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在此特設“海水發電”技術的比武“擂臺” [打印本頁]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6 10:29
標題: 在此特設“海水發電”技術的比武“擂臺”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7-7 17:31 編輯
& D5 b7 ?+ ?# S( U# ^3 x- v. ^, L7 @! E0 I1 v7 p- s

附件:本貼的全文下載:[attach]182701[/attach]

大家好!專利技術【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海浪波能發電項目已經提出多時,現在我覺得設“擂臺”的時機已經成熟。所以,在此特設“海水發電”技術的比武“擂臺”:向國內外所有海浪發電技術進行挑戰,目的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我想考驗的時機成熟了,歡迎挑戰!歡迎批評!

一個全海域海浪發電技術模式——水下發電場——水下發電長城

      (海洋波能發電技術)

【前   言】

廣大海洋科技愛好者們;海浪發電的同仁和廣大的支持者們,你們好!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共同走上了低碳經濟之路。

目前電力的供應盡管風電、光能發電日新月異,但還是以燃煤、天然氣或柴油等發電技術為主導型來滿足。這不但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還增加了“碳”的排放量。因此,面對能量巨大的海洋“海浪波能”的提取問題——【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的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已經做到了“結構簡捷成本低”,今奉獻給大家,請給予指導!謝謝!

本技術采用了綜合設計思想,力爭效益最大化,使多學科的邊緣技術交叉運用,通過簡單的“自調導葉”的設計思想,使葉輪機在海浪波能的作用下——吸收能量始終同向旋轉,這樣就可以直接同軸帶動內置的發電機進行發電,實現了蘊藏著巨大的海浪“波能”的利用。

目前本技術處于設計階段,只經過了用模型在空氣中模擬海浪進行試驗,結果證明了本技術的技術關鍵——葉輪導葉的自調原理是可行和可靠的,是可以在上下流動的介質中持續向一個方向轉動的,那么也就可以帶動發電機發電了。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不管是向上還是向下的海浪都可以推動葉輪機的旋轉】的結論。

這個結論依據是:因為海水的密度是空氣的幾百倍,毫無疑問這個空氣中的實驗說明本技術【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完全可以利用海浪的波能來發電。

朋友們,歡迎大家在不同的角度,以國內外現有技術,對下面列出的本技術性能和技術優勢進行【對比、攻擂】!謝謝!

一、 概述:

1  現狀:暫未開發實施;

2  準備替代的舊系統:

2.1    深海中發電模式可以替代目前海島、海上石油鉆探平臺、海上儲油平臺和深海養殖平臺以及小海島上的柴油發電技術。

2.2    沿海潮間帶的海浪發電可以代替部分“火電”,推廣普及就可以形成沿海的海浪發電的“長城”。

2  該技術的功能和作用:

2.1    可以利用海洋波能發電,以及所有具有波能性質的流體能量進行發電。

2.2    可以和其它海洋發電技術聯產發電。如和海洋風力發電進行聯合發電,即增加了發電量,又降低“海發電”以及自身的成本,擴大了海發電的選址范圍,使水較深但不經濟的海風區擴大成可利用的海洋風力發電海區。

2.3    可以利用大型深海養殖平臺、海上大型海水淡化設施、海上海洋化工設施或石油開采生產設施作為載體,設置在其周圍進行發電。這樣不但自身結構大大簡化,而且建設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時還可以對其供應發出的電力,代替或部分代替原來不經濟的柴油發電形式。這就形成了“綜合聯產發電”模式。

二、  本技術設想的幾種發電模式簡述:
' b* j5 M3 _5 I: l, X! ?4 t

說明:下面的內容,是建立在“假設本發電技術是成功和可行”的前提下做出的,所以數據是估算,所以只能作為理論分析的依據和參考。

1  為無電力供應遠離大陸的小海島供電模式:

下圖是波能發電系統工作流程圖。


, I5 L& P" p' i/ f: L

[attach]182473[/attach]

1.1      小島上有一個上百人的小漁村,村里有一個小冷藏廠和一個小維修廠,還有一個海水淡化廠和一個小小的碼頭,以前是柴油發電,每度電1-2元。

1.2      這里海區的年平均浪高2.5M以上(我國大陸架基本就是如此),每年還大約會有5-8次臺風經過。海上有100個小白點——露出的指示燈,100個發電為平均3KW左右的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總裝機容量約0.3兆瓦。

1.3      日日夜夜風浪不息發電不止:這個波能發電站(場)的特點就是“風浪越大,發電就越多”。由于是潛式安裝只露出頂燈,所以還不怕臺風,臺風的大浪打來的時候增加了海浪波能的振幅和周期,只會增加發電量而不會被打壞。

1.4      在此應該指出:發出的這個電是不恒定的。如果按年平均發電3KW計算,這個電站的年發電量就是:100*24小時/*360/*3KW/小時=25.5萬度電。(未完,接下面留言)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6 11:04
標題: RE: 在此特設“海水發電”技術的比武“擂臺”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7-6 11:17 編輯
1 w$ C% k% [. f5 W4 e$ a" `" e6 C% r+ C- I

【接上面】

1.5   經濟和社會效應:這個電站可供應島上居民的生活和生產用電,改變了無電可供或用“高價電”的狀況。

還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這是低碳、純綠色、可再生的能源技術。

1.6   軍事意義:如果這是南海上某個軍事防御性海島,應用此技術建發電站,不但是終年有電可供,而且這個發電廠拖不爛打不垮!因為其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化整為零、各自獨立、單元化的布局,每個之間相隔約20。即使受損還可以快速的用“插接法”更換損壞了的“獨立發電單元”——這個意義重大啊!

1.7   珍貴的副產品:在大風浪的天氣里隨著風浪的加大發電增多,或者夜里用電減少,那么發出多余的電來那怎么處理?

答案是:其一部分儲存在“蓄電池組”里,用于調節供(發)電低谷時的用電量,一部分增加冷庫里制冰量和增加海水淡化廠的出水量,甚至電解水生產“氫”和“氧”。

真如設想的這樣,那海島就變成了世外桃源了——是真正的蓬萊仙島,是生態之島、綠色之島。

2 聯合發電模式設想:在東海“海風電場”以外,水深超過10的更遠的海面上又建起一座座百米高的海洋風力發電機,只不過水下部分的基礎立柱更大更粗。在每臺風力發電機巨大的基礎四周,都“附著”三圈42個或更多的3KW左右的本技術——“海浪波能發機在發電。增加的發電量分擔了因為水過深、基礎立柱過大增加的投資,擴大了原風電場的建設范圍和規模。

3 綜合發電模式設想:在浩瀚的海面上有一座鉆井平臺,在鉆井平臺的三側,“附著固定”一個 1兆瓦左右的海浪波能發群,供應或補充著著平臺上的生活和生產用電。用身邊取之不盡的能源——海洋波能,生產著珍貴的石油,同時還節約了大量的生產用柴油,何樂而不為呢?

4  海岸線潮間帶的發電模式圖設想:

[attach]182480[/attach]

圖示的說明:

圖中1是在海床上固定本技術“發電單元”的立柱。

圖中2是指示燈。

圖中3是本技術獨立的發電單元。

圖中4是代表最低潮位線。

圖中5是代表最高潮位線。

圖中6是海浪“波形”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一波一波的海浪“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發電單元旋轉發電。

圖中7是表示海岸底質的地形:可以看出,平坦無礁石可使海浪不會產生“無序流動和漩渦”,只流向岸邊。

圖中8是底層海浪后退水流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后退的底層海水與上層前進的海水相互作用。

兩種樣機結構介紹:

1  無自傳扭矩單機結構圖:浮式獨立建站或集群錨定式建站的單機結構。

     

1.1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技術是一個“直徑6、高約7的巨大的葉輪發電機”,垂直“錨定”在最低低潮位水面下0.2左右。

1.2    結構:葉輪機安裝在一個有足夠浮力的環形導流管里,海水可以在中間上下流動做功;“長卵圓形”浮筒直徑1-3左右、高約4-7,發電機設在不動[attach]182481[/attach]的中間發電機倉內,與上下轉動的葉輪機同軸并受到雙層外殼保護。【下面還有】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6 11:39
1.3   工作態勢:其中1、2、4、不轉動;3、和7、轉動;上面葉輪機正轉、下面葉輪機反轉。
8 L: ]/ f$ {2 D# V( l, t1.4   單臺發電單元“批量”生產【理論成本】的估算:合計:約10萬元左右。注:下面試驗項目的發電單元均以此的單價為計算的基礎價。
& O+ M$ i, u4 @材料費用合計: 2.9萬元。
4 s" v+ c' X0 ]) O) k單臺發電單元的加工制作費用、組裝費用、消耗品費用、水電費用、管理費用、合理利潤等綜合費用按材料費1:1的比例計算合計:2.9萬元。 . b0 E5 `  v% O5 H9 J2 @' p7 `( i
外購發電機總成合計:約2.0萬元。; V7 t! N4 r  z
通往“海上控制平臺”的6KW容量直流和信號復合海纜暫定: 1.0萬元。" i& ?" y  N; z+ h$ i. l& `7 M
管理費、抵扣稅后的稅費及未預見費用合計:1.2萬元。! V/ V; }) M: ?5 X, D# J- W7 B, b
總計:合理出廠價約10萬元左右。! A! _$ F- K: _. e% J8 v
2、  固定式的結構:下圖是附著固定式剖面示意視圖,如,“附著”在“海風電”立柱上或淺海潮間帶海底立柱上(見潮間帶的發電模式圖)。) A/ ]1 ~0 k! ]! w& e6 v
2.1   該結構的投入估算:每臺8萬元以內。(僅供參考!)2 P& {$ `3 R) s0 s8 a, U" s$ Q
其中包括:綜合費用按材料費1:1的比例計算;: n9 r; ~3 G7 B4 j3 {. v
陸上輸變電線路和附屬設備等均攤每臺1萬元;  [" P# v1 [3 l# u% v7 S
中央控制室的6KW容量直流線和信號線復合海纜60M,暫定:0.6萬元。$ K! n4 o! s" `/ O
2.2   產出估算:100臺規模每度電成本約為:0.38元/度。(僅供參考!)                                                                                                                                    
- g* T4 H  s$ X7 r1 B$ ~, m固 定 式 結 構 圖

2 s% y8 I+ l' V6 k[attach]182488[/attach]
8 K. I7 v7 n8 @1 G1、固定導流罩的支撐板。    2、葉輪機導流罩。     3、被固定的下導流罩,內有發電機。   4、導流罩內部雙層密封的發電機總成。    5、正向進入介質流。   6、反向進入介質流。   7、角度可調的葉輪機導葉。  + I. P, s# I* M2 t$ k/ Q  s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技術是一個導“流罩直徑0.5-1米、高約4-6米、導葉外徑4-6米的固定式海浪發電機”,垂直或水平位置固定在最低低潮位水面下0.2米左右。如果潮水“紊流”大,在外面就加一個“導流總管”。由于是固定方式,所以就不需要“浮力了”,那就不需要導流總管、上下浮體、錨定系統等。另外外形體積都大大縮小了,使結構異常簡單,成本低廉。
& n4 [% c  @; P+ x1 @: q  {. h這種結構,上下的海水仍然可以驅使葉輪機轉動,同軸帶動下面固定導流罩內的發電機做功。這種結構極似風力發電機。* W, E" m; T- Y* `2 _! q% E
其中:1、3、4、不轉動;2、和7、轉動。
; X( v6 r& X; {/ w0 e8 b四、 導葉【自調】及發電的原理: 2 _, R1 [! W+ L. q) W& z% b2 n
1、  導葉【自調】的原理圖:導葉的【自調】是本技術的關鍵,通過下兩圖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了。

, B6 R8 b: ~* A6 }1.1  導葉的偏轉:從下兩圖中可以看出代表導葉的兩邊極不對稱,所以當海浪波向上或向下運動的時候,導葉就會被推動,會以導葉軸為圓心向上或向下則偏轉一個角度。8 K* T  w: U6 @& G, k2 T
首先說明:這個【自調】術語的實質是指——導葉是被上下波動的海水推動,可以以導葉軸為中心,反復轉動一定角度,這個角度大小是預先設定的。
( c  Z- k6 h. M, Q) a/ T$ e8 I
- F) q5 P: W- U9 \% h
1.2
% e1 R3 _$ c0 p+ A4 f
是導葉向上【自調】形成夾角Φ1的工作
原理圖:[attach]182493[/attach]

1.30 X6 d5 x4 W- k" \9 z+ w
下圖是導葉形成夾角Φ2的工作原理圖:

Φ2
0 b5 {# w' G) I2 B. g' Y9 o# F$ G% }
夾角形成的原理圖

[attach]182494[/attach]

1.4
8 t# n% P% B! w0 a  S: q3 J4 M
結論:從兩圖中可以得出“不管海浪的海水向下還是向上運動葉輪機的導葉都會產生相同的運動方向”。那么,葉輪機的轉動就可以帶動同軸的發電機發電了。

2
" q& C, h( l% V3 ^0 \9 l發電:
形象化描述。

就是一個巨大的水輪發電機(形狀好像電風扇)置于海面下,不過這個水輪機的導葉可以【自調】,水輪機中心內部有一個小小的發電機。此時,不管海浪是向上還是向下的動能都可以被巨大水輪的【自調】導葉雙向吸收,并按一個方向始終推動水輪機轉動,周而復始發電機就可以24小時發電了。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6 11:41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7-6 11:50 編輯 3 l/ {8 w' y( F* ~6 A

; H, M2 w. d7 g5 `五、 本技術——海洋波能發電具有以下特點:大家可以以任何形式“PK”。7 A/ x5 y* S: e% x
1、  同比優勢:本技術結構非常簡捷、故障點少、成本低、易施工、安裝維修簡單。
; }7 p( U+ w# v# [2 f2、  可自動化管理:本技術各標準單元的所有傳感器信號、運轉信號可集中自動化切換處理,甚至“傻瓜化”管理。- u6 U: H- X- V2 c' H9 u
3、  標準化生產:本技術可作為標準“發電單元”工廠化大規模生產。
" d; p& Q% v+ x) L( v- Y6 j& x  B4、  集約化建站:本技術模塊化組裝規模可大可小,可以邊建設,邊發電。3 }# i5 G/ Q( J( ]" J" M% p1 d/ Q
5、  可以聯產發電:本技術可與海風電、海流電、海光電等海發電技術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聯產,發展前景無限。# d" }2 Q7 J! r) s0 n6 F3 G1 h2 Y  S
6、  獨立單元:本技術每臺發電單元發出的電流獨立輸出,互不干擾。
$ a  j% E/ U: a; `6 \5 p0 O; G) _7、  同比本技術拆裝容易:恩技術由于單元化、小型化,插接式的安裝和拆卸簡捷方便,使安裝、維修、保養簡單化,可以隨意海上拖放和收回,這是其他技術無可比擬的極大優勢。' w0 ^% B, U, W& X, f6 {
8、  安全運轉:本技術發電系統置于兩層“鋼殼內”,并受到多個傳感器保護和報警。確保溫度、濕度及電力參數的正常運轉,安全可靠。
: x& h/ r$ `3 W. \9 Q3 c9、  密封性極佳:本技術發電系統一個葉輪機只有一個接觸海水的軸封端——進入發電機的主軸動密封,在接觸海水端還設有防泥沙保護和軸承密封保護,確保運轉正常;確保10年內安全使用。
5 @6 D) C, @( u( F10、  同比火電,運轉費用極低:一次投資10年受益,無運轉成本,只有維修費用。
, _- ~, i  I0 `8 l. j: y' j11、  同比海洋風力發電投資:具有一次性投資少,沒有昂貴的立柱和海底基礎建設投資,也不需要100米海上高空作業專用的海上作業船投資。雖然其他較相似,但是本技術拆、裝、維修和起重、運輸異常簡單,費用低廉。) p' g( [' n/ H& Y3 T
12、 同比海洋風力發電技術:由于本技術不是高空作業,維修簡單。所以本技術設備要求的制造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同比較低,都是通用技術,就是一個“傻瓜級”的產品。如果建立嚴格的維護保養和報廢制度,那么完全適用于安全運轉需要。
. z1 j4 I5 V$ ]% A$ }& v& p* O% P  A13、 同比“太陽能”發電技術:
, z7 z, X' H5 m7 o" S13.1  本技術同比一次投資相對較低。' i* Q$ z) e4 x+ m4 z* J* y
13.2  本技術同比在海水中應用,功率密度大,且365天發電——海浪不休,發電不止,且是不受天氣限制的全天候技術,還不占用土地。: x. Q9 C& h4 ]+ ]% V9 \
14、 同比其他發電技術:如,利用海浪波能壓縮空氣、壓縮水來發電的技術,在結構上比較、故障點的比較、基建規模等等進行比較獨有一定的優勢。
1 W* c2 C% m% J1 A+ @因為本技術利用直連式發電,插接式安裝技術,用N個標準單元“集成”建設海上電站。故建站周期極短,資金和規模靈活。在結構上同比簡單。在系統接觸海水的故障點同比就少多了。另外陸地上不需要建設發電廠房了。
$ M; o& |* w! A. b8 I8 t$ }另外,采取單元式的由少到多、滾動集約式的“邊發電邊擴大”的發電規模,是無法比擬的。
' t4 u6 Z8 L( y3 _1 c: f16、 和國外7大發電模式相比:列表如下。
3 d5 U* H" T* j' I[attach]182501[/attach]7 O* I% E& B0 a! ~6 r/ M* e
        
0 c" b* L$ f/ Z# H, v4 b& V* p  n17、  和滾動式、擺式等等海浪能發電技術相比:列表如下。
; p$ B! V5 |. A! s' ~下面列表介紹幾個國內海浪發電技術和本技術進行產能、性價比較。(僅供參考)) T( Z$ u! H3 |% \) I0 ]
[attach]182502[/attach]6 _5 @# p4 L# }$ M$ f" M
六、 思考:今提出出來一個海浪發電技術后的思考!對于建立獨立的直流電網體系的設想
) r" Q3 V- B8 M* e5 n& \9 C2 U" R1、  假設:如果本技術的確可以和“火電”一比高低,被市場接受,其發展將是“迅猛”的——因為它太簡單了,就是一個“隨處可放”的“獨立單元”。
" y0 p+ f& z  `優勢不像“火電”、“風電”等其它發電技術一定要上規模,經濟效益才大,本技術是則以小取勝。4 S- z9 m$ x+ D8 R
2、  那么就又提出一個“課題”:就是要想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整合資源集約化管理。
6 A( B% a# @4 U2 ?# @因為,目前投資較大的一個原因是:每個獨立單元或發電站都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風浪不停,發電不止”的海浪發電,在用電低谷的夜間,多余的電力怎么處理?
' Z3 @* \4 d. A$ R! |2.1   一種方法:就是用蓄電池“調峰”備用,用海水淡化、制冰、點解水制“氫和氧”等技術消化多余的電量,這一些“附屬設施”,都占用“投資”,這樣就消弱了其經濟性。" u; [! [. X/ h/ o8 P" U
也就是一個海下電站就要備用一套,那么如果想甩掉它,那不但就減掉配套的這一些設備,還減掉應用上的投入,更主要的是減掉了一大筆投資。
3 U/ ~% W  ]$ n/ [) v4 L2 }) O* n( d2.2   那么這個課題如何解決呢?那就是成立沿海岸線的“直流供電系統”——為“沿海水下發電長城”配套的“直流配套輸變電系統”。  ^$ o5 v9 g( G# @
2.2.1  當形成沿海海浪發電到一定規模時,就應該建立平行于“國電網”的供輸點系統,多余的電可以買入,需要的用戶可以賣出,自成體系,徹底去掉配套的“包袱”。同時還對各個用戶起到“穩壓”的作用。1 q' P* V' R  e+ P; o
2.2.2  其結果不但又大幅降低了自身的成本,還大大提高了本技術的經濟競爭性。
! Q0 `; \7 A! j/ ]3 @我預言這次本技術【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的海浪波能發電技術在擂臺比拼過程中一定能夠勝出,大家拭目以待吧!
$ q& d+ J; M2 f! r! v. ]% ?寫的倉促,準備隨時糾正,謝謝大家!8 @* F/ _' t2 t" w2 R
: r* q# l9 U- a" i. n: v% L
共同開發海洋的時候到了!
作者: 風追云    時間: 2010-7-6 12:35
應該是個好方向,未細看,先頂一下。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8 20:08
優勢挑戰:- b1 r$ X, l2 C' l' k
1、  同比優勢:本技術結構非常簡捷、故障點少、成本低、易施工、安裝維修簡單。
8 d  `7 w& z2 n0 D/ }2、  可自動化管理:本技術各標準單元的所有傳感器信號、運轉信號可集中自動化切換處理,甚至“傻瓜化”管理。: N) S5 G& i, b$ G, j$ m- V
3、  標準化生產:本技術可作為標準“發電單元”工廠化大規模生產。, R- X& f' p" H
4、  集約化建站:本技術模塊化組裝規模可大可小,可以邊建設,邊發電。
3 ?6 W+ Z3 Y% V# ~) R1 a5 g! ~! q5、  可以聯產發電:本技術可與海風電、海流電、海光電等海發電技術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聯產,發展前景無限。1 Q3 |; c3 C# G# O' y* x0 X0 G
6、  獨立單元:本技術每臺發電單元發出的電流獨立輸出,互不干擾。$ e+ x3 C: i" N' D
7、  同比本技術拆裝容易:恩技術由于單元化、小型化,插接式的安裝和拆卸簡捷方便,使安裝、維修、保養簡單化,可以隨意海上拖放和收回,這是其他技術無可比擬的極大優勢。' l7 q2 e* y7 L7 {$ O/ G: v6 f- L
8、  安全運轉:本技術發電系統置于兩層“鋼殼內”,并受到多個傳感器保護和報警。確保溫度、濕度及電力參數的正常運轉,安全可靠。
( `( |  C+ Y' L+ G9、  密封性極佳:本技術發電系統一個葉輪機只有一個接觸海水的軸封端——進入發電機的主軸動密封,在接觸海水端還設有防泥沙保護和軸承密封保護,確保運轉正常;確保10年內安全使用。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19 13:57
優勢之一:可與火電媲美。
. V) ?* a8 m6 Q1 C. h: Q+ Q% s1、  固定直連式結構異常簡單可靠、成本低廉、效率高。! f- c! u' m* n: I; T: U2 k9 j
單臺成本4-8萬元(包括支柱、輸配電系統,分攤的附屬設備、中央控制室和安裝等;每度電成本【最多】約為:0.38元/。
9 `0 V5 S5 C- Z/ J( p, J# b0 C“導流罩直徑0.5-1米、高約4-6米、導葉外徑4-6米的固定式海浪發電機”,垂直或水平位置固定在最低低潮位水面下0.2米左右。( {0 [7 D- `/ S! `
(圖見2樓——固定式)
2 t) D! c) f$ d9 o3 D6 k7 Q2、  本技術是則以小取勝:7 \8 v8 \8 V" x4 p5 P8 T
本技術的優勢是,一臺、幾臺、若干臺建大型發電站都可以發電。那么在沿海、在一切可以發電的海區都利用起來,其規模和效益不可想象,是其他海浪發電技術無可比擬的。: b$ J. X2 S2 f+ H6 A, ^
如果成立統一的沿海岸線的“直流配套輸變電供電系統”,節省了配套的“蓄電池和淡化水”等附屬設備,那成本又減低1/3。( X$ y4 e( e" |6 y. V
這不但又大幅降低了自身的成本,還大大提高了本技術的經濟競爭性。" H0 X* g: h  H7 U2 g$ @3 v: ^
大家和那么多海浪發電對比一下吧!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26 20:32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7-26 20:33 編輯
4 I1 Y! e  r- y8 i8 x
0 g/ R: h, J$ c: d+ g- l8 [/ C$ C

和一個網友的對話,很有意思。

哦,歡迎歡迎

您說的事,申請了發明嗎?
  N- D$ Z1 \; K' {

正在申請,還沒有批下來,專利號也有了。

既是好東西,何不保密一段時間?: v4 f' Y' @7 }: M" r

老了,快入土了,不怕,為了快點推出啊!有人說,侵權,等“做大”了,就打官司唄!

發明,還是實用新型?
! h! ], T. V+ i' l- c" B7 T+ [6 S

實用新型,有幾個。還在準備申請幾個——計劃中。

自己實施過嗎?或者實驗?7 N: Q' M1 U, Q' x, e1 E

模型在空氣中已驗證“自調”的原理,帖子里和博客里都有,就是一個反復晃動的模型,向一個方向就轉了。

有照片嗎?可以發來共同研究嗎?

模型照片?手機拍的小照片。模型40公分直徑,很小。就是這個,正反風都可以向一個方向轉——說明成功!

那,您想固定安裝在海底呢?還是漂浮在海面?有圖紙嗎?, c. {6 E# E" @& ~4 |  k

全海區都可以安裝,從江河入海口的潮汐能、海岸邊的海浪能,深海的涌浪能、混合浪能、潮流能等都可以應用。

您想固定安裝在海底呢?還是漂浮在海面?***以為,恰恰說明你還沒有考慮成熟。+ Q( ~- j% k6 L* L

請指教!

理論上雖成立,但必須考慮如何固定,如果漂浮在海面,電纜如何敷設?也飄在海面嗎?風浪一吹,電線就斷了,如何解決?
: D8 f4 P, C/ U/ z( T' f

水面下潛式安裝,漂浮式用錨定,固定式由鋼管固定在“載體”或立柱上,用海纜傳送電力。
( x% F* X. D9 j

那多少功率為一個發電單元?

最少3KW ,大了也可,不提倡,但那是下一代的問題,技術已經成熟了。

3kw,每個重量多少?立著裝還是橫著裝?
' w1 T/ F5 S4 L2 B) A

輕,沒算,要靠浮力做功,所以大,但輕。固定式就小多了。立著裝還是橫著裝都可以,海岸邊的近似橫著安裝,其它近似垂直裝。

你那不是具體的圖紙,只是一種示意圖

對,就是示意圖,不是不考慮,樣機還沒做,海里還沒試,計算它干什么?

都是示意圖,看不出有啥實際的東西
4 x; C1 E$ f$ }- K. W& k: Q: O

你最好看我的博客,里面都有。http://blog.tech110.net/?14490/

3kw,是連續運轉嗎?. f. D/ @& u3 M/ x

估計只要大于1.5的海浪,就可以,但還等試驗證明。

就算是連續運轉,那要多少水來帶動?我說的是每分鐘多少水,而且要有一定的高度差。

此問題低級了,想停還停不了呢?海浪不停,發電不止。

我提得問題你都無法答復,還講啥“發電不止”。1.5的海浪,也不是隨時都有的。

不要算,海水密度是風力的幾百倍,6-3/2=1.5直徑的葉片能量密度很大。

密度不代表能量 ,流動的水才有能量

那就要選海區了。我國年平均1.5海區很多 ,海浪波能就是反復不停流動的水啊!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26 20:36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7-26 20:40 編輯
! g/ G2 `+ c* s' n# x  t/ g* Z8 ~: k7 h! B  Z; a* |

靜止的水,再深也發不了電。
) ]6 _( G+ I; V/ m) Z6 `

你說的太對了。可海浪運動是按近似正弦曲線變化,非常的有規律。波能可不是靜止的了。

波能太分散,無法集中,而且不穩定 ,無法利用。

真正的海浪(涌浪)沒有橫向的流動,只有“位移”能量集中。海邊的海浪就更有規律了,不管風向如何,海浪一直勇往直前,就是向岸邊“滾”。

正弦曲線變化?真正的正弦變化,是有正負的,正負一抵消,就沒有了
. q) z6 U7 A9 q5 _/ V

海浪是一個勢能和動能相互轉變的過程,波谷和波峰處的動能或勢能為“0”,相互轉變,日夜不息。

你覺得會成功?. O: }9 v+ w0 E% Q

我覺得除了在海中試驗,目前理論上還沒有發現大的問題,只能說理論上成功。

我一點也看不出成功的苗頭9 @. v1 A. X) s4 M1 b7 _6 m6 {

所謂的“打擂”也就是這個意思,叫大家品頭論足。在沒“勞民傷財”時就“滅”了,也是好事啊!# Y: y9 j2 I2 s  V' u. {, U2 O

【你說,我一點也看不出成功的苗頭】——這是我第一個得到的“否定”提問。不保守的話,我想請您提出幾個具體“不成功”的意見來。8 }- r4 x& v) o# x/ W4 P$ a% M

你物理學得怎樣?$ L, ]6 B7 ^) p$ ^; }7 K: f

你能否把“物理上的問題”提出來呢?咱們商討一下,不管誰對錯——對誰都有好處啊!都是提高。

你成功過嗎?. v7 t5 P/ K; H4 V& x( {

沒有試驗過。老了動不了了。

我昨天已講了N次了,機器必須固定在某個地方。7 ?/ _' R/ M0 N" k  f6 x

對啊!本技術就是可以固定啊!如固定在:

1 用鋼架固定在鉆井平臺周圍。

2 用鋼架固定在深海養殖周圍。

3 用立柱固定在10-20深沿海平坦的海底。

4 用立柱固定在江河湖海入海口的底部。

5 用立柱固定在潮流大的一些淺海海底。

6 深海就要依靠“錨"固定在海底了。

那你先說方案345

310-20米深的沿海平坦的海底。4 江河入海口的底部。5 潮流大的一些淺海。】——這一些使用立柱固定。在海底用立柱就太簡單了,幾米的立柱不要幾個錢。已經給你圖了。

打多大多高的樁?多重,鋼的,還是水泥的?打多少條?用什么機械?

1 鉆井平臺。2 深海養殖。】——

用鋼管結構固定,就更容易了,找一找有圖。立柱可以用“鉆井灌漿”或用船式“打樁機”即可。

都要經過計算的。
* r+ T% s& u9 Z  E1 i

都要經過計算——八字還沒有一撇呢?現在是可行不可行的階段啊!試驗了,數據就有了參照,那才要計算。

我一點也看不出有什么成功的希望,你不是干工程的吧?不知你啥職業,只是空想

模型在空氣中轉的很輕松啊!反復的晃動就向一個方向轉了(還有兩個不靈活呢)——這就證明了本技術的【自調】的原理是正確的,其它都是通用技術。
, x3 x' A& q" X& B/ h: z+ o$ a+ ~, |6 n

可是和其他的網友比,你提問的深度不夠。但還是謝謝你的直言。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26 20:45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7-26 20:47 編輯 + Z  S$ D8 q( k: L
" f" @( ]- [7 Z; M0 C

你的模型,受到風就會轉,是嗎?很想看看你的模型) @; g( Z' a. X  w2 I6 @

是的——就是風車嘛——只是用手握著,左反復的運動,第二下就連續轉了。當時還有兩個導葉因為失誤【自調】不靈活。結果還是輕松的轉呢——現在修好了,一晃動就輕松的轉了。
0 a5 ]9 v' @4 l: c1 E

遇到風就轉,是嗎?沒有風也轉?
( B3 A4 M. L. E# @8 Y( n

反復晃動,向一個方向轉。——有人“臭”我,——不就是一個風車嗎?——我說“對”。只是可利用“反復”變換風向的風,可以按一個方向轉——這就是才【自調】。

沒有風轉不轉?
. q8 P6 z/ [* y$ u' y

沒有風理論是不轉,但有慣性,在風向正反“交換”的過程中,雖沒有風還是連續轉了,因為波能的特性就是上和下“死點”動能為0

你說的發明,又說很簡單,又說有很大用處,好像有點矛盾
4 u4 }8 s2 x& _* @) D3 l

怎么矛盾?難道發明就不能【很簡單】不能有【很大用處】嘛?

你先說怎么個簡單法7 h) {5 g- _& k* e9 ?

例如:

固定式——就是一個直徑1,高約1.5的導流罩,上面固定6-122*0.4的可【自調】的葉片,可以轉動。主軸安裝在一個和上面一樣的導流罩內,和內置的發電機直連,總成安裝在立柱上,即可吸收來回的海浪發電。

直連式效率95%以上啊!但是吸收海浪能量的“吸收效率”不易高于50%,否則可能會消弱下一個海浪的能量。" l7 g: i# z7 x, o

你說的是夠具體,但恐怕沒有經過計算吧?是固定在海底嗎?
- b0 G4 h0 r$ U# m! R& D

固定在水深8以上的海底或大型海上漂浮物,如,鉆井平臺,海上風電立柱等。

計算的問題在沒取得實驗數據前,目前沒必要。

【我國的黃海、東海年平均浪高1.5以上,南海的平均波高一米,年平均波周期為六秒,據此可以估算出,我國沿海的海浪能約為每米2040千瓦,總能量達1.7億千瓦。

浙江沿海每米對應海浪能量是三千瓦左右(全年平均)。】

還要計算嗎?哈哈!

怎么能“或”呢?水下有水下的設計,平臺上有平臺上的設計,兩者不可能通用的% W# T9 Y8 {: D0 Z0 Q

兩種設計不同,一個是“鋼結構”,一個是立柱。前者制造和安裝較簡單,便宜。

哦,你認為海底下的浪高和海平面的浪高一樣,是嗎?6 f" L9 Q) L4 D) K1 Z$ z

有資料介紹是比較近似的。% H' f" A6 _$ w3 ~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但我認為海浪的“震蕩”是整體的,否則就不會幾天幾個月的“震蕩”下去——我指涌浪。不考慮海流和風的作用。

我覺得大家(可能打擊面大了)對海浪的認識普遍有誤區,所以那么多的發明都走了“彎路”。呵呵!

還有,平臺上到海面的距離是變動的,那你的立柱或者鋼結構長度也可以隨時變嗎?

你就是沒有看(或沒看懂)我的那么多的講解,到處都講了【安裝在低潮位以下0.2米的水面下】,就是高潮位的2-3以下的地方,所以才是【全海侯性】的,不拍風暴,風越大發電就越多。哎!

一年四季的高潮位、低潮位,我記得是變動的。

對啊!

但機器的高度不可能隨時依據海浪的潮位來變動。

所以才有高低潮之分,每天、每月、都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
! T* i7 ~" b/ B* L* p  C  P

機器的高度能全海候嗎?

高度和【海侯】無關。全海侯——是指各種“海洋氣候”,結冰了當然就沒浪了。6 L. a3 m$ w% z" {3 T6 }( z; d

你機器安裝高度如何保證一定在:“低潮位一下0.2的水下,就是高潮位的2/3米”的地方?

各地的海洋資料都有。

都有,但它是變動的。
, X: I! V8 z, [: G& c% |. y  ^

一年四季變動,老百姓都知道,有最低的潮位的。即使失誤高一點沒關系,就是在波谷的時候(勢能為0)露出一些葉片,也無大礙。我建議的是理想位置。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7-26 20:51

高一點沒關系,這個一點是多少?10cm,還是100cm?或是1000cm+ `; Z! A/ U% ^  l  a# D9 p

不知道????那是你的事。

你都不知道,如何推廣?
, E- W+ G/ e) |9 m1 G( w

誰叫你高的??奇怪的問題!2 p& |5 J2 w& w7 V. Q

是你的理論站不住腳。你都不知道,如何推廣?

——現在是探討,還沒推廣,即使有人在“試驗”那是別人的事,我支持。! a& K! z' o0 X# @

是你的理論站不住腳。

謝謝你的結論!那么到此為止了,好嗎?

你不是搞發明嗎?還申請了專利嗎?不推廣,搞啥專利?

玩嗎?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嘛!

你的模型,從轉動到停止,完全沒有風的話,要轉多長時間才可以停止?1 N2 i& r3 V; m# m- k6 _

兩三圈吧!沒認真算。主要是驗證【自調】的原理可否可以,能夠【自調】就沒問題了。現在在幾個論壇上,極少還有你提出的這樣低級的“疑問”了。你很怪!!!是不明白?可能“揣著明白”吧!這比不明白還不好!

還有問題嗎?如沒有,就結束吧。好嗎?

正風、反風,都朝一個方向轉嗎?- P) l3 I2 M+ R* R+ a5 h! B

對。

那么從正風到反風,輸出端能連續不停嗎?
/ u; ]) W5 M, d

從轉動到停止兩三圈才停。
* N. K6 o6 }; t2 J6 g; x

那就是轉速會變動。對于發電機來說,輸入轉速變動,輸出頻率也會變動,如何并網?并網是要頻率一致才可以并的。

請看博客吧!里面說了“不需并網”。6 K( F$ T' L/ W& i

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N& o2 L6 }  ~+ s: s# n7 F+ W' c

你提的問題正確。但是本技術是直流發電,用戶是“特定”的,不需要“并網”。夜間多余的電,用于蓄電池充電,再多就淡化海水——珍貴啊!再有多就電解水,產生“氫”或“氧”——真貴啊!

如果沿海形成規模了,就連片建立自己的“直流網”系統。一方面“互通有無”。另一方面設有一個端口和國網對接,少量的不穩定的電就不會對“國家電網”形成“沖擊了”。若再解決不了問題,就上大型的電解業,如點解水、冶煉單晶硅等企業。

你可學習風電,風電是風機保持一定轉速,無風的時候需要耗電的,有風時就發電。

風電是風機保持一定轉速——中小型不一定吧!改變葉片的角度(太復雜了,昂貴)。

但是安裝高度問題,你無法給我解答,也許你能解答的一天,這個發明就成功了

這是“不是問題的問題”,那么多人就你搞不懂,沒辦法!% q! x8 `7 `1 c( L/ y5 F& x

葉片角度我記得是不變的,但我不敢肯定,但轉速肯定是不變的。

風電問題免談,包括你看好的“太陽能”,不是技術不好,而是牽扯的面太多。

風電問題免談,啥意思?我認為他們的共同之處太多了。

我沒看好,不是技術問題,內蒙的風電前幾個月都停了。本技術也沒必要和“國電”扯上。因為發的直流電通過蓄電池后,再輸出就是較“穩定”的了,“發電單元”的規模越大發的電越穩,建成直流網就更穩了。而且各自配套的蓄電池、穩壓穩流系統、淡化水系統等“設備”,就可以節省了。并直流網的發電造價最少降低1/3-1/2左右。呵呵!

這我贊同。( L6 V4 C6 X# z

海浪發電可以繞過“國網”,自成體系。不管單臺還是多臺。, @. n7 W, |( H+ j2 @2 r

這我相信,不過,我覺得,現成的技術不借鑒,確實是一大損失。

本技術準備套用小型風電的發電機及控制部分。

你不想依靠電力部門?

不對,一個老頭哪有那個勁啊!對著干!主要是本技術本身具有的特點就是如此——其服務的對象就是沿海及島嶼,是缺點的地區,沒必要和其聯網,何況目前“并網”是一個大問題呢?

發電機防水嗎?2 N; q: |: H7 T, r) P2 W( Q

發電機在雙層外殼中,內有幾個傳感器報警,本身不需防水,主軸軸承雙層防護。

這么說不適用于海底?1 N* s& d# v* }

海中輪船里的發電機要防水嗎?哈哈!你可能不是學機械的高工!若是,也是一般般吧!有空再聊吧!

奇怪,要不要給學歷證書給你看?要不要給高工證書給你看?你知道不知道防水發電機造價特高?- [+ ^' f9 z/ _, F/ d5 K$ x8 d

已有層外殼保護!!!!還防水嗎?況且內設傳感器,可以報警,里面沒有水。

知道,可你不管造價嗎?  Y: K* V9 n. U) X

潛水泵貴嗎?發電機怎么防水??

算你正確。

......
7 N6 n8 }' l% B0 ~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8-19 21:14
【你既然已經申請了專利了,就不用擔心了,如果你愿意,可以給我原理圖或設計圖,我看看是否可以為你做一個樣機,不愿意就算了。】
( X& b" r5 S$ |* N! {: coybj18 發表于 2010-8-16 18:34 】——網友的支持贊一個。
, R+ y2 E; D+ \6 V: e5 Q/ k' O2 j2 E( R2 ?! ^: b9 U6 c9 s
祝賀我與oybj18合作開始了,是騾子是馬該“遛一遛”了。
, ^& Z4 T) k+ K% p0 L1 D模型能在空氣和水池中“自調”和“旋轉”,難道在海浪中就不“自調”和不“旋轉”了嗎?+ t, n' u( ^; A9 P
我想會轉的,只不過和風能發電機比較會更慢,但是能量(轉矩)會更大。
  l1 o7 w) Z  u; W9 d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密度8百多倍,推力大,但阻力也大。* q! H& h0 y% ]8 Y$ ]
那么采取兩種措施解決:
  A. r9 k) O9 ~& Z' t2 Z# N1、 加大發電機內變速器的速比。( X2 v8 {9 l+ K! t6 w
2、 采用“氟涂料”,利用不粘性,減少阻力。
5 r( v. H: p4 ]" W大家說可以嗎?
作者: 風追云    時間: 2010-8-20 08:15
幫前輩頂一下,祝合作進展順利!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8-20 10:07
較大功率——技術突破% T# v5 q; `3 K: d" B8 _* q
【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 _% I4 F4 z7 f* m4 E2 l/ s
——海浪波能發電技術——
3 s5 Z* P+ j  B2 o9 X一、 概述:. a9 H9 K5 _8 k
1、  海水發電:國內外海水發電的技術很多,也很成功。但是由于普遍高于“火電”發電成本的現狀,就造成了無法大規模推向市場的局面,本技術要提高經濟效率——功率大型化是必由之路。
3 b0 h3 o0 f2 |2 o2、  項目簡介:個人專利【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通過改變葉輪機直徑,就可以改變發電機的發電功率。下面介紹的樣例——較大功率波能發電單元單機容量可以實現15KW以上。理論上本技術可以實現“兆瓦級”。  {) B/ [% a% m. u' C) l  y
3、  前景:由于本技術是葉輪機和發電機“直連式”緊湊型發電結構,故異常簡單、緊湊、可靠、效率高,只有一個接觸海水的“密封軸封”,故障率極低。本技術發電成本低于0.38元/KWH。
& S6 [& D; Z% B" z! ^4、  發電成本幾乎就是供電成本:由于不輸入“國網”,是沿海或島嶼的自備電站,直接自產自銷,故輸電簡單效率高,發電成本幾乎就是供電成本,所以可以與“國電”競爭。預計本技術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可以迅速開發。
. ~; s8 ]- q1 q3 f0 {5 X二、 本技術目前的技術狀況: ^( O0 j, ~$ t' r. F% _; g
1、  技術狀態:目前,本技術處于專利審批和初步設計階段。只應用“模型”在空氣中和水池中進行了的模擬試驗。證明了本技術的技術關鍵——葉輪導葉的【自調原理】是可行和可靠的。也進一步推論了,不管是向上還是向下的海浪是可以推動葉輪機轉動的。因為海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32倍,毫無疑問這個實驗說明本技術【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完全可以利用海浪的波能來發電。( l9 K! k! D, u. q" i% |- T
但是在水中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旋轉的速度不快,但是能量密度大,擬由兩個措施加以改善:
  _! g, @9 a' M- s2 @, C2 V1.1. 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涂料大幅減少“摩擦力”。
0 X8 F9 a6 L" M. n% s4 J6 ]% w1.2   發電機減速機的速比加大,適應大扭矩低轉速的旋轉,提高了效率。( T1 Y% p0 Q; r7 [  c2 s6 g
2、  大型化的措施:因為每個海浪的動能和勢能時刻在變化,在每個海浪周期里的能量也是變化的,故難以大型化,這是制約海浪發電技術發展的瓶頸。! R, [% W9 S5 i% j7 C! [
本技術有效的解決了這個難題。使設計的葉輪機半徑遠遠大于海浪的周期,這樣就加大發電功率。
' W! i/ w/ s; ^6 C3 b9 e! U3、  直觀印象:0 V: v+ b! d# {$ d5 m6 ?% X- ?
本技術外形就像一個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外形一樣,垂直或水平安裝或形成一定的夾角安裝。只不過動力介質不一樣,一個是 “定向的風”,一個是“波動的海水”。/ C' [+ n5 w1 r' W
本技術可以安裝在近海的海底,也可以在深海“寄生”在海中的大型物體上,如:海風電立柱、石油平臺、養殖平臺等載體周圍,利用海浪發電。7 {6 J' E9 }, D# x( H8 s/ `
三、 經濟效益分析:下面以“固定式”發電單元為例分析。漂浮式可能要增加20%。! ?* J/ j' u  p+ M7 y0 q
1、  選用參數:
" d9 l9 j" C0 J" Z- c1.1  導葉表面積合計32平方米;由于存在“迎水角度”,有效做功面積按25平方米計算。/ V( k* E) i! Q  k% I" G* V
1.2  上下“導流罩”直徑0.5-1米、高約1.5-2米;外徑17米。- e# y4 v% F& L/ k* c
1.3  不間斷發電天數約為355天/年。
. x- G: U! F, d8 k; F8 `0 G2、  單臺投入:上述實例的投入每臺成本小于11.4萬元。其中包括:! O2 b8 D. A5 A) r/ v
2.1  材料費:固定立柱和整機制作所有原材物料費用,合計3萬元。其中包括:
% F. n2 }8 l: o0 R' s2.1.1  固定立柱水泥和鋼材等材料費約0.6萬元。如果一個立柱安裝4臺,材料費還會相應減少。
( X5 A' p  r; [# n7 C2.1.2  導流罩約3噸鋼材等合計材料費1.6萬元。
- @) w) O( p+ D# L3 M; J2.1.3  葉輪機材料費鋼材和塑膠32平方等0.8萬元。
4 w5 |, K  ~- q- M8 v. Y1 _2.1.4  合計:材料費約3萬元。) q' ~  E3 o* ~  l
2.2  綜合制作費用:包括制作、運輸、安裝、合理的利稅等費用,按上述材料費1:1.2的比例計算,約為3.6萬元。  
: b8 V2 u2 a4 h" H( y) ]% r2.3  發電機系統:經改造利用風力發電機15KW的機芯(包括備用零配件),按較高費用估價約4萬元以內。
. W+ ~0 `9 \, p2.4  通向中央控制室的15KW容量直流和信號線復合海纜平均60M,暫定:0.8萬元。
5 d' v- z5 k" _3 T# A' i* n2.5  單臺合計:11.4萬元。
2 f* S2 j4 P9 n- R5 \6 z. F3、 單臺產出:按折舊期10年計算,10年折舊后的殘值(較大)暫不計算在內,單臺10年發電75萬度。分析如下:
+ Q: V( D, {# g( d" I5 ^3.1  全年不間斷發電天數時間:因為是用備品發電機,現場插接式的更換方式,故簡單可靠,不影響附近發電機工作,暫定10年發電期內計劃大、中、小修和保養更換時間平均每年是5天;年平均事故5天,故不間斷發電天數暫定為355天。
9 q" P( G# ?5 a; Y0 N! @' t3.2  平均功率估算:由于迎水角度等因素的存在, 32平方“導葉”的有效做功面積約為25平方米。按平均0.6KW/平方米的海浪蘊藏能量計算,每個發電單元平均功率約為15KW,屬中小型發電機。7 Q8 I$ {- \4 F' D6 B0 d4 `7 ^
3.3  10年的發電量計算:按理論發電量的60%綜合轉換效率計算,用戶實際使用的發電量為75萬KWH。
$ }/ u, J) e3 d10年*355天/年*24小時/天*15KW/小時*60%(綜合轉換效率)  ?5 Z1 C0 i% P8 e; s
=10*355*24*15*0.6=76.68=約75萬KWH
. Y, f  M/ [4 v3 X7 m7 }4、  成本核算:按20臺裝機容量計算。  
4 }1 \7 j" D! H" b4.1  單臺投入:合計約28.54萬元。
% u: D+ u/ Y% \, N, e- ~2 ^4.1.1  投入每臺(固定式)購入費用約11.4萬元。
# Y& F. [; Z6 X4.1.2  分攤陸上輸配電系統和附屬設備等,按20臺規模計算每臺均攤約5萬元。% [7 P6 O9 P. o4 c$ Z3 m$ g
4.1.3  備用機2臺(20臺規模),每臺分攤費用1.14萬元。: Y1 d: u% |: n
4.1.4  每臺分攤配備維修船及運轉費60萬元/20臺=3萬元。
4 ?8 E7 {- ]+ ]1 [5 j! l4.1.5  由于自動化較高,用插接式更換方法檢修簡單易行,故編制4人。10年4人的人工、管理費、稅費、備品、配件等費用,每臺分攤約8萬元。
  S- L& t7 s' U" n) H8 E. z4.1.6  合計28.54萬元。   e1 {( {9 F8 M: ?) F" d
4.2  單臺有效產出:按60%的綜合轉換效率計算,單臺10年發電75萬度。- z; b& A9 m' W% [  y5 g" Q: o
4.3  每度電發電成本:單臺投入/單臺有效產出=28.54萬元/75萬度=0.38元/度電,每度電約合人民幣0.38元。
  l4 C- y# j* A% N, D, m2 O5 N5、  經濟效益分析:本分析的參數選用和數據估算,都盡量采用大數值,給結論留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因此估算結果是經得住“推敲”的。$ X/ W, s% ^! P) Y9 _+ @
5.1  此估算結果應該說【同比其他發電技術是最低的,也低于國家電網的收購價,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市場前景。
# a+ _; b2 ?8 V  B5.2  如果規模加大如100臺1500KW裝機規模,甚至更大,其電價在此基礎上會大大降低。
. |3 R9 k- ]6 Q; P& `5.3  再如果,自成沿海獨立的電網或是按國家“補貼”電價收購,則又節省了龐大的配套設備,其電價會更加降低,且有可觀的【盈余】。(見4.1.2  ……每臺均攤約5萬元)
& B. Y, U0 b" d( ^1 H5.4  由于是自產自銷的供電系統,在計算時已經【按理論發電量60%的綜合轉換效率計算了實際供電量】,所以計算的發電價格接近用電價格,這就大大低于沿海國電供電價1元/度以上的現狀。
1 \, m, V; ?6 P- C7 Y" O(完)+ e1 l, M7 V5 N' y5 h& ^
swf1945qd@163.com    " _6 X) [2 a$ W, P6 f
電話:0532-5620939$ b4 X" c$ G8 b
博客:http://blog.tech110.net/?14490/
( P% K% C& z! H- w# v  G5 L( vQQ:477757063(注明波能發電)
作者: hdenergy    時間: 2010-9-11 17:18
本帖最后由 hdenergy 于 2010-9-11 17:27 編輯
. q6 a% O' T5 J+ y# \; }! _5 B! P& G5 f1 ~- w1 \2 Q1 {3 L
頂一個!!! 建議請有實力的相關企業組織實海況打擂,我參加!!!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11 20:52
頂一個!!! 建議請有實力的相關企業組織實海況打擂,我參加!!!
2 C1 {# Y7 {% t' j2 P. {hdenergy 發表于 2010-9-11 17:18
; Q. L, m# L! s

, }) M2 c# V( Z謝謝,捧場!真心謝謝你!6 X. ]; o$ }% M( Y* I
好啊!打雷的目的是:
: ?! U" r7 n8 f( q; H, Z6 j1、 共同進步——失敗也是進步啊!經驗啊!前車之鑒啊!
* r" b2 Z5 \' Z8 R4 E" X$ N0 G2、 人多,角度廣,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各自的技術,尤其對我的技術徹底分析,以免盲目的建站試驗。- c9 t# Y! O9 s8 M8 _) B7 v3 f+ ?
3、 最好組建一個長期的“擂臺”,說不定就會組成一個聯盟了呢?因為任何一個技術都要一批人來開發,何況在與“國外先進技術”賽跑呢!
* ~& B/ L8 q" T3 Z8 N! j/ [" ~我老了,假若我的技術證明真是可行的技術,好的向您一樣“業內人士”幫助呢!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12 19:55
頂一個!!! 建議請有實力的相關企業組織實海況打擂,我參加!!!
3 t: ?1 u0 _# j$ xhdenergy 發表于 2010-9-11 17:18

7 {5 M# H9 B5 [2 y& V
8 C0 D6 S1 c: U2 l' g    支持!
( I3 ~! P  k$ Y! d5 r- K    呼吁“有實力的相關企業”響應啊!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16 09:08
標題: 海洋波能發電技術——PK之二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9-16 09:18 編輯
$ F6 @2 T6 \  A2 d  M& r* A5 X9 |5 r6 H' S, X3 p
廣大海洋科技愛好者們;海浪發電的同仁和廣大的支持者們,你們好! 8 M8 N# z, ~& ~3 d; `
海浪發電技術PK已經很長時間了如今終于有人參與“PK”了。真是可喜可賀,那么大家起來共同探討吧!
& q0 n0 u2 U" T  u  C5 t1 J+ m在這科技日新月異提倡“綠色經濟”的大潮中,人類走向“火星”的高科技時代,面對能源的短缺,國內外都看到非海岸線真正的浩瀚的海洋中蘊藏著的巨大的能量,都想提取這個可再生、純綠色的能源。
( T- d( X) o, Q% K. m/ i但是如今,成功的、不要國家補助的、可以和“火電”競爭的海浪發電技術還在“醞釀之中”——這本身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高科技”,某一些意義上講,甚至比“登月”還重要的高科技,對嗎?+ j- F3 F% q/ l
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這個【為什么】本身就是一個大課題。# |2 ~' x# e' ?1 S: S( E7 }" A
在這個課題沒有解決之前,再進行“海浪發電”的嘗試,都將會走上過去幾年試驗或正在試驗的項目的老路,這也是我對本人的“海浪電技術”不積極的試驗和推廣的原因之一。- R, T, n- F2 |
在此,我如今提出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和研究:# H0 K6 F. T8 z$ T2 g
目前各種海浪發電項目已經花了大量的實踐和“金錢”,雖然很有意義,但現狀是——
! a6 c7 p+ l$ v4 j  d  s*    發出電了嗎?——發出了。
# P( F4 \% z( S0 q*    能算成功嗎?——成功,還有待提高。
0 f3 G" D7 {9 Z$ D0 y6 E4 i. O*    現在計算出的電價是多少——還比較高。
, y1 w) d9 z# n6 t1 \*    給你補貼投入商業運行能有市場和效益嗎?市場接受嗎?——還達不到,有待提高。
2 w- o0 r" x! X9 _0 J% I" T) y# [7 U*    試驗電站結果和當初的設計指標差距大嗎?為什么呢?——還較大,但是......。
7 F6 r( Y. Y. D& o% |& f3 L+ B*    繼續試驗,還能夠在提高嗎?——努力……。( N# e" x, L6 _0 l' ?* k) t
*    那下一步準備怎么辦?——……,無語。$ R7 u) ?7 |/ E. _5 Z; b
這個【和設計要求的指標差距大】的局面本身就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大課題,在這個課題沒有解決之前,再進行“海浪發電”的嘗試,都會走上過去幾年試驗或正在試驗的項目的老路,請大家重視吧!希望大家不要再保持【沉默】了!為了自己也為了“海浪發電”事業!" d3 a* n6 C2 C) d5 m
大家集思廣益,找找原因,共同努力吧!1 c8 b  X+ @1 B% z: q+ k2 }
本人提出一個觀點:大家看對嗎?( s: [+ ^) V* i# L
1、  海浪的能量密度大,(能量/平米)的海浪能比風能大的多。3 [8 A$ k) ?0 A& m# D5 n
2、  海浪的能量密度但是又不大,因為海浪任何一個點(分子)的能量的方向和大小都不一樣,所以說“不大”。和風能相比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8 V  u' \: h6 M) u- j! z- H2 P3、  海浪的能量的提取是無法大型化的,這也是各個“案例”失敗或是停頓的主要原因之一。
$ u4 V+ }$ L" k% d9 Z' m: A% g' {
注:包括海岸線的海浪發電也有類似的問題。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17 10:24
【PK之三】
0 ~# z' h- G" c5 [+ [廣大海洋科技愛好者們;海浪發電的同仁和廣大的支持者們,你們好!
( {; _- h/ ]9 J海浪發電技術PK已經很長時間了如今終于有人參與“PK”了。真是可喜可賀,那么大家起來共同探討吧!
  [8 j; R: m7 z: C4 j如今,成功的、要或不要國家補助的、可以和“火電”競爭的海浪發電技術還在“繼續”醞釀之中——這現象本身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高科技”,不是嗎?
! v: v4 z* V& l- [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這個【為什么】本身就是一個大課題!. P4 f) |, ]; A) E* f" g
我想,在這個課題沒有解決之前,再進行“海浪發電”的嘗試,都將會走上過去幾年試驗或正在試驗的項目的老路——困境之中。
6 o, N( G# t6 I9 A. \目前現狀是為什么近幾年國家和民間投資了那么多的資金進行“海浪發電”的試驗和研究。但是成功的、產生效益的、被市場接受符合自己設計數據的項目幾乎沒有。$ N; y% J" K( |
請大家找找原因:; s" y* ~2 n  E7 E% f4 V0 z
同僚們!在此,我如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和研究:
6 `9 W3 J( _* X! O這個思考就是——【實際實驗結果和設計參數達到的要求差距大】!——為什么呢?
/ P* E" j3 S' Q% e# P3 l' l我認為這就說明了我們在理論上對海浪性能的了解不夠“透徹”!這樣設計的結果就不可能正確,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保持【沉默】了!為了自己的項目,也為了“海浪發電”事業!把海浪【研究透澈】吧!
! j; V6 D$ ~' O. R( D, t7 h) e; s謝謝!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19 10:06
海浪發電研究之魔咒【PK之四】+ m7 O. G( C! X5 P5 }* W

# J4 U/ [& E9 J' U2 h; g) P0 [廣大海洋科技愛好者們;海浪發電的同仁和廣大的支持者們,你們好!
0 t4 w8 C9 ]3 w  ^  b: A2 h4 E0 W5 N1 Y, A2 a
海浪發電技術PK已經很長時間了如今終于有人參與“PK”了。真是可喜可賀,那么大家起來共同探討吧!
& B4 O+ B  g' h. N- C& p  I6 d( ^: u+ S  ?9 {0 q
為了活耀氣氛我首先“發問”——請正面回答。   k5 A# d, F) k; `

1 m1 x4 [* R. i* c- o3 q1、 請正視“PK三”提出的這個【為什么的大課題】!
( @1 Y. I# j4 b1 Z" M4 R- M' T
2、 這個課題的實質就是——海浪發電“陷入”一個“困境”。也就是那么多的資金進行“海浪發電”的試驗和研究雖然成功但又“難產”的原因。
: q6 F$ G9 h5 S: ^& ^2 v4 z: C+ y' ^- y) Y2 P0 B6 H
我們暫時把它叫做【海浪發電研究之魔咒】請大家找找原因:
! B. c2 O* t! g$ V4 X
# h& d' B# k! \+ h7 T% A6 N% t) R同僚們!在此,我如今提出這樣一個【看法】供大家思考和研究:. X' ~  ]& I% p2 y/ K

0 u3 k7 @2 i- ?+ c我認為這就說明了我們在理論上對海浪性能的“實質”問題——就是每一質點的瞬間的動能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的這一獨特的特性了解不夠“透徹”!這樣設計的結果就不可能正確,其結果往往是設計計算和項目實施的結果大相徑庭!——魔咒!
$ a. I8 V" `' T8 t/ H
3 T4 E5 [7 ?+ R7 g" L7 u每個“吃過葡萄”的人心里要明白!
: A! p2 K" ?1 _; r: _# L4 _: g3 X/ F1 j( b3 l) N# P
可本技術就已經解決了這個【課題】,大家說對吧!
0 ~3 q( ?/ o) z* q3 T1 A
# O2 U2 O2 g; F1 l  }! [有疑問請在下面“評論”中提出,我會一一解答。當然反之——我就“投降了”,同時還萬分的感謝您!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29 19:52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9-29 19:54 編輯 " x' T, b. C9 f, {6 l7 {! Z: \

$ D, G1 u7 x/ j; w8 `: m  f5 \! J8 ?PK之五:: |: T! T4 v& w# m1 f1 X$ A$ L
0 U7 i* C3 a: e5 a; H
廣大海洋科技愛好者們,海浪發電的同仁和廣大的支持者們,你們好!& k. j9 B/ v/ i( N: }: L6 b9 F
海浪發電技術PK已經很長時間了如今終于有人參與“PK”了。真是可喜可賀,那么大家起來共同探討吧!
0 ^6 C2 B# T6 E( X4 m  O為了活耀氣氛我只能自己先“發問”——有不同意見請提問。 ; f% T# _5 M( C/ P/ m7 e
1、 大家先看看圖:這是【容積式】海浪發電裝置波峰和波谷“無功”示意圖。說明如下:
# \) Y( q5 W; H/ J, G1.1        容積式收集海浪波能的裝置直徑越小越好,越小“無功”損失就小,見第一組示意圖的波峰和波谷壓縮位置。
3 N! ?3 C) u( J1 X6 ?6 ?, _1.2  容積式收集海浪波能的裝置直徑越大越不好,越大“無功”損失就大甚至無法收集,見第二組示意圖的波峰和波谷壓縮位置。9 k) Q& F. D1 C: U
1.3  如果容積直徑大于波長,則無法壓縮空間的介質。
4 Q/ I& o' |8 @/ ]; h2 O【結論】容積式收集海浪波能的裝置的直徑越小越好,利用海浪波效率高,我們暫叫他為“魔咒”吧!$ I3 f8 z; R$ e5 ]; I. ^% F3 j5 H
  [attach]193110[/attach]- a/ H) Y/ |* v  Y1 m7 r9 T2 J0 l
1 b' M4 Z: r, Q& s0 l
圖中1指海浪波的波形。
1 V8 l( M# A+ T2 A圖中2指海浪波的中軸線,- o" d+ u# U' a2 N7 c& h! y
圖中3是容積式海浪發電的容積,內有被壓縮的介質。
  M6 ~8 w; g" u/ g圖中4是被壓縮介質的頁面。
7 n* K, y* t6 K0 @- k& p- L1.4  同理:本技術“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和滾動式、蛇形和船型等海浪發電模式也難逃這個魔咒。
2 `% i% a1 e4 A* g' n4 m注:本“”容積式是指利用海浪上下的波動來壓縮容積內的“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吸收海浪波能的發電技術暫叫它為【容積式】。
. q. k# I+ A. e. Q2、 本技術可以擺脫這個【海浪發電研究之魔咒】:
) K& R; J* r' Q! N% [% j) l& |( [  Z這就是本擂臺PK的主要技術依據之一,不對請拍磚!. J& v0 _9 a+ F" ~7 Q
理由請看“PK六”。
& E- n2 Z, N+ A3 D  q% F參見:本人博客:http://blog.tech110.net/?14490/
$ i- Y- k2 q( b8 ]3 W) G謝謝!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30 09:23
大俠,你有閑心推銷這個,不如去幫我推銷下機械狗,成了我們對半分。如何??!!?!?!?!?!
, y! N- u9 |1 ]3 |$ [0 _& d$ e& f487896 發表于 2010-9-29 20:18
5 J3 j" }5 R9 k5 y
0 [5 |1 R. o4 x! m5 j* l

, @2 ^8 R" _) W    這個可不是“閑心”!3 ^! I  G; R+ ^# T9 {0 Z# n
推銷“狗”,才是真正的閑心!
9 S( B( L; y5 n: _4 [# T# L9 K鄙視一個!
作者: wfzdx    時間: 2010-9-30 09:58
支持樓主,真心希望樓主早日成功,利國利民!
作者: 螺旋線    時間: 2010-9-30 10:34
技術俺不懂。
& q$ F0 b2 G( o% }- t1 c6 S1 [只是任何一項技術,工程要做全方位的評估。真利國利民嗎?這是個問題。# B6 g! {8 ^1 K
比如,大面積的風場,利了國利了民了嗎?6 q& T$ x  _% R
三峽工程利了國利了民嗎?( ?: P$ s" Y9 Y2 E5 F
另外,樓主和某網友的PK中,可以看出,PK的那主非一般人物,那是真正做過大事的人。做過還是沒做過,差別是很大的。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9-30 14:54
技術俺不懂。" `: e+ {  s* E6 u
只是任何一項技術,工程要做全方位的評估。真利國利民嗎?這是個問題。) W6 u$ C0 i) K
比如,大面積的風場 ...9 S2 O! V! s1 H4 p% P3 H: v! n
螺旋線 發表于 2010-9-30 10:34
  

$ D' q0 }/ w0 ~& Q【技術俺不懂。】——1 I# u+ A+ D; F5 D/ l9 x
不懂技術會跳出“框框”考慮問題,這很重要啊!歡迎!/ P4 f, q/ C# \) R$ S& T

9 Y# z( o; s8 x7 M8 `% [【只是任何一項技術,工程要做全方位的評估。真利國利民嗎?這是個問題。】——
) q$ n# `- E3 A+ _  \. ?- X; j所以在此的目的之一就是于此,置于是否利國利民那還是叫大家來評說。
- S6 T& U, O  q0 e% D4 ?只對海浪發電項目來說,近幾年上了好幾個項目,結果不盡人意。
& D- H. t3 v) J我想如果像我一樣擺出來,曬一曬,廣泛聽一下意見,可能會好一些了。
) W- E3 o6 n$ E9 M% @! i% V2 k0 @+ L: b7 O3 u  {" y
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設計軟件,機械工程師,設備管理,焊接,液壓,鑄造,密封,測量,工程機械,粉末冶金,軸承,齒輪,泵閥,工業自動化9 K( N# k' F5 T- i1 S
/ e. B/ _+ E4 T7 m【比如,大面積的風場,利了國利了民了嗎?】——
2 G4 u' C1 ^9 k2 `. U首先,國外的風場即盈利又利民,用不完賣給電網,至于我國的現狀就不清楚了。
4 m7 q$ e( {8 G; X% w3 ~7 P5 K; k
& ~2 _( |% I, E+ ?. o! B+ K2 k2 a: a) X5 T) [
/ F3 O2 }) o; u' D4 ^【三峽工程利了國利了民嗎?】——
: T4 A2 m* y' J我不知道結果,我就知道發了很多很多的電。9 D, D3 U3 s' f" C9 ^6 w+ y4 Z# O
對于自然災害的影響不清楚,不歸我管。
! W: w- a) A$ x7 x8 W9 Y
  x  N) Z, }; `2 @9 _$ y" x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設計軟件,機械工程師,設備管理,焊接,液壓,鑄造,密封,測量,工程機械,粉末冶金,軸承,齒輪,泵閥,工業自動化: C% c( \$ _; c+ |8 w* @
0 l  z0 U; A. E6 ^【另外,樓主和某網友的PK中,可以看出,PK的那主非一般人物,那是真正做過大事的人。做過還是沒做過,差別是很大的。】——
: X3 \% ]# i' u  h: k2 H' A就是,就是,我就是想這一些“做過大事”的“人”出來一下,說說話,交流交流,幫助一下向我們這一些“民科”。
3 o4 e( I& ]) j7 Q千呼萬呼,快出來,難道這很難嗎?!
; D8 b5 u9 ]( [1 U8 u  q9 h$ y8 C8 E& _6 w
謝謝!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10-4 07:33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10-4 08:15 編輯
) ]+ @' V8 Q0 z, M# y7 h0 K6 p; v
' r( r8 ~" k1 Y4 {1 \/ M  z/ e廣大海洋科技愛好者們,海浪發電的同仁和廣大的支持者們,你們好!9 ?& H. o0 I$ B3 Y( N
海浪發電技術PK已經很長時間了如今終于有人參與“PK”了。真是可喜可賀,那么大家起來共同探討吧!. c0 P! s4 d& r& @
下面這個表就是“挑戰書”,歡迎迎戰,拿出論據批駁,支持你們狠狠地批!
2 @- S; f) E+ O' C9 p. M8 H2 ]
& K7 S! P6 \/ |5 I4 T% o1、 結構模式同比表。(表一)
2 q3 ~- U. r5 e% _/ q1 S
* b' J) Y% [: n2 P: u5 E5 P8 X序號              項        目            結 構 模 式 和 特 點                         轉換效率
. X4 w5 q+ ?# Y2 Q' H
1    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    直連式:海水直接帶動葉輪發電機組           高0 f: X. y$ N; D$ }6 K$ f
2    “巨蟒”式的海浪發電機:        容積式:壓縮水,間接水輪發電                 低
$ M! U2 e4 u& R' ?4 m3    “海蛇”海浪發電                   鉸接式:利用彎曲移動間接帶動水輪發電      低7 E5 {  W: \7 @! U& l# d+ l
4    澳大利亞西部弗里曼特爾海浪   容積式(水或空氣介質):利用海浪壓縮9 T9 l4 Z* `2 A) z- N! r/ K5 L: v
     發電、蘇格蘭的愛斯來島等。    海水或空氣帶動渦輪發電。二次做功不但
) _  ^" _- P0 w0 ]( i! t     以及國內幾個類似的試驗電站    復雜、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還要陸地建廠。 低
  b+ L# g& ?8 z- f+ w9 R! x5   滾動發電                              直連式:不需要   復雜裝置,單機功率小。   低
9 G0 I' ~2 v5 G& o. k' O" `$ d
; K$ A2 J9 e2 ~2 u, P. f- @- H& p/ B注:“容積式”是指利用海浪上下的波動來壓縮容積內的“液體”、“氣體”等介質,進行發電* e- g: I$ z- X' ?% s
的模式暫叫它為【容積式】。* |, ^3 p; d% c8 W

5 v/ m0 l- x/ D6 v! [  j* r2、 安裝、維修和工作環境同比表。(表二)
% Z0 y0 O% I* T+ w9 s/ ?  M1 m( [- P: j+ J
序號    項     目            安 裝 和 工 作 環 境                            特    點! n; x$ J: I8 z8 |" z
1   自調導葉葉輪式   整體組裝后托運至現場,半潛式組      整體更換式安裝維修方便,不影響* _# p7 y* Y, \0 n5 [, ^
     波能發電單元      裝于水面下,接插式集群成大型電站   整體發電,水下環境可全天候運轉
7 y2 ?! _& P; W1 k# I2   “巨蟒”式的海     整體組裝后托運至現場,在水面運      抗惡略天氣較差,整體維修則停止
% s+ K7 t- D5 _     浪發電機:         轉。                                          發電,結構較復雜。
7 O3 M1 e9 ^% `/ w3   海蛇海浪發電      系統和結構復雜、組裝于水面            同上& |- p# t1 i4 @
4   集液或氣體進行   壓縮和發電兩套系統和結構復雜、       抗惡略天氣較差,故障點多維修復
6 \3 g( [6 T9 v+ N7 q# e. S$ i    發電的試驗電站    按裝于水面工作。                          雜,結構復雜。
( q; _6 X. e2 q! y6 d) l1 G                        
* p5 L: Y8 e. S; Y: m2 g5   滾動發電           單機小巧,安裝、維修不影響整         漂在水面或附著在物體上,全天候
2 w. L- k: t' Q+ ~& x* J$ U1 ~9 h* k5 u                          體發電。                                      運轉            
- L( u. ~+ a  d& C( d: h注:“容積式”是指利用海浪上下的波動來壓縮容積內的“液體”、“氣體”等介質,進行發電& n- @" }  n% O8 V: N- C
的模式暫叫它為【容積式】。
) I6 a- s% ?+ [, z" a& h, a5 s+ U  }* X0 y
3、 故障點和可靠性同比表。(表三)
% M$ l4 s+ L' G" c2 U" Y0 s7 [2 _' M. ]  s4 S# p
序號               項     目                                            故  障  點  和  可  靠  性! \& M% t+ C, I! H' }! K
1        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          只有一個軸封接觸海水,耐腐蝕、工作可靠性) H2 [. N% R# X( A
2        “巨蟒”式的海浪發電機:               故障點相比較多,工作較可靠性* @/ x: r9 a- v# D( f
3        “海蛇”海浪發電                          故障點相比較多,工作較可靠性
6 h4 \( S0 G0 o* t$ x' A2 J% u+ v4        容積式集液或氣體的海浪發電          接觸海水故障點多,系統較復雜,工作可靠性差
. [- t' ]( Z: r3 l$ O, Q4 F3 V0 r5        滾動發電                                   全密封故可靠性好。8 @3 A! [; l* d. b3 q

+ h2 A8 B& F- i% R; B- @8 O* ]4、 受【海浪發電研究之魔咒】的影響(表四)
3 }9 X) o" a7 ~/ }8 i  t) S( _' v- Y; U1 \$ c2 E3 Q* s
序號               項        目                   影 響                  原 因
) y; L( y* Z7 K
1        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        不影響           最小化葉片,串聯% }( }. o; y+ h1 ~" m' O$ B6 y
2        “巨蟒”式的海浪發電機:             不影響          跨波長設計+ j. U. i/ \- Y" S+ T3 O; e1 {
3        “海蛇”海浪發電                        不影響          跨波長設計6 [4 R2 T) k# m" V' N
4        容積式海浪發電                         影響             單機無法大于1/2波長
' [; i/ t& I# [$ H+ W5        滾動發電                                  不影響          不可以大于波長+ h; D; _% s& f/ x# O0 B

, H) X# \- j2 r; I注:“容積式”是指利用海浪上下的波動來壓縮容積內的“液體”、“氣體”等介質,進行發電: u$ b: }% @; V
的模式暫叫它為【容積式】。
0 U/ D9 D' w& ^. }7 o+ \+ G$ v$ a4 @& r- U1 u/ N2 _
5、 單機容量、大功率解決的辦法和波向的影響同比表。(表五), H  H* V. ^' ]0 j
) _7 E1 s! J& f7 g0 I/ k
序號      項     目                       單機容量(KW)     電站大型化          波向影響
2 ?/ r, B+ b( S$ B; r
1    自調導葉葉輪式波能發電單元     較大25KW             可集群大型化          不影響
! H: ?- s9 X/ @+ r5 C2    “巨蟒”式的海浪發電機:         大于1000KW          可集群大型化          有影響
5 N, {- U) e2 R: I* t  v. f3    “海蛇”海浪發電                     大,750KW           可集群大型化          有影響
; b$ Q. {: M2 z5 ~4    容積式集液或氣體的海浪發電      單機容量小            可集群大型化          不影響" h- v+ {# n5 K4 d3 R' r3 K
5    滾動發電                               單機容量最小         可集群大型化           有影響
8 V" j2 X3 s4 N4 N; F- c" \0 S
/ @( W( f/ w' \說明:本內容采用的技術參數等均為個人提出,因受知識范圍和理解所限,故與實際非常有可能有出入,甚至是錯誤。如果一經指正立即改正,這也是開此貼的目的之所在,敬請原諒!愿大家共同提高,謝謝!
$ R/ \( S/ G5 i) Z: G: j2 l, r$ O- j* T, T; u
這是PK六,全部PK(1-6)請看博客:http://blog.tech110.net/?14490/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0-10-17 18:13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0-10-17 18:18 編輯
* f7 n3 O$ o. \* M1 |( ?: A. o  Q4 T* d
下面以(海)風電的資料作為參考,說明一下本技術還有較大的“盈利空間”。& A+ }" O: i: n$ v
$ _% t. t+ [; ^
【在9月10日舉行的開標儀式上,中電投、國電電力(3.40,0.06,1.80%)、大唐發電(7.13,0.20,2.89%)、華電國際(4.04,0.13,3.32%)等企業均投出了0.6~0.7元/千瓦時之間的上網電價。其中,中電投在東臺和大豐兩個項目中,投出了0.6101元/千瓦時的全場最低電價。在評標中,價格所占比重為50%左右。
+ G+ b8 L: E# \“每千瓦時0.61元是江蘇地區的陸地風電價格。中電投投出的0.6101元/千瓦時的全場最低電價相當于當地的陸地風電價格。”施鵬飛表示,目前我國已對陸地風電按照資源區情況劃分了4類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如此低的報價,企業運營虧損是一定的。”$ n: ?1 k- c1 d. w- \- y) j. n
雖然從招標中標結果公布情況來看,最低報價被否,但是提高的幅度并不大:濱海3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的中標價為0.737元/千瓦時;射陽3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的中標價為0.7047元/千瓦時;大豐2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中標價為0.6396元/千瓦時;東臺2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中標價為0.6235元/千瓦時。對此,施鵬飛表示中標價格仍然偏低。8 @' o; S$ n  r8 o
“海上風電的成本將遠高于陸上風電。”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本新表示,雖然海上風電資源是陸上風電資源的3倍,有巨大空間,但由于海上風電對裝備要求更高,而且海上面臨許多不可控的風險,對風機質量和安裝的要求更高。) B6 z; p+ C0 Q% W' `# @
施鵬飛稱,從招標書上看,海上風電每瓦裝機成本為1.6萬元,而陸上風電裝機成本為9000元~10000元,海上風電機組裝機成本高于陸上風電機組成本50%以上,但電價并未相應提高,海上風電價格仍有較大上調空間。
, N0 n% l8 g# F7 a" X一位風電專家表示,按照目前國內的海上風電建設成本和技術水平,1元/千瓦時左右的報價較為合理。】
% _2 O/ x0 @6 q- ?

4 T/ F  i! U: m本設計的電價分析:每度電約合人民幣0.38元。
! h/ [" p' E, K3 k5 Y其中:
0 U1 z( Q  ]2 h: Z8 z- K7 }1、  單臺投入:合計約28.54萬元。 投入每臺(固定式)購入費用約11.4萬元。! d5 @; l  U: ?! t$ C9 k9 _
2、  單臺有效產出75萬度。$ s, K, X- ^/ J& P6 x! I# M
3、  每度電發電成本:每度電約合人民幣0.38元。" @: Z/ x# S% T  e
4、  按目前我國已對陸地風電按照資源區情況劃分了4類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平均為0.56元/度。
8 P. y$ O- M; f' I5、  結論:以此為依據比較本技術的應用前景如下:
& B$ n) s; v$ w% L. @$ P6 x5.1   本技術的0.38元的計算價格(應該是較保守的)和國家上網電價0.56元的差價為0.18元/度。0 S8 O" x% d# H3 N2 _
5.2   盈利空間的比較:
& j, H2 R% i, q  t( s' A: ?即使本技術成本計算上還有“遺漏”項目,那么盈利空間約為32%。也就是說:還允許有32%的空間來彌補本設計“成本估算”上的不足。
4 E* {6 S( S9 a2 N1 ~$ \! Y5 W$ w6 E這個空間還是非常大的啊!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8-26 09:46
大家好:專利正式批了兩個下來了。謝謝!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19 13:30
swf1945qd 發表于 2011-8-26 09:46 + ^$ M3 `' q$ m. b7 \
大家好:專利正式批了兩個下來了。謝謝!
8 X4 K. G( c- M  S5 {
(200910256526.5)這是我的專利申請號,前來應戰!本人不會復雜的電腦操作,樓主幫個忙把查到的專利資料發到這里來吧!同時請樓主給把把關,看看哪里有不妥的地方。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19 20:20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1-9-19 20:44 編輯
8 c4 d' G$ y+ p: {4 U, W9 V' g9 J6 H; j# t; R3 S# r  |
1)將固定有海浪發電機及附件的浮筒安放在海面上,浮筒通過連接繩與海底的沉錨連接;】——理論上成立。
+ h" P5 Y; k% `4 `9 q2)在浮筒、沉錨和連接繩的相互作用下,帶動浮筒上的杠桿聯動機構動作——舉例:海浪一般1-2米,對于水深20米的海區設設置技術,那么首先作用繩——也就是錨鏈不可能垂直且有一個重力產生的下垂弧度,那么浮筒隨海浪1-2米的上升或下降的距離,會有一部分用來拉直繩子和使繩子向固定錨的方向位移,這樣做工大打折扣了。
; O8 h, |& l. M: V: O! T3)杠桿聯動機構驅動壓縮皮囊,將壓縮缸內的海水壓到儲壓罐內——可行。但是量小,故功率不大。
+ }4 `- u5 Y$ d/ V& W0 A4)儲壓罐的進口粗、出口細,通過壓縮罐內的空氣來實現向出口輸送平穩壓力的海水】——值得懷疑!) q" a% T" A. a$ P3 p+ S& @) [& l
能量轉換效率高】——非也!
: s3 K0 ]* S2 F0 H1 L運行阻力小,發電機工作狀態平穩,】——但是,由于浮筒不能大,故功率就不大,成本就大,在風浪存在的大海中,維修和維護都難啊!9 w2 w( n0 j/ m# g; Z) C. e
以上僅供參考!  ?2 h& j, h2 q4 _
歡迎探討!謝謝!
% X  G* o8 H3 G/ \8 ]4 k* ?+ A% L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1 01:02
本帖最后由 大天使 于 2011-9-21 01:04 編輯
( w7 t* \# i& D1 T' u5 d; z* ?/ I& s$ `
1)將固定有海浪發電機及附件的浮筒安放在海面上,浮筒通過連接繩與海底的沉錨連接;】——理論上成立。
, M( D( b! e4 |3 R1 z實際上也成立,想想港口里的固定錨樁吧.
& w0 M2 C6 T* b2 e5 z, m2)在浮筒、沉錨和連接繩的相互作用下,帶動浮筒上的杠桿聯動機構動作——舉例:海浪一般1-2米,對于水深20米的海區設設置技術,那么首先作用繩——也就是錨鏈不可能垂直且有一個重力產生的下垂弧度,那么浮筒隨海浪1-2米的上升或下降的距離,會有一部分用來拉直繩子和使繩子向固定錨的方向位移,這樣做工大打折扣了。
+ _" z* h/ D/ s0 r+ K$ Z. \呵呵,誰說必須要拉直錨鏈才能做功的?不要忘記錨鏈本身的重量。明顯的一個例子:想想高壓線路上的高壓電線吧!您能說高壓線支架沒有受到彎曲的高壓電線的作用力嗎?1 ~+ x! w: g! Y3 P
3)杠桿聯動機構驅動壓縮皮囊,將壓縮缸內的海水壓到儲壓罐內——可行。但是量小,故功率不大。7 p" }, n! J* \  U; h7 z; j8 E7 b
現有的橡膠加工技術完全可以滿足較高壓力的輸出,但是因為要控制成本,所以材料的材質上肯定會有限制,單機的體積和功率不會追求最大化,而是重點考慮性價比與耐久性。可以通過多個機組相連實現功率需求。
) k& e* m* O1 N$ J$ H4)儲壓罐的進口粗、出口細,通過壓縮罐內的空氣來實現向出口輸送平穩壓力的海水】——值得懷疑!!
7 U; u. b/ c: V3 \4 U9 m' o根據氣體可被壓縮的原理,通過壓縮罐內氣體來儲存瞬間產生的多余的壓力能量,進口壓力下降后,罐內被壓縮氣體膨脹釋放自身壓力來補充出口所需的相對恒定壓力,由于進口粗、出口細,且進口處設有單流閥,前浪與后浪間隔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所以能實現短時間內維持儲壓罐內的相對恒定壓力。
2 I' G, n9 P( T5 H能量轉換效率高】——非也!1 s: [: P$ M1 g% b# E0 {; g
將液壓千斤頂的工作原理反過來使用,就是我的這個設想的基本思路。根據液壓原理中的的大小缸距離不同,但是壓強相同的特點,改成壓強相同,但是進出口的流速不同的工作原理。這個能量轉換效率高是指的將所受到的海浪的波動、涌動能量作用在發電機上的效率,并不是指的發電機自身能將多少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效率。
/ c  @0 h4 p" R運行阻力小,發電機工作狀態平穩,】——但是,由于浮筒不能大,故功率就不大,成本就大,在風浪存在的大海中,維修和維護都難啊!
3 U' K. P. L7 z! o6 P4 f% X% X這個浮筒也可以稱之為浮箱、發電平臺等,半浮于海面上,體積可大可小,其本身大小并不受限制的。體積大的相應的功率就大,體積小的肯定功率也會小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是就我本人而言,不贊成過于大的體積,因為有時體積成本與功率產出并不是成正比的,小體積的考慮恰恰是為了降低成本的因素。原本就可以通過多個串聯來靈活的實現功率的配置需求,沒必要單純的通過增大個體的體積來保證功率的輸出,這樣只是浪費后期的維修保養的費用支出。可以想象一下,1--2個人就可以完成一個小平臺的所有更換、調整、保養的工作,最多三個人就可以駕著小艇完成一片海域的設備檢查,這種程度的成本消耗和維修效率,任何的單位和個人都相對的更加能承擔得起的。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1 01:21
本帖最后由 大天使 于 2011-9-21 01:24 編輯
1 Z4 I5 L/ |. u+ f. d2 n  d& t/ w" Y/ m) ~* R6 o
本發明的發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 q1 N" W% ~/ M" p. t(1)將固定有海浪發電機及附件的浮筒安放在海面上,浮筒通過連接繩與海底的沉錨連接;(2)在浮筒、沉錨和連接繩的相互作用下,帶動浮筒上的杠桿聯動機構動作;(3)杠桿聯動機構驅動壓縮皮囊,將壓縮缸內的海水壓到儲壓罐內;(4)儲壓罐的進口寬、出口窄,通過壓縮罐內的空氣來實現向出口平穩輸送提高壓力的海水;(5)海水在驅動水輪發電機的水輪旋轉發電后,排入大海。' B$ b( S# }/ \. q# @
上述的杠桿聯動機構主要由杠桿、重砣、支架、限位架、壓縮連桿,杠桿的一端與壓縮連桿一端活動相接,杠桿穿過限位架,限位架固定在浮筒上,限位架上設有限位栓,杠桿中部通過鉸鏈與支架相接,支架底部與浮筒固定,杠桿的另一端通過鉸鏈與托盤架相接,托盤架上設置重砣。
% f1 X& N/ q/ v1 }, I! Y上述的壓縮皮囊與壓縮缸通過法蘭連接,法蘭上部設有扶正套管,壓縮缸固定在浮筒底部平臺上,壓縮缸的底部設有進出水管并分別與海面和儲壓罐進水管一端的相連,壓縮缸的頂部通過壓縮板與壓縮連桿連接。6 `7 j! E; g; t
上述的儲壓罐固定在浮筒上,儲壓罐設有安全閥、泄壓管、儲壓罐放空閥和儲壓罐出水管,泄壓管設在儲壓罐的內部,一端與安全閥相連,另一端位于儲壓罐內的下部空間,儲壓罐放空閥設于儲壓罐的上部空間,儲壓罐出水管一端與儲壓罐底部相連,另一端與水輪發電機相連。
/ f% m3 _. ]8 T. a) _* y一種利用海浪起伏波動和涌動的能量發電的海浪發電機,其技術方案是:主要由沉錨、纜繩、浮筒、杠桿聯動機構、壓縮缸、儲壓罐、水輪發電機組成,杠桿聯動機構、壓縮缸、儲壓罐、水輪發電機固定在浮筒上,沉錨沉于海底,通過纜繩與杠桿聯動機構連接;壓縮缸的底部設有進出水管并分別與海面和儲壓罐進水管相連,儲壓罐進水管另一端與儲壓罐相連,壓縮缸的頂部通過壓縮板與壓縮連桿連接,壓縮板與壓縮皮囊的內緣以法蘭形式連接,壓縮皮囊的外緣與壓縮缸以法蘭形式連接,壓縮缸法蘭上部設有扶正套管;所述的儲壓罐設有安全閥、泄壓管、儲壓罐放空閥和儲壓罐出水管,泄壓管設在儲壓罐的內部,一端與安全閥相連,另一端位于儲壓罐內的下部空間,儲壓罐放空閥設于儲壓罐的上部空間,儲壓罐出水管的一端與儲壓罐底部相連,另一端與水輪發電機相連。1 D& {, V' X( d' J
上述的杠桿的一端設有牽引環,杠桿與牽引環之間呈45°角連接。- v6 @% Q7 F2 W5 S
其中,沉錨可因地制宜的采用金屬塊、巖石塊、混凝土澆筑或建筑垃圾沉箱等大于海水密度的固體物質構成,其重量大于海水作用于浮筒29時所產生的浮力。. ]; N# n( f/ ^! H  ^- G
纜繩的繩體為非金屬材質,其可承受的耐拉伸強度大于沉錨的本體重量,根據不同海域的深度和漲跌潮時的水位差再加上一定量的余量而選用纜繩的相應長度,可以使本發明專利適應于絕大多數深度的海域。
% `0 x) K8 T' N杠桿為金屬材質,其抗彎曲強度大于沉錨的本體重量。杠桿與牽引環之間呈45°角連接,可達到同時吸收海浪起伏能量和海浪涌動能量的目的。8 s) \: f% K8 X# S8 F; J
限位栓為金屬材質,其抗彎曲強度大于沉錨的本體重量。配合著限位架上面的多個限位栓孔,可實現控制杠桿在設定的范圍內上下位移,使壓縮皮囊安全的在可靠的極限范圍以內工作。或是固定杠桿,使其不產生位移而停機,以便于進行各部件日常的維護保養和更換。1 K9 O# \" T. {; l3 \" R
其中,重砣可采用金屬塊、巖石塊、混凝土等固體物質構成,其重量略大于杠桿、壓縮連桿、壓縮皮囊和纜繩正常工作回位時所需克服的阻力;當然,也可以采用彈簧來代替重砣。壓縮連桿和壓縮板及緊固螺栓采用不銹鋼材質構成;壓縮皮囊由橡膠材質構成。7 ^  c: U/ \7 u, z& Z7 o7 P
其中,壓縮缸由玻璃鋼或PVC材料構成。壓縮缸與壓縮板、壓縮皮囊、扶正套管整體位于水平面以下。利用水平面與壓縮缸進水管之間的水位差,來克服一部分壓縮板和壓縮皮囊正常工作回位時的阻力。! @% d0 \& L- N7 d
壓縮缸放空閥連接壓縮缸內的頂部空間,壓縮缸放空閥的頂端高于水平面,可以放凈壓縮缸內部的所有空氣;扶正套管采用玻璃鋼或PVC材質構成;進水單流閥和出水單流閥的內部流道方向相同;儲壓罐進水管由玻璃鋼或PVC材料構成,連接儲壓罐的內部空間。儲壓罐由玻璃鋼或PVC材質構成。儲壓管放空閥位于儲壓罐的上半部,橫向連接在儲壓罐內的上部空間,用來控制儲壓罐內部的液面高度和氣體空間。其中,儲壓罐出水管由玻璃鋼或PVC材料構成,管徑小于儲壓罐進水管的管徑。水輪發電機為標準發電設備。! B5 h" Z' J+ e
其中,浮筒浸入水平面以下的部分占其總體積的1∕2—2/3,用以有效吸收海浪涌動的能量。
/ C, g% t- `' x" L; Z4 z/ y3 R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量轉換效率高,運行阻力小,發電機工作狀態平穩,各管件、閥件、缸體、罐體均可采用非金屬材質部件組建,耐鹽堿腐蝕,結構簡單,技術成熟,成本低廉,易于安裝,便于實施,有利于開發綠色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護環境。
. b+ g! i0 ~( l8 z( N& J2 R2 h) w; x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15548113/QQ/WinTemp/RichOle/G5%7B1BUAAVE_HSG8~$%602EU0D.jpg
9 @4 Q& m& o4 A( n2 z7 q( X) j  }  L8 ?. o: ]- a5 A* g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1 01:34
大天使 發表于 2011-9-21 01:21
. |5 I: z& u) L本發明的發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J# J% u  p' M& r
(1)將固定有海浪發電機及附件的浮筒安放在海面上,浮筒通過連接繩與海 ...
7 J- f. t, ]7 I/ O' X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G5{1BUAAVE_HSG8~$`2EU0D.jpg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1 14:26
你的關心表示感謝!繩式并不簡單和易維修。
) J6 K1 h7 [: [; l6 E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2 10:42
呵呵,老爺子,其實這個繩式的結構是我再三思考之后的選擇,大家都知道變速機構中有無級變速這種形式的存在,而繩式結構在發電平臺適應潮汐水位高低范圍中也起到了一個無級調節的作用,只要這個繩纜的長度超過所在海區的最高潮汐水位一定程度,就能輕松保證絕大多數時間的全天候正常工作。至于易維護性,我選擇繩纜也是因為大多數的船舶都用繩纜拴在岸邊的錨樁上,這個繩纜肯定是市面有售的東西,直接購買即可,不用定制。壽命方面只要選用較粗的型號即可,長期停泊的船只能用多少年這個發電平臺就能用多少年的。連接方式也簡單,穿過牽引環打個繩結就行了。更換的話可以在海底的沉錨上預先設置多個牽引環或孔,每個環或孔都穿上細引繩,多根引繩合并在一起捆綁上浮漂置于海面上,平時當作方位標識使用,更換繩纜時取其中任何一根引繩將繩纜牽引穿過沉錨即可。報廢的繩纜可以在發電平臺處解開或割斷繩結后拴上重物直接沉入海底即可。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2 15:52
大家都知道變速機構中有無級變速這種形式的存在,而繩式結構在發電平臺適應潮汐水位高低范圍中也起到了一個無級調節的作用,只要這個繩纜的長度超過所在海區的最高潮汐水位一定程度,就能輕松保證絕大多數時間的全天候正常工作。】——每天獨有一個高、低潮位,相差好幾米。怎么辦??
  L; @# m6 j8 A& ^: l, Z9 ~至于易維護性,我選擇繩纜也是因為大多數的船舶都用繩纜拴在岸邊的錨樁上,這個繩纜肯定是市面有售的東西,直接購買即可,不用定制。】——對。
7 x. B: j( c* r3 S壽命方面只要選用較粗的型號即可,長期停泊的船只能用多少年這個發電平臺就能用多少年的。連接方式也簡單,穿過牽引環打個繩結就行了。更換的話可以在海底的沉錨上預先設置多個牽引環或孔,每個環或孔都穿上細引繩,多根引繩合并在一起捆綁上浮漂置于海面上,平時當作方位標識使用,更換繩纜時取其中任何一根引繩將繩纜牽引穿過沉錨即可。報廢的繩纜可以在發電平臺處解開或割斷繩結后拴上重物直接沉入海底即可。】——這個方法可行,就是不知什么時候壞,什么時候改換???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4 00:26
本帖最后由 大天使 于 2011-9-24 00:31 編輯 . d- j/ ]8 z; L: p+ z

4 |9 i- K; f/ @# R( K; l4 n每天獨有一個高、低潮位,相差好幾米。怎么辦??
: A) ?  F- s5 O' Z0 ]( a這個好辦,假設最高潮時平臺就位于沉錨的正上方,那最低潮時平臺就會因為水位降低繩纜變長而向浪涌方向漂移一段距離。只要繩纜的長度大于最高潮時的水位深度,發電平臺就會通過與沉錨之間的相對位移來自動適應高低潮汐水位不同的情況。" Y. J/ v! I* V* F& _) o, F
這個方法可行,就是不知什么時候壞,什么時候改換???- A4 ~5 Z8 [- b% z
我想每年定期巡查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損壞也基本上都是從連接部位磨損斷開的,而且繩纜也不是一根只能打一個繩結的,可以在平臺和沉錨的連接處都多打一兩個繩結備用就行了。沉錨處的每個繩結中可以預先穿一個環形的浮子,浮子也有一根長細繩與沉錨連接,一旦沉錨處的某個繩結磨斷了,浮子就可以從斷裂口處脫離繩纜上浮海面,提示巡查人員加裝備用繩纜了。實在不放心的話就干脆一次設置兩根繩纜,一根使用一根備用,本身選擇繩纜型號時就可以預留出磨損余量的,所以每根至少用個三五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4 09:34
只要繩纜的長度大于最高潮時的水位深度,發電平臺就會通過與沉錨之間的相對位移來自動適應高低潮汐水位不同的情況。】——一般不會是垂直的錨鏈,有一個角度,否則繃得太緊就容易被大浪打斷,所以除了做功發電之外,集體的位移浪費了“浪高”,就好像一個小船,在海里為什么會在浪中上下漂浮,而不會“不動”呢?道理一樣。/ G+ [, }+ u' t. n4 P- M: E; }5 E
這個方法可行,......,一根使用一根備用,本身選擇繩纜型號時就可以預留出磨損余量的,所以每根至少用個三五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繩子斷的問題容易解決,不是問題。而是上面這個根本問題。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4 22:04
一般不會是垂直的錨鏈,有一個角度,否則繃得太緊就容易被大浪打斷,所以除了做功發電之外,集體的位移浪費了“浪高”,就好像一個小船,在海里為什么會在浪中上下漂浮,而不會“不動”呢?道理一樣。
, H. r3 G! ^  F7 k- {也許是思路不同的事,我想了好久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這個所謂的浪費只是因為工作原理的不同產生的差異,并不是真正的浪費。就好像您的《網格構架》通過整體漂浮來達到自適應潮汐水位一樣。我的這個發電平臺與沉錨之間的自動位移也是用來調節適應高低潮位的,而發電平臺正是與小船一樣隨波起伏,才能與固定的沉錨產生相對位移,現在的這個位移才是用來將波動能量轉換為機械能量發電的真正過程。您的設計中是用整體結構的起伏來調節潮汐水位,發電機和整體結構分工明確,各管一攤。我設計的發電平臺則是將兩者一體化了。我這樣的解釋不知道您是否明白。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5 10:01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1-9-25 10:19 編輯 7 {1 m9 L* }5 J
# h1 ~5 u" _4 t- F
我操作錯誤,給刪了。
6 {% a5 _7 j9 V7 e: u- g  I4 I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5 10:15
swf1945qd 發表于 2011-9-25 10:01 - T7 u6 r- E% L) l+ b  y5 E
其實這個所謂的浪費只是因為工作原理的不同產生的差異,并不是真正的浪費。我的這個發電平臺與沉錨之間的自 ...

1 ^2 F) \+ D: Y2 g6 ^也許是思路不同的事,我想了好久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這個所謂的浪費只是因為工作原理的不同產生的差異,并不是真正的浪費,我的這個發電平臺與沉錨之間的自動位移也是用來調節適應高低潮位的。】——非常對!
* j) E8 q# m2 U0 w發電平臺正是與小船一樣隨波起伏,才能與固定的沉錨產生相對位移】——但你只考慮了上下的位移(做功發電),但是水平的位移試試不發電的,正是這個位移大大減少了發電量。舉例假若你慢慢的拉繩子,這時你就會發現發電機不轉,小船慢慢靠過來。但是你很快來拉繩子,就會不但發電而且小船也過來了一點。這還其次,小船沒有動力回位,來繃緊繩子。那么下一個海浪來臨,就會減弱上一個動作。所以發電就會減少,甚至發不出電來。
4 B$ W* o( z8 T5 \$ k/ `4 N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5 10:16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1-9-25 10:20 編輯 2 \9 I4 r. ^  d# x
swf1945qd 發表于 2011-9-25 10:01 0 g4 s6 L; B  {# I7 ?
其實這個所謂的浪費只是因為工作原理的不同產生的差異,并不是真正的浪費。我的這個發電平臺與沉錨之間的自 ...
* {- S" z5 L( t# J# W

+ J! f- N; I3 a( [我操作錯誤,給刪了。
4 O3 I5 g" o( r  {
作者: 杭州學徒    時間: 2011-9-25 10:35
這個設想很好,但海水帶有一定的腐蝕性,考慮好水下部分的材質了嗎?成本是多少?我在做海水泵配件,與海水接觸的都是鋁青銅或者不銹鋼件,2者成本相差不大。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5 10:56
本帖最后由 swf1945qd 于 2011-9-25 10:58 編輯 * T6 P: O' ^* B/ A$ Z* d9 E; J
杭州學徒 發表于 2011-9-25 10:35
( G# Q# Z% u# C這個設想很好,但海水帶有一定的腐蝕性,考慮好水下部分的材質了嗎?成本是多少?我在做海水泵配件,與海水 ...

9 H: N$ Q* Y- p5 ~2 `# h  b5 J1 L& N) P" l1 c( X
首先謝謝您的關注,謝謝!
. P7 y' T3 @: e# f【這個設想很好,但海水帶有一定的腐蝕性,考慮好水下部分的材質了嗎?】-——所有水下部件90%的碳鋼型材,表面按艦船規格涂覆涂料,兩年的質保綽綽有余。因為兩年大修時要清理表面的“貝類”,那清理后就要補漆。其余是“塑料”。10年報廢。" i$ t/ k$ x, g5 c* @
【成本是多少?】——按10年折舊,葉輪直徑(58—90)米的機組,發電成本“估算”在(0.254—0.48)元(人民幣)之間。5 h! [$ C; l. A5 e+ M* E! Y7 T: a9 r6 s
【我在做海水泵配件,與海水接觸的都是鋁青銅或者不銹鋼件,2者成本相差不大。】——鋁青銅可以較耐海水,但不銹鋼是不耐海水的,氯乙烯塑料、陶瓷、氟塑料耐海水,這也是難題啊!: `7 f, D: M* k) D: B

作者: 杭州學徒    時間: 2011-9-25 11:03
58-90米的葉輪剛性情況成問題,維護是一大筆錢,是否在進水口得位置參考浙江錢塘江的形狀做喇叭口,這樣可以減小葉輪直徑。不銹鋼耐海水,是有依據的,20世紀末期以前,大部分海運船的螺旋槳材質是不銹鋼的,用鋁青銅是因為,貝類及其他海水生物不容易附著。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5 12:39
本帖最后由 大天使 于 2011-9-25 14:37 編輯
. U$ z8 h' R% t9 l6 a
! @, Z, b1 g% d! Y. I" a- r% L9 A但你只考慮了上下的位移(做功發電),但是水平的位移試試不發電的,正是這個位移大大減少了發電量。舉例假若你慢慢的拉繩子,這時你就會發現發電機不轉,小船慢慢靠過來。但是你很快來拉繩子,就會不但發電而且小船也過來了一點。這還其次,小船沒有動力回位,來繃緊繩子。那么下一個海浪來臨,就會減弱上一個動作。所以發電就會減少,甚至發不出電來。. e; E, a' U$ ^3 k
' [( A4 `, g3 _- t$ K/ X- ~! \
老爺子,您仔細看過我的設計了嗎?回位是靠重砣來完成的,原本考慮的是用彈簧回位,但是由于海水的腐蝕性,彈簧的故障和使用成本太高了,最后還是采用了這個最直接最省錢的法子。最后老爺子您考慮過潮汐和波浪的頻率之比了嗎?一天能有幾次漲潮落潮,潮汐之間的落差有多少米?漲落潮各自的時間是多少?一天有多少波的海浪?我認為發電平臺與沉錨之間的位移一天兩次,一次才幾米的距離不會嚴重影響到發電平臺的發電量的,我的這個設計不僅僅考慮到了上下的位移,也考慮到了吸收浪涌的前后位移,也就是說發電平臺前半部分迎浪面先期抬起,這時壓縮皮囊受力開始壓縮做功。當海浪到達平臺的后面抬起后半部時,前半部開始下落,這時在重砣的作用下壓縮皮囊開始回位。我的這個設計本身走的就是小型化的路線,縱向體積不能大于兩個浪之間的間距,只有通過增大橫向的體積來達到增加功率的要求。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5 12:53
本帖最后由 大天使 于 2011-9-25 13:09 編輯
( Y* J: A; h8 j- a: _
大天使 發表于 2011-9-25 12:39 6 u2 h; I  T! }8 @1 G& a, J0 i
但你只考慮了上下的位移(做功發電),但是水平的位移試試不發電的,正是這個位移大大減少了發電量。舉例假 ...

- v6 D7 O% o8 c: _; t3 b, `4 Z
/ _, D" I# _  X- h4 E[attach]226358[/attach][attach]226360[/attach]8 d7 a, h  j/ s6 l, s* R4 ?9 j# C
' }% E6 r- c* j7 V3 D$ f1 W: I0 b
上圖中:沉錨1、纜繩2、牽引環3、杠桿4、限位架5、支架6、重砣7、托盤架8、限位栓孔9、限位栓10、壓縮連桿11、壓縮缸放空閥12、壓縮板13、壓縮皮囊14、扶正套管15、壓縮缸法蘭16、壓縮缸17、進水單流閥18、出水單流閥19、浮筒底部平臺20、儲壓罐進水管21、儲壓罐放空閥22、安全閥23、泄壓管24、儲壓罐25、儲壓罐出水管26、水輪發電機27、水輪發電機出水管28、浮筒29
本發明的發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d/ V1 L/ t% o6 g3 T+ k3 |
(1)將固定有海浪發電機及附件的浮筒安放在海面上,浮筒通過連接繩與海底的沉錨連接;(2)在浮筒、沉錨和連接繩的相互作用下,帶動浮筒上的杠桿聯動機構動作;(3)杠桿聯動機構驅動壓縮皮囊,將壓縮缸內的海水壓到儲壓罐內;(4)儲壓罐的進口寬、出口窄,通過壓縮罐內的空氣來實現向出口平穩輸送提高壓力的海水;(5)海水在驅動水輪發電機的水輪旋轉發電后,排入大海。0 a" Z7 x! m/ l/ M  T
上述的杠桿聯動機構主要由杠桿、重砣、支架、限位架、壓縮連桿,杠桿的一端與壓縮連桿一端活動相接,杠桿穿過限位架,限位架固定在浮筒上,限位架上設有限位栓,杠桿中部通過鉸鏈與支架相接,支架底部與浮筒固定,杠桿的另一端通過鉸鏈與托盤架相接,托盤架上設置重砣。" y1 f; T: s8 |8 B3 u3 Q& m6 D; d
上述的壓縮皮囊與壓縮缸通過法蘭連接,法蘭上部設有扶正套管,壓縮缸固定在浮筒底部平臺上,壓縮缸的底部設有進出水管并分別與海面和儲壓罐進水管一端的相連,壓縮缸的頂部通過壓縮板與壓縮連桿連接。5 p: B5 j% |# K& D3 v/ y/ q
上述的儲壓罐固定在浮筒上,儲壓罐設有安全閥、泄壓管、儲壓罐放空閥和儲壓罐出水管,泄壓管設在儲壓罐的內部,一端與安全閥相連,另一端位于儲壓罐內的下部空間,儲壓罐放空閥設于儲壓罐的上部空間,儲壓罐出水管一端與儲壓罐底部相連,另一端與水輪發電機相連。
7 @& P; Z8 G4 |+ _一種利用海浪起伏波動和涌動的能量發電的海浪發電機,其技術方案是:主要由沉錨、纜繩、浮筒、杠桿聯動機構、壓縮缸、儲壓罐、水輪發電機組成,杠桿聯動機構、壓縮缸、儲壓罐、水輪發電機固定在浮筒上,沉錨沉于海底,通過纜繩與杠桿聯動機構連接;壓縮缸的底部設有進出水管并分別與海面和儲壓罐進水管相連,儲壓罐進水管另一端與儲壓罐相連,壓縮缸的頂部通過壓縮板與壓縮連桿連接,壓縮板與壓縮皮囊的內緣以法蘭形式連接,壓縮皮囊的外緣與壓縮缸以法蘭形式連接,壓縮缸法蘭上部設有扶正套管;所述的儲壓罐設有安全閥、泄壓管、儲壓罐放空閥和儲壓罐出水管,泄壓管設在儲壓罐的內部,一端與安全閥相連,另一端位于儲壓罐內的下部空間,儲壓罐放空閥設于儲壓罐的上部空間,儲壓罐出水管的一端與儲壓罐底部相連,另一端與水輪發電機相連。
" o4 J5 |) }4 r+ p  [上述的杠桿的一端設有牽引環,杠桿與牽引環之間呈45°角連接。9 M. F9 o2 w6 c# B" K
其中,沉錨可因地制宜的采用金屬塊、巖石塊、混凝土澆筑或建筑垃圾沉箱等大于海水密度的固體物質構成,其重量大于海水作用于浮筒29時所產生的浮力。$ }1 W5 T/ P* t! g
纜繩的繩體為非金屬材質,其可承受的耐拉伸強度大于沉錨的本體重量,根據不同海域的深度和漲跌潮時的水位差再加上一定量的余量而選用纜繩的相應長度,可以使本發明專利適應于絕大多數深度的海域。
0 r9 f0 j' H7 ?! Y! P/ C; c2 W* b4 ?杠桿為金屬材質,其抗彎曲強度大于沉錨的本體重量。杠桿與牽引環之間呈45°角連接,可達到同時吸收海浪起伏能量和海浪涌動能量的目的。
5 N, w( w! h8 Y  e( x限位栓為金屬材質,其抗彎曲強度大于沉錨的本體重量。配合著限位架上面的多個限位栓孔,可實現控制杠桿在設定的范圍內上下位移,使壓縮皮囊安全的在可靠的極限范圍以內工作。或是固定杠桿,使其不產生位移而停機,以便于進行各部件日常的維護保養和更換。5 G5 w! n6 W' W; \2 y4 C; O, j) f
其中,重砣可采用金屬塊、巖石塊、混凝土等固體物質構成,其重量略大于杠桿、壓縮連桿、壓縮皮囊和纜繩正常工作回位時所需克服的阻力;當然,也可以采用彈簧來代替重砣。壓縮連桿和壓縮板及緊固螺栓采用不銹鋼材質構成;壓縮皮囊由橡膠材質構成。& z& V; x% K& v
其中,壓縮缸由玻璃鋼或PVC材料構成。壓縮缸與壓縮板、壓縮皮囊、扶正套管整體位于水平面以下。利用水平面與壓縮缸進水管之間的水位差,來克服一部分壓縮板和壓縮皮囊正常工作回位時的阻力。
' p8 X1 I( C# i# g( T! p% b# b壓縮缸放空閥連接壓縮缸內的頂部空間,壓縮缸放空閥的頂端高于水平面,可以放凈壓縮缸內部的所有空氣;扶正套管采用玻璃鋼或PVC材質構成;進水單流閥和出水單流閥的內部流道方向相同;儲壓罐進水管由玻璃鋼或PVC材料構成,連接儲壓罐的內部空間。儲壓罐由玻璃鋼或PVC材質構成。儲壓管放空閥位于儲壓罐的上半部,橫向連接在儲壓罐內的上部空間,用來控制儲壓罐內部的液面高度和氣體空間。其中,儲壓罐出水管由玻璃鋼或PVC材料構成,管徑小于儲壓罐進水管的管徑。水輪發電機為標準發電設備。
0 J4 D8 b6 j$ T, v其中,浮筒浸入水平面以下的部分占其總體積的1∕2—2/3,用以有效吸收海浪涌動的能量。9 t' B; S; ^) x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量轉換效率高,運行阻力小,發電機工作狀態平穩,各管件、閥件、缸體、罐體均可采用非金屬材質部件組建,耐鹽堿腐蝕,結構簡單,技術成熟,成本低廉,易于安裝,便于實施,有利于開發綠色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護環境。! Y, v6 Y4 Q7 L2 M5 A/ [: _
. w  w! a3 r, N; a6 a; ?/ |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5 14:13
老爺子,我把我的設計發上來了,您看看哪里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5 20:16
大天使 發表于 2011-9-25 14:13
/ e1 p7 T8 x0 C) H, n( `9 {, C$ P老爺子,我把我的設計發上來了,您看看哪里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5 e# N1 r! R+ z" S) f6 c3 o
海浪波能盡管能量小,但是轉換發電是不成問題的,只是發電多少而已,你的設計意見如下:
# F& {& X8 N5 b9 r1、 要想船隨浪上下,那就必須小,越大同時受到上下推動而抵消的機會就越多。但船小了又難設置這么多的設備,何況在大海中惡劣天氣中就容易翻船。這是一對根本的“矛盾”。
0 X6 V7 h; O: O( D( p. q! O- Z2、 用海浪壓縮空氣,在用壓縮空氣發電,這臺系統環節多多,且復雜。不適宜在大海中安全運行。8 U, `% u+ T& Q2 m
3、 造價太貴了,每度電的成本難以接受。
+ e  P! N. {; p1 {" @/ I僅供參考!4 u+ p8 h  X' |2 S3 N0 A% j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6 13:05
呵呵,老爺子,感謝您給出了意見,但是我的設計您并沒有認真的分析過,您再仔細的看看我的設計,細節很重要。; l3 L* x9 G+ ^! F3 U4 v2 m
第一條不對0 B: D! E7 r: x. d
第二條也不對
9 p" X5 r* w% P+ \! f) b  Z第三條還是不對。0 C3 W. S8 t# B3 z+ |) m' C9 n2 X0 B
老爺子您偷懶了!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6 21:05
杭州學徒 發表于 2011-9-25 11:03
) ?+ u  C5 K/ @' N) ]; d58-90米的葉輪剛性情況成問題,維護是一大筆錢,是否在進水口得位置參考浙江錢塘江的形狀做喇叭口,這樣可以 ...

2 W4 @2 h0 _- f. A58-90米的葉輪剛性情況成問題,維護是一大筆錢】——* g2 l7 g# P( U. y# A  s
剛性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設計問題。選取材質、結構設計不但完全可以解決剛度,而且還得耐臺風襲擊,否則就是“廢物”一堆。4 S5 g& P  T8 z5 u4 J
是否在進水口得位置參考浙江錢塘江的形狀做喇叭口,這樣可以減小葉輪直徑】——- D) y% J6 J/ @- E: t# C/ v( R3 a
建議正確,而且可能去做。但是局限于不能進入水里太深,所以縮頸1-2米,意義不大。  ^4 C' E& W4 U# l8 F: @
不銹鋼耐海水,是有依據的,20世紀末期以前,大部分海運船的螺旋槳材質是不銹鋼的】——  _5 f/ U" q+ e- y4 @
高合金不銹鋼價格也不便宜,比如254SMO,國內現價16萬/噸,普通奧氏體不銹鋼是不行的。9 l- b0 J* |7 ^5 s/ X, v6 n- y
用鋁青銅是因為,貝類及其他海水生物不容易附著】——
* N' t" [* b* v( t! u銅離子即耐腐蝕又又殺海生物,現在不提倡,國外都不允許用含銅等重金屬離子防海生物附著的涂料的船只進港。
# H, W  l: I2 k謝謝!
  P. y% A6 D) e- S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6 22:03
可能是偷懶了。{:soso_e113:}再把我寫的三點分析一下:% T2 Q: o' U% ^- n
海浪波能盡管能量小,但是轉換發電是不成問題的,只是發電多少而已,你的設計意見如下:( S7 u6 r/ X6 K% @) v3 K
1、 要想船隨浪上下,那就必須小,船越大船底同時受到海浪上下推動而抵消的機會就越多——浮力減少。但船小了上面又難設置這么多的發電設備。何況在大海中惡劣天氣中小船就容易翻船。這是一對難以解決的根本的“矛盾”。8 l+ U- B" b5 N/ n
2、 用海浪上下的波能來產生高壓海水(不是空氣{:soso_e120:}),再水輪發電,這臺系統環節太多了,且復雜。不適宜在大海中安全運行。
4 ^  w8 b3 G+ e/ ~7 _0 w3、 造價太貴了,每度電的成本難以接受。
- ]$ K& v5 E& x7 n這三點我還堅持一下,
/ q) H7 v! B, u( r7 Q4 `- e/ \' x! b僅供參考!
0 ~8 z$ G% E1 @$ l7 O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7 16:26
1、 要想船隨浪上下,那就必須小,船越大船底同時受到海浪上下推動而抵消的機會就越多——浮力減少。但船小了上面又難設置這么多的發電設備。何況在大海中惡劣天氣中小船就容易翻船。這是一對難以解決的根本的“矛盾”。8 d1 s( i+ j/ u" o7 z
---------老爺子您還是沒有看仔細了,發電平臺的絕大部分體積都在水面以下,圖中有顯示的,一般的風浪根本不用考慮翻船的。發電平臺可以橫向加寬,布置設備的面積足夠了,而且也能抵御風浪。那些發電設備都是通過管線連接,布置方位很靈活,縱向不行的話可以橫向布置,甚至分開布置都可以。這些問題都是前期必須需要考慮的,不成熟的話根本不會去申請專利的。
  E% B5 E& n& q4 o0 C/ u8 N2、 用海浪上下的波能來產生高壓海水(不是空氣),再水輪發電,這臺系統環節太多了,且復雜。不適宜在大海中安全運行。!
) _1 q1 B' v* Z  s----------這套系統利用液壓的原理來傳遞能量,通過壓縮空氣來進行自動儲備和補償能量,整套系統在發電平臺上只有一臺發電機、一個儲壓罐、一個壓縮缸(在水下平臺處)、一套杠桿裝置、若干長度的管線與兩個單流閥。整套系統沒有復雜的變速機構(通過變徑來變速,也就是通過將兩根粗細不同的管線連接在一起而已)和過多的零部件,只是一組將海水加壓做功的通路流程,所有的設備完全采用成熟技術和現有設備。也許本系統涉及的工作原理這方面環節比較多,相互的作用解釋起來比較復雜,但也就是因為這些方面的充分考慮,才導致了設計出來的系統結構達到了現在的簡化程度(因個人水平問題,不排除還有更簡化的可能性)。, V' M; L. }. L4 B0 y7 U; A$ b
3、 造價太貴了,每度電的成本難以接受。: m3 b$ r4 A2 q$ w7 G
---------前面也說了,我的這個設計采用的材料、技術和零部件都是現有的、成熟的。沉錨就不多說了,連建筑垃圾都可以用來做沉錨的。發電平臺完全可以用多個現有的那種跟汽油桶一樣大的藍色舊塑料桶加上木板捆扎而成,甚至連包裝箱里的那種白色泡沫塑料也都是可以通過收購加以采用的(這種的成本更便宜,但是本身強度稍差些,需要加強處理),儲壓罐本身不需要太大的體積,考慮到耐腐蝕、耐壓和輕便的方面,可以用玻璃鋼或PVC材料制作,或是干脆用一截上述兩種材料的廢舊粗管線固定在平臺上,兩頭封口后加上附件就能達到設計的要求(當然新的更好,因為單套系統的需求量并不高,如果制造多臺而導致總需求量高了的話,可以批發價購買)。唯一這套系統里單件成本比較高的就是壓縮缸的橡膠皮囊了,因為這個皮囊的形狀有可能需要定制,而且是整個系統中最承壓的運動零件,但是因為現有的橡膠制造技術完全能滿足它的要求,普通的輪胎橡膠的加工技術就已經綽綽有余了。甚至可以說用普通的輪胎加工工藝就能制作出這個皮囊來(也就是說買幾個沒有胎紋的半成品外輪胎自己線縫加膠粘在一起就可以了)。這樣折算下來,您還覺得這個造價高嗎?
9 v0 A! w# g" ]* Y: x. p/ G/ c2 Q* e老爺子,您提的這三點恰恰是我最初設計時都重點考慮過的,哈哈哈,您這次是撞槍口上了!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7 21:49
發電平臺的絕大部分體積都在水面以下,圖中有顯示的,一般的風浪根本不用考慮翻船的。發電平臺可以橫向加寬,布置設備的面積足夠了,而且也能抵御風浪。那些發電設備都是通過管線連接,布置方位很靈活,縱向不行的話可以橫向布置,甚至分開布置都可以。】——
- R* W$ F3 ]5 ?! F# ^# s% O5 c/ Z你說的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沒問題。$ s" k' M8 z, J9 I+ z- Z
之所以否定的主因是:船必須不大。
6 J: V9 P+ l1 ]* }  \. A( o9 G這套系統利用液壓的原理來傳遞能量,通過壓縮空氣來進行自動儲備和補償能量】——  F# C/ K6 V$ O5 V( w( m& L; J
處理的很巧妙,贊一個!
2 R$ Q. ?+ Y; ^6 r( X2 S9 F( h整套系統在發電平臺上只有一臺發電機、一個儲壓罐、一個壓縮缸(在水下平臺處)、一套杠桿裝置、若干長度的管線與兩個單流閥。整套系統沒有復雜的變速機構(通過變徑來變速,也就是通過將兩根粗細不同的管線連接在一起而已)和過多的零部件,只是一組將海水加壓做功的通路流程,所有的設備完全采用成熟技術和現有設備。】——這個優勢是明顯的。
) l% S3 x$ Q' z設計出來的系統結構達到了現在的簡化程度】——應該是比較“優化的”。7 g9 y& E! G6 ?
這個設計采用的材料、技術和零部件都是現有的、成熟的。沉錨就不多說了,連建筑垃圾都可以用來做沉錨的。發電平臺完全可以用多個現有的那種跟汽油桶一樣大的藍色舊塑料桶加上木板捆扎而成,甚至連包裝箱里的那種白色泡沫塑料也都是可以通過收購加以采用的(這種的成本更便宜,但是本身強度稍差些,需要加強處理),儲壓罐本身不需要太大的體積,考慮到耐腐蝕、耐壓和輕便的方面,可以用玻璃鋼或PVC材料制作,或是干脆用一截上述兩種材料的廢舊粗管線固定在平臺上,兩頭封口后加上附件就能達到設計的要求(當然新的更好,因為單套系統的需求量并不高,如果制造多臺而導致總需求量高了的話,可以批發價購買)。唯一這套系統里單件成本比較高的就是壓縮缸的橡膠皮囊了,因為這個皮囊的形狀有可能需要定制,而且是整個系統中最承壓的運動零件,但是因為現有的橡膠制造技術完全能滿足它的要求,普通的輪胎橡膠的加工技術就已經綽綽有余了。甚至可以說用普通的輪胎加工工藝就能制作出這個皮囊來(也就是說買幾個沒有胎紋的半成品外輪胎自己線縫加膠粘在一起就可以了)。這樣折算下來,您還覺得這個造價高嗎?】——您說的這一些都是行的通的,沒問題。但是,每KW的造價不低,更主要的是性價比也低啊!2 F* |( e5 _0 u/ {/ z. }  j
您提的這三點恰恰是我最初設計時都重點考慮過的,哈哈哈,您這次是撞槍口上了!】——我還沒看好,這是真心話啊!
作者: 大天使    時間: 2011-9-27 22:29
呵呵,老爺子您以前是干哪一行的呀?5 m# X) g7 |4 e& C. M9 e5 X
這個專利我打算等授權了之后拍賣出去,我是干油氣儲運這個行業的維修工作的,我這個專利的設計也是因為涉及本行業的一些知識,所以覺得比較可行,說白了也只是自我感覺不錯,具體實施起來能有啥實際效果現在也不敢亂下定論。本來配套構思了一個新的發電機結構,但是檢索后發現已經有人申請過了,說實在的我挺佩服那個申請人的,因為他比我想的早,可惜的是現在依然沒有看到實際的產品出現,那種結構可以適用于所有的發電機,發電量也能大幅的甚至是成倍的提高,我打算如果有機會的話給盤過來配套使用上,那樣我的這個設計才是真正的完美。再有兩個多月就是申請期的最后期限了,如果實審能通過的話,最近應該快有消息了,心里真是很期待呀!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8 10:02
這個專利我打算等授權了之后拍賣出去】——對支持!賣不出去就自當“娛樂”——長知識啊!,我就是這個動機。但別介入,太復雜了,個人吃不消。
1 d$ p* B/ i0 t: }( x我是干油氣儲運這個行業的維修工作的,我這個專利的設計也是因為涉及本行業的一些知識,所以覺得比較可行,說白了也只是自我感覺不錯,具體實施起來能有啥實際效果現在也不敢亂下定論。】——我沒看好,不等于不行。其實眼看著海浪有能量,轉換成電的方法多多,光專利就有幾百項。但是關鍵是【只有發電功率大時,才有經濟價值,其次就是在浪滔滔的大海中一定要實現“無故障運行”】3 ~' d- a  N# `: M
本來配套構思了一個新的發電機結構,但是檢索后發現已經有人申請過了,說實在的我挺佩服那個申請人的,因為他比我想的早,可惜的是現在依然沒有看到實際的產品出現,那種結構可以適用于所有的發電機,發電量也能大幅的甚至是成倍的提高,我打算如果有機會的話給盤過來配套使用上,那樣我的這個設計才是真正的完美。再有兩個多月就是申請期的最后期限了,如果實審能通過的話,最近應該快有消息了,心里真是很期待呀!】——好事多磨!這是人生的一個“頁章”,比喝酒、猜拳、打麻將好多了,切有意義!!- e, l! k7 ^! [0 V) U1 o2 }
永遠支持你!
作者: swf1945qd    時間: 2011-9-28 10:05
130524004是一個海浪發電俱樂部,同行多多。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