年下半年仍處于緩慢恢復的過程,2010年將同比上升5%,而2012年以前難以出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另外,在歐美等成熟市場中,租賃作為銷售的重要渠道,這一部分的消化能力將隨著銀行、金融系統逐漸恢復,但恢復情況很難保證,受此影響的還有拍賣、網絡等銷售渠道。
% y8 u6 W& U0 ], j3 e2 {+ o: B, q3 V6 T1 d9 G# l" C
中東市場——領頭羊?
; b! Y+ |+ N( T3 R7 y) J4 ], j
5 {$ A. m) E" t2 b' n
毫無疑問,2009年是屬于新興市場的一年。在經歷金融危機的嚴重考驗后,中國對美日歐等主要傳統出口市場持續下降,但是對東盟、中東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形勢較好。同時,我國商務部也提出了“在力求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引導企業下大力開拓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的發展方針。
! Y- E% P. L, ~3 ?! n8 `3 @+ ?4 u4 J$ j: Q1 w( j9 j* [5 W
目前僅迪拜酋長國有總值達3000億美元的在建項目,使用的建筑起重機占全球12.5萬臺的24%,達3萬多臺。由于中東國家承包商們大力采購機械車輛設備,用于建設機場、港口、道路、度假中心、主題公園、居住和商業城區,以及人造海島等等,該地區建筑機械設備市場在未來5年內,將進一步大幅增長。同時,對二手機械的年需求量也將超過15億美元。
, \! e! n4 k5 \! @' C
! S: K, x, Q- U. p, y1 G6 L8 r
2008年海灣地區建材消費超過800億美元,平均年增長17%,其中阿聯酋與沙特占據了中東80%的建材市場,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建筑業正呈現出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七星帆船酒店”、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等舉世聞名的建筑,把迪拜塑造成為一個全球閃耀的“旅游明珠”,繼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