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機械設備企業走出國門,經驗教訓
[打印本頁]
作者:
Jetcut
時間:
2010-12-5 10:56
標題:
機械設備企業走出國門,經驗教訓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和制造技術的發展,一些企業的產品已經走出國門,銷售到國際市場;一些大型工程承包公司,也已經走出國門,承擔一些國際項目的建設工作,這里面一定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圍繞這個話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的機械設備廠家,什么時候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全球化?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0-12-5 13:06
第一就是扎實,了解技術,了解世界,了解鬼子怎么玩,與鬼子站在一個平臺上一起玩,遵循人家的規則,因為你沒有規則,
第二,先玩到不賠錢,這是所有對象的基礎,一出國,就玩的賠得輸了褲子,再回來弄本身就困苦不堪的百姓,這種‘走出國門’不出去也罷,先在家里練拳,練的有點基本功再玩也不遲,
其他都不重要,都是胡扯,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0-12-5 14:00
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一個接軌,對要玩項目要求的了解,至于滿足程度,在于公司的實力。對于外戰,要做長足準備才行。
作者:
小蝦1111
時間:
2010-12-5 17:37
1.盡可能吸收先進成熟的技術。生產質量有保證的產品2根據用戶的需要生產合適的功能和價格的產品,不一定質優價廉就好。3售后服務要跟上。4最好先進行市場調研再開發相應的產品。研發隊伍要跟上,不能吃老本。
作者:
ysuyeyazj
時間:
2010-12-5 18:56
同意樓上的觀點,國內的產也應該國際有競爭力
作者:
823773831
時間:
2010-12-5 20:55
首先要敢于面對我們的弱點,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功力有多深,明白自己與敵人的差距。然后練好自身的本領,只有本領練好了才能與那些敵人干仗。
作者:
A逍遙浪子
時間:
2010-12-6 10:42
當然,鼎足世界是企業共有的目標,不過在實現之前,質量的保證極為重要,否則只是出國旅游一回而已
作者:
Jetcut
時間:
2010-12-6 10:57
2010年10月27日01:2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周揚
中國鐵路行業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計劃遭到了當頭棒喝。
10月25日晚,中國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中國鐵建(601186,股吧)發布公告稱,公司承建的沙特麥加輕軌項目預計將發生巨額虧損。按9月底的匯率計算,總虧損額約為41.53億元人民幣。
以中國鐵建為首的工程承包企業,從2003年開始拓展海外工程市場,在2006年以后達到頂峰,其業務范圍遍布歐、美、亞、非各大洲。但在迅速擴張、奪取訂單的過程中,這些海外工程企業的風險管理并未迅速跟進。
記者就沙特麥加輕軌項目的風險管理及相關索賠事宜致電中國鐵建,對方拒絕置評。
10月26日,中國鐵建復牌后股價大幅下挫,A股跌幅5.24%,H股跌幅達13.71%。
沙特風暴
沙特麥加輕軌鐵路項目,是中國鐵路行業進軍中東市場的首個項目。“雖然全長只有18公里,但受到中沙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談到這條鐵路的重要性時說。
中國鐵建希望該工程能夠成為樣板,為將來在中東地區收獲更多訂單打下基礎。
中國鐵建總裁趙廣發在接受沙特國家電視臺采訪時說,麥加輕軌鐵路項目具有三項世界之最:設計運能最大、每小時運量72000人;室外溫度最高,達50多度;同類項目工期最短,僅有18個月。
該項目自2009年2月開工建設,根據合同約定,將于2010年11月13日開通運營,項目總金額約17.7億美元。
然而,中國鐵建在公告中表示,項目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后,由于實際工程數量比簽約時預計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沙特業主對該項目的2010年運能需求較合同規定大幅提升、業主負責的地下管網和征地拆遷嚴重滯后、業主為增加新的功能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調整等因素影響,導致項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計劃工期出現階段性延誤。
公告稱,上述變化導致合同預計總成本大幅增加。按9月30日匯率折算,合同預計總收入120.70億元,合同預計總成本160.69億元,合同損失為39.99億元。加上財務費用1.54億元,總虧損額預計為41.53億元。
公告顯示,造成上述損失的根源在于“項目簽約時只有概念設計”,由于業主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及工程量的增加,令實施過程中合同預計總成本逐步增加。
山東大學工商管理系曾針對中鐵十四局在阿富汗的項目進行風險管理研究,該項研究的論文作者張晞指出,工程招標簽約時,最容易埋下工程變更的風險隱患。“工程招標時有些分項、分部工程是否實施尚未確定,而在實施過程中會根據具體情況增減某些項目,造成了工程量的變化。”
中國鐵建表示,“已根據合同向業主遞交了變更及索賠資料,業主承諾在項目結束后將成立專門委員會,商談相關索賠和補償問題。到目前為止,本公司仍在就上述變更索賠事宜與業主協商,尚未獲得業主的批準。”
山東大學的張晞表示,“隨著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競爭的加劇,總承包商對承包工程經營的成功與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索賠。有經驗的承包商從施工索賠中得到的款項有時可達工程總造價的10%-15%,有的可高達30%。”
中國鐵建公告稱,如果不能于2010年年度業績報告前就變更及索賠事宜獲得業主的批準,該項目預計將對公司2010年度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該公司財報顯示,2009年中國鐵建的凈利潤為65.99億元,2010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33.78億元,麥加輕軌項目41.53億元的損失將造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虧損。
風險管理憂患
中國鐵建在海外工程風險管理上的疏漏,為眾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中國鐵建大規模拓展海外工程市場。2006年、2007年、2008年共簽訂海外合同1769億元,分別占年度合同額的20.7%、31.6%、10%。
中國鐵建不斷刷新海外工程的新記錄。土耳其高速鐵路項目(12.7億美元)是中國建筑(601668,股吧)企業在西亞承攬的最大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與中信聯合中標的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項目(57.5億美元)是中國公司在國際建筑市場獲得的最大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
中國鐵建已在美國注冊成立公司,為即將展開的加州高速鐵路項目競標做好了準備。
在美國《財富》雜志今年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中國鐵建位居133位,在建筑行業排名第一。
但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中國鐵建承包的工程也不斷曝出風險。
由中國鐵建子公司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阿富汗公路項目,曾于2004年6月遭到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向施工工地帳篷里熟睡的中國工人開槍掃射,造成11人死亡。
2008年11月,中國鐵建位于尼日利亞的鐵路現代化項目被要求停工,原因是項目已被移交給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尼方重新界定了合同范圍。該工程合同總額83億美元,因合同變更造成的具體損失尚未披露。
而海外工程承包模式的變化,又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的風險。近年來,中國鐵建的海外業務,從單純的施工承包變為設計、監理、施工、運營總承包,從傳統投標變為融資競標,從輸出勞務變為輸出成套設備、技術標準。
沙特麥加輕軌項目正是采用EPC+O&M總承包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加運營、維護總承包模式)。
山東大學的張晞認為,總承包模式雖然憑借其業主傾向、綜合效益等優勢受到青睞,但對于工程總承包商來說,風險也變大了。在總承包模式下,承包范圍包括設計,所以還要承擔設計風險。對于一些“不可預見的困難”造成的風險,也要由總承包商承擔。
長期研究海外工程管理的專家、中建股份海外事業部的牛永宏認為,海外工程承包中的風險問題越來越突出,除了工程所在國的政治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盲目進入新的市場。由于對于市場不熟悉,且沒有經過慎重的市場分析,在投標時也沒有獲得充分的數據,導致投標時估計的成本過低。
其次是擴張過快,管理水平無法跟上。由于項目管理混亂、成本無法控制,或者根本不具備實施的能力,最后被業主終止合同、沒收保函的案例也經常出現。
此外,還有匯率方面的風險。業主希望用工程所在國的貨幣給承包商支付工程款,這對海外承包商來說就會有匯率波動的風險。中國鐵建在2008年曾有一筆3.2億元的澳元匯兌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
Jetcut
時間:
2010-12-6 12:22
樓上轉貼有關文章一篇,請大家繼續討論,哈哈。
作者:
254011870
時間:
2010-12-6 13:52
認識標準,認清形勢,思路決定出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學習先進的國外管理和技術,并加以創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12-6 16:48
回復
Jetcut
的帖子
看來只有技術還是遠遠不夠啊。要學會市場不容易。但吃虧要是換來進步也算有點價值。
作者:
四少爺
時間:
2010-12-6 20:54
許多國外的項目都是政治工程面子工程。為了一個虛名,拼命的壓低價格,甚至不計成本。賠錢賺吆喝。
作者:
Jetcut
時間:
2010-12-7 05:41
回復
老鷹
的帖子
的確,只有技術還差得遠著呢!更何況我們的“技術”之所以被接受和認可,在相當的程度上還是因為價格上的優勢才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的。
前面有網友提到售后服務方面的問題,我覺得這也是我國企業應該努力提高的地方。注意到有些國內企業,學習發達國家搞售后服務,其電話客服人員明顯地是經過一番職業培訓的,但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說套話、廢話。問題到了售后服務經理一級,比一般客服人員只是多了一層武斷和無禮,因為他以為他有“權力”,多可笑,還不如一般的客服呢。更有甚者,這個語言問題,國內企業在國內設國際客服熱線,可有多少能夠用英語或其他語言提供讓你的國際客戶真正感受到很專業、真誠、人性化且友好的服務呢?
作者:
英武殿大學士
時間:
2010-12-7 08:55
要做精
作者:
jakeyxushu
時間:
2010-12-7 08:55
國內的產也應該國際有競爭力
作者:
路過的行人戀秋
時間:
2010-12-7 10:09
用心搞,以國家大利為先,置己私利為后。戒驕戒躁。
作者:
jin414760385
時間:
2010-12-7 17:05
應該注意的是工程周期這個問題,如果是大型的成套設備,計算時毛利潤為0.3,這樣的工程做也是要賠錢的。
作者:
奮斗1000
時間:
2010-12-7 18:56
工人的工資應該提高,政府應該考慮到。不能一味的去拿來主義。
作者:
ljc7605
時間:
2010-12-8 13:02
本帖最后由 ljc7605 于 2010-12-8 13:04 編輯
做了幾年的間接出口產品,有2個經驗:
1、做外國沒有的東西賠的就少,你想想,外國沒有參照,沒有標準(只是說相對),
他拿什么跟你理論?但是這些東西需要創新,有一個過程,錢來的慢。
2、“管他什么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鄧伯伯的話還是要聽的,也就是說,
別人的東西也可以拿來用,只不過動動腦筋,修改修改,洋為中用嘛!當然,要搞清楚哦,什么標準,
什么專利的,避開不就的了?站在巨人肩上摟錢,不好嘛????
作者:
門前的小木橋
時間:
2010-12-8 23:23
走出國門就要真正的和國際接軌,再象國內一樣偷梁換柱、偷工減料甚至欺騙肯定要遭來很大的麻煩。
作者:
Jetcut
時間:
2010-12-9 10:29
央企四萬億海外資產頻繁陷巨虧 國資委火線堵漏
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傳出國家擬針對中資企業海外資源并購進行資質認定后,本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也獲悉,國資委將采取系列措施對央企海外資產加大監管。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近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國資委“一定會出臺一部規范央企境外產權的政策法規”,以加強對央企境外資產的監管。
這一消息同時獲得了中鐵建相關人士的回應。12月7日,中鐵建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記者透露,國資委今年已對央企境外投資情況進行了系列摸底調查,其中,重點針對央企境外投資中的個人代持產權等情況進行了統計。
據國資委統計,截至2009年底,共有108戶央企投資涉及境外單位5901戶,央企境外資產超過4萬億元,當年利潤占央企利潤總額的37.7%,甚至有的企業境外項目利潤占公司利潤的50%。
一家央企的總法律顧問在11月底的中央企業法制工作座談會期間也告訴本報記者,目前,除了五礦、華潤等少數央企外,大多數央企的境外資產的安全和增值都存在隱憂。
該法律顧問還表示,近年來,央企境外資產流失已成為國資保值增值的大敵,這是國資委痛下決心規范央企境外產權的主要原因。
個人代持成國資流失主渠道
本報記者獲悉,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央企紛紛加大境外投資步伐,境外資產風險凸顯。
國資委自2009年開始,對央企的境外資產進行了一系列排查工作,此次排查涉及近6000家中央駐外企業和中央企業駐外子企業的境外國有資產。
中鐵建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國資委對各大央企下發了《關于中央企業清理規范境外投資中個人代持產權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
國資委在《通知》中要求,中央企業及其各級控股子公司、境外分支機構以個人或個人公司名義代持境外企業國有產權(股權)、股份、物業或其他資產等行為(以下統稱個人代持境外產權),均納入本次清理規范范圍之內。
實際上,個人代持境外產權是央企境外資產最大的“出血點”,也是一大監管難題。
據本報記者了解,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便于境外投資的順利開展,允許一些國有企業采取對外以民間投資的形式,由高管人員代持國有股份。
國資委成立后,國有企業逐步建立了以產權為紐帶的管理關系,但據審計署的審計調查反映,“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中,個人代持股份的有關管理關系沒有理順,存在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產權爭議的風險”。
一位央企副總告訴本報記者,境外企業可能是目前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以個人代持股的境外企業,可以通過內部整合、戰略調整等方式,將集團內部資產裝入海外公司。”
據本報記者獲悉,目前,國資委對央企境外資產排查工作依然在進行,大多數央企已向國資委上報了個人代持境外產權的情況。
此外,國資委還將對央企境外資產運營情況、資產類別、潛在風險作出全面統計。
已曝海外虧損只是冰山一角
境外國有資產目前基本是一本糊涂賬,這是國資研究領域的專家們基本認同的一個現實。
繼中航油、中信泰富海外巨虧事件后,不久前,中鐵建由于沙特輕軌項目實際工程量比合同工程量增加,虧損高達41.53億元。
本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一個內部講座中獲悉,呈現在公眾視野之內的央企海外虧損僅是境外國資虧損的冰山一角。
我國境外資產雖然龐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機制,不少境外企業存在經營失誤、債務沉重、經營虧損等問題。
國資委領導在內部會議批評部分央企主管“為創造政績”、“營造自己的王國”、“打造知名度”、“情況不明決心大”,盲目投資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境外國有資產的流失情況大致分為,境外人員揮霍、浪費、攜款潛逃;未經批準在境外進行高風險投機經營造成巨額損失;未經批準或未辦理有關法律手續,將國有資產以個人名義在外注冊;任用外籍人員不當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等。
此外,作為國有資產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源性國有資產以及常常被人們忽略的大量隱性資產,如商標、企業信譽、專利等的流失狀況也很嚴重。
2009年4月21日至30日,國資委副主任李偉率團赴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對中央企業境外機構管理現狀和兩國相關法律與監管制度進行了考察調研。
考察調研的結果顯示,主要問題是境外產權管理制度整體上不健全,境外投資存在無序競爭,管理人才缺乏,考核體系有待完善及派遣人員薪酬待遇等;受金融危機影響,新澳兩國經濟繼續下滑,需求萎縮,境外機構生產經營面臨一定困難。
醞釀系列監管措施
本報記者從國資委獲悉,目前,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央企境外資產監管辦法,包括限定企業的境外投資資質、規范央企海外產權、改革海外投資審批辦法、建立風險預警體系等。
國資委還將繼續對央企海外投資的資產結構進行監管,重點支持央企進行資源、能源、基建等方面的海外投資。
據統計,2008年、2009年,中國的海外資產結構已發生變化,對外直接投資的數量在增加,證券投資的數量在減少。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認為,上述海外資產結構調整“為規避損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國資委還將按照“投資主業”的原則,對央企進行海外投資進行資格限制,原則上,限制央企投資不符合主業的海外項目。
黃淑和還對本報記者表示,規范央企海外投資涉及多部門的工作。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家外匯局、財政部、商務部也正在研究規范央企海外投資的監管辦法。
國資委對央企個人代持境外產權的統計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礎上,國資委將協同財政部對個人代持股情況進行進一步清理,要求不符合規定的企業限期整改,并且“在原則上不再批準新的個人代持股行為”。
然而,多部門監管也加大了境外資產的監管難度。
雖然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代表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督和管理,單對境外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職能卻被分割在不同的部門,包括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使得境外企業國有產權的信息被不同部門分解,造成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管理部門與境外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http://news.sohu.com/20101208/n278168117.shtml
作者:
夢的天空
時間:
2010-12-9 12:35
中國的公司應努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啊
作者:
冷水黃金
時間:
2010-12-9 18:01
本山大叔當推銷主管公關主管
作者:
xwjgzu
時間:
2010-12-9 21:29
除了硬件的東西,我認為軟件的東西也很重要,比如說當地的法律法規等!
作者:
zy-hz163
時間:
2010-12-10 15:55
國內喝血 國外喝風 國企走出去基本上就是這個D樣
作者:
木蘭少俠
時間:
2010-12-10 17:50
個人感覺機械設備企業要走出國門。首先要提高企業的素養和對客戶的服務,就像世界上一些大型的知名企業,是把企業的運行當做一種事業來干,而不是僅僅為了盈利。其次,個人覺得我國的很多機械設備企業的關鍵技術或者零部件都是引進,而不是自主研發,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核心的技術,要想做大,做強,是不可能的。所以個人覺得很多企業的技術還有待提高。
作者:
w373682278
時間:
2010-12-11 15:57
國人什麼時候踏實做事,不忽悠自己,不屁股決定腦袋,就差不多了
作者:
ouyang_200
時間:
2010-12-12 20:27
不錯,學習了,以后會有用的
作者:
sectionchief
時間:
2010-12-12 21:11
在國內混混就不錯了,機械設備企業能出國門的太少了。(我指的是去德國之類的國家,不是指越南、緬甸)
作者:
sectionchief
時間:
2010-12-12 21:13
標準、精度、作業環境、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因素太多了。。。。
作者:
dawangtong
時間:
2010-12-13 01:05
技術、質量和價格才是硬道理,只有以這三個方面為核心,在技術上創新,在質量上把關,在價格上精減,相信中國企業會走的更遠!
作者:
Jetcut
時間:
2010-12-13 21:45
本帖最后由 Jetcut 于 2010-12-13 21:46 編輯
中國機械出口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三
主要內容:機械,工程機械,變壓器,挖掘機,模具,起重機械,機床,出口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日前發表的2007年版貿易投資白皮書表明,一直稱為日本“看家絕技”的機械設備出口額首次被中國趕超,位居全球第四,中國不斷在鞏固其全球工廠的地位。
2006年,全球貿易總額為118,742億美元,同比上升15.4%,連續四年以兩位數的在增長。其中,機械設備出口額為49,266億美元,占全球貿易額的4成以上。中國占據全球機械設備出口額的9.9%,同比上升1.2%,而日本占9.1%,同比下降0.5%。一度繼美國盤踞全球第二機械設備出口國的日本,2001年被德國趕超位居全球第三,2006年又被中國趕超位居第四。日報稱,既使日本排名在下滑,但中國機械出口額的6成以上是由日本等外資企業完成的業績。
另外,2006年,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為502億美元,創16年新高。對日直接投資創17年來的首次流出超過流入,即68億美元資本流出。
http://www.reportbus.com/fenxi/gcjx/200708/fenxi_69915.html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