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德國機械工業介紹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11-24 19:53
標題: 德國機械工業介紹
德國有300萬家中小機械制造企業,向全世界出口最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機械產品。
在美國的壓迫面前,德國勝利了,日本失敗了。
德國以CPI為綱,不追求GDP, 中國現在走的是日本的老路,沒有把企業競爭力特別是中小企業作為國家的核心戰略之一。
現在,中國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
里面對德國的機械制造中小企業有精彩分析!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IzMjk1NjQ0/v.swf



作者: 764440516    時間: 2010-11-24 21:35
要向德國學習!!!!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0-11-24 22:23
本帖最后由 深圳龍九 于 2010-11-24 22:25 編輯

中國太多分析家,太少彭老,馬大元帥,那樣的實干家

說實話我也想去做個耍嘴皮子吃飯的,搞貿易公司什么的,就是脫離不了機械設計

一邊說真不想搞機械,一邊罵罵咧咧的畫圖。。。。。。。

作者: 一兩酒    時間: 2010-11-24 22:32
老鷹 發表于 2010-11-24 19:53
德國有300萬家中小機械制造企業,向全世界出口最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機械產品。
在美國的壓迫面前,德國勝利了 ...

90年代中期,看到兩本厚厚的書:誰在德國制造產品?上下冊,是我們老大從上海背回來的,印刷的非常精美,加一起足有15厘米厚。
當時仿佛打開一扇門。

郎咸平這個人還是有很多東西的。

其實,國人當中也有類似觀點:

中國有足夠大的消費市場和基礎建設市場,國家工業產業以內需為主,形成獨立經濟體系。
減少單一美元的儲備,購買戰略物資。
人民幣適當升值。
產業升級,改變以原材料和初加工出口的局面。
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植。

結果往往向反方向發展,其原因,論壇里就不說了。
中國走的,比日本還不如,還會繼續走下去。

作者: 小蝦1111    時間: 2010-11-24 22:40
現在,很多中小企業也不錯,不少國有企業更慘。我單位還用的1965年的設備
作者: 一兩酒    時間: 2010-11-24 22:49
本帖最后由 一兩酒 于 2010-11-24 22:51 編輯

機械工業歸根到底要企業來支撐,
別的不說,就說重工行業:
日本有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日立金屬,川崎重工,東麗材料,各種日本汽車公司就不算。

咱們有啥?這60年都培養了什么企業,設計院?
勞動力優勢,勞動力優勢,再往后,榨的不是油,是血!

作者: chntod    時間: 2010-11-25 00:13
回復 一兩酒 的帖子

看有人的評論,中國前三十年占得了產業鏈的中低端,以后就要挑戰日韓。不知直接跟美德競爭的時候得等到多少年后了..
作者: 鎢錳合金    時間: 2010-11-25 08:50
大田區位于在東京東南部,東臨東京灣,南面和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川崎市隔河相望。1947年由當時的大森區和莆田區合并而形成。面積59.46平方公里,在東京都23個區中排第一位,人口66萬。

    大田區地處東京的交通要道,也是連結東京和橫濱的“京濱工業地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靠著海,有很多物資流通中心。高速公路網完備,基礎設施齊全。東京都羽田機場就在大田區內。



    大田區是世界著名產業群之一,也是日本機械金屬工業的核心。20世紀初,大量的工業進入大田區,形成了一個高精尖的工業園區。以機械金屬加工為主,擁有高精尖的加工技術和現代化的工業網絡。特別是機械金屬加工方面格外地發達,區內的有關工廠占80%。

    大田區是中小企業密集區,也是大公司主要的零部件配套區。該區有中小企業6,000多家(2001年),出貨額達到11,448億日元。其中一般器械設備制造業的工廠有657家、金屬產品制造業有506家、電子設備制造業有221家、塑料制品制造業有170家、運輸器械設備有119家。

    從日本產業的整體來看,機械金屬工業中核心的5個行業(金屬制品、一般機械設備、電子機械設備、運輸器械設備、精密機械設備的制造)的產品出廠額的合計(約為154兆日元)占了全部工業行業的50%以上(2000年)。同時,這5個行業的出口額(約為3,253億美元)占了日本全部出口額的78.2%(2002年)。1981年以來,日本對外貿易一直是連續盈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機械金屬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壓倒性優勢。這個領域的產業是其他所有產業的基礎,對于提高日本國內產業的生產效率做出了貢獻。



大田區的特點在于:(1)具有高度的技術能力。并不是擁有生產特定產品的生產技術,而是以能制造出各種產品的基本的機械加工為中心,也就是擁有基礎技術(切削、沖壓、成形、研磨、鑄造、鍛造、模具制造)的企業集中在這里;(2)高度的專業化分工。一個零件(產品)的生產從一個工廠轉移到另一個工廠,分工完成;(3)住宅與工廠混在一起,住宅、商業和工廠是有平衡的發展。

作者: yst00    時間: 2010-11-25 09:24
這種悲哀無法選擇,我們也無法改變,看什么時候天氣變化吧。寄希望于后來人。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10-11-25 09:55
不僅要努力地低頭拉車,也需要不時地抬頭看路。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0-11-25 10:08
干著急,誰都沒有辦法,
以前是討論缺銀子,
有銀子時討論‘交學費’
學費交夠了,銀子多的沒地方放,現在討論缺人,我問缺多少?答道大約缺一億,哈哈,沒有辦法了,
早年玩東西,還講究個技術,講究個誰對誰錯,現在都沒有了,現在就是個GDP,下月要產品,有就玩,沒有你就滾蛋,
俺上午玩水下的,接待博士,下午玩無縫管,接待鄉下老板,明天早上見溫州煤老板,討論大礦車和大電鏟,再接下來玩橡膠,你會有什么進步,不可能,只是能生活,有人還不如這個呢,中國能進步嗎,看不到。
一大本東西,擺在桌子上,一一翻過,有的就選,沒的就引進,打電話叫買辦立即來,實在都沒有的,就設計大非標,巨貴!誰在乎多少錢,能設計出來就可以,
中國有幾個特行的,比如玩世貿的龍,被說成‘當代李鴻章’,比如前面說的郎,多行的家伙啊!四處奔走,被人家當成‘祥林嫂’,誰搭理他?
就說玩技術的,有幾個能玩大型非標的?招都招不到,技術是個什么東西,什么都不是!
作者: 心結    時間: 2010-11-25 10:20
唉,一聲嘆息,又是一聲嘆息,再來一聲嘆息。。。

為什么嘆息?我真不知道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0-11-25 10:26
不是誰想嘆息,是沒有辦法,你認真了,就沒有出路,
新技術,沒有辦法推廣,誰都不理你,無處融資,但錢卻多的是,連個榨菜都能炒翻了天,
你自己推廣,人家山寨了,你自己餓死,
跟洋人打,非常辛苦,跑的很累,
但你松口氣,就隨著大家混,卻混的缽滿盆滿,什么都有,你畫圖,最多一個月有8萬塊的銀子,但你侃,一天就有好幾萬,技術怎么進步,我是不懂,也許別人明白,哈
作者: label    時間: 2010-11-25 10:44
只能怪領導老眼昏花了!呵呵!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0-11-25 11:09
看洋人寫漢民族的最大弱點,就是‘等待明天’,人家總結,這是漢民族最致命的弱點,也是缺乏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
你看米國佬,人家談論明天,是明天要做事,而不是明天醒來以后等待后天,等待是沒有出路的,必須知道明天作什么!
看很多人抱怨,抱怨老板,抱怨沒有工作,俺說,你應該知道明天你能玩什么,必須會玩什么?必須玩明白了,而不是明天等后天有人用你,這基本不可能,
作者: xwjgzu    時間: 2010-11-25 11:48
產業的布局很不和理,導致各種成本增加,而本國消費價格的利潤較低有和要求性能又不能迫使中小企業沒有提升制造水品的動力!
作者: zjh172201    時間: 2010-11-25 12:00
回復 老鷹 的帖子

知道了,明白了,不需要什么

作者: 龍九禪師    時間: 2010-11-25 12:26
50年代,中國,日本,韓國的GDP可以查的到的,現在3國的GDP也查的到,比一下吧,唉
作者: 奕樊居士    時間: 2010-11-25 13:05
中國式的國情
吃資源飯
沒有什么實際的硬東西
所以競爭力就沒有了
作者: skiphefei    時間: 2010-11-25 14:48
還是少說多做吧!中國制造業沒啥底蘊  慢慢積累!得注重實情啊
作者: 崛起的80后    時間: 2010-11-25 15:07
郎咸平什么都懂啊!!!
作者: lyu8848    時間: 2010-11-25 15:16
長嘆一聲  
作者: 弱水    時間: 2010-11-25 16:00
缺乏安全感,誰還敢全心全意付出
作者: 一兩酒    時間: 2010-11-25 16:36
chntod 發表于 2010-11-25 00:13
回復 一兩酒 的帖子

看有人的評論,中國前三十年占得了產業鏈的中低端,以后就要挑戰日韓。不知直接跟美德 ...

很多人認為,中國是先低端,再中端,再高端。
我一直認為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思路。

第一個:不是中國有意這么安排這么做的,而是因為各級領導,甚至頂層領導,各家老板,圖見效快,為了GDP而選擇這么做的,而且我們容易利用勞動力優勢,成本優勢,污染環境,漠視勞動安全和知識產權等為代價,在低端競爭中取得勝利。
這種道路對于一些小國,窮國,邊緣國家,是無所謂。

第二個:中國走了這條路之后,因為見效快,慢慢而有意這么做。導致社會上都采取這種發展模式,大家都往里跳!很多高端資源也往里跳,最后,你想做中端,高端,都不一定能找到人。
大國企的高工給小老板打工,干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就是為了幾個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高工走了,年輕學生也給小老板打工,最后誰去干大活呢?

第三個:將來的中端,高端競爭是全球競爭,中端,高端競爭就意味著成本優勢沒有了,你再壓工資,再污染環境,再漠視安全,都沒有用了。
指望中國有倆個錢,挖老外過來幫中國發展中端,高端,是不可能。
你用錢買老外技術來發展中端,高端,對于一兩個行業還可能,全社會這么來,除非老外真的是傻子。

不要以為現在發展中端,高端,就沒有問題。
第一個,自己沒人,原來搞中端,高端的都來搞低端了,哪有人。就是培養人,跟老外學,還要時間。
第二個,開放的社會,市場經濟,很少能有企業靠自己力量直接在中高端把老外廢掉。你搞個中高端的,得花錢,還不是小錢,還要花時間,不是短時間,還要有人,得是能干的人,有幾個老板能讓你這么折騰!
你剛一搞出什么苗頭,不是被山寨了,就是被老外直接把你廢了,或者干脆把你買斷了,你怎么中高端?
第三個,就是搞中高端,底層的東西被老外把持著,人家占了利潤的大頭,還有,底層的東西,你接觸都接觸不到,怎么和人家競爭?
你說中國鋼鐵行業,錢到那了?上游是礦石供應商,下游是設備和零部件供應商。
你說中國中高端進步。
原來是SMSD總包,國內設計院給SMSD打工,搞工廠設計,輔助設計,現在是國內設計院總包,SMSD給國內設計院打工,玩中端了嗎? P!
國內設計院還是搞工廠設計,輔助設計!
利潤人家拿大頭,而且,底層都被SMSD玩了,就買人家數模,你都沒機會去玩板型控制,二冷模型,你有能力去和SMSD拼數模,拼板型控制,二冷模型?

最重要一點:中國不是小國,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已經有很深的積累,中國政府的管理力度和強度無與倫比,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和需求,中國有完備的人才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這才是中國工業的最大優勢,最后來個市場換技術,結果變成了市場沒了,技術也沒了,最后就是得到一大批跳樓工廠,而且因為就業,穩定的原因,跳樓工廠會越來越多,富士康還沒離開廣東,河南的領導就去歡迎。為了血汗工廠甚至相互挖墻角。
很遺憾,中國當時搞價格雙軌制,搞市場化,商品經濟的同時,我們完全可以培育一大批本土的高端企業,結果國營企業是屢戰屢敗,什么原因大家都清楚,論壇里犯忌,不說了。

作者: 一兩酒    時間: 2010-11-25 16:46
至于說美元儲備,美國國債,有時看電視新聞發言人,報紙,媒體關于美元儲備爭論不休,真TM好笑!
美元,美國國債本質是什么?就TM一堆紙!還不能寫字,擦屁股還硬,還當個真!
跟老美玩金融,投資,買黑水,就像到電玩城賭博,你怎么可能贏得過莊家呢?尤其中國這種決策人拿公家錢花,不用負責的體制,不被人家玩死才怪了!
中國政府的管理力度和強度無與倫比,有如此大的市場,完全可以制定自己的游戲規則,結果屁顛屁顛跑去找抽,那就沒有辦法了。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11-25 16:49
回復 一兩酒 的帖子

我估計可能是為了買政-權穩定。20年前,美國人那樣的態度,對中國一幫人就意味著滅頂。花錢消災。
作者: 2266998    時間: 2010-11-25 17:04
酒蝦是看問題明白的家伙,可惜忒少了,現在想找人說點什么,都沒人,
人家反復強調,也沒少給你銀子,你操什么心?啰嗦個什么,撐的!
看德國東西,確實害怕,但沒有辦法啊,一點辦法都沒有,
說現在的設計院,哈哈,洋人的設備,他們做集成,現在連俺這樣的混混,都有資格做前期,哈哈,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0-11-25 18:57
看經濟報道,很難看得比這個明白的!
作者: ysuyeyazj    時間: 2010-11-25 20:34
中國的體制存在問題,缺乏英明領導人。現在的領導慢慢都變成官二代了,沒經過基層,都是學管理的,誰會站在咱們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者: zhangtao8689    時間: 2010-11-25 21:25
中國確實需要改革了啊,在不改革  中國永遠強大不起來!現在中國的這種體制根本留不住人才,沒有人才就沒了競爭力,希望國家領導人能夠早點重視起來,想個辦法留住人才!!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10-11-26 07:52
我不懂經濟,對電視、報紙上其它亂七八糟的“專家”們也從來不屑,那些什么上市、圈錢等等的“高見”,一點感覺都沒有,惟獨對郎先生的理論有點興趣,他說過的話,過了一段時間后,我感覺真的給他“猜”對了,只可惜啊!
作者: kayjiang    時間: 2010-11-26 09:52
郎咸平的確是個人才,希望還能保持以前的風格
作者: 路過的行人戀秋    時間: 2010-11-26 10:03
一般看帖沒有回帖的習慣...突然發現沒積分了..還是頂起吧..郎講的還算挺好,畢竟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統治者的意愿決定了生活視野狹窄的愚民的生活狀況。在中國,至少要中層以上才算是有真正的生活自由吧..底層的人民是沒什么自由可言的..因為生活。弱肉強食很本質,個人感覺儒家思想害了不少人。讓人少了一種激進的努力奮斗的欲望。
作者: 05331xw    時間: 2010-11-26 10:25
中國的小企業生存都有問題,還能有什么競爭力,俺們做非標的,技術人員都沒有也是什么單子都敢做,短短三個月前后開掉了五個工程師,新來了一個估計又要走了,再算上俺都7個了,哈哈,車間沒人了,就招了十幾個個大學畢業生去頂(車間環境自然是很差,俺昨天干了一天累死了),說什么優勝劣汰,哈哈
作者: luoguojun521    時間: 2010-11-26 11:39
郎咸平還是很犀利呀,向德國看齊
作者: 宋家大少    時間: 2010-11-26 12:53
恩,看過了,老郎的視頻基本每期都看過,這些對機械行業已經做老板和未來要做老板的人在思考出路方面有很大的啟示
作者: xtduimianheren    時間: 2010-11-26 13:06
郎咸平是中國現在少有的幾個講真話的人。
挺。。。。。
作者: liushaobo_1987    時間: 2010-11-26 13:30
啥時候超日本人呢??
作者: chensiqing21    時間: 2010-11-26 14:37
等變天。這樣下去  會死的比較難看。
作者: muhuali    時間: 2010-11-26 14:58
郎教授的分析還是很透徹的。

作者: 有你相隨    時間: 2010-11-26 17:48
看完視頻,心里有一點想法。郎教授在里面談到德國的企業為了研究怎樣把訂書針尖做得更硬,竟然做了四代人,而且還在繼續下去,這在我們這里是不可思議的冒傻氣行為,我們的企業就喜歡做大,上市,套現。想想這是什么樣差距?一個企業產品做得不怎么樣,撈錢的本事到不小。這樣的“中國制造”能撐到什么時候,我們不用想都知道了吧!“知恥而后勇”,如果我們也能把訂書針做幾代人,且把它做好的話,那時的“中國制造”不會再是“爛貨”的同義詞了。
作者: wshengz    時間: 2010-11-26 21:07
確實,呀,以前看過這方面資料。中國,在這樣下去真不知道會怎么樣呢

作者: chixianhu    時間: 2010-11-26 22:26
前途不知道該是什么個樣啊
作者: stzwd    時間: 2010-11-27 12:36
缺少實干家  磨嘴皮的一大堆

作者: rex3344    時間: 2010-11-27 15:41
任重而道遠~~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作者: zy-hz163    時間: 2010-11-27 16:03
現在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了!我們慌 他們才“不慌”!
作者: 陸海洋    時間: 2010-11-27 22:14
要向德國學習!!!!

作者: 隨心飛揚    時間: 2010-11-27 22:23
要向德國學習!!!!
作者: easyb    時間: 2010-11-28 00:41
我有意識覺得中國有一天經濟肯定會跨下去,不過一想到咱國家現在TMD有錢,怎么會可能呢?
能持續多久?
作者: geanyork    時間: 2010-11-28 15:07
敬佩老鷹,也希望各位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想想小時語文課上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我們還缺少很多。
作者: yangshuocn    時間: 2010-11-28 18:34
說個最簡單的問題,我廠60年代建的廠房,到現在都比前幾年剛建的廠房堅固!當時的廠房是部隊建的,看看那質量,我廠以前70-80年代造的機床,現在一樣用,但是新床子呢,質量不說了!政府不行,領導不行,工人在牛,有個鳥用!一個月那點鳥錢,你想讓別人干什么樣的活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11-28 18:36
回復 yangshuocn 的帖子

看來是人出了問題。那么怎么辦呢?
作者: xtw77wh    時間: 2010-11-28 19:31
看這個視頻,比看那些個 百家講壇 有意義多了.
作者: xiangwu    時間: 2010-11-29 08:43
住宅與工廠混在一起好,看現在的一些大城市、開發區,上班有多堵多遠多累!
作者: 門前的小木橋    時間: 2010-11-29 09:09
本帖最后由 lcgbc315 于 2010-11-29 11:14 編輯

郎咸平說的很有道理,德國的中小企業追求的技術,我們現在很多人收藏50年代的東德自行車就是個例子,產品的質量那真是一個高。不追求技術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GDP增長是現在我們的政府追求的,不知是他們怎樣統計的,國家投資4萬億到基礎設施,也算到GDP上。發改委要求節能降耗還訂了個具體比例,地方政府竟然為了完成這個比例,拉閘限電,致使工廠停業,影響了工業生產,影響了百姓生活,導致柴油漲價,帶動相關的物品漲價,即使達到節能的比例,真正節能了嗎?
我們政府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生產電車,電車節能嗎?不盡然。我們的電從哪里來的,大部分是煤能轉化而來的,核能、風能、水能占的比例很小,老外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電主要是核能、風能、水能轉化而來,人家那是真正的環保節能。出個新名詞,不論情況青紅照白一窩蜂的上,上面政府是這樣,下面地方政府更不用說了。
作者: hbkl2006    時間: 2010-11-29 09:42
回復 老鷹 的帖子

在計算機時代,老牌工業強國德國為什么還是這么強呢
作者: hbkl2006    時間: 2010-11-29 09:45
對于郎的觀點,我還是保持謹慎的態度。
每天就在各大電視臺做節目還有出書,特別受歡迎。書的風格是說的淺顯易懂,比較接近我們對現實的感覺。有時候都懷疑書是別人代寫的。
作者: hbkl2006    時間: 2010-11-29 09:54
現在都是看中央的政策,中央決策正正確了,下面都好過。一旦失誤了,下面也沒轍。
作者: hbkl2006    時間: 2010-11-29 09:58
我覺得市場換技術也沒什么錯,畢竟什么都不會。
我記得二戰的紀錄片上就提到過,美國把德國的技術及科研人員都搞到自已國家里,又在日本那搞到很多醫學方面的資料(都是人體實驗)。現在是技術沒搞到,人才又沒培養出來。創新能力也不足。
作者: 大陸架    時間: 2010-11-29 10:09
浮躁的黨風影響了整個社會風氣,大陸的機械行業只能是望塵莫及。
作者: ouyang_200    時間: 2010-11-29 10:51
我們應該學習德國,日本機械行業的成功之處
作者: 機械一人    時間: 2010-11-29 13:15
回復 yst00 的帖子

寄希望于后來人,經常有人說:我這輩子沒有什么出息了,就看兒子女兒了他們這一代了!
就是這樣的感慨,一代一代的下去,也沒有什么新的發展。自己還能做的就盡力去做吧,為自己!只為自己!!

作者: 劉如龍    時間: 2010-11-30 10:51
首先不要說政府怎么樣,國人就是拜金的
說政府沒用,你想過中國是什么環境嗎
大家記得自己小時侯有物質生活嗎
我記得只有大米飯,可還有很大一片區域沒飯吃
日本 德國他們多大,你把中國走一遍,地球有的情況中國都有
人口基數大,面積雖大,但適合生存的不多
解放后是搞技術,都是國營
大部分技術人員是混飯吃,中國永遠講究吃文化和混日子
中小企業也想講技術,他生存都是問題怎么技術
技術人員的專利貴到天上了
買了你的就倒閉了
怎么去為了個針去弄四代人

作者: sgygron    時間: 2010-11-30 12:47
中國天天喊,競爭力。可有多少政府在扶持。多少研究院在做,多少企業在做。現在太功利了
作者: 13608687612    時間: 2010-11-30 19:50
只有踏踏實實鉆研,才能出成果!
作者: 旺旺貍    時間: 2010-11-30 21:49
回復 hbkl2006 的帖子

那書確實不是他寫的,是包含了他言論的“書”,他的團隊整理出來的而已
作者: 旺旺貍    時間: 2010-11-30 21:51
崛起的80后 發表于 2010-11-25 15:07
郎咸平什么都懂啊!!!

不是他什么都懂,而是他有一個團隊,每次的論題都是他們的團隊收集的大量資料整理后,蹂躪出來的他的言論,呵呵
作者: dahai2783    時間: 2010-12-1 15:17
感覺還是走自力更生,吸收先進的做法比較好,這樣就可以不受別人的干擾。但是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出來經濟外,體制是關鍵,德國這樣的發展是建立在一定體制基礎上才有了發展的,如果每天改階級斗爭,人人經商,那還怎么發展。
作者: hgy101sh    時間: 2010-12-1 21:55
郎教授在有些方面的論點還是相當精準的
作者: hduzj    時間: 2010-12-2 22:39
郎咸平的絕對經典!受教了、正在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我也想做一個明白人兒,不再糊涂,不再任人宰割
作者: 大梟龍    時間: 2010-12-3 15:58
老大,到哪里能夠看到啊。
作者: yangshuocn    時間: 2010-12-4 23:42
回復 老鷹 的帖子

如果領導不下決心,沒法做的,我們沒有權利,至少目前做不到!
作者: 太太米    時間: 2010-12-14 19:41
日耳曼民族具有貴族氣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者: 海邊民工    時間: 2010-12-23 15:46
回復 老鷹 的帖子

我人物乾隆的“微服私訪”值得學習。要聽老百姓說的真話,領導的匯報都是P話。
作者: 20002009    時間: 2011-1-13 20:58
不認為我們能走德國的老路,傳統和文化相差太遠。
作者: wcyxy    時間: 2011-1-14 09:57
什么時候所有國企都有扶持國內實業的心,中國中小企業才有活路。現在一些國企領導,個頂個的崇洋媚外。
作者: luoma    時間: 2011-2-10 16:12
我認為重要還是中國人經歷了文革,都窮怕了,大家一門心思想發財,都浮躁的很,結果是中國人人是商人,做技術的不想做技術,都想創業或管理去了,這樣的中國技術能提高才怪
作者: 40466062    時間: 2011-2-10 22:19
算了吧   吹啥   中國想領先世界  怎么可能、、、、
作者: 威克諾軸承    時間: 2011-3-27 13:41
中國的各行老大太多了,通信老大,電老大,油老大,鐵老大,等等,他們能決定市場價格,管生管死呀,嗨老百姓有何辦法?
作者: 史蒂芬的原野    時間: 2011-3-28 20:03
我認為中國不是沒有做好頂尖技術的實力,而是沒有這樣的一個體制,一種氛圍。就說吧,誰都想把產品干好,但是想干好是要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而中國的社會現狀是員工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還談何去鉆研呢?都是急功近利的想賺大錢,早點擺脫拮據的生活,那還顧得上在一個貧瘠的職位上再艱難的帶著全家人一塊兒受苦呢?這是整個中國大框架下的問題,滲透到了每個行業每個領域,中國要想達到德國那樣的水平,難啊!
作者: longerke    時間: 2011-3-28 20:34
講的挺有理的!中國要好好學習
作者: stevenguo    時間: 2011-4-1 17:32
還有中國的磚家和叫獸是世界上最多的.            
作者: 浦原喜助    時間: 2011-4-18 22:54
悲哀。。。。
您的帖子長度不符合要求。 當前長度: 12 字節 系統限制: 20 到 10000 字節
作者: zgsdjinan    時間: 2011-5-12 12:34
德國就是牛!
作者: 黑衣衛    時間: 2011-5-12 21:38
回復 luoma 的帖子

  很贊同你的觀點!
作者: niukekexili    時間: 2011-5-12 21:48
很有道理   德國以CPI為綱,不追求GDP, 中國現在走的是日本的老路,沒有把企業競爭力特別是中小企業作為國家的核心戰略之
作者: sk59698    時間: 2011-5-20 16:21
德國很牛!值得學習!
作者: jlzt2005    時間: 2011-5-24 23:46
在周圍做技術,感覺無太大的出路。
作者: wangjia5884    時間: 2011-5-26 10:16
中國雄起,多少人的期盼。。。。。。。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1-5-30 17:26
這樣的分析對我們中國有用嗎?
作者: 黎中    時間: 2013-3-22 23:37
一口氣看完了所有評論,好像明白點什么,要向德國人學習,更要向社區各大俠學習!
作者: 暢游    時間: 2013-3-23 08:33
心里有大波動了。。。。。
作者: 黃12358    時間: 2013-3-23 22:41
看到街上的奔馳寶馬我不禁感嘆德國人的牛逼
作者: 隨風漂泊    時間: 2013-3-24 22:30
德國的產品給人的是堅固,耐用,而我們的呢,連汽車的鋼板都能銹穿,讓我們怎么信賴你?
作者: hong6956    時間: 2013-3-26 21:55
看不清各種政策,形勢,哪個高人能給講講啊
作者: jblzky    時間: 2013-3-27 07:53
德國就是強
作者: hexinkeji6    時間: 2013-9-8 09:07
向德國學習!!!

作者: erikgqp8645    時間: 2013-9-11 19:03
我是真心希望機械能越來越好。
作者: 駿捷工業設計    時間: 2013-9-11 19:18
德國機械制造水平全世界最高。。。佩服啊
作者: 365025945    時間: 2013-9-17 21:09
我們公司買的日本慢走絲,配德國編程軟件,一套編程軟件三十多萬而且一套軟件只能配一臺慢走絲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