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自動化設備:
自動化設備就是在沒有人的干預下進行加工,組裝,檢測機械化作業。可以用PLC和工控機來控制,人工編寫控制程序,機器根據程序設定的條件進行各項條件的判斷以確定下一步動作。由機械,電器,液壓,氣動,光學,聲學,視覺成像,程序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等綜合組成。
大多數都沒有國家頒布的統一行業標準和規格,設計制造依據需要的人根據自己特殊的要求提出設計要求和技術要求制造出來的產品。沒有現行標準可以套用。根據各自的用途需要,進行設計制造。且外觀或性能不在國家設備產品目錄內。在各個工業行業領域都在廣泛應用。 二:自動化設備的分類: 1. 按照行業分類:
a 電子行業 b 汽車行業 c 木工機械 d 珠寶首飾行業 e 制衣行業 f 紡織刺繡
g 食品飲料行業 h物流港口行業 i 制藥業 j造紙 等等 2 按照工作特征分類
a加工成型設備 b檢測設備 c表面處理設備 d 焊接設備 e包裝設備 f自動組裝設備以及多功能復合設備 等等
具體詳細分類多達幾百種,分類不再一一詳述。 三:自動化設備的組成: 部件:機械的一部分,由若干裝配在一起的零件所組成。在機械裝配過程中這些零件先被裝配成部件(部件裝配),然后才進入總裝配。某些部件(稱為分部件)在進入總裝配之前還先與另外的部件和零件裝配成更大的部件。由若干分部件組裝而成,并且有獨立功能的更大部件,在汽車和某些其他機械行業中被稱為總成。 構件:在機構學中組成機構彼此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關系的基本單元 零件:組成機械和機器的不可分拆的單個。它是機械制造過程中的基本單元。 工件:機械加工中的加工對象。它可以是單個零件也可以是固定在一起的幾個零件的組合體。
自動化設備和所有通用機床一樣是由若干零件組成的, 零件是最小的制造單元.零件組成機構,機構和零件組裝成部件, 再由零件和機構以及部件組裝成機器。由機械,電器,液壓,氣動,光學,聲學,視覺成像,程序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等綜合組成。
B 自動化設備設計的特點,設計中的重大原則 a 自動化設備設計的特點
1)原創性決定了設計的新穎性,實用性,以及設備價值。但是不能一味的最求新特異,人類的基因與大猩猩的差別只有1%,如果哪個人他一定要把這個1%完全消滅掉,到他死絕對是進化不過來的.創新,在繼承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做非標設備不是做科研.菜里面加上合適的調料足以很美味,把菜全扔掉只吃調料吃不死人也拉肚子.不拉肚子也要反胃.
2)沒有相關的設備借鑒,也沒有驗證過程,設備的設計開發工作需要去顛覆客戶已有的生產工藝加工方式對其進行技術性營銷。才能取得更大的利潤。對設計工程師的要求就相當高,要有足夠的知識面和學習精神才能應對多變的局面和化解不各項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
3)時間緊任務重。因為自動化設備往往是為客戶量身定做,基本上是沒有通用設備行業的所謂基本庫存,所以自動化設備的設計工作量與通用設備行業相比是很驚人的,很多設計工程師都感慨,搞非標設備一年,頭發都不知道白多少。
4)高風險性帶來的直接損失和更大的間接損失。所以很多的設備需求廠家通過設備采購來規避自行開發設計帶來的損失。才使得自動化設備行業得以發展.所以這個行業也是一個在刀尖上跳舞的行業.起步型的企業往往一個單做砸,導致企業倒退3年甚至一蹶不振.
C 設計中必須遵守的一些原則
1)能采用標準件及總成,決不采用非標設計件,增加成本,也要降低設設計風險,增加整體的可靠性,能有可靠的經過驗證的機構結構就不采用未經驗證的.
2)只求高的可靠度,不去苛求材料節省.一臺機器下來,最大的浪費不是多用了百十公斤鋼鐵,而是設計變更帶來的反復修改調試.變更一次,半噸材料錢都不夠用.
3)復雜機構簡單化復雜機構及運動分解為多個簡單運動副,減少調試難度和機構復雜系數。并且盡可能用高副取代低副,減少可靠度分析的工作量,哪怕增加成本.
4)多采用電氣或氣動技術
機械傳動連鎖運動機構可以分解為多個電動或氣動馬達實現多個運動,如此可以降低機構復雜性,也可以通過程序實現順序或同步運動關系。
5)機械精度由電氣數控技術輔助實現
由帶自我檢測功能的閉環控制來減少機械運動帶來的精度影響,用更加直觀的電子尺等方式來準確顯示位置而不去過多的依賴機械精度和裝配工的熟練程度。 D自動化設備行業制造常見的困擾 。 a 在制品的信息難以獲取/生產狀況復雜,現場不易掌控
自動化設備制造工藝復雜,從第一道工序開始到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其間所要經過的時間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數周甚至幾個月都常見。眾多的零部件,分布于多個工序,各個工序的各道工藝分別已經完成多少數量,差多少數量未完成,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以及各道工藝當前在制量為多少,目前進行到哪一道工藝等等信息無法準確及時的得到。造成在制品數量過多,賬務不準。如何解決在制品的控制,是一大難題。
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產品的重修返工,材料、半成品的報廢等等,以及設計過程中的變更。管理人員很難及時掌控現場狀況,也難以控制工程進度。常常很難以安排下一步的生產,根本不知道明天還會出什么妖蛾子事. b工序間檢驗難以進行
在生產過程中,在一道工序移轉到另一道工序過程中,是很有必要進行工序移轉檢驗,但是自動化設備零件幾乎沒有批量制造的,都是單件生產,進行工序間的檢驗難以投入人力,不進行工作間檢驗,零件加工完后,大部分零件都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缺陷。需要返修甚至報廢重做,一出現這樣的事故,生產安排就會被打亂. C委外加工不易管理
自動化設備往往由于品種多批量少,需要的加工設備種類非常之多、但是大型稀有設備根本又不值得添置。在零件機械加工中,有很多特殊的零件需要委外處理,甚至一個零件換上幾個地方進行加工都是家常便飯,品種雜,批量又不大,工期進度質量往往得不到配合廠家的重視 d 產品結構及設計變更的管理
機械行業產品結構比較復雜,設計任務很重,且由于客戶原因和設計質量原因帶來的工程變更頻繁。以手工作業方式處理BOM時經常存在料表更新不及時,各部門數據不一致的現象,容易發生錯誤而導致生產秩序混亂,影響交貨等問題。另外,由于工程變更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經常出現一些物料的呆滯,造成企業的庫存積壓。 e 項目型接單生產方式難以掌控,,現場單據多,作業煩瑣
由于自動化設備的特殊性,往往采用項目式生產,常常需要于接單時確定客戶的特殊要求,并根據項目進行單獨設計,準備材料、生產、核算成本。手工作業時面對龐大的材料清單,復雜的生產狀況等,常常造成交貨延遲,庫存積壓,加工失誤等等問題。自動化設備需要的零件多,需要的材料品種多,多臺的設備同時的制造,車間現場往往需要大量領料單據,如做工序管理,則還需要填寫大量的工序移轉單據,常常漏洞百出,往往剛報了的物料,過幾個小時又會發現,還要上報購買. g以上問題的串聯效應帶來的嚴重后果。
90%x90%=0.81x0.9=0.729x0.9=0.6561x0.9=0.59045x0.9=0.53144
制造過程的5大難點足夠讓一臺設備的制造可靠度成為53%。如果是把設計風險,外購標準件,單個零件的制造不可靠因素串聯,結果更為可怕。 七:滿清并不是武器太垃圾完蛋的
西方在工業革命的時候都把掠奪的矛頭指向中國,他們搞工業革命搞了兩次,中國就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徹底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事實上那時候中國窮是窮,落后也是事實,那大的中國,那時有四億的人口,那么多的能人就被幾個洋毛給滅的一塌糊涂,鴉片戰爭時中國完全有可能打敗那區區四千洋鬼子!全沖上去踩都把他們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