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設計師眼中的世界:棄質描量 [打印本頁]

作者: 無能    時間: 2011-1-1 22:37
標題: 機械設計師眼中的世界:棄質描量
本帖最后由 無能 于 2011-1-1 22:38 編輯
; d% U8 ]0 N0 ~
1 a- D/ P* m% A; T: V  j5 }
    這是敝人新年第一帖,首先祝大家新年愉快!
    我對于西方科學的那一套研究方法,西方科學的那種世界觀,已琢磨的有點心得了,現在缺的,是一個萬能試驗室,一個萬能測量儀,一位數學家朋友,再加上穩定的時局,有此四樣,假以時日,無所不能研究。
    西科之世界觀,世界無神秘感,一切現象之間由不變的規律聯系著,可用代數來描述。對現象背后本質的探求,因其不可被究竟知道,于1600年前已被揚棄,取而代之的是只看量間關系——并且認為量間關系就是事物的本質!這也就是畢達哥拉斯所說的“萬物皆數”。于是研究者就拋卻了心理負擔,一切現象都顯得那么透明。以這種觀點,當我們說道未知現象時,其實說的是現象的量間關系未知,簡單的說就是方程的未知而已。
    將世界看的如此簡單,不免讓人懷疑這是否正確。每當我懷疑自己的這個結論時,我就想到行星運動方程,想到那堆積如山的演算紙,想到那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想到那耗費畢生心血的結果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方程時,懷疑就退去了。
    人不能把握變化,人只能把握不變;人不能把握運動,人只能把握靜止。智者視變化為不變,視運動為靜止——將運動視為靜止時刻的無窮集合,并借助任一瞬時狀態與時間的一一對應,也就是函數概念,間接把握住了運動,進而就把握住了整個世界。也就是說,以這種觀點看世界,運動消失了,一切都是靜止的,可以讓我們靜靜的來研究。
    根據徹底的棄質描量觀點,所謂碳含量越高則鋼強度越高的說法就是不重要的,它不過是對“碳含量——鋼強度”對照表的一種解釋,不過是為了符合我們人類習慣于探求原因的心態而已。于是,這種解釋就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以抹去,因為它看起來似乎……有些多余。將這個解釋抹去,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們“人為”的抹去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這有什么好處呢?它讓我們不再琢磨現象的背后原因,進而徹底的放棄它,也就等于放下了心理負擔,從而更加專注于量間關系。西科學家的論文里面,看起來全是毫無意義的冷冰冰的代數,少有對原因的描述,就是這個原因。大家找本國際論文集來看看,就知我所言不虛。
    在持這種世界觀的設計師看來,事物的大與小并沒有什么差別,并沒有什么優劣,只不過是各自有著自己不同的對應而已。每秒一億轉,比每秒一轉高級嗎?一點也不。每秒一億轉,對應著一大堆自己的參數;每秒一轉,也對應著自己的一大堆參數。僅此而已。
    視動為靜的方法,被控制論用來描述機器,說機器不過是一系列靜止狀態的變換而已,比如機器狗。那么如何完整的把握住機器,比如說就這個機器狗呢?用代數。每一種機器都有一種對應的代數學,即使是一部簡單的千斤頂。
    視動為靜,描寫量間關系,做這種研究的工程師,要有與世無爭的心境,連愛國的熱情都不能有。若有此熱情,眼看國家工業處處落后,心中必然急躁,一急躁則心不安,心不安又如何能做好研究?據此觀之,整天在網上發貼憂慮國家工業落后的人,在發完貼后,心潮起伏,能看得進書嗎?必須抱一種國家興衰與我無關的,似乎置身事外的心態,才能學有所得。因為宇宙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旦心急,學習就無法深入。照此法堅持下去,若能有所發明創造,為國家做貢獻,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會有人說他不愛國嗎?不會。所以不言愛國,愛國盡在其中。
    那么量間關系,到底是不是事物的本質呢?答案是:不是!它只是西科這種方法的特殊要求。它“假說”了世界的本質。雖然它并沒有發現世界的本質,但是它對發現物理規律很有用,并且有效。
持這種世界觀的設計師不會為他的設計激動,他只會為造物主所創造的這和諧的一切而陶醉,為他這種窺探了世界奧秘之一斑的卑微方法而慚愧,從而就更加對造物主心生敬畏。所以西方古來之大科學家,或開始或最后,都走入了宗教,由衷的信了神。
    純粹量間關系的描寫,簡單說就是數學。西方數學,就是西方的哲學!其實數字,并不是數字,你盯住阿拉伯數字看上一會兒,發現它也不過是一個符號,表達離散量“彼此不同”這個區別的符號而已。三與二,最大的區別不是三比二大,最大的區別是它們之間的“不同”。西方數學就是用符號來表達的“客觀規律學”。
    最后必強調一點,棄質描量的現代西方科學并非惟一真理,它只是迫不得已而采用的一種方法,一種有效的方法。有了這點說明,我們對西科的認識才會全面而不盲目。
    吾閑暇時常憂慮吾國運,吾國吾民何日能趕上列強,西方科學技術的命脈在哪里,如能將此命脈尋出,加以研究,或可青出于藍,師夷以制夷,亦未可知。經過吾窮年累月的尋找,嘔心瀝血的思考,終將現代洋科學的來龍去脈尋出,并將其精髓剝出,現原原本本,畢陳于此,以獻我同道。

作者: 英武殿大學士    時間: 2011-1-1 23:26
無能大師又出來說話了,熱烈鼓掌
作者: 未完不續    時間: 2011-1-1 23:48
搬個板凳聽講                    
作者: 火舞狂沙    時間: 2011-1-1 23:59
沒有搶占到第一個沙發……樓主見解獨特!!!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11-1-2 00:13
樓主能把微積分這樣描述出來,強人啊
2 c. L* z' |" W4 y, g3 `- }! L所謂動靜,其實就是微量轉換而已
作者: free-fly-h3    時間: 2011-1-2 05:27
所以說在目前的人類階段,數學和哲學是兩大高屋建瓴,可以引領統治其他科學。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1-1-2 09:24
又一蛤蟆高足,樓主自薦聯合國,風投,世界名校,看有沒有誰給樓主扯淡的空間
作者: 4163646    時間: 2011-1-2 12:55
仁兄說的很有深度,學習學習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1-1-2 13:04
個萬能試驗室
4 ]1 S, \$ Y5 K一個萬能測量儀
& L& _! h+ e- Z( W! j9 i0 }9 {1 x5 l. B
不知道要有多萬能,我以前做過一些物性檢測設備,建過一些試驗室。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
# g& ]0 _1 X1 K+ u# Y
5 C& a( b) L, Y  G8 h1 s萬能測量儀是什么呢??
0 ?& ]3 m8 W' \: E+ w2 V6 j1 `4 \2 _5 i, n9 J! x+ p  L
望告知,
, s2 ^2 t4 V$ K5 ]9 c7 F6 P7 P/ e( b1 V' t0 e
無能大俠有所需,龍九一定不惜余力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1-1-2 13:20
那我能做到的不多。。。。。。。你看下航空航天配套企業有沒有合適的試驗室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1-1-2 13:44
無能佛法精深,非常人可比!: a8 l6 a* B( e8 o0 i: e. w

作者: 螺旋線    時間: 2011-1-2 15:24
雞俠的大作,說神馬也得頂。
作者: g2096    時間: 2011-1-2 22:38
西方數學就是用符號來表達的“客觀規律學”。好象沒聽過。我覺得西方數學就是邏輯學。
作者: 機-械-男    時間: 2011-1-2 22:53
很深刻,但是有多少人能為這樣的公式定理傾其一生呢
作者: 龍潭    時間: 2011-1-3 09:20
原來西方機械大師的背后竟是這種自然哲學觀,(或者說只是用這種自然哲學觀去解決問題)難怪西方的通信發展如此之快,與此也不無關系。
作者: wflliuyangmd313    時間: 2011-1-3 09:29
樓主的見識果然非凡啊,論述的東西基本都在哲學這樣高的層面上,佩服,佩服啊!不過本人佩服的可不是樓主的知識,而是難得的深入思考的精神境界!
作者: 獨?行俠    時間: 2011-1-3 11:42
深奧  難懂,不太好理解
作者: tigerguo1975    時間: 2011-1-3 11:48
大俠太深奧,我這種菜鳥只有頂的份了。
作者: 聽竹    時間: 2011-1-3 13:16
萬能,估計只是個概念,沒有實物的。
作者: 阿甘阿濤    時間: 2011-1-3 14:00
說的怎么深奧,要好好理解一9 }+ @. y% r" T2 v: s4 k7 m; d

作者: 西門    時間: 2011-1-5 23:46
        西方的那些大俠可能并非是這么想的。而之所以這么做,之所以這么一直發展著,我倒是覺得,這是因為他們在哲學上的思考不如東方的那樣一竿子到底,搞的那樣直白透徹,所以退而求其次,研究事物之間的聯動關系去了,方有后來的成就。而東方的哲學倒是透徹,對事物卻往往直指核心,一言蔽之,對事物之間的關系無意量化。個人感覺,要想活的舒服,要學西方的科學,掙錢養家不就是靠這一套么,而要想活的明白,要學東方的哲學,畢竟人活一世還是要有個安身立命的去處。9 @9 I; X' k  f3 m: q) }! S
     & I' n' t: h: [+ I1 \( @( n3 |( }
     再看無能大俠的這個帖子,倒讓我覺得這其中暗合佛家的世界觀:緣起性空,真空妙有。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1-1-6 09:05
回復 西門 的帖子9 |( F$ _7 P% w+ {8 _( C0 m
# B& }5 |( H3 C1 }) Q/ d
西門也是此中高手啊。看來數學,哲學這些還是不少人喜歡啊。
作者: 20002009    時間: 2011-1-6 16:17
深度。。。。。說實話我沒看明白,學習下
作者: 木之易    時間: 2011-1-6 19:58
一點拙見:; l, D( i9 }9 l* [- i( `( x
什么科學往深里研究其實都是哲學。。。
作者: 英武殿大學士    時間: 2011-1-6 20:35
看了那個視屏,感覺不錯
作者: tengzongxue    時間: 2011-1-7 08:52
果然高深。。。。。。。。。。。
作者: 門前的小木橋    時間: 2011-1-13 05:53
樓主總能發表一些獨到的見解。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1-1-13 14:34
回復 無能 的帖子
9 p+ x( U7 }9 D; p0 j
1 ^/ p) L! b8 l1 b; z+ M5 r看題目我還以為是要批判當下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現狀
作者: chixianhu    時間: 2011-1-17 16:52
言論自由,思想無界,放下
作者: cyc508    時間: 2011-1-17 16:59
無能萬能,了然心中。
作者: cjlcjlcjlcjl    時間: 2011-1-17 17:38
新年第一次就讀到這樣的好貼,就跟起床聽到喜鵲唱歌一樣。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1-1-17 17:51
你有做個科學神棍的潛質$ N7 d! j" l" e$ T

作者: 伊水茶緣    時間: 2011-1-17 18:27
             學習學習,呵呵
作者: tfbljck    時間: 2011-1-17 20:09
領教了。。。
: ]- b4 E; y* q, l. R$ x回味無窮啊 呵呵。。
作者: 沙漠軍刀2000    時間: 2011-1-17 21:43
到底是將機械呢還是講哲學?, p/ {0 r1 X5 @

作者: 宗道    時間: 2011-1-22 22:35
科學在西方,東方有玄學而已。所謂萬能,肯定無能。
作者: 梟龍    時間: 2011-1-23 07:20
怎樣的實驗室才算是萬能的呢?
作者: nlb0800    時間: 2011-2-15 20:40
這個好像深了一點 太難了
作者: TiGer86120    時間: 2011-2-15 21:02
來回看了幾遍,總算看懂個大概,寫的很有深度,謝謝樓主分享!!!
作者: zwlzwl121    時間: 2011-2-16 01:20
現在研究技術哲學的人還真不少啊,中國工程技術要出人才了,哈哈
作者: faner2009    時間: 2011-2-16 07:21
搶位置了也``````````````````````````````
作者: jin414760385    時間: 2011-2-16 09:23
是一個萬能試驗室,一個萬能測量儀,一位數學家朋友有了這些,大俠做什么研究那?
作者: hnuliyy    時間: 2011-2-16 10:34
西方百年的歷史了啊!!!
作者: JXG1215    時間: 2011-2-16 10:51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8 g& V0 z4 p" T$ I) s
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5 m1 r! y, O& {4 C" }6 z. i東方文化 無能大俠總結似乎也如此了 成無上心法 哈哈
作者: panxj0712    時間: 2011-2-16 15:56
東方文化的特點是什么啊???
作者: 與君的花束    時間: 2011-2-16 20:38
不敢茍同。
那么量間關系,到底是不是事物的本質呢?答案是:不是!它只是西科這種方法的特殊要求。它“假說”了世界的本質。雖然它并沒有發現世界的本質,但是它對發現物理規律很有用,并且有效。
  -----不僅僅是有用、有效,而是,這是唯一的方法。人的局限在于人的視角是受限的,只能從局部推測全局,而且,所推測出的“全局”也只是階段性的,因為一旦有人從更廣的視角去看同一個問題,就可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人不能先天地掌握事物的“質”,人所能感知的只有“量”,科學研究中能被引用為證據的也只有“量”,物理規律只能從大量的數據中總結出來,而不是靠“頓悟”之類不靠譜的方法中得來。但在晚輩眼中西方科學絕不是什么“棄質描量”,這也因晚輩雖學工科,但仍持理科思維不放所限。
作者: xjj651203    時間: 2011-2-20 11:56
確實值得一鑒,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作者: pwlzl    時間: 2011-3-4 10:30
大俠太深奧,我這種菜鳥只有頂的份了
作者: 0610310725    時間: 2011-4-14 21:31
剛踏進機械行業的后生還得向前輩學啊,無能前輩對機械理解的深度還是很厲害的
作者: mogeNINA    時間: 2011-4-15 11:22
我也來聽聽課,講的很有深度,很是深刻啊,大師,啥時候還有課能否通知一下敝人。
作者: yang198504    時間: 2011-4-15 11:40
看看再評價謝謝分享 ' L9 H, {% f; K4 o# `# _

作者: cingshan2002    時間: 2011-4-15 15:58
有點高深,不知對現實生活有何幫助,學習中。
作者: cuiwu    時間: 2011-4-15 16:07
學生只得學習學習,,,,
作者: stevenguo    時間: 2011-4-15 16:51
佩服LZ心靜如止水,設計人員,特別是機械設計人員,要脫離世俗的干擾才能對知識的沉淀,設計出精品(也不是好的作品,實用的作品).
作者: volitation    時間: 2011-4-15 17:02
太深奧了,很有大師講徑的感覺
作者: 均仁    時間: 2011-4-15 20:40
博大精深,令愚兄自嘆不如啊,領教了!
作者: 趙jia    時間: 2011-4-17 10:58
這4歲的怎不了。還是玩3歲的吧!。。。。
作者: xiaowuzh    時間: 2011-4-17 11:28
大俠太深,我這種菜鳥只有頂的份了。
作者: buttnofly    時間: 2011-4-17 13:59
侃的有水平。。。。。。。。。。。。
作者: caohf13    時間: 2011-4-17 21:28
聆聽大師之言                                4 u. q2 X  D) [5 T1 E" X. v; ~

作者: 機構探視    時間: 2011-4-17 21:57
要是有那么多的萬能的東西 就不需要研究什么了
作者: zhw469007538    時間: 2012-2-4 20:42
太深奧了,不能懂的、、
作者: LXNZJL52    時間: 2012-2-4 22:21
佩服作者,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和外國人的思維還有很大的差異
作者: 請叫我犀利哥    時間: 2012-2-4 23:56
無能大蝦   又來學習了
作者: hzhfjpt    時間: 2012-2-5 00:12
數學是人類最成氣候的工具,解釋分析世界自然也最為倚仗。除此之外,我們還能靠什么?
+ P6 [5 G4 ]2 L+ j. z我們5000年的工匠經驗才只能造出故宮,地動儀,造紙術等,' |3 ^' T2 ]8 Z- f* _
而西方的科學發展史向我們證明了數學的力量
8 w/ s) `0 ]; y4 V7 k西方能用數學解析的用數學,暫時不能的就經驗9 R8 @0 \. \! }- m6 X: x
而我們,還是很喜歡經驗
- D# p" U. A* _! c0 d因為經驗這東西是離散的,有一個經驗就是有一個經驗,和其他經驗不大關聯,
* u7 s) F% d: r. I: k但同時,經驗間的聯系,經驗的延伸發展以及到新高度,卻是那么得蒼白無力5 ^5 B. i: T9 ]8 a5 Y4 Z
我們是喜歡定性分析的國度,/ R4 P6 L& d1 z/ [
喜歡判斷是和非
1 N( f4 h4 i6 u  E系統的數學體系讓我們頭大和無奈
作者: 農夫山泉有點甜    時間: 2012-2-5 14:44
搬個板凳聽講3 A) l+ C, m; a, Q+ u1 }3 m
                                 
作者: ideau10    時間: 2012-2-11 10:42
說的怎么深奧,要好好理解
作者: 依然在路上    時間: 2012-2-11 12:27
我喜歡這種味道,機械是個專業,但思想不能機械,形而上之,是萬物相通的規律!
作者: harborluo    時間: 2012-2-11 13:07
深奧  難懂,不太好理解
作者: 錘頭    時間: 2012-2-11 15:26
你想說神馬{:soso_e110:}2 G5 Q$ \" l, ]3 Z% p" H. D  Q

作者: shuyf    時間: 2012-2-11 19:45
好好學習學習!0 L: z8 N* b; L% ~6 v& J+ ^/ p. O
增長增長見識!
作者: quanxi1215    時間: 2012-2-11 20:32
另加熬了,呵呵,不錯的想法嗎
作者: chm    時間: 2012-2-11 21:53
現在只能聽聽了,還悟不出大道理
作者: 余雪未溶    時間: 2012-2-11 23:14
搞技術的學點哲學很重要
作者: ideau10    時間: 2012-2-17 15:47
來回看了幾遍,總算看懂個大概,寫的很有深度,謝謝樓主分享!!!
作者: 那一抹星空    時間: 2024-7-14 22:05
可惜未能早生十年,11年才高中呢,哎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