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機械社區

標題: 流水線模式和細胞模式---討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6-24 21:33
標題: 流水線模式和細胞模式---討論
正在聽郎咸平講座,說到富士康自殺事件,根本原因是員工長時間鎖定在流水線做單調枯燥的手工。

佳能以前也遇到這問題,日本自殺率很高,后來佳能把流水線的方式改為細胞方式---圓桌生產方式。

差別在于:

流水線里每個工人只做一個動作,很熟練,但也很單調,各人之間緊密配合,但無法交流聊天,精神壓抑可想而知。而改圓桌方式后,一組10個人在一個圓桌上生產,每個人不再只做一個步驟,而是10個人的動作10個人都會做---減少了單調,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大家可以邊干邊聊,緩解了精神壓力。

這個改革據說佳能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0%,中國大連的一個日本工廠效率提高了370%

這個改革不知道各位有何見解?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6-24 21:35
憑借著佳能模式的細胞式生產方式,佳能電子不斷地前進著。
                                  ――佳能株式會社社長  御手洗富士夫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現代工業生產方式的主流應該是流水線生產。但是,佳能以1%的凈利潤率上升到10%的凈利潤率成功實踐告訴我們,還有一種我們國有和民營企業沒有了解、掌握的能給企業帶來更多價值的生產方式――細胞式生產方式。根據《佳能經營模式揭密》和《佳能細胞式生產方式》向大家做個知識普及。
    為什么會采用細胞式生產方式?在大量重復制造相同的產品背景下,顯然傳送帶流水線更有效率。但是,流水線生產的問題在于,由于大量的生產導致庫存過剩以及流水線生產方式下生產設備的昂貴投資及折舊。一方面企業就算廉價地生產出大批相同的產品,如果賣不出去的話,企業的損失會更大;另一方面,企業在設備上投資過多,則會因固定成本加大,影響企業盈虧平衡。而消費者現在以及將來的消費需求會變得更加多樣化,更加不可預測,多品種、少量化的生產的需求,作為消滅過剩庫存和設備的手段,人們開始使用細胞式生產方式。
    什么是細胞式生產方式?在以往的傳送帶上,眾多的操作者配合傳送帶的流動,進行組裝作業。而在細胞式生產方式中,在被成為“細胞”的作業空間中,由一個或幾個人負責多個工序,進行組裝。

    細胞式生產方式的基本分類:
    細胞式生產方式的前提:操作者對產品、工藝的熟練程度要高。
    細胞式生產方式的弱點:1、生產效能容易不穩定;2、不良率較高。在細胞式生產方式中,生產效能和質量水平決定于每個操作者。所以一定要重視操作者的意識和職場全體人員的意識。
    細胞式生產方式的結論:
    1、根據熟練程度的判斷,細胞式生產方式的生產效能并不比傳送帶生產線低;
    2、對于操作者的積極性有好的影響;
    3、可以降低設備投資;
    4、空間利用率比傳送帶生產線要高;
    5、增加了零件供應的負擔。
    細胞生產實況:




(注:因SOHU原因,部分黑白圖片上傳后無法正常顯示,或效果不清,若有需要者可跟本人聯系
作者: houyaz2007    時間: 2010-6-25 10:24
我們給三星做的組裝工作臺就是這種模式-cell模式,產量比原來的提高20%左右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0-6-25 10:51
回復 3# houyaz2007

大俠可否再說的詳細一些,分享一下你們的經驗。工廠都有這類問題。準備給你加50分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0-6-25 12:18
我們給三星做的組裝工作臺就是這種模式-cell模式,產量比原來的提高20%左右
houyaz2007 發表于 2010-6-25 10:24



    愿聞其詳
作者: yestwp    時間: 2010-6-25 22:01
憑借著佳能模式的細胞式生產方式,佳能電子不斷地前進著。
                                  ――佳能株 ...
老鷹 發表于 2010-6-24 21:35


cell方式絕對比不過流水線,我敢打賭

說cell能提升生產效率的,是因為原來的流水線都沒有達到滿載。
作者: 掃街    時間: 2010-6-26 09:51
是因為原來的流水線都沒有達到滿載。
把人當成機器,就不可能滿載,人不是機器。
作者: 萬億名    時間: 2010-6-26 12:34
掃街大俠怎么什么都知道,你哪來這么多閑功夫。
作者: houyaz2007    時間: 2010-6-26 15:24
流水式和CELL式,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這樣的作業方式是有客戶定的,我們只是配套做設備,要是有人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帶他去三星看看
真的很對不起老大的厚望,我對這2種作業模式沒有研究過。效率提高的數據是客戶告訴我的。
作者: cjlcjlcjlcjl    時間: 2010-6-28 16:43
要去了解了解,思路不一樣
作者: 51機械動畫    時間: 2010-6-28 16:52
開放式辦公室也越來越多地采用這種辦公方式,恭喜工人的地位在不斷提高,更人性化。

(, 下載次數: 70)
作者: 方圖    時間: 2010-6-28 18:27
說到IE發展史,有兩個人不能不說,一是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他于1911年發表《科學管理原理》,其中就提到“標準化管理”和“績效考核”等思想,反映了當時生產方式從手工作坊向大規模工業化的轉化的歷史背景。 福特的“T型車”生產線就是那個的代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機械的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廣泛的質疑,如缺少人性化等。看過卓別林“摩登時代”的人應深有感觸。  
另外一個人就是被日本人稱為日本復活之父生產管理的教父穿著工裝的圣賢大野耐一(Taiichi Ohno 1912-1990),著名的豐田生產模式TPS)的創始人。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原則是準時化和自動化,后又提出活性化原則,以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包括合理化建議等活動。  至于細胞模式的布局,是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的一種解決方案,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和用戶多元化的需求。 根據產品和生產組織的不同實際形式也有很多種。


無論如何,將人當人看,別當畜生使,是現代企業家的一個良心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俗話說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作者: 小白菜    時間: 2010-6-28 18:48
自動線模式的各線產能很難完成全部釋放,類似木桶的短板 。CELL模式在內部每人分擔多種工作職能,當配合默契時,可以實時機動的調整各工步的產出量,不易出現短板。
產能自然提高。
作者: a20339116    時間: 2010-6-29 13:12
不發表任何意見。。。。
作者: zmy851022    時間: 2010-6-29 13:27
到此一游~~~~~~~~~~~~~~~~~~~
作者: 寂靜天花板    時間: 2010-6-30 11:10
開放式辦公室也越來越多地采用這種辦公方式,恭喜工人的地位在不斷提高,更人性化。
51機械動畫 發表于 2010-6-28 16:52



    有些網吧也是如此布局
作者: 單元生產    時間: 2010-8-2 09:38
細胞式生產,我們團隊稱之為單元生產,有歐美式單元生產和日本式單元生產,由于這兩種轉換原理是不同的,我主要是做單元生產方式下的生產計劃與控制的,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作者: zangfan    時間: 2010-8-2 17:13
要去了解了解,思路不一樣
作者: 飛翔我心    時間: 2010-8-4 11:16
各位能否提供個幾個生產線貼圖,有針性地對比討論一下.它們不同的地方和差異.
作者: soniasu    時間: 2010-8-4 16:22
我們公司也已經從流水線模式逐步過渡到U型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減少工人,降低成本
作者: zhengkai    時間: 2010-8-4 17:46
一個是流水線生產模式,它是升級是一個流(one piece flow),工人的作用相當于機械手
另外一個是生產單元,或者叫生產島;對員工的生產技能要求較高;不管是精益生產或者是IE都只是一種挖掘和分析浪費或者是瓶頸的手段和思維,亦不能以偏概全的說那一種生產方式好: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性質,或者是不同的企業;甚至于相同的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比如豐田)是會選擇不同的生產模式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還是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改善;
作者: 小武2010    時間: 2010-9-29 18:44
我去年那家就是將流水線改成U型線。之前的流水線是個大線,有90號人,PPH是30.當時改U型,第一個月還不如流水線,是20多點,第二個月到了35,后來就穩定在45很長時間.不過當時定的目標是60.不知道現在是多少了,我走的時候到了50.要改線很難的,一是員工不是很配合,都做慣了,不想改來該去。二是IE的組合方式太多了,也都是在慢慢摸索中。三是老是不能磨合出節奏,總是看著產線不是很順。四是老板的思路和下面的不太統一,給人家權力去改,又想強加進自己的想法。五是改了不能立即見到效果,不能長期堅持。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0-9-29 23:50
回復 9# houyaz2007
什么時間能否帶我去看看啊?
作者: houyaz2007    時間: 2010-9-30 08:52
回復 23# drj-416@163.com
我已經從上家公司離職了,估計不好帶你進去了
作者: 生而為贏    時間: 2010-9-30 09:41
其實一個樣的,呵呵,只是換了一個形式,可能改變的就是可以相互說話了而已!工序多的產品,圓桌豈不是很大?
作者: camus21    時間: 2012-11-14 20:30
其實,效率最高的生產方式,就是成熟的Cell生產方式。只是因為有些產品復雜程度過高,不適合進行單人完成的全部工序生產。
CELL線比流水線我認為有幾個優點:
1、不存在平衡率匹配的問題。   這樣一來,cell線就比流水線整體速度要快。因為流水線的生產效率取決于瓶頸工序的生產效率,而且流水線永遠存在瓶頸,非瓶頸的工序,其生產飽和度較低。
2、在流水線生產中,每個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有可能多產生一次拿和放的動作。越多人去做這個拿、放的動作,整體效率就越低。
3、無論流水線上的貨物如何移動,移動的總距離所產生的時間,都超過CELL線上物品移動的距離和時間,這樣一來,速度又比CELL線慢了。
4、就是大家說的ROBOT的問題。人畢竟不是機器,CELL線更加的人性化。
5、對人員的依賴程度,CELL線更低。因為CELL線需要培育多技能工,所以,每個人都有獨立生產的能力,不像流水線,中間缺一個人就需要線長或者組長去頂班。如果缺幾個人,基本就要停產啦!
作者: camus21    時間: 2012-11-14 21:37
CELL線比皮帶流水線的劣勢也很明顯。

第一就是機械的使用率較低,可能比皮帶流水線需要投入更多的設備和儀器。
第二就是配料難度增加。同時需要配送的品種可能更多,難度會上升。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ytsybj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